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及其研究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生命之源。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水污染等。

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

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1.土地退化:黄河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0%,但受退化土地的影响面积很大,土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水资源过度开发:由于黄河流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稀缺,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3.水土流失: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面积占全国的30%,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

4.水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田灌溉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断增加,水质恶化。

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结构单一,依赖于传统农业,缺乏创新和技术支持,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2.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3.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很多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工业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损害。

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1.耦合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需要建立一个协调的耦合机制来实现两者的统一。

2.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通过财政和税收等手段,鼓励和支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技术支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容量,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

展望
未来需要加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 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协调发展路径,为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政策建议与实践措施
政策建议
制定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规划,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系统间的协调发展。
实践措施
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 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粮食生
尽管面临水资源短缺和自然灾害等挑战,但黄河流域的粮食生产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03
水资源系统分析
水资源量分析
平均年径流量
01
黄河流域的平均年径流量为XX立方米,是沿岸城市和农田灌
溉的重要水源。
降水分布
02
黄河流域的降水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的径流量差异较大。
冰川融水
05
粮食系统分析
粮食生产结构与布局
粮食作物结构
黄河流域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稻谷为主,其中小麦的种 植面积和产量最大。
农业水资源状况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虽然不算丰富,但水质较好,为粮食生产 提供了基础保障。
农业土地利用状况
黄河流域的农业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 推进,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石油和天然气
黄河流域的石油和天然气 资源也较为丰富,主要分 布在甘肃、陕西、内蒙古 等地区。
水能
黄河流域的水能资源主要 集中在上游的青海、甘肃 、宁夏等地区。
能源消费结构与趋势
煤炭为主
黄河流域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要求 的提高,煤炭的消费比重逐渐下降。
清洁能源发展
近年来,黄河流域的清洁能源发展迅速,如风能、太阳能等, 但占比仍然较低。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作者:孙培蕾焦小玲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7期摘要:通过探究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特征,考察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因素。

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前者的区域格局以“上下游高,中游低” 为主,后者的区域格局以“中下游高,上游低” 为主;二者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下游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中上游,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科技创新、农产品贸易对本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作用,环境规制、科技创新与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各因素的空间影响程度不同。

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全方位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F323;X321;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4.07.003引用格式:孙培蕾,焦小玲.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J].人民黄河,2024,46(7):15-21.0引言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新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义,需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率和效益,才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发展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突出矛盾和挑战,其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是来自生态环境的压力。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重大国家战略。

在此战略背景下,深化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理论研究、明晰驱动二者耦合协调的因素,对探寻和制定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对策、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水热耦合平衡方程的黄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基于水热耦合平衡方程的黄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基于水热耦合平衡方程的黄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河流之一,其水文情势对全球水资源影响是巨大的。

有许多因素参与了过去十年来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归因,例如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植被变化,水利建设等。

有些研究依据流域水文模型和量化过程介绍了河流径流变化的归因分析,但由于模型复杂性和时空覆盖范围的局限性,这些研究的结果往往划时代。

因此,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最近十年来径流变化的归因。

为此,我们采用基于水热耦合平衡方程的累积加权归因方法。

水热耦合平衡(CTBE)是一种可以分析时空趋势变化与自然因子之间关系的方法,内涵了水文工程、气象、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内容。

在此,我们从1955年至2015年应用CTBE方法在黄河流域进行了归因分析,评估了不同自然因素(如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植被变化、水利工程)对径流变化的作用程度。

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和植被变化是黄河流域的主要变量,至少占58.89%的差异性,其中,植被变化有明显的正变化趋势,降水变化则呈混合型。

同样,水利工程,特别是三峡库也是影响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显著原因,其占比达25.72%。

研究还发现,气温变化影响仅占径流变化的15.39%。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表明,基于水热耦合平衡方程的累积加权归因方法对于黄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非常有益。

研究发现,降水变化和植被变化是黄河流域径流变化最主要影响因子,而水利工程尤其是三峡库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

此外,气温变化对河流径流变化作用相对较小。

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然因子对黄河径流变化的影响,以更深入地理解径流变化背后的机制,并改善黄河流域的水文控制能力。

