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隧道地层结构计算

第八章隧道支护地层—结构分析方法

(杨林德、朱合华、丁文其)

第一节一般规定

8.1.1设计模型

1、与地层—结构分析方法相应的隧道设计模型是地层—结构模型。其设计理念,是认为围岩具有自支承能力,支护(含衬砌结构,下同)的作用是加固围岩,并与围岩联合组成共同受力的整体,共同承受荷载的作用。

2、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计算时,计算区范围应同时包含支护和围岩地层。

3、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计算时,应同时考虑开挖施工步骤的影响。初步设计阶段可按常规施工方法选定开挖施工步骤,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改按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的技术方案确定。

4、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设计隧道时,应同时检验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状态是否满足强度条件及按使用要求确定的变形量限制条件。

5、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设计隧道时,内衬结构的工作状态应为弹性受力状态,或经论证认为仍可保持稳定的弹塑性受力状态;初期支护(含开挖阶段增设的喷射混凝土层)和围岩的工作状态可为弹塑性受力状态。

8.1.2地层—结构分析方法的适用地质条件

1、地层—结构分析方法的基础理念,是认为围岩具有自支承能力,并可由其与支护结构共同组成承载体系。因而这类方法适用于在具有一定自支承能力的围岩中建造的隧道支护

结构的计算。

2、V级及V级以上的围岩都具有一定的自支承能力,因而都可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计算。

3、Ⅲ级及Ⅲ级以上的围岩自支承能力强,对在这些级别的围岩中建造的隧道,经验表明对支护结构根据经验选定设计参数时已可使围岩保持稳定,因而规范规定一般不要求进行计算。

4、IV级、V级围岩中建造的隧道一般采用复合式支护,对其宜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计算。但对在V级围岩中建造的浅埋隧道,围岩承载能力较低时仍宜采用荷载-结构分析方法计算。

5、IV级围岩的自支承能力优于V级围岩,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计算时,宜通过控制荷载释放过程,使IV级围岩中隧道内衬结构经受的荷载相对较小,围岩的自支承能力可适度充分发挥。

6、VI级围岩的自支承能力差,宜采用荷载—结构分析方法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

8.1.3 计算方法及其适用场合

1、地层—结构分析方法的计算方法可分为解析解和数值法二类。其中解析解只适用于均匀介质中的圆形隧道,且只能计算若干典型工况。对公路隧道的设计,可供采用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数值法。

2、地层—结构分析方法的数值法可分为有限单元法(FEM)、特征单元法(DDA)、边界单元法(BEM)和有限差分法(FDM)等。

3、有限单元法因有既可模拟各级围岩的性态特征,又能反映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的影响,并能对开挖施工过程实行动态追踪等显著优点,因而适用于各级围岩(硬岩或软岩)

中的公路隧道设计的计算。同时由于目前已有多种包括前、后处理在内的功能强大的程序软件可供采用,这类方法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一类算法。

4、特征单元法可较好模拟块体结构的性态,因而适用于围岩地层为块体状结构的硬岩地层中的公路隧道的设计。然因查明块体结构分布的几何特征及合理确定结构面性状的参数均需开展较多的地质调查工作,公路隧道设计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而这类方法一般仅在规模较大的大跨度地下结构的设计研究中采用。

5、边界单元法用于均匀介质中的弹性、粘弹性问题的计算时才比有限单元法简捷,一般仅适用于围岩介质的性态可用弹性、粘弹性模型近似模拟时的公路隧道的设计计算。

6、有限差分法因将控制方程改造为差分方程而具有少占内存等显著优点,目前已为FLAC等程序吸收,可供各级围岩(硬岩或软岩)中的公路隧道设计计算采用。

8.1.4 地层—结构分析方法的荷载

1、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设计公路隧道时,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可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表6.1.1分类,并按规范提出的方法计算。但其中的围岩压力应为释放荷载。

2、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进行隧道设计计算时,对在隧道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应按规范规定的原则进行组合,并按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和设计。

3、地层-结构分析方法对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计算都适用,但在进行具体计算时,对不同阶段的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取用不同的荷载组合。

4、释放荷载与初始地应力、围岩材料的性态、开挖施工步骤及结构施做时机等有关。工程设计中,释放荷载的计算需按当前地应力(不一定是初始地应力)计算。各类因素的影响,则可由根据开挖施工步骤和支护施做时机等设定相应的荷载释放过程体现。

5、对初期支护的设计计算,级别相对较高的围岩可取用较大的释放荷载分担比,使初期支护和围岩承受较大的荷载,结构产生较小的变形;级别相对较低的围岩,则相反。

6、鉴于围岩材料的变形常随时间而增长,由数层喷射混凝土层和内衬结构联合组成复合式支护时,各层支护结构经受围岩压力作用的程度将有差异。这类力学现象也可通过控制荷载释放过程模拟,即将与初期支护(含开挖阶段增设的喷射混凝土层)和围岩的受力状态相应的释放荷载分担比(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条文说明中表9-1的第一列数据),按支护层数(不含内衬结构)合理分配。

第二节 初始地应力与开挖效应

8.2.1 初始地应力

8.2.1.1 初始地应力的含义与组成

1、初始地应力是指天然状态下存在于岩体或土体介质内部的应力。

2、在未经扰动的岩层中开挖隧道时,岩体内部存在的应力即为初始地应力,相应的应力状态可称为初始应力状态。

3、在先期经受过开挖扰动影响的岩层中开挖隧道时,岩体内部存在的应力并不是初始地应力,而是包含先期开挖扰动影响的合应力,但相应的应力状态仍可称为初始应力状态。

4、初始地应力由初始自重应力及构造应力组成,表达式可写为:

g t σσσ=+ (8-2-1)

式中:σ—初始地应力;

g σ—自重应力分量;

t σ—构造应力分量。

8.2.1.2 初始地应力的确定方法

1、初始地应力的确定方法有水压致裂法、钻孔应力法、位移反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前两种方法属于直接测量法,后两种方法属于反分析法。其中直接测量法通常有需要经费较多、花费时间较长的显著弱点,回归分析法需在工程所在地区的数个点上测得地应力值后才能采用,因而通常都仅适用于水电站工程等的设计研究。对公路隧道,这些方法一般仅在长度特长,地质条件特复杂的场合才考虑采用。

2、水压致裂法通过测量垂直钻孔的孔壁开始出现张裂缝时的破裂水压力和在水泵停开后使水压裂缝保持张开状态所必须的封井压力,进而得出地应力值。水压致裂法用于测量深层岩体的地应力时,测得的地应力即为测点的初始地应力。适用于初始地应力的一个主应力为垂直应力的情况。

3、钻孔应力法通过量测套芯应力解除前后钻孔孔径的变化确定地应力。钻孔深度超过扰动影响区时测得的地应力即为测点的初始地应力。适用于测点范围内岩性均匀,且岩芯无大的裂隙通过的情况。

4、位移反分析法

1)位移反分析法利用在工程现场测得的,由开挖扰动引起的位移量确定初始地应力,因分析过程(位移→荷载)与常见过程(荷载→位移)相反而得名。按算法特点可分为正反分析法和逆反分析法两类。后者由正分析计算的逆解过程确定初始地应力,因对非线性问题的分析难于得到解析式,以及需要针对各类具体情况分别编制专用程序而很少采用;前者则通过正分析计算的优化逆解逼近过程确定初始地应力,因可主要采用常用正算程序计算而显得简便。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正反分析法。

2)采用正反分析法确定初始地应力时,可供采用的用于促使优化过程收敛的算法有单纯形法、阻尼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以及混合遗传算法等,用于约束优化过程的目标函数可统一表示为:

∑-

==-N 1j 2]1[Min j j u u J (8-2-2)

式中:J —目标函数;

j

u -—位移量实测值; j u —位移量真值;

N —位移量测值个数。

3)采用正反分析法确定初始地应力时,需先对初始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作假设。通常认为在工程活动涉及的岩层内,自重应力自上而下呈线性规律分布(地表为零),构造应力可假设为均布应力,或沿深度分段均布的应力,或沿深度呈线性规律分布的应力(地表不一定为零)。

