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a59a7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a.png)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教材必背知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P81)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P8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P83)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P84)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5)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P86)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P87)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P100)1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1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P114)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P115)1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P116)1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P116)1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P118)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P119)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d572a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d.png)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4、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5、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性及行为方式等称为性状。
6、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并非都能遗传。
有些性状可见,有些性状难以观察到。
7、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8、转基因超级鼠的研究: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9、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10、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一些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
用此技术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或卵细胞传递。
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或卵细胞的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其中一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
生物的变异总结知识点
![生物的变异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9bbf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4.png)
生物的变异总结知识点1. 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生物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的基因型和表型表现出的差异。
它是生物个体间差异的重要表现,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和地域环境变异的重要途径,对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和原动力,它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和地域的策略,对于种群的持续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2. 生物变异的类型生物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由于基因型的差异导致的表型差异,是生物个体间遗传信息的不同表达。
而非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生长与发育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差异,它是一种可逆的、可塑性的变异。
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都是生物适应环境和地域的重要方式,它们共同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和繁衍。
3. 生物变异的原因生物变异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自然选择等。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指由于生物DNA分子的突变而引起的个体间遗传信息差异。
而基因重组则是指生物个体间遗传信息在生殖过程中的重新组合,它是生物变异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除此之外,自然选择也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它是指生物种群面对环境变异时,适应环境变异的生存策略。
4. 生物变异的检测方法生物变异的检测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帮助科学家识别和分析生物物种变异的重要手段。
当前,生物变异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等。
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了PCR、DNA测序、基因克隆等技术;而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则是通过对生物基因组的整体分析和比较,帮助科学家更全面地了解生物变异的策略。
5. 生物变异的应用价值生物变异不仅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方面,生物变异是改良作物品种和家畜种群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在短时间内产生更适应环境和产品性能更好的新品种。
在医学方面,生物变异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和治疗遗传性疾病,促进生物医学的发展。
生物变异 知识点
![生物变异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8f3d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1.png)
生物变异生物变异是指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中发生的突变或改变,导致个体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
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使得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介绍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一些常见的例子。
1. 生物变异的概念生物变异是指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变或其他形式的改变,导致个体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在DNA的序列中发生,也可以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使得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2. 生物变异的分类生物变异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2.1 按照变异的形式•点突变: 指DNA序列中的一个碱基发生突变,导致单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编码区突变: 指发生在基因编码区域的突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非编码区突变: 指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域的突变,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
•染色体结构改变: 指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如染色体片段的丢失、重复或重排等。
2.2 按照变异的来源•自发性变异: 指没有外界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诱发性变异: 指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生物体的基因发生改变。
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辐射、化学物质或环境压力等。
2.3 按照变异的影响•有害变异: 指变异导致个体的适应度降低,使得个体更难存活或繁殖。
•有利变异: 指变异导致个体的适应度提高,使得个体更容易存活或繁殖。
•中性变异: 指变异对个体的适应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3. 生物变异的例子生物变异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3.1 细菌的抗药性变异细菌是生物界中非常适应性强的生物之一。
在抗生素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细菌的基因突变,一些细菌个体可能会获得对抗生素的抗性。
这些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最终导致抗生素的失效。
3.2 鸟类的喙形状变异鸟类的喙形状在不同的物种和个体间存在着巨大的变异。
生物变异知识点总结高中
![生物变异知识点总结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b3e0d6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e.png)
生物变异知识点总结高中一、什么是生物变异生物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信息(基因)的传递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突变和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体的生物学性状和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在基因层面上是充分表现出遗传变异的。