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

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年第31卷第2期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31No.22021回;任保平,杜宇翔•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221,31(2):119-129.罢J REN Baoping,DU Yuxiang.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vi,2021,31(2):119-129.]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任保平1杜宇翔2(2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712127;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2127)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流域内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问题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文章分析了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三者的耦合协同机理。

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2212—2218年黄河流域62个地级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各系统的综合水平及三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短期内三者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

研究表明:①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各系统综合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态势,三者发展速度差异不明显,但耦合协同严重失调,黄河流域整体尚未达到三者协同发展状态。

②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局空间自相关为正,局部空间自相关呈现出聚集趋同特征。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交互胁迫关系研究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交互胁迫关系研究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交互胁迫关系研究
作者:瞿萌陈准闫明涛陈太政
来源:《人民黄河》2023年第12期
摘要:為探究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及二者的交互胁迫关系,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1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地级市逐年耦合协调度,采用交互胁迫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不断向好,耦合协调等级于2014年实现轻度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于2018年基本实现初级协调向良好协调的转变,耦合协调类型整体上属于城镇化滞后型;空间上耦合协调等级呈中东部高于西部的格局,优质协调等级的地级市具有辐射效应,其耦合协调状态向外围扩散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耦合协调等级提升,使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逐渐由点扩大到面;城镇化对生态环境有明显胁迫作用,生态环境对城镇化有明显约束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交互胁迫;黄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F299.27;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3.12.004
引用格式:瞿萌,陈准,闫明涛,等.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交互胁迫关系研究[J].人民黄河,2023,45(12):19-24.。

《2024年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范文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耦合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现状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黄河流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也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耦合关系。

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保护,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在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五、政策建议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投入力度,加强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湿地保护等工程的建设。

2. 推进绿色发展。

鼓励和支持黄河流域的企业采用绿色技术、绿色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范文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范文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与生态区域,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紧密相连。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提升,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

因此,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随着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和建设,黄河流域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黄河流域的各省区市加强了区域合作,推动了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问题尽管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日益短缺,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 土地退化严重。

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 生态破坏严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包括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破碎化等。

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耦合关系。

一方面,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质量也对经济发展产生着制约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黄河流域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特征

黄河流域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特征

黄河流域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特征作者:王钇霏许朗来源:《人民黄河》2022年第04期摘要:為进一步探究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动态发展关系,推动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2010—2019年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互动发展时空演化情况。

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分离特征,两系统耦合度在时空维度上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则处于由“基本失调”向“基本协调”过渡的阶段;在空间维度上,农业节水综合发展指数与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东高西低”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呈现“东低西高”的省际空间格局和“双核领先”的流域空间格局。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农业节水;耦合协调度;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X171.4;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2.04.029引用格式:王钇霏,许朗.黄河流域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特征[J].人民黄河,2022,44(4):145-151,160.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WANG Yifei,XU La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promote the ecological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buil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it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us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in 9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from 2010 to 201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s a whole present the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oupling and low coordination”. The coupling degree of the two systems is in the stage of “high level coupling”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is changing from “basic imbalance”to“basic”. In the transitional stage of “coordination”;in the spatial dimension,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of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and the degree of system coordination presen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dex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n the east and high in the west”and the basin spatial pattern of “dual-core leading”.Key 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high quality development;agricultural water-saving;coupling degree of compatibility;Yellow River Basin1引言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时代课题,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

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

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同关系。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和生态屏障,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与协同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现状的深入分析,揭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以此为基础,分析经济增长对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研究黄河流域的产业发展现状,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趋势等,探讨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将重点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等,并探讨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制约与促进作用。

通过对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同关系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影响机制,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也将为其他地区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现状与特点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一些新的现状与特点。

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黄河流域整体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黄河流域各省区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产业结构方面,黄河流域正在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多元化产业的转型。

