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菌毛(细菌的黏附器官)、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芽胞(细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方式)。

3.肽聚糖: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

4.磷壁酸: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5.外膜层: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6.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7.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8.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9.细菌的生长曲线主要包括四期:延缓期、对数期(最佳研究时期)、稳定期、衰亡期。

10.细菌常见的遗传变异类型:

①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

②接合(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③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④S-R变异(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

11.细菌非染色标本:检查细菌动力。

12.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3.革兰染色步骤: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酒精)、复染(石炭酸复红)。

14.标本处理的一般原则:早期、无菌、适量、方法、安全。

15.培养基种类: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SS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克氏双糖铁)、营养培养基(巧克力平板)、特殊培养基(细菌L型培养基)。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复习资料总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显性感染(n):如果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体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细菌大小以微米为测量单位。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培养基按用途分类:1.基础培养基。2.营养培养基。3.鉴别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n):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种类的生长,使需要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和质粒,其化学组成为DNA,DNA籍其构成特定基因来传递遗传信息。 质粒(n):是染色体外的DNA,携带有编码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它能独立于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 质粒的特性:不相容性;可转移性;自主复制质粒;质粒可自然丢失或用人工方法消除。(P67) S-R变异(n):新从患者体内分离的沙门菌通常为光滑型,经人工培养后菌落呈粗糙型。 丝状菌(或称霉菌n):营养体呈多细胞类型的真菌是由菌丝和孢子交织组成。 细菌的科学命名:属名在前,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是形容词,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均小写,两者均用斜体表示。中文译名则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氧化-发酵试验(O-F):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的称为氧化型;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降解的称发酵型,此类细菌无论有氧或无氧均可以分解葡萄糖,通常为兼性厌氧菌;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产碱型。此试验用于细菌种属间的鉴别:肠杆菌科细菌为发酵型,非发酵菌通常为氧化型或产碱型。此外,微球菌属可氧化葡萄糖,而葡萄球菌属则能发酵葡萄糖。迟缓分解乳糖(n):只有β-半乳糖苷酶而缺乏半乳糖苷渗透酶(或是其活性很弱)的细菌,不能很快将乳糖运送到细菌细胞内,需要几天时间乳糖才能被分解。 氧化酶试验:氧化酶或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作氧化酶试验时,此酶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本试验肠杆菌科阴性,弧菌科和非发酵菌阳性(个别菌种除外),奈瑟菌属阳性。 荚膜肿胀试验:有夹膜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当与相应的抗血清反应时荚膜将明显增宽,在显微镜下可见在蓝色细菌周围有边界清晰的环状物,厚薄不等,而对照侧则无,则为荚膜肿胀试验阳性。 二倍体细胞培养广泛用于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 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的意义:1.治疗混合性感染;2.预防或延迟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3.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剂量以避免达到毒性剂量;4.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时常常效果更好。 联合抑菌试验的判断标准:FIC指数<0.5为协同作用;0.5到1为相加作用;1到2为无关作用;>2为拮抗作用。