4)采用正反分析法确定初始地应力时,目标未知数宜选为沿计算区域的边界分布的应力。求得边界应力后,即可由数值分析的正演方法算得计算区域内各点的初始地应力。

5)按计算区域的几何特征,正反分析法可分为二维平面应变问题和三维空间问题的反分析方法两类。前者采用的目标未知数为沿边界线均布或线性分布的线荷载(应力),后者则为沿边界面均布或线性分布的面荷载(应力)。

6)对计算区域的边界需设定边界条件时,采用的方法宜与数值分析的正演分析法相同。

7)根据上述原则建立的正反分析法可有许多种,8.2.1.3列出的正算逆解逼近法为其中之一,适用于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计算的情况,可供参考。

8)鉴于围岩位移量的量测值与初始地应力及工程岩体的弹性参数值(尤其是弹性模量值或变形模量值)都关系密切,采用位移反分析法确定初始地应力时,应同时确定弹性参数值。

5、回归分析法

1)回归分析法类属应力反分析法,特点为利用散布在工程所在区域内的数个地点的初始地应力实测值,借助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建立的优化过程反演确定区域范围内的初始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从而得出工程建设地点的初始地应力的估计值。

2)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工程所在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的分布时,可供采用的用于促使优化过程收敛的算法可与位移反分析法相同,用于约束优化过程的目标函数则需表示为:

621,1[]ij ij N k k k k i i J Min w σσ===-∑∑ (8-2-3) 式中:ij k

σ—应力分量的量测值;

ij

k

σ—应力分量的真值; N —测点数;

k w —加权系数,一般可令k w =1。

3)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初始地应力时,也需先对初始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作假设。其原则,可与位移反分析法相同。

4)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初始地应力时,计算方法均属三维空间问题的反分析法,目标未知数常选为边界面力。求得边界面力后,再由数值分析的正演分析方法算得工程所在部位的初始地应力。

5)对计算区域的边界需设定边界条件时,采用的方法宜与数值分析的正演分析法相同。

6、在丘陵地带建造公路隧道时,围岩的初始地应力场通常即是自重应力场,其分布规律可借助正演分析的数值方法通过计算确定,也可将垂直应力取为上覆地层重量之和,并按给定水平侧压力系数法确定侧压力。后者的计算公式可参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的附录J ,或有关文献。

8.2.1.3 二维平面应变问题反分析计算的正算逆解逼近法

1、线弹性问题的反分析方法

1)基本假设

(1)隧道围岩的工作状态为线弹性受力状态。

(2)横断面上隧道围岩的受力变形状态符合平面应变假设。

(3)某一地点横断面上隧道围岩的初始地应力由线性分布的自重应力和均布构造应力组成。

2)基本方程

(1)对二维平面应变问题,在满足最小二乘原理条件下,线弹性问题位移反分析计算的基本方程为:

2001,1[()][]0N k g t k k ij ij ij k i j D d d d σ==-+=∑∑ (8-2-4)

()i j ≤

式中:N -位移量测值的总数;

k D -第k 个位移量的实测值;

g d -由自重应力引起的,测点在量测方向上的位移量(指由与自重应力相应的释放荷载引起的位移);

t ij σ-均布构造应力分量的量值; 0ij d -由单位均布构造应力0ij σ=1引起的,测点在量测方向上的位移量(指由与0ij σ=

1相应的释放荷载引起的位移)。

(2)式(8-2-4)中k D 为实测值,g d 和0

ij d 为可由数值分析的正演方法得出的已知值,但因g d 、0

ij d 的量值包含围岩材料弹性性态参数的影响,反分析计算的目标未知数需同时包括隧道计算断面上的均布构造应力分量及围岩材料的E 、μ值。但对具体工程的分析,可在根据地质条件选定E 、μ值的基础上,仅将均布构造应力分量作为反分析计算的目标未知数。

(3)采用这一方法计算时,初始地应力分量的计算式为:

0g t ij ij ij ij P σσσ=+ (8-2-5)

(,1,2;)

i j i j =≤

式中:ij P -横断面上隧道围岩中的初始地应力分量;

g ij σ-横断面上隧道围岩中与自重相应的地应力分量。

t ij

σ的含义与式(8-2-4)相同。 3)计算方法

(1)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计算时,可先算得g d 、0

ij d ,将其连同k D 代入式(8-2-4),得到关于

t ij σ的三元一次线性代数方程组,由其解得t ij σ,然后由式(8-2-5)确定初始地应力ij P 。

(2)g d 、0

ij d 可采用数值分析的正演方法计算,常用方法为有限元方法。注意两者的荷载应分别为与自重应力及0ij σ=1相应的释放荷载。

(3)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计算时,围岩地层的弹性参数需同时确定。通常可先根据地质条件选定E 、μ值,通过反分析计算确定ij P ,然后根据ij P 算得与量测位移相应的位移量。如果两者相差较大,则调整E 值后重新进行反分析计算,直到两者相差较小。计算过程中,用于约束优化过程的目标函数即为式(8-2-2)。

2、弹塑性问题的反分析方法

1)基本假设

除假设隧道围岩的工作状态可为弹塑性受力状态外,其余假设均与线弹性问题的反分析方法相同。

2)基本方程

(1)对二维平面应变问题,在满足最小二乘原理条件下,弹塑性问题位移反分析计算的基本方程可选为:

21,1[()][]0N k g t ep k ep k ij ij ij k i j D d d d σ==-+=∑∑ (8-2-6)

()

i j ≤

式中

ep ij

d 为弹塑性受力状态下,由单位均布构造应力

0ij

σ=1引起的,测点在量测方向上的位

移量(指由与0ij

σ=1相应的释放荷载引起的位移)。其余符号的含义均与式(8-2-4)相同。

(2)式(8-2-6)中k D 仍为实测值,g

d 、ep

ij d

也仍为可由数值分析的正演方法得出

的已知值,但因g d 、ep

ij d

的量值包含围岩材料弹塑性性态参数的影响,反分析计算的目标

未知数需同时包括隧道计算断面上的均布构造应力分量及围岩材料的E 、μ、c 、φ 值。这类问题属于高度非线性问题。对具体工程的分析,仍可在根据地质条件选定E 、μ、c 、φ 值的基础上,仅将均布构造应力作为反分析计算的基本未知数。

(3)采用这一方法计算时,理论上初始地应力的计算式仍为式(8-2-5),然因弹

塑性问题分析的计算方法多为增量迭代法,初始地应力的计算也将包含迭代修正过程。

3)计算方法

(1)与弹性问题的反分析相比较,采用这一方法计算时,仍可先算得g d 、ep

ij d ,

后由式(8-2-6)解得t ij σ,及由式(8-2-5)确定初始地应力ij P ,区别是这时g d 、ep

ij d 的计

算包含围岩材料弹塑性性态的影响,使ep ij d 、t ij σ及ij P 的取值均需经过迭代修正,才能最终确

定。

(2)与弹性问题的反分析比较,g d 、ep

ij d 仍可采用数值分析的正演方法计算,

两者的荷载也仍分别为与自重应力及0

ij σ=1相应的释放荷载,区别是计算过程需考虑围岩地

层材料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对变形的影响,尤应注意计算ep ij d 时围岩地层的应力水平应高于自

重应力。具体计算方法可有多种。用于工程问题的分析时,可根据采用的计算程序选用。

(3)采用以上方法计算时,如根据由反分析计算确定的ij P 算得的位移量的计算

值与实测值相比误差持续较大,可重新选定E 、μ、c 、φ值后再进行反分析计算。

8.2.2 开挖效应

8.2.2.1 开挖效应的含义

隧道开挖后,地层的初始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洞周围岩将在沿隧道周边分布的,与初始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不平衡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场与位移场。这类由隧道开挖引起的沿隧道洞周作用的不平衡力习称释放荷载,在释放荷载作用下围岩产生附加应力场与位移场的现象称开挖效应。

