《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

合集下载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诗歌的价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价值。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典诗词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1.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2. 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图片、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音频资料。

3. 准备相关诗词的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1.2 展示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自然景色。

1.3 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3.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3.2 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案例分析4.1 展示相关诗词的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第一篇:《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此词的大意。

2、赏析此词的艺术特点。

3、背诵默写此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3难点:目标2三、教学用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①导入语:以辛弃疾同题《破阵子》导入,认识到两种风格的不同。

②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死谥元献。

江西临川人。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三朝元老,当时的名臣范仲淹、欧阳修等多出其门下。

其幼子晏几道亦是著名词人,并称“二晏”。

其词风承袭五代,受冯延巳影响较深。

作品闲雅清幽,语言婉丽,音韵和谐。

但因没有多少生活基础,所作内容多单调贫乏,抒情状物不痛不痒。

此词是他难得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2、预习学生自由读一至二遍,尔后齐读,师生纠正读音、节奏。

3、内容理解①此词写的是什么时节?从哪里可以看出?仲春时节。

从“新社”、“清时”可以看出。

②上片写了些什么?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上片主要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柳絮等。

一句一景,典型地刻画了仲春时节的景物,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上片以写景为主。

③下片写了些什么?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下片写人,生动地刻画了“东邻女伴”斗草游戏的欢乐场景,点缀着一派春光更加绚烂多彩,充满了活力。

下片以叙事为主。

4、艺术赏析①上片写景,美在何处?教师提示:诗词之美,美在画面、情感、语言、哲理等。

分析:此词上片美在画面和语言。

起句由写燕子、梨花捎带出春社、清明节日,莺飞燕舞,落英缤纷,展现出一派美妙春光,用笔显新巧。

三、四句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碧苔、黄鹂,充满了画面感,富有意境;运用似实实虚的数词“三四”、“一两”,恰如国画的“点染”技艺,使整个显得浓淡相宜,动静有致,充满意趣。

②下片写人,具有怎样的生动效果?下片写人,生动地刻画了东邻少女的笑声。

词中两处出现“笑”字,让我们感受到少女们的兴高采烈,一路有说有笑,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撒在春野,更添春光的美好。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背景本篇教案是基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程的教学要求而设计。

本篇课文为唐代诗人辛弃疾所作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该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文学鉴赏。

二、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熟练掌握《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鉴赏和解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向学生介绍本篇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简要介绍唐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写这首诗。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认真阅读诗歌全文,并回答以下问题:•诗歌的主体是什么?•诗歌的情景是什么?•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3. 语言分析针对全诗的结构和语言进行分析。

在分析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诗歌的形象和意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4. 表达思想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读后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诗歌的感染力和美感;•诗歌的意义和价值;•诗歌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5.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练习,如背诵全文、填写名句、口头解析等。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思维活跃等。

•作业表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水平,如是否准确把握诗歌的意义,是否使用到相关的语言技巧等。

五、结语通过本篇教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唐代诗人辛弃疾的创作,加深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主题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解析:(1)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深入剖析诗歌主题。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提高创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分析其他古代诗词,体会其艺术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破阵子·春景》和《渔家傲·越女采莲江北岸》对比阅读导学案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渔家傲晏殊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人貌与花相斗艳。

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

一把藕丝牵不断。

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一、学习目标把握两首词中的少女形象特点及其差异。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抚州临川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性刚简,自奉清俭。

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晏词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2)斗草斗草,女子游春时采百草为戏,分为文斗和武斗。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

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所谓“武斗”,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3)花信花信,即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亦称“花信风”,即风报花之消息。

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

24番花信是: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fán);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dì)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tú mí)、三候楝花(liàn)。

6541破阵子教案

6541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教材分析《破阵子》是人教版课外10首古诗词阅读篇目的第五首,也是九年级上册文本当中晏殊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是运用融情于景诗的的典范,笔调活泼,音节浏亮,场面轻快,风格清丽,形象生动,全词浑然天成,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

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映衬,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

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美丽与生气。

教授此首诗,不仅让学生掌握写景、刻画人物的手法,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拥有“春”的生命状态。

为此确定教学目标: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读融情于景的诗歌已经掌握相应的技巧,而最欠缺的是把诗词赏析能力内化为学生写作能力。

所以把读赏的能力的训练转化为想象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初读学会内容感知,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内容。

2.译读学会情感品味,抓住词所表达的情感。

3.悟读学会赏析写景、写人手法,内化为学生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词人写春的巧妙地构思及写法。

2.教学难点:改写词,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替换品悟法。

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春”的诗句交流,教师自然导入新课。

“春”是色彩明丽的季节,“春”是昂扬向上的生命状态,春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今天我们走进晏殊的破阵子,再次领略春的魅力。

