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音乐三下《6小放牛》word教案 (3)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小放牛》 ︳人音版 (五线谱)
《小放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乐曲《小放牛》,感受唢呐及民族乐器、民歌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唢呐音色的变化,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唢呐丰富而奇妙的音色,增强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及音色听辨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1)认识唢呐,并记住其音色,听辨出唢呐模仿村姑和牧童一问一答。
(2)初步了解传统民族音乐12356五声调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并记住唢呐及其音色,感受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2.难点:通过对唢呐、对《小放牛》的学习,引领学生对传统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有继续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传承我国优秀传统音乐。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四、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师: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我们来玩游戏【师打着固定的拍子(拍手,拍腿)我们一起拍,老师有节奏的念花园,果园,动物园,蔬菜园,选中果园,让学生有节奏的接龙各种水果的名字。
师:刚才的游戏,请同学们在下课的时候再一起玩,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京剧,看看故事中有几个主人公,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播放京剧《小放牛》选段前半段)生:两个人物,牧童和小姑娘。
小姑娘在向牧童问路……小姑娘要去杏花村……师:哦!同学们听得很仔细,那么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我们继续来看。
(播放京剧《小放牛》选段后半段)师:故事结束了吗?生:没有。
牧童又把小姑娘叫了回来,要听她唱小曲儿。
生:小姑娘说唱小曲得有人帮腔,会帮腔来帮腔,不会帮腔站到一旁。
师:帮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帮着唱,你一句我一句的对唱,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河北民歌版的《小放牛》。
(播放河北民歌版本的《小放牛》视频片段)指出这一版本仍是男女对唱的形式。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课本上的《小放牛》,请同学们听一听,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2.新课教学,接下来我们来聆听课本上的小放牛,引子部分,你能听出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生:唢呐3.介绍唢呐出示图片(PPT展示)师:观察唢呐的样子,想什么。
小放牛的音乐教案
小放牛的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放牛的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放牛的音乐故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歌曲的学唱和动作的配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1. 学唱歌曲《小放牛》。
2. 学习歌曲的表演动作。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录音机或音乐播放器。
2. 歌曲《小放牛》的音频文件。
3. PPT或图片展示小放牛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4. 学生们的乐器(如手拍、小铃铛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小放牛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激发学生对音乐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小放牛的故事,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
歌曲学唱(15分钟):1. 播放歌曲《小放牛》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分段教唱歌曲,带领学生一起跟唱。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重要词汇和发音。
3. 反复练习歌曲,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动作配合(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歌曲的表演动作,并逐步教授给学生。
2.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歌词进行动作配合,让他们在唱歌的同时展示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放牛的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合作能力。
音乐感知(15分钟):1. 利用教学录音机或音乐播放器,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在听音乐时的感受和想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如手拍、小铃铛等,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3. 展示学生的表演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放牛故事,并配以音乐和动作表演。
