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3篇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整理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分×10=10分)多项选择(2分×5=10分)名词解释(2分×10=20分)判断不改错(1分×15=15分)简答(包括画图)(5分×5=25分)问答(10分×2=20分)一、名词解释1、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保护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短暂或终生的免疫力。

3、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4、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5、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6、半完全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完全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7、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抗体及TCR/BCR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8、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与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即可与自己相应的抗血清起反应,也可与另一种抗原的抗血清起反应,此即为交叉反应。

9、胸腺依赖抗原(TD-Ag):为T细胞依赖抗原,属完全抗原,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组成。

10、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为T细胞非依赖抗原,是有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

11、超抗原:是一类用极少量能活化大量的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

12、多克隆抗体:在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各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起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3、单克隆抗体:即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

14、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5、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在人类和动物体表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中寄生的一大群微生物,其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它们与机体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称其为正常生物群,或正常菌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103 .4kPa ,温度可达121 .3℃,维持时间是15 ~30min 。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

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正常情况下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异常情况下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②可以遗传。

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

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XXX感化:皮肤黏膜的樊篱感化,血—脑樊篱,胎盘樊篱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2.NK细胞的首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介入免疫病理损伤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进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明的个体差别④不克不及遗传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份子一、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骨髓的功能:1.骨髓是首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骨髓是抗体发生的首要场所二)胸腺1.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二哥版)考了不看会遗憾终生的......看了不考会终生遗憾的.......相信我吧......我从来不靠谱......TH1和TH2根据免疫功能划分:TH1细胞与抗原接触,通过释放IL一2、IFNγ、TNF—β等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细胞免疫。

TH2细胞可通过释放IL一4、5、6、10等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不同亚群。

(一)初始、效应、记忆T细胞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为初始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二)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根据表达的TCR类型,T细胞可分为αβ+T即细胞和γδ+T细胞。

αβ+T细胞分布广泛,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抗原识别受体具有多样性,既可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Th),也可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γδ+T细胞分布于皮肤粘膜组织,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抗原识别受体缺乏多样性,只识别多种病原体表达的共同抗原,效应细胞为CTL.(三)CD4+和CD8+T细胞αβT细胞又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D4+T细胞识别MHCⅡ类分子所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为Th.CD8+T细胞识别MHCⅠ类分子所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为CTL.(四)Th、CTL和Tr细胞根据功能可将T细胞分为Th、CTL和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均为效应细胞。

Th细胞可分化为Th1、Th2、Th17、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三类细胞,分别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h1和Th2在细胞和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h17可刺激多种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募集中性粒细胞形成炎症反应,是最早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在抗胞外菌和真菌感染中启重要作用;fh可分泌具h1\h2\h17特征的细胞因子,目前认为是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重要T细胞亚群。

CTL细胞大多数为CD8+T细胞,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在肿瘤免疫抗病毒感染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重点知识第一章1、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正常时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异常时细胞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黏膜淋巴组织。

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第二章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细菌外毒素等。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原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导致耐受。

免疫耐受静脉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第三章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VR(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由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 胃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一个F(ab')2 和一个pFc'。

4、调理作用: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

...1、什么是免疫?答、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过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2、免疫功能有哪些?它的执行者是谁?答、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免疫细胞3、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各有何功能?答、免疫系统包括: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4、T 细胞和B 细胞有哪些重要的表面分子?它们各有何作用? T 细胞 1】TCR-CD3复合体:是T 细胞识别抗原和传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2】CD4,CD8:为TCR 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相互识别的辅助受体 3】CD28,CD2,LFA-1: (1)CD28 为T 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2)CD2增强T 细胞与靶细胞或APC 间的结合强度(3)LFA-1 促进细胞相互粘附,争抢免疫效应。

(4)CD40L(CD154) :CD4O 的配体 ,信号传导,活化B 细胞;诱导B 细胞的形成;参与B 细胞的阴`阳性选择 (5)撕裂原结合蛋白 :刺激淋巴细胞的分裂B 细胞 1】BCR-CD79a/b 识别结合抗原,传导BCR 识别信号 2】CD80/86 CD80与CD28结合;促T 细胞活化;CD86与CTCA-4结合抑制T 细胞的活化 3】CD40 与CD40L 结合,促进B 细胞活化 4】CD19 B 细胞特异性标志,能传导活化信号 CD21即CD2增强BCR 结合Ag ,同时转导信号给CD19 CD81 稳定CD19与CD21 5】Fc 受体与补体受体CD32,CD23参与B 细胞的功能调节后CD35 –C3b 受体,促B 细胞活化 6】撕裂原结合蛋白 参与B 细胞的抗原呈递 什么样的物质能成为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的特异性由什么决定的?抗原决定簇什么是共同抗原?共同抗原是来自不同种的个体的抗原性物质。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南阳革命委员会生化武器防御组诚祝诸位考试顺心!本资料仅供参考)第一章1,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正常时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异常时细胞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黏膜淋巴组织。

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第二章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细菌外毒素等。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原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导致耐受。