遗传变异是指同一种生物物种之间存在差异性,在个体、种群和种属级别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1.2 遗传变异的原因遗传变异的产生主要源自于基因的突变、基因的重组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1.3 遗传变异的意义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遗传变异,生物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能力,保持种群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1.4 遗传变异的类型遗传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逆的遗传变异,另一种是不可逆的遗传变异。
对于可逆的遗传变异,它们不会永久地改变生物的基因组,可以通过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不可逆的遗传变异则是永久性的,它们会永久地改变生物的基因组。
1.5 遗传变异的机制遗传变异的机制包括基因的突变、基因的重组和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等。
在生物个体和种群内,通过这些机制,生物可以产生遗传变异。
二、生物变异的发生生物变异是在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不断产生的。
它在种群水平上产生了个体的差异性,进而推动了物种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1 生物变异的发生机制生物变异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的突变、基因的重组和外源性因素对基因组的影响等。
2.2 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突变是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所发生的遗传信息的突然改变。
它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手段。
2.3 基因的重组基因的重组是指基因组内部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
它是生物种群多样性的主要来源。
2.4 外源性因素对基因组的影响外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习性、食物种类和社会因素等,对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功能性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生物变异的发生。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7020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2.png)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遗传是指性状或特征在后代中传递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个体间或种群中出现新的性状或特征的过程。
本文将从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遗传的基本原理1.核酸是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核酸物质。
2.基因是遗传单位: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携带着确定个体性状的信息。
3.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DNA通过复制过程产生新的DNA分子,并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传递给下一代。
4.遗传物质的表达:遗传物质中的信息通过基因表达得以转化成蛋白质,进而影响个体性状。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2.核型变异:核型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如染色体片段重排、缺失或增加、多倍体等。
3.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的发生,使得组合不同的基因片段产生新的组合,从而形成多样化的后代。
4.随机分配:随机分配是指每个个体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所传递的基因组的组合是随机的,进一步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三、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稳定性保障:遗传和变异使得物种能够在环境变化中保持稳定。
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使得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从而确保了种群的存活和繁衍。
2.适应性进化:遗传和变异为物种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适应性进化是指在环境选择压力下,物种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选择,物种能够逐渐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特征和新优势。
3.物种形成:遗传和变异是个体间遗传差异产生的基础,当遗传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个体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新的物种。
综上所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为个体和种群的存在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探究生物多样性、适应性进化以及物种形成等方面,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c32c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b.png)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储在遗传物质中。
在细菌和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而在动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和RNA(核糖核酸)。
2.DNA结构: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以双螺旋结构排列而成。
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
3.基因: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编码着生物体内特定的蛋白质。
每个生物体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如外貌、性别、生理功能和病症。
4.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传递传播给后代。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相互组合,形成新的组合,并传递给后代。
5.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可以是显性的(表现出来)或隐性的(不表现出来)。
显性基因会通过表现的形状影响表型,而隐性基因只有在两个相同隐性基因都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6.纯合子和杂合子:如果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副本是相同的,它就是纯合子;如果两个基因副本是不同的,它就是杂合子。
纯合子的个体的所有后代都将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而杂合子的个体的后代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7.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个体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不同。
遗传变异可以是突然变异或渐进变异。
突变是DNA序列突然改变的结果,而渐进变异是由于基因组稳定性的改变而导致的。
9.环境对遗传变异的影响:环境可以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诱导突变、选择或遗传重组,对个体的基因组进行调控。
10.遗传变异的重要性: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之一、它使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外界压力,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总结起来,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基因的传递,我们可以了解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而研究遗传变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内部和种群之间的表型差异和适应性演化。
这些知识点对于揭示和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的变异》 讲义
![《生物的变异》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ea1c3a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1.png)
《生物的变异》讲义一、什么是生物的变异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从娇艳的花朵到参天的大树,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然而,即使是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这些差异的产生,就是生物的变异。
简单来说,生物的变异就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比如说,同一对父母生下的孩子,他们的身高、相貌、性格等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同一株植物上结出的果实,大小、形状、颜色也可能存在差别。
二、生物变异的类型生物的变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一)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这种变异能够传递给后代,使得后代也具有变异的性状。