8.2.2.2 开挖效应的计算原理与方法

1、开挖效应可通过在洞周边界上设置释放荷载进行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为有限单元法。

2、释放荷载是与隧道洞周上的初始围岩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分布应力。在未经扰动的岩体中开挖隧道时,初始围岩应力即为初始地应力;在已扰动过的岩体中开挖隧道时,应为围岩当前的初始应力。

3、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时,释放荷载需转化为等效结点力。

4、释放荷载及其等效结点力的计算方法见8.2.3,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开挖效应的具体方法见8.5.4。

8.2.3 释放荷载的计算方法

8.2.3.1 计算方法的种类及其适用场合

1、释放荷载可采用单元应力法、绕结点平均法或Mana法计算。

2、上述三类方法都可用于计算释放荷载。但因Mana法在建立具体算法时对边界结点间围岩应力场变化规律的假设与有限单元法相同,并由此易于编制程序,因而宜优先采用。

1、采用单元应力法计算时,需先根据初始地应力或与前一步开挖相应的应力场,算得预计开挖边界上各结点的应力,并假定各结点间的应力呈线性分布,然后反转开挖边界上各结点应力的方向(即改变其符号),得到释放荷载。

2、将开挖边界上呈线性分布的释放荷载转化为等效结点力的计算式为:

]

)(2)(2[6111

2121112121a a a a b b b b P i xy i xz i xz i x i x i x i x -+-++++++++=τττσσσ (8-2-7) ]

)(2)(2[6111

2121112121b b b b a a a a P i xy i xz i xz i z i z i z i z -+-++++++++=τττσσσ (8-2-8)

i i x x a -=-11

12+-=i i x x a 11--=i i z z b i i z z b -=+12

式中:i x σ、i z σ、i xz τ—分别为结点i 上与初始地应力或与前一步开挖相应的正应力和剪应

力分量(见图8-2-1);

i x P 、i z P —分别为结点i 在x 及z 轴方向上的等效结点力; i x 、i z —分别为结点i 在x 及z 轴方向上的坐标值。

σi

图8-2-1 等效结点力示意图

1、绕结点平均法将围绕该结点的各单元的应力的平均值作为该结点的应力值,并假设各结点间的应力呈线性分布,然后反转开挖边界上各点应力的方向,将其作为释放荷载。

2、结点应力值的计算式为:

11m e

i i

e m σσ==∑ (8-2-9)

式中:

i σ—结点i 的平均应力值;

m —围绕该结点的全部单元的总数。

3、计算结点应力的平均值时,也可引入面积加权系数,即可将式(8-2-9)改写为:

1

1

1[]

m m

e

i i e e

e e A A

m σσ===∑∑ (8-2-10)

式中

e A 为任意单元e 的面积,其余符号的含义同式(8-2-9)

4、采用绕结点平均法计算时,等效结点力的计算式仍为式(8-2-7)及式(8-2-8)。

8.2.3.4 Mana 法

1、Mana 法通过单元应变矩阵将所有被挖除单元高斯点处的应力等效到结点上,进而求得等效结点力。

2、初始地应力场含重力场时,第j 步开挖时的释放荷载

{}j P 的计算表达式为:

{}[]{}[]{}11

1

j

j

i i M M T

T

V V j j i i P B σdV N γdV

-===-∑∑⎰⎰ (8-2-11)

式中:

j

M —第j 步开挖被挖去的单元的总数;

[]B —单元应变矩阵;

{}j σ—第j-1步开挖后的单元应力;

[]N —单元位移形函数矩阵;

{}γ—该步开挖被挖去的单元的体力。

第一步开挖时的释放荷载为:

{}[]{}[]{}1

1

101

1

i i M M T

T

V V i i P B σdV N γdV

===-∑∑⎰⎰ (8-2-12)

式中:

{}0σ—初始地应力;

1M —该开挖步被挖去的单元数。

第三节隧道开挖施工过程的计算方法

8.3.1 隧道开挖施工过程的模拟原理

1、隧道开挖施工过程对计算结果影响的模拟,可通过按开挖施工步骤在开挖边界上逐步施加释放荷载实现。

2、开挖边界需根据施工方案确定,释放荷载应根据前一开挖步完成时的地应力计算。

3、隧道开挖施工中,释放荷载的作用效应与计算断面的位置、支护施做时机及完工时间等有关。将这些因素视为与荷载释放过程有关的参数,则开挖效应的计算应能体现这些参数的影响。

4、荷载释放过程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围岩材料的性态、开挖施工方法、开挖面进尺及衬砌结构的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并应注意使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满足对释放荷载分担比预定的设计要求。

5、围岩最终应力和支护结构的内力均可由迭加原理求得,其中围岩应力尚应迭加初始应力。

8.3.2 荷载释放过程的模拟方法

1、隧道开挖施工中,洞周初始应力的释放过程受计算断面离开挖面的距离,支护结构的施做时机及围岩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规律等因素影响的效应,可通过设置空间效应释放系数和荷载释放系数模拟。

2、空间效应释放系数是指计算断面上围岩的变形量,与在距开挖面足够远处(在开挖面影响范围之外)的横断面上相应的围岩变形量之间的比值。用于反映计算断面受开挖面空间约束效应影响的程度。其表达式为:

()()/()l l z u z u λ=∞ (8-3-1)

式中:z -计算断面离开挖面的距离;

()z λ-离开挖面距离为z 的计算断面的空间效应释放系数;

()l u z -该计算断面上某点某方向上的围岩的变形量;

()l u ∞-在离开挖面足够远处(在开挖面影响范围之外)的断面上与()l u z 相应的围

岩的变形量。

3、每个施工开挖步(以下简称开挖步)均有相应的荷载释放,并均有围岩承载阶段(初期支护施做前,可简称为第一承载阶段,或围岩阶段)、围岩与初期支护共同承载阶段(二衬施做前,可简称为第二承载阶段,或初支阶段)、围岩、初期支护与二衬共同承载阶段(二衬施做后,可简称为第三承载阶段,或二衬阶段)三个承载阶段。 荷载释放系数是指在每个施工开挖步内,各承载阶段围岩承受的释放荷载在该施工开挖步的总释放荷载中所占的比例。用于反映支护施做时间的影响,并可体现围岩地层与支护结构对释放荷载的分担作用。将其近似令为在每个施工开挖步的各承载阶段,围岩发生的位移量在变形趋于稳定后可能达到的总位移量中所占的比例并记为()ij i p λ∆,则有

()()()

ij ij i u t t p u t λ=∆=

=∞ (8-3-2)

式中:i p ∆—第i 开挖步发生的释放荷载;

()ij i p λ∆-第i 开挖步第j 承载阶段的荷载释放系数;

ij t -第i 开挖步第j 承载阶段的发生时刻与开挖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ij u t t =-自开挖时刻起ij t t =时间内计算断面上围岩的变形量;

()u t =∞-变形趋于稳定后计算断面上围岩的最终变形量。

对任意开挖步i ,有

3

1

()1ij

i

j p λ=∆=∑ (8-3-3)

4、空间效应释放系数宜通过反分析方法确定,也可参照由三维弹性问题数值分析得到的结果,即图8-3-1按距离近似确定。由图可见()z λ的合理取值与计算断面离掌子面的距离有关,其值的变化范围约为0.25~0.75。考虑到后续开挖施工步作业通常滞后的影响,建议将其取为()z λ=0.25~0.50。

图8-3-1 空间效应释放系数按距离近似取值的示意图

5、荷载释放系数的确定应注意使二衬和围岩(含初期支护)各自实际承受的释放荷载满足对释放荷载分担比预定的设计要求。工程设计中,可令荷载释放系数可综合考虑空间效应释放系数的影响,并将概念扩大后的荷载释放系数记为()ij i p α∆。

设计计算中各开挖步各承载阶段的荷载释放系数的取值,均宜通过对位移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初步设计阶段则可对各开挖步均设定

()()p z ij ij λλα∙= (8-3-4)