一方面,农业作为黄河流域的传统主导产业,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新兴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也在黄河流域迅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雨水收集等节水技术和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
加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
通过制定能源消耗标准和总量控制计划,限制高能耗产业 的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
鼓励和支持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
加强能源回收和利用
推广能源回收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变化会影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和粮食生产,进而影响水-能源
-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分析
经济发展
随着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资源和粮食的需求量会不 断增加,进而影响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人口变化
随着黄河流域的人口增长,水资源和粮食的需求量也会 不断增加,进而影响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参考相关文献
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黄河流域水、能源 、粮食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3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关系 分析
水资源与能源耦合关系分析
水利发电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上游的青海、甘肃等,水利发电是当地的重要能源来源 。通过水轮发电机组,将水资源转化成电能,满足当地居民和工业生产的用电需求。
能源与粮食耦合关系分析
• 能源价格波动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随着能源价 格的波动,粮食生产的成本也会随之变化。能源价 格上升时,农民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来购买化肥、 农药等农资产品,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因此, 能源价格波动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
04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 度评价
能源政策
能源政策会影响黄河流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进而影响水-能源-粮 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黄河下游两岸沿线城市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协调性研究

黄河下游两岸沿线城市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协调性研究

黄河下游两岸沿线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扩张、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粮食安全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聚集和产业规模扩大,黄河下游两岸沿线城市的用水量、能源消耗量和粮食需求量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为沿岸城市提供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但也存在水资源分配不均、过度开发等问题,同时能源结构和需求量也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粮食生产与水资源、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需要优化水、能源和粮食之间的协调关系。

01 02 033. 水资源与能源优化配置研究4. 水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针对黄河下游两岸沿线城市水能源耦合系统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黄河上游或中游地区,且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的关系、优化配置及环境影响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针对粮食耦合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的关系研究2. 粮食生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010203黄河下游两岸沿线城市耦合系统研究现状01采用系统分析方法02利用数学模型03引入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研究方法官方统计数据实地调查数据文献资料数据来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有关水资源、能源消费、粮食生产等方面的数据,为研究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告等文献资料,获取有关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水资源短缺对水能源耦合系统的影响在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会对水能源耦合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水电开发对水能源耦合系统的影响水电开发可以提供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有助于水能源的耦合发展。

水利工程对水能源耦合系统的影响用效率,促进水能源的耦合发展。

水能源耦合系统分析粮食耦合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耦合系统的影响农业技术对粮食耦合系统的影响粮食市场对粮食耦合系统的影响水资源短缺与粮食生产的协调水电开发与粮食安全的协调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协调010203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协调性分析黄河下游沿线城市的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在协调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受到不同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研究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研究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研究作者:***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2年第04期摘要:對黄河流域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研究,选取评价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二十个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性模型,进行了对黄河流域的耦合协调状况的调查。

研究结果报告了黄河流域地区九省份发展现状: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东部发展较好,西部发展较差,耦合协调状况不好且差距大,但是随着时间变化,由中度失调进步到了轻度失调。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2)04-0149-04Study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ZHAO Ke(School of Economics,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46,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elects 20 indicators of evaluating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mines the index weights by using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use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and investigate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situ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research results report th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ine provinc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rea: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s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is unbala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region is bet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is worse,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condition is poor and the gap is large, but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it progresses from moderate imbalance to mild imbalance.Keywords: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degre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0 引言黄河流域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上发挥着很大作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实证分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实证分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实证分析作者:张杰张剑勇马蓝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1期關键词: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实证分析;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F127;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4.01.004引用格式:张杰,张剑勇,马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实证分析[J].人民黄河,2024,46(1):19-24.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对维护国家和区域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明确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其愈发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学术界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内涵[2-7],不少学者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高水平的生态保护,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协调、绿色、创新和开放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二是协调水平评价,学者们[8-15]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VAR模型、SMI-P模型等,研究二者的耦合协调机理、评价耦合协调水平等;三是实现路径[16-23],有的学者从水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三方面提出建议,有的学者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分析实现的路径,有的学者认为收入水平、创新能力、人才资源、政府政策、生态资源等都会影响二者的协调发展。

已有的研究较多地体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对二者协同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同学者因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认识不同而设置的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

鉴于此,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作用机理分析,分别构建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计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探究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态势,以期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并丰富其理论研究。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研究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研究

