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统计和掌握传染病疫情,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制定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三、登记报告内容1.传染病的报告名称、病类、病种、ICD码等基本信息;2.患者的身份、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3.疾病的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初步诊断时间等时间信息;4.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描述;5.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结果、转诊情况等;6.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情况、相关疫情情况等;7.登记报告的填报者和填报时间。

四、登记报告管理1.医疗机构应设立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岗位,负责收集、登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数据;2.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传染病报告登记系统,并做好系统的数据备份和保密工作;3.登记报告应及时、准确地填写,并按时报送相关部门;4.登记报告应进行密封和保管,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5.登记报告应定期进行回顾和分析,统计传染病的发病趋势、病例特点等;6.登记报告应根据需要进行数据交流和共享。

五、制度执行1.医疗机构应进行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员工熟悉和遵守该制度;2.传染病登记报告的填报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报告填写的要求和规范;3.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相关部门应定期抽查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登记报告,对不合格报告进行处理;5.违反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

六、附则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2.本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所有。

以上是一份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的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同时,应该注意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报告传染病疫情数据,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为了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登记传染病疫情数据,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疫情防控的效率。

本制度适合于所有传染病疫情的登记管理工作。

三、责任部门和人员1.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疫情的登记和报告;3. 医疗机构负责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信息;4. 公安机关负责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疫情登记管理工作。

四、登记管理流程1. 疫情报告: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者确诊传染病病例后,应即将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信息。

2. 疫情登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疫情报告后,将疫情信息登记在传染病疫情登记系统中,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病情严重程度、传播途径等。

3. 数据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对登记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4. 疫情报告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疫情报告上报至上级卫生健康部门,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

5. 信息共享: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之间进行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共享,加强跨地区的疫情监测与防控。

五、数据安全和保密1. 数据安全:传染病疫情登记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数据安全措施,确保疫情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或者泄露。

2. 数据保密: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将疫情数据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六、培训和宣传1. 培训:卫生健康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其对疫情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2. 宣传: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的认知和参预度。

七、监督和评估1. 监督:卫生健康部门应对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相关单位按照制度要求履行职责。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篇一」1、传染源包括病人、患病动物和带菌者。

首先我们要熟悉各种传染源的特征及各种传染病的早期特点,制定出防治措施。

2、严格执行儿童入园体检制度。

3、严格把好晨检关,一旦发现患儿,就要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传染源。

4、对传染病患者的接触者,采取早预防、早治疗、观察消毒综合性措施,彻底消除传染源。

5、切断传播途径。

不同的传染病采取相应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以达到阻止传染病蔓延流行的目的。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篇二」一、总则(一)目的1、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三)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1、按照“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的通报与公布,按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试行)》执行。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及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发现传染病病例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

2、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传染病疫情中,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数据和信息,对于科学应对疫情、做好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传染病疫情的登记管理工作,制定本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以确保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可靠性。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确保疫情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和可靠,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传染病疫情的登记管理工作。

四、主要内容1. 传染病疫情登记机构的设置与职责:a. 确定专门的疫情登记机构,负责统一的疫情登记工作;b. 确定疫情登记机构的职责,包括疫情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报送等工作。

2. 传染病疫情登记工作的流程:a. 传染病疫情的上报: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信息,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传染源、传播途径等;b. 疫情数据的采集与整理:疫情登记机构应及时采集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疫情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归档;c. 疫情数据的分析与报送:疫情登记机构应对采集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报送给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3. 传染病疫情登记数据的要求:a. 数据的准确性:疫情登记机构应确保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疫情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核实;b. 数据的实时性:疫情登记机构应及时采集和整理疫情数据,确保数据的实时更新;c. 数据的完整性:疫情登记机构应确保疫情数据的完整性,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传染源、传播途径等。

4. 传染病疫情登记数据的保密:a. 疫情登记机构应对采集的疫情数据进行严格的保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b. 疫情登记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数据保密制度,明确数据的使用权限和保密责任。

五、责任与监督1.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2. 疫情登记机构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和落实;3. 各级医疗机构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信息;4. 相关部门应根据疫情登记机构提供的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024年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

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

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

3、报告的程序为。

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疫情管理人员收卡同时对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核对信息完整并登记在册—网络直报。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____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____、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____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确认。

(2)对于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专病管理机构核对无误后,于____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审核确认。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____卫生院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人发现____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____、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____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以最快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4篇)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4篇)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背景传染病是指某一种或多种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到人体,引发疾病并具有传播能力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对社会和公共卫生安全产生重大威胁,为了及时掌握和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建立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传染病疫情的登记和报告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提高抗击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国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

四、主体责任1. 医疗机构负责传染病疫情的及时登记和报告工作,并保证报告信息的准确性,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2. 疾控机构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众发布疫情信息。

