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简述了解课文内容。

2、能运用赏析法阅读课文。

3、通过学习畅谈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赏析我的脱险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听《真心英雄》。

一、引入新课刚才同学们所欣赏的这首歌,就是著名影星成龙所唱的《真心英雄》,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这首歌中有两句歌词写得很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得经历种种的磨难。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该如何面对它战胜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如何面对并且战胜困难的。

二、简述课文,了解大意1、检查预习情况:时间、地点、天气、人物、起因。

(七月的费城特别闷热,我和几位小伙伴玩弹子游戏玩厌了,决定去爬悬崖)2、简述课文:师:接下去发生什么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简述)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中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难(被困悬崖。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悬崖我又在悬崖的什么地方呢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一下。

三、直奔重点,赏析脱险(请一位学生画简笔画,并画上我)1、学生画简笔画,老师引导我的正确位置。

三分之一处。

2、让学生了解我的特点。

胆小体弱。

师:其他小朋友都爬到山顶从一条小路下去了,而他为什么上不去呢提示:体弱多病、瘦骨嶙峋、母亲的劝诫。

师:小伙伴抛弃了他,他上不去又不敢下来,只能孤零零地坐在那儿,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请同学们闭上眼)现在你就坐在这个悬崖上,孤零零一个,天越来越黑,周围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这时晚风吹过呜呜作响,冷飕飕、阴森森,这时你感觉怎么样,心理怎么想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3、学生赏析脱险部分:我们这么勇敢,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感到害怕,那体弱多病胆子又小的我怎么能不害怕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当时害怕的心理和爬下悬崖时的情景描写出来呢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4~22小节,我们来共同赏析这一精彩部分。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导学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导学案
(二)、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2)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23)走一步,再走一步
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2)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
指名朗读:“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点拨]引出要叙述的故事;表达自己强烈的感受,从而引起悬念,吸引读者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慨?能简要谈谈吗?(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许你能从中有更多人生的启示
简介作者见预习导学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范读、自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⑵读后讨论:
a.“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导学
1.积累字词
(1)字音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
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陡峭()着眼()
(2)释义
训诫:教训和告诫
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激励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准备]学生:1.课前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3.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交流。

教师:1.备课时,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借助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工具。

[设计思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它回忆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这篇文章,富有教益,从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不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

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更值得体味。

教学时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至于朗读教学,应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挑“爬下悬崖”这一重要片断进行教读,以加深体会和领悟。

[教学过程]一.精心导入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大屏幕显示实验内容,老师有表情地讲述):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

2、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心理描写。

3、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能找出文中的心理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认识,正确把握的内涵。

一、故事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美国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国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光是想象着飞机被击中,自己将尸骨无存,就坚持不下去了。

但是军令如山,第二天,他起飞时,告诉自己,只是飞起来就行。

飞机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有告诉自己,只要按照无线电的指引,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行,这个并不难做到。

接下来他不断告诉自己,只是飞越荷兰就行,然后是飞越德国,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被称为“孤胆英雄“,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大家猜一猜这个飞行员叫什么名字?他就是莫顿亨特,美国的作家心理学家,他在65岁时写下了小时候的那段经历。

我们这节课就一些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经历。

请大家齐读今天的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预习检测出示学习目标上节课已经提前布置了预习的作业,现在来检测一些大家预习的情况。

找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些字词。

(出示幻灯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

三、读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记叙文六要素并勾画关键语句,并以此复述课文。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组织语言。

(出示幻灯片)四、说一说那么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浏览课文。

划出能体现我性格品质的句子。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从____部分能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15《走一步 , 再走一步》导教案【学习目的】1.累积生字词2.练习迅速阅读 , 记住文章主要信息3.学习课文细节和心理描绘的写作技巧4.理解词语的语境义5.能对文章内容发布自己的独到看法一、字词句累积(l )查词典 , 给下边加点词注音 , 并当堂熟记于心。

训斥( ) 凝望( ) 骨瘦如柴 ( ) 峻峭( ) ......矗立( ) 哭泣( ) 头晕眼花 ( ) 着眼( )....迂回( ) 纳罕 ( ) 谨小慎微 ( )....(2)词语累积 , 当堂熟记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 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纳罕:感觉惊诧 , 惊诧。