1 引言2019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提出,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协调共进成为新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和生态屏障,关系到我国北方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无法与之匹配,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然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长期超强度的工业生产开发,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目前仍面临较大压力。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工业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匹配等问题明显。

因此,科学分析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水平能够更好地协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也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要求。

当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生态保护评价体系及两者间耦合关系指标体系分析等方面。

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袁晓玲等[1]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在量与质的维度上的协调发展;张跃胜等[2]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方向上更关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问题;孙学涛和张广胜[3]指出,生产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赵昊骧等[4]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建立在既有经济规模基础上,更注重三次成果分配的模式。

葛林[5]认为,高质量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提高经济生产中的绿色产出。

目前,生态保护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进行测算,例如将生态压力对环境状态和人类响应结合的PSR框架模型[6],或通过熵值法选取相关指标的生态环境系统发展评价指标[7],或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来测算环境治理效率以及从气候、土壤等生态服务类别角度构建生态服务系统评估[8]。

其中,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即压力、状态、响应,是环境质量评价学科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子学科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模型,是由加拿大统计学家David Rapport和Tony Friend 于1979年提出,后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共同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环境问题的框架体系。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作者:任保平李培伟来源:《人民黄河》2023年第09期摘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黄河流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发展使命,即加快推进流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涵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

耦合协调发展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遵循,是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悲观论” 和“代价论”的中国式创新,是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路径的要求。

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的前提和保障。

基于“条件过程结果”三维分析框架,黄河流域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包含治理目标、治理模式、治理动能和治理效能4个维度。

黄河流域治理模式的核心是流域协同治理,包含主体协同、利益协同、市场协同、生态协同、社会协同、文化协同和基础设施协同。

现代化治理体系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的推进路径为形成流域现代化发展理念、构建流域多维支撑体系、建设流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并联式流域现代化。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现代化治理体系;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F207;F205;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3.09.002引用格式:任保平,李培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J].人民黄河,2023,45(9):4-11.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也是对“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战略思路的系统阐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2]。

可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黄河流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发展使命,即加快推进流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涵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现代化治理体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现代化治理体系

