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章的内容。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掌握分析气候的方法,为后续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奠定基础。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章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教材首先通过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然后,分别介绍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气候特点、成因和景观特征。
最后,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材特点图文并茂: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片,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活动丰富: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贴近生活: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世界的海陆分布等内容,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分析。
(二)学生的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参与各种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逐步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024年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新版)湘教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世界的气候类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气候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自然现象?”举例说明:在夏天,我们是否会因为高温而选择穿短袖衣服,而在冬天则会穿厚重的棉衣。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世界气候类型的奥秘。
5. 人文素养:学生们了解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他们认识到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影响,培养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
① 知识点结构清晰:板书设计应该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特点和分布规律以图表或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各个气候类型的关系和差异。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阅读关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科普文章,如《探索世界气候的奥秘》、《气候变化对气候类型的影响》等,以加深对气候类型的理解。
(2)视频资源:观看关于气候类型的教育视频,如《地球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与人类活动》等,以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影响。
(3)实践活动:建议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当地气候类型的特点,如气温、降水、植被等,以增强对气候类型的认识。
2. 地理思维力:通过分析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及气候符号表示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4. 地理审美力:通过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培养学生对地理景观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感受不同气候类型所形成的独特景观。
湘教版新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教案1
湘教版新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和适应性。
3. 能够用简单的图表和地图表示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1.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2. 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和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1.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
2. 按纬度划分的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3. 按高度划分的气候类型:山地气候、高原气候、平原气候。
4. 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气候要素。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
2. 讲授法:通过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法:通过实例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4. 组织实践:通过地图绘制和数据分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全球气候类型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了解他们对气候类型的理解程度。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
3. 布置练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1. 课本:《湘教版新版地理上册》。
2. 视听资料: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图表和地图。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当地气候类型的特点。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了解更多有关全球气候类型的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气候变化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报告,分享他们对气候变化的看法和观点。
以上是《湘教版新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教案1》的内容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气候类型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认识尚不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理解程度不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难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制作课件。
2.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拓展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图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湘教版地理七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课程标准: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
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
学与教的步骤安排: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
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
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
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
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
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
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
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气候要素——气温(1)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因素具体表现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日较差小,年较差大海陆分布沿海: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地形海拔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阻挡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封闭地形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坡向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冬季风如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
③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④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⑤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2.气候要素——降水(1)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图示成因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在高空冷却凝结迎风坡: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成云致雨。
背风坡: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雨减少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特征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在迎风坡产生降水,背风坡降水少持续的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强度大,多为暴雨,且常伴有狂风、雷电,历时短分布主要在赤道地区,我国夏季的午后也会出现山地的迎风坡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我国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2)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因素具体表现大气环流①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②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形成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③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形成降水,如夏季风海陆位置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位于沿海,海洋性强,降水丰富地形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减少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人类活动凝结核(城市雨岛)(3)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精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主要介绍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气候知识系统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培养学生对气候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为后续深入学习气候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总体上还不够系统。
他们对气候类型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名称和一些表象特征,对于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建立系统的气候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
2.难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辅助材料。
3.教学视频或多媒体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教材,呈现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对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进行简要介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3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体系架构][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基本概念]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季风环流;气候、气温、降水。
[基本原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气候特点。
课时16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1)成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形成①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上气压带的名称。
②在上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风向。
③在上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极锋,并画出极锋锋面。
答案思考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和大气环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答案(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