式中:ij α——与第i 施工开挖步第j 承载阶段(荷载增量步)相应的开挖边界的荷载释放

系数。计算断面远离掌子面时,开挖边界的释放荷载将完全释放,故有

()1=z λ,3

1

1ij j λ==∑,及 3

1

1ij j α==∑。

按上述规则进行初步设计时,Ⅳ、Ⅴ级围岩的荷载释放系数可参考表8-3-1确定。考虑到安全施工的需要,表中对Ⅴ级围岩初期支护和二衬的设计计算列有不同的数据。应予指出,

采用表8-3-1确定荷载释放系数时,应注意满足式(8-3-3)表示的规则。

荷载释放系数(%)建议取值表表8-3-1

8.3.3 释放荷载的分担

1、在V级及V级以上的围岩中采用复合式支护建造公路隧道时,设计计算中应通过规定合适的释放荷载分担比,使支护结构和围岩组成联合受力的整体,共同承受释放荷载的作用。

2、释放荷载分担比是指隧道开挖后,支护结构和围岩(含初期支护)各自承担的释放荷载在释放荷载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在条文说明中给出了释放荷载分担比的建议值(表8-3-2),可供参考。对Ⅳ、Ⅴ级围岩,岩性较好时围岩+初期支护的荷载分担比取较大值,二次衬砌取较小值,岩性较差时则相反。

释放荷载分担比例表表8-3-2

4、考虑到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工况,为确保安全施工的需要,尤其是确保初期支护施做后而二次衬砌尚未施做阶段的安全性,对在Ⅴ级围岩中建造的隧道,围岩+初期支护的释放荷载分担比宜提高为60%~80%,二次衬砌的分担比则仍为80%~60%。岩性相对较好时取前者,较差时选用后者。

5、采用释放系数模拟隧道开挖施工过程的影响时,释放荷载分担比是各类释放系数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荷载释放系数本身。

6、采用释放系数模拟隧道开挖施工过程的影响时,可主要通过合理选定空间效应释放系数和荷载释放系数,满足对释放荷载分担比预定的设计要求。

8.3.4 围岩最终应力和支护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

围岩最终应力和支护结构内力可由迭加原理求得,表达式为:

∑=∆+

=N

i i

1

σσ (8-3-5)

式中:σ-围岩最终应力或支护结构的最终内力;

0σ-围岩初始应力或支护结构的初始内力,对支护结构常为0σ=0;

σ∆-第i 施工开挖步引起的围岩应力,或支护结构的内力;

N -隧道开挖施工过程的分步数。

8.3.5 设计计算荷载的组合

1、公路隧道设计计算的荷载,应按使用阶段的计算和施工阶段的验算分别组合。

2、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方法计算时,使用阶段计算的荷载组合,主要包括结构自重、附加恒载、释放荷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力、水压力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施工阶段验算的荷载组合除应考虑结构自重和释放荷载等之外,还应考虑施工荷载的作用。

隧道结构计算

第6章隧道结构计算 6.1 概述 6.1.1引言 隧道结构工程特性、设计原则和方法与地面结构完全不同,隧道结构是由周边围岩和支护结构两者组成共同的并相互作用的结构体系。各种围岩都是具有不同程度 自稳能力的介质,即周边围岩在很大程度上是隧道结构承载的主体,其承载能力必 须加以充分利用。隧道衬砌的设计计算必须结合围岩自承能力进行,隧道衬砌除必 须保证有足够的净空外,还要求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使用寿限内结构物有可靠 的安全度。显然,对不同型式的衬砌结构物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强度计算。 隧道建筑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建筑结构,但其结构计算理论的形成却较晚。从现有资料看,最初的计算理论形成于十九世纪。其后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量测技 术的发展,促进了计算理论的逐步前进。最初的隧道衬砌使用砖石材料,其结构型 式通常为拱形。由于砖石以及砂浆材料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采用的截面厚 度常常很大,所以结构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构件的刚度很大,故将其视 为刚性体。计算时按静力学原理确定其承载时压力线位置,检算结构强度。 在十九世纪末,混凝土已经是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整体性好,可以在现场根据需要进行模注等特点。这时,隧道衬砌结构是作为超静定弹性拱计算的,但仅考虑作用在衬砌上的围岩压力,而未将围岩的弹性抗力计算在内,忽视了围岩对衬砌的约束作用。由于把衬砌视为自由变形的弹性结构,因而,通过计算得到的衬砌结构厚度很大,过于安全。大量的隧道工程实践表明,衬砌厚度可以减小,所以,后来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已经不再使用了。进入本世纪后,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围岩不仅对衬砌施加压力,同时还约束着衬砌的变形。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对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有利,不容忽视。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脱离区”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抗力区”,如图6-1所示。在抗力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即“弹性

隧道结构力学计算

第一章绪论 1. 隧道:构筑在离地面一定深度的岩层或土层中用作通到底建筑物 2. 隧道分类:按周围介质分:岩石隧道和土层隧道;按用途不同分:交通隧道和市政工程隧道 3. 公路隧道:穿越公路路线障碍物的交通隧道 4. 公路隧道的主要特点:(1)断面形状复杂:宽而扁,高:宽<=1.; 常有特殊构造:岔洞,紧急停车带回车区,以及双连拱隧道,小间距隧道,双层隧道;(2) 荷载形式单一:主要是围岩压力,方向不会改变;(3)附属设施多:通风,照明,交通信号,消防,监控设施 5. 断面几何形状:考虑功能和经济的两方面:马蹄形,圆形(盾构开挖),拱形(山岭隧道),双连拱 (浅埋土层,地形受限),矩形(沉管法,城市隧道) 6.. 衬砌的结构类型分为四类:整体式砼衬砌;装配式衬砌;锚喷支护衬砌;复合式衬砌 7.. 整体式砼衬砌又可分为:半衬砌;厚拱薄墙衬砌;直墙拱形衬砌;曲墙拱形衬砌 (1)半衬砌:适用于岩石较坚硬并且整体稳定或基本稳定的围岩; 对于侧压力很大的较软岩层 或土层,为避免直墙承受较大压力,采用落地拱(2)厚拱薄衬砌:适用于水平压力很小的情况,拱脚较厚,边墙较薄(3) 直墙拱形衬砌:铁路隧道常用,竖向压力较大,水平侧压力不大(4)曲墙拱形衬砌:地质条件差,岩石破碎松散和易于坍塌地段 8. 装配式衬砌:用于盾构法施工,深埋法施工,TBM 法施工 9. 锚喷支护衬砌:喷混凝土和加锚杆两方法的统称。常用方法:喷混凝土,钢筋网喷混凝土,锚杆喷混凝土,钢筋网锚杆混凝土,钢纤维喷混凝土;特点:有很强时效性,新奥法和挪威 法 10. 复合式衬砌:主要应用于含水量较多的地段,外层为锚喷支护,中间有一层防水层,内层多为整体式衬砌,新奥法多采用 11. 初始地应力场由两种力系组成:自重应力分量;构造应力分量 影响因素:一类是和地壳的运动,地下水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12. 构造应力场:区域性明显,测试方法:解析反演法,原位测试法(1)地质的构造过程不公 改变了地质的重力应力场,而且还有一总分残余在岩体内(2) 构造应力场在一定深度内普遍存在且多为水平分量(3)构造应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 13. 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分为三类:主要荷载(就是长期作用的荷载,包括地层压力,围岩弹 性抗力,结构自重力,回填岩土重力,地下静水压力及使用荷载); 附加荷载(指非经常作用的 荷载,包括施工荷载,灌浆压力,局部落石以及有温度变化或砼收缩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收缩用力) ;特殊荷载(一些偶然发生的荷载,如炮弹冲击力和爆炸时产生激波压力,地震力,车祸时冲撞力) 14. 形变压力: 由岩体变形所产生的挤压力; 15. 松散压力: 岩体坠落、滑移、坍塌所产生的重力 16. 围岩压力:形变压力和松散压力统称为围岩压力 17. 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a岩土的重力b岩体的结构c.地下水的分布d.隧道洞室的形状和尺寸e. 初始地应力 18•确定围岩压力的方法:a•现场量测b•理论估算c工程类比法 19•常用的围岩分类方法:a岩石坚固系数分类法b•太沙基理论c•铁路围岩分类法d•人工岩石洞室围岩分类法e.水工隧道围岩分类法 20. 隧道结构计算的任务:就是采用数学力学的方法,计算分析在隧道修筑的整个过程中 (包 括竣工,运营)a.隧道围岩及衬砌的强度 b.刚度和稳定性,为隧道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具体设计参数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范例(结构力学方法)