第!"卷第#期$%$!年&月西安财经大学学报'()*+,-(./0!,+1+023*4056(.70+,+83,+9:8(+(;084<(-=!" >(=#?)@A $%$!专题栏目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收稿日期"$%$!B %#B %C #修回日期"$%$!B %D B %C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与协同推进研究%&$C P V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3双碳!目标下陕西省碳排放峰值预测及绿色转型研究%&$%$$V Z #D'作者简介"宋敏&C H I "B '(男(山西襄汾人(西安财经大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资源环境管理#肖嘉利&C H H "B '(女(辽宁沈阳人(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现代化治理体系宋 敏!肖嘉利&西安财经大学(陕西西安 I C %C %%'摘 要"黄河流域正在成为新时代引领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对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阐释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作用机理(从治理目标)治理理念)治理角色和治理手段等方面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要义体系(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关键议题(设计了行动前提)行动导向)行动主体和行动保障等要素的治理框架(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监管健全)测评体系夯实等实施路径*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H "B I #D # $%$! %#B %%H %B C %引用格式"宋敏!肖嘉利A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现代化治理体系%'&A西安财经大学学报!$%$!!!"'#("H %J H H A!"#$#"%&'%()"`Z >O ^0+!/a ?Z'0,-0A \U 363--(S*023*T ,40+38(-(@08,-M *(53850(+,+99323-(M ;3+5(.U 0@U F ),-0568()M -0+@8((*90+,50(+(.5U 3;(93*+;,+,@3;3+546453;%'&A '()*+,-(./0),+)+023*4056(..0+,+83,+938(+(;084!$%$!!!"'#("H %J H H A 一*引言流域是兼具自然地理空间)社会空间)行政空间的复合空间系统(新时代背景下(流域治理面临着多种制度结构层面的问题(其高质量发展过程受限严重(迫切需要科学规范且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以协调和促进流域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国家治理提升到新高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D 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0提出经过百年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形成$中国式现代化%,C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域(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促进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良性循环(增进流域整体利益和共同福祉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的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同黄河流域的客观发展实际)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总体要求及流域现代化治理体系重点任务还未能实现良好的契合*因此(要努力建立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为黄河流域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南和路径(将黄河流域培育成新时代中国流域%H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图C $%%% $%$C 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统计数量本文总结了现有黄河流域治理理论的研究进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首先(以N 3T(.`803+83核心数据库)Q >]a 北大核心及Q ``Q a 数据库为依据(分别以$c 3--(S K 023*L ,40+^,+,@3;3+5)L ,40+:8(+(;6%以及对应中文$黄河流域治理)流域经济%为关键词和研究主题对国内外刊物及文献进行检索*其次(根据相关主题进一步筛选文献(查阅符合主题文献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去除不符合主题的文章(并补充被遗漏的文献(共获得$%%%+$%$C 年发表的H D H 篇文献*相关统计表明近D 年关注黄河流域治理的文献数量明显上升&见图C '*其中(国际文献的数量在$%C D 年之后呈现量的飞跃(自$%C H 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之后(关于黄河流域治理的国内文献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本文以检索到的文献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采用<Z `<03S 3*软件系统地梳理$%%%+$%$C 年关于黄河流域治理研究的关注趋势和热点领域*关键词统计结果显示(国际研究整体从S ,53**34()*834),@*08)-5)*3)*,0+.,--等研究(到8-0;,538U ,+@3)-(344M -,53,))4(0-3*(40(+)2,*0,T 0-056等黄河流域气候与地理相关研究(再到46453;4;,+,@3;3+5)-,+9J )43))*T ,+0G ,50(+等黄河流域治理相关研究*国内研究中($%%%+$%C %年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黄河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水污染等生态方面研究#$%C %+$%C &年的研究多关注黄河流域治理与开发和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C H +$%$C 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后(研究的热点转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问题(如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绿色发展)生态补偿等*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理论阐释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驱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所谓耦合协调是指两个或以上系统通过彼此作用)相互影响(促进系统本身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过程*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作用机理耦合是指两个或以上系统通过彼此作用相互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总体目标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两部分构成*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的总量和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结果,#-*黄河流域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少数民族聚集较为集中且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必须科学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和把握黄河流域的特殊性(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需要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和经济结构特征之间的平衡*本文认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就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保护中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保证社会公平(最终达到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始终处于矛盾运动中(二者内部诸要素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态保护不能全然不顾经济发展(发展经济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两大系统要和谐共生*与其他区域发展战略或重大规划相比(黄河流域现代化更加旗帜鲜明地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不可分割*一方面(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越强(就越有助于破解推进流域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与难题(即二者耦合协调为构建黄河流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流域治理现代化体系的构建也将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驱动力(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CH 宋 敏(肖嘉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现代化治理体系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作用机理作为黄河流域治理的重要驱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着黄河流域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其中(生态环境具有系统性(沿黄省区生态保护必将提升沿黄地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流域整体社会福利(促进沿黄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实现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流域经济增长能促使流域内各要素更加合理地流动(提高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引导政府加大对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进而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如图$所示(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发展载体(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经济结构)要素流动和产业升级的改变(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但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开采过度(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面临失调的压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有人才)知识)技术)资金)产品)服务等要素作支撑(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的要义体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角色和治理手段等(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等方面的系统*C