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重点

微生物重点 1.生物学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种是最小单位。 2.结核菌可利用甘油为碳源,梭状芽胞菌可以氨基酸为碳源,流感嗜血杆菌要Ⅴ,Ⅹ因子才能生长。 3.致病性岛:由基因编码决定的一团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组。 4.细菌诊断流程有:双岐索引法,表解法,数字编码鉴定法。 5.超净工作台应选择垂直气流通风方式。 6.O/129抑菌试验对弧菌有用而对气单胞菌无用。 7.杆菌肽用于A(敏感)与非A群链球菌的鉴定。 8.奥普托欣试验:肺炎链球菌敏感。 9.杂交分:斑点,菌落原位,Southern(DNA)印迹,Northern(RNA,DNA)印迹。 10.L型细菌(形态多样,染色不定,可过滤,渗透压敏感,生化减弱等)培养应高渗(20%蔗糖),染色多为G染阴性,形态不一(巨球形是特征),固定要用10g/L鞣酸不能用火焰。 11.一般菌落有:油煎蛋样(L),颗粒型(G),丝状菌落(F),鉴定要点:染色易变多形性,生长在增菌液中微浑,颗粒样沉淀或沿试管壁生长,返祖现象。 1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都是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13.肽聚糖的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无交联桥)。磷壁酸为G+特有,分壁和膜两种。外膜层由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组成。细胞质内有核蛋白体(蛋白合成地),核质(主要遗传物质)质粒,胞质颗粒,是细菌蛋白质和酶类合成的重要场所。鞭毛是由细胞质伸出的蛋白性丝状物。性菌毛仅有1~10根,毒力和耐药质粒都能通过它转移,有致病性。 14.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占细菌干重的10%,DNA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 15.G+菌等电点pI=2~3,G-菌等电点pI=4~5。 16.细菌营养转运的方式有:离子,透性酶,磷酸酶。营养摄取的机制:被动扩散,主动吸收,基团转位。 17.嗜冷菌最适温为10~20℃,嗜温菌为20~40℃,嗜热菌为50~60℃。 18.细菌代谢所需能量主要以生物氧化作用而来。 19.G-菌的菌体脂多糖能引起发热故称热原质。土中的厌氧芽胞杆菌是创伤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20.饮用水中1ml菌落总数不超过100个,1000ml水中大肠杆菌群不超过3个。 21.有芽胞破伤风菌需沸水煮3h才杀死。水中加入2%碳酸钠能将沸点提到105℃又能防止金属生锈。 22.紫外线波长265~266nm时杀菌力最强。无芽胞菌一般的致死为1800~6500微瓦/cm,杀死芽胞要十倍。 23.滤菌器用于除菌的孔径是0.22µm,另外以石棉板为滤板的金属滤器称Seitz滤器(蔡氏滤器)按滤孔大小分K:最大,澄清用,EK-S最小,可阻止大病毒通过EK:居中,除去一般细菌。玻璃滤菌器分G1~G6,G5,G6两型能阻止细菌通过。 24.高压灭菌指示物: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 7053),紫外线杀菌指示物: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 25.细菌遗传物质主要在于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中。 26.影响基因表达的因素有:调控部位,调节蛋白,效应分子。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总论部分 1.绪论(掌握) 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 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 4.噬菌体(了解) 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 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 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 8.病毒概述(掌握) 9.真菌概述(掌握) 10.其他微生物(了解) 11.免疫学基础 (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 一、绪论(掌握) 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 ②微生物的种类 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 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立克次体 B.放线菌 C.细菌 D.真菌 E.衣原体 『正确答案』D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 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 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要点

复习 一、重要专业名词 1.SPA:葡萄球菌蛋白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表面蛋白,能够与人类IgG的 Fc段结合,而不影响Fab段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常用于协同凝集试验。 2.OT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支杆菌能否引起迟发型 超敏反应的一种实验。 3.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为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 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异染颗粒。 4.包涵体: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镜可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 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 5.鞭毛:许多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上附有细 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这种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6.Vi抗原:表面抗原。是一种不耐热的酸性多糖的聚合体,存在于菌体的最表面,有抗吞噬和 保护细菌免受相应O抗体凝集和补体的溶菌作用。 7.二相性真菌:有些真菌可因营养、温度、氧气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两种形态发生互变, 称为二相性,这类真菌称为二相性真菌. 8.肥达反应:肥达反应是用已知伤寒菌的H(鞭毛)和O(菌体)以及甲型(A)与乙型(B) 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免疫凝集实验 9.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 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疏螺旋体感染、霍奇金病等. 10.荚膜:包绕于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糖和多肽,是细菌的特殊结 构。 11.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而来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2.抗酸杆菌:细菌细胞壁含有大量类脂,一般不容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 后,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故称为抗酸杆菌。 13.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1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5.耐药:指使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时,患者感染部位通常所能达到的药物浓度不能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2.芽孢:某些细菌在它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细胞核逐渐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胞子。 3.鞭毛;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细菌可以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和逆时针)来改变运动状态。 4.菌毛: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特点是:细、短、直、硬、多,菌毛与细菌运动无关,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前者与细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关,后者为中空管子,与传递遗传物质有关。 5.质粒: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闭合共价环状双链DNA分子。

6.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7.异染颗粒: 8.L型细菌:当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核成被抑制时,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9.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生物细胞(主要是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 10.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它由脂类A、核心多糖和寡糖重复单位构成。 11.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增殖,经过一定时间(18~24h)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孤立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12.核衣壳:由病毒的核心核酸和包绕核酸的外壳蛋白构成。 13.热原质:许多G-菌如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一些G+菌如枯草芽胞杆菌能产生一种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成为致热原。(其实就是指菌体脂多糖)。