(二)预习成果展示1.走进晏殊:(1)素材收集,多维度走进晏殊。

(2)学习方式,名片交流。

(3)教师拓展:婉约派四大旗帜:李清照——闺语;晏殊——别恨;柳永——情长;李煜——愁宗(三)范读感知教学活动设计:1.教师节选视频,录音配乐范读。

2.积累的字词交流。

3.用规范的白话文译读全词。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稷之时,梨花落后正是清明节之时。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的清水,树叶底下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声。

只见那柳絮在那漫长春日里四处飘飞,在采桑路上邂逅娇笑着的东邻女伴,正怀疑她是回味昨晚的春晓美梦,原来是今朝和同伴们斗草取胜了,不由得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春景》教案

晏殊《破阵子·春景》教案
(1)这两句首先交代了时间(清明季节),又为我们呈现了燕子、梨花这两个意象,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句在句子结构方面是怎样的?(特别对称)这两句又消失在开头,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开头这两个对称的句子不仅点出了季节的特征,还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和斗草做了铺垫,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1)春水池塘边,点缀着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唱歌。柳絮在空中轻快飘舞,这句写景特别之妙,我们来看看妙在哪里。
A、"碧苔'"黄鹂'颜色艳丽、清爽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妙。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爽明丽的图景,布满闲情逸趣。
晏殊《破阵子
晏殊《破阵子·春景》教案篇1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一.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闻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高校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闲适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6.蝤蛴:(qi求.q其)天牛的幼虫。天牛科。黄白色,身长足短,呈圆筒形。蛀食树木枝干,是森林、桑树和果树的主要害虫。此处借以比方妇女脖颈雪白丰润之美。
7.瓠:(h互)瓠瓜。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吃。如:瓠齿:整齐、雪白的牙齿。《诗小雅南有嘉鱼》:"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诗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设计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设计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学目标】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

2.北宋早期婉约词的特点及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语: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有何特点,应作何评价呢?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北宋初期的晏欧词。

(一)阅读鉴赏晏殊《破阵子·春景》齐读:《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清明前为何选写梨花、清明后为何选写柳花?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为桐花、麦花、柳花。

作者力图很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

“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还是虚写?看似实写,实为虚写。

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

“巧笑”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

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

下阕省略了那些内容?下阕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东邻女回答说”。

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

文笔简洁,手法巧妙。

笑何以从“双脸”生?“巧笑”的是东邻女,“斗草赢”的也是东邻女,所以,理当东邻女笑“笑从双脸生”。

“双脸”的理解确实是问题。

“脸”这个字《说文》里未收,见于《集韵》《广韵》,“脸”即颊,“双脸”即双颊,“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

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发自内心地笑了。

也可以将前句看作东邻女与西邻女之间的对话,这样,就解释为两个少女的笑。

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作者有什么关系?这首词是三首词里唯一一首有题目的词,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

上下两阕扣题展开。

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解读《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这首唐诗,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文化背景。

2.能够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了解韵律和断句的作用。

3.能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爱情的感触,培养对诗歌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
课前热身
1.通过展示燕子的图片或播放燕子的鸣叫声,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燕子的形象和传统文化中燕子的象征意义。

2.谈论学生对故乡的感受和回忆,开展“我故乡的美景”讨论活动,以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有更深刻的情感共鸣。

课堂讲解
1.讲解唐代律诗的艺术特点,包括五言和七言律诗的韵律和节奏,以及不同句式的运用效果和意象。

2.讲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文化背景,包括唐朝贵族文化和诗歌家族的传统,强调“边塞”和“离别”的主题在唐诗中的重要性。

3.分析诗歌的词意和文本结构,强调作者借燕子归巢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

课堂活动
1.朗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歌,让学生感受韵律和断句的作用,理解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意象的感染力。

2.分为小组讨论或个人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借代和意象,解读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3.培养学生写诗的兴趣和能力,引导他们写一首自己的家乡诗或对燕子的感受。

教学评价
本教案通过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共鸣。

学生学习了唐代律诗的艺术特点、熟悉了《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文化背景,掌握了诗歌朗诵和解读的技巧,写作了自己的诗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课程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情感、审美和文化层次。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赏析本词的写景手法、描绘人物的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赏析本词的写景手法、描绘人物的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他的作者是谁?——晏殊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中抒情主人公是“闺中之妇”,所表达的感情都是“闺中之思”。

但晏殊作为一位敏感的词人,他除了表达自己的闲愁外,还有表达悠闲情致的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他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二、知人论世。

1.介绍作者: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婉约派词人之一。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性刚简,自奉清俭。

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

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破阵子(晏殊)教案

破阵子(晏殊)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学习目标】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重难点】把握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

擅长小令,其词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巧,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2.诗词故事有一次,晏殊途经扬州,在大明寺稍作休息。

他从寺墙上题满的诗词中发现了一首佳作,赶紧把该词作者——江都尉王琪找来一起吃饭,席间两人谈诗论词,非常投机,饭后在湖边散步,晏殊说出他写的一句妙语“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没能对出下句。

