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俄 塔 特 林 《 第 三 国 际 纪 念 碑 》
法 杜尚 《L、H、O、O、Q》
徐冰 《析世鉴》
谢谢观赏!
方式上:通过人物、道具、环 境等,使故事更具真实性、可 读性。
董希文 《开国大典》
意象艺术:
通过故事整体气氛的渲染来传达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也可以通过对艺术家感觉的表现 来表达他的某种意图。
汉画像石 《荆轲刺秦王》
法 卢 昂 大 教 堂
法 莫奈 《卢昂大教堂》
抽象艺术:
借助美术的形式语言本身机器 构成关系。(艺术手段)
罗 丹
巴 尔 扎 克
《 巴 尔 扎 克 》
艺术家都是按照自 己的某种意图来创造美 术作品的,所以有什么 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 么样的作品。
《 创 世 纪 》
《创世纪》局部《创造亚当》
艺术家创作意图多种多样, 不尽相同,当它们都体现了艺术 家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益 阳市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 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 觉语言,他们比一般人更有视觉敏 感性。是以艺术视觉的眼光看待世 界。当受到现实或艺术的某种触动, 有感而发,激起表达和创造的冲动 和欲望。
西 班 牙 毕 加 索 《 牛 头 》
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是 在受到现实或艺术两个方面因素 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即艺术创 作的针对性:
现实方面:表明艺术家试图对某些
具体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艺术方面:为了阐明自己的独特主
张。
徐悲鸿 《愚公移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俄 夏加尔 《生日》
古元 《离婚诉》
但我们还应该注意:不 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艺 术家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 不同。即影响艺术家创作意 图的因素还包括:特定社会 和文化环境。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阅读思考:
米开朗基罗创作意图是什么? 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现实和艺术两方面
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 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会大相径庭
《丛竹图》 郑燮 《圣母》拉斐尔
E:\大师\米开朗其罗 \ml0001.jpg
美术作品的表现是多样的,有的激烈,有 的抒情,有的悲壮,有的优美,有的以艺 术形象传情,有的则以故事叙事达意。
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
创作意图
《巴尔扎克》雕塑 1898年 罗丹
思考与讨论:
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 扎克》的双手铲掉呢?
罗丹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 巴尔扎克,不拘泥于常规,洞 悉世界的精神气质。
《创造亚当》 ——西斯廷天顶画局部
原是心怀嫉妒的建筑师 布拉曼特企图让他出丑的 提议,却造就了人类艺术 永恒的瑰宝。米开朗基罗 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刚开 始也很头疼,但是随着创 作意图的明确和他过人的 美术功底和天赋,无比悲 愤的心情很快转化为创作 的激情,他谢绝助手协作, 独自一人站在18米高的脚 手架上作画,经过四年的 极其艰苦的劳动,终于出 色地完成了这一宏大的创 作任务。这幅作品最终表 达他对人的赞美和对人文 精神的歌颂。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开国大典》油画 1952-1953年 董希文
1、作者的创作意图?
2、是怎么通过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出来的?
莫奈《印象.日出》1874
创作意图:
表达的是作者 对太阳照射在 教堂上的光斑 和色彩的闪动 感,所以教堂 或对象是什么 样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营 造出的整体的 光色氛围和效 果。
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既然艺术家的创作是有感而发,他就必 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能“发”。一般 来说,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现实和艺 术两个方面。
愚公移山(中国画,1940年) 徐悲鸿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有感于 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和信心,徐悲鸿以古代 愚公移山的传说创作了这幅画。
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罗丹为什么要把雕
像的双手铲掉呢?
