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读书笔记
《景观园林设计10原则》读书笔记
![《景观园林设计10原则》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2bab49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8.png)
《景观园林设计10原则》读书笔记
《景观园林设计10原则》作者苏西·怀特,是一名对园艺设计富有热忱的园艺师、记者和作家,她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一直致力于园艺方面的写作。
她曾出版过七本关于园艺的书籍,并举办了大量的讲座。
她的文章曾发表于《家与花园》《花园画报》《花园》(英皇园艺协会主办)和《英伦花园》等,著有《诺森伯兰郡的花园与花境》(Gardens of Northumberland the Borders)、《唇形花科》(Origanum)和《百里香》(Thyme)等。
一座优雅的花园如同一株形态优美的植物,可以取悦我们的眼睛,但植物却不能像花园一样给我们的感官带来愉悦。
在《景观园林设计10原则》中,经验丰富的园艺大师苏西?怀特向我们介绍了造园应该遵守的十大原则。
不管你只拥有一小块地还是更多土地,此书所包括的空间设计基本规则都会为你的初步规划带来灵感与指导,或帮助你重新规划现有的土地。
本书包括了在设计园林时应注意的各个方面,从花园配置的布局到千变万化的高度和颜色搭配,再到植物类型的选取,这一切有助于解开季节变化对花园造景的束缚,向大家展现更多园艺的魅力。
《景观园林设计10原则》选用了行业范围内150个有名花园的图片,并且每幅图片下方都有详细的介绍与诚恳的建议,为新手或者已有经验的园艺师提供有益的指导。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e5c70f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0.png)
风景园林设计因素念书笔录地形1.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剖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理智的做法是第一对地形进行剖析研究,特别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平均时。
基址地形的剖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构造和方向。
同时也示意风景园林师对各不一样的用地、空间以及其余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构造保持一致。
2.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往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
这种原地形图往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修建物、道路及现存植物。
原始地形图可经过现场勘察、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全部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能够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长进行研究斟酌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概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栽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一定保持 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域为防止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 1%的坡度。
别的,调理地表排水和指引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行切割的部分。
5.在大陆性温带地域,朝南的坡向在冬天比其它任何方向的坡向遇到的直接日照要多。
朝北的坡向在冬天几乎得不到日照。
在夏天,全部方向的坡度都可遇到不一样程度的日照,此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大陆性温带地域的东南坡向因为不受冬天风的侵袭,而得益于夏天细风的吹拂,冬天太阳的辐射和间接遇到夏天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由,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网球场的理想地点应在 1-3%的坡度上。
8.就大多半园址平面图的比率而言(图纸比率尺 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 1m 或。
而地域性的比率而言(图纸比率尺为 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 5m、10m、15m。
9.等高线使用原则:1)原地形等高线应顺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
3)全部等高线老是各自闭合,决无终点。
读风景园林设计读后感
![读风景园林设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f453f6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1.png)
读风景园林设计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就是些简单的种树、造湖的事儿呢,没想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就好比是在玩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游戏,但是这个拼图的每一块都不是死的,它们是有生命的。
比如说,在设计一个公园的时候,可不是随随便便找个空地,种点花花草草就完事儿了。
这里面得考虑到阳光的方向,就像给每个植物安排一个最舒服的晒太阳的位置。
要是把喜欢阳光的植物放在大树的阴影下,那就像把一个爱热闹的人整天关在小黑屋里,肯定长不好。
还有那些弯弯绕绕的小路,也不是乱铺的。
这就像是给人们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设计了一个探索的旅程。
你想啊,如果小路修得直直的,一眼就看到头了,那多没意思啊。
就像看一部电影,刚开头就知道结尾了,谁还想看下去呢?但是把小路设计得曲曲折折的,一会儿在花丛中穿过,一会儿又绕到一片小林子后面,这就充满了惊喜。
走在这样的小路上,就像在寻宝一样,说不定下个转角就能看到一片特别美的小花园。
书中提到的关于水的设计也特别有趣。
水在风景园林里就像是一个灵动的精灵。
小池塘可不是挖个坑,灌点水就成了。
得让水流动起来,就像给它注入了灵魂。
有流动的水,就会有潺潺的水声,这声音就像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音乐。
而且水里还可以养点小鱼小虾,再种上几株荷花,这一下,整个小池塘就像一个小小的生态世界了。
小鱼在荷叶下穿梭,小虾在水草里嬉戏,这画面想想就觉得特别美。
再说说那些园林里的建筑吧。
亭子、楼阁之类的,它们可不是孤零零地杵在那儿。
它们得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就像它们本来就长在那儿似的。
