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现行标准
JT T 1180.1-201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
![JT T 1180.1-201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adfe32df111f18583d05a84.png)
JT/ T 1180. 1—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第 1 部分:总体要求
1 范围
JT / T 1180 的本部分规定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通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交通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服 务和评价工作。
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1
JT/ T 1180. 1—2018
4 基本要求
4. 1 原则
4. 1. 1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结合自身特点,遵循“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 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 1. 2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应以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为基础,以安全生产责 任制为核心,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科学性、 规范性和系统性。 4. 1. 3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应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通过有效 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4. 1. 4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保持,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 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5. 1. 1 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应: ———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形成文件,并得到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 ———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
2
JT/ T 1180. 1—2018
———具有可考核性,体现企业持续改进的承诺; ———便于企业员工及相关方获得。 5. 1. 2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可考核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标,指标应不低于上级下达的目标。 5. 1. 3 企业应制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和工作指标的措施。 5. 1. 4 企业应制订安全生产年度计划和专项活动方案,并严格执行。 5. 1. 5 企业应将安全生产工作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制定阶段性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予以考核。 5. 1. 6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奖惩的相关制度,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予以18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99f33ae8bd63186bcebbcc0.png)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4月前言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要求,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制定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是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是按照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围绕标准化工作的全要素、全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构建而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标准化体系是统筹协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邮政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内容包括政策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国际化体系、实施监督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5个方面。
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标准化工作协调衔接和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11)一、概述......................................................................................(一)内涵特征 (1)(二)总体定位 (2)(三)体系框架 (3)二、政策制度体系...................................................................... (66)(一)部门规章 (6)(二)规范性文件 (7)10三、技术标准体系.................................................................... (10)(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 (16)(二)铁路标准 (17)(三)公路标准 (17)(四)水运标准 (18)(五)民航标准 (19)(六)邮政标准 (19)(七)其他标准 (19)27 (27)四、标准国际化体系................................................................(一)国际标准制修订 (27)(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27)(三)国内外标准翻译 (29)30 (30)五、实施监督体系....................................................................(一)工程和产品质量监督 (30)(二)计量 (31)(三)检验检测 (32)(四)认证 (33)35六、支撑保障体系.................................................................... (35)(一)组织保障 (35)(二)人才队伍 (36)(三)经费支持 (37)一、概述(一)内涵特征。
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交通行业标准《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888―2014)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交通行业标准《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888―2014)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4e5466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d.png)
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交通行业标准《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888―2014)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4.09.05•【文号】交运发[2014]182号•【施行日期】2014.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交通行业标准《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888-2014)的通知(交运发〔2014〕182号)交通行业标准《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888-2014)业已发布,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为积极稳妥地做好该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JT/T 888-2014标准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政策。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体制改革等措施促进了公交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稳步上升。
同时人民群众对公共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
为规范公共汽车的运营管理,统一公共汽车的技术标准,使车辆的技术配置更加合理,并有利于车辆的维护与修理,有必要从车辆主要技术性能和配置要求方面制定交通行业标准《公共汽车类型划分等级评定》。
JT/T 888-2014标准作为公共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对各类公共汽车的安全性、节能环保、舒适性等相关配置和性能指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JT/T 888-2014标准,对促进公共汽车技术升级、引导我国客车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推进公交优先政策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公交运营企业以及客车生产企业,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实施JT/T888-2014标准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贯彻实施标准的自觉性和严肃性。
二、认真做好JT/T 888-2014标准的宣贯工作为深入做好JT/T 888-2014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工作,按照《2014年度部内有关司局培训计划》,交通运输部将统一组织开展JT/T 888-2014标准的宣贯工作,并委托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负责标准宣贯培训的具体工作,相关工作安排由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另行通知。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编制说明-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编制说明-交通运输部](https://img.taocdn.com/s3/m/d40818b1dd3383c4bb4cd28f.png)