哭泣:哭泣 , 低声呜咽。

(3)语言运用:仿写句子 , 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同样。

例句:假如说自然的智慧是海洋, 那么, 人类的智慧就是海洋中的一个小水滴。

仿句:。

(4)用楷书把“读一读 , 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录二遍 , 要工整、规范、力争雅观。

二、迅速阅读 , 看谁获守信息更快更准。

1.“我”碰到了什么困难 ?如何解决的 ?解决这个困难的重点是什么 ? 答:“我”和小朋友们在游戏中, 不经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 下不来 , “我”很惧怕 , 伏在岩石上不敢动弹。

暮色中父亲用手电筒照着, 指引“我”一步一步地走下绝壁。

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化整为零, 将一个大困难转变为一个个小困难, 一个个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

在解决这些困难中 ,“我”逐渐建立了信心 , 直至信心大增 , 直至战胜了困难。

2.“我”碰到的困难详细表此刻哪些方面 ?你能分别谈谈吗 ?(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 , 学会边阅读边概括、剖析。

)答:困难详细表此刻这几个方面:①绝壁峻峭, 在“我”眼中是一堵遥不行及的险峰;②“我”孱弱多病, 八年来身体向来不好;③暮色苍莽 , 大地愈来愈暗。

三.合作研究 , 看哪个小组答得更快更全面。

1.为何其他孩子爬上山顶, 而“我”不可以 ?文中很多处提到“杰利”,有何意图 ?(本题仍旧是培育我们仔细阅读的习惯。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环节,我感到很欣慰。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时间安排上,我可能需要更加合理,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试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感觉自己在语言表达上还可以更加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第四单元的散文阅读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
1.理解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莫怀戚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与勇气。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题思想,即面对困难要勇敢、沉着、逐步克服。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确这一核心观点。
-重点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每一步都踩在实处”等,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这些表达来阐述主题。
-重点三:学习散文的阅读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分析结构、感悟情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为载体,尝试引导学生学习面对困难的方法和勇气。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问题确实让他们产生了共鸣,有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但在时间的把握上,我可能还需要更精准一些,确保新课导入环节紧凑而有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文意,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2、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对问题的基本认识。

3、理解文题,学习战胜困难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题,领会“走一步,再走一步”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创意说明:疑为学之始,这就要我们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文章叙述的事情,理解塑造的人物,体验反映的主题,因此,本设计以“感悟写了什么”,“理解是怎样写的”,“探究是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疑以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揭示目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莫顿、亨特所写的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来猜一猜。

文章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生):(自由答)(师):你们是否猜正确了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大家按照下列“学习目标”进行探究(出示学习目标)二、阅读课文概述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七月的一个闷热日子。

地点:费城人物:我和几个小伙伴,父亲起因、经过、结果:爬悬崖,不敢下来,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下悬崖。

2、你能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故事的情节吗?(学生复述)三、深入品读走近人物1、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个?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总结:杰利:他是一个善良细心的男孩。

父亲:他是一个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成长的父亲。

四、质疑探究把握主题1、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你怎样认识这一标题的含义?(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点拨、归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的困难,一个一个的认真解决,终会取得成功。

2、想一想,如果本文的结局是以“我”被父亲抱下来,这样对文题会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能更好表现父亲的形象,而“我”也没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体验。

《走一步,再走一步》复习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必修)

《走一步,再走一步》复习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必修)

《走一步,再走一步》复习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必修)一、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字词。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的思想内涵。

二、学习重点、难点1、本课字词和注释。

2、整体感知文意,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生活哲理。

三、复习过程1、字词和注释:a.给加点字注音。

啜()泣头晕目眩()小心翼翼()b.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①línxún():②chuòqì():③nàhǎn():④sǒnglì():高起,直立⑤níngshì():聚精会神地看2、整体感知:(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内容:(2)再读课文,考虑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看见了。

”我说。

“好。

”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

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

2022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2022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14.《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主编人:唐峰红审稿人: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故事情节,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教学重点:1.学习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