比如说,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建在一片竹林里,坐在亭子里,透过竹子的缝隙看外面的景色,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的水墨画里。
而且亭子的朝向、大小、造型都得精心设计,要考虑到从各个角度看过去的视觉效果,就像给它摆了一个最完美的pose。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风景园林设计就像是一场大型的艺术创作。
设计师就像是一个指挥家,要把植物、水、建筑这些不同的“乐器”协调起来,演奏出一曲和谐美妙的自然之歌。
园林读书笔记
![园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17567daf705cc17552709cc.png)
园林读书笔记【篇一:《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场地设计初体验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
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一、引言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
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
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
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
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
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三、个人感受对于这门课:大学本科时期我学的是建筑学,并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读研的时候选了这么课,我当时的想法是想通过上课学到点什么。
场地设计这门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
园林景观设计格兰特读后感
![园林景观设计格兰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f75c66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a.png)
园林景观设计格兰特读后感读完格兰特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那些东西,就像是被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园艺大师拉着聊了一通,那感觉还挺奇妙的。
首先呢,我就觉得格兰特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特别有人情味儿。
他不是那种干巴巴地只讲怎么摆弄花草树木,怎么安排石头小径的人。
他把园林当成了一个有生命、有故事的地方。
就好像每一个园子都像是一个小世界,里面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桥都像是里面的居民或者情节。
比如说,他讲到园林里的角落怎么布置的时候,我就感觉他像是在跟我说一个神秘角落的秘密一样。
他说那些角落不能被忽视,哪怕是很不起眼的小角落,也可以种上几株特别的小花,或者放上一个小巧的雕塑,这样就像是给这个小世界里藏了个小惊喜。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老家的院子里,有个小角落长满了各种不知名的野草野花,那时候觉得那就是个神秘的小天地,自己能在那儿玩好久呢。
还有啊,格兰特对空间利用的那些见解,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他说园林的空间要像一场舞蹈一样有节奏感。
大的空间就像是舞者舒展的大动作,小的空间就像是那些细腻的小动作。
你不能全是大空间,那样就显得空旷又单调;也不能到处都是小空间,会让人觉得拥挤憋闷。
这就跟我们生活一样啊,得有张有弛。
比如说城市里的公园,有那种开阔的大草坪,大家可以在上面放风筝、野餐,这就是大空间的魅力。
但是旁边又会有一些被树木围起来的幽静小道和小亭子,情侣们可以在那说悄悄话,这就是小空间的温馨了。
不过呢,格兰特也有些观点让我一边读一边忍不住吐槽。
他有时候讲的设计理念感觉太高大上了,有点脱离实际。
就像他说某个豪华园林里要用什么稀有的植物来打造独一无二的景观,我就想啊,这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小园子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嘛。
我们可没那个财力和精力去满世界找那些稀有的玩意儿。
而且啊,那些稀有的植物可能还不好养活,万一死了,那不是白折腾了。
但是总体来说,读格兰特的园林景观设计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园林之旅。
我看到了那些精美绝伦的大园林的设计思路,也能从中学到怎么把自己家那小小的阳台或者后院捣鼓得更有趣味。
园林设计唐学山笔记
![园林设计唐学山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a1364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8.png)
园林设计唐学山笔记
一、概述:
唐学山是一位著名的园林设计师,他对园林设计有着深入的研究。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空间的巧妙运用。
二、设计理念:
1. 与自然融合:唐学山注重在园林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并且尊重自然景观。
他善于将建筑物、植物和地形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自然氛围。
2. 利用光影:唐学山善于运用光影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空间感。
通过调整日照和阴影的分布,他使人们可以在园林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体验。
3. 空间层次感:唐学山强调园林空间的层次感,他善于利用高低起伏的地形和建筑物的布局,创造出多样化的景观层次和视觉效果。
三、设计案例:
1. 泉水流淌:在某个唐学山设计的园林中,一条清澈的泉水顺着小径流淌而过,给人一种流水清脆的感觉。
围绕泉水,有一些花草树木种植,形成了一个宜人的休闲和观景场所。
2. 石桥横跨:在另一个园林中,唐学山设计了一座石桥,横跨在一条小河上。
石桥的两边是精心设计的花坛和绿植,使整个空间更加生动和有趣。
3. 假山造景:在一处园林中,唐学山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植物,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山水意境的假山造景。
这个造景融入了自然的元素,并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总结:
唐学山作为一位园林设计师,他的作品强调自然与人造之间的和谐。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意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和体验。