2. 组织学生进行小放牛的音乐游戏,如唱歌比赛、舞蹈比赛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小放牛》脑科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欣赏课《小放牛》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教材分析1.乐曲背景:《小放牛》是一首由唢呐与乐队演奏的民乐合奏,此曲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
旋律质朴流畅,活泼轻快。
这首歌曲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
乐曲就是以这首民歌旋律为基本素材改编而成的。
2.曲式分析:在一段活泼欢快的引子之后,民歌旋律作各种变化与发展,三个部分组成。
第二个部分速度仍然是中速,唢呐和咔腔以不同的音色模仿两个角色的腔调,表现了他们一问一答的情景。
第三部分速度更快,并把主题旋律加以展开,节奏收紧,句幅缩短,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快,同时加入了其他民乐,气氛也更为热烈。
最后速度放慢,唢呐与乐队齐奏,表示对话结束,皆大欢喜。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唢呐与乐队演奏的乐曲《小放牛》,感受河北民间乐曲的戏曲韵味,情绪更是欢快风趣。
2.了解民间乐器唢呐。
3.通过聆听、活动表演体会河北音乐“对唱”的特色。
教学重点1.认识唢呐,分辨出唢呐与咔腔的不同音色。
2.乐曲戏曲韵味的情绪体验,感知“对唱”的音乐形式。
教学难点聆听分辨出唢呐、卡腔、口琴子。
教学准备鼓、扇子、打击乐器教学过程[思维预热]1.河北秧歌师:孩子们,上课之前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来自河北的秧歌表演,请你们看看这段表演演员的道具是什么?动作表情有什么特点?生:扇子、绸子,表情很滑稽,扮演不同的角色。
师:我们也来表演一下河北的秧歌,可以用什么动作呢,其实音乐动起来就可以,李老师先来一个,还有谁表演一下(请两个同学)三个动作连起来试一下,走起来!师:是什么乐器在伴奏呢?生:师:大家看图片,最传统河北民间秧歌,一定会有唢呐演奏,鼓和镲打击乐器伴奏。
现在我请两位同学用鼓和镲给咱们秧歌队打节奏,谁来试试当鼓手,镲,请四位同学秧歌表演。
(学生表演)……设计意图:情景预设,让同学们在表演中体验河北秧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创编即兴表演的能力。
小放牛教案
教材分析:民间乐曲《小放牛》此曲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
旋律质朴流畅,活泼轻快。
这首歌曲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
乐曲就是以这首民歌旋律为基本素材改编而成的。
在一段活泼欢快的引子之后,民歌旋律作各种变化与发展,在不同的速度中多次出现。
形成三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为中庸稍慢的速度,主题旋律完整地由唢呐吹奏出来:这个旋律接着重复了两次,只是开始的乐句变化为:音区和音色也作了改变,好似村姑与牧童这两个角色出现在听众面前。
第二个段落速度加快,仍采用完整的主题旋律。
唢呐以不同的音色模仿两个角色的腔调,表现了他们一问一答的情景。
第三个段落速度更快,并把主题旋律加以展开,节奏收紧,句幅缩短,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快,气氛也更为热烈。
最后速度放慢,唢呐与乐队齐奏,表示对话结束,皆大欢喜。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唢呐与乐队演奏的乐曲《小放牛》,感受民间乐曲风趣、流畅质朴,活泼欢快的情绪,以及牧童快乐的生活。
2、聆听感受唢呐的音色及模仿人声一问一答的情景。
3、认识唢呐、民族管弦乐队。
教学重难点:1、认识唢呐、民族管弦乐队。
2、民歌曲调分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歌曲《小放牛》进教室播放音乐《小放牛》2、师生问好。
向学生问好二、聆听歌曲《小放牛》1、导入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演唱一首四川民歌你们还记得吗?《放牛山歌》2、介绍歌曲《小放牛》(1)把曲调抄在小黑板上或幻灯投影片上。
(2)在教师的钢琴弹奏下(或教师吹奏竖笛更为适宜),学生跟琴(笛)声哼唱曲调,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3)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字叫做《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
这首歌曲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
旋律质朴流畅,轻松活泼。
这首歌曲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
3、初听乐曲(1)我们的书本上也有一首《小放牛》,可是它是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仔细听,与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小放牛》有些什么联系。
苏教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小放牛》word教案 (3)
《小放牛》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1.学唱唱河北民歌《小放牛》2. 音乐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形式得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得不同得音乐形象。
二、教学目得: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得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得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得热爱之情;2.通过用指定节奏创编旋律,了解旋律构成中得节奏要素,感受节奏得表现特点,3.课外拓展:感受不同形式得《小放牛》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小放牛》是一首民间歌舞剧,对答式表演唱《小放牛》。
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得方式,逗趣玩乐。