3. 卫生部门负责对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进行监督和管理,并进行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指导。

4. 相关单位负责积极配合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卫生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五、工作流程1. 医疗机构应立即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登记,包括病例基本信息、诊断情况、治疗情况等。

2. 医疗机构应及时将登记信息报送给所在地的疾控机构,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

3. 疾控机构接收到医疗机构上报的登记信息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和整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4. 卫生部门收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后,应及时进行核查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应对策略。

5. 卫生部门应将传染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保持信息透明度,指导公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六、信息共享与保密1.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信息属于国家保密范围,未经授权不得向外传播。

2. 疾控机构和卫生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向相关单位提供必要的疫情信息,以便协同应对传染病疫情。

3. 医疗机构应妥善保管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纸质和电子档案,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七、监督与考核1. 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卫生部门的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6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6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____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2)一、引言疫情报告是监测和评估传染病爆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及时获取和准确反映疫情,各国纷纷建立了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探讨其核心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

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传染病的爆发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是应对传染病爆发的关键步骤之一。

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支持:1. 及时发现和监测疫情:通过建立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各级卫生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基层医疗机构和公众报告的疑似病例信息,从而及时发现和监测疫情的蔓延。

2. 准确评估疫情风险: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卫生部门准确评估疫情的风险水平,了解病例分布和传播情况,从而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快速响应和控制疫情:通过及时报告和信息共享,各级卫生部门能够更快速地响应疫情,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疫情控制,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XXXX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一、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影像登记。

1、门诊日志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注:14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填写家长姓名、电话、幼托填写幼儿园、学生填写学校年级及班级。

)初诊与复诊定义:病人首次到本院就诊定为初诊,慢性传染病的同一病人第二次到本院因该病就诊定义为复诊。

2、入/出院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3、检测检验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送检医师、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4、放射影像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开单医师、病人姓名、检查结果、检查日期。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验检测登记和放射影像登记应按上述规定的项目进行设置。

二、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立即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三、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应保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真实。

在接到信息报告后,及时检查报告卡内容,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等情况,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核实无误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至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或完成直接数据交换。

四、根据疫情报告先行的原则,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时,无论是否实行专病管理必须首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完成信息报告或数据交换。

五、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3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3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三、各医疗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定期核对,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科室疫情报告员登记后,送交预防科,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报出。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七、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及爆发疫情和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八、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医院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就诊患者。

三、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传染病登记、报告、预防、控制等工作。

四、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1. 传染病报告(1)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应在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后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并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3)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2. 传染病登记(1)各科室应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检验科、放射科发现病人异常检验结果时,应做好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感染管理科负责收集、审核、上报、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传染病登记工作。

五、传染病防治措施1. 传染病预防(1)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传染病防治意识。

(2)落实预防措施,如消毒、隔离、戴口罩、手套等。

(3)加强传染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2. 传染病控制(1)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对传染病疫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防控措施。

六、责任与奖惩1.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履行报告义务。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1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21、幼儿园成立创安领导小组,未保领导小组及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及护校队。

安全工作层层负责、落实到人。

2、及时传达、宣传和学习上级领导有关安全文件,提高老师的安全教育及管理意识。

3、定期对全园教职工进行消防讲座等培训。

4、建立和执行房屋、设备、消防、防盗交通等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执行食品、药物的管理制度。

并落实安全工作每日巡查制度。

5、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卡制度,加强门卫管理,平时要关好门,对来访者进行询问登记,严防幼儿走失。

6、食堂定点采购,并实行查证制度,四十八小时留样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引言概述: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是指针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制度。

它对于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趋势,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组织机构1.1设立专门的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机构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机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该机构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数据处理能力,确保传染病疫情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明确各级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职责各级卫生部门应明确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职责,包括传染病疫情的采集、整理、报告和发布等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推进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的开展。

1.3建立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信息系统建立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信息系统,实现传染病疫情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该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确保传染病疫情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二、规范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流程和要求2.1明确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时间要求各级卫生部门应明确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时间要求,确保传染病疫情数据的及时上报和发布。

同时,要加强对各级卫生机构的督导和检查,确保报告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2规范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内容要求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应包括传染病的名称、发病人数、传播途径、病例分布情况等内容。

同时,要求对传染病疫情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3加强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质量控制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质量控制,确保传染病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三、加强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监督和评估3.1建立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监督机制建立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医院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5篇)

医院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5篇)

医院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1、认真贯彻落实《____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发》,积极预防、控制和消灭急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首诊医师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转诊工作,同时填写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及其它传染病监测报告资料、并立即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公共卫生科。

3、发现____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____中的肺____、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由公共卫生科及时向本辖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最迟不超过____小时,发现乙类传染病时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