注:该笔记内容纯属虚构,与任何真实人物或事物无关。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075959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0.png)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读后感读了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的相关书籍后,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充满奇幻与诗意的世界,那感觉就像是哆啦A梦打开了任意门,直接带我穿越到了古代那些美不胜收的园林之中。
首先得说说这古典园林设计里的布局,那可真是充满了智慧,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每一处亭台楼阁、假山怪石、花草树木的摆放都有讲究。
比如说回廊吧,那回廊弯弯绕绕的,就像一条灵动的蛇在园林里穿梭。
人走在回廊上,一会儿能看到一片幽静的竹林,沙沙作响,仿佛在说悄悄话;一会儿又能瞥见一个小巧玲珑的亭子,就像一个优雅的女子静静地站在那儿。
这布局可不像现代建筑那样直白,它是含蓄的,充满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惊喜在等着你,就像拆盲盒一样。
再讲讲那些假山和石头,它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堆在那儿的。
每一块石头都像是一个有故事的小老头,形态各异。
有的像只调皮的猴子,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而且这些假山的堆叠很有层次感,就像叠罗汉一样,高低错落,营造出一种小山峦的感觉。
在假山里穿梭,感觉自己就像个探险家,说不定还能发现个“水帘洞”呢!还有那些花草树木,简直就是园林里的色彩大师。
春天的时候,桃花、杏花、梨花争奇斗艳,把园林染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那画面就像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夏天呢,荷花在池塘里亭亭玉立,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这时候坐在池塘边的亭子里,看着满池荷花,吹着微风,别提有多惬意了,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古代的文人雅士了。
秋天的枫叶红得像火一样,和金黄色的银杏叶相互映衬,仿佛在进行一场色彩的对话。
冬天虽然花草树木大多凋零了,但那松柏却依然翠绿,像坚守岗位的士兵,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丝生机。
说到这园林的表现方面,我就特别佩服古代的那些画家和诗人。
画家们用他们的画笔把园林的美定格在了纸上,每一笔都像是注入了灵魂。
看那些园林的画作,就像看一部无声的电影,能从画面里感受到园林的宁静、雅致。
而诗人们呢,他们用几句简短的诗就能把园林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读书笔记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4017348964bcf84b9d57b98.png)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读书笔记摘要: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很令人头痛得事就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定得、详细得空间组织形式。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提供得一些生动、实用得技巧,能把这一转化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使之更富有成效。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中提供得方法在传统得与非传统得景观设计中得以印证,为设计思路与方案图提供了概念与哲学方面得基础。
里德利用几何图形与自然图形色画出最终得设计方案。
1、矩形模式:迄今为止矩形就是最简单与最有用得设计图形,它同建筑原料形状相似,易于同建筑物相配。
用90°得网格线铺在概念性方案得下面,就能很容易地组织出功能性示意图。
通过90°网格线得引导,概念性方案中得粗略形状将会被重新改写。
这种90°模式最易与中轴对称搭配,它经常被用在要表现正统思想得基础性设计。
矩形得形式尽管简单,它也能设计出一些不寻常得有趣空间,特别就是把垂直因素引入其中,把二维空间变为三维空间以后。
带等高线得曲线90°矩形网格,与直线形得建筑物边界与主动娱乐空间相适应。
2、三角形模式:45°/90°:重视其模块并注意对应线条之间得平行还就是很重要得。
三角形模式带有运动得趋势能给空间带来某种动感,随着水平方向得变化与三角形垂直元素得加入,这种动感会愈加强烈。
能与建筑物保持稳定得连接,也能同跳动得环线相融合。
适应于建筑物边界。
软质外边界得弯曲线45°/90°网格线,适于人行道与车行道。
注意事项:当45°或90°改变方向时,向内得转角应该就是90°或135°。
30°/60°:可尝试用六边形来组织空间。
根据概念性方案图得需要,可以按相同尺度或不同尺度对六边形进行复制。
当然,如果需要得话,也可以把六边形放在一起,使它们相接、相交或彼此镶嵌。
为保持统一性,尽量避免排列时旋转。
园林建筑设计读后感
![园林建筑设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bce2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3.png)
园林建筑设计读后感读了园林建筑设计相关的书籍后,我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那感觉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眼都是新奇和惊喜。
以前我觉得园林建筑嘛,不就是在园子里盖几间房子,种点花花草草。
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就像一个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拼图游戏。
从布局上来说,园林建筑的布局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各个建筑元素就像舞者,它们之间的距离、排列方式都有讲究。
比如说回廊,它可不是随便绕来绕去的,而是像一条灵动的丝带,巧妙地连接着亭台楼阁,让你在漫步其中的时候,既能感受到空间的转换,又不会觉得突兀。
就像你在参加一场寻宝游戏,回廊就是指引你找到下一个宝藏(亭台楼阁)的线索。
再说说建筑的风格,那简直是一部丰富的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江南的园林建筑像是温婉的江南女子,精致细腻,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每一处细节都透着那种水乡的柔情。
而北方的园林建筑呢,则像豪爽的北方大汉,大气磅礴,红墙黄瓦,格局开阔。
这就好比南方的美食精致小巧,北方的美食量大豪爽,各有各的魅力。
书中提到的借景手法更是让我拍案叫绝。
这就像是魔法师在变魔术,把园外的景色“偷”进来,让园林的空间一下子变得无限大。
站在园林里,透过一扇窗户,你能看到远处的山峦、田野或者河流,感觉自己就像是拥有了整个世界。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总是想把外面好玩的东西都搬到自己的小房间里,园林设计师就像是实现了这个梦想的超级英雄。
而且园林建筑中的植物配置也不是随便乱种的。
就像一场音乐会里的不同乐器,每种植物都有它自己的角色。
高大的树木像是乐队里的大提琴,低沉稳重,撑起整个空间的框架;而那些五颜六色的花卉就像是小提琴,灵动活泼,为整个画面增添色彩和活力。