免疫耐受静脉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第三章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VR(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由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胃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一个F(ab')2 和一个pFc'.4,调理作用: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doc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doc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识别阶段】C1识别IC进而活化的过程【活化阶段】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阶段(3)膜攻击阶段:膜攻击复合物(MAC)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通道,能使可溶性小分子、离子和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膜,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膨胀而被溶解。

6.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第3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进行组织移植时会发生排斥反应,编码此类抗原的基因群称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2.人类的有关抗原在白细胞发现,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编码这些抗原的基因群称为HLA复合体。

人类MHC分子一般指经典HLA基因编码产物,简称HLA 分子(提呈抗原肽)。

3.HLAⅠ结构:肽结合区(信息传递)、Ig样区、跨膜区、胞浆区分布:各种有核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表面,成熟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不表达。

抗原肽与Ⅰ类分子的结合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并不像抗原抗体那样高度结合,只要多肽2~3个关键的氨基酸能恰当地连接而沟槽内相应位置,多肽即可与之结合。

4.HLAⅡ类分子的分布: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5.MHC分子的免疫学功能(1)参与抗原的加工与提呈(2)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制约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TCR识别APC上抗原肽的同时还必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自身MHC分子,此现象为MHC限制性(4)参与T细胞分化成熟(5)参与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第4节其他免疫因子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K)是指多种细胞受免疫原、丝裂原等刺激后合成分泌的,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是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

(1)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最先发现的CK】、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因子(GF)、趋化因子家族(2)CK的共同特性绝多数CK是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一、免疫学1. 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分类免疫系统可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身体自身天生具备的对抗病原体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包括物理屏障(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吞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是指身体在接触到抗原后,通过学习与演化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等。

3. 免疫反应的类型和调节免疫反应可分为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调节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胞因子、抗体以及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免疫记忆是指身体在接触过抗原后,对该抗原形成的针对性免疫反应保留下来的能力。

免疫耐受是指身体对某些抗原产生免疫容忍的状态,主要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5.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球蛋白是指在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中产生的抗体分子,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抗体的结构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包括可变区和恒定区。

抗体的主要功能包括中和病毒、结合细菌毒素、沉淀抗原、淋巴细胞识别等。

二、病原微生物学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真核细胞核和真核细胞器。

细菌可按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按细胞壁的结构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营养类型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

2. 细菌的致病性机制细菌通过产生肝素酶、凝血酶、溶血素等毒素直接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或通过表面分子如鞭毛、菌毛等对细胞黏附,或通过释放蛋白质或核酸分子进入宿主细胞内引起炎症反应等方式致病。

3. 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和自主繁殖能力的类生物物质,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

病毒可按基因组的类型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按颗粒形态分为裸病毒和包膜病毒。

4. 病毒的致病性机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变异。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理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理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

本文档为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的核心知识整理,旨在
帮助学生对考试内容进行复和准备。

以下是考试的核心知识点概述:
1. 免疫学基础知识:
- 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 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 免疫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2. 免疫应答:
- 免疫应答的激活和调节
- 免疫记忆和免疫效应
3. 免疫系统与疾病:
- 免疫系统在感染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 免疫系统与肿瘤的关系
- 免疫系统对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4. 病原微生物的基础知识:
-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常见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疾病
5. 免疫和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病原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逃避机制
- 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机制
6. 免疫检测技术:
- 免疫学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请学生们根据以上核心知识点进行复,熟悉相关概念和理论,并进行相关题和案例分析的训练,以更好地备战期末考试。

祝你们考试顺利!
(字数: 200)。

病原生物与免疫考试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考试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考试重点知识归纳一、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来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排除“非己”抗原,对“自身”成分形成免疫耐受,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及芽孢)的方法。

3、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及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4、人工主动免疫:是用人工接种方式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特点:产生慢,大多数用于疾病的预防。

5、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包括抗原呈递、免疫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仅有一种核酸(DNR或RNA),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才能看到,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7、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

8、抗体: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9、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指医院各类人群(包括患者、陪护者、探视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0、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种类繁多,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11、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后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2、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生成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海绵状碎块。

管内气体常将覆盖在液体上的凡士林层向上推挤,气势汹涌。

二、简答题1、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可引起多种生理或病理效应,如中和外毒素、阻止病毒侵入易感细胞和免疫炎症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

一.感染类型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并经血液循环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内毒素血症:血液中出现内毒素引起的。

可以是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也可以由病灶内死亡的革兰阴性菌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血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如高热。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二.细菌特殊结构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裹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其厚度达到0.2um,则称为微荚膜。

鞭毛:许多细菌表面附着有数目不等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短而细直饿蛋白质丝状物,称为菌毛。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称为芽孢。

