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合集下载

膜分离法处理加油站油气的研究

膜分离法处理加油站油气的研究

气污染的治理工作. 因此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国产化的设备,开发 面 向 加 油 站 的 油 气 污 染 治 理 技 术,对于全面完成加 油 站 油 气 回 收 的 改 造 具 有 重 要 意义,也 是 我 国 油 气 污 染 控 制 产 业 发 展 的 强 有 力 推动.
目前,成 功 用 于 油 库 和 加 油 站 的 油 气 回 收 后 处 理 技 术 单 元 包 括 吸 收 法 、吸 附 法 、冷 凝 法 和 膜 分 离 法 等 . [10,11] 膜 分 离 法 处 理 油 气 混 合 物 具 有 设 备 体 积 小 、高 效 节 能 、运 行 操 作 简 单 、没 有 二 次 污 染 等 优 点 , 通 常 与 冷 凝 法 、吸 附 法 等 工 艺 相 组 合 ,已 经 在 很 多 加 油 站 得 到 了 推 广 使 用[12] .
油气截留型膜系统中使用的真空泵是 Healy 公 司中 央 回 收 式 VP500 循 环 真 空 泵,真 空 度 为 90 inH2 O,鼓 风 机 采 用 华 怡 净 化 科 技 研 究 所 生 产 的 HFW-2 风 机; 油 气 截 留 型 膜 系 统 中 使 用 真 空 泵 是 ZXZ-4 型旋片真空 泵,真 空 度 为 6 × 10 - 2 Pa. 膜 两 侧 气体的分压差是膜 分 离 的 驱 动 力,因 此 只 有 保 持 膜 渗透侧的蒸气压力 低 于 膜 进 气 侧 的 蒸 气 压 力,才 可
201107147 ,PHR 201107213 ,PHR 201108365) 作者简介: 朱玲( 1975 ~ ) ,女,博士,副 教 授,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机 动 车
污染控制技术,E-mail: zhuling75@ bipt. edu. cn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摘要石油及其产品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损耗是困扰石油加工储运和环保行业的重要课题,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

本文在简单介绍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等常见油气回收技术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气体膜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鉴于气体膜分离技术具有清洁环保、简便易用等优点,本文针对国内外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内应尽快推广膜分离技术进行加油站第二阶段的油气回收。

除此之外,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典型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本文提出了一种油气回收通用实验研究平台的建设方案及相应的工艺流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油气回收处理量进行了膜组件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相应的三维实体造型。

关键词:油气回收,加油站,膜技术V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Abstract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nd popularize the technology of oilvapor recovery sinceoil vapor loss during petroleum products processed, stored and transported having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industries of petroleu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a long time.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ree traditional types of oil vapor recoverymethod i.e absorption, adsorption and condens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This paper mainly fixed on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of the membrane technology forgas separation which was cleaner, more adaptive to environment and easier handling.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petrol station oil vapor recovery in domestic and abroad,membrane technology for gas separa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of petrol station oil vaporrecovery is in bad need of spreading. After analyzing and summing-up the typicalvapor recovery proces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an experimental project and processfor oil vapor recovery system.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actual oil vapor treated inpractice, detailed designs of the membrane module structure and computer solidsimulation were also involv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oil vapor recovery, petrol station, membrane technologyVI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目录第一章前言 .................................................................. (1)1.1 油气回收的工业背景及意义 .................................................................. (1)1.2 常规油气回收技术 .................................................................. . (3)1.3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 .................................................................. .. (12)1.4 面向加油站的膜法油气回收技术................................................................... (17)1.5 本文的工作内容 .................................................................. (26)第二章气体膜分离基础及工业应用 .................................................................. . (28)2.1 气体膜分离材料 .................................................................. (28)2.2 气体膜分离的机理 .................................................................. .. (30)2.3 气体分离膜组件 .................................................................. (32)2.4 有关气体分离膜的性能参数 .................................................................. . (36)2.5 气体膜分离的发展趋势 .................................................................. (36)2.6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 .................................................................. . (37)第三章实验装置的流程及结构设计 .................................................................. . (56)3.1 实验装置说明................................................................... . (56)3.2 膜分离器的设计 .................................................................. (62)3.3 膜分离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 . (63)第四章试验装置的技术经济分析 .................................................................. .. (65)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 (67)参考文献 .................................................................. . (69)致谢 .................................................................. (72)附录 .................................................................. ............................................... LXXIIIVI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第一章前言1.1 油气回收的工业背景及意义油气蒸发损耗的现状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的轻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2007年 4月
李 辉等 1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 63 ·
费用较高 ,采用膜技术与其他技术耦合的工艺 ,系 统性能可以达到并超过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 标准 。图 2是典型的吸收回收与膜法回收相结合 的联合工艺 。空气混合物被压缩机压缩到一定操 作压力 ,压缩后的气体进入喷淋塔 ,气体在填充式 喷淋塔中自下而上前进 ,吸收剂进入喷淋塔自上而 下运动 。气体经过反方向吸收剂的淋洗 ,有机蒸气 被吸收 ,剩余的气体混合物从喷淋塔的顶部排出 , 进入膜分离系统 。真空泵将膜组件的另一侧抽空 , 使膜两侧存在压力差 ,在推动力的作用下 ,芳烃气 比空气优先透过膜 ,因此 ,膜将有机蒸气 /空气混合 物分离 ,渗透侧富集油气 ,尾气中烃类含量达到排 放标准 ,可直接排放 。
Key words:membrane separation; oil gas recovery; app lication
在石油开采 、炼制 、销售和应用的整个过程中 , 都存在着严重的油品蒸发损耗 。据统计 , 2004 年 全国消耗汽油约 8 000 万 t,仅在装卸过程中油气 挥发造成的损失就有 24 万 t,总价值近 10 亿元 。 每年蒸发的油气已经成为大气不可忽视的重要污 染源之一 [ 1 ] 。油品的大量蒸发或直接排放不仅造 成石油产品的严重损失和质量下降 ,并且留下重大 的火灾隐患 。此外 ,石油产品释放出的碳氢化合物 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 2 ] 。
第 20卷 第 2期 2 0 0 7年 4月
污染防治技术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Vol. 20, No. 2 Ap r. , 2 0 0 7
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李 辉 1 , 王树立 2 , 赵会军 1 , 刘 强 1 (11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常州 213016; 21江苏工业学院 , 江苏 常州 213016)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摘要石油及其产品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损耗是困扰石油加工储运和环保行业的重要课题,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

本文在简单介绍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等常见油气回收技术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气体膜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鉴于气体膜分离技术具有清洁环保、简便易用等优点,本文针对国内外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内应尽快推广膜分离技术进行加油站第二阶段的油气回收。

除此之外,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典型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本文提出了一种油气回收通用实验研究平台的建设方案及相应的工艺流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油气回收处理量进行了膜组件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相应的三维实体造型。