4、各病区设疫情报告监督员,负责本病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并督促病区医务人员登记、报告传染病。

5、医务人员严格按照《____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说明填写。

6、检验科、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按照谁检验谁负责的原则,立即将信息反馈至开单医生,并及时记录传染病登记本。

7、公共卫生科网报人员接到传染病报告卡,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认真填写传染病总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保存____年。

8、公共卫生科定期对各科室传染病登记本、出入院登记本、门诊日志进行检查,并就检验科、放射科、ct室及磁共振室的传染病登记本与临床科室上报传染病进行核对,查看漏报情况,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小组。

9、公共卫生科负责疫情报告的登记、统计和分析工作,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10、公共卫生科定期做好传染病的月报工作。

11、对于不认真执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的疫情报告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或经济处罚。

医院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2)第一章引言近年来,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给社会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的登记管理工作,依法及时掌握、报告和处置传染病疫情,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区所有卫生健康单位、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的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

第三条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信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第二章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四条卫生健康单位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登记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登记和报告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协助其他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所辖区域内传染病疫情的收集和登记工作,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第七条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定期向卫生健康部门报告有关疫情信息,并主动配合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三章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的操作流程第八条传染病疫情的登记应包括以下内容:传染病名称、病例数量、发生地点和时间、患者基本信息、疫情严重程度等。

第九条登记信息应及时、准确完成,须留存相关证据资料,并加强对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防止泄露。

第十条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要及时报告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协调和处理。

第十一条卫生健康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疫情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共享。

第四章附件附件一: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表附件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表格第五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引起的可以传染给他人的疾病。

2.登记管理:指将传染病疫情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的工作。

3.卫生健康部门:指按照法律法规设立的部门,负责公共卫生管理和卫生健康工作。

4.疫情严重程度:指传染病疫情的程度,可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个等级。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是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传染病疫情的发展趋势,提高疫情防控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汇总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范围:适用于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

三、责任和权限1. 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监督和指导相关单位的实施。

2. 医疗机构:负责及时、准确地登记和报告本机构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3. 疾控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和分析全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

四、登记和报告要求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对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登记和报告。

2. 登记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病情描述、就诊时间、传染源追踪等。

3. 报告要求: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所在地的疾控中心报告登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信息收集和汇总1.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收集和汇总系统,及时收集来自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2. 疾控中心应定期对收集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疫情报告,向卫生部门报告。

六、信息保密和安全1. 所有相关单位和人员应严格遵守信息保密的原则,不得私自泄露或传播传染病疫情信息。

2. 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系统中,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七、监督和评估1. 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 监督和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八、制度宣传和培训1. 卫生部门应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能力。

2. 制度宣传应加强,提高全社会对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重视。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篇一」一、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一)我院承担责任范围内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监测、报告任务,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执行首诊负责制。

谁发现、谁报告,疫情管理实行责任追究。

(三)医院在门、急诊设立预检分诊点,对发热、疱疹和腹泻病人进行预检、登记、分诊,及时监测、分诊传染病患者。

(四)传染病专职员随时通过院内信息化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主动监测,另设专人对疫苗针对传染病进行主动和被动监测。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3、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的传染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结核性胸膜炎等和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4、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5、群体性疾病、疑似或确诊的罕见传染病及在同一单位、同一地点和同一家庭发现三例以上的传染病例。

(二)报告时限1.报告时限的计算:以检验科(或放射科)阳性结果确定时间或门诊日志、病历等记录的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以网络直报系统的录卡时间为截止时间。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准确地登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确保传染病疫情的及时掌握和有效管理。

二、登记报告流程1.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主体责任单位为各级卫生健康部门。

2. 当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相关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流程。

3. 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的报告标准和时间要求,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给所在地的卫生健康部门。

4. 卫生健康部门应及时对收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核实和登记,并将登记信息报送给上级卫生健康部门。

5. 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应对下级报送的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登记报告内容1.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 传染病名称:明确报告的传染病名称,确保准确性。

b) 发病情况: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人数、发病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c) 传播途径:报告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例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

d) 防控措施:报告已采取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等。

e) 监测情况:报告传染病的监测情况,包括病例监测、病原体监测等。

f) 其他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的其他相关信息,如疫情趋势、治疗情况等。

四、登记报告要求1.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应准确、及时、完整。

2. 报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确保统一标准。

3. 报告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和模板,方便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4. 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确保登记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5. 登记报告的数据应进行保密处理,确保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五、登记报告管理1. 卫生健康部门应建立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信息管理系统,方便数据的录入、查询和分析。

2. 卫生健康部门应定期对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传染病的防控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

为了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的动态,制定并实施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确保疫情数据的准确统计和信息的及时传递。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和单位。