结果,王琪应声而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很高兴,就把王琪留在自己身边。

他把这对千古名句写进了他那首著名的《浣溪沙》词中。

3.文题背景新社,指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

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

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些针线活。

每逢社日,就可以放下针线活,从事游玩。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游玩的日子。

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格高调远,清新脱俗。

二、专题导语“格高韵远”的北宋前期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

晏殊、欧阳修工令词,柳永、张先工慢词。

小令、慢词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主备人:总课时___ 时间_____ 周次__星期___ 审核:九年级语文集备组【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读诵,体会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古诗词5、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燕子来时新社②,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③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④轻。

巧笑⑤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⑥。

疑怪⑦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⑧赢,笑从双脸⑨生。

【注释】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碰头,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

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所谓武斗,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

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⑨双脸:指脸颊。

【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文章鉴赏】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背景及意义。

1.1.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1.1.3 掌握诗词的基本韵律、格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热爱与关注。

1.3.2 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3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燕子归来,词人感慨时光荏苒,抒发了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词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展现了作者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基本的诗词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针对本词较深层次的含义和艺术手法,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韵律格式。

2.3.2 教学难点:理解词人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民族精神。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运用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掌握程度。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意象分析、背景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与活动:阅读并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3 巩固与拓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以及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4.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享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教师教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文章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笔记本和文具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点。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

6.2 学生准备:预习《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诗歌。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辛弃疾的背景。

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3. 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辛弃疾的其他作品,突出本诗的艺术特点。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学生齐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理解关键词语和意象。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4.1 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4.2 学生跟随教师解析诗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艺术特色分析5.1 教师对比分析辛弃疾的其他作品,突出本诗的艺术特点。

5.2 学生欣赏并评价辛弃疾的写作风格。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词人选景的位置采用高低交错的笔法,色彩则用黑、白、碧、绿、黄相杂的方法,自由灵活,读后使人感受春色处处,色彩斑斓,如莅其境。
【鉴赏2】开头两句词人抓住了哪些代表性的事物描写春天的不同时令的?
词人首句用“燕子来”,二句用“梨花落”,和时令“新社”、“清明”相连,写出了春的前进脚步,人们自然也会想到,春将匆匆去了。
(1)运用白描手法,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选取相逢、疑怪、斗草、笑等几个典型动作从表情、心理、场面表现了女孩活泼天真的个性。
(2)虚实结合手法:实写少女在路上相遇;虚写春梦和斗草的游戏,展示了少女纯洁的心灵,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课堂练习: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单元
选修(一)唐诗宋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课题
《破阵子·春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与晏殊。
2.掌握意境分析题与手法鉴赏题的技巧
3.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两大宋词流派影响深远,“豪放”大方高歌,气势如虹,有一种撩人心绪的进取美;“婉约”和婉细切、疏隽细腻,亦不失绵绵婉转阴柔美。东坡、易安居士名传千古。其实宋词流派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词人为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北宋初晏殊和欧阳修即是,他们的婉约词以抒闲情、离愁为主,和婉细切、理深旨远,开有宋一代词风。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整首词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纯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农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一个“卧”字更是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表现词人对安宁纯朴的农家生活的喜爱。
(三)三读诗歌,总结归纳
【思考1】上片春天的景色和下片人物活动有怎样的关系?
③“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鉴赏3】下片在塑造少女形象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方法指导]1、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考3】下片塑造了怎样的闺阁少女形象?
①下片塑造了闺阁少女巧笑盈盈、天真活泼的形象。
②诗歌通过写闺阁少女的笑脸、斗草而赢的喜悦,
③表现了少女欢快、愉悦之情。
(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鉴赏1】此词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1)①“燕子”、“梨花”两句是从空中鸟写到树上花,从高处到低处;而“池上”、“叶底”两句则由水中草到树上鸟,由低处到高处。②前两句重视觉,重色彩,后两句则视觉听觉并用,色声俱现。③句式上,“池上”、“叶底”运用对仗,显得很工整。
上片春天的景色形成人物活动的背景;一边是大好春光,一边是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少女,交相辉映。
【思考2】表现了作者何种情感?
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板书设计
二、知识链接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
三、诵读
(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1】把握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写景——春意盎然 下片写人——青春活力
然而,词人并不直说“春来”、“春去”,而是精心选取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让可感的、具体的形象来说话,使读者对形象色彩、时空感受都体会得十分具体真切。
【鉴赏3】“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有什么特点?
①碧苔,是静物;黄鹂,是动物,动静结合;
②“三四点”“一两声”看似实写,实为虚写,虚实相生,很好地传达出了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春天景致。
【思考2】上片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方法指导]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或人物形象。
2、具体解说哪些词语体现了哪些特点。
3、体现了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诗歌选取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具有典型春天特征的意象,
②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光融融的景源自。③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欢愉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