2.正确把握课题含义,理解文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同学们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我们看看莫顿·亨特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预期课时:2课时第一部分预习导学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

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这篇文章,他将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二、介绍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闷热(mēn)玩弹子游戏(dàn) 不能动弹(tán) 全身颤抖(chàn) 着眼(zhu ó)连攀带扒(bā) 啜泣(chuó ) 瘦骨嶙峋(lín xún) 耸sǒng立凝níng视训诫(xùnjiè) 峭壁(qiào) 纳罕hǎn 迂回(yū) 嘲(cháo)笑2、重点词语:训诫:告诫,教导。

耸立:高高地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颤抖:哆嗦,发抖。

嶙峋:文中指人瘦削。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诧异,惊奇。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头晕目眩:头发晕,眼睛发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预想二: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遇到过什么;师:比如:老师让你把《春》背下来,你会不会想:那;师: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来,一起读明确了目标,教学目标: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激发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预想二: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遇到过什么困难?师:比如:老师让你把《春》背下来,你会不会想:那么长的文章怎么背下来?升入初中以来,你觉得自己比较努力,但成绩总和别人有差距;你很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总是遭到同学的误解究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学后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师:板书课题、作者。

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及作者。

师: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来,一起读明确了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章,了解内容。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做到眼到、手道、心到。

要求:1、圈点出不认识读不准的字词。

2、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还有小组不能解决的字词吗?你可以提出来。

(课件出示字词,检测读音)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

(课件出示抢答题)抢答:1、(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地点)故事发生在哪里?3、(人物)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4、(起因)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5、(经过)“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6、(结果)我是怎样脱险的?(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2 )、地点:费城的悬崖上(3)、人物:“我”,内德、杰利五个小男孩、父亲(4)、起因:无聊,决定爬悬崖(5)、经过:小伙伴爬下了悬崖,我害怕得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走一步,再走一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教案14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我”的出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迪,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3.培育建立自信、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心理素质学习重难点1.能正确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我”的出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迪,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今世作家。

他从前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翔员。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参加战斗,以前驾驶飞机深入德国达成极其危险的侦探任务。

2、认识背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享特 65 岁那年写的回想8 岁时爬绝壁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其他孩子不同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同爬绝壁,他好不简单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 1/3 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堕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此后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出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荣华财产,成为战胜全部困难的法宝。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字音矗立 (.纳罕.())迂回 (.骨瘦如柴..())训斥.()头晕眼花.()泣(啜.眼 (着.))2.释义训斥嶙峋纳罕抽泣谨小慎微3.记述的六因素。

时间:地址:人物:因由:经过:结果:4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深刻含义?5.阅读 14-23 段,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和词语。

请注意示范内容,依据这样的格式归纳。

时间文中句子心理变化最先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毫无信心既而随后最后6.从爬绝壁这件事中“我”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这对你有什么启迪?(1)人生经验:(2)启迪:7、文中两次写到“抽泣” (14 段、 22 段),这两次“抽泣”分别表现了“我”当时如何的心情?8.若是“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参照答案(2) 释义训斥劝告、教育纳罕惊诧、惊诧谨小慎微嶙峋抽泣形容慎重当心,一点都不敢大意形容人消瘦抽噎、抽抽搭搭的哭2、认真阅读,达成以下各题。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培养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步战胜困难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生活哲理。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难点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被收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四、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耸立()峭壁()凸出()颤抖()嶙峋()迂回()屡次()灰心丧气()头晕目眩()2、解释下列词语。

(1)训诫:(2)嶙峋:(3)纳罕:(4)小心翼翼: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五、课堂探究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2、那是一个怎样的悬崖?“我”为什么会爬上那个悬崖?3、找出描写“我”爬悬崖时的心理和动作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4、在攀爬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父亲是怎样引导“我”一步步走下悬崖的?6、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六、写作手法1、心理描写文中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如“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内心的恐惧和紧张。

2、以小见大文章通过讲述“我”童年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七、拓展延伸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在20世纪的美国,有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