《巴尔扎克》雕塑 罗丹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这尊雕像与人们想象的不同,罗丹手下的巴尔扎克不是 一般人所想象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修边幅、不拘小 节、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罗丹想 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洞穿世 界的巴尔扎克。作品的初稿完成时,雕像还有一双抓着 睡袍的手,罗丹的学生布尔岱进来说,老师,你的这双 手做得太完美了,简直无与伦比,可是罗丹听后却立即 拿起铲刀把手铲掉了。
当他们受到无论是现实还是艺术的某种触动的时候,便 会有感而发,激起表达或创作的冲动与欲望。
牛头(雕塑,1943年)毕加索(西班牙)
毕加索巧妙利用自行 车车把和车座形象组合, 经现成品铸铜创作的《牛 头》就是这种创造冲动和 欲望的集中体现。
生日(油画,1915年)夏加尔(俄国)
画家描绘了他在结婚 前一次与他的女友贝拉约会 的情景。那天夏加尔生日, 贝拉拿着鲜花,走进屋里。 他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 来吻她。这在现实中根本不 可能的事情被画家浪漫而富 有想象地表现出来,表达了 画家愉悦的心情和对美好爱 情的赞美。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1、具象的意图体现 2、意象的意图体现 3、抽象的意图体现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说课稿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美术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板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方法、教学过程、课后小结与回顾这样几个步骤来向大家详细讲解我这节课的安排。
首先是教材分析,根据教育学,教师要整体把我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分析第七课主要讲的是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
它在整个第七课中起到引领、拓展学生鉴赏能力宽度和深度的作用。
对于整个教科书来说,它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①:第一是知识目标: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
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是为了完成美誉这个目标。
②:第二是能力目标: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从中学会鉴赏、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
这是为了完成智誉这个目标。
③第三是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使他们发现鉴赏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样的情操,这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德育这个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得出了本节课的重点:(2)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针对这节课重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flash短片,并提出讨论课题这样的方法突出重点。
同时本节课的难点是:(3)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引导分解,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创作背景放在一起向同学们展示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的情况作了以下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虽然他通过一定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但是他们的头脑中确没有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原则:第1是以学生为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作为一个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领者;第2是直观性原则;第3是德育为先的原则,在教学材料方面,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一个材料来辅助教学,以上呢是我对教材的整体分析,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1创设一个情景,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高二年级美术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PPT课件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壁画(36.54×13.14米)
约480平方米 1508.5-1512.10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藏
西斯庭教堂内景
最初,米开朗琪罗对这一壁画的设计是比较简单
的,只是在屋顶四周画些基督教的先知和圣徒,中央 则以图案作装饰。后来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以这一 教堂宏伟的建筑结构作框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 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个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 以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 于基督教的“创世纪”,即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 故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也称为《创世纪》壁画。按照基 督教“创世纪”的传说,上帝创造世界是在六天完成 的;第一天是分开宇宙中的光暗;第二是把水分成了 天上的水和地下的水;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各种植物; 第四天创造了日、月和星辰;第五天创造鸟类与鱼类; 第六天创造各种兽类以及男人和女人。米开朗琪罗创 作的天顶画则在这基础上增加了“亚当、夏娃被逐出 乐园”、“洪水”等情节,根据整个屋顶的平面划分, 分别绘制了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 《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 惑与逐出乐园》、《挪 亚献祭》、《洪水》、《挪 亚醉酒》等。
卢 昂 大 教 堂 油 画 1894年 莫奈 法 国பைடு நூலகம்
莫奈《印象.日出》1874
《荆 轲 刺 王 秦》 画 像 石
汉
四君 子 梅兰 竹菊 明清
《析世鉴》 综合材料 1985 徐冰
创作意图:
作者追求版画最初的本 质,同时又把这些“印刷品” 置于空间和环境中,营造一 个多维空间,从而使作品进 入观念的综合表达,这里有 版画的语言也与雕塑和建筑 有关;更表达了作者对社会 的关注,对“版画”的本质 和概念扩展问题的关注。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难点与重点、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的内容的解析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内心因素,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影响艺术创作的因素非常重要。
这也为下一课教授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做了前导和铺垫。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艺术家创作的心理因素和创作意图,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进行体现,从而理解纷繁复杂的艺术显现。
2 、能力目标:在了解和把握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思想过程后,对以后的艺术作品欣赏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品背后作者倾注的思想和要所表达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调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并可以学习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我的感觉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创作意图的来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艺术家创作意图是属于艺术思想内核和深层精神的方面,每个艺术家创作作品都具有复杂的想法,这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难度。
四、教法 1(任务型教学法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艺术家创作作品过程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
再通过讲解与比较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几个要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看到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印象。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理解作品,学会鉴赏。
2、能力目标:从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中找到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图,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学会自主审美。
重点难点:重点是创作意图都有现实依据,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难点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分析法、探究法媒体用具: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演示几副美术作品图片,引出课题: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演示课件《巴尔扎克像》)讲述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他的著名作品《巴尔扎克》的故事,试图以此说明美术作品的产生不是任意的,而是体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指出对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认识,是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一环。