关键词:油气回收,加油站,膜技术V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Abstract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nd popularize the technology of oilvapor recovery sinceoil vapor loss during petroleum products processed, stored and transported having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industries of petroleu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a long time.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ree traditional types of oil vapor recoverymethod i.e absorption, adsorption and condens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This paper mainly fixed on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of the membrane technology forgas separation which was cleaner, more adaptive to environment and easier handling.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petrol station oil vapor recovery in domestic and abroad,membrane technology for gas separa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of petrol station oil vaporrecovery is in bad need of spreading. After analyzing and summing-up the typicalvapor recovery proces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an experimental project and processfor oil vapor recovery system.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actual oil vapor treated inpractice, detailed designs of the membrane module structure and computer solidsimulation were also involv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oil vapor recovery, petrol station, membrane technologyVI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目录第一章前言 .................................................................. (1)1.1 油气回收的工业背景及意义 .................................................................. (1)1.2 常规油气回收技术 .................................................................. . (3)1.3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 .................................................................. .. (12)1.4 面向加油站的膜法油气回收技术................................................................... (17)1.5 本文的工作内容 .................................................................. (26)第二章气体膜分离基础及工业应用 .................................................................. . (28)2.1 气体膜分离材料 .................................................................. (28)2.2 气体膜分离的机理 .................................................................. .. (30)2.3 气体分离膜组件 .................................................................. (32)2.4 有关气体分离膜的性能参数 .................................................................. . (36)2.5 气体膜分离的发展趋势 .................................................................. (36)2.6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 .................................................................. . (37)第三章实验装置的流程及结构设计 .................................................................. . (56)3.1 实验装置说明................................................................... . (56)3.2 膜分离器的设计 .................................................................. (62)3.3 膜分离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 . (63)第四章试验装置的技术经济分析 .................................................................. .. (65)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 (67)参考文献 .................................................................. . (69)致谢 .................................................................. (72)附录 .................................................................. ............................................... LXXIIIVI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探讨第一章前言1.1 油气回收的工业背景及意义油气蒸发损耗的现状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的轻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1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外对膜法油气回收的研究和工业应用较早。

日本NKK公司1988年建造了第一套用于油库油气回收的膜装置。

1989年德国BORSIG公司也成功推出了膜法油气回收装置,至今已有180多套大型装置在运行。

德国的GKSS公司、日本的日东电工和美国的MTR公司都在膜法油气回收方面实现了工业应用。

欧洲建造了很多安装在输油管线终端的大型膜装置,用来从输送过程产生的气流中分离和回收油气。

由于国外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开展的研究较早,目前国外己经实现工业化的膜分离法回收VOC的生产厂家以及回收体系有:我国对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始的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

但由于气体分离技术与催化燃烧、吸附等传统处理方法比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少、无二次污染等显著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等单位在该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国目前使用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的领域有:氢气的回收和利用、从空气中制取富氮、从空气中富集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脱除、工业气体脱湿、从天然气中提取浓氦气、空气中易挥发有机物的回收等。

在这些领域,膜分离技术基本都得到了工业化应用,但在回收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领域的研究应用工作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

在化工生产、油罐、油轮及加油站等有机物质制造、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要排放挥发性有机气体。

他们通常由惰性气体和烷烃、烯烃等有机气体组成,采用膜技术实现有机混合气体的分离,不仅可以回收附加值高的烷烃、烯烃等有机物和NZ等,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2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化公司合作进行了现场实验,采用螺旋卷式膜分离器回收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乙烯和丁烯单体,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但在膜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我国还没有全部实现自己研制开发。

寻找成本低,分离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热、并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的膜材料,并将其工业化应用将是我国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

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及其评价

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及其评价

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及其评价(一)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介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两部分,即:油气收集系统和油气分离回收系统。

大家通常所说的油气回收技术是指完成油气分离达到回收目的的技术。

◆从原理上来说,目前常用的油气与空气的分离回收方法有4种:◆(1)吸收法油气回收;◆(2)冷凝法油气回收;◆(3)吸附法油气回收;◆(4)膜分离法油气回收。

◆另外有些还含有压缩过程或几种方法的综合利用。

◆1、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国内外应用的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有两种,即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冷却(低温)吸收法。

◆(1)常压常温吸收法◆常压常温下,在吸收塔内利用吸收剂与油品储运系统排放出来的油气—空气混合气接触而回收或除去其中油气的一种方法。

李经理:I5z5Io7qIBb◆(2)常压冷却(低温)吸收法◆由于冷液体的分压远低于油气蒸气的分压,且液体的质量较蒸气重,故大部分的易挥发有机化合物蒸气不能保持气相,易被吸收到液相中。

◆2、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当冷凝气的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时将发生冷凝。

由于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露点温度高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故当对油气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进行冷凝时,大部分的油气蒸气会被冷凝成液态而空气则可以通过通风口被排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安全可靠,回收的烃类液体不含杂质;缺点是投资高、操作费用高。

此项技术美国运用较多,在国内应用的实例有中石化引进的DEC- 900直接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其所属华北分公司。

冷凝油气回收装置回收效果好,但多为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操作成木高。

国产设备要达到工业化应用程度成本太高,因此在国内得到社会化推广困难较大。

◆3、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吸附分离过程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与吸附剂之间结合力强弱的差别,即在吸附剂与流体相间分配不同的性质,使混合物中难吸附与易吸附组分实现分离。

它的特点是合适的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有很高的选择性。

吸附分离技术己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气体分离技术。

汽油车油气回收原理

汽油车油气回收原理

汽油车油气回收原理答案: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和溶剂吸收法。

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的工作原理不同,各有优缺点。

1)吸收法吸收法是利用易吸收油气的吸收液,在吸收塔内与混合气喷淋接触以溶解吸收其中的油气。

该方法有两种回收类型,一种是富吸收液可以再生(解吸),装置可设计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适用范围广,但吸收液性能要求严格,另种一是富吸收液采用新鲜汽油或煤油,吸收油气的汽油或煤油送回储库,再次销售。

吸收法的主要优点是操作弹性较大,气体流量在容许的范围内,均能正常操作。

但吸收法也存在以下缺陷:一、为了达到排放标准,吸收过程的冷却温度要控制在低温下进行,此时,系统需要制冷系统、材料使用低温钢材,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还需注意结冰(即要预冷脱水及适时除霜);二、如果进行解吸,需要较多的加热热量,运行成本高;三、如果不进行解吸,回收的油品在再次的装车过程中,又挥发到油气中,会增加小呼吸排放,同时增加油气处理量,反复回收,降低回收效率。

2)冷凝法直接将油气冷凝成液体回收。

在冷凝过程中,油气需要从常温直接冷却到摄氏零下几十度直至零下以上。

才能达到标准规定的排放要求。

冷凝法主要的优点是:一、制冷技术成熟可靠,是装置稳定运行的可靠保证;二、操作弹性较大,采用多机组,可在大范围(20%~100%)内调节制冷负荷;三、回收的油品是单独产品,建设单位可以单独销售,也可以混入汽油,也可以送入炼油装置(如催化裂化的吸收稳定)进行再加工;四、浅冷时制冷效率高,制冷温度在 0℃时,能耗比可达2~3(消耗1kW电力可获得2~3kW冷量)。

