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1、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2、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3、新凉:一作“秋凉”。

4、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5、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6、贱:质量低劣。

7、妨:遮蔽。

8、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9、琖:同“盏”,酒杯。

【翻译】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西江月 [27]宋苏轼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

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曲肱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葱茏,不谓尘世也。

书此词桥柱。

照野弥弥浅浪 [28] ,横空暧暧微霄 [29] 。

障泥未解玉骢骄 [30]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31]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2] 。

注释:[27]《苏诗编年总案》云:元丰五年壬戌(1082)三月作。

[28]弥弥:水波荡漾貌。

[29]暧暧:云气朦胧貌。

[30]障泥:马鞯两旁下垂之饰物,用以遮挡泥土者。

玉骢:良马。

[31]琼瑶:谓月色如玉。

[32]杜宇:杜鹃。

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评析:此词作于黄州贬所。

夜行水畔,小憩溪桥,眼目所及,无非清波浅浪,明月云霄。

如此良宵水色,怎忍让马蹄破浪,踏碎这玉样的琼田水景呢?还不如欹枕桥头,谛听杜宇的晓唱吧。

俨然是天仙化人的灵境,哪有一点羁人的怅悒?此为山行醉晓之作,仙气姗姗,有疑非尘世之感。

东坡之高旷真率,无人可及。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中进士。

父洵亦能文,世称三苏。

苏轼虽早享盛名,仕途却十分坎坷。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却也不赞成司马光尽废新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态度,导致他迭遭贬逐。

晚年更远谪儋州(今属海南)。

徽宗立,遇赦归,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主将,诗词散文,无不精妙。

其《东坡乐府》更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所开创的豪放词派,清旷雄奇,气象万千,丰富了表现手法,扩大了词的领域,有着截断众流、别开风气的作用。

正像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宇一声春晓一一苏轼《西江月》原文、译文及赏析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薪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西江月:词牌名。

薪水:水名,流经湖北薪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 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郑?鋈胗谮淠爸?希挥惺痹乱狗褐郏?爬擞谏剿?? 洌罕硐殖鲆恢殖?说目醮铮?恢植灰允朗螺踊车奶竦??瘛3林氐恼?未蚧魇顾?陨缁岫匀松?奶?龋?约胺从吃诖醋魃系乃枷敫星楹头绺穸加忻飨缘谋浠?T谡馄诩渌?醋髁撕芏嘤判阕髌罚?舜适瞧渲兄?弧?BR>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西江月-顷在黄州》顷在黄州,①春夜行蕲水中。

②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③曲肱醉卧少休。

④及觉已晓,⑤乱山攒拥,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⑦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⑧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⑨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⑩【注释】①顷:近来。

②蕲(qi其)水:这里指水名(不指蕲水县),流经湖北蕲春,注入长江。

③解鞍:指下马。

④曲肱(gong工):弯曲手臂,以臂为枕。

肱:胳膊从肘到肩的部分。

⑤及:等到。

觉:睡醒。

⑥攒(cuan)拥:密集、簇拥。

⑦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⑧障泥:马鞯,用锦或布做成,垫在马鞍下,垂在马腹两旁,以遮尘土。

玉骢:是“玉花骢”的简称。

玉花骢是唐玄宗豢养的名马,这里泛指良种马。

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骄:活跃。

⑨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水中之月的美好。

⑩杜宇:杜鹃鸟。

【译文】月光照耀着旷野,蕲水中翻动着细浪,层层云朵依稀地横在天空。

马因临溪以为将渡,爱惜马鞯而显得局促不安,我却想在芳草丛中醉眠逍遥。

一溪的清风朗月,象美玉一样分外可爱,不要让马下水,怕它踏碎水中月影。

下马解鞍作枕,斜躺在绿杨桥畔,一觉睡到天明,才被杜鹃鸟啼声惊醒。

【集评】明·杨慎:“欧阳公词:‘草薰风暖摇征辔’,乃用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之语也。

苏公词:‘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霄’,乃用陶渊明‘山涤馀霭,宇暖微霄’之语也。

填词虽于文为末,而非自选诗、乐府来,亦不能入妙。

”(《词品》卷一)明·卓人月、徐士俊:“山谷词‘走马章台,踏碎满街月。

’公偏不忍踏碎,都妙。

”(《古今词统》卷六)【赏析】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词中描绘了作者在春夜漫行,沉醉在溶溶月色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词中称马为“玉骢”、桥名“绿杨”,溪月似“琼瑶”,旷野有“芳草”,突出已非“尘世”的心理感受,实际上是他对贬谪生活的一种排遣和抗争。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西江月·顷在黄州》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

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西江月原文及翻译苏轼

西江月原文及翻译苏轼

西江月原文及翻译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盏”,酒杯。

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

“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

“人生几度新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篇一」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9.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8.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

