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初二孔春玲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八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秦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故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结合导学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

象为形象。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视频短片、图片

(2)学生准备:八年级下册课本、地图册。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一、秦岭—淮河线

1.位置

2.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分界线

2.划分依据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情分析

1.经过八年级上半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为本节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节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

3.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较多,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还不错,学生基本掌握了本堂课的内容;教师与学生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教学相长。

通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我从这点出发,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能力。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的方法上,并把课堂当作他们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满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些学生还是没有调动起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找寻方法,促进我和学生共同进步。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地理区域”两部分内容。

教材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其地理意义。

教材上有一幅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秦岭一淮河线的位置特征。阅读材料"秦岭和淮河"介绍了秦岭与淮河的有关地理特征,让学生对秦岭及淮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了解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并分析"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秦岭与淮河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地理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教材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出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便于进行比较。教材设计的

两个活动题中,第一个是通过读图识图的方法,巩固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第二个活动题则是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归纳秦岭南北两侧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教材第二部分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重点是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划分依据。教材通过设置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读图了解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位置。阅读材料"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则重点介绍了这条分界线的位置及两侧的地理特征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评测练习

评测练习的设计遵循课堂内讲解为主,拓展延伸为辅,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考察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使课堂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心中有数,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1)四大地理区域中, ____地区水热条件最好,耕地多为____(填“旱地”或“水田”)。该地区北侧界线与____(填山脉名称)—淮河线最为接近,此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____。C等温线的分布大体一致。

(2)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年平均降水量____(填“大于”或“小于”)800毫米。该地区粮食作物以____(填“水稻”或“小麦”)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