但冷凝法也存在以下缺陷:一、低温制冷能耗高,低于-100℃时,能耗比只有0.1~0.2,在运行成本上是很不经济、合理的;二、低温材料价格高,造成整体设备造价高;三、油气冷凝温度低于0℃后,会有结霜的情况,需要定时除霜。

冷凝法在国外应用比较多,国内应用的仅以回收凝缩油为目的,不能达到油气排放<25g/m3的要求。

油气回收的六种方法

油气回收的六种方法

油气回收是指对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的油烟、油雾或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的过程。

以下是常见的六种油气回收方法:
1. 燃烧法:
将废气中的油烟、油雾或VOCs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废气的处理,但对能源消耗较多。

2. 吸附法:
使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将废气中的油烟、油雾或VOCs吸附到材料表面,实现分离和回收。

吸附剂可以通过热解或蒸汽再生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3. 冷凝法:
利用冷却设备使废气中的油烟、油雾或VOCs冷凝成液体,并通过分离器将其与废气分离。

液体油可以进一步进行处理和回收。

4. 压缩法:
废气中的油烟、油雾或VOCs经过压缩和冷却,使其凝结成液体。

然后通过膜分离或重力分离等方法将其与废气分离,并对液体进行处理和回收。

5. 微生物法:
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菌群降解废气中的油烟、油雾或VOCs,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低浓度和复杂成分的废气处理。

6. 膜分离法:
使用特殊的膜材料,通过渗透和分离原理将废气中的油烟、油雾或VOCs与气体分离。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和节能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废气处理。

需要根据废气特性、浓度、流量和目标回收效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油气回收方法。

在实践中,常常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油气回收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油气回收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油气回收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油气回收方法的分析与比较目前,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有四种:活性炭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冷凝法。

1.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储运过程产生的含烃气体通过活性炭吸附剂床层,其中的烃类被吸附剂吸附,吸附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吸附剂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进行抽真空减压再生,再生过程中脱附出的油气再用油品进行吸收,吸收后的贫气再返回到吸附过程进行吸附。

主要工艺单元包括:油气收集、吸附过程、再生过程、压缩过程、吸收过程、换热和密封。

吸附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通过改变吸附和再生运行的工作条件来控制出口气体中油气的浓度。

缺点是,工艺复杂、吸附床层易产生高温热点(实验室试验已证明)。

三苯易使活性炭失活;失活活性炭的处理问题。

国内尚未有国产的工业装置运行,有四套进口的装置在石油库运行,装置购置费用高。

工艺流程:在装车地点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鹤管进入油气回收装置。

在油气进入装置之前,先通过一个排水罐以保证不含汽油的油气微粒进入碳床。

另外,油气母管上还设有PVV(真空/压力阀)紧急出口,可以确保装置在停工状态下将油气母管内的油气释放。

PVV紧急出口或其他紧急出口应该配有相应的阻燃阻火栓。

回收装置由2个碳床组成,一个通过阀门连接在油气进入管上,处于“吸附”状态,另一个则通过真空泵进行“再生”。

两个炭床同时工作,保证对源源不断进入装置的油气及时进行回收处理。

即:一个炭床用于吸附油气中的烃,另一个炭床则将吸附的烃通过真空泵排出;当第一个炭床的吸附烃达到饱和后,立即转入“再生”操作(即脱附阶段),而在此之前已排空的第二个碳床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吸附”状态。

活性炭的再生需要通过两个阶段完成。

首先,活性炭容器内被抽真空,所吸附的烃从炭床中分离出来,使大部分烃被脱附。

然后,为了保证炭床中的烃被尽可能彻底地清除干净,有必要引入少量空气对碳床上可能残留的烃进行吹扫。

本装置采用的真空泵是液环泵。

需要一个液气分离罐和一个换热器。

真空泵的封液是乙二醇和水的混合物。

膜法油气回收的工艺描述.

膜法油气回收的工艺描述.
罐区收油时,排放出的芳烃蒸汽进入排放气的收集和平衡总管内。
在从装车系统到膜回收装置之间的收集平衡总管上设置高点泄放管线,在总管线上配置安全装置(采用液封实现)和压力变送器。当收集平衡系统内压力达到设定高位(H Setpoint)时,膜回收装置启动;当收集平衡系统内压力低于设定低位(L Setpoint)时,膜回收装置停机。
7
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装卸油车间
石家庄
700
总烃含量<25
火车站台
2009.2
8
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
炼油部
天津
700
总烃含量<25
火车站台
2009.10
9
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
化工部
天津
600
总烃含量<25
其中苯<0.012
火车/汽车站台
2009.10
10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装船码头
大连
3000
总烃含量<25
附图3膜的性能参数
附图1(膜原理示意图)
1.4.技术来源
有机蒸汽膜法回收技术是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石化行业中芳烃、氯代烃、乙烯、丙烯及其它烷烯烃、汽油蒸气、石脑油蒸气的回收和天然气行业的凝析油(NGL)的回收等。
北京华益高科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以膜分离的研制与膜工艺过程的开发为核心技术的专业工程公司,一直致力于膜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应用,在有机蒸汽回收中与德国BORSIG MGP公司合作,采用其膜回收工艺专利技术。
火车/汽车站台
2006.12
4
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
装油车间
岳阳
450
总烃含量<25
其中苯<0.012

膜分离油气回收技术将成为行业的未来趋势

膜分离油气回收技术将成为行业的未来趋势

产 品[1]。目 前 ,油 气 回 收 主 要 指 汽 油 装 卸 时 的油气回收。
2 油气回收工艺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油气回收工艺主要有:吸收 法 、吸 附 法 、冷 凝 法 与 膜 分 离 法 。
(1)吸 收 法 :通 过 特 殊 吸 收 剂 吸 收 油 气 , 实 现 空 气 与 油 气 的 分 离 。当 空 气 被 排 放 后 , 吸收剂会真空解析出油气,而解析出的油 气 又 再 被 吸 收 。流 程 为 :吸 收 — 解 析 — 再 吸 收 , 流 程 较 为 复 杂 , 操 作 难 度 大 。其 难 点 为 吸收剂,需要开发吸收油气量大,分离油气 方法简易的吸收剂。
油气回收装置和系统的建设起点要 高 。国 外 有 着 较 严 格 的 油 气 排 放 浓 度 要 求 。 如欧洲德国规定非甲烷总烃最高允许排放 浓 度 的 烃 浓 度 150mg/m3。在 我 国 相 应 的 标 准 也 在 积 极 的 制 定 过 程 中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选择的油气回收装置排放的标准要有一定 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高标准的尾气排放 标准。 4.3 膜分离油气回收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表1

科技资讯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高 新 技 术
有几种工艺组合,各取优势互补,才能更好 的发挥各种工艺优势。
油气回收装置工艺的设计和选型要本 着 安 全 第 一 、技 术 先 进 、经 济 适 用 的 原 则 , 在保证排放尾气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 投 资 、占 地 和 运 行 费 用 ,特 别 要 注 意 选 择 较 成熟的工艺,另外要在处理过程中不再产 生 新 的 污 染 物 。结 合 各 种 油 气 回 收 技 术 的 工艺技术特点,综合考虑各种比较因素,膜 分离法技术的适应性与安全性较强,具有 较好的使用前景。 4.1 膜分离油气回收流程各有其优缺点,各 种 油 气 回 收 方 法 予 以 比 较 见 表1[2]。