微生物学重点汇总

绪论 1微生物的分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朊粒、类病毒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医学微生物学的“三性”、“两法” (了解) “三性”: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与宿主应答 “两法”: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防治原则 2:革兰染色法:结晶紫-卢戈碘液-无水乙醇-酸性复红 革兰染色阳性为蓝色,革兰染色阴性为红色 3:细菌的结构:(简答题) 基本结构:核质、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特殊结构:鞭毛、菌毛、芽胞、荚膜 4: (1)核质: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呈球形、棒状或哑状,由DNA、RNA、蛋白质组成 (2)细胞质:含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中介体 1)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特点:自我复制、传递 2)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胞质颗粒:贮藏营养物质。异染颗粒,嗜碱性强可用于鉴别细菌。例如:白喉棒状杆菌的胞质颗粒位于菌体的两端,经亚甲蓝染色呈紫色,形似火柴棒,用于细菌鉴别。 4)中介体: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多见于G+菌,参与细菌分裂,称为“拟线粒体” 5:细菌细胞膜功能: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呼吸作用、分泌作用 6: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细胞壁不同。 革兰阳性菌: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 革兰阴性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包括壁磷壁酸、膜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7:革兰阴性菌外膜的结构(简答题): 外膜由:由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内毒素)构成 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构成 8脂多糖又称为G-菌内毒素 脂质A :内毒素毒性的主要部分;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具有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G-菌的菌体抗原;具种特异性 G+菌与G菌细胞壁的比较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考试重点资料知识总结

临床微生物学检 1、潜伏感染:若宿主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原体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内,一般不排出体外,称为潜伏感染。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时引起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葡萄球菌肠炎等,如果肠道正常菌群破坏后艰难梭菌异常增长并分泌肠毒素,则可损伤肠粘膜引起伪膜性肠炎。 3、病原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病原菌在宿主间传播、侵袭、定植并逃逸免疫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4、细菌的大小以微米(um)为测量单位。 5、球菌呈圆球形、近圆球形、矛头状或肾形。 6、观察细菌动力可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穿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鞭毛染色 7、鞭毛可鉴别细菌,糖萼可作为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8、芽孢的功能: ⑴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强大的毒抗力。 ⑵以是否杀死芽孢作为物品消毒灭菌判断效果的指标。 ⑶芽孢在菌体的位置和直径大小随菌种的不同,这种形态特点有助于细菌鉴别。 9、生长曲线: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后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以倾注平板法计数孵育后的菌落数可换算出菌落形成单位,连续检测细菌不同培养时间的CFU,以CFU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生长数的变化规律曲线,称生长曲线。 10、生长曲线分为四期: ⑴迟缓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过程,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做好准备。 ⑵对数生长期:细菌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对数增加。此期细菌代谢活跃而稳定,其大小、形态、染色性和生化反应典型,对外界因素反应敏感,是检测细菌生物学性状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适宜阶段。 ⑶稳定期:生长繁殖菌数和死亡数处于动态平衡,此期细菌合成较多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 ⑷衰亡期:细菌死亡速率逐步增加,死亡数大于增加数,一般不用该期的细菌做鉴定和研究工作。 11、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质粒。 12、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衣壳。辅助结构是包膜,包膜对乙醚是敏感的,若呈阳性,则说明有乙醚存在。 13、营养体呈单细胞类型的真菌又称酵母菌。营养体呈多细胞类型的真菌是由菌丝和孢子交织组成,称为丝状菌或霉菌。 14、细菌的科学名称的生物双名式,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构成,属名在前,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是形容词。例如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15、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的原则): ⑴尽早采集:一旦怀疑细菌感染,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⑵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可预测感染性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利用各种实验 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 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一项重要检测技术。以下是一些临床 微生物检验的知识点。 1.微生物的鉴定:通过观察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 生物学特征等,进行鉴定。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革兰染色、培养 特性观察等。 2.微生物的分离:将样本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使其能够单独生长并 进行后续的检验和鉴定。常用的方法包括涂布法、稀释涂布法、过滤法等。 3.微生物的培养:将分离后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增殖形成纯种,并提供足够的数量用于进一步检验。常用的培养基包括富养基、选择 性富养基、增菌富养基等。 4.微生物的药敏试验:通过对分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不同抗菌药物的 敏感性试验,确定该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常用的方法有 纸片法、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5.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为了达到更快速、准确的临床微生物检测 结果,目前发展了许多快速检测方法,如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质谱 技术等。 6.微生物的标本采集和保存:正确的标本采集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常见的标本有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采集后应存放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避免微生物的生长 和变质。