二、讲授新课:(演示课件)1、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1)演示毕加索的《牛头》雕塑,艺术家视觉的敏感性触动艺术创作的灵感。
(2)演示西斯廷天顶壁画《创世纪》,讲述创作该作品的有关故事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作过程。
2、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演示课件)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是在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这也就是是艺术创作的针对性。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
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形成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必定受到其所生存和成长的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以对艺术家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知识水平和家庭、爱情等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有助于我们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理解,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本身。
演示徐悲鸿的《愚公移山》、郑板桥的《丛竹图》、古元的《离婚诉》,并分析各个作品的创作时代、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创作原因、创作意图,帮助理解美术作品。
2019-2020年高中美术 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总汇 人美版
2019-2020年高中美术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总汇人美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
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网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画像石
汉
为了恰当的传达 出当时那种紧张、危 险的气氛,并没有着 意刻画具体人物的表 情和心理状态,而是 围绕大殿内的立柱展 开追杀的场面,通过 荆轲的追,秦王的逃, 并辅以刺进立柱的匕 首,打翻的盒子和侍 卫等形象,从而使观 众对当时的场面有了 一个整体的把握。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卢 昂 教 堂 建 筑 实 景
当今艺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综合、模糊和交叉的 特征,艺术的目的常常在于表达艺术家的某种观念, 但从意图的表达方面来说,更重要的是手段(媒介)的选 择和实现,因为手段(媒介)本身就已经表明了艺术 家的创作意图。可以说,艺术家越是强化手段(媒 介),其表达意图就越是明确。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L..l .H .O .O .Q 》 (复制品) 1919年 杜尚 法国
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现代法 国小说之父。仅次于莎士比亚,擅长 塑造为贪婪、仇恨、野心等强烈情感 所控制的人物。《人间喜剧》( 《欧 也妮·葛朗台》)
人们预期:手持文明棍,身穿 燕尾服的谦谦君子。 作品形象:不修边幅、不拘小 节、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
反差原因:罗丹想塑造的是他 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 、洞悉世界的非凡的巴尔扎克。并 说:“它是我一生中创作的巅峰, 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结果,是我美 《巴尔扎克》(雕塑,1898年)罗丹(法国) 学原则的集中体现。”
• 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类型的艺术形 式来呈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具象艺术 意象艺术 抽象艺术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具象艺术
开国大典 历史图片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具象艺术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具象艺术
1952年 董希文
《开国大典》 油画
0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学科:高中美术课题:《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首先、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艺术家创作过程和创作手法,知道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作比较,了解画家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
用多媒体演示了解画家的创作,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对不同艺术家作品及同意艺术家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欣赏、比较,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和领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及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特质,理解生活对创作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悉艺术家创作过程,探究艺术家创作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验和领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及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意图三、教学分析:按美术教学常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总共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二小节为第1课时,第三小节为第2课时。
这节课主要讲授第1课时,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提问、互动。
第二部分一、导入新课板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邱稳,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美术,我试讲的课题是《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咱们在第二课讲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时,我跟大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美术作品其实就是美术家的语言,也是美术家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媒介”。
我看到有人点头了,大家大部分都还记得。
现在咱们再仔细回味这句话,其实,每一件美术作品都蕴含有美术家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主张、观点,这就是艺术家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那么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呢?————咱们通过今天的课程来一一解答。
二、讲授新课首先,开始咱们第一个大问题,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板书)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源有人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其实也是平凡的劳动人民,只是艺术家会比其他人更敏感,更容易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灵感。
高中美术_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讲授、提问、探究、展示等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美术作品试图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
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的创作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课本、教案(四)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以罗丹说过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开始,引出罗丹及其作品。
生: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欧米艾尔》、《思》、《巴尔扎克》并模仿部分作品。
1、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铲去?据说原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
罗丹的学生布而岱赞美这双手“他的这双手雕刻的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部分。
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住,以突出那毛发散乱硕大的智慧的头颅,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先走、思考《巴尔扎克像》中。
2、从这个故事里,让你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得到较准的答案。
教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介绍,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某种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所以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有什么样的美术作品。
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教师展示:展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艺术家是不是受到了上帝的启示?学生:回答学生欣赏毕加索《牛头》,请同学们说出创作《牛头》所使用的材料。
第0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具象再现性艺术主要侧重于具体的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
的塑造以及其形象的心理活动的刻画。