膜分离+PSA变压吸附油气回收技术应用

膜分离+PSA变压吸附油气回收技术应用

膜分离+PSA变压吸附油气回收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2-08-16T05:06:07.34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4月第7期作者:贾昆玉[导读] 企业原有的油气回收装置废气排放指标已不能满足国家新标准贾昆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石化,河南省洛阳市471012摘要:企业原有的油气回收装置废气排放指标已不能满足国家新标准,因此对原有油气回收装置进行了升级改造。

在装置原有膜分离技术工艺基础上增加了变压吸附(PSA)技术工艺,通过实现膜分离+PSA复合工艺油气回收技术工艺满足国家最新的废气排放标准。

关键词:油气回收;复合工艺;吸附油气1 企业油气回收装置现状近年随着国家对排放气体中非甲烷总烃含量的要求越来越严,原三苯及轻油油气回收装置设计排放指标非甲烷总烃含量≦25g/m3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的国家标准《石油炼制排放标准》(GB31570-2015)中的要求,新标准中非甲烷总烃排放量提高到120mg/m3,苯由原来的12mg/m3提高到4mg/m3,为满足现执行的排放标准,在保证原有三苯及轻油油气回收装置运行正常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在装置原有膜分离技术工艺基础上增加了变压吸附(PSA)技术,通过实现膜分离+PSA复合工艺油气回收技术满足国家最新的废气排放标准。

2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工艺技术膜法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分子膜对油气的优先通透性的特点,让油气/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的压差推动下经膜的过滤作用使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通过膜得以脱除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的截留。

公司两套膜分离法油气回收装置采用德国工艺技术与德国BORSIG膜相结合。

工艺流程采用传统的压缩/冷凝、吸收工艺技术为辅,以膜分离技术为主的工艺组合。

首先柴油吸收进行粗吸收,经冷凝压缩的油气在塔内由下向上流经填料层与自上而下喷淋的柴油对流接触,柴油吸收掉大部分油气; 其次剩余浓度较低的油气经塔顶流出后进入膜分离器,进行膜分离技术的精过滤;最后为提高膜分离的效率,在渗透侧使用经改装的真空泵产生真空,膜分离器将油气分成两股—含有少量烃类的截留物流和富集烃类的渗透物流。

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油气回收

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油气回收

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油气回收摘要:油品蒸发损耗不仅污染环境,影响环境保护,也是能源的极大浪费。

文章对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研究及应用,指出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技术开发指出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油气回收;油品蒸发损耗;应用1 前言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迅速崛起并引起各国竞相研究开发的一门现代化工分离技术,是一种“绿色高新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人们开始研究开发气体膜分离技术,并开始了工业化的应用。

近二三十年膜分离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分离气体或液态混合物、化工产品和生物制品纯化方面尤其突出。

1990年8月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膜和膜过程学术会议(ICOM,90)标志着膜科学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90年全世界制膜工业销售总额已达40亿美元,应用于化工、电子、纺织、轻工、冶金、石油等各行业。

[1]膜分离过程一般在室温下操作,物质不发生相变,具有投资少、占地小、高效、节能等特点。

但是,目前多数膜分离技术还存在选择性差、渗透能量小、膜寿命和强度差、膜组件或装置运转费用高等缺点,在应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这也是当前膜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在油品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油品蒸发损耗口[2],不同的装油操作条件对装油损耗率影响很大,因此油气回收技术成为炼油厂、化工厂等石化领域内的厂矿企业治理和解决安全、环保、节能难题的有效手段。

加油站和油库在装/卸油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汽油蒸气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污染环境空气和水资源;二是伤害人身健康、引发多种疾病;三是增加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四是降低油品质量技术指标;五是增大了油量损耗和经济损失。

因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将油气回收技术作为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重要措施加以研究推广。

并且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汽油蒸气的排放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表1为美国、欧盟、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汽油蒸气的排放规定[3]。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的应用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的应用

安全隐患 。
3 膜法 油气 回收 简述
3 . 1 油气 回 收工 艺说 明
油气 回收技术是指在 装卸油品的过程 中, 将挥发 的油 品 油气进行收集 , 通过专有 的工 艺技术 进行处 理 , 使 油气从气
态重新转变为液 态油品 , 达到 回收利用 , 减少油气挥发损耗 , 防止环境污染 。
ZHOU Xi n, L I S h a o—pe n g
( T i a n j i n F u e l O i l C o m p a n y , T i a n j i n 3 0 0 2 7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B a s e d O n wa s t a g e o f t h e l o a d i n g p r o c e s s i n r e c y c l i n g s t a c k,t h e o i l g a s v o l a t i l i z a t i o n, s e f e c t o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q u a l i t y a s w e l l a s t h e e c o n o mi c l o s s o f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i s d e s c i r b e d c o n s i d e i r n g w h e n l o a d i n g e x p o s e d t o a i r i n l o a d i n g t r e s t l e wo r k .E mp h a t i c a l l y ,t h e t e c h n i q u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e f f e c t a n d n e c e s s i t y o f me mb r a n e s e p a r a t i o n