7.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主要涉及到常见的病原微 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对于每种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和操作要点有所不同。 8.质量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对质量控制要求较高,包括内、外质控。内质控主要通过引入质控菌株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操作,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外质控则是通过参加各种质量评估项目来衡量实验室 的检测质量。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 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医生在接到微生物检测结 果后,应结合临床病情和患者的病史等信息,合理解读检验结果,并进行 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微生物知识要点: 一、葡萄球菌: 1 致病因素: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 TSST-1; 耐热核酸酶;葡激酶;透明质酸酶;脂酶。 2 临床意义:疖痈等;内脏感染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 内膜炎;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毒素相关)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毒性休克综合症;假膜性肠炎。 3 鉴定:细菌和菌落形态;生化实验:触+微阳性;链+肠阴性 葡:杆菌肽R,呋喃唑酮S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征:普通平板-脂溶性黄色色素;血琼脂-β溶血; 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甘露醇发酵+ 2).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二、链球菌: 1致病因素:M蛋白;脂磷壁酸;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 2 临床意义:A群:化脓性炎症;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II III 肺炎链球菌:大叶性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脑膜炎、 心内膜炎。 3 鉴定:形态。。培养+血清等,血琼脂-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光滑 小菌落;肺炎链球菌48h呈脐窝状。 几中链球菌特征: A群:血平板β溶血; 杆菌肽-敏感 B群:血平板β溶血; 杆菌肽-耐药;CAMP+;胆汗七叶苷(—);马尿酸水解试验(+) 草绿色链球菌:血平板α溶血;optochin耐药;胆汗七叶苷(—); 肺炎链球菌:血平板α溶血;optochin敏感,菊糠分解(+),胆汗溶菌(+),荚膜肿胀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是指研究人类疾病与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 及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代谢功能、致病机制及其与人类免疫 系统的互动等方面知识。下面将通过总结医学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来加深 对这一学科的理解。 1.微生物的分类和形态结构: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 生虫等。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病 毒是非细胞生物,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中进行 复制;真菌包括酵母菌和菌丝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真菌丝等结构; 寄生虫是一类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包括原虫、线虫等,它们在宿主体内寄 生和繁殖。 2.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 质等环境条件,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分枝等方式进行繁殖;病毒无法 自行繁殖,它需要感染宿主细胞并利用细胞机制复制自身;真菌可以通过 分裂生殖、芽生、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寄生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分 裂繁殖、卵生、母体生殖等。 3.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能量和合成生物分子。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新陈代谢、呼吸代谢等方式进行能量产生;病毒无自 身代谢系统,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中获得能量;真菌和细菌可以通过各种 代谢途径合成生物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等;病毒无法进行自主 合成,需要利用宿主细胞合成所需的生物分子。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害宿主细胞、产生毒素、激活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导致疾病的发生。细菌可以通过胞外毒素、内毒

素和细胞因子等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病毒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并复制繁殖,导致细胞损伤和免疫反应的激活;真菌通过菌丝侵入宿主组织,排出各种 代谢产物对宿主产生毒性影响;寄生虫可以侵入宿主组织、分泌毒素和引 起免疫反应。 5.微生物与人类免疫系统的互动:微生物与人类免疫系统之间形成了 一种动态平衡。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除病原微生物,保护宿主免受感染;微生物则通过各种机制逃避宿主免疫攻击,侵入宿主细胞并进行复制。微 生物的致病能力受到微生物定植和宿主系统免疫状态的影响,包括宿主个 体的免疫力水平、免疫调节及免疫记忆等。 6.微生物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验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局部炎症等症状;实验室检验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真菌孢子培养等;分子生物学 技术包括PCR、基因测序等。治疗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抗 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以上是医学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总结。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为疾病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 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 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 长繁 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 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G+①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 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 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G+②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G③-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 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 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 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 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叫细菌L型 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 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 壁的状态。 4、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 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 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现在常用的质粒大多数是 经过改造或人工构建的。 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磷酸盐,嗜碱 性强,用亚甲蓝 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临床微生物检验学考试复习知识重点资料