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得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得问,才告诉她。
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得演唱起民间流行得对歌来。
难点:切分节奏。
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钢琴、黑板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营造音乐环境随着明快得《小放牛》音乐,学生高高兴兴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小放牛》新授1.师生问好歌2.发声练习3. 听赏《小放牛》(1)多媒体展示小放牛得情景画面,播放《小放牛》音乐。
(2)听一听,想一想: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得?这首乐曲描绘了怎样得画面?(3)熟悉主题音乐。
(4)复听全曲。
4.教唱《小放牛》(1)学习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简介歌曲中所唱到得赵州桥。
(多媒体)解释歌词:第二段中说:“赵州桥来鲁班修”,这是一种象征得表达方法。
因为鲁班是我国公元前七百多年春秋时鲁国杰出得建筑工匠,早于隋朝得李春大约一千年。
因鲁班曾创设攻城得云梯和磨粉得煨,又相传曾发明木做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称他为“祖师”,因此,歌词借鲁班之名,表达从敬之意。
“玉石栏杆圣人留”中得借喻手法亦是如此。
(3)教唱a. 学习歌谱:1=D 2/4b. 师:这首歌有什么特点?采用一问一答得形式。
师:我们今天学得这首“小放牛”是戏曲传统曲目,属于民间小调,即通俗又十分优美、动人。
c.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d教师钢琴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小放牛》教学设计
《小放牛》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民歌);
2.记忆主题旋律;
3.能准确的听辨唢呐音色。
教学重点:
记忆并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听辨唢呐音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介绍我们民乐的传统音乐,切入民乐的风格特点。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音乐
1、完整聆听音乐,感受并记忆唢呐音色;
2、再次聆听音乐,记忆并模唱主题旋律。
(二)过关练习
1、聆听下列音乐片段,判断哪首是由唢呐演奏的( B );
A.古筝《浏阳河》
B.唢呐《百鸟朝凤》
C.二胡《小青蛙》
D.琵琶《草原小姐妹》
(三)分层作业
1、听辨全曲中唢呐的音色变化;(一星)
2、聆听《百鸟朝凤》全曲,对比《小放牛》唢呐的音色区别;(两星)。
《小放牛》音乐优秀教案
《小放牛》音乐优秀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歌曲《小放牛》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小放牛》,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把握和情感表现。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歌曲音频3.钢琴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播放《小放牛》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生谈谈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二、歌曲欣赏1.老师简要介绍《小放牛》的背景和特点。
2.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三、歌曲学唱1.老师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节奏和情感表现。
2.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自己的演唱技巧。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倾听、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学唱《小放牛》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播放《小放牛》歌曲,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
二、歌曲练习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练习,注意指导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合作。
2.学生分组练习,相互鼓励、纠正错误。
3.老师挑选优秀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歌曲欣赏与分析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四、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播放《小放牛》歌曲,让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
二、歌曲表演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注意指导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现。
2.学生分组表演,相互欣赏、学习。
3.老师挑选优秀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歌曲创作与分享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学生相互欣赏、学习,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小放牛》人音版
《小放牛》教学设计(聆听)一、教材分析唢呐与乐队《小放牛》。
《小放牛》描写了村姑向牧童问路。
牧童故意发难,要村姑回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告诉他的情景。
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地演唱起民间对歌来。