用于油库vocs治理末端的膜法油气回收工艺

用于油库vocs治理末端的膜法油气回收工艺

用于油库VOCs治理末端的膜法油气回收工艺∗蒲㊀鹤1ꎬ张博书2(1.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ꎬ山东青岛㊀2660712.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ꎬ山东青岛㊀266071)㊀㊀摘㊀要:为应对愈发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ꎬ使用新型膜分离技术回收轻质油品蒸发出来的油气ꎮ介绍了膜分离工艺的基本原理㊁系统组成㊁工艺特点等ꎮ以橡胶态膜作为核心分离组件ꎬ自行设计了 膜法+吸附法 油气回收工艺ꎬ在油库搭建了500m3/h的膜法油气回收装置ꎮ现场应用结果表明ꎬ装置运行可靠ꎬ工艺简单ꎬ占地面积小ꎬ安全性高ꎬ能够较好地满足国家各项标准的要求ꎮ关键词:油气回收ꎻ膜分离工艺ꎻ吸附法ꎻ橡胶态膜ꎻ油库ꎻVOCs末端治理DOI:10.3969/j.issn.1672 ̄7932.2020.04.0080㊀前言成品油在储㊁运㊁销环节中会造成油气挥发ꎬ引发油品损耗㊁质量下降㊁空气污染等问题ꎬ因此推广油气回收技术势在必行ꎮ环保部颁布了GB20950«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个强制性标准ꎬ要求油库排放气中非甲烷总烃含量ɤ25g/m3[1ꎬ2]ꎮ常规的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吸收法㊁吸附法㊁冷凝法等ꎬ随着气体分离膜技术的不断进步ꎬ膜分离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油气回收技术ꎬ市场占有率得到了稳步提升ꎮ美国MTR公司于1989年建造了处理制冷机废气的装置ꎻ日本NKK公司于1988年将一套回收汽油蒸气的膜装置交付使用ꎻ德国GKSS公司的第一个回收汽油蒸气的膜组件ꎬ授权AluminiumRheinfelden制造ꎬ于1989年投入使用ꎮ美国MTR㊁日本NKK和德国GKSS制膜工艺相继进入工业化阶段ꎬ膜组件分离性能得到业界的不断认可[3 ̄5]ꎮ与常规油气回收工艺相比ꎬ膜分离法具有工艺简单㊁占地面积小㊁投资费用低㊁运行维护较少㊁操作安全㊁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ꎬ可作为一种经济可行的VOCs末端治理工艺ꎮ1㊀膜法油气回收工艺介绍1.1㊀膜分离法基本原理膜是指分隔两相界面并以特定的形式限制和传递各种化学物质的阻挡层ꎮ膜法油气回收技术是利用溶解扩散分离原理ꎬ即依靠有机气体和空气中各组分在膜中溶解与扩散速度不同的性质来实现分离的新型膜分离技术[6ꎬ7]ꎮ膜分离法以混合物中组分的分压差为分离推动力ꎬ让有机化合物气体/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的压差推动下选择性透过膜[8]ꎮ根据膜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不同ꎬ膜可分为橡胶态膜和玻璃态膜2类ꎮ当使用橡胶态膜进行油气回收时ꎬ混合气中的油气会优先透过膜得以富集回收ꎬ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在渗余侧ꎻ当使用玻璃态膜进行油气回收时ꎬ混合气中的N2和O2会优先透过膜而分离出来ꎬ油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在渗余侧ꎮ橡胶态膜和玻璃态膜都可以有效分离挥发油气ꎬ但玻璃态膜通量较低ꎬ限制了其使用范围ꎮ使用橡胶态膜有利于低浓度油气渗透ꎬ约束高浓度的空气渗透ꎬ截留侧空气可直接达标排放无需增加动力设备ꎬ有效降低整套油气回收的投资[9ꎬ10]ꎮ目前ꎬ油库使用的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大部分使用橡胶态膜作为分离组件ꎬ较为成熟的橡胶态油气回收膜主要有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和POMS(聚甲基辛基硅氧烷)2种ꎮ本文以橡胶态膜作为核心分离组件ꎬ自行设计了 膜法+吸附法 油气回收工艺ꎬ并在油库现场搭建膜法油气回收装置ꎮ1.2㊀工艺基本组成及特点1.2.1㊀膜材料膜法油气回收装置所用的膜组件以PDMS作为基础膜材料ꎬ通过改变凝胶中非溶剂种类使得膜结构由指状结构完全转变为海绵状结构ꎮ膜组件设计为卷式膜组件ꎬ依据气体动力学设计辅助材料流道ꎬ利用耐有机腐蚀的粘合剂将膜片制膜袋ꎬ将膜袋缠绕在中心管上制成单组膜组件ꎮ1.2.2㊀真空系统油气回收系统中使用的真空泵是Kowel公司KDPH800干式螺杆泵ꎬ真空度为1 33Paꎬ该泵采用轴心油冷技术可满足真空泵频繁启停作业的需求ꎮ油气回收系统中的真空泵共有2个作用:一是为膜两侧提供压差作为膜分离的驱动力ꎬ只要保持膜组件渗透侧气体压力低于膜组件进气侧压力ꎬ便可保证回收油气顺利通过膜分离ꎻ二是当吸附罐中活性炭吸附饱和时ꎬ通过PLC控制电动阀的开闭将待解析吸附罐的解析管线连接至真空泵入口处为活性炭解析提供动力ꎬ一台真空泵可同时为油气膜分离和活性炭解析提供动力ꎬ有效地降低了油气回收设备的整体能耗ꎮ1.2.3㊀工艺特点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处理VOCs物料的效率在95%以上ꎬ可分离回收大部分油气ꎬ搭配后端活性炭吸附工艺可使得VOCs排放各项指标全部满足国家环保要求ꎮ装置安装布局上ꎬ吸收塔㊁吸附碳罐等设备采用纵向安置ꎬ装置整体占地面积较小ꎻ整套装置仅有真空泵和进㊁回油泵等3台动设备ꎬ装置维护成本低ꎬ运行寿命长ꎮ此种膜法油气回收工艺的特点为:一旦有罐车进行发油操作ꎬ进油泵㊁真空泵立即需要开始运转以达到膜组件的工艺条件ꎬ因此更加适合流量较大且较为恒定的发油场合ꎬ对于随机性和间歇性较强的油库发油过程ꎬ会造成装置的频繁启停ꎬ且由于装机功率较大ꎬ在发油罐车较少时ꎬ运行的经济性有待提升ꎮ2㊀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应用2.1㊀膜法油气回收装置介绍以500m3/h处理量搭建膜法油气回收装置ꎬ装置现场如图1所示ꎮ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占地面积48m2(8mˑ6m)ꎬ主要设备包括膜组件㊁真空泵㊁进回油泵㊁吸附罐㊁吸收塔㊁电动阀㊁微压变送器等ꎮ图1㊀500m3/h处理量的膜法油气回收装置㊀㊀鹤管向罐车发油时ꎬ膜法油气回收装置根据发油鹤管数量启动对应处理能力的膜组件ꎮ油气通过气液分离器后进入膜组件ꎬ在膜组件的渗透侧形成高浓度的富集油气ꎬ而在膜组件的渗余侧则会形成低浓度的排放气ꎮ富集油气进入吸收塔进行吸收ꎬ未被吸收的油气重新进入膜组件处理ꎮ低浓度油气进入吸附罐进行吸附ꎬ经吸附后排放气浓度小于25g/m3ꎬ可以直接排空ꎮ 膜法+吸附法 油气回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ꎮ2.2㊀膜法油气回收装置测试效果针对该膜法油气回收试验装置ꎬ在一条㊁两条油库鹤管正常发油的情况下ꎬ测定不同入口流量㊁出口流量㊁进气压力㊁入口浓度工况条件下的富集侧浓度㊁渗余侧浓度和出口浓度ꎬ从而判断该装置的油气回收效果ꎬ结果见表1㊁表2ꎮ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ꎬ油气回收装置入口处气体浓度在10%~40%(体积分数)之间ꎬ经过膜组件分离后富集侧油气浓度在85%~90%(体积分数)之间ꎬ渗余侧油气浓度在5%~6%(体积分数)ꎬ渗余侧油气经后端吸附罐吸附后出口浓度ɤ25g/m对高浓度油气进行有效分离ꎮ图2㊀膜法油气回收装置流程示意表1㊀2条鹤管发油时测试数据表2㊀1条鹤管发油时测试数据3㊀结论油气回收装置入口处气体浓度在10%~40%(体积分数)之间ꎬ经过膜组件分离后富集侧油气浓度在85%~90%(体积分数)之间ꎬ渗余侧油气浓度在5%~6%(体积分数)ꎬ膜组件可对高浓度油气进行有效分离ꎮ渗余侧油气经后端吸附罐吸附后出口浓度小于25g/m3ꎬ满足环保要求可以直接排空ꎮ传统的 吸附法 与新型的 膜法 相结合可以有效治理VOCs物料ꎬ油库现场应用结果表明ꎬ装置工艺简单ꎬ运行可靠ꎬ占地面积小ꎬ安全性高ꎬ能够良好地满足国家各项标准的要求ꎮ若今后出台更加严苛的排放标准ꎬ可直接对已有活性炭装置进行扩展ꎬ为今后的排放指标升级奠定了基础ꎮ4㊀参考文献[1]㊀GB20950 ̄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 [2]㊀GB20952 ̄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 [3]㊀黄维秋ꎬ钟秦.油气回收技术分析与比较[J].化学工程ꎬ2005ꎬ33(5):53 ̄57.[4]㊀郑领英ꎬ王学松.膜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ꎬ2000:173 ̄174.[5]㊀黄维秋ꎬ钟璟ꎬ赵书华ꎬ等.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ꎬ2005(3):51 ̄54. [6]㊀宫中昊.原油及成品油码头大气量油气回收工艺[J].安全㊁健康和环境ꎬ2019ꎬ19(07):1 ̄5. [7]㊀张红星ꎬ闫柯乐ꎬ邹兵.不同吸附剂在油气回收装置应用效果对比[J].安全㊁健康和环境ꎬ2018ꎬ18(08):29 ̄33.[8]㊀朱玲ꎬ陈家庆ꎬ张宝生ꎬ等.膜分离法处理加油站油气的研究[J].环境科学ꎬ2011ꎬ32(12):3704 ̄3709. [9]㊀YuriYampolskiiꎬIngoPinnauꎬBennyFreeman.Mate ̄rialsScienceofMembranesforGasandVaporSeparation[M].England:JohnWiley&SonsLtdꎬ2006. [10]尹树孟.用于VOCs治理末端的低温催化氧化工艺[J].安全㊁健康和环境ꎬ2016ꎬ16(12):32 ̄35.MembraneOilandGasRecoveryProcessforVOCsTerminalTreatmentofOilDepotPuHe1ꎬZhangBoshu2(1.SINOPECResearchInstituteofSafetyEngineer ̄ingꎬShandongꎬQingdaoꎬ2660712.QingdaoNuochengChemicalSafetyTechnologyCo.ꎬLtd.ꎬShandongꎬQingdaoꎬ266071)Abstract:Inordertomeettheincreasinglystringentenvironmentalemissionstandardsꎬthenew ̄stylemembraneseparationtechnologywasappliedtosepa ̄rateandrecoveroilandgasevaporatedfromthelightoilproducts.Thefundamentalprinciplesꎬthesystemcompositionandthetechnologicalcharacteristicsareintroduced.The"membraneseparation+adsorption"vaporrecoverymethodwasdesignedbyusingtherub ̄bermembraneasthecoreseparationcomponentꎬandthevaporrecoveryequipmentwasbuiltonthebasisoftreatmentcapacityof500m3/h.Thefieldapplica ̄tionindicatesthattheequipmentisreliableinopera ̄tionꎬsimpleinprocessꎬsmallinoccupationareaandhighinsafetywhichcanmeettherequirementsofvarouslnationalstandards.Keywords:vaporrecoveryꎻmembraneseparationprocessꎻadsorptionmethodꎻrubbermembraneꎻoildepotꎻVOCsterminaltreatment。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1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外对膜法油气回收的研究和工业应用较早。