它们相互搭配,在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
不过呢,在感叹园林建筑设计的奇妙之余,我也意识到这背后需要付出的巨大心血。
设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建筑知识,还得懂艺术、懂文化、懂植物学,简直就是一个全能选手。
园林景观设计与表现读书笔记
![园林景观设计与表现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e81bc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7.png)
《园林景观设计与表现》读书笔记一、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理念在开篇之初,我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要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艺术。
它旨在通过设计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实用功能并能体现特定文化或理念的户外空间。
这一设计过程涉及到自然与人工元素的融合,以达到视觉上的美感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理念是园林景观设计背后的核心思想,它引导设计师创造出有意义且符合人们需求的空间。
我们要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是生态友好的,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我们还要注重可持续性,确保未来的景观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具有持久性。
园林景观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需求和期望,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运动和社交等需求的景观空间。
我们还要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序列感和节奏感,创造出富有韵律和节奏的空间,使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园林景观设计还需要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每一个景观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设计师需要通过研究和学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使景观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景观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能成为人们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园林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元素,设计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将最新的科技和材料应用到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景观。
在这一章节中,我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生态友好、以人为本、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些理念将指导我在后续的阅读和实践中,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园林景观设计。
1. 园林景观设计定义及重要性第一章的标题为我初捧此书所看到的首要章节——园林景观设计定义及重要性。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愈加精致和富有艺术性。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9aa4192192e45361166f53b.png)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2012-07-12 18:43:20地形ﻫ1、在设计过程中得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得做法就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就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
基址地形得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与方位。
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得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得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就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得地形图。
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
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所有得设计思想与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得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与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得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得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得关系。
4、从排水得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得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得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得坡度。
此外,调节地表排水与引导水流方向,乃就是园址地形设计得重要而又不可分割得部分。
ﻫ5、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得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得坡向受到得直接日照要多。
朝北得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
在夏季,所有方位得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得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得太阳之下。
ﻫ6、大陆性温带地区得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得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得吹拂,冬季太阳得辐射与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得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得开发地段。
