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课时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小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4.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归纳总结能力。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3. 尝试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认同互联网络也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眼球和视觉的了解,培养对生物体奥秘的探究兴趣。
2.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
3. 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2.学生知识和技能分析: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难点,有些现象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如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原理、近视的原因及矫正等,由于初一学生未学过物理学,对这些原理难以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等手段,把这抽象的原理直观化,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教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不断引导他们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加强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教师活动:用一个“我们来找茬”的小游戏引入眼和视觉。
学生活动:认真仔细观察,寻找不同
信息化资源使用及意图:两幅几乎一模一样的图片,找出其中不同之处,引出视觉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眼睛,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眼睛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活动2【讲授】
教师活动: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
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学生活动:同桌相互观察,得出眼睛有眼睑、睫毛,眼球,肌肉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亲身体验,激发探究欲望。
活动3【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结合79页图4-47,自主学习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要求:
1. 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能标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名称(按照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也可以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学习);
2. 利用模型在组内进行展讲;
分钟,最快的小组派代表在白板上标出结构名称,并准备在全班展讲。)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模型,拆卸组装;阅读课本,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理解眼设计意图:使学生自己获得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观察、阅读等多种能力。
眼球
睫状体
壁
内膜
内
容
物
晶状体
玻璃体
”
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含有许多对光敏感的细胞,接受光的刺激。
能折射光线。
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视网膜
(2)出示眼球、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思考:
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思考,得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设计意图: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5【师生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1)播放眼与视觉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图片展示双凸镜成像的原理与眼睛结构的联系(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出示猫的瞳孔调节图片: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思考: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瞳孔的调节由眼的哪一部分控制?
引导探究:拉住窗帘,利用手电筒,在明、暗两种不同环境下观察同桌瞳孔的变化。
当手电筒(强光)照射时,瞳孔(变小);
当手电筒移开(弱光)时,瞳孔(变大);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理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设计意图: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突破教学的第一个难点。
活动7【课堂实践】
教师活动:请患近视的同学谈看物体的特点、感受。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进行矫治呢?演示动画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引导学生谈怎样预防近视?
强调预防为主,课间适当休息自己的眼睛,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让我们每一人都能拥有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
学生活动:谈近视给自己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观察课件掌握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谈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激发学习近视成因的兴趣,顺利突破教学的第二个难点。进一步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感受盲人的痛苦,培养学生爱护盲人的情感。
活动8【小结】
教师活动: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深化知识,使探究活动由课堂延伸到
【板书】第一课时眼与视觉
一、眼睛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