日本NKK公司1988年建造了第一套用于油库油气回收的膜装置。

1989年德国BORSIG公司也成功推出了膜法油气回收装置,至今已有180多套大型装置在运行。

德国的GKSS公司、日本的日东电工和美国的MTR公司都在膜法油气回收方面实现了工业应用。

欧洲建造了很多安装在输油管线终端的大型膜装置,用来从输送过程产生的气流中分离和回收油气。

由于国外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开展的研究较早,目前国外己经实现工业化的膜分离法回收VOC的生产厂家以及回收体系有:我国对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始的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

但由于气体分离技术与催化燃烧、吸附等传统处理方法比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少、无二次污染等显著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等单位在该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国目前使用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的领域有:氢气的回收和利用、从空气中制取富氮、从空气中富集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脱除、工业气体脱湿、从天然气中提取浓氦气、空气中易挥发有机物的回收等。

在这些领域,膜分离技术基本都得到了工业化应用,但在回收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领域的研究应用工作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

在化工生产、油罐、油轮及加油站等有机物质制造、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要排放挥发性有机气体。

他们通常由惰性气体和烷烃、烯烃等有机气体组成,采用膜技术实现有机混合气体的分离,不仅可以回收附加值高的烷烃、烯烃等有机物和NZ等,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2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化公司合作进行了现场实验,采用螺旋卷式膜分离器回收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乙烯和丁烯单体,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但在膜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我国还没有全部实现自己研制开发。

寻找成本低,分离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热、并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的膜材料,并将其工业化应用将是我国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油气回收膜别离法1国外开展现状国外对膜法油气回收的研究和工业应用较早。

日本NKK公司1988年建造了第一套用于油库油气回收的膜装置。

1989年德国BORSIG公司也成功推出了膜法油气回收装置,至今已有180多套大型装置在运行。

德国的GKSS公司、日本的日东电工和美国的MTR公司都在膜法油气回收方面实现了工业应用。

欧洲建造了很多安装在输油管线终端的大型膜装置,用来从输送过程产生的气流中别离和回收油气。

由于国外在气体别离膜领域开展的研究较早,目前国外己经实现工业化的膜别离法回收VOC的生产厂家以及回收体系有:我国对气体别离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场的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场。

但由于气体别离技术与催化燃烧、吸附等传统处理方法比拟,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少、无二次污染等显著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中科院化学物理所、中科院应用化学所等单位在该方面进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国目前使用膜别离技术主要应用的领域有:氢气的回收和利用、从空气中制取富氮、从空气中富集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脱除、工业气体脱湿、从天然气中提取浓氦气、空气中易挥发有机物的回收等。

在这些领域,膜别离技术根本都得到了工业化应用,但在回收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领域的研究应用工作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场。

在化工生产、油罐、油轮及加油站等有机物质制造、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要排放挥发性有机气体。

他们通常由惰性气体和烷烃、烯烃等有机气体组成,采用膜技术实现有机混合气体的别离,不仅可以回收附加值高的烷烃、烯烃等有机物和NZ等,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化公司合作进展了现场实验,采用螺旋卷式膜别离器回收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乙烯和丁烯单体,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但在膜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我国还没有全部实现自己研制开发。

寻找本钱低,别离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热、并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的膜材料,并将其工业化应用将是我国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

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油气回收

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油气回收

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油气回收摘要:油品蒸发损耗不仅污染环境,影响环境保护,也是能源的极大浪费。