2.1 标准编制原则 2.1.1 纤维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发展概况 有关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初,这种材料最早并不是由于公路工程 所需而产生的,它最初源于工民建对于抗震结构的需求:如果结构具有足够的延 性,以非弹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当遭受较大的地震波时,结构虽有较大的变形 和一定程度的破坏,却可以避免坍塌。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起草组
2017年09月
目 录
一、工作简况..................................................................................................................... 1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标准主要内容................................................................................. 2 三、预期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及环境效果分析....................................................... 30 四、标准的先进程度....................................................................................................... 31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执行标准的关系............................................... 36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36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36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4b8d2456bd97f192379e915.png)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 2017 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的通知》 (交科技函[2017]412 号),《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评价指标 第 1 部分:公路建设市场》由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提出并归口管理,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编制工作,标准 计划编号为 JT 2017-85。
2018 年 3 月,部公路局委托我院开展公路施工设计监理信用评
价制度修订研究(《关于商请开展公路施工设计监理信用评价制度修 订工作的函》交公便字〔2018〕51 号),并于 5 月启动调研工作。标 准编制组中罗凯、石磊同时参与制度修订研究,紧跟制度修订情况, 以便制度修订与标准相匹配。
2018 年 5 月 14 日、2018 年 7 月 17 日,标委会秘书处、编制单 位就标准编制问题向部科技司标准化管理处进行两次汇报,标准化管 理处对标准征求意见稿给出了相关建议,并要求与已发布《公路水路 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分类编码与格式》编码进行统一。会后编制 单位对标准架构、表述、信用等级等方面的统一,与标准与管理办法 之间的关系、标准的延续性等几方面问题做出了对应调研与修改,于 2018 年 8 月完成修改后的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向交通运输信息通信 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正式提交。
其他被认为失信的履约行为 1-10 分
GLJC3-3-X
其他被认为失信的行为
1-10 分
2.2 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
2.2.1 关于标准的范围
本部分标准规定了公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 一般要求和评价指标内容。适用于开展公路建设市场施工、监理、勘 察设计、试验检测等从业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考虑到建设单位信用 评价办法正在征求意见,本部分尚未将建设单位纳入标准范围。
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3)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3)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e97f1d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3.png)
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3)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3.07.29•【文号】交运发[2013]448号•【施行日期】2013.07.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3)的通知(交运发﹝2013﹞4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上海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作为交通运输部门对道路客运车辆实施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标准,多年来对推动道路客运装备技术进步、规范道路客运市场经营秩序、不断改善道路客运安全和服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新修订的《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3)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
为积极稳妥地做好该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JT/T 325-2013标准的重要意义近来,部结合当前道路客运安全新形势和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新要求,在落实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道路客运服务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JT/T 325-2013标准作为主要的一项标准,对各类等级客车的安全性、节能环保、舒适性等相关配置和性能指标适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JT/T 325-2013标准,将有利于促进道路客运车辆技术升级,引导我国客车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确保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有利于不断提高道路客运服务质量,有利于保持道路客运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各地交通运输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各相关客车生产企业,要从保障道路旅客生命安全、促进道路客运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客车产业升级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实施JT/T 325-2013标准的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22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22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5d6a2c1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22修订)【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2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公布日期】2022.03.29【实施日期】2022.05.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号公布根据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根据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第三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四条道路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第六条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第七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二章道路运输经营第一节客运第八条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二)有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申请从事班线客运经营的,还应当有明确的线路和站点方案。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要求》等11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公告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要求》等11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1065b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b.png)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要求》等11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24.08.15
•【文号】交通运输部公告2024年第39号
•【施行日期】2024.08.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公路,水运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公告
2024年第39号
关于发布《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要求》等11项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公告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要求》等11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2024年第3批,见附件)业经审查通过,现予发布。
发布的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由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网站公告。
附件:发布的11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交通运输部
2024年8月15日。
交通部关于发布8项交通行业标准和4项交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及废止30项交通行业标准的通知
![交通部关于发布8项交通行业标准和4项交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及废止30项交通行业标准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e90e28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e.png)