7、网球场得理想位置应在1-3%得坡度上。
8、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得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
而地区性得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得等高差可为5m、10m、15m。
ﻫ9、等高线使用原则:1) 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2)改造后得地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
园林建筑设计读后感
![园林建筑设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8bcb1b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8.png)
园林建筑设计读后感读完园林建筑设计相关的书籍或者资料后,就像是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建筑之旅,只不过这旅途不是在普通的城市街道,而是在一个个充满诗意和巧思的园林里。
我得说园林建筑设计真的是一种特别“狡猾”的艺术。
为啥这么说呢?你看啊,它总是悄悄地把自然元素和人造建筑融合在一起,就像个魔术师一样。
设计师们仿佛有魔法棒,这儿点一下,弄个小亭子;那儿画一笔,挖个小池塘。
这些小亭子可不是随随便便就立在那儿的,它就像是园林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小演员,位置、朝向、造型都得恰到好处。
有时候亭子藏在一片竹林后面,若隐若现的,像是在跟你玩捉迷藏。
你得费点儿劲儿找到它,这一找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探索冒险,而当你发现它的时候,那种惊喜感就甭提了。
还有那些弯弯绕绕的回廊,就像一条大蛇蜿蜒在园林里。
回廊这东西可太有趣了,它既是连接各个建筑的通道,又像是一个独立的观景台。
你沿着回廊走,每走几步,眼前的景色就变个样。
一会儿是盛开的花朵,争奇斗艳;一会儿是怪石嶙峋,透着一股神秘劲儿。
这就好比看一场超级长的画卷,每走一步画卷就自动展开一点新内容。
而且回廊的柱子、栏杆上往往还有精美的雕刻,那些雕刻的小图案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说到园林里的水,那可真是园林的灵魂所在。
水就像是一面大镜子,把天空、周围的建筑和树木都倒映在里面。
要是起个风,水面泛起涟漪,那倒映就像是一幅被打乱的画,却又有一种凌乱的美。
池塘里的鱼儿在水草间游来游去,就像是在水里的精灵。
有时候还会有荷花盛开在水面上,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荷花就像娇羞的小姑娘从盘子中间探出头来。
我就想啊,园林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是不是就像在创作一幅巨大的、立体的、会动的画呢?他们得考虑水的流动方向,怎么让水和周围的景物相得益彰。
园林里的植物也很有讲究。
大树就像是园林里的老爷爷,威严又庄重,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而那些小花小草呢,就像是一群活泼的小孩子,到处都是它们的欢声笑语。
不同季节的植物搭配起来,让园林在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色彩。
庭院景观设计读后感
![庭院景观设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e6918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8.png)
《中国传统园林景路设计理法》读书笔记《中国传统园林景路设计理法》所应用到的“借景”理法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而园林的内容、构建形式与我国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充分的交融,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形式的影响,由此“借景”理法可以说包含了我国千载文明的精粹。
1、天人合一的核心要义天与人的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所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繁衍与发展。
而天人合一作为我国文化总纲有着其先进性与科学性,现今仍然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
天人合一简言之也就是物我交融、相互渗透的境界,而我国风景园林在“借景”的过程中,也正由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将自然与人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充分借助建设点地理条件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借景”,这正是我国风景园林“借景”理法的核心要义。
2、“借景”理法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以儒家文化来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风景园林中山与水的交融往往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
而园林景象也往往将生产方式与园林进行有机结合,以山水等景物来代指德行操守,正如“食可三餐无肉,居不可一日无竹”所述,园林中的竹、松、柏等植物往往代表了居住者对于德行的要求。
而以道家文化来看,正所谓“道法自然”,我国园林设计中“借景”理法虽然需要进行改造,但是仍然需要因地制宜,并不会对自然造成过多的.破坏,这是现今园林建设无法媲美的。
而禅宗也以期唯心观点对“借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正是由此而得。
3、“借景”理法与传统绘画艺术的交融我国传统山水化的创作往往以自然造物为参考点,按照内心需求来进行艺术创造,这与“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国传统绘画讲究神似而非形似,传统风景园林中的“以景写情”也就是“以形传神”的充分反映,正如醉酒半梦半醒之间,其乐无穷。
另外,中国传统绘画往往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其布局与构思极为巧妙。
庭院景观设计读后感
![庭院景观设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c03a5a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f.png)
庭院景观设计读后感读了庭院景观设计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后,我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小世界的大门,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藏满宝藏的秘密角落。
以前吧,我看庭院就只是一个有花草树木的小院子。