乐曲就是以这首民间乐曲旋律为基本素材改编而成的,乐曲旋律质朴流畅,活泼轻快。
唢呐以其特有的明亮、高亢的音色在乐队的配合下,生动地描写了民间的生活景象以及村间情趣。
在中间部分唢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咔腔”,模仿人说话,把村姑与牧童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趣味。
二、教学目标1.感受民间乐曲《小放牛》欢快的情绪,知道其演奏形式,熟悉乐曲曲调。
2.知道乐曲由三个乐段构成,能够随音乐进行模唱。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聆听民间乐曲《小放牛》,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了解乐曲的演奏形式。
2. 知道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并能模唱三个乐段的旋律。
(二)教学难点感知乐曲中音色和音区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听辨乐器,了解音色1.1聆听音乐听辨乐器过渡语:这是中国的四种民族乐器,我们听一段音乐,辨一辨是哪种乐器演奏的?(播放《小放牛》主题音乐听辨乐器。
)1.2 再次聆听模仿演奏过渡语:听出来了吧,是唢呐演奏的。
唢呐,吹奏乐器,手指堵住音孔,用嘴吹奏发出动听的声音。
我们来试试模仿演奏,并想一想:唢呐的音色是怎样的?(播放音乐,模仿唢呐的演奏,高亢嘹亮的。
)1.3 熟悉旋律过渡语:唢呐可以与乐队在一起演奏,你听:(播放音响:唢呐与乐队演奏的片断音响。
)(二)分段欣赏乐曲《小放牛》2.1 揭示课题《小放牛》过渡语:《小放牛》这首乐曲是根据河北民歌《小放牛》改编。
描写了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刁难,要村姑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的情景。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场景:(播放引子音乐。
)过渡语:这一段引子是怎样的?(唢呐演奏时节奏比较自由,乐队演奏描绘出农村的生活景象。
)2.2 聆听乐曲第一部分感受音色、了解演奏技法(播放第一段音响。
)过渡语:第一段中,音区从开始的高音区转到中音区,村姑与牧童出现在我们面前,你听,音色有什么变化?(音区:中音区)(音色:先是高亢嘹亮的音色,然后唢呐模仿人的声音进行演奏,好像是两人在说话。
2022年苏教小学音乐三下《小放牛》教案 (公开课获奖) (2)
第十一课小放牛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对十》,能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并能边唱《对十》边打霸王鞭。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谁家的门铃在响》,认知宽音程。
3、能认真聆听双簧管独奏《小放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演活动,体验放牛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歌曲《对十》,并能边唱边打霸王鞭。
教学用具:CAI课件、钢琴、霸王鞭、动物头饰。
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造情境1、学生听旋律进教室。
CAI播放《对十》伴奏。
2、师: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为了表示我对大家的欢迎,我给大家准备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欣赏,你听……(CAI课件播放歌曲《小小牵牛花》)3、师:有哪位同学听出来这些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呢?生:牵牛花师:那你们都喜欢哪些花呢,说说看。
生:……(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些花的理由)二、学唱新歌1、师: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它唱的是什么花。
CAI课件播放歌曲《对十》生:水仙花、马莲花师:这些花都开在哪里呢?生:水里、道边2、简单介绍对唱形式CAI课件播放歌曲《对十》师:两个人或者两组之间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叫做对唱。
3、学歌词(1)师生问答(2)生生问答4、熟悉旋律(1)师:同学们非常棒。
看这里有三组旋律,请同学们合作唱一唱。
生:……(师:请同学们跟着他一起唱,不要忘记拿起你的小手来划拍)(2)学生用“LA”跟老师一起哼唱旋律。
5、唱歌词(1)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小组之间互问互答(2)全班同学齐唱《对十》三、创造表现1、创编歌词2、学生展示成果3、了解霸王鞭(CAI课件播放霸王鞭舞蹈)师:他们手上拿着的彩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的名字叫霸王鞭。
四、总结师: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河北民间歌曲《对十》,还有自己的创作,请同学们在课后自己做一个霸王鞭,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打霸王鞭。
再见!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听赏《小放牛》1、(多媒体展示小放牛的情境画面,播放《小放牛》音乐。
小放牛 音乐教案
小放牛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放牛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小放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演唱和表达。
2. 歌曲中的节奏感和旋律特点。
3. 乡村生活的描绘和感受。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歌曲《小放牛》的音频。
3.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或视频,展示乡村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播放歌曲《小放牛》,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歌曲学唱: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