交通部关于发布8项交通行业标准和4项交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及废止30项交通行业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2.20•【文号】交科教发[2006]67号•【施行日期】2006.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量正文交通部关于发布8项交通行业标准和4项交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及废止30项交通行业标准的通知(交科教发[2006]67号)各有关单位:《汽车运输货物条码编码规则》等8项交通行业标准和《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等4项交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业经审查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5月1日起实施。
8项交通行业标准和4项交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的编号和名称是:1、JT/T 648-2006 汽车运输货物条码编码规则2、JT/T 649-2006 多功能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台3、JT/T 650-2006 冷藏保温厢式挂车通用技术条件4、JT/T 651-2006 牵引杆挂车转盘(代替JT/T 3136.1~3136.2-1989)5、JT/T 652-2006 道路车辆牵引座(代替JT/T 3137.1~3137.2-1989)6、JT/T 653-2006 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试验仪7、JT/T 119-2006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代替JT/T 119-1993)8、JT/T 216-2006 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代替JT/T 216-1995)9、JJG(交通)064-2006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10、JJG(交通)065-2006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仪11、JJG(交通)066-2006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12、JJG(交通)067-2006 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试验仪以上发布的8项交通行业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
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并在《交通标准化》刊物上公告。
以下30项交通行业标准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废止。
废止标准的编号和名称是:1、JT/T 4522.1-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总则2、JT/T 4522.2-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高温3、JT/T 4522.3-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低温4、JT/T 4522.4-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交变湿热(Db)5、JT/T 4522.5-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恒定湿热(Ca)6、JT/T 4522.6-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盐雾(Ka)7、JT/T 4522.7-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交变盐雾(Kb)8、JT/T 4522.8-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正弦振动9、JT/T 4522.9-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碰撞10、JT/T 4522.10-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外壳防护11、JT/T 4522.11-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倾斜、摇摆12、JT/T 4522.12-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长霉13、JT/T 4522.13-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风压14、JT/T 4522.14-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电磁兼容15、JT/T 8100.8-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罗兰C接收机16、JT/T 8100.9-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船用无线电测向仪17、JT/T 8100.21-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救生艇电台18、JT/T 8100.22-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主用收信机及主用发信机19、JT/T 8100.23-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备用收信机及备用发信机20、JT/T 8100.26-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无线电报自动拍发器21、JT/T 8100.27-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无线电报自动报警器22、JT/T 8100.28-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 2 182kHz无线电话值班接收机23、JT/T 8100.29-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VHF紧急天线电示位标24、JT/T 8100.31-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气象传真机25、JT/T 8100.32-19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无线电话报警信号发生器26、JT/T 72-1993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配备定额长江船舶27、JT/T 2018-1993 种籽饼远洋运输技术条件28、JT/T 116-1993 八轮连续式路面平整度测量仪通用技术条件29、JT/T 117-1993 稳定土强度测试仪技术条件30、JT/T 118-1993 混凝土钻孔取芯机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六年二月二十日。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6390077e21af45b307a891.png)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2018年7月10日目录一、工作简况 (1)(一)任务来源 (1)(二)标准起草单位 (3)(三)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过程 (3)(1)制定依据与目标 (3)(2)标准的工作过程 (4)二、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 (6)(一)编制原则 (6)(二)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 (8)三、主要试验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35四、与国标、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36)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36)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36)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36)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危险货物运输是道路运输行业监管的重点。
运输车辆是运输过程中危险货物的载体,关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本质安全水平。
近年来,重特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仍偶有发生,带来严重的事故后果和社会影响,经事故调查发现,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离满足行业安全生产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例如,2012年发生于包茂高速陕西延安段的8.26事故、2014年晋济高速岩后隧道3.1事故均暴露出罐式车辆罐体、车辆防碰撞性能、车辆电气线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2017年张石高速5.23事故暴露出车辆制动性能、安全配置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罐车事故中,侧翻、追尾是最主要的事故形态。
其中侧翻易导致车辆所载运危险货物发生泄漏,罐车被追尾易导致罐体泄漏后继而发生次生危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在2016年12月1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完善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和船舶生产制造标准,提高安全性能,强制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防碰撞和整车安全运行监管技术装备,对已运行的要加快安全技术装备改造升级”。
近年来,涉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及相关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进入修订高峰期,GB18565《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20300《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GB18564.1《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QC/T932《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紧急切断阀》等标准完成修订或报批。
JT T 1180.1-2019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
![JT T 1180.1-2019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ce30bca2b160b4e777fcf41.png)