中介体:为细胞膜向细胞质内陷形成的囊状或管状结构。

三.抗原部分的重点内容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是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他是与抗体及TCR/BCR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提呈细胞:指在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中能够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提呈细胞。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病原生物及代谢产物:各种病原生物对人体均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清除病原生物或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动物免疫血清: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后,动物血清中可产生大量的抗毒素,即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于相应疾病的特异性治疗和紧急预防,去破伤风毒素用于治疗和预防破伤风。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目录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3)1.免疫学概述 (3)2.免疫器官与组织 (3)第二章抗原 (3)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 (3)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4)3.抗原的分类 (4)4.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 (4)第三章免疫分子 (4)1.免疫球蛋白 (4)2.补体系统 (5)3.MHC及其编码分子 (6)4.其他免疫分子 (6)第四章免疫细胞 (7)1.固有免疫细胞 (7)2.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作用 (7)3.适应性免疫细胞 (7)第五章免疫应答 (8)1.固有免疫应答 (8)2.适应性免疫应答 (8)第六章免疫病理 (8)1.超敏反应 (8)Ⅰ型超敏反应 (9)Ⅱ型超敏反应 (9)Ⅲ型超敏反应 (9)Ⅳ型超敏反应 (9)第七章免疫学应用 (10)2.免疫预防 (10)第八章病原生物学绪论 (10)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10)2.医学微生态 (10)4.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11)第九章细菌学总论 (11)1.细菌的形态结构 (11)2.细菌的生理 (12)4.细菌感染与免疫 (12)第十章常见致病细菌 (13)1.球菌 (13)3.厌氧性细菌 (14)4.分枝杆菌 (14)5.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5)第十一章病毒学总论 (15)1.病毒的形态结构 (15)2.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 (15)3.病毒感染与免疫 (15)4.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16)第十二章常见致病病毒 (17)1.呼吸道病毒 (17)2.消化道病毒 (17)3.肝炎病毒 (17)5.逆转录病毒 (18)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免疫学概述免疫是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过程。

免疫的三个功能:防御、自稳、监视免疫类型:固有性免疫又称天然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2.免疫器官与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骨髓功能:1)骨髓是成人各类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3)骨髓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胸腺功能:1)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2)胸腺是自身免疫耐受和维持的重要器官3)免疫调节作用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1)执行黏膜局部免疫功能2)分泌SIgA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抗原(Ag)是指能与T/B细胞的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效应淋巴细胞/抗体),并能与之特异性的结合的物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重中之重)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几千倍乃至几万倍方能看的到微笑生物的总称。

2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

3细菌额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

芽孢。

4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必要的气体环境。

5细菌的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6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7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8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热源质;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9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上存在者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并与宿主保持动态平衡的生态体系。

10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

11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仅在特定条件下致病的正常微生物群。

12高压蒸汽灭菌法在容器内温度达121.3度,经15-30分钟才可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孢。

13构成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14感染类型: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感染。

15毒血症:病原菌在宿主机体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进入血液,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并损伤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导致特殊的毒性症状。

16真菌形成菌落: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型菌落。

17病毒的特征(1)个体微小;(2)结构简单;(3)仅含一种类型核酸;(4)无新陈代谢;(5)以复制方式增殖;(6)对抗生素不敏感。

18病毒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易形成持续感染,肿瘤多与病毒有关。

19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少量的脂类和糖类。

20 HBcAg在血液中不易被检测到。

2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22细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

23革兰染色的步骤。

24ID50半数感染量指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篇:免疫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机体抵御病
原微生物感染、误差和肿瘤等方面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免疫学的复习重点:
1. 感染免疫的产生和分类:
感染免疫是指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所产生的免疫反
应和免疫记忆。

感染免疫可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2. 免疫细胞的基本类型:
免疫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类。

B淋巴细胞主要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则包括T辅助细胞、T杀伤细胞、T 调节细胞等多个亚群。

3. 免疫反应的机制:
免疫反应主要包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细胞因子
产生、免疫效应器官发挥作用等几个步骤。

4. 免疫调节的类型:
免疫调节可分为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两类。

正向调节有
助于增强免疫反应,而负向调节则有助于抑制免疫反应。

5.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常见的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免疫复合物病等。

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病原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
致病和防治的学科。

以下是病原微生物学的复习重点:
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几类。

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和机制不同。

2.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致病的基本机制包括:侵入宿主、生长繁殖、产生病毒素或毒素、释放代谢物及构成免疫复合物等几个方面。

3. 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
常用的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血
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几种。

4.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

预防
包括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注射疫苗等措施,治疗则包括使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

5. 热带病:
热带病是指在热带地区多发,由寄生虫、细菌、病毒等
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热带病有疟疾、霍乱、肝炎等。

第三篇: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交叉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紧密相关,两者在防治疾病中起
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交叉复习重点:
1. 抗原:
抗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关键,同时也是免疫
系统异常反应的诱发因子。

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性质直接影响到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2. 免疫反应和病原微生物感染:
免疫反应在抗击病原微生物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接触
病原微生物后,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会先行开启应对,然后再
由获得性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3. 免疫缺陷病与病原微生物感染:
免疫缺陷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容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

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也会进一步损害已有的免疫系统,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

4. 感染病原微生物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中,免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应对策略。

比如,病原微生物疫苗的研发和使用、药物治疗的选择和应用等。

5. 交叉学科中的其他知识点:
免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之间还有许多交叉的知识点,比如,免疫调节对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毒力机制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协调关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