1.1工程概况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天全县与甘孜泸定县交界的二郎山地段, 东距成都约260km , 西至康定约97 km , 这里山势险峻雄伟, 地质条件复杂, 气候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原有公路坡陡弯急, 交通事故不断, 使其成为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个咽喉险道, 严重影响了川藏线的运输能力, 制约了川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郎山隧道工程自天全县龙胆溪川藏公路K2734+ 560 (K256+ 560)处回头, 沿龙胆溪两侧缓坡展线进洞, 穿越二郎山北支山脉——干海子山, 于泸定县别托村和平沟左岸出洞, 跨和平沟经别托村展线至K2768+ 600 (K265+ 216) 与原川藏公路相接, 总长8166km , 其中二郎山隧道长4176 m , 别托隧道长104 m ,改建后可缩短运营里程2514 km , 使该路段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满足了川藏线二郎山段的全天候行车。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地形地貌 二郎山段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在地貌上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边缘山区分水岭地带,隶属于龙门山深切割高中地区。隧道中部地势较高。隧址区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区内地层为软硬相间的层状地层,构造为西倾的单斜构造,故地形呈现东陡西缓的单面山特征。隧道轴线穿越部位,山体浑厚,东西两侧发育的沟谷多受构造裂隙展布方向的控制。主沟龙胆溪、和平沟与支沟构成羽状或树枝状,横断面呈对称状和非对称状的“v ”型沟谷,纵坡顺直比降大,局部受岩性构造影响,形成陡崖跌水。 1.2.2 水文气象 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与青藏高原大陆性干冷气候区的交接地带。由于山系屏障,二郎山东西两侧气候有显著差异。东坡潮湿多雨,西坡干燥多风,故有“康风雅雨”之称。全年分早季和雨季。夏、秋两季受东进的太平洋季风和南来的印度洋季风的控制,降雨量特别集中;冬春季节,则受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影响,多风少雨,气候严寒。 据沪定、天全两县21年(1960-1980年)气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6.6℃和15.1℃,沪定略高于天全,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636.8 mm和1730.0mm,多

隧道-结构计算分析

一、计算原则和依据 1、采用ANSYS有限元通用程序(注:该程序是目前唯一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的有限元计算分析程序)对竹篱晒网隧道进行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 2、采用地层-结构模型对暗挖隧道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 3、分析对象为纵向宽1m的隧道结构和地层。 4、依据《竹篱晒网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公路路隧道设计规范》等建立计算模型。 二、计算内容 对竹篱晒网隧道的计算,分别取洞口段、洞身段中V、IV、III级围岩进行计算,取断面计算如下: 1、出洞段KY2+760(V级围岩,采用双侧壁法施工); 2、洞身段KY2+480(IV级围岩,采用环形台阶法施工); 3、洞身段KY2+500(III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 三、结构计算模型、荷载 1、计算模型 采用隧道与地层共同作用的地层-结构模式,模拟分析施工过程地层和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计算模型所取范围是:水平方向取隧道两侧3倍洞跨,而竖直方向,仰拱以下地层,以洞跨的3倍为限,即从仰拱至地层下3倍洞跨深度范围,隧道拱顶以上地层:V级围岩

取至地面,IV 、III 级围岩根据计算高度取值。计算中地层及初期支护(初衬喷砼及钢架除外)采用了DP 材料的弹塑性实体单元模拟,而初衬(钢架喷砼)、二次衬砌采用弹性梁模拟,为使点和点之间位移协调,初衬和地层之间用约束方程联系、初衬和二衬之间用只传递轴向压力的链杆连接。 ANSYS 程序中,采用单元的“生”(KILL )、“死”(ALIVE )来模拟衬砌和临时支撑的施作和拆除过程,当单元“死”时,受力体系不受其影响,“死”单元的应力、应变不计(即内力为0),而后被激“活”的单元不计以前自身应变,也就是说,“活”的单元只对以后应力发生变化时产生作用。 2、计算荷载 模拟开挖过程中,先计算初始应力,每开挖一步形成“毛洞”时,释放一部分初始应力,施作支护时释放余下的初始应力。 有限元计算中,采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对结构的开挖过程进行弹塑性分析。也即采用 Drucker-Prager (DP )模型计算结构非线形的变形特性。其等效应力为: {}[]{}2 12 13?? ????+=S M S T m βσσ 式中 {}{}[]T m S 000111σσ-=;()z y x m σσσσ++=3 1 () φφ βsin 33sin 2-= ; () φφσs i n 33c o s 6-= c y c —材料的内聚力,MPa ;φ—材料的内摩擦角。 屈服准则为:

隧道断面计算公式

隧道断面计算公式 隧道断面计算是确定隧道横截面积和形状的过程。隧道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对隧道的稳定性和使用条件有重要影响。在进行隧道设计时,需要依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来确定合适的断面形状和尺寸。以下是常见的隧道断面计算公式和相关参考内容。 1. 地质勘探和地质参数: 在进行隧道断面计算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获取地质参数,包括地质岩性、地应力、地下水等。这些地质参数对隧道断面计算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参数的获取可依据国家规范或工程师的经验进行判断。 2. 地层压力计算公式: 根据地层压力的计算公式可估算隧道断面所受的地层压力。常用的地层压力计算公式包括: - Terzaghi地压公式:P = k_h * γ_h * h - 吉环地压公式:P = k_n * γ_v * h 其中,P为地层压力,k_h和k_n为地压系数,γ_h和γ_v为地层重度,h为覆土深度。地压系数可根据地质条件和经验取值。 3. 支护结构计算公式: 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需要进行断面计算。常用的支护结构计算公式包括: - 钢支撑计算公式:N = (σ_1 + σ_3)/2 - 混凝土衬砌计算公式:h = N * m

其中,N为地层压力,σ_1和σ_3为地应力,h为衬砌厚度, m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这些公式可依据设计要求和工程经验进行合理取值。 4. 断面形状计算: 隧道断面的形状决定了隧道的稳定性和使用条件。常见的隧道断面形状有圆形、马蹄形、矩形等。断面形状计算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隧道拱顶高度、宽度和截面积。常用的断面形状计算公式包括: - 圆形断面计算:A = π * r^2, P = 2 * π * r + h - 马蹄形断面计算:A = (b1 + b2) * h/2, P = b1 + b2 + 2 * h 其中,A为断面面积,P为断面周长,r为拱顶半径,h为拱高。b1和b2为马蹄形断面的底宽和顶宽。 参考内容: -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42-96) -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2.1-2005) -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设计规范》(GB 50486-2010) - 相关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 以上是隧道断面计算公式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通过合理计算和选择断面形状,可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工程经验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以得出合理的隧道断面设计方案。

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

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 【实用版】 目录 一、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的意义和背景 二、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的内容和方法 三、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的应用和实践 四、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的展望和挑战 正文 一、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的意义和背景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隧道土建结构的安全运营和维护管理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议题。为了全面评估隧道土建结构的技术状况,科学制定养护计划和措施,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应运而生。 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以现行规范为依据,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隧道土建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的内容和方法 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隧道结构本体:包括隧道衬砌、洞口、洞门等结构的技术状况评估。 2.隧道附属设施:包括通风、照明、排水、消防等设施的技术状况评估。 3.隧道环境:包括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水位、土壤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技术状况评估。 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法等评价方法,对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综合得出隧道土建结构的技术状况评分。 三、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的应用和实践 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很高的 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隧道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评分计算例题,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隧道土建结构的技术状况,为养护计划制定和养护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为隧道安全运营提供保障:通过对隧道土建结构的全面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3.为隧道结构改造提供参考:通过对隧道土建结构的技术状况评分,可以为隧道结构改造提供参考依据,指导后续设计、施工等工作。 四、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的展望和挑战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在实际应用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1.评分体系的完善:现行的评分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技术条件的隧道土建结构的评估需求。 2.评价方法的优化:现有的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的发展: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例题将有更多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分 析技术应用,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_优秀