意象表现性艺术主要侧重于作者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
并不拘泥于具体的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所以就不必 注重刻画形象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 就可以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抽象艺术即不在于形象的塑造,也不在于以气氛的烘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
创作意图
高 一 美 术 鉴 赏
第七课
《巴尔扎克》 雕塑 1898年 罗丹
创作意图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由于他的父母婚后的生活并不美 满,所以在巴尔扎克还没有满月时便送给了乳母寄养,只有在礼拜天才能与家人团聚。巴尔扎 克排行老大,其后还有弟妹三人。但因为长期在乳母家寄养,所以他的童年既没有得到父母的 爱抚,也没有得到多少欢乐。他曾在后来的回忆中说到:“这是任何人命运中所不曾遭受到的 最可怕的童年。”
简述我国1940年的社会背景? 并体会这张作品的历史意义。
《愚公移山》 中国画 1940年 徐悲鸿
返回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于抗 日战争最艰难的确1940年,有感于中 国人民抗战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和信 心,徐悲鸿以我国古代愚公精神的传 说创作了这幅画。作品中有的挖掘, 有的运输,还有的担负后勤工作,以 此说明,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胜 利一定属于我们。而在艺术上,徐悲 鸿则更多的借鉴了西方的造型来表明 他改造传统中国画的现实主义艺术主 张。
《
L..l .H .O .O .Q 》 复 制 品 , 年 ( 1919 )
杜 尚 法 国
创作意图:
作者采用铅 笔是为了向传统 绘画技术提出挑 战,既技术在20 世纪已不重要, 作者采用印刷品 意在表明,唯一 的真实不是这件 作品,更不是这 个人,而是这张 纸片而已。
高中美术_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反思鉴赏的过程是学生从理论向实践的过程验证,掌握美术鉴赏方法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掌握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会点石成金才是最重要的。
再鉴赏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鉴赏。
在应用拓展环节,应该对学生有区别的对待,尊重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力图让课堂氛围更为轻松,允许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往往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一种神秘感,面对美术作品不知如何进行分析。
本课试图让学生能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但高中学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同类型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
效果分析: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
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材的处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原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评测练习】:1、该画的作者是()A、徐悲鸿B、张大千C、董希文2、该画属于()A、油画 B 、版画C、国画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画作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技巧有机地融会一体,独创了他“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美术教学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定义与分类2. 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其重要性3. 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4. 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探讨创作意图5. 学生创作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的定义、分类和创作意图的重要性。
2. 示范法:展示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
3. 引导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探讨创作意图。
4. 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进行评价。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的PPT或教案。
3. 准备纸、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创作使用。
4. 准备评价表,用于学生作品的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美术作品的定义、分类和创作意图的重要性。
3. 示范:展示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分析美术作品。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探讨创作意图。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和创作意图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2. 学生将自己的分析成果用文字或口头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评价。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课下收集一幅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作者、作品背景、创作意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一、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可能使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都是表现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二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
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小组代表讲解、释疑为主。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夜晚的图片,每个人对夜晚的认识和感受都不一样,幽静、浪漫、绚丽、神秘,即使是夜空的颜色也各不相同,从而我们每个人所描绘出的夜晚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的画家他们在绘画创作的过程当中又是如何表达他们的创作意图的呢?
展示作品:罗丹的《巴尔扎克》
提问:同学们发现这幅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思考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
总结: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
罗丹的这幅《巴尔扎克》塑造的不是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拘常规,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
罗丹要这样塑造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罗丹想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洞穿世界的非常的巴尔扎克。
这就是他的创作意图,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而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创作意图是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二)新授
1、首先我们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那里?
(1)第一小组学生代表讲解作品。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壁画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梅杜萨之筏》油画席里柯法国
教师小结: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米开朗基罗根据整个屋顶的平面划分,分别绘制了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诺亚献祭》、《洪水》、《诺亚醉酒》等九幅大型宗教故事画。
教皇看后大表赞扬,但过了没一会就改变了注意,让米开朗基罗对此画进行修改,他认为颜色要更蓝一些,衣服要有金边,没有金子看起来很穷。
而在米开朗基罗画中的这些善男信女都是些穷人,挣扎在痛苦贫困中,因而米开朗基罗间接不修改。
在他的这幅画中米开朗基罗的创作意图非常明确:通过对人的创造力的神化,来赞扬人的内体美和精神美。
他是对人的赞美和人文精神的歌颂。
《梅杜萨之筏》——席里柯的创作意图也非常的明确,这是一场特大的惨剧。
但法国政府为了逃避官方的责任,对此事只做了简短的报道。
这一事件遭到舆论的一片哗然,席里柯也格外愤慨,他要以此为题,创作一张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画,让它再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他是对法国政府的逃避责任的一种强烈抗议和控诉。
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宣泄与表达。
(2)教师展示作品《愚公移山》,播放影音简述我国1940年的社会背景,体会这张作品的历史意义。
徐悲鸿的马是在战火中走向世界的,他早期画的马,体态圆润,温顺可爱,国难当头,他忧愤难安,使他笔下的马也变的骨瘦嶙峋,豪迈悲怆。
(3)小结:这幅作品以古老寓言《愚公移山》为题创作的,表明只要团结,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我们欣赏了以上作品讨论一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①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
②针对艺术家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2、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有其来源也必然有其影响因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第二个大问题,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那些?