但读完这些内容,我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这庭院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舞台,每一株植物、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小水景都是精心安排的演员。
比如说植物的选择,可不能随便乱种。
这里面要考虑季节的变化,就像一场持续一年的表演,春天要有开花早的,像迎春花儿,一到时候就像个急性子的小演员,第一个跑出来告诉大家春天来了。
夏天呢,得有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叶子,像个大伞一样遮荫,那些花也得开得热热闹闹的,就像在开夏季狂欢派对。
秋天要有红叶黄叶,像变魔术似的给庭院换上秋装,到了冬天,那些常青的植物就成了坚守岗位的卫士,让庭院不至于太冷清。
还有石头,我之前觉得石头不就是硬邦邦地放在那里嘛。
可现在知道,石头的摆放那也是有讲究的。
大的石头就像庭院里的老大哥,稳稳当当,小的石头围绕着它,就像是一群小弟。
它们组合起来,有的像小山丘,有的像小动物,给庭院增添了一种自然又神秘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搭积木,看似简单,其实充满了创意和规则。
水景更是庭院的点睛之笔。
小小的一个喷泉或者一个小池塘,那就是庭院的灵动之处。
水流动的时候,发出的潺潺声就像在唱歌,让整个庭院都活了起来。
看着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感觉就像在看一场免费的水下表演。
而且啊,庭院景观设计还得考虑主人的喜好和生活习惯。
要是主人喜欢在院子里喝茶看书,那就得有个舒适的小角落,放着舒服的桌椅。
要是家里有小孩,还得留出一块空地给孩子玩耍。
这就像是给庭院定制一套专属的个性服装,只有合适了,才看着舒服。
总的来说,庭院景观设计就像是一场充满诗意和创意的艺术创作。
它把大自然的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一个小小的庭院变成一个充满生机、美感和故事的地方。
我现在走在别人的庭院外面,都会忍不住想象里面是不是也藏着这样一个精心设计的小世界,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窥探宝藏的小侦探呢。
园林景观设计格兰特读后感
![园林景观设计格兰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368a54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d.png)
园林景观设计格兰特读后感读格兰特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著作,就像是跟着一位特别有趣又超级有料的导游,在园林景观的奇妙世界里溜达了一圈。
首先得说,以前我看园林景观,就只知道美或者不美,就像看一幅画只看颜色好不好看一样肤浅。
但格兰特让我明白,这园林景观设计啊,背后是一整套精密又充满创意的系统。
格兰特在书里提到的各种设计理念,就像是大厨做菜的独家秘方。
比如说空间布局这一块,原来不是随随便便把花花草草、亭子小径一摆就行的。
他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能把一块平平无奇的土地,通过巧妙地划分区域,一会儿给你整出个私密的小角落,像那种只有好朋友才知道的秘密基地;一会儿又弄出个开阔的大草坪,感觉能在这儿开一场盛大的野餐派对。
而且他对尺度的把握,简直绝了。
就好比你走在他设计的园林里,每一步的距离、每一个视野的范围,都像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不大不小,正好让你能舒服地欣赏到周围的景色,不会觉得拥挤得喘不过气,也不会觉得太空旷像到了荒原。
还有植物的搭配,这可太有趣了。
我原本以为植物放一起,只要颜色好看就成。
格兰特可不这么想,他就像是一个植物界的月老,把不同习性、不同高度、不同开花季节的植物拉到一起,让它们组成一个和谐又充满活力的大家庭。
春天的时候,这边的花刚冒出头来打个招呼,那边的花已经开得热热闹闹的,像在办欢迎派对;夏天呢,那些高大的树木就像一把把巨伞,给底下的小花小草遮遮荫,大家各得其所。
而且这些植物搭配起来,从香味到形态,都像是一首和谐的交响曲,你能闻到各种清新的香气,看到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绿色精灵们在风中摇曳。
再说说那些园林里的小品建筑,像亭子、雕塑啥的。
格兰特对它们的安排,就像是在给一个故事里安排角色。
亭子不再仅仅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它可能是整个园林景观故事里的一个逗号,让你走到这儿可以稍微停顿一下,欣赏一下周围的风景,喘口气,然后再继续探索。
雕塑也不是随随便便放在那儿充数的,它像是一个能引起话题的神秘嘉宾,让你走到跟前就忍不住想要和同行的人讨论,这个雕塑代表着什么呀,它和这个园林的氛围搭不搭呀。
《园林景观设计》读书笔记--谢文华
![《园林景观设计》读书笔记--谢文华](https://img.taocdn.com/s3/m/96084b7571fe910ef02df85d.png)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读书笔记摘要: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很令人头痛的事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定的、详细的空间组织形式.本书介绍了一种园林最观设计的方法,这种方法极具逻辑性和结构性。
几何学和自然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这种结构性的基础并成为概念设计形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鼓励你用几何学的和自然的思想去构思,利用书中所举的实例,在实践中举一反三,进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本书是你开拓拓思路的一种工具,是你走出设计困境的指引针。
下面就对本书几个重要内容进行探讨。
一、概念概念有多种形式,就本书而言我们必须区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般的哲学概念,另一种是特定功能概念.一般的哲学概念:哲学概念来表达一个项引的外形、本质特征、目的以及潜在的特点。
这种概念能使场地赋予特定的位置感,使特定位置予超出美学和功能之外的特殊意义。
根植于哲学概念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特性,使你身处这一设计空间中便能产生特别的感觉。
生活中有很多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地方特色”,即场地的一种特有精神。
他们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忽略了地方的文脉、人文精神。
因此,设计师需要发现并且揭示这种精神的特征,进而明确场地如何使用,并巧妙地使它融入有日的的使用和特定的设计形式中,以便体现这种精神,增强地方特色。
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必须投入自已的感情,必须了解和理解业主或使用者的基本情况,情感及日的,必须问自己设计出的具体形式是否融入了他们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并成为当地文化和个人特点的真实反映.哈普林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设计的“内河码头广场喷泉”是由一些弯曲的、折断的矩形柱状体组成。
作为一种城市经历了剧烈地震所造成的混乱和破坏的象征物,它提醒人们这座城市坐落在不良的地质带之。
再如作者本人设计的“干园",环形的道路系统象征了生命的轮回。