3. 教师分段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逐渐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每个小组轮流演唱歌曲。
情感体验:5. 展示乡村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
6.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乡村生活的特点和美好之处。
7.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创作一段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舞蹈或表演,配合歌曲演唱。
巩固练习:8.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歌曲的复习和巩固练习,确保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总结回顾:9.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歌曲的特点和乡村生活的感受。
拓展延伸:10.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与乡村生活相关的歌曲进行学唱和表演,进一步拓展对音乐和乡村文化的理解。
评估反馈:1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教学资源:1. 歌曲《小放牛》的音频。
2. 乡村生活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与乡村生活相关的歌曲和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欣赏。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活动的难易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 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乡村音乐的知识和背景,让学生对乡村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苏少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小放牛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第十一课小放牛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对十》,能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并能边唱《对十》边打霸王鞭。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谁家的门铃在响》,认知宽音程。
3、能认真聆听双簧管独奏《小放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演活动,体验放牛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歌曲《对十》,并能边唱边打霸王鞭。
教学用具:CAI课件、钢琴、霸王鞭、动物头饰。
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造情境1、学生听旋律进教室。
CAI播放《对十》伴奏。
2、师: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为了表示我对大家的欢迎,我给大家准备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欣赏,你听……(CAI课件播放歌曲《小小牵牛花》)3、师:有哪位同学听出来这些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呢?生:牵牛花师:那你们都喜欢哪些花呢,说说看。
生:……(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些花的理由)二、学唱新歌1、师: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它唱的是什么花。
CAI课件播放歌曲《对十》生:水仙花、马莲花师:这些花都开在哪里呢?生:水里、道边2、简单介绍对唱形式CAI课件播放歌曲《对十》师:两个人或者两组之间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叫做对唱。
3、学歌词(1)师生问答(2)生生问答4、熟悉旋律(1)师:同学们非常棒。
看这里有三组旋律,请同学们合作唱一唱。
生:……(师:请同学们跟着他一起唱,不要忘记拿起你的小手来划拍)(2)学生用“LA”跟老师一起哼唱旋律。
5、唱歌词(1)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小组之间互问互答(2)全班同学齐唱《对十》三、创造表现1、创编歌词2、学生展示成果3、了解霸王鞭(CAI课件播放霸王鞭舞蹈)师:他们手上拿着的彩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的名字叫霸王鞭。
四、总结师: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河北民间歌曲《对十》,还有自己的创作,请同学们在课后自己做一个霸王鞭,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打霸王鞭。
再见!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听赏《小放牛》1、(多媒体展示小放牛的情境画面,播放《小放牛》音乐。
小学音乐三年下册第六单元《小放牛》教案
活动三:聆听第三段
1、播放音乐
师:请大家注意聆听这段音乐和刚才听到的前两段音乐是否相同?你听到了几种音色?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画出第三段的图形谱。
活动四:全曲完整聆听:
师:整首乐曲给你什么感觉?(幽默、风趣),你听出乐曲中出现的主旋律吗?当你听到主旋律出现时请举手表示。请你哼哼主题旋律。
1、教师引导学生随琴一起唱用“啦”进行模唱。
2、唱一唱曲谱。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活动二:
一、聆听乐曲第一段二、聆听乐曲第二段,感受一问一答的情景。
1、播放音乐,教师画出图形谱。
2、说说,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感受?表现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一问一答的情景。
3、你觉得和我们刚才听到的那段音乐有没有关系?