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一、原始资料 (一)地质及水文条件 长坞岭隧道穿越地段岩层为石灰岩,地下水不发育。其地貌为一丘陵区,海拔约为450米。详细地质资料示于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 (二)路线条件 隧道系一级公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洞门外路堑底宽度约为11米,洞口附近路面标高:进口,190.00~210.00米;出口,190.00~200.00米。 线路坡度及平、纵面见附图。 (三)施工条件 具有一般常用的施工机具及设备,交通方便,原材料供应正常,工期不受控制。附CAD电子图: 1. 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 2.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确定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定出隧道长度;(二)在地形平面图上绘制隧道进口、出口边坡及仰坡开挖线; (三)确定洞身支护结构类型及相应长度,并绘制Ⅲ级围岩地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图一张; (四)按所给定的地质资料及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五)将设计选定的有关数据分别填入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的相应栏中,并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设计步骤 (一)确定隧道内轮廓与建筑限界 2.1.1 确定内轮廓线 隧道系一级公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4.4.3,选用v=80km/h的标准断面。 该标准断面拱部为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仰拱与侧墙间用小半径圆弧连接。 几何尺寸如下表: V=80km/h标准断面示意图:

2.1.2 确定建筑限界 参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4.1有以下规定 (1)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 .0m,故这里取H=5.0m; (2)当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不设余宽; (3)隧道路面横坡,当隧道为单向交通时,应取单面坡,这里取横坡为1.5%; (4)当路面采用单面破时,建筑限界底边线与路面重合。

第三篇 隧道二次衬砌结构计算

第三章隧道二次衬砌结构计算3.1基本参数 围岩级别:Ⅴ级 围岩容重:γ s =18.53 /m kN 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1.5×1053 /m kN 衬砌材料为C25混凝土,弹性模量E h =2.95×107kPa,容重γ h =233 /m kN. 3.2荷载确定 3.2.1围岩垂直均布压力 按矿山法施工的隧道围岩荷载为: q s =0.45×21-sγω =0.45×21-sγ[1+i(B-5)] =0.45×24×18.5×[1+0.1×(13.24-5)] =242.96(2 /m kN) 考虑到初期支护承担大部分围岩压力,而对二次衬砌一般作为安全储备,故对围岩压力进行折减,对本隧道按30%折减,取为1702 /m kN . 3.2.2 围岩水平均布压力 e=0.4q=0.4×170=68 2 /m kN 3.3计算位移 3.3.1单位位移 所有尺寸见下图1:

半拱轴线长度s=11.4947(m) 将半拱轴线长度等分为8段,则∆s=s/8=1.4368(m) ∆s/ E h =0.4871×107-(1- ⋅kPa m) 计算衬砌的几何要素,详见下表3.1. 单位位移计算表 表3.1

注:1.I —截面惯性矩,I=3 bd /12,b 取单位长度。 2.不考虑轴力影响。 单位位移值用新普生法近似计算,计算如下: 11δ=⎰ s h ds I E M 0 1≈∑∆I E s 1 =0.4871×107-×864.0000=4.2085×105- 12δ=21δ=⎰s h ds I E M M 0 21.≈∑I y E s ∆=0.4871×107-×2643.1776=1.2875×104- 22δ=⎰ s h ds I E M 0 2 2≈∑∆I y E s 2 =0.4871×107 -×14338.9160=6.9845× 104- 计算精度校核为: 11δ+212δ+22δ=(0.42085+2×1.2875+6.9845) ×104-=9.9803×104- ss δ=∑+∆I y E s 2)1(=0.4871×107-×20489.2712=9.9803×104- 闭合差∆=0 3.3.2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1) 每一楔块上的作用力 竖向力:Q i =i qb 侧向力:E i =eh i 自重力:G i = h i i s d d γ⨯∆⨯+-2 1 算式中:b i 和h i 由图1中量得 d i 为接缝i 的衬砌截面厚度 作用在各楔块上的力均列入下表3.2:

隧道断面计算公式

隧道断面计算公式 隧道断面计算原理与方法 隧道是一种地下建筑结构,广泛应用于交通和水利工程领域。在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断面计算是其中关键的一步,它能够帮助工程师确定隧道的合理尺寸和形状,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隧道断面计算的目标是确定隧道的横截面积和形状,以满足下列要求: 1. 安全性:隧道的断面必须足够稳定,能够承受来自地下水、土壤压力以及地震等外力的影响。 2. 结构性:隧道断面应该能够容纳所需的交通或水流要求,并且对应的结构材料能够满足预期的载荷。 3. 经济性:隧道断面的大小和形状应该尽量减少施工成本,减少材料和人力资源的使用。 隧道断面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务,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收集地质资料:对于隧道工程来说,了解地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收集并分析地质数据,包括地层类型、土壤特性、地下水位等。 2. 确定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的需求,确定隧道的设计要求,包括通行能力、水流要求等。 3. 选择断面形状:根据地质资料和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隧道断面形状。隧道断面形状有多种选择,如圆形、马鞍形、椭圆形等。 4. 计算断面面积:基于所选断面形状,计算隧道的横截面积。这可以通过基本几何公式来实现,如矩形隧道断面面积计算公式为A = W × H,其中W为宽度,H 为高度。

5. 进行结构分析: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结构分析。这包括计算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隧道能够承受设计载荷。 6. 优化设计:根据结构分析结果,对断面尺寸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和经济性。 7. 编制设计报告:将断面计算结果整理成设计报告,记录下隧道的断面尺寸、形状和结构分析结果。 以上是隧道断面计算的一般步骤和原理,实际工程中可能会有更多的考虑因素和复杂情况,需要结合具体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隧道断面计算对于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的断面设计可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后续的施工和使用提供保障。

隧道结构设计检算

第3章隧道结构设计检算 3.1 隧道结构设计检算方法 隧道结构的设计检算包括对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设计检算,本章只介绍对二次衬砌的设计检算,初期支护由工程类比法确定,不对其进行检算。二次衬砌的设计检算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将全部荷载施加到衬砌结构上,根据求得的衬砌内力对已拟定配筋的衬砌进行检算,并对检算未通过的衬砌调整截面配筋,直到检算通过为止。整个设计检算过程如下: (1)由隧道的纵断面图,确定隧道的围岩级别及相应埋深; (2)根据围岩级别和衬砌内轮廓尺寸,由工程类比法初步拟定隧道的支护和衬砌参数,绘制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3)由《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围岩压力并确定典型计算断面; (4)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利用ANSYS建模进行衬砌内力的计算; (5)由计算求得的弯矩、轴力进行衬砌结构配筋的检算。 3.2 隧道衬砌荷载计算 3.2.1 各级围岩段基本情况 根据大瑶山隧道的纵断面图,可得该隧道的围岩级别及长度、隧道埋深等数据,见表3-1所示: 表3-1 大瑶山隧道各围岩段情况 围岩级别长度(m)隧道埋深(m)Ⅱ320 281.60~363.74 Ⅲ7425 26.06~650.00 Ⅳ1880 7.24~554.28 Ⅴ703 0~27.63 大瑶山隧道为时速250km/h的客专双线铁路隧道,设计所给的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是相同的,但由于隧道所处围岩级别的不同,其采用的复合式衬砌的形式和厚度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各围岩段隧道开挖轮廓线的不同。各级围岩段隧道的开挖净高和净宽初步拟定见表3-2所示。 表3-2 隧道开挖净高和净宽 围岩级别开挖净高(m) 开挖净宽(m)