道路同带有扇贝的石墙紧密结合代表着自然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相互依存。
这个小花园的园主人是即将结婚、并共同拥有这栋新房的两个家庭。
《中国传统园林景路设计理法》读书笔记
![《中国传统园林景路设计理法》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c71151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d.png)
《中国传统园林景路设计理法》读书笔记《中国传统园林景路设计理法》所应用到的“借景”理法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而园林的内容、构建形式与我国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充分的交融,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形式的影响,由此“借景”理法可以说包含了我国千载文明的精粹。
1、天人合一的核心要义天与人的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所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繁衍与发展。
而天人合一作为我国文化总纲有着其先进性与科学性,现今仍然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
天人合一简言之也就是物我交融、相互渗透的境界,而我国风景园林在“借景”的过程中,也正由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将自然与人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充分借助建设点地理条件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借景”,这正是我国风景园林“借景”理法的核心要义。
2、“借景”理法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以儒家文化来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风景园林中山与水的交融往往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
而园林景象也往往将生产方式与园林进行有机结合,以山水等景物来代指德行操守,正如“食可三餐无肉,居不可一日无竹”所述,园林中的竹、松、柏等植物往往代表了居住者对于德行的要求。
而以道家文化来看,正所谓“道法自然”,我国园林设计中“借景”理法虽然需要进行改造,但是仍然需要因地制宜,并不会对自然造成过多的.破坏,这是现今园林建设无法媲美的。
而禅宗也以期唯心观点对“借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正是由此而得。
3、“借景”理法与传统绘画艺术的交融我国传统山水化的创作往往以自然造物为参考点,按照内心需求来进行艺术创造,这与“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国传统绘画讲究神似而非形似,传统风景园林中的“以景写情”也就是“以形传神”的充分反映,正如醉酒半梦半醒之间,其乐无穷。
另外,中国传统绘画往往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其布局与构思极为巧妙。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推荐文档)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ca58c5d783e0912a2162ac0.png)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园林设计的几大要素:地形;建筑物;植物材料;铺装;园林的构筑物;水;设计程序等等。
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
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有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互惠共生原理,生态平衡原理,生态调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
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
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
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
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设计读书笔记【篇一: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
园林绿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
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
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的,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
园林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系统、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微观、具体、细线条、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一个构件或部位。
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1.科学依据:工程项目上科学原理和技术,如生物科学、建筑学及水、土科学等。
2.社会需要:游憩职能。
3.功能要求:功能(分区)决定设计手法。
4.经济条件:有限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适用、经济、美观;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居住区、交通道路、管线工程等因素,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形性质,以原有绿地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
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兼顾性质、规模、内容、投资等各方面利弊,做到点(公园等公共绿地)、线(街道、滨水绿地、游憩绿地)、面(单位附属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占地比例合理、均衡分布、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既要丛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远景目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又要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出发安排近期目标和工程项目,分清轻重和缓急,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作到远近结合,避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在发挥园林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容等综合功能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形成多种经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增加收入。