JT/T1180.1 2018目㊀㊀次…………………………………………………………………………………………………………前言Ⅱ………………………………………………………………………………………………………1㊀范围1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1…………………………………………………………………………………………3㊀术语和定义1………………………………………………………………………………………………4㊀基本要求2…………………………………………………………………………………………………㊀4.1㊀原则2…………………………………………………………………………………………………㊀4.2㊀建立㊁保持与改进2……………………………………………………………………………………㊀4.3㊀评价2……………………………………………………………………………………………………………………………………………………………………………………………………5㊀通用要求2㊀5.1㊀目标与考核2…………………………………………………………………………………………㊀5.2㊀管理机构和人员3……………………………………………………………………………………㊀5.3㊀安全责任体系3……………………………………………………………………………………………………………………………………………………………㊀5.4㊀资质㊁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3㊀5.5㊀安全投入4…………………………………………………………………………………………………………………………………………………………………………………………㊀5.6㊀教育培训5㊀5.7㊀风险管理6……………………………………………………………………………………………㊀5.8㊀隐患排查和治理7……………………………………………………………………………………㊀5.9㊀职业健康7…………………………………………………………………………………………………………………………………………………………………………………………㊀5.10㊀安全文化8㊀5.11㊀应急管理8……………………………………………………………………………………………㊀5.12㊀事故报告调查处理9…………………………………………………………………………………………………………………………………………………………………㊀5.13㊀绩效考评与持续改进9ⅠJT/T1180.1 2018前㊀㊀言JT/T1180‘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分为21个部分:第1部分:总体要求;第2部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第3部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第4部分: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第5部分: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第6部分:机动车维修企业;第7部分:汽车客运站;第8部分:水路旅客运输企业;第9部分:水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第10部分:水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第11部分:港口客运(滚装码头㊁渡船渡口)企业;第12部分:港口普通货物码头企业;第13部分:港口危险货物码头企业;第14部分: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企业;第15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第16部分: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第17部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项目;第18部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第19部分:公路隧道运营企业;第20部分:公路桥梁运营企业;第21部分:公路养护企业㊂本部分为JT/T1180的第1部分㊂本部分按照G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㊂本部分由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提出并归口㊂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㊁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㊂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㊁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安全督查事务中心㊁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安全生产技术中心㊁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㊁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㊁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㊁北京中平科学技术院㊂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占小跳㊁吴冰㊁程霄楠㊁敖波㊁蔡靖㊁傅玲㊁何龙军㊁程昊㊂ⅡJT/T1180.1 201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1㊀范围JT/T1180的本部分规定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通用要求㊂本部分适用于交通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服务和评价工作㊂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B/T29639㊀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3㊀术语和定义GB/T33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㊀China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企业通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㊁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㊁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㊁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㊂[GB/T33000 2016,定义3.1]3.2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㊀safeproductionriskoftheindustryofhighwayandwaterway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㊂3.3重大风险㊀significantrisk一定条件下易导致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㊂注: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级的界定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和‘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15号)㊂3.4重大事故隐患㊀majorpotentialaccident极易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且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㊂1JT/T1180.1 20184㊀基本要求4.1㊀原则4.1.1㊀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结合自身特点,遵循 安全第一㊁预防为主㊁综合治理 的方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㊂4.1.2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应以风险管理㊁隐患排查治理㊁职业病危害防治为基础,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科学性㊁规范性和系统性㊂4.1.3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应体现全员㊁全过程㊁全方位㊁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㊂4.1.4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保持,应采用 策划㊁实施㊁检查㊁改进 的模式,通过自我检查㊁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㊂4.2㊀建立㊁保持与改进4.2.1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立过程,包括初始评估㊁策划㊁培训㊁实施㊁自评(检查)㊁改进与提高六个阶段㊂4.2.2㊀初始评估阶段: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㊁业务流程㊁组织机构等基本管理信息,找出差距㊂4.2.3㊀策划阶段:针对初始评估的结果,确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包括资源配置㊁进度㊁分工等㊂4.2.4㊀培训阶段: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内容培训㊂4.2.5㊀实施阶段:根据策划结果,开展风险评估;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㊁标准及其他要求;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㊁安全操作规程㊁台账㊁档案㊁记录等㊂4.2.6㊀自评阶段: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考评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找出问题,提出完善措施㊂4.2.7㊀改进与提高阶段:根据自评结果,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水平和安全绩效㊂4.3㊀评价4.3.1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立并运行后,实行企业自主申请㊁外部评价的方式㊂4.3.2㊀企业应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定标准,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自评;自评后自愿申请外部评审㊂4.3.3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实行分级管理㊂5㊀通用要求5.1㊀目标与考核5.1.1㊀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目标㊂安全生产目标应: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形成文件,并得到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2JT/T1180.1 2018 具有可考核性,体现企业持续改进的承诺;便于企业员工及相关方获得㊂5.1.2㊀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可考核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标,指标应不低于上级下达的目标㊂5.1.3㊀企业应制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和工作指标的措施㊂5.1.4㊀企业应制订安全生产年度计划和专项活动方案,并严格执行㊂5.1.5㊀企业应将安全生产工作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制定阶段性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予以考核㊂5.1.6㊀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奖惩的相关制度,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予以考核与奖惩㊂5.2㊀管理机构和人员5.2.1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5.2.1.1㊀企业应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应职责明确㊂应建立健全从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至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㊂5.2.1.2㊀企业应按规定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㊂5.2.1.3㊀企业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下属分支机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㊂5.2.2㊀安全管理人员5.2.2.1㊀企业应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人员㊂5.2.2.2㊀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与能力,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㊂5.3㊀安全责任体系5.3.1㊀健全责任制5.3.1.1㊀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㊁安全生产管理机构㊁各职能部门㊁生产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落实到位㊂5.3.1.2㊀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负全面组织领导㊁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㊂5.3.1.3㊀分管安全生产的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重要负责人,应协助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㊁标准,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重要管理责任㊂5.3.1.4㊀其他负责人及员工实行 