文章对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研究及应用,指出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技术开发指出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油气回收;油品蒸发损耗;应用1 前言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迅速崛起并引起各国竞相研究开发的一门现代化工分离技术,是一种“绿色高新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人们开始研究开发气体膜分离技术,并开始了工业化的应用。

近二三十年膜分离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分离气体或液态混合物、化工产品和生物制品纯化方面尤其突出。

1990年8月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膜和膜过程学术会议(ICOM,90)标志着膜科学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90年全世界制膜工业销售总额已达40亿美元,应用于化工、电子、纺织、轻工、冶金、石油等各行业。

[1]膜分离过程一般在室温下操作,物质不发生相变,具有投资少、占地小、高效、节能等特点。

但是,目前多数膜分离技术还存在选择性差、渗透能量小、膜寿命和强度差、膜组件或装置运转费用高等缺点,在应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这也是当前膜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在油品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油品蒸发损耗口[2],不同的装油操作条件对装油损耗率影响很大,因此油气回收技术成为炼油厂、化工厂等石化领域内的厂矿企业治理和解决安全、环保、节能难题的有效手段。

加油站和油库在装/卸油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汽油蒸气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污染环境空气和水资源;二是伤害人身健康、引发多种疾病;三是增加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四是降低油品质量技术指标;五是增大了油量损耗和经济损失。

因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将油气回收技术作为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重要措施加以研究推广。

并且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汽油蒸气的排放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表1为美国、欧盟、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汽油蒸气的排放规定[3]。

膜分离技术在炼油厂含氢干气回收项目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炼油厂含氢干气回收项目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炼油厂含氢干气回收项目中的应用摘要:气体膜分离技术是基于气体混合物在压力下选择性渗透通过聚合物膜的原理。

不同成分的渗透率不同。

利用这一原理将炼油厂干气中富含的氢气进行提纯至纯度≮90%再次利用,减少稀缺氢气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膜分离;富集;渗透;扩散;解析引言21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对燃油的洁净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燃油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在当前情况下,所产生的最大的污染物是:硫、烯烃以及芳烃。

燃料油中硫含量多,会使汽车尾气排放中的硫酸盐增多,引发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并可能致癌。

同时随着国家国VI 汽、柴油标准的实施,所有出厂油品必须经过加氢工艺才能环保要求,如此一来,精炼过程中所需要的氢也将大幅增长。

高质量稳定的高纯氢是新时代精炼行业提升轻油收率和改善产品品质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

1膜分离技术的原理气体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绿色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比较,有其独特的优势。

气体膜分离技术难以比拟的优点:流程简单、可模块化,前期的建设投资少;运行过程中各种能源消耗低,操作简单便捷;原料适应性高,能适用不同的原料气压力、浓度;分离效率高,实现原料气的长周期高效分离。

气相膜分离技术原理是指当混合物在高压下流经气体分离膜时,因组分之间的穿透速度差异,实现了组份的分离。

常见的气体膜分离传质机理有两种:1)Fick于1855年提出的微孔扩散理论,因为多孔介质孔径及内孔表面特性的不同,导致了气体分子与多孔介质之间的交互作用程度存在着差别,因此呈现出了不同的传输特性;2)T.craham于1866年提出的溶解-扩散理论,这些气体会先在膜的一侧溶解,再通过膜内的浓度梯度向膜的另外一边扩散,最终在膜的另外一边进行脱附[1]。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该方法采用了在高分子聚合物膜中对混合气进行选择透过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1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外对膜法油气回收的研究和工业应用较早。

日本NKK公司1988年建造了第一套用于油库油气回收的膜装置。

1989年德国BORSIG公司也成功推出了膜法油气回收装置,至今已有180多套大型装置在运行。

德国的GKSS公司、日本的日东电工和美国的MTR公司都在膜法油气回收方面实现了工业应用。

欧洲建造了很多安装在输油管线终端的大型膜装置,用来从输送过程产生的气流中分离和回收油气。

由于国外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开展的研究较早,目前国外己经实现工业化的膜分离法回收VOC的生产厂家以及回收体系有:我国对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始的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

但由于气体分离技术与催化燃烧、吸附等传统处理方法比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少、无二次污染等显著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等单位在该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国目前使用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的领域有:氢气的回收和利用、从空气中制取富氮、从空气中富集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脱除、工业气体脱湿、从天然气中提取浓氦气、空气中易挥发有机物的回收等。

在这些领域,膜分离技术基本都得到了工业化应用,但在回收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领域的研究应用工作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

在化工生产、油罐、油轮及加油站等有机物质制造、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要排放挥发性有机气体。

他们通常由惰性气体和烷烃、烯烃等有机气体组成,采用膜技术实现有机混合气体的分离,不仅可以回收附加值高的烷烃、烯烃等有机物和NZ等,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2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化公司合作进行了现场实验,采用螺旋卷式膜分离器回收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乙烯和丁烯单体,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但在膜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我国还没有全部实现自己研制开发。

寻找成本低,分离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热、并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的膜材料,并将其工业化应用将是我国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来,国外的实验室研究分离VOC使用得最多的膜分离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它从结构上看属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具有许多独特性能,是目前发现的气体渗透性能好的高分子膜材料之一。

研究人员大多是采用聚枫(PS)、聚偏氟乙烯(PVDF)、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PEI)等材料作为支撑层,使用PDMS 涂层堵孔,作为选择性分离层,选择性分离VOC/N2或空气体系,都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2003年,大连欧科力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与德国GKSS研究所、BORSIG公司合作,率先引进膜法油气回收技术,在中石油上海灵广加油站应用成功。

这座加油站安装上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后,油气回收率达到98%以上,尾气排放浓度降到15 g /m3以内,低于欧洲标准(35 g /m3),是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环保、效益型的加油站。

2膜分离机理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混合气中各组分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的传递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对不同结构的膜,气体通过膜的传递扩散方式不同,因而分离机理也不同。

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包括:(1)气体通过非多孔膜即致密膜(如,高分子聚合物膜)的溶解—扩散的分离机理。

一般橡胶态聚合物的气体渗透是溶解控制,玻璃态聚合物为扩散控制。

此时,气体透过膜的过程可认为由3个环节(步骤)组成:①吸着过程,即气体在膜的上游侧表面被吸附、凝聚、溶解。

这个过程带有一定的选择性;②扩散过程,即该被吸着的气体在膜两侧压力差、浓度差的推动下,按不同扩散系数扩散透过膜另一侧;③解吸过程,即该已扩散透过的气体在膜下游侧表面被解吸、剥离过程。

一般来讲,气体在膜表面的吸着和解吸过程都能较快地达到平衡,而气体在致密膜内的渗透扩散较慢,是气体透过膜的速率控制步骤,但也是起选择性分离的关键所在。

(2)气体通过多孔膜(如,多孔性陶瓷膜)的微孔扩散机理。

此分离机理包括5种情况(类型):①孔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行程时的常规的层流扩散。

这时渗透率很高,但分离效果不会很明显;②孔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行程时的Knudsen扩散(气体在多孔固体中扩散时,如果孔径小于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则气体分子对孔壁的碰撞,较之气体分子间的碰撞要频繁得多,这种扩散,称为Knudsen扩散)。