可遗传变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它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比如,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就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2、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比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导致基因重组的发生。
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染色体数目变异则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减,以及染色体组的成倍增减。
比如,唐氏综合征就是由于人体第 21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导致的。
(二)不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
这种变异不能传递给后代。
比如,一个人因为长期在太阳下劳作而皮肤变黑,但是他的子女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天生皮肤就黑。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9d3f32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2.png)
生物的变异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基因突变有以下特点:①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如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
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1.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图⑤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1)图①②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2)图③中的变异会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变短(3)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4)图中①②④的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5)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如基因a可以突变为基因d(6)a、b、c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7)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8)若基因a上游的起始密码子发生突变可能影响其正常表达(9)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10)当环境改变时,原先对生物生存不利的性状也可能变得有利(11)同一双亲的后代,出现多种不同的性状组合,往往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1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内有三个染色体组导致联会紊乱从而不育(13)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14)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15)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16)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17)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某基因数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18)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19)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种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20)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1)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22)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23)某染色体上的DNA缺失15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24)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25)经低温处理的幼苗体内并非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26)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可育植株(27)发生在水稻根尖细胞内的基因重组常常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28)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29)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30)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31)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知识点]染色体变异[答案](4)(7)(9)(10)(11)(14)(17)(18)(20)(25)(28)[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2f991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5.png)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必修Ⅱ第四章生物的变异§1、生物变异的来源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8、染色体畸变: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9、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可分为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
10、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11、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12、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七年级生物变异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变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c00cd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f.png)
七年级生物变异知识点生物学中,变异是指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导致生物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的不同。
变异对生物种群的进化和适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七年级生物学中的变异知识点:1. 基因变异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的改变反映在生物个体的体征和特性上。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经过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永久性改变,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点突变是指基因发生单个碱基的改变,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包括缺失、重复、倒位等类型。
2. 环境变异环境因素对生物发育和变异有重要影响。
温度、光照、水分、食物、氧气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高海拔区域生活的动物体内会出现特定的代谢途径和特定的形态结构;水生生物的体表感觉细胞会适应水的特殊环境,进化出特殊的形态和色彩,以保护或躲避天敌。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适应环境时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群体密度、竞争、掠食、疾病、环境污染等,进而影响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能力。
在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作用下,适应性强的基因和特征会被保存和传递下去,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和特征则会被淘汰。
例如,环境受到污染时,生物通过突变等途径进化出新的适应性特征,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4. 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指人自主选择和培育某些生物,以达到人类自身需求的目的,如提高农作物产量、肉类的鲜嫩程度等。
在人工选择的作用下,人们对生物的品种、形态、生长周期、产量等方面进行人工干预,以逐步改良和优化品种。
例如,从野生到现代的玉米,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改良,其生长期缩短,产量增加,味道更好。
综上所述,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的基础,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方位深入的了解,人工干预的越来越多,生物的变异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了解变异知识,对于学习生物学和保护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物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变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505e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e.png)
生物变异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1.1 生物变异的概念生物变异是指同一种生物个体或种群中,由于遗传基础上的变化而导致的可观察到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发生在基因水平或染色体水平上,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1.2 生物变异的分类从生物变异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自然变异和人为变异。