一岗双责 ,对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㊂5.3.2㊀责任制考评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责任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并公布考评结果和奖惩情况㊂5.4㊀资质㊁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5.4.1㊀资质企业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应合法有效,经营范围应符合要求㊂5.4.2㊀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5.4.2.1㊀企业应制定及时识别㊁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㊁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明3JT/T1180.1 2018确责任部门,建立清单和文本(或电子)档案,并定期发布㊂5.4.2.2㊀企业应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㊁规范标准宣贯,并根据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及时制修订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㊂5.4.3㊀安全管理制度5.4.3.1㊀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㊂5.4.3.2㊀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要求㊂5.4.3.3㊀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培训㊂5.4.4㊀操作规程5.4.4.1㊀企业应制定各岗位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㊂5.4.4.2㊀企业应在新技术㊁新材料㊁新工艺㊁新设备设施投产或投用前,组织编制相应的操作规程,保证其适用性㊂5.4.4.3㊀企业应及时将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操作规程的培训㊂5.4.5㊀修订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论及时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㊁适应性和符合性㊂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相关的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评审㊁修订:国家相关法律㊁法规㊁规程㊁标准废止㊁修订或新颁布;企业归属㊁体制㊁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生产设施新建㊁改建㊁扩建规模㊁作业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设备设施发生变更;作业工艺㊁危险有害特性发生变化;政府相关行政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安全评价㊁风险评估㊁体系认证㊁分析事故原因㊁安全检查发现涉及规章制度㊁操作规程的问题; 其他相关事项㊂5.4.6㊀制度执行及档案管理5.4.6.1㊀企业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㊁标准规范㊁规章制度㊁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㊂5.4.6.2㊀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各类台账和档案,并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资料和信息㊂5.5㊀安全投入5.5.1㊀资金投入5.5.1.1㊀企业应按规定足额提取(列支)安全生产费用㊂5.5.1.2㊀安全生产经费应专款专用,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㊂5.5.1.3㊀企业应及时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所需资金㊂5.5.2㊀费用管理5.5.2.1㊀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㊂5.5.2.2㊀企业应跟踪㊁监督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情况㊂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应按照 企业提取㊁政府监管㊁确保需要㊁规范使用 的原则进行管理,安全生产费用应按照以下范围使用:4JT/T1180.1 2018 完善㊁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 三同时 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设施设备和装卸工具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㊁运输设施设备和装卸工具附属安全设备等支出;配备㊁维护㊁保养应急救援器材㊁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㊁监控和整改支出;安全生产检查㊁评价(不包括新建㊁改建㊁扩建项目安全评价)㊁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安全生产宣传㊁教育㊁培训支出;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㊁新标准㊁新工艺㊁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㊂5.6㊀教育培训5.6.1㊀培训管理5.6.1.1㊀企业应按规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目标㊁内容和要求,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订并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㊂5.6.1.2㊀企业应组织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安全教育培训所需人员㊁资金和设施㊂5.6.1.3㊀企业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㊂5.6.1.4㊀企业应组织对培训效果的后评估,改进提高培训质量㊂5.6.2㊀资格培训5.6.2.1㊀企业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取得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或者管理工作,并按规定定期进行复审㊂5.6.2.2㊀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 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按规定定期进行复审㊂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㊂5.6.3㊀宣传教育企业应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的法律㊁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㊁教育㊂5.6.4㊀从业人员培训5.6.4.1㊀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㊂5.6.4.2㊀从业人员应每年接受再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㊂5.6.4.3㊀对离岗一年重新上岗㊁转换工作岗位的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㊂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律法规㊁安全管理制度㊁岗位操作规程㊁风险和危害告知等,与新岗位安全生产要求相符合㊂5.6.4.4㊀应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㊂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㊂5.6.4.5㊀企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纳入本企业从业人员统一管理,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㊂5.6.4.6㊀应在新技术㊁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对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㊂5.6.5㊀规范档案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㊁内容㊁参加人员以5JT/T1180.1 