(2)大气环流既包括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还包括季风环流。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到海洋与陆地的气压分布,表现为:①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具体如下:大气活动中心(在图中填出虚线处的气压带及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名称)原因表现1月份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高气压;夏季,大陆增温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7月份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低气压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答案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再来看热带沙漠气候,它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的西部等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干旱,降水稀少。"
(4)地中海气候
"接下来是地中海气候,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周边地区,如欧洲的南部、非洲的西北部、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州和澳大利亚的西南部等地。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最后,我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是否所有的学生都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呢?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教学年级和班级: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2周星期三上午第1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3.课堂互动
"同学们,以上就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对气候类型的理解和感受,并选取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4.总结与反思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气候现象的形成原因,请大家提前预习。"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1课时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景观图片、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填写、完善表格,明确热带与亚热带气候类型及其景观、分布地区;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正确指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回顾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的判读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精讲点拨,正确分析每种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和降水特点。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景观图片,认识热带与亚热带气候类型的景观特点。
学习目标1.阅读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其分布特征。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根据气候资料归纳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
(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1.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特征。
2.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
难点:1.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特征。
2.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示例:(3)探究气候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从猩猩、亚洲象、长颈鹿、骆驼中选取一种动物,向大家介绍这种动物所在气候区的特征。
猩猩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长颈鹿组: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匀。
亚洲象组: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长夏无冬,三、学习任务二四、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热带四种气候类型和亚热带两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分布和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匀。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气温终年较高,长夏无冬,旱、雨季明显。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和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炎热干燥,降水极少。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教学设计第二部分。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形成因素等知识。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知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的概念和形成因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类型的记忆可能较为困难,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记忆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提高其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
2.难点: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课件。
2.素材:收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思维导图模板: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的绘制模板。
4.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候类型的差异。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本章备课说明
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4.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5.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6.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7.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要明确天气的含义,关注描述天气的语言,尝试模拟播报天气。
描述和简要归纳降水分布特点时,需要划分出赤道地区、回归线附近地区、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等不同的区域。
在掌握了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后,阅读某地区各月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将其进行图像化处理。
在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基础上,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需要先找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进行简单的归类并找出差异,然后描述分布特点,最后归纳、概括、说明某气候类型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需明确各因素在不同区域尺度中的作用。
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需结合实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如何应对不同的天气,说明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引起了人类活动的差异。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安排了“天气与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节内容。
影响区域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气候。
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受该地区的水文、植被、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包括多种因素,如气温、降水、气压、干湿度等。
气候的地区差异是由这些因素的地区差异共同组成的。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的平均状况。
三、本章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由于本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设计时,按照“感知生活—原理探究—原理应用—回归生活”的步骤,引导学生从生活感知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
教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87-P98。
主要涉及到“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温带的气候类型”、“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及高山高原气候的特点。
2.理解各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气候分布图等,直观展示气候类型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环境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成因。
难点:理解气候类型形成的复杂过程,以及气候类型之间的过渡和差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气候类型特征图片、视频资料等)。
地图册、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学生分组材料(小组讨论题卡、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展示世界各地不同自然景观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背后的气候差异。
提问: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气候会如此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二、新课讲授(30分钟)1. 热带的气候类型(10分钟)介绍:首先介绍热带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讲解: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各气候类型的典型景观、降水分布、气温变化等特点。
分布规律:在地图上指出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引导学生观察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特征。
成因分析:简要分析各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信风带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
2.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5分钟)过渡:从热带过渡到亚热带,介绍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本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区域和影响因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因素的影响等基础知识。
但学生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区域和影响因素,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气候资料图,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区域和影响因素。
2.难点: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气候资料图的解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气候资料图、地图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释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气候类型,以案例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气候资料图、地图、多媒体课件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秋季学期新湘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第5章 第4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年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 显,最冷月平均温度在 0℃以上,四季分明,夏 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 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最为典 型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雨热不同期)
知识点三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的陆地面积,北半球明显大于南半球。温带的气候类型也主要分布在 北温带。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包括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 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亚马孙平原
据图描述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盛,分不清层次 新加坡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自然景观——热带雨林
2.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面积最大
全年炎热干燥, 降水极少
知识点二 亚热带气候类型
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地区,常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差 异大。主要的气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景观