三、登记管理的内容和要求1. 传染病疫情登记的范围传染病疫情登记应覆盖所有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肺结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等。

登记要求包括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病例报告、疫情分析等。

2. 传染病疫情登记的主体责任各级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员。

责任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将传染病疫情相关数据上报至上级部门。

3. 传染病疫情登记的流程a. 传染病疫情发生后,责任人员应立即启动登记流程。

b. 收集和整理传染病疫情相关数据,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

c. 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分类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d. 将登记的传染病疫情数据及时上报至上级部门,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传染病疫情登记的数据管理a. 建立统一的传染病疫情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b. 对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形成报告和统计数据。

c. 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保护,严禁泄露和滥用。

5. 传染病疫情登记的信息传递a. 传染病疫情登记部门应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上级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

b. 通过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知识。

四、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 制度执行a. 各级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

b. 责任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登记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一、认真如实记录门诊日志,门诊日志为发现、检索传染病的基础资料。

14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新的传染病报告卡。

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传染病订正卡,并上报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

三、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保存传染病报告卡3年。

五、日常诊治过程中发现传染病暴发苗头,应立即电话上报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核实后及时上报院领导及区疾控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一、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
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影像登记。

1、门诊日志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注:14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填写家长姓名、电话、幼托填写幼儿园、学生
填写学校年级及班级。


初诊与复诊定义:病人首次到本院就诊定为初诊,慢
性传染病的同一病人第二次到本院因该病就诊定义为复
诊。

2、入/出院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人群
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
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3、检测检验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送检医师、病
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4、放射影像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开单医师、病
人姓名、检查结果、检查日期。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验检测登记和放射影像登记应按上述规定的项目进行设置。

二、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立即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三、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应保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真实。

在接到信息报告后,及时检查报告卡内容,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等情况,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核实无误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至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或完成直接数据交换。

四、根据疫情报告先行的原则,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时,无论是否实行专病管理必须首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完成信息报告或数据交换。

五、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六、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原则:首诊医生在做出艾滋病、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患者本次病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患者的报告情况不清楚,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性报告,再次就诊时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则不再进行报告;跨年度的既往病例,如诊断变更或因该病死亡时应再次报告。

七、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乙肝、丙肝、梅毒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报告。

八、重点传染病报告原则。

①、肺结核
Ⅰ.治疗失败病例、返回病例、未完成疗程病例、中断治疗后重新治疗的既往肺结核病例,不需报告,可在门诊日志等登记册中记录为复诊病例。

Ⅱ.对新发现的、经规范治疗治愈后再次复发的病例需要报告。

Ⅲ.诊断为耐多药结核需要报告,并在备注栏中填写“MDRTB”。

②梅毒
Ⅰ.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

Ⅱ.年度内或跨年度的梅毒血清随访检测阳性病例不需要报告。

Ⅲ.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而未做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按疑似病例填报。

③丙肝
Ⅰ.既往已治愈再次感染的病例需要报告。

Ⅱ.抗-HCV检测结果阳性,符合临床诊断但未开展HCVRNA检测的病例,填报“临床诊断病例”。

Ⅲ.HCVRNA检测结果阳性病例,填报“确诊病例”,并进一步填报“急性”或“慢性”。

Ⅳ.18个月及以下的婴儿或幼儿,抗-HCV阳性并不一定代表HCV感染,应以HCVRNA阳性作为其HCV感染报告的依据;6个月后复查HCVR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

Ⅴ.HCVRNA检测结果阴性的病例,不论抗-HCV检测结果如何,均不需要报告;已按抗-HCV检测结果阳性报告的“临床诊断病例”,应订正为其他疾病。

④乙肝
Ⅰ.乙肝病原携带者,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不需要报告。

Ⅱ.以往曾在本院或其他医院诊断并明确报告过的乙肝
病例,不需再次报告,应在门诊日志等登记册中记录为复
诊病例。

⑤血吸虫病
Ⅰ.既往感染已治愈再次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需要报
告。

Ⅱ.新发现(以往未登记入册)的晚期血吸虫病病例需
要报告,按“未分类”填报,并在备注栏中标明“晚期血
吸虫病”。

Ⅲ.国外输入的血吸虫病病例需要报告,按照“未分类”填报,并在备注栏中标明“血吸虫病种类+输入国家”.
Ⅳ.对于血清学检查阳性,有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
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者,未做病原学检查的病例,只能
按照“临床诊断病例”+“慢性”上报,不能报作“确诊病例”+“慢性”。

九、院质控领导小组定期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工作开
展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呈报院领导,同时在院内通报。


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网络直报人员应立即
向诊断医生核实,并报告分管领导,县疾控中心,及时向
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