2018及考核结果等情况㊂5.7㊀风险管理5.7.1㊀一般要求企业应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开展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风险辨识㊁评估㊁管控等工作,落实重大风险登记㊁重大危险源报备责任,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㊂5.7.2㊀风险辨识5.7.2.1㊀企业应制定风险辨识规则,明确风险辨识的范围㊁方式和程序㊂5.7.2.2㊀风险辨识应系统㊁全面,并进行动态更新㊂5.7.2.3㊀风险辨识应涉及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外部人员)㊁工作过程和工作场所㊂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形成风险清单㊂5.7.3㊀风险评估5.7.3.1㊀企业应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方面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选定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明确风险评估规则㊂5.7.3.2㊀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估规则,对风险清单进行逐项评估,确定风险等级㊂5.7.4㊀风险控制5.7.4.1㊀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按以下顺序确定控制措施:a)㊀消除;b)㊀替代;c)㊀工程控制措施;d)㊀设置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㊀个体防护装备等㊂5.7.4.2㊀企业应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㊁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㊂5.7.4.3㊀企业应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按要求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监测,及时掌握风险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㊂5.7.5㊀重大风险管控5.7.5.1㊀企业对重大风险进行登记建档,设置重大风险监控系统,制订动态监测计划,并单独编制专项应急措施㊂5.7.5.2㊀企业应当在重大风险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进入重大风险影响区域的人员组织开展安全防范㊁应急逃生避险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培训和演练㊂5.7.5.3㊀企业应当将本单位重大风险有关信息通过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登记,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备案㊂5.7.5.4㊀重大风险经评估确定等级降低或解除的,企业应于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予以销号㊂5.7.6㊀预测预警5.7.6.1㊀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㊁安全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㊁事故等情况,运用定量或定性的6JT/T1180.1 2018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机制㊂5.7.6.2㊀当风险因素达到预警条件的,企业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㊂5.8㊀隐患排查和治理5.8.1㊀隐患排查5.8.1.1㊀企业应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行从隐患排查㊁记录㊁监控㊁治理㊁销账到报告的闭环管理㊂5.8.1.2㊀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㊁标准规范等,组织制定各部门㊁岗位㊁场所㊁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或排查清单,明确隐患排查的时限㊁范围㊁内容和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㊂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㊁人员㊁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服务范围㊂5.8.1.3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日常排查㊁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工作机制㊂日常排查每周应不少于1次,定期排查每半年应不少于1次,并根据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安全工作的专项部署㊁季节性变化或安全生产条件变化情况进行专项排查㊂5.8.1.4㊀企业应填写事故隐患排查记录,依据确定的隐患等级划分标准对发现或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判定,确定事故隐患等级并进行登记,形成事故隐患清单㊂企业应将重大事故隐患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备案㊂5.8.2㊀隐患治理5.8.2.1㊀对于一般事故隐患,企业应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整改,确保及时进行治理㊂5.8.2.2㊀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专项隐患治理整改方案,并确保整改措施㊁责任㊁资金㊁时限和预案 五到位 ㊂整改方案应包括:整改的目标和任务;整改方案和整改期的安全保障措施;经费和物资保障措施;整改责任部门和人员;整改时限及节点要求;应急处置措施;跟踪督办及验收部门和人员㊂5.8.2.3㊀企业在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次生事故㊂5.8.2.4㊀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企业应按规定进行验证或组织验收,出具整改验收结论,并签字确认㊂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通过的,企业应将验收结论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并申请销号㊂5.8.2.5㊀企业应对重大事故隐患形成原因及整改工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依据有关规定和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㊂5.8.2.6㊀企业应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建立相关台账,并定期组织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梳理㊁发现安全生产问题和趋势,形成统计分析报告,改进安全生产工作㊂5.9㊀职业健康5.9.1㊀健康管理5.9.1.1㊀企业应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按规定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职业病危害告知㊁日常监测㊁定期报告和防护保障等制度措施㊂7JT/T1180.1 20185.9.1.2㊀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应按规定组织有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有关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㊂5.9.1.3㊀企业应按规定对存在或者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㊁作业岗位㊁设备㊁设施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㊂5.9.2㊀职业危害申报企业应按规定及时㊁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接受其监督㊂5.10㊀安全文化5.10.1㊀安全环境5.10.1.1㊀企业应设立安全文化廊㊁安全角㊁黑板报㊁宣传栏等员工安全文化阵地㊂5.10.1.2㊀公开安全生产举报电话号码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㊂对接到的安全生产举报和投诉及时予以调查和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㊂5.10.2㊀安全行为5.10.2.1㊀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㊁安全愿景㊁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安全承诺㊂5.10.2.2㊀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员工安全知识手册,并发放到职工㊂5.10.2.3㊀企业应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㊁安全生产班组竞赛活动,有方案㊁有总结㊂5.10.2.4㊀企业应对安全生产进行检查㊁评比㊁考评,总结和交流经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管理方法,对在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㊁个人给予表彰㊁奖励,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㊂5.11㊀应急管理5.11.1㊀预案制订5.11.1.1㊀企业应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制订符合GB/T29639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场所(设施)制订现场处置方案,并编制重点岗位㊁人员应急处置卡㊂5.11.1.2㊀应急预案应与当地政府㊁行业管理部门预案保持衔接,报当地有关部门备案,通报有关协作单位㊂5.11.1.3㊀企业应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论证,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㊂5.11.2㊀应急队伍5.11.2.1㊀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㊂5.11.2.2㊀企业应组织应急救援人员日常训练㊂5.11.3㊀应急物资5.11.3.1㊀企业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特点,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㊂5.11.3.2㊀企业应建立管理台账,安排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㊁维护㊁保养,确保其完好㊁可靠㊂5.11.4㊀应急演练5.11.4.1㊀企业应按照AQ/T9007的规定定期组织公司(厂)㊁车间(工段㊁区㊁队㊁船㊁项目部)㊁班组开8JT/T1180.1 2018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做到一线从业人员参与应急演练全覆盖㊂5.11.4.2㊀企业应按照AQ/T9009的规定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和演练发现的问题,修订㊁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准备工作㊂5.11.5㊀应急处置发生事故后,企业应根据预案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并开展先期处置㊂5.11.6㊀应急评估5.11.6.1㊀企业应对应急准备㊁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㊂5.11.6.2㊀运输㊁储存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企业,应每年进行一次应急准备评估㊂5.11.6.3㊀完成险情或事故应急处置后,企业应主动配合有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评估㊂5.12㊀事故报告调查处理5.12.1㊀事故报告5.12.1.1㊀企业应建立事故报告程序,明确事故内外部报告的责任人㊁时限㊁内容等,并教育㊁指导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报告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㊂5.12.1.2㊀发生事故,企业应及时进行事故现场处置,按相关规定及时㊁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没有瞒报㊁谎报㊁迟报情况㊂5.12.1.3㊀企业应跟踪事故发展情况,及时续报事故信息㊂5.12.2㊀事故调查与处理5.12.2.1㊀企业应建立内部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㊁行业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造成人员伤亡(轻伤㊁重伤㊁死亡等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和财产损失的事故纳入事故调查和处理范畴㊂5.12.2.2㊀企业应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㊂5.12.2.3㊀企业应按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分析事故原因,落实整改措施㊂5.12.2.4㊀发生事故后,企业应及时组织事故分析,并在企业内部进行通报㊂5.12.2.5㊀企业应按 四不放过 原则严肃查处事故,严格追究责任领导和相关责任人㊂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㊂5.12.3㊀事故档案管理企业应建立事故档案和管理台账,将承包商㊁供应商等相关方在企业内部发生的事故纳入本企业事故管理㊂5.13㊀绩效考评与持续改进5.13.1㊀绩效评定5.13.1.1㊀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运行情况进行自评,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㊁充分性和有效性㊂5.13.1.2㊀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自评工作㊂自评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㊁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㊂9。