4、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唢呐表现的不同音色。
5、第二次聆听第二段。
活动三:聆听第三段
2、通过图形谱,让学生清楚地认识音色的变化。
学习
重难点
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并记住唢呐的音色。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故事导入
在河北的一个村子里,一个村姑向小牧童问路,调皮的牧童心想,我可不白白回答,得为难一下你,于是就出了几道题考这位村姑。(教师范唱《小牧童》歌曲: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聪明的村姑也用歌声回答了他,这一问一答充满了乡村的乐趣。
第6课牧童之歌《小放牛》教学设计.docx
第6课牧童之歌《小放牛》教学设计《小放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小放牛》,并跟录音学唱。
2、了解相关音乐文化及人文知识。
3、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进行咅乐创造。
教学重点:跟录咅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CAI教学过程:一、认识赵州桥(3)1、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座桥吗?(出示图片)谁來描述一下这座桥的样子?引导: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在大桥洞的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2、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如果没有这四个小洞会怎么样?(学生答……)揭秘: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上涨,水不仅可以从大桥洞流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样,就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同时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也是一个奇迹。
3、大家知道这座桥叫什么名字吗?它是由谁设计和参加建造的?介绍:这座桥叫“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汶河上。
它是由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了。
二、了解赵州桥的传说(2)过渡语:这真是太神奇了!所以,关于这座桥的歌谣和文学作品,那也是不胜其数,在民间更是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河北省赵县,有一条大河名叫汶河,它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 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了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
因此,液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爷鲁班知道了。
他特地远到赶来, 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了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方。
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
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它倒骑着毛驴, 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赶去凑热闹。
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于是他问鲁班: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
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
小放牛音乐教案
小放牛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放牛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小放牛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演奏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细致观察和专注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歌曲《小放牛》的背景和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小放牛》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跳舞。
歌曲分析:1. 向学生解释歌曲的歌词和含义,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引导学生聆听并找出歌曲中的重复元素和主题。
学习演奏:1. 教授学生简单的乐器演奏方法,如打击乐器、木琴或口琴,以演奏歌曲中的旋律部分。
2.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指导他们分别演奏歌曲的不同旋律部分。
鼓励学生通过协作和沟通,合作演奏整首歌曲。
情感表达:1. 向学生展示一些情感词汇和动作,如开心、悲伤、惊讶等,然后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词汇和动作来表达歌曲中的不同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歌曲的情感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尝试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创作延伸:1. 提出给学生一些问题,例如:你认为小放牛的故事还有哪些可能的情节发展?你会给小放牛这首歌加入什么样的独特乐器或声音效果?2.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创意,并让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总结活动:1. 让学生再次演奏整首歌曲,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
2. 进行小结讨论,学生分享对这堂音乐课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演奏和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音乐技巧和团队合作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对歌曲和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音乐演出或影片,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欣赏音乐。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类似风格和主题的音乐作品,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意演绎或创作。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课小放牛教案
