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古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作品《大林寺桃花》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4、尽:指花都凋谢了5、山寺:指大林寺6、始:才开始;刚刚开始【翻译】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赏析】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都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开始;刚刚开始。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简介: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
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
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
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
虽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
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大林寺桃花的配诗画
大林寺桃花的配诗画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诗句解析1. 首联- “人间四月芳菲尽”,描绘了人间(平地上)到了四月,百花已经凋谢殆尽的景象。
“芳菲”指盛开的花,这里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美好春光的象征。
- “山寺桃花始盛开”,然而在大林寺中,桃花才刚刚盛开。
通过“人间”和“山寺”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山寺因为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所以季节的变化比人间要晚,桃花开放的时间也相应推迟。
2. 颔联- “长恨春归无觅处”,诗人常常遗憾春天离去后就无处寻觅。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惋惜之情,这种情感是很多人都有的普遍感受,春天象征着美好、生机与希望,它的离去似乎带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 “不知转入此中来”,却不知道春天已经转移到了这里(大林寺)。
这一句充满了惊喜之情,诗人原本以为春天已经消失,却在大林寺意外地发现了春天的踪迹(盛开的桃花),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
三、配诗画创作思路1. 画面布局- 整体场景:以大林寺为背景,可以是一座古雅的寺庙建筑,坐落在山林之间。
寺庙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桃花树点缀其中。
- 近景:描绘几株盛开的桃花树,桃花的颜色鲜艳,花瓣娇嫩。
可以有一些飘落的花瓣在地上,营造出一种唯美、宁静的氛围。
在桃花树下,或许有一些小草刚刚冒出嫩绿的芽尖。
- 中景:展现通往大林寺的蜿蜒小路,路上有一两个行人,可能是前来游览的诗人或者香客。
他们的衣着可以是唐代的服饰风格,看到桃花盛开,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
- 远景:是连绵的山脉,山脉被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高远的感觉,体现出大林寺所处的清幽环境。
2. 色彩搭配- 桃花用粉红色来表现,这是桃花最典型的颜色,能够突出桃花的娇艳。
- 寺庙的建筑可以用古朴的色调,如青灰色的屋顶、土黄色的墙壁等,与周围的绿色山林形成对比。
- 山林的树木以绿色为主,深浅不同的绿色可以表现出树木的层次感,从嫩绿的新叶到深绿的老叶。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情感
《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与留恋之情,侧面也能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蕴含的情感十分复杂,起初是满怀春光已逝的愁绪,再到发现桃花后转变成了惊喜,甚至是心花怒放的心情。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古诗注释诗意
大林寺桃花古诗注释诗意
1.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山寺里的桃花盛开,但是诗人却感叹春天的短暂和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无法拥有。
2.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猿猴哀鸣、鸟儿归巢,长江滚滚而来。
表达了诗人对于万物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3.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在描述大山时表达出自己的无限敬畏和追求。
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4.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老人在寒江边独自垂钓的情景,表达出对于孤独和寂静的感受。
5.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离别之情,表达出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惜别之情。
6. 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杨万里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夜晚在江边停泊之时所感受到的寂静与美好。
表达了对于历史名将谢安的怀念。
大林寺桃花古诗讲解
大林寺桃花古诗讲解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
白居易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经验,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大林寺桃花》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歌描绘了作者在赏桃花时心中所生的感慨和情绪,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相互融合,表达出人生短暂、自然恩惠珍贵的思想感悟。
下面是《大林寺桃花》的全文及注释。
大林寺燕尾寺前溪水,
沿溪路上几千家。
九楼宾馆梦不到,
黄昏独坐斜阳下。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近来笙歌夜不停,
惊破霓裳羽衣曲。
注释:
大林寺:在唐代的西安市境内,为名寺。
燕尾寺:在唐代的西安市境内,为名寺。
桃花:指大林寺内的桃树花。
几千家:指大林寺前溪水两边居民的数量。
九楼宾馆:大林寺中的一座住宅,有九层,故称为九楼。
黄昏:傍晚的时候。
杳然:消失不见的样子。
别有天地非人间:形容美景如世外桃源,感叹这样的桃花景象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景。
笙歌夜不停:形容大林寺内夜间笙歌声不断,热闹异常。
霓裳羽衣曲:唐代的一首著名乐曲,多在宴会上演奏,其曲乐风格优美婉转,曲调高亢热烈,音乐意境象征华丽和欢乐。
笙歌声与霓裳羽衣曲共现,显得更加热闹和繁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运用了淡泊诗境、双重意境和顿挫抑扬的手法,表达了唐代人对大自然景色和人间悲欢离合的情感抒发和精神追求。
这首诗开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被后人广泛传诵和借鉴。
大林寺桃花古诗注音版
大林寺桃花古诗注音版昔人已乘黄鹤去,yuè人今在大林寺。
xí rén yǐ chéng huáng hè qù, yuè rén jīn zài dà lín sì。
西方林中一处庙,朱紫红英绽古祠。
xī fāng lín zhōng yī chù miào, zhū zǐ hóng yīng zhàngǔ cí。
蜀江春水多急流,wan光横照太白西。
shǔ jiāng chūn shuǐ duō jí liú, yún guāng héng zhào tài bái xī。
自到芳菲何处去?桃花山水一时Tí huā shān shuǐ yī shí。
三十六峰如聚立,天都峰向这边低。
三十六fēng rú jù lì, tiān dōu fēng xiàng zhè biān dī。
一坛青翠更纤细,底oo华映竹环披。
yī tán qīng cuì gèng xiān xì, dǐ huá yìng zhú huán pī。
见说夜深行雪至,轻生徒倚静窗时。
jiàn shuō yè shēn xíng xuě zhì, qiūng shēng tú yǐ jìng chuāng shí。
桃花仙人尘unique,桃花归水学仙姿。
Tián huā xiān rén chén bù , tián huā guī shuǐ xuéxiān zī。
2023年《大林寺桃花》古诗绝句赏析整理
2023年《大林寺桃花》古诗绝句赏析整理《大林寺桃花》古诗绝句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确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大林寺桃花》古诗绝句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释: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四周。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经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查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头。