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交通运输部](https://img.taocdn.com/s3/m/71a304c45022aaea998f0f2e.png)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4月前言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要求,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制定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是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是按照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围绕标准化工作的全要素、全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构建而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标准化体系是统筹协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邮政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内容包括政策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国际化体系、实施监督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5个方面。
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标准化工作协调衔接和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11)一、概述......................................................................................(一)内涵特征 (1)(二)总体定位 (2)(三)体系框架 (3)二、政策制度体系...................................................................... (66)(一)部门规章 (6)(二)规范性文件 (7)10三、技术标准体系.................................................................... (10)(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 (16)(二)铁路标准 (17)(三)公路标准 (17)(四)水运标准 (18)(五)民航标准 (19)(六)邮政标准 (19)(七)其他标准 (19)27 (27)四、标准国际化体系................................................................(一)国际标准制修订 (27)(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27)(三)国内外标准翻译 (29)30 (30)五、实施监督体系....................................................................(一)工程和产品质量监督 (30)(二)计量 (31)(三)检验检测 (32)(四)认证 (33)35六、支撑保障体系.................................................................... (35)(一)组织保障 (35)(二)人才队伍 (36)(三)经费支持 (37)一、概述(一)内涵特征。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6267c53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7.png)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4.06.18•【文号】•【施行日期】2024.06.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交通运输部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交通运输行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的运输服务保障。
一、基础设施(一)铁路。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5万公里。
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
铁路复线率为60.3%,电化率为75.2%。
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65.2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1公里/万平方公里。
图1 2019-2023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二)公路。
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43.6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20万公里。
公路密度56.63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0.85公里/百平方公里。
图2 2019-2023年年末全国公路里程及公路密度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527.0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96.9%、提高0.5个百分点。
其中,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76.22万公里、增加1.8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14.0%、提高0.1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8.36万公里、增加0.64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里程12.23万公里、增加0.24万公里。
图3 2023年年末全国公路里程构成(按技术等级分)年末全国国道里程38.40万公里,省道里程40.41万公里。
农村公路里程459.86万公里,其中县道里程69.67万公里、乡道里程124.28万公里、村道里程265.91万公里。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修订解读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修订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3b1a042de80d4d8d05a4f24.png)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修订解读一、修订背景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JT/T 489—2003)于2003年颁布,已经在全国范围实施。
该标准对于统一和规范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促进地区和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收费公路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收费公路通行车辆车型多样化、收费公路主要向高速公路集中、收费车辆构成和运输情况不断变化、收费技术飞速进步,人民群众对提高收费效率和便捷性的企盼,使得现行车型分类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收费公路新的发展要求,亟待修订完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加快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提出了调整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统一按车(轴)型收费、修订《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标准等任务要求。
因此,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标准修订,将进一步统一、规范和完善全国收费公路车型分类,有力支持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
标准修订对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收费公路费率体系,提升收费效率和收费公路管理技术,促进智慧公路发展,支撑交通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修订原则1.车型完整性收费公路车型分类标准涵盖收费公路行驶的所有车辆类别,使收费公路不同车型都能够在本标准中明确入位。
2.操作简便性车型分类标准充分考虑收费车辆判别的简明性,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登记类型相衔接,以方便对收费车辆的辨别,减少操作差错,减少分类争议,方便提高收费效率。
3.分类合理性车辆分类标准体现不同类别车辆对收费公路的占用和损坏及其行驶收费公路的效用。
车辆分类标准便于针对不同类别车辆分别制订相应的通行费费率。
4.标准延续性车型分类标准尽可能利用2003版标准的合理部分,兼顾与现行分类标准合理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2号——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2号——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4ea91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5.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2号——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9.05.13•【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2号•【施行日期】2019.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2号《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已于2019年5月6日经第9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2019年5月13日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综合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领域的标准(统称为交通运输标准)制定、实施、监督等相关活动,除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外,还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交通运输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第四条涉及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两种及以上领域需要协调衔接和共同使用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综合交通运输标准。