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

当有人赞叹她超凡的毅力和勇气时,她只是微微一笑说:“攀上高高的峰巅,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而踏上山脚的那条小路,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也许,只要把最初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勇气保持到底,任何人都可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一位65岁的作家莫顿·亨特就向我们讲述了他8岁那年保持这份勇气的经历。

(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老师现在并不想让同学们接触课文,我想让你们来做一个“猜猜猜”的游戏——我们来预测一下故事情节的发展,看谁的想象力丰富,猜的又准又好!(二)、预测阅读理清情节(6—7分钟)(出示,让学生对照预测三个情节,教师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一会请大家看着屏幕上的,尽量伸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你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1、在七月一个闷热的夏日里,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聚在一块玩耍。

可他们玩厌了弹弹子的游戏,正商量着要玩点什么新花样。

你们猜猜看他们会想出些什么新花样来玩呢?(2分钟)2、他们呀,竟然要去爬悬崖!可真够大胆的,是不是?!虽然这座悬崖只有二十多米高,可它却是一堵几乎垂直的峭壁,上面还有凸出来的岩石和蓬乱的灌木,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应该是非常危险的。

亨特是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8年来他陆陆续续都在生病,妈妈一再告诫过他不许随意冒险。

但是为了不让小伙伴们瞧不起,他跟着爬上去了。

当他爬上了悬崖的三分之二时,却实在害怕得紧,腿都软了,却又不敢走回头路。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__导学案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__导学案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a)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b)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学习重点】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学习难点】1、朗读技巧的训练。

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回忆自己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

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字词。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耸.()立峭.()壁凸.()嶙峋..()迂.()回纳罕..()小心翼.()翼屡.()次3、解释下列词语训诫:迂回:屡次:纳罕:嶙峋:高不可攀: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合作探究】5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6 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7.文中冒险、脱险部分的两个“啜泣”(14段和22段中)是否一样?8.“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设计初中优秀公开课 (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设计初中优秀公开课 (5)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导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故事,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并领悟其中蕴涵
的生活哲理。

【预习感知】
1.初读文章,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训诫.() 耸.立( ) 迂.回( ) 凝.视( ) 啜.泣( ) 纳罕.()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 着.眼( ) 小心翼.翼.()
陡.峭.(
(2)释义
训诫:
嶙峋:
纳罕:
啜泣: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起因——,第段至第段。

经过——,第段至第段。

结果——,第段至第段。

感悟——,第段至第段。

3.提出自己在预习时没有解决的问题。

【课堂交流】
1.活动一:小组讨论,检验预习效果,交流预习问题。

2.活动二:我是故事王
学生两人一组,从文中不同人物的角度复述,注意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学生相互纠正补充,老师巡视点拨。

1. 活动三:组内探究
根据下列问题,思考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

(1)父亲是怎样教我“脱险”的?
(2)故事中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3)课文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意义?
(4)读罢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小结:
【拓展练习】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 的同学,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课后反思】。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

导学案14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3.培养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学习重难点1.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

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2、了解背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字音耸.立( ) 迂.回( ) 训诫.( ) 啜.泣(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着.眼( )..2.释义训诫嶙峋纳罕啜泣小心翼翼3.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4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深刻含义?5.阅读14-23段,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和词语。

请注意示范内容,按照这样的格式概括。

6.从爬悬崖这件事中“我”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这对你有什么启示?(1)人生经验:(2)启示:7、文中两次写到“啜泣”(14段、22段),这两次“啜泣”分别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8.假如“我”的父亲没有,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参考答案(2)释义训诫告诫、教导嶙峋形容人消瘦纳罕惊奇、诧异啜泣抽噎、抽抽搭搭的哭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都不敢疏忽2、仔细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1)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七月的一天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人物:我,小伙伴们起因:玩其它游戏玩厌了,很久没爬悬崖了经过:我爬上后不敢下,经父亲的启发,终于战胜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3.培养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

学习重难点1.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法指导:1.继续学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真实、细腻,值得仔细品味。

将这些心理描写串起来,能够发现一条清晰的人物心理成长之路。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了解背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2.文体解读。

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二、预习任务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心理活动的语句,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2.再读课文,完成课文的旁批。