译文: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头盛放。
我经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找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详细,天真可爱,活敏捷现。
立意新奇,构思灵活,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宠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觉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详细可感,形象漂亮;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详细,天真可爱,活敏捷现,假如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喜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奇,构思灵活,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宠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三年级《大林寺桃花》古诗
三年级《大林寺桃花》古诗
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
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
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大林寺桃花古诗拼音版
大林寺桃花古诗拼音版《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ré n jiā n sì yué fā ng fé i jì n shā n sì tā o huā shǐshé n g kā i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hā ng hé n chu n guì wu mì chu bu zhì zhuǎn ru cǐzho ng lā i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1.大林寺: 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3.山寺: 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4.长恨: 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5.不知: 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赏析】本诗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大木木寺桃花古诗内容
《大林寺桃花》是唐朝白居易的诗作。
全文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佳境宜人的向往与憧憬。
诗歌描写了诗人在四月的时候去了寺庙,在山上看到了盛开的桃花,虽然此时人间已经失去了春天,但山寺中的桃花却刚刚盛开,给人带来了欣喜与意外。
诗人因此感到庆幸与满足,将这种感受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山寺桃花的盛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
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大林寺桃花》.doc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大林寺桃花》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山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初夏作于江州。
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作者小传】: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夏天的诗句4句大林寺桃花
夏天的诗句4句大林寺桃花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夏天的诗句4句大林寺桃花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大林寺桃花》整首诗的诗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作于元和102年(八一七)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9江)司马任上。
这是1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他写这首诗的1点状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1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4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1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觉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1片始盛的桃花。
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1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忙不驻而怨恨,而愤怒,而绝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1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1句的“芳菲尽”,与第2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动——由1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2字,这意味着这1奇遇、这1胜景,给诗人带来1种特别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1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1世界。
正是在这1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他想到,自己曾由于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1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详细可感,形象漂亮;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大林寺桃花全文鉴赏 大林寺桃花古诗带拼音
大林寺桃花全文鉴赏大林寺桃花古诗带拼音元和十二年(817年)的时候,白居易已被贬为江州司马。
仕宦生涯的打击,使他的内心本就颇怀伤感,四月,是春归的时候,春逝的寥落更是击打着心墙。
但是,白居易却在这个四月写下了一首描写桃花招摇盛开的七绝,诗中写意了灿烂的春光,惊艳了已来到人间的夏天,也成就了唐人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白居易的《游大林寺序》中,详细描写了他与其他十七友人同游大林寺时所见的美景。
清流苍石,桃花灼灼,恍若世外。
这首《大林寺桃花》便是在这一次游玩中所写。
“人间四月芳菲尽”,诗的开篇点出人间的四月之期,百花已是凋零。
这是白居易在四月出游的所见所感,伤春的情绪在对芳菲落尽的感叹中抒怀。
紧接着第二句就有了全诗的主题,“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山中寺院的桃花方才盛开。
诗人在出游中,本是有着些许伤春的哀感,但是峰回路转,山中古寺竟有刚刚绽放争妍的桃花。
耀眼夺目的桃花在这个季节突然出现在眼前,仿若不是人间所有,这也与前一句的“人间芳菲尽”对应,使诗人伤春的哀愁一扫而空,也使读诗的人们豁然开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许多的人对这两句见之喜之。
其实细读之下会发现,这两句并无高深的艺术手法和感发技巧,诗人就是平平常常地写出事实:四月春去繁花落尽,山中古寺桃花乍现。
可是,就是这样平实的写法,给人了一种繁花灿烂,生趣夺目的仙境之感,景妙诗也妙。
接下来诗人写出了自己在春逝后的心绪,“长恨春归无觅处”,春归无处寻的时候,我经常会多有忧恨遗憾。
只有喜爱春天的人方会有恨春归的心情,诗人也莫不如是,春天会在每一年逝去,年年这个时候,他也自然有了一份难解的怅恨。
可是今天却不一样,正在为春惋惜的时候,繁盛的桃花出现在了眼前,于是诗人说了:“不知转入此中来。
”我竟不知春天转入到了这里来,诗中因桃花所现的春光,在白居易笔下变成了富有感情的人一般,它故意顽皮躲藏起来,在他伤春怅然的时候突然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
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
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
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
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
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
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
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
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
“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
“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