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①现实方面②艺术方面
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
他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宗教题材表达他对现实的态度,而中国的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图则可能是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来表达他的个人情操和笔墨情趣。
(1)第二小组学生代表为大家讲解作品。
《春》波提切利(意大利)油画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达·芬奇壁画
教师小结:
《春》波提切利,这是一幅描绘大地回春,欢乐愉快的主题。
然而,画中人物的情态,画面并无欢乐之气氛,像春天里吹来一阵西北风,笼罩着一层春寒和哀愁;若有所思的维纳斯,旁若无人,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三美神的舞姿似乎是受命起舞,颇有逢场作戏的感觉,令观赏者不解。
他的创作意图也是对人文精神的歌颂,但在这幅作品当中同时也寓含着对现实的惶恐不安。
画家当时体弱多病,抱病从命作画,这种心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就忧郁哀伤了。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宗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达·芬奇把神进行了人性化,注重描绘的是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其创作意图是对人文精神的歌颂,但其中包含了对善与恶,美与丑的描绘。
(2)请第三组学生代表为我们讲解作品。
《墨梅图》元王冕
《丛竹图》清郑燮
教师小结:
王冕,郑板桥的创作意图都是借墨梅、竹子来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
而郑板桥以竹声比拟民间疾苦声。
他的诗词多表达对国计民生、人伦道德的关心。
(3)另一方面,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怒吼吧,中国》版画李桦
《离婚诉》版画古元
小结:由于李桦成长于国民党统治区,受到的是鲁迅传播的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就意在以表现主义的风格揭露和批判现实。
这幅作品概括了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下挣扎、觉醒并起而反抗的精神力量:被缚的巨人,铁骨铮铮,正欲拿起匕首,斩断绳索,他大声怒吼,要挣脱束缚,站立起来,投入战斗。
这幅小小的木刻有似战鼓,唤起了千百万劳苦大众,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解放区的民主环境中,在毛泽东精神的知道下,他的作品则意在以朴实、平和的写实风格呈现和歌颂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
所以,对所有这些相关因素的了解都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将来同学们有机会去参观画展的时候,可以提前翻阅一些画家的成长过程,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性,知识水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使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较容易的把握住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对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毫无收获的离开展览馆。
(4)最后请第四组学生为大家讲解一下他们小组准备的作品,让我们再次陶醉于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中。
《星月夜》梵高荷兰
《呐喊》蒙克挪威
教师小结:梵高和蒙克的作品的创作意图都是为解决撕裂他心灵的内心冲突,对生活中遭受的挫折的宣泄。
(三)总结
梵高的画作极具个性,以至于一生只卖出了一幅作品。
梵高的一生中,倍受冷落和贫穷的打击;他会讲四国语言,博览群书,却像个农民一样生活和工作着;他在癫狂状态下割去自己的右耳,献给他的朋友;他的绘画中充满令人迷醉的色彩和线条,一种难以模仿的美;最后,他朝自己开了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蒙克初看来他的命运似乎远好于凡高,比如寿命,比如经济状况。
但就其命运的本质而言却非常相像。
同样与世俗社会有一种极其紧张的关系,同样走向了绝望和贫困。
在世俗社会里他们一样没有希望,没有肯定,没有基本基本赞许,甚至没有一点理解。
他们之所以成为画家是为了解决撕裂他心灵的内心冲突,对生活中遭受的挫折的一种宣泄。
他们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决不低头,用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品质使自己升华为一个伟大的人,为后世亿万人所敬仰。
我们现在的高中生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弱,我们必须设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了解,性格决定了人生,但人的潜能却是无限的,在逆境中和巨大的压力中,有的人会被巨大的压力所打倒,而有的人却可以在巨大的压力下升华,我们要培养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品质,使自己成长为伟大的人,而不是那个被压力和挫折所打倒的人。
假如生命是船,我希望我们同学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拼搏,活出最为精彩的人生。
(四)课后作业
鉴赏《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
从该作品的形象、形式分析以及时代背景等情况方面,去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渗透一些美学知识对学生在欣赏文学艺术时会获得审美体验,可以说通过本课可以对学生艺术修养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
而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理解又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内在,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追求奋斗,有的人奉献,有的人索取。
总之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刹那间的选择会决定一生。
教师与家长以及社会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向,鼓励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品质,这种美的指向和坚强的意志在学生潜意识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在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会的车轮前进,这种追求就不会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这样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