A治理理念$%C H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并部署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治理理念更加清晰(主要体现在"&C'生态和谐理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遵循公平原则(在保障当代人权益的同时考虑到子孙后代的权益(还要奉行和谐原则(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系统治理理念*系统治理不仅是对流域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保护(更是流域系统治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应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既要系统考虑黄河流域各生态自然要素(又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全面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系统修复(整体推进(才能把黄河流域治理好)发展好*&!'空间治理理念*主要侧重于空间发展和空间均衡*空间发展要求黄河流域空间科学开发和管理(流域各地区经济布局合理并实现绿色发展(保持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使其拥有更多的生态修复发展空间(流域资源流动更高效(主体功能区定位更为准确#空间均衡是流域空间规划的重点(也是管理流域空间使用的前提(要推动黄河流域$三区三线%划定(统筹考虑流域的点)线)面(统筹结合流域宏观)中观)微观(注重提高黄河流域战略的全局性和精准性(实现黄河流域空间布局优化(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各类要素的均衡(增强流域核心竞争力*$A治理目标宏观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要致力于实现黄河长久安澜和沿岸人民的美好愿望*微观上(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局部气候降低风险威胁(将其打造成生态安全的流域(重点处理好水沙关系(实现水资源供需和空间使用的协调与平衡(推进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优化提升沿黄省区产业结构(构建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黄河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传承发展黄河流域文化(努力发掘)精心维护)全面发展繁荣黄河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A治理角色黄河流域被不同的行政区分割管辖(这容易引起不同行政区因利益冲突而造成流域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D -(致使其流域治理呈现出$纵向分级)横向分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碎片化问题,"-*$H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宋 敏(肖嘉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现代化治理体系治理角色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奉行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耦合协调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治理(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以提高治理绩效*其中(政府部门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全盘考虑)统筹谋划(形成流域治理的有机整体(做到管理体制政出一门)政令通畅*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各类非政府主体同样是黄河流域现代化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可以与政府互为补充(补齐政府治理的短板(强化政府治理的弱项#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积极建言献策以提高政府流域治理效能*此外(还要重视社会的作用(社会中存在的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市民组织)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等各种组织(具有重要的调节和补充作用* #A治理手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要用$软硬结合%的手段*所谓硬治理是指通过经济)政治)法律等强制性手段来达到治理目的(具有标准明确)方式原则化和效果即时的特征,I-*具体而言(一要明确各级政府治理主体的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力有边界(责任有落实#二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制度化(制定沿黄省区专门的战略规划(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与机构(增强流域发展能力和水平#三要注重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治理的法制化(依法治域(为生态保护提供法制保障*所谓流域软治理是指包括文化)意识形态和民族凝聚力等体现出来的治理力量,I-*具体包括(结合时代价值(强调价值关怀和文化塑造(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文明(深入挖掘黄河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以反映流域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黄河流域优秀文化为基础的软治理体系#提高流域生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观(加强对黄河流域知识的了解)探索和传播*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关键议题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既是示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经济思想配合的战略抓手(又是培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战略举措(当下需要破解的关键议题有以下五个*C A一体流域治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产业布局和投资的地域重心一直以沿海和内地或东中西三大地带为基本思路(但长期以来在空间布局中忽视以流域为单元的内陆江河流域的发展(致使江河流域中上游发展明显滞后于下游地区(流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缓慢*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成初期促使我国政府要进一步思考市场一体化的问题(尤其是要加快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在此基础上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流域治理从无序到有序是一个动态和渐进的历史过程(为此(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黄河流域资源禀赋与经济结构之间往往存在着逆向梯度分布(上游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下游地区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高)自然资源匮乏)科技水平较高)产业发达*由于行政区域之间存在条条块块之间的分割和矛盾(耦合协调难度较大(黄河流域管理机构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博弈时常存在(一体化流域治理要求完善产业链(提高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联系(完善协调流域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同时(将产业链进行合理延伸(优化黄河流域产业布局(可以减少不良竞争(还能进一步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第一(黄河流域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试点先行区(沿黄区域应立足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较大差异的实际(有序推进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市场建设(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促进资金)信息)资源)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同时(以建设流域产业链为契机(实现黄河流域生产要素的双向优化流动(发挥上中下游)东中西部各自的优势(推动黄河流域一体化进程*第二(黄河流域公共服务和公共制度一体化*完善黄河流域内产权)劳动)土地)财税等方面的无空间差别的公共制度和公共服务(国家从中央层面应逐步破除流域沿线的行政分割等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促进黄河流域内要素的集聚*第三(以流域为联系纽带(在黄河流域经济系统内形成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大产业带%到$大产业链%的转变(从各自为战)盲目追求产业规模扩大向产业链式整合转变*第四(发挥民间组织和中介力量的作用(搭建黄河流域一体化的合作平台(建立跨区域的行业协会和市场协会(建立民间交流平台(开展友好交往合作*!H$A绿色流域治理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应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基本特征(因此(要加快推动流域经济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变*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人力资本)技术)资源与环境之间高度耦合的过程(本质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可持续性问题(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黄河流域流经的I#个城市中有!"