音乐课小放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小放牛》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放牛》的背景介绍和歌词解析。
2. 歌曲的旋律分析和演唱技巧。
3. 合唱部分的配合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1. 歌曲《小放牛》的旋律和节奏。
2. 合唱部分的配合和表现力。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的演唱。
2. 合唱部分的整齐和和谐。
五、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 合唱麦克风设备。
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带领学生唱一些简单的歌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歌曲介绍:介绍《小放牛》的背景和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3. 旋律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4. 演唱技巧:教授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的演唱技巧。
5.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整体演唱:让学生整体演唱歌曲,检查合唱部分的整齐和和谐。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小放牛》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部分的配合和表现力。
3. 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所学成果。
2. 引导学生自学其他民族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音乐会,加深对音乐文化的了解。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信心。
4. 注意音量和音准,避免对学生造成噪音伤害。
六、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放牛》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1.学唱唱河北民歌《小放牛》2. 音乐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形式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2.通过用指定节奏创编旋律,了解旋律构成中的节奏要素,感受节奏的表现特点,3.课外拓展:感受不同形式的《小放牛》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小放牛》是一首民间歌舞剧,对答式表演唱《小放牛》。
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
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才告诉她。
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
难点:切分节奏。
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钢琴、黑板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营造音乐环境随着明快的《小放牛》音乐,学生高高兴兴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小放牛》新授1.师生问好歌2.发声练习3. 听赏《小放牛》(1)多媒体展示小放牛的情景画面,播放《小放牛》音乐。
(2)听一听,想一想: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熟悉主题音乐。
(4)复听全曲。
4.教唱《小放牛》(1)学习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简介歌曲中所唱到的赵州桥。
(多媒体)解释歌词:第二段中说:“赵州桥来鲁班修”,这是一种象征的表达方法。
因为鲁班是我国公元前七百多年春秋时鲁国杰出的建筑工匠,早于隋朝的李春大约一千年。
因鲁班曾创设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煨,又相传曾发明木做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称他为“祖师”,因此,歌词借鲁班之名,表达从敬之意。
“玉石栏杆圣人留”中的借喻手法亦是如此。
(3)教唱a. 学习歌谱:1=D 2/4b. 师:这首歌有什么特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小放牛”是戏曲传统曲目,属于民间小调,即通俗又十分优美、动人。
c.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d教师钢琴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e教师一句一句请同学唱。
f.师生接口唱。
g.学生将整首歌曲连起来唱。
h.指名男女对唱。
i. 分组对唱。
j.表演唱四.课外欣赏1.多媒体播放单簧管《小放牛》。
2.多媒体播放笛子独奏《小放牛》。
3.多媒体播放河北民歌对歌《小放牛》。
4.多媒体播放黄梅调《小放牛》。
5.师生一起欣赏、比较、探讨,领略不同形式下的《小放牛》音乐魅力。
五总结,师生再见快下课了,让我们一起随放牛娃回家吧!播放《小放牛》音乐,学生边唱边做着牵牛和骑牛动作或做着吹着笛子状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1、通过歌唱,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形式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创作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比较同一曲目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小放牛》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2、智育目标:欣赏《小放牛》并跟录音学唱3、素质发展目标:了解相关音乐文化及人文知识教学重点:了解民歌的创作特点以及相关人文知识教学难点:熟悉《小放牛》的旋律,了解歌词内容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简易打击乐器学生活动设计:听赏音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旧歌《放牛放到小河边》,引出欣赏曲目《小放牛》。
温故而知新二、欣赏《小放牛》1.初听,了解歌曲大意。
2.看歌词,聆听,进一步明确歌曲描绘的意境。
3.再听,随录音轻声哼唱。
4.对唱:随录音,男女对唱。
三、拓展延伸(播放《小放牛》作为背景音乐)1.师简单讲解《小放牛》故事梗概。
2.播放同名戏曲《小放牛》。
学生欣赏,在熟悉的旋律处小声哼唱。
3.出示《赵州桥》的图片简介:赵州桥欣赏:童声合唱《赵州桥》,在熟悉的地方小声哼唱。
4、边听音乐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总结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游历了丰收的苗寨、快乐的雪域高原、美丽的哈尼族村庄、花香四溢的天山脚下——在祖国的音乐花园中,到处都有快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希望你们像一只只小蜜蜂,去采撷美妙的音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并用明亮的声音欢快地演唱这些歌曲;听赏时,能随乐哼唱双簧管独奏曲《小放牛》的旋律,课堂气氛不错。