自然变异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由于自然选择、突变等原因导致的变异,如环境压力、基因突变等;人为变异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变异,如人工选择、基因工程等。
从变异的类型来看,可以分为有害变异、有益变异和中性变异。
有害变异是指对个体生存繁衍有不利影响的变异;有益变异是指对个体生存繁衍有利影响的变异;中性变异是指对个体生存繁衍没有明显影响的变异。
1.3 生物变异的表现形式生物变异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都可能会有所表现。
形态上的变异包括体型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变化;生理上的变异包括代谢、生长发育、免疫等方面的变化;行为上的变异包括食性、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异可能会对生物的生存、繁衍、适应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
二、生物变异的原因2.1 突变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或修复过程中的错误、外部环境的辐射、化学物质等原因导致的DNA序列的改变。
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物质基础。
2.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由于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错配修复等原因导致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增加基因型的多样性,有利于个体的适应环境。
2.3 基因流失基因流失是由于基因组中的基因发生缺失、插入、转座等现象导致的基因变异。
基因流失可能会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从而影响个体的适应能力。
2.4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特定的表型特征对环境的选择,从而导致基因型的变化。
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53925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b.png)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总结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指的是个体间存在某种性状的差异。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涉及到的变异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对高考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遗传变异1. 基因突变: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
2.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发生变化,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常见的染色体畸变病例有唐氏综合征、某些性染色体异常症等。
3. 基因重组:指在基因组中发生交换、重排等改变,主要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
二、环境诱导的变异1. 辐射诱导的变异:包括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等)诱导的变异,如核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
2. 化学物质诱导的变异:化学物质如致突变剂、致癌物等,能够影响基因的稳定性,引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 温度诱导的变异:高温或低温环境可以诱导某些物种的变异,如在高温条件下孵化的鳄鱼可以导致性别的变异。
三、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变异1. 自然选择:指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个体的某种性状能够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逐渐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2. 适应性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的性状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如狮子的颜色、鸟类的嘴形等。
四、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1. 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变异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物种的适应和演化提供了遗传基础。
2. 变异推动自然选择:变异的出现增加了物种间的竞争,从而推动了自然选择的产生和进化的加速。
3. 变异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变异使得物种间拥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五、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遗传变异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遗传变异是导致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如遗传性疾病、癌症等。
2. 变异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变异的利用可以提高农作物和牲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 变异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通过变异方法可以培育出特殊性状的生物种类,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
八年级下册生物变异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变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59b69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9.png)
八年级下册生物变异知识点生物变异是指在个体的生殖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基因型和表型。
它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在八年级生物学学科中,生物变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八年级下册生物变异知识点。
一、生物变异的基础——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影响个体特征的基本单位,是掌握生物变异的前提条件。
在遗传过程中,有两种基因型,一种是显性基因,一种是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是体现在表型上的基因,比如说黑色的垃圾袋和白色的垃圾袋,黑色垃圾袋的颜色就是由显性基因所控制的。
而隐性基因则只有在个体的某个特定情况下被外显出来,比如说植物的白花与红花,红花为有色基因(S)占优势,而白花为无色基因(s)表示隐性。
二、生物变异的类型——性状变异和基因变异性状变异指同种个体在同一环境下因基因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性状。
常见的性状变异有色素、体型等,比如说经过长时间人工选育出来的短稻、粘花洋葱等。
基因变异则是指在遗传物质(染色体)发生突变时形成的不同基因,它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经典的基因突变例子是苏丹草,它经过长时间的进化过程,最终突变出了抗草药的基因。
三、生物变异的成因——内因和外因内因指由生物本身内部因素引起的变异,包括自然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种类型。
自然突变是指在基因突变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外部因素参与,而染色体畸变则是指染色体的数量、形态和结构异常引起变异,比如说唐氏综合征就是因为染色体21上三条染色体而引起的。
而外因则是指外界环境因素对发育个体的影响,比如说观察酵母菌的变异是辐射环境、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变异现象。
四、生物变异和生态——适应与平衡生物变异是生态系统进化和适应的重要条件。
适应是指生物在外界环境或内部环境的适应性变化,逐渐适应了环境而生存和生育。
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状态。
适应和平衡是生态系统环境变化下的两种状态,生物的适应能力越强,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相对平衡性就越强。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归纳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3a3a7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8.png)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归纳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高考生物来说,掌握生物变异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进化和遗传的原理,还能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是关于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的归纳。
一、变异的概念和分类1. 变异的概念:指个体间在遗传性状上的差异。
2. 变异的分类:- 定向变异: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异,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 随机变异:无明显适应环境的变异,对生存和繁殖没有直接影响。
- 合并变异: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或多种遗传因素同时出现的变异。
- 复合变异:一个个体同时表现出多种变异状态。
二、变异的原因1. 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而显著的变化。
2. 重组:在有性繁殖中,联会发生位点的重组,导致染色体重组,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3. 交换:在染色体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4. 合并:不同个体的遗传物质通过有性或无性生殖相互结合,导致新的遗传组合。