个为资源型城市(煤炭)石油等重要化石资源储量在国内首屈一指(是全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带,&-*如表C所示(黄河流域上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又被称为$能源流域%(其中(像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能源生产远远大于能源消费(且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等在能源构成中占比较高*不容忽视的是(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开发利用使得黄河流域承受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如何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又不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黄河流域各省区至关重要*第一(把$双碳%工作纳入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要把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同$%!%年和$%"%年$双碳%发展战略充分衔接(短)中)长期规划相统一(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二(要为黄河流域应对气候变化与改善空气污染之间的协同管理提供制度基础(在法律法规)数据信息)执法监督)追责问责方面(加强应对黄河流域内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环境问题之间的协同(以及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将推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气候治理等发展规划中(制定国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专门战略或行动计划(并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相关目标)任务以及考核或评价指标*表C 沿黄省区的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及其构成省&区'类型总量&万5标煤'能源构成&X'原煤原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青海能源生产#D#$=C!$%=%%I=C I C&=I#D#=%H能源消费#$!D=$!$H=C D C%=&I C"=!&#!="%甘肃能源生产"!H#="!!H=D!$%=C H%=!C!H=H I能源消费I&C&=%$D$=#%C D=D%D=$I$"=&!宁夏能源生产D$D D="%H$=D%%=%%%=%%I=D%能源消费&C""=I%&&="%!=D%!=I%#=$%内蒙古能源生产"#$C#="H H D=!"%=%!%=#$#=C H能源消费$D!#D=D I&C=&I D=$H$=%H C%=I D陕西能源生产D"I&C=H%I&="&&=H C C%=#&C=H!能源消费C!#I&=%"I$=I!I=I$C C=#$&=C!山西能源生产"H!C!=C$H I=C D%=%%C=%H C=I"能源消费C"&!I=%%H D="$%=%%%=C I#=$C河南能源生产C%!%#=%%&$=!%!=D%%=#%C!=&%能源消费$$!%%=%%"I=#%C D=I%"=C%C%=&%山东能源生产C!#H H=D C D I=H!$!=D#%=#$C&=C C能源消费#C!H%=%%"I=$&C D=D$D=%C D=&!四川能源生产C!C!D=!%$%=C%%=C%##="%!D=$%能源消费C"!&$=$%!D=H%$!=%%$%=D%$%="%!A共富流域治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中促进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不仅有基本的物质需求(还有更高的公平)正义)法治的需求*因此(共同富裕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裕(还要满足精神生活的富足(把握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H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宋 敏(肖嘉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现代化治理体系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逐步深化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当前(中国仍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较大)农村低收入群体较大等问题*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已经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正处于开启乡村振兴的关键期*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建成小康之后(正在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为建好共富流域(重点是要做好"一是着眼于缩小黄河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与下游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能源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投资力度(为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更好承接下游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链延伸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二是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可以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圈(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三是以国内大循环为支点(壮大黄河流域中上游县域经济发展(包括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生态经济产业(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完善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区域分工(促进全链条的区域协作*#A数字流域治理.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能有效解决工业经济时代边际报酬递减问题(引领产业结构向技术含量更高)环境更友好的方向演进(是中国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驱动力*但是(由于黄河流域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的高度异质性(流域间的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差距十分明显*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人工智能)低碳技术(既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推动力(也是国民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要赋能流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流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主要做好"&C'数字赋能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在D O网络)城际高速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联合开发或协同布局(重点是在流域内共建大数据中心)推动跨省都市圈畅达)利用工业互联网智联产业链等(更好推动流域各地互联互通*&$'建立黄河流域各类环境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加强与拥有大量行业数据的企业的数据共享合作(对气象数据)碳排放清单数据)环境执法数据等进行集成(实现气象预测)空气质量预测)环境健康影响预测等(有效提升环境治理和预警能力*&!'推动数字赋能黄河流域传统产业发展*发挥黄河流域下游城市群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上的先发优势(积极拓展数字赋能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飞地(以共建数字制造产业园)共建先进制造业合作示范带)协作实施数字赋能流域产业链等方式(寻求黄河流域沿线城市群和重要制造业基地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上的合作(拆除流域间的市场藩篱(实现黄河流域间的优势互补(做大做强黄河流域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实现不同区域特色的产业协同发展(这对加快建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协调新发展格局意义十分重大*D A法制流域治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出台/环境保护法0&C H I H')/水污染防治法0&C H&#')/森林法0&C H&#')/草原法0&C H&D')/水法0&C H&&')/水土保持法0&C H H C')/防洪法0&C H H I')/河道管理条例0&C H&&')/黄河水量调度条例0&$%%"'等(这些都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流域治理法治化就是要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使流域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流域各区域及部门的协作(按照$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总要求(构建以$运行高效)精准有效)公开透明%的流域法治监管体系(为流域实现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流域治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法律机构)监管方式)外部监督等基本要素相互联系且制约(不断提高黄河流域法治水平(给予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以必要的法治保障(最终实现黄河流域治理法治化的系统性改革*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行动框架在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内涵要义的基础上(以系统组成的观点(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行动框架(推动流域治理能力逐步演化成为多种治理力量(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本文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行动框架划分为行动前提)行动导向)行动主体和行动保障四部分(如图!所示*DH。