三、预习检测1.下列词语中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酷热(kù) 厌倦(juǎn) 暮色(mù)B.附和(hé) 突兀(wù) 嘲笑(cháo)C.哭泣(qì) 呻吟(yǐn) 凌乱(línɡ)D.警告(jǐnɡ) 犹豫(yù) 抽噎(yē)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

(1)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贸险。

( )(2)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紧和不可能的化身。

( )(3)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砰砰地跳动。

( )3.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____________(迟缓动摇,拿不定主意),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2)这位老人回想着自己过去的生活,神情________(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3)近日,两家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的价格欺诈事件让消费者变得____________(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起来。

4.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5.阅读18-28段,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和词语。

6.填空。

文章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里的“步”不仅可以理解为爬下悬崖的脚步,还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作者通过文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导读】一、快速默读要求:1.眼到、心到、快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3.找出与“记叙文六要素”相应的内容。

二、抢答1.时间?2.地点?3.人物?4.起因?5.经过?6.结果?三、内容感知1.故事发生距今多久?明确:2.“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明确:3.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明确: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山道有多高?明确:5.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石山道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明确:6.“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明确:7.谁叫来了“我”的父亲?明确:8.“我”是怎样脱险的?明确:9.“我”现在多少岁?明确:10.请用一句话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四、结构梳理(文中标记)五、复述课文要求:按照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来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放在“脱险”的过程。

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

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课下相互探究下列问题。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父亲还可以怎样救“我”从悬崖上下来?这些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六、引领自读●冒险1.“我”爬悬崖的原因是什么?明确:2.小伙伴们对爬悬崖这件事的态度如何?明确:3.面对爬悬崖这件事,“我”是怎样的心理?明确:4.“八年来‘我’一直有病”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入险1.体弱的“我”为什么又决定去爬悬崖了呢?明确:2.“我”当时决定要爬的悬崖是什么样的?描写悬崖有什么作用?明确:3.画出能表现出“我”心理状态的词语。

这些词语写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明确:状态:心理:●脱险1.爸爸是怎样帮助“我”脱险的?明确:2.“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明确:启发:3.当“我”投入父亲的臂弯之时,“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成就感”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明确:4.课文最后一段中的“一小步”与脱险时的“一小步”一样吗?明确:5.小结“我”的脱险过程。

杰里带来了我父亲。

(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哭着说)→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

(我顿时有了信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每次只移动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啜泣了一会,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七、合作探究1.回顾课文,思考:写“我”攀爬山崖的处境的同时也提到其他的孩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2.“杰里看来有点不放心”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下文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3.课文中几次写到杰里?是详写还是略写?能否略去不写杰利?为什么?明确:4.杰里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明确:5.在爬下悬崖的过程中,“我”曾哭了两次,这两次的原因一样吗?❶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❷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明确:6.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明确:7.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明确:八、拓展延伸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可以从父亲、“我”、杰利、内德等人谈)明确:九、写作特色1.______描写,真实细腻。

2.___________,富含哲理。

十、作业布置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写一篇读书笔记,或仿照课文的写法详细记述自己战胜困难的一件小事(注意心理描写)。

【课后导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①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临,周围一片寂静。

我趴在岩石上,神情忧德,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②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不过,树林里闪烁一道手电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利和爸爸的喊声。

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

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③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

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

“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④“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⑤“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⑥“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国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⑦“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

“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⑧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

“看到了。

“我回答⑨“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

这就是你要做的。

它就在你下面点儿。

你能做到。

不要担心接下来的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

相信我。

”⑩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我往后移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很好。

”爸爸喊道,现在,往右面下边一点儿,那儿有在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

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

这就是你要做的。

只要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

”我照做了。

“好了,现在松开你的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再一次,我做到了。

⑪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词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⑫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抽吹了一下,然后今人惊讶的是,我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做的感觉⑬我的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付一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已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没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节自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有删改)1.从“我”的角度简要概括选段叙述的事件。

(不得超过15个字)2.调动本册书所学知识,想想选文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读读下面这句话,把它与文中父亲的原话进行比较,感受相同吗?写出理由。

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4.选文的原题是“悬崖上的一课”,后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你认为哪个题目好?为什么?《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3.培养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

学习重难点1.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