第一章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 1.显性感染:如果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体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机体 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则称为显性感染。2.病原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病原菌在宿主间传播、侵袭、定植并逃逸 免疫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3.侵袭力【黏附:可由黏附素介导,革兰阴性菌为菌毛,革兰阳性菌为磷壁酸。宿主黏膜 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素受体一般是糖蛋白或糖脂。】 第二章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 细菌的大小以微米(um)为测量单位。 2. 鞭毛功能动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呈现旋转运动是由基础小体的同心环旋转产生,推动力来自于质子动能,即质子浓度梯度流动所释放的ATP。鞭毛旋转方向决定运动类型。 3. 观察细菌动力可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穿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 4.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种类生长,使需要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第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 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质粒。 2.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DNA,携带有编码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它能独立于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 3. 质粒的特性:a.不相容性【是指相似的质粒在同一细胞中不能共存】b.可转移性【质粒的转移方式随不同质粒而不同,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有质粒编码的接合系统】c.自主复制质粒【利用宿主系统独立于染色体进行复制】d.质粒可自然丢失或用人工方法消除。 4. 培养特性变异新从患者体内分离的沙门菌通常为光滑型,经人工培养后菌落呈粗糙型,这种变异称S-R变异。S-R变异常伴有抗原、毒力和某些生化特性的改变。 第四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1. 病毒的结构可分为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衣壳。辅助结构是包膜(是包围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结构),包膜对乙醚是敏感的,若呈阳性,则说明有乙醚存在。 第五章真菌的基本性状 1.营养体呈单细胞类型的真菌又称酵母菌。营养体呈多细胞类型的真菌是由菌丝和孢子交织组成,称为丝状菌或霉菌。 第六章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1. 细菌的科学名称的生物双名式,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构成,属名在前,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是形容词。 第七章感染病病原学诊断与预防 1. 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的原则): ⑴尽早采集:一旦怀疑细菌感染,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⑵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可预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根据病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时机采集不同种类标本。 ⑶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应尽可能在抗生素留取前标本。 ⑷遵守无菌操作: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不得被其他部位细菌污染。盛放标本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总论部分 1.绪论 2.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以及人工培养 4.噬菌体 5.细菌的遗传变异和实际应用 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和物理化学灭菌法 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 8.病毒概述 9.真菌概述 10.其他微生物 11.免疫学基础 1) 抗原、抗体的概念 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 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4) 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 5) 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 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微生物是个体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等种类,它们的特点和区别也不尽相同。正常菌群是一种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体。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则是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形菌、螺菌、弧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部分。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细胞膜则具有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等功能。细菌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其中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细菌还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它们具有