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陈春华;王玉;张恒;白秀广【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年(卷),期】2024()6【摘要】推动农业用水效率、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于2005-2020年沿黄9省区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态环境(WEE)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探析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及障碍机制。

结果表明:(1)农业用水效率、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在2005-2020年呈不同程度波动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WEE复合系统处于高耦合状态,协调度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迈进并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且农业生态环境滞后型省区最多,农业用水效率滞后型省区最少;(3)各子系统对应的主要障碍因子对农业用水效率子系统阻滞程度最强,而对农业经济发展子系统阻滞程度最弱。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打破省区壁垒促进农业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等是加强黄河流域及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优质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总页数】10页(P114-123)【作者】陈春华;王玉;张恒;白秀广【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X22【相关文献】1.湖北省用水效率-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2.沿黄九省(区)农业用水效率与农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3.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水资源耦合协调水平评价4.黄河流域物流水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5.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以甘肃段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流域生态产业发展协同保障机制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产业发展协同保障机制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产业发展协同保障机制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产业发展协同保障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的加大,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已经给中国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流域,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一系列的生态产业发展协同保障机制被提出并得到了实践。

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的不足和土地退化。

在这个区域,农业发展和人口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大,但是由于地貌条件、降雨分布和气候因素的限制,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水资源和土地的利用,黄河流域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产业发展的措施。

首先,黄河流域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和灌溉系统,黄河流域调节了水资源的分配,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同时,为了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水资源的浪费,流域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耕作制度和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黄河流域大力发展了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通过科学的生态管理和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黄河流域,种植生态农作物和发展生态畜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合理的生态农业模式,黄河流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减少了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黄河流域积极推动环境友好型旅游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黄河流域积极推动了环境友好型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项目,黄河流域提高了当地经济收入,同时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最后,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产业发展协同保障机制,政府的领导和市场的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部门要制定科学的政策和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及其研究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不合理的开
发模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一定的
损害。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需要开展农业生态系统的
耦合模型研究,以此来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
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耦合模型的概念及意义
耦合模型是指将不同的物理、构成部分或功能单元相互联系的
模型。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耦合模型指将生态要素(如土壤、水、气候)与农作物和畜禽等农业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的模型。

通过建
立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可以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优化农业
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耦合模型的研
究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经济发展十分
迅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已
经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首先,黄河流域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水
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现象比较严重。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传统,
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这些特点使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三、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建立
为了优化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需要建立黄河流
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

首先,需要对其生态环境的主要问
题进行分析,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气候异常等等。

然后,
需要建立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农业生产要素的模型,如作物种植面积、肥料使用量、灌溉水需求量等等。

最后,建立生态环境要素
和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关联模型,以此指导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

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优化
通过建立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我们可以了解到
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指导农业生产方式的
优化。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使用科学、
合理的农业投入品,增加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的利用率等等。


过这些优化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五、结论
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建立和优化,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系统地建立模型,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