隧道结构力学计算第二版课程设计

隧道结构力学计算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隧道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人们生活和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隧道工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掌握隧道结构力学计算方法,是隧道工程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设计目标 本课程设计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隧道结构力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隧道结构的受力机理和破坏机理,能够独立完成隧道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算。 三、设计内容 1. 隧道结构受力分析 1.1 隧道结构基本概念 1.2 隧道结构荷载分析 1.3 隧道结构受力计算方法 2. 隧道结构设计计算 2.1 隧道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2 隧道结构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 2.3 隧道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3. 隧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计算 3.1 隧道结构施工中的力学问题

3.2 隧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计算方法 3.3 隧道结构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设计实施 4.1 设计工具的选择 本课程设计将使用MATLAB和ANSYS两种工具进行隧道结构力学计算和分析。对于MATLAB,我们将使用其编程和计算功能进行力学计算;对于ANSYS,我们将使用其有限元分析功能进行结构分析。 4.2 设计步骤 本课程设计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选择隧道结构模型 根据课程要求,选择一个隧道结构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步骤二:进行荷载分析 根据隧道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荷载分析,确定模型的受力情况。 步骤三:进行力学计算 利用MATLAB编程和ANSYS有限元分析功能,进行隧道结构力学计算。 步骤四:检验分析结果 对力学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合理。 步骤五:优化设计方案 对于分析结果存在问题的隧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提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 步骤六:上传报告

参考——山岭隧道结构设计计算书

. 第一章总则 对某区间隧道进行结构检算,求出力,并进行配筋计算。具体设计基本资料如下: 1.1 设计条件 隧道拱顶埋深为 5 m;隧道围岩等级为III 级,围岩重度为28kN/m3 ,围岩的摩擦角φ=60 o,似摩擦角φ*=68 o,围岩侧压力系数取为0.3。;采用暗挖法施工,隧道断面型式为 6 心圆马蹄形结构。 结构尺寸如图所示: 图 1 隧道尺寸示意图

. 1.2 设计原则 山岭地区的地下工程是包括铁路、公路、水工隧道和地下储库等位于山岭 部的地下建筑物。 对于公路隧道而言,主体规划设计主要考虑 4 个方面的问题: (1)隧道(里面、平面)线型的选择,需要考虑地表条件、地层条件、地下水条件和既有临近建筑及设施; (2)隧道施工对地层的影响,需要分析地层的变形、荷载和稳定性特征,还需要考虑地下水和地层的渗透性; (3)隧道断面、主体及附属结构形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层的变形和刚度、衬砌的变形和刚度,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隧道防水方案,选择全封闭方案、部分封闭部分排水方案或其他防排水方案。 隧道施工方法的规划设计主要涉及 3 个方面的问题: (1)地层的开挖与出渣,需要考虑地层结构和岩石硬度的变化,还要计入地下水的作用; (2)地层稳定性的维持,需要考虑地层的自稳特征和站立时间,对注浆或冻结等地层处理方法的适应性; (3)地下水,包括流量与流向,流砂或管涌的可能性,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隧道结构设计应按照相关的行业规执行。如《建筑结构荷载规》( GBJ 50009-200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GB 50225-95 )、《公路隧道设计规》( JTG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计算书

有限元基础理论与 ANSYS应用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目录 目录 (2) 1. 问题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定义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建立几何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单元网格划分 (5) 3. 加载与求解 (6) 3.1 施加重力加速度 (6) 3.2 施加集中力、荷载位移边界条件 (6) 4. 后处理 (8) 4.1 初次查看变形结果 (8) 4. 2 除去受拉弹簧网格.............. (9) 4.3 除去弹簧单元网格 (10) 4. 4 查看内力和变形结果 (11) 4. 5 绘制变形图 (12) 5.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14) 6. 结语 (14) 7. 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 8. 附录 (16)

山岭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1.问题的描述 已知双线铁路隧道总宽为13.3米,高为11.08米,以III级围岩深埋段为例,隧道而衬厚度为35cm,带仰拱,采用钢筋混凝土C30,其重度为=25kN/m3,弹性模量为31GPa,泊松比为0.2,。该段该隧道的埋深为5米,围岩平均重度为23kN/m3,侧压力系数为0.3,计算围岩高度为6.588m,地层弹性抗力系数为500MPa/m。 试分析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图1双线铁路隧道断面(cm)

隧道衬砌计算

隧道衬砌计算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第五章隧道衬砌结构检算 结构检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需对衬砌进行检算。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对构件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应进行抗裂验算。 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本隧道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法。其基本原理为:隧道开挖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照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本隧道衬砌结构验算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验算,计算软件为。 取单位长度(1m)的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建模时进行了如下简化处理或假定: ①衬砌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单元(beam3),梁的轴线为二次衬砌厚度中线位置。 ②围岩的约束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弹簧单元以铰接的方式支撑在衬砌梁单元之间的节点上,该单元不能承受弯矩,只有在受压时承受轴力,受拉时失效。计算时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杀死受拉的COMBIN14单元,只保留受压的COMBIN14单元。 图5-1 受拉弹簧单元的迭代处理过程 ③衬砌结构上的荷载通过等效换算,以竖直和水平集中力的模式直接施加到梁单元节点上。 ④衬砌结构自重通过施加加速度来实现,不再单独施加节点力。 ⑤衬砌结构材料采用理想线弹性材料。

⑥衬砌结构单元划分长度小于。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施加后如图5-2所示。

结构检算及配筋 本隧道主要验算明洞段、Ⅴ级围岩段和Ⅳ级围岩段衬砌结构。根据隧道规范深、浅埋判定方法可知,Ⅴ级围岩段分为超浅埋段、浅埋段和深埋段。Ⅳ级围岩段为深埋段。根据所给的材料基本参数和修改后的程序,得出各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图、轴力图、建立图和弯矩图。从得出的结果可知,Ⅴ级围岩深埋段,所受内力均较大,故对此工况进行结构检算。 材料基本参数 (1)Ⅴ级围岩 围岩重度318.5/kN m γ=,弹性抗力系数300/k MPa m =,计算摩擦角 045ϕ=,泊松比u=。 (2) C25钢筋混凝土 容重325/kN m γ=,截面尺寸 1.00.6b h m m ⨯=⨯,弹性模量 29.5Pa E G =。轴心抗压强度:12.5cd a f MP =;弯曲抗压强度: 13.5cmd a f MP =;轴心抗拉强度: 1.33cd a f MP =;泊松比u=; (3) HPB235钢筋物理力学参数 密度:37800/s kg m ρ=; 抗拉抗压强度:188std scd a f f MP ==; 弹性模量: 210s a E GP =; 结构内力图和变形图(Ⅴ级围岩深埋段) 结构安全系数 从上面的轴力图和弯矩图可知,需要对截面8、11、21、47、73进行检算, 而根据对称性可知只需要对截面8、11、47进行检算。 (1)配筋前检算 混凝土和砌体矩形截面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隧道地应力计算

隧道地应力计算 隧道地应力计算是隧道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隧道地应力的计算,可以为隧道的稳定性分析和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隧道地应力是指地层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状态。隧道地应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隧道地应力的计算可以通过地下水位、地层岩性和地应力测定数据来确定。 需要了解隧道所处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构造情况。不同的岩性和构造对地应力的分布会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在软弱的岩性地层中,地应力会相对较小,而在坚硬的岩性地层中,地应力则会较大。此外,地下水位的高低也会对地应力的分布产生影响。 根据地下水位和地层岩性的情况,可以通过地应力测定来获取地应力的具体数值。地应力测定是通过在地层中插入测量仪器,如应变片、孔隙水压力计等,来测量地层中的应力状态。通过测量不同深度处的地应力,可以得到地应力的分布曲线。 在进行隧道地应力计算时,还需要考虑隧道开挖所产生的应力变化。隧道开挖会对地层产生应力释放和重新分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隧道开挖后,地应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因此,在计算隧道地应力时,需要考虑开挖后的应力变化。