《无锡景》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准确把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筝、电子琴。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四)一、新课导入l、欣赏感受,初体江南学生听着江南的民歌走进课堂。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老师弹奏古筝。
弹完后老师提问:师:你们知道刚才老师用古筝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生:《茉莉花》。
(点击课件)师:那它又是哪儿的民歌呢?生:江苏民歌。
师:是的。
老师刚才演奏的正是名扬海内外的我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谁能哼唱几句让我们欣赏一下?2、听着旋律,跟唱练声师:不错!看来我们的同学对《茉莉花》这首歌还是非常熟悉的。
再来考考你们,你除了知道《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外,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生:《拔根芦柴花》、《杨柳青》、《水乡船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姑苏风光》、《紫竹调》、《绣荷包》、《无锡景》……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多,真不愧是我们江苏人,说到江苏的民歌,大家都是朗朗上口。
俗话说,说得比唱得好!我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得比说得好(点击课件)!请看屏幕,根据屏幕上的要求唱出你所听到的旋律。
师:老师说的果然不错,你们的确唱得比说得好。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你们刚才所说到的诸多江苏民歌中的其中一首--《无锡景》。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踏出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老师的一段古筝独奏《茉莉花》,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老师所弹奏的优美旋律中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由此引出老师的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引导提问下走进江苏的民歌。
“俗话说,说的比唱的好,老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的比说的好!”通过我的这句话引出下面两小段的模唱(选自《无锡景》的前两段旋律),这个过程不仅及时调动了课堂气氛,并且为后面的唱歌教学做了一个铺垫。
)二、学唱新歌1、音画结合,情境体验老师点课件请同学们先欣赏全曲--《无锡景》。
欣赏完后老师提问:师:你们说这首曲子美吗?生:美。
师:想不想再听一遍?生:想。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学生欣赏第二遍。
(点击课件)(设计意图: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歌唱艺术的源泉也是如此。
要唱好歌就要处理好情感的表达,要处理好情感就必须要有生活体验。
因此我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他们欣赏无锡的无限风光,让他们置身于这个都市,去体验无锡的美,感受做为一个江苏人的自豪!)2、先唱后识,水到渠成欣赏完第二遍。
师:一首好听的歌曲人人都爱唱。
我注意到,刚才在欣赏的时候,有些同学在下面轻声的跟着哼唱,其实你们不必如此拘束、害羞,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想唱你们就尽情的唱吧!学生欣赏第三遍(点击课件)。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边听边跟着音乐哼唱。
师:我们的同学真的很不简单,我还没教,就已经能听着音乐把歌曲唱出来了。
你们在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师:说得很好。
这样做的确很亲切。
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遍。
(点击课件)学生一起朗读歌词。
师:(点一名学生提问)读了歌词,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师:说得非常正确。
师:现在,我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熟悉歌谱,如在哼唱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你可以个别举手我来帮你解决。
师:时间到。
没有同学问我问题啊?那我来问问你们。
第二行第二小节怎么唱?师:(点一个学生唱)你知道这种装饰音有什么用处吗?生:“……”(说得不是很正确)师:好,那我来告诉你们。
在民歌里这种类似的装饰音很多。
这首歌里的装饰音用的最大好处就是更能表现江南民歌的娇甜软腻。
下面一起来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谱唱一遍。
师:你们音乐素质的确不错,音准很好。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比赛。
男女生各为一组,自选一段,比比看到底哪一组唱得好!(设计意图:新课标关于识谱教学讲道:“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因此我让学生在沉醉于歌曲旋律中时,一遍遍的让他们听赏歌曲,跟唱歌曲,并及时提醒学生衬词如何唱更好听,如何去找到歌曲所表达的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
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却达到了“似曾相识”但还不十分熟练掌握的状态。
接着我再让他们自主学谱、朗诵歌词、随琴学唱、唱好衬词、再次唱谱。
让学生在学唱歌词和学唱歌谱的相互交替中学会歌曲。
这有利于将歌曲情感的感受、体验贯穿于学习歌曲的全过程。
)三、对比欣赏师:其实大家唱得都不错!听你们唱得这么好听,我的嗓子也有点痒了,欢不欢迎我唱一段给你们听啊?生:欢迎。
(师唱)。
师:听了我唱的歌,你们有问题要问老师吗?生:老师,您唱的歌曲和我们刚才唱的旋律一样,可是词不一样。
师:是的。
老师刚才唱的这首歌是最早最正宗的《无锡景》(点击课件),而我们今大学唱的这首《无锡景》是解放以后重新填写的。
(点击课件)师:其实,无锡现在的美景真的是太多了。
除了歌词中提到的……还有……。
我这里有15幅无锡的美景,我们来欣赏一下。
(点击课件)看了这么多美景,你们觉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生:已经能为这首歌填写第三份歌词了。
(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回答该问题)(设计意图: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这些?我利用了《无锡景》最早版本这一有力的历史见证,并现场演唱,让学生通过欣赏对比,向他们直观的展示了祖国的变化。
在师生互动的问答中,让学生觉得现今无锡的景色真多真美,而这一切美景要由我们来唱出,未来祖国的蓝图要由我们来绘制,而这第三份歌词也要由我们来谱写,-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四、创作练习,感情升华师:是的,这个任务老师现在就交给你们,请你们来做一次词作者,学着《无锡景》这首歌的格式把无锡的美景也来写一写。
(点击课件)学生分小组创作,老师辅导。
(设计意图: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