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运动器、抗原性和与致病性有关。 三、其他微生物的概述 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真菌则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四、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包括抗原、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以及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则是一种能够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是指针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其分类包括I型、II型、III型和IV型。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则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免疫学诊断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病毒总论重点整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病毒总论重点整理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病毒(virus):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特征体积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RNA或DNA);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①大小:nm,比细菌小的多,细菌的测量单位是μm。 ②形态:球形、杆形(丝形)、弹性、砖形、蝌蚪状,多数呈球形的。 第二节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有的病毒核衣壳外有包膜和刺突,有的没有。根据包膜有无可分为:裸病毒(naked virus)、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 1、病毒核心:成分为核酸,病毒基因组,控制病毒的遗传性状。 2、病毒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具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具有保护核酸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比如核酸酶等;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根据壳粒排列方式不同,病毒有三种对称型:螺旋对称、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 ①螺旋对称:有些病毒粒子呈杆状或丝状,其衣壳形似一中空柱,电镜观察可见其表面有精细螺旋结构。在螺旋对称衣壳中,病毒核酸以多个弱键与蛋白质亚基相结合,能够控制螺旋排列的形式及衣壳长度,核酸与衣壳的结合也增加了衣壳结构的稳定性。烟草花叶病毒(TMV)是螺旋对称的典型代表。 ②20面体立体对称:有些病毒的外形呈“球状”,实际上是一个立体对称的多面体,一般为二十面体。它由2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具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二章 1.细菌大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 2.细菌结构: ①附属结构:鞭毛、菌毛(光镜下看不见,不能作为鉴定依据,没鉴定价值)或纤毛; ②表层结构:糖萼(荚膜或粘液层); ③内部结构:细胞质、质粒、芽孢。 3.细菌功能: ①动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观察细菌动力可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穿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 鞭毛具有鉴定价值,采用鞭毛特殊染色(如镀银染色)可观察有无鞭毛及鞭毛数量、分布;一般染色不能看见鞭毛(如革兰氏染色)。 4.芽孢的功能:①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强大抵抗力; ②以是否杀死芽孢作为物品消毒灭菌判断效果的指标。 ③芽孢在菌体的位置和直径大小随菌种不同,这种形态特点有助于细菌鉴别。 5.细菌生长曲线(要求整个过程,结合生长曲线记忆4个时期比较容易,可能是简答题) 细菌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以倾注平板法计数孵育后的菌落数可换算出菌落形成单位(CFU)。 生长曲线:连续检测细菌不同培养时间的CFU,以CFU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作出一条反映细菌生长数变化的规律曲线。 典型的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①迟缓期。也称为准备时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过程。特点:细菌的核酸、蛋白质、辅酶等物质合成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细菌数量恒定或极少量增加。 ②对数生长期。特点:细菌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成对数增加。细菌代谢活跃、稳定,其大小、形态、染色性和生化反应典型,对外界因素反应敏感,是检测细菌生物学性状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适宜阶段。不添加培养基下一般细菌对数期维持4~8h。 ③稳定期。特点: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和PH 等环境变化,细菌生长速率降低,细菌死亡数增加使生长繁殖菌数和死亡数处于动态平衡,细菌数量达到最大,即处于稳定期。此时期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较多,通常维持10h。向培养基系统中补充营养物质,取走代谢产物,改善培养条件,可延长稳定期。由于代谢产物较多,是细菌生化反应试验鉴定的最佳时期。 ④衰亡期。特点:细菌死亡速率逐步增加,活菌数减少,死亡数大于增加数,细菌形态不典型,甚至出现自溶,该时期的细菌不能用于细菌的鉴定和研究工作。 6.细菌的生化反应:由于不同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各不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不同。根据此特点,利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来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反应。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构造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构造简单 比外表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繁殖快,代强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微生物类型 根据微生物大小、构造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 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开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1〕列文虎克创造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斯特 第一章细菌的根本性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构造 1.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功能,肽聚糖构造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一〕细胞壁 化学组成与构造,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 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构造比拟 •细菌细胞膜的构造与真核细胞根本一样,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构造,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 功能: 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 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溶原性细菌:获得温和噬菌体核酸的细菌。 2、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宿主基因组)中的核酸称为前噬菌体。 3、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4、正常菌群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抑制培养基中某种细菌生长最低药物浓度,是药物抗菌活性指标,提示药物的抑菌能力(µg/ml) 5、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6、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种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 7、菌丝: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由孢子出芽形成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 8、二相性真菌:有些真菌在不同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可出现两种形态,称二相性真菌 9、病毒体: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二、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部分 (一)革兰氏染色的三个原理,操作步骤与临床意义【选择题】 1、原理: (1)渗透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紧密,肽聚糖层厚,含脂质少,脱色时乙醇不易渗入,反而使细胞壁脱水,通透性下降,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渗出。