此时气体为难凝性气体;③表面扩散,即当气体分子可被吸附在多孔介质表面时,就会在表面浓度梯度的作用下产生表面分子迁移流动。

如果存在有膜孔压力差推动力,则这些被吸附分子可能会出现表面滑移流动。

此时的渗透率及分离度将比单纯的浓差表面扩散要大得多,而且如可能出现多层吸附时,则其效果更明显;④毛细管冷凝,即可凝性气体在膜微孔中发生毛细管冷凝及可能有的多层吸附时,减少甚至消除气相流动,在膜孔压力差推动力的作用下,发生较高的渗透率及分离度。

油气是由多种烃组分组成的混合气。

在带有30m毛细管及氢焰检测器的色谱分析汽油蒸气时,在1h内曾获得(测得)255个组分峰。

但一般可认为油气主要是以C3~C7组成,大都为可凝性烃。

故其分离回收机理即以毛细管冷凝机理为主。

膜分离法回收油气时,一般增加“压缩+冷凝”过程,即在混合气进入膜分离器前增加“压缩+冷凝”过程,其压缩比常为3~4。

这时更有利于可凝性气体的毛细管冷凝分离。

也有在膜组件下游抽真空,但相对偏少;⑤分子筛分。

此时对多孔无机膜分离油气—空气是一种最理想的分离机理,即大分子的油气组分(烃组分)被截留,而小分子的空气组分(N2,O2)可透过,因此,具有很高的分离度。

但膜的孔径要求(即制备要求)相当苛刻,且渗透率也不大。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在膜的截留侧和渗透侧,分别达到油气的富集和贫化,从而达到油气和空气分离的目的。

哪一侧是富集侧与所使用的膜的材质、孔径和操作条件等有直接的关系。

与吸收、吸附、冷凝法油气回收相比,膜分离气体混合物是一种更简单有效的技术,尤其是许多性能优异的高分子膜和无机膜开发成功,膜法气体分离成为更有效、更经济的新型分离技术。

3油气分离膜材料对于不同结构的膜,扩散的方式也不同,因而分离机理也不同。

膜可以是固相的,也有液相的。

目前使用的技术比较成熟的的分离膜绝大多数是固相膜。

在油气分离领域使用的膜材料可分为有机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无机材料(陶瓷)、分子筛材料及各种复合材料。

在油气及其他VOCs的膜分离回收过程中,目前应用较为成功并达到工业化应用的主要为有机膜(高分子聚合膜)。

相对来讲,无机膜的应用才刚起步。

理想的油气分离膜需具备良好的耐油气性能,优良的分离性能和渗透性能,同时易大规模制备。

目前只有高分子膜在油气回收中有大面积使用的实例,其他材料的膜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

(1)高分子膜有机高分子材料是各种合成膜的主要膜材料。

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已经应用的高分子膜材料有聚酞亚胺(PI)、乙酸纤维素 (CA)、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聚砜 (PS)、聚碳酸酯 (PC)这些材料或具有高渗透性、低选择性或具有低渗透性、高选择性,使得这些材料开发的气体分离膜在石油炼制等某些特殊领域应用受到限制。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气体组分在材料中的溶解性能和扩散性能,气体组分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渗透系数正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力学性能等属于材料的本征特性之一,决定了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膜所能达到的最大气体分离速度和极限选择性能。

根据玻璃化转化温度Tg,气体高分子分离膜可分为橡胶态聚合物(Tg<室温)和玻璃态聚合物(Tg>室温)两大类。

两种膜在分离气体时控制因素各不相同。

当使用橡胶态高分子膜分离油气-空气混合气时,有机蒸气优先透过而分离出来,惰性气体被选择性截留;当使用玻璃态高分子膜分离油气-空气混合气时,N2和 O2优先透过被分离,油气大分子被截留。

使用橡胶态高分子膜,有利于低浓度油气的渗透,而约束高浓度的空气渗透,从而降低整套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因此,以前国内外重点研究利用橡胶态膜分离回收 VOCs,目前橡胶态聚合物材料也得到了重视及应用研究。

橡胶态高分子材料中,链段处于可移动(震动、转动)状态,通过链段的移动,高分子内部产生瞬时自由空间,使气体组分容易地通过;而玻璃态高分子中,链段热运动能量小,气体组分一般不易通过。

所以一般认为橡胶态聚合物的气体渗透系数大于玻璃态聚合物,是潜在的气体分离膜材料。

遵循此规律,早期的气体分离膜一般采用硅橡胶等橡胶态聚合物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辛基甲基硅氧烷(POMS)、天然橡胶等。

这些材料是目前油气分离用高分子膜分离层的主要材料。

硅橡胶复合膜通常有硅橡胶活性皮层和多空支撑层组成,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硅橡胶膜对有机物较高的选择渗透特性同时,通过超薄化来降低有机组分在膜中的扩散阻力从而提高分离的渗透通量。

有机高分子膜的研究较为成熟,已经在多种气体分离中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

有机高分子膜品种多、应用范围广、成膜性能优异、柔韧性好且易于制成各种型式的膜组件,制膜成本低。

但有机高分子膜本身同样存在一些缺点,限制其应用。

其中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有机高分子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难以突破“Robeson上限”,即有机高分子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tradeoff )”关系,要想提高膜的渗透通量,则选择性将有所损失,而要想制备高选择性的膜材料,其渗透通量则将有所下降。

有机高分子膜同时还存在热稳定性差,化学稳定性差,膜污染问题难解决等缺点。

橡胶态高分子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辛基甲基硅氧烷(POMS)等是目前油气分离的用高分子膜分离层的主要材料。

如,德国GKSS研究中心用于烃类VOCs分离的是以硅橡胶为表皮层的复合膜,其硅橡胶涂层厚度约为1~2μm,多孔支撑层用PEI或PVDF制成,厚度为40μm;美国MTR公司则采用PEI +硅橡胶的复合方式。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也利用聚醚酰胺底膜上涂硅橡胶涂层制成复合膜,做成卷式膜分离组件,对有机蒸气膜(石油醚)/氮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在0.6MPa进料压力、小于0.2%的进料浓度下达到50%-70%的脱除率。

近年来对于采用PDMS有机复合膜作为表面分离涂层的深入研究一直没有中断,涂层应用方式也开始从平板式扩展到中空纤维式;另有部分工作则致力于寻求分离性能更佳的有机复合膜,如,通过相转化法制得不对称聚醚亚酰胺(PEI)膜、用等离子体接枝法在聚丙烯基膜上接枝六甲基二甲硅醚等。

其他高分子材料在有机蒸气膜分离中也表现出较好的渗透和分离性能,可考虑作为油气分离的表层材料。

含取代基的聚炔烃类材料具有特别优异的透气性能。

到目前为止,透气性能最好的材料是聚三甲基硅丙炔(PTMSP),这种材料对可凝性蒸汽(丙烷、丁烷)有很高的渗透选择性,有利于油气中的可凝性组分的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