三、变异的影响1. 对个体的影响:变异使个体在形态、生理、行为上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2. 对物种的影响:变异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可塑性,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发展出新的适应结构和生活方式。
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种群中的变异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具备多样的适应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四、变异的应用1. 生物育种:通过人工选择和遗传改良,利用合适的变异为农业、畜牧业和园艺业培育优良的品种和种类。
2. 药物研发:通过发现和利用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变异,加速药物研发过程,提高药物的效能和安全性。
3. 疾病诊断:一些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特征,通过检测和分析个体的遗传变异,可以做出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五、变异与环境1. 自然选择:环境对变异个体的选择和筛选,促进适应性变异的积累和固定。
2. 环境因素:环境变化、生物间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等都对变异的发生和传播产生影响。
七年级生物变异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变异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9d565c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a.png)
七年级生物变异知识点归纳在生物学中,变异是指生物体内遗传基因产生的变化,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对于初学生物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生物变异的基本知识点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七年级生物变异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变异的概念变异指的是基因发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变化,其基础是基因的突变。
变异分为自然变异和人为变异,自然变异是指自然条件下生物发生的变异,人为变异是指生物体经过人工操作所产生的变异。
二、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基因的作用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有以下几种类型:1. 基因点突变:一种碱基的改变,如由C→A的替代突变等。
2. 丢失、插入突变:短序列的某几个碱基被丢失或插入到某一基因中,导致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3. 倍数增加或减少:即某一部分基因发生重复或缺失,导致基因组发生改变。
三、变异的影响变异的影响主要分为有害变异、无害变异和有益变异。
1. 有害变异:会导致生物体的某些性状发生负面影响,如外貌的丑陋、生殖能力的减弱等。
2. 无害变异:不会对生物体产生负面影响,可能是一些比较不显著的变化。
3. 有益变异:即能够使生物体某些性状发生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对生物体本身或者生存环境有利。
四、变异的适应性生物会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化,进化成能适应环境的形态。
适应性变异可以分为形态适应和行为适应,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遗传的规律变异是影响遗传和基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七年级生物学生还需要了解遗传规律,了解基因的传递和继承,了解古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六、环境对变异的影响环境是影响生物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的变化会使得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组等方面发生改变,而生物的适应性变异也是在环境变异的基础上形成的。
总之,对于七年级生物学生来说,掌握生物变异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深入了解生物科学、理解生物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异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变异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744f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9.png)
变异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一、进化与自然选择1.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种群内遗传结构的长期变化。
生物进化是生物在长时间的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步发生的物种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等变化。
进化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在长期沧海跳跃中完成的,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变异。
进化论是生物学的一支,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模式化地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规律的一种科学。
2. 进化的三个因素进化的三个因素分别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而适应环境是进化的结果。
3. 自然选择的原则自然选择是指种群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并逐渐发展的一种选择机制。
其原则包括遗传变异、遗传性和适应性。
4. 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可以使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保证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机制。
二、遗传基础1. DNA的基本结构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是细胞核和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
DNA的基本结构包括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
2. 遗传密码遗传密码是生物体内特定的核酸序列,决定了某一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基因发生的突然而短暂的改变,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来源。
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4. 染色体遗传染色体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携带者,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染色体遗传与性状的表现、分离和重组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变异生物的类型1. 变异生物的基本类型变异生物包括结构变异、数目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
结构变异是指基因组中某一基因的系列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变异;数目变异是指生物体中同一型染色体在不同的倍数下发生变异;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是指生物体中染色体数目相对正常生物体发生变异。
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来源,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3. 染色体遗传染色体遗传与性状的表现、分离和重组有着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
以下是店铺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生物变异的来源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8、染色体畸变: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9、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可分为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
10、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11、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12、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13、单倍体: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
§2、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①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合染色体畸变的原理;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
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②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育种程序: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
③单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育种程序:利用常规杂交方法获得F1;将F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纯合植株;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
年限,获得纯合体排除显性干扰。
④多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
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