隧道地应力的计算结果对于隧道的稳定性分析和支护结构设计至关重要。通过计算得到的地应力分布可以用于评估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层变形、岩爆、冒顶等问题,并为隧道的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例如,在地应力较大的地层中,需要采取更加牢固的支护结构,以保证隧道的安全性。 隧道地应力计算是隧道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隧道地应力的计算,可以为隧道的稳定性分析和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依据。隧道地应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因素,并通过地应力测定数据来确定地应力的具体数值。隧道地应力的计算结果对于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断面计算公式

隧道断面计算公式 隧道的断面计算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隧道断面的大小和形状,以满足通行要求和施工要求的过程。 隧道断面计算的相关参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隧道断面形状选择原则: 隧道断面形状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地质条件、交通需求、承载力要求、施工条件等。常见的隧道断面形状有圆形、马蹄形、矩形等。圆形断面一般用于地质条件较好、作用力分布均匀的隧道;马蹄形断面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需要增加支护措施的隧道;矩形断面适用于需搭设设备或管线的隧道。在实际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选择其他形状的断面。 2. 隧道断面计算公式: (1) 圆形断面计算公式: 隧道断面的面积和周长可以根据圆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计算。圆形断面的面积公式为:A = πr^2,其中A表示面积,r表示 半径。圆形断面的周长公式为:C = 2πr,其中C表示周长。 (2) 矩形断面计算公式: 隧道断面的面积和周长可以根据矩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计算。矩形断面的面积公式为:A = L·H,其中A表示面积,L和H

分别表示矩形的长度和高度。矩形断面的周长公式为:C = 2(L + H),其中C表示周长。 (3) 马蹄形断面计算公式: 马蹄形断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断面曲线方程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马蹄形断面简化为多个矩形和圆弧组合而成,然后分别计算各个部分的面积和周长,最后求和得到总的面积和周长。 3. 断面计算的相关参数和限制: 隧道断面计算需要考虑一些相关参数和限制。其中,常见的参数包括隧道的设计速度、设计荷载、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常见的限制包括最小净高、最小净宽、最小覆土厚度、最大纵横比等。这些参数和限制一般由标准和规范进行规定,设计时需要满足相应的要求。 4. 实际工程案例: 隧道断面计算的相关参考内容还可以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学习和参考。实际工程案例可以通过相关文献、专业书籍和报告等获取。通过分析和比较实际工程案例,可以了解不同地质条件和交通需求下的隧道断面设计方法和效果。 以上是关于隧道断面计算公式的相关参考内容,设计师在进行隧道断面设计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

隧道衬砌计算

第五章隧道衬砌结构检算 结构检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需对衬砌进行检算。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对构件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应进行抗裂验算。 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本隧道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法。其基本原理为:隧道开挖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照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本隧道衬砌结构验算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验算,计算软件为。 取单位长度(1m)的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建模时进行了如下简化处理或假定: ①衬砌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单元(beam3),梁的轴线为二次衬砌厚度中线位置。 ②围岩的约束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弹簧单元以铰接的方式支撑在衬砌梁单元之间的节点上,该单元不能承受弯矩,只有在受压时承受轴力,受拉时失效。计算时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杀死受拉的COMBIN14单元,只保留受压的COMBIN14单元。 图5-1 受拉弹簧单元的迭代处理过程 ③衬砌结构上的荷载通过等效换算,以竖直和水平集中力的模式直接施加到梁单元节点上。 ④衬砌结构自重通过施加加速度来实现,不再单独施加节点力。 ⑤衬砌结构材料采用理想线弹性材料。 ⑥衬砌结构单元划分长度小于。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施加后如图5-2所示。

结构检算及配筋 本隧道主要验算明洞段、Ⅴ级围岩段和Ⅳ级围岩段衬砌结构。根据隧道规范深、浅埋判定方法可知,Ⅴ级围岩段分为超浅埋段、浅埋段和深埋段。Ⅳ级围岩段为深埋段。根据所给的材料基本参数和修改后的程序,得出各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图、轴力图、建立图和弯矩图。从得出的结果可知,Ⅴ级围岩深埋段,所受内力均较大,故对此工况进行结构检算。 材料基本参数 (1)Ⅴ级围岩 围岩重度318.5/kN m γ=,弹性抗力系数300/k MPa m =,计算摩擦角 045ϕ=o ,泊松比u=。 (2) C25钢筋混凝土 容重325/kN m γ=,截面尺寸 1.00.6b h m m ⨯=⨯,弹性模量29.5Pa E G =。轴心抗压强度:12.5cd a f MP =;弯曲抗压强度:13.5cmd a f MP =;轴心抗拉强度: 1.33cd a f MP =;泊松比u=; (3) HPB235钢筋物理力学参数 密度:37800/s kg m ρ=; 抗拉抗压强度:188std scd a f f MP ==; 弹性模量: 210s a E GP =; 结构内力图和变形图(Ⅴ级围岩深埋段) 结构安全系数 从上面的轴力图和弯矩图可知,需要对截面8、11、21、47、73进行检算, 而根据对称性可知只需要对截面8、11、47进行检算。 (1)配筋前检算 混凝土和砌体矩形截面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a KN R bh ϕα≤ (式5-1)

隧道衬砌计算

第五章隧道衬砌结构检算 5.1结构检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需对衬砌进行检算。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对构件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应进行抗裂验算。 5.2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本隧道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法。其基本原理为:隧道开挖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照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5.3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本隧道衬砌结构验算采用荷载一结构法进行验算,计算软件为ANSYS10.0O 取单位长度(1m)的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建模时进行了如下简化处理或假定: ①衬砌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单元(beam-3),梁的轴线为二次衬砌厚度中线位置。 ②围岩的约束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弹簧单元以皎接的方式支撑在衬砌梁单元之间的节点上,该单元不能承受弯矩,只有在受压时承受轴力,受拉时失效。 计算时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杀死受拉的COMBIN14单元,只保留受压的COMBIN14 单元。 图5-1受拉弹簧单元的迭代处理过程 ③衬砌结构上的荷载通过等效换算,以竖直和水平集中力的模式直接施加到梁单元节点上。 ④衬砌结构自重通过施加加速度来实现,不再单独施加节点力。 ⑤衬砌结构材料采用理想线弹性材料。 ⑥衬砌结构单元划分长度小于0.5m。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施加后如图5-2所示。

5.4结构检算及配筋 本隧道主要验算明洞段、V级围岩段和IV级围岩段衬砌结构。根据隧道规范深、浅埋判定方法可知,V级围岩段分为超浅埋段、浅埋段和深埋段。IV级围岩段为深埋段。根据所给的材料基本参数和修改后的程序,得出各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图、轴力图、建立图和弯矩图。从得出的结果可知,V级围岩深埋段,所受内力均较大,故对此工况进行结构检算。 5.4.1材料基本参数 (1)V级围岩 围岩重度Y=18.5kN/m3,弹性抗力系数k=300MPa/m,计算摩擦角 ;o =45’,泊松比u=0.4。 ⑵C25钢筋混凝土 容重y =25kN/m3,截面尺寸bxh=1.0mx0.6m ,弹性模量 E=29.5G Pa。轴心抗压强度:危=12.5MP a ;弯曲抗压强度: f cmd =13.5MP a ;轴心抗拉强度:f cd =1.33MP a;泊松比u=0.2; (3) HPB235钢筋物理力学参数 密度:P s = 7800kg / m3;抗拉抗压强度:f std = f scd = 188MP a ;弹性模 量:E s=210GP a; 5.4.2结构内力图和变形图(V级围岩深埋段) 5.4.3结构安全系数 从上面的轴力图和弯矩图可知,需要对截面8、11、21、47、73进行检算, 而根据对称性可知只需要对截面8、11、47进行检算。 (1)配筋前检算 混凝土和砌体矩形截面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KN 专中aR a bh (式5-1) 式中:R a —混凝土或砌体的抗压极限强度(C25取19MP a); K 一安全系数; N 一轴向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