1.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
我国南方地区 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美国东南部 南美洲东南沿海
据图描述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年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 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杰克逊维尔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自然景观
2.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最为典 型。 地中海沿岸
3.温带大陆性气候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5.4.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温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图示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相似点
雨热同期
不同点
最冷月气温大于0℃
最冷月气温小于0℃
一、温带气候类型 2.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纬地区的大陆西岸
北美洲西海岸
欧洲西部 澳大利亚东南和新西兰
南美洲西海岸
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草原
温带草原
温带森林
一、温带气候类型 3. 温带大陆性气候
➢景观:因为该气候区南北纬度跨度大,在北半球大陆靠近寒带的温带
范围内,形成了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一、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
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一年内降水均匀
➢气候特点:夏季温暖,降水较多; ➢景观:该气候区的自然景观以
冬季寒冷干燥。
垂直变化明显为重要特色。
二、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二、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北半球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
M
70°
极地气候
70°
60°
温带海
温带大陆性气候
55°
G 性气候
温带风气候
40°
H
E 地中海气候 K
30°
C
20°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10°
35°
F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热带季风气候
D
10°
A
热带雨林气候
0°
0°
课堂总结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季节变化小,降水分配比较均匀分布规律及典型地区赤道附近,如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几内亚湾北岸及大西洋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自然景观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土壤为砖红壤,化学风化强烈2.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全年盛行西风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分布规律及典型地区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如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自然景观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外貌上有季相更替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征冬季暖湿多雨,夏季干旱炎热分布规律及典型地区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如地中海沿岸、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地自然景观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面多有“蜡质层”,常覆盖茸毛1.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10°N~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全年高温,分3.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来,降水少;夏季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温带海洋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纬度60°N~66.5°N纬度非常高,没有形成极地气候,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5.气候类型的判读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 ℃~15 ℃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 ℃~0 ℃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0 ℃寒带气候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 000 m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 000 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 mm;热带季风气候1 500~2 000 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800~1 500 mm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300 mm;温带季风气候500~800 mm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300~1 000 mm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200 mm温带温带沙漠气候<200 mm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 mm(全国文综Ⅲ)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
据此完成1~3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关键信息点拨]该地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可判断该地气候干旱;结合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据此可知该地位置。
图中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外界的新鲜空气可通过通天井进入地下住宅,同时地下住宅里的废气也可通过通天井排到地面,主要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
图中地下住宅位于厚厚的土体和岩石之下,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气温变化较小,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答案 1.B 2.D 3.B解析第1题,该地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只有②地符合,其他几个地点气候比较湿润。
第2题,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第3题,该类地下住宅位于厚厚的土体和岩石之下,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但是达不到室温不变,①错、②对;这与黄土高原的窑洞相类似,窑洞是在厚厚的黄土层之下的住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而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则是适应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风大的特点,同时利于搬迁,适于草原地区游牧生活,③对、④错。
考向1通过“气候类型的成因”考查“区域认知”(2023·江苏徐州模拟)下图为“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完成1~2题。
1.①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常年受西风带控制C.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①②③④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答案 1.A 2.A解析第1题,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①地最冷月均温在0 ℃~10 ℃之间,为亚热带气候,降水类型为夏雨型,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因此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正确;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是热带沙漠气候。
第2题,读图可知,①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也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③地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④地是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因此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①②。
故选A。
考向2通过“气候类型的判读”考查“综合思维”下图为“某自然地理事象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甲区域相邻的西部区域所属气候类型为()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4.与丁处植被类型成因无关的是()A.海陆位置B.东北信风C.地形地势D.气压带分布答案 3.A 4.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从经纬度位置判断,阴影区表示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区;从经纬度可知,甲地为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该岛的西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所属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A正确。
第4题,丁处为热带雨林,主要成因包括: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东部临海,受海洋影响大;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综上所述,与该处植被类型成因无关的是气压带分布,故选D。
答题指导4气候特征描述1.常用的答题思路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温差气温年较差大(小);气温日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降水总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最热月均温>20 ℃;温和—最热月均温0~20 ℃之间;寒冷—最冷月均温<0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丰富—月降水量>100 mm2.天气、气候类试题的规范解答及常见失误(1)天气用语和气候用语相混淆常见天气用语晴朗、阴雨、大风、降温、天气转晴、多连续性降水、暴雨等常见气候用语终年高温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大等(2)气候用语表述不当例如“高温多雨”一词在使用时要注明是“终年”高温多雨,还是“夏季”高温多雨。
(3)气候类型名称与自然带、植被类型相混淆例如将“热带雨林气候”误写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或“热带雨林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误写为“热带荒漠气候”。
(4)气候类型名称不准例如将“温带海洋性气候”误写成“温带海洋气候”。
(5)口语化例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答成“夏天高温多雨,冬天温度不高,下雨不多”等。
1.(2023·北京顺义区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上层(100百帕)存在的季节性庞大暖性高压系统称之为南亚高压(又称青藏高压)。
南亚高压生成于副热带,但与一般的副热带高压的动力性质和生成机制并不完全相同。
据研究,南亚高压的进退活动与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关系十分密切。
南亚高压位置偏北时,在我国东部上空存在一个异常反气旋,其中心自上而下向南倾斜,在高层给华北地区带来辐散,在低层使得气流在长江流域辐散。
(1)推测南亚高压最大强度可能出现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5分)(2)比较南亚高压强度最大的月份时,30°N~4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6分)答案(1)月份:7月份。
理由:南亚高压是暖性高压,是低层气流辐合上升,高层空气堆积产生辐散而形成的高压;夏季气温高,气流温度高,上升气流强,故南亚高压最大强度可能出现在7月。
(2)气候特征:西岸干旱炎热,东岸高温多雨。
成因:30°N~40°N亚欧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30°N~40°N 亚欧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7月份受从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季风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材料一“华西雨屏带”是指位于我国四川盆地西部地区的一个多雨带,这一地区不仅在气候上极具特殊性,而且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是极为丰富,是一个生物秘境,在生态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图1为四川省一月均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图2为华西雨屏带降水季节分布图。
(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四川省东西部地势特征的差异并简述理由。
(4分)(2)简述华西雨屏带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8分)(3)分析华西雨屏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6分)答案(1)特征差异:西部比东部地势更高,起伏更大(或西部地势高、起伏大,东部地势低、起伏小)。
理由:西部比东部等温线数值小,密度大。
(2)特征: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多,冬春少;年降水日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