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薄,含脂质多,易被乙醇溶解,是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溶解溢出而被脱色。【主要学说——细胞壁结构学说:G+菌和G-菌的细胞壁成分差异大,对脱色剂的反应不同】 (2)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碘牢固结合,而不易被乙醇脱色。革兰阴性菌内所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故易被脱色。 (3)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pH2~3)比格兰阴性菌(pH4~5)低,在相同pH的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比格兰阴性菌所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较牢固,而不易脱色。 2、操作步骤:①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菌膜>1cmX1cm)②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甩干③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甩干④加95%乙醇脱色30s,水洗甩干⑤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30s,水洗吸干后镜检 3、临床意义: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治疗用药③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细菌的变异机理【选择题】 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同时也是药物作用的部分) 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脂多糖 1、细菌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1)细胞壁 a.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菌固有形态②抵抗低渗作用③物质交换作用 2、化学组成和结构 a.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原核细胞所特有的成分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多):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构成的三维网架结构 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少):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构成的二维网架结构 b.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作用:调节、维护细菌细胞内离子平衡作用,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壁磷壁酸:由肽聚糖延伸;膜磷壁酸:由细胞膜延伸 c.外膜层: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细胞壁肽聚糖外侧,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①脂多糖:格兰阴性菌内毒素,脂质A为主要毒性成分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 1、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全部是重点** 三型八大类特点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 毒和朊粒 无细胞结构,结构最简 单,体积最微小,能通 过滤菌器;单一核酸; 活细胞内寄生。 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 菌、螺旋 体、支原 体、衣原 体、立克次 体 仅有原始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真核细 胞型微生物真菌、原虫 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 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有多种完整细胞器。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 *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27、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28、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沿穿刺线生长呈模糊或根须状,并使培养基变混浊为动力阳性) 29、α溶血:菌落周围血培养基变为绿色环状;红细胞外形完整无缺。 β溶血:红细胞的溶解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环。 γ溶血:无溶血。 双环:在菌落周围完全溶解的晕圈外有一个部分溶血的第二圆圈。 30、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有氧参加——氧化型;无氧降解——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而分解蛋白胨——产碱型。(肠杆菌科细菌发酵型全+) 31、甲基红试验(与V-P试验相反):阳性红色,阴性黄色。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 32、白喉棒状杆菌:G+,异染颗粒、毒力试验,Elek平板,亚碲酸钾血琼脂。外毒素(毒血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状、结构、分类、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之一,指导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2.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检查大致分几步骤? ①从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微生物。②对标本中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培养、鉴定。 ③进行药物敏锐性试验,说明和预报结果。④时期性分析药物敏锐性实验,推测耐药趋势,监控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什么是感染性疾病及阻碍因素?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要紧与病原体的侵袭力及宿主的抗击力紧密相关。别外,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引起了正常菌群失调和大量耐药菌株的显现,从而加重了机体的内源性感染机率,这一定程度又加重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4.临床医师要紧需要从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得到什么? ①能为临床提供医学决策的相关信息。②指导临床正确收集标本的原那么。③安全及时的送检标本。④微生物的正确鉴定和药物敏锐性试验结果。⑤能快速地报告实验结果,并做出相关的结果说明。⑥能及时反馈医院内细菌感染分布、耐药状况和流行趋势等。 5.临床医师应如何幸免感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 ①遵循病原学诊断,幸免无指症用药。②正确及时的采集标本,按要求及时送检微生物实验室检查。③重视实验室的鉴定及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④注意体会性治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依据病原学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为针对性治疗。⑤加强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交流沟通,积极配合实验室做好院内感染监测、预防和操纵工作。 6.临床标本采集的一样原那么是什么? ①在最适宜的时刻收集标本,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感染急性期采集。②采集标本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不同情形应区别对待,适宜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收集标本,如尿液标本疑为厌氧菌感染时,应行耻骨上缘穿刺术取膀胱尿培养。③采集标本必须来自实际感染的部位,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幸免外源性污染。④收集标本应当使用合适的收集器材、容器和培养基,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发觉微生物。 ⑤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幸免人为操作失误。⑥采集标本不仅要防止被污染,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7.采集过程中需要加抗凝剂的标本应注意什么? 对任何容易形成凝块的标本都应使用抗凝剂,因为如微生物被已凝固的物质包围,生长较困难。另外,像胸水、腹水等液体标本一旦凝固,专门难接种培养,直截了当阻碍微生物的培养鉴定。目前,微生物学标本最常用的抗凝剂是多聚茴香脑磺酸钠SPS〔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但其浓度不得超过 0.025%(W/V),否那么会抑制一些奈瑟菌和厌氧性链球菌的生长。肝素也是常用抗凝剂之一,要紧用于病毒培养,因为它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酵母菌的生长。柠檬酸盐和乙二胺四乙酸通常不用于微生物学标本。 8.标本运送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标本采集后,除了要及时送检外,另外在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保持标本的原有性状。关于不能及时送检的要用专用运送培养基运送,而对一些含有脆弱细菌的标本,需加入专门的储存剂。例如,尿液中加入硼酸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