(3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3分)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3分)《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篇二」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①,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涴:污,弄脏。

简要分析两首词描写梅花时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苏轼的词正面描写梅花的风姿、神韵等,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描写梅花时使用了拟人手法,用“梅心惊破”来表现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表现了词人情感上的波澜;用“一枝折得”表达折梅无人寄达的悲凉之情。

解析:苏轼的`词是正面描写梅花的各个特点,以此塑造梅花的形象,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的词涉及梅花的仅有两句“梅心惊破”“一枝折得”,第一句写了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第二句写词人折梅无人寄的悲凉。

中秋节古诗词: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及赏析

中秋节古诗词: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及赏析

中秋节古诗词: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盏”,酒杯。

创作背景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

大致有如下二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

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

赏析诗词联想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个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能够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出自]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玉骨:形容梅花品质之美。

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幺风:鸟名,即桐花凤,绿毛红嘴状似鹦鹉而小,又称“倒挂子”。

相传自东海来。

涴(音“沃”):沾污,污染。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译文: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疬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为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姿。

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

岭南的梅花天然洁白,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梅叶仍有红色。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1西江月·世事古诗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翻译/译文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盏”,酒杯。

赏析/鉴赏诗词联想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诗句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从马
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芳草 之美,又表现了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渴望。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皎洁的水上月色;水月交辉,有如缀满了 无数晶莹剔透的珠玉,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 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写出空山春晨 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 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答案:C“写出了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说法错误,春天的早晨只 听到了杜鹃的声音,故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 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 ,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 媲美。
•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 隐层霄。”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 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 ,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 ,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 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 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 解析:赏析时,首先解释这两个叠词在句中的含义,“弥 弥”形容水盛;“隐隐”即隐约,不很清楚,说明云很淡 。其次,将它们还原到句中,诗意地翻译原句。最后,点出 表达效果,既从侧面烘托出月光朗照,月色美好的意境, 又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 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 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 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西江月苏轼的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的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的阅读答案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①身处逆境;②乐观自适;③随性洒脱;④热爱自然。

(任意三点得3分)
2.①虚实结合:明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暗写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2分)
②通过写景营造出清冷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1分,只答“借景抒情”
不给分)
③“弥弥”“隐隐”使用叠词,两句对仗工整,在形式上构成美感。

(1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导读:一、《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二、《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阅读答案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阅读答案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皎洁的水上月色;水月交辉,有如缀满了 无数晶莹剔透的珠玉,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 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写出空山春晨 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 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下片开头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 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 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可惜,是可爱的意思。微 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 莹剔透的珠玉。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 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 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 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 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 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 ,余音不绝。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 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它。作者在词中不 去写“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的景致,而是通过描写杜鹃 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 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 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翻译及阅读答案 苏轼
• 西江月 • 【宋】 苏轼 •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 参考译文: • 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
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 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古诗文阅读】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练习及答

阅读
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公元1079(神宗元丰二)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这首词写于元丰三(1080)。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1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以及怀念亲人、孤寂落寞的无限忧愁。

(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情感,“复杂情感”说明不是一种情感,这一点在审题时要清楚。

此题考查对诗句中蕴含情感的把握能力。

要能结合诗句描写,抓住表情词语,概括诗歌的情感。

上片的表情词语是“凉”,下片的表情词语是“愁”“孤”;另外中秋“北望”的情感也应该注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

(1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2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西江月·顷在黄州》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

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

《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西江月·顷在黄州》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说云层隐隐约约在假设有假设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

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突然活泼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及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及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朝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了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也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注释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新凉:一作“秋凉”。

风叶:风了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琖:同“盏”,酒杯。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诗词联想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苏轼《西江月 平山堂》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 平山堂》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平山堂》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平山堂宋·苏轼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我这大半辈子到过平山堂三次,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

整十年没见到欧公了,但他留在墙上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我本想悼念恩师“文章太守”欧阳修,但还是为杨柳春风大好年华而歌。

不要说(劝我)一切追求到头来不过一场空,我不经历到尾(又怎会有梦醒一般的大悟),只会像梦里人仍然随心追求罢了。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

《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

《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老仙翁:指欧阳修。

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未转头时皆梦: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赏析: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

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

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

③层霄,即层云。

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1. B B项,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

2.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⑤俯仰结合。

“弥弥浅浪”是俯视,“隐隐层霄”是仰视。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艺术手法和鉴赏诗句的能力。

作答时,指出诗词运用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常见的艺术手法有用典、烘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是归途所见之景。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作者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作者使用叠词“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又用叠词“隐隐”修饰“层霄”,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叠词的运用,使诗词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的愉悦之情。

另外,这两句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从写景的角度看,这两句使用了俯仰结合的手法。

翻译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
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赏析: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渳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

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

“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溪”作一个量词,巧妙又无痕地把风,月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

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

可惜,是可爱的意思。

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

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

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