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领域的标准应当与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协调衔接。
第五条国家对标准化工作实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交通运输部负责综合交通运输和公路、水路领域标准化相关管理工作。
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别负责铁路、民航、邮政领域标准化相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运输标准化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交通运输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交通运输标准技术体系建设,统筹协调衔接综合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领域标准,研究审核交通运输标准化发展重大政策和重要事项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a49e92e69eae009581becaa.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维护与更新技术规范第2部分车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二O一七年三月目录一、任务来源 (3)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3)三、标准制定的原则 (4)1.依据标准化法律法规 (4)2.体现原则性和基本要求 (4)3.充分继承已有研究成果 (4)四、标准编制主要工作过程 (5)五、标准主要内容 (6)1.标准范围说明 (7)2.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8)3.标准主要指标出处说明 (11)六、预期的效果 (12)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措施 (12)八、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12)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3)十、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3)十一、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3)一、任务来源2016年8月,交通运输部正式下达了《2016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交科技函〔2016〕506号),《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维护与更新管理规范第2部分:车辆》的计划编号为JT2016-33,计划完成时间为2017年12月。
本标准归口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客标委)管理。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为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另有多家机构参与本部分标准的起草,包括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等。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内各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陆续构建了自己的设备设施技术管理体系。
但行业范围内还没有权威性的设备设施维护和更新技术规范,通过长期运营实践摸索出来的好的管理办法没有得到提炼和推广,新开通地铁的城市缺乏运营经验,没有统一、权威的工作指引,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健康有序的发展。
因此,需要出台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备设施维护与更新的技术规范,以便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设备设施维护与更新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规范各运营单位的技术管理,为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开展相关检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对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修订解读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修订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81b92b9227916888586d766.png)
2019年第2期一、修订背景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JT/T489—2003)于2003年颁布,已经在全国范围实施。
该标准对于统一和规范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促进地区和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收费公路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收费公路通行车辆车型多样化、收费公路主要向高速公路集中、收费车辆构成和运输情况不断变化、收费技术飞速进步,人民群众对提高收费效率和便捷性的企盼,使得现行车型分类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收费公路新的发展要求,亟待修订完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加快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提出了调整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统一按车(轴)型收费、修订《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标准等任务要求。
因此,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标准修订,将进一步统一、规范和完善全国收费公路车型分类,有力支持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
标准修订对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收费公路费率体系,提升收费效率和收费公路管理技术,促进智慧公路发展,支撑交通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修订原则1.车型完整性收费公路车型分类标准涵盖收费公路行驶的所有车辆类别,使收费公路不同车型都能够在本标准中明确入位。
2.操作简便性车型分类标准充分考虑收费车辆判别的简明性,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登记类型相衔接,以方便对收费车辆的辨别,减少操作差错,减少分类争议,方便提高收费效率。
3.分类合理性车辆分类标准体现不同类别车辆对收费公路的占用和损坏及其行驶收费公路的效用。
车辆分类标准便于针对不同类别车辆分别制订相应的通行费费率。
4.标准延续性车型分类标准尽可能利用2003版标准的合理部分,兼顾与现行分类标准合理衔接。
现行公路工程行业标准(截至2021年4月30日)
![现行公路工程行业标准(截至2021年4月30日)](https://img.taocdn.com/s3/m/5e0036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2.png)
板块 建设
现 行 公 路 工 程 行 业 标 准 (截 至 2 0 2 1 年 4 月 3 0 日 )(续 表 )
模块 设计
现 行 编 号 (文 号 ) JTG/T 3310— 2019
JTG D20— 2017 JTG/T D21— 2014
JTG D30— 2015 JT G /T D3 1— 2 0 0 8 JTG/T D3 1-02— 2013 JTG/T D3 1-03— 2011 JTG/T D3 1-04— 2012 JTG/T D3 1-05— 2017 JTG/T D3 1-06— 2017 JT G /T D 3 2 — 2 0 1 2 JT G /T D 3 3 — 2 0 1 2 JTG/T 3334— 2018
JTG D4 0 — 2011 JTG D50— 2017 JTG/T 3 3 5 0 - 0 3 — 2020 JTG D60— 2015 JTG/T 3360-01 — 2018 JTG/T 3 3 6 0 - 0 2 — 2020 JTG/T 3 3 6 0 - 0 3 — 2018 JTG D6 1— 2 0 0 5 JTG 3362— 2018 JTG 3363— 2019 JTG D64— 2015 JTG/T D6 4 - 0 1 — 2015 JTG/T 3 3 6 4 - 0 2 — 2019 JTG/T 3365-01 — 2020 JTG/T 3 3 6 5 - 0 2 — 2020 JTG/T D6 5 - 0 5 — 2015 JTG/T D6 5 - 0 6 — 2015 JTG 3370.01— 2018 JTG D70/2— 2014
第 6 期(总 第 266期 ) 2021 年 6 月
域 命 祈 5 杉洪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行业的现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综合交通运输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协调,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交通通道、综合交通网络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标准。
公路和道路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公路和道路的设计、建设、养护等方面的标准,包括道路等级、路面质量、交通安全设施、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方面的规定。
铁路和轨道交通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铁路和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包括铁路线路、铁路机车车辆、轨道交通系统等方面的规定。
水路运输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水路运输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包括航道、港口、船舶、航运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航空运输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航空运输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包括机场、航空器、航空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智能交通和智慧物流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智能交通和智慧物流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包括智能化运输工具、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物流系统等方面的规定。
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救援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救援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包括交通运输安全设施、应急救援设备、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