三中国园林概述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由此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1.生成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
殷、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豪门土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大量涌人,中国园林的发展亦相应地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近现代园林阶段。
四中国古典园林特色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气候、文化、取材等的地方性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格,其中江南、北方、岭南差异尤为突出,代表了中国园林风格发展的主流。
各种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1.江南园林(庭院)江南的封建文化比较发达,园林受诗文绘画的直接影响也更多一些。
不少文人画家同时也是造园家,而造园匠师也多能诗善画。
因此,江南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当代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
2.北方园林(北京室园)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3.岭南园林(庭院)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往往连宇成片。
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阳的效果,外墙减少了,室外暴晒的热辐射会相应有所消减,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
4.巴蜀(川西)园林巴蜀园林有别于富丽豪华的皇家园林、细腻清雅的江南园林与精巧纤细的岭南园林,它自然天成、古朴大方,是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
不论是巴蜀的名人纪念园林还是寺观园林都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面向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因而更陵近民间,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对普通人生,特有一种质朴之美。
五外国园林概述1.日本古代园林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
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
日本庭园受中国苑园的启发,形成东方系的自然山水园,而日本庭园的发展变化又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和民族感情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风格。
2.欧洲古代园林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着古罗马、意大利及法国、英国等国的建筑、园林风格。
后来英国吸收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造园之中,对欧洲造园也有很大影响。
3.西方近、现代园林近代园林一般而言,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唤醒了低落的人文精神。
园林的变革要相对迟一些,而且是曲折的,一般认为它经历了传统园林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兴起、城市绿地系统观念的形成两个阶段。
现代园林我国王晓俊在他2000年出版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一书中总结了现代园林的设计的九种倾向:①设计要素的创新;②形式与功能的结合;③现代与传统的对话;④自然的精神;⑤对意义的探索;⑥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⑦生态与设计;⑧当代艺术的影响;⑨向传统挑战。
六园林规划立意中国传统园林意境创作原则1.自然在造园艺术领域,“自然”这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总体景象的硕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如山水景象要符合自然界山水景观生成的客观规律,是对自然山水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索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2.淡泊建筑物小巧朴实,不追求宏伟华丽.色彩清新淡雅,不浓妆艳抹。
3.恬稳中国土大夫的心理特征是内向、封闭、习惯于沉思内省以取得内心的清静与心理平衡,审美情趣便是恬静。
幽静的山峦涧谷,水波不兴的江湖溪流;以及苍劲古朴的老树,静寂的山居茅舍。
4.含蓄含蓄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共同特点。
唯有含蓄,才能发人联想、回味无穷,而显露的、过于具体的形象,反而干扰了联想的深入和对意境的挖掘。
七园林规划布局园林绿地总体布局结构是指园林绿地各组成要素之间搭配的关系、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总体效果。
具体地说是指整个平面布局、各个景物和空间的立体造型以及整体的空间组织所呈现的一种总体效果和布局方式。
中外各种园林绿地布置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1.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
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篇二:《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场地设计初体验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
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一、引言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
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
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
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
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