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技术——智力测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测验技术,它不仅能够对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作出评估,而且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与病人有关的其他精神病理状况。因此,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中应用最广、影响较大的工具和技术。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究竟是由几种因素构成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单因素,有人主张二因素,也有人主张多因素,形成各种不同的智力结构理论。分析智力构成的因素,有助于了解智力的本质,从而使智力测验设计的更合理。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在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于1904年首创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叫G因素(普通因素)。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

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S 因素(即特殊因素)的作用,它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是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有五类特殊因素:①口头能力,②数算能力,③机械能力,④注意力,⑤想象力。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

智力的二因素论是根据统计学的相关原理推论出来的。图中V代表词汇测验,A代表算术测验,两套测验结果出现正相关,因为两种测验中有普通因素(图中斜线部分)。但它们又不是完全相关,因为每种测验中包含特殊因素(图中S1、S2)。斯皮尔曼认为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互相联系着,其中普通因素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智力测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广泛取样以求得普通因素。

二、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 L. Thurstone)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他认为,智力是由一群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构成的,各种智力活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组群,每一群中有一个基本因素是共同的。瑟斯顿对56种测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把智力归纳为7种基本的心理能力。

1 语词理解能力(V):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 言语流畅性(W):语词联想速度和正确的能力。

3 数字计算能力(N):数字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4 推理能力(R):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5 机械记忆能力(M):机械记忆,包括强记单词、数字、字母的能力。

6 空间知觉能力(S):运用感官及知觉经验以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空间关系的能力。

7 知觉速度(P):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三、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关于智力结构的研究是非常著名的。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去考虑,并用三个维度的立体模型来描述智力的结构(见图)。

所谓内容,系指引起心智活动的各种刺激,亦即智力测验所包括的各类题目,包括4种因素:

1 图形(F):形状、大小、颜色、位置或实际物体,是人们通过感官得到的具体信息。

2 符号(S):字母、单词、数字或任何代码符号。

3 语义(M):表达一定意义的词、句子或观点。

4 行为(B):本人和他人行为的解释,即社会性智力。

5 评价(E):依据已有标准对信息作出判断,或者说是批评、鉴赏能力。

所谓操作,系指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心智活动方式,亦即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包括5种因素:

1 认知(C):对刺激物的发现、了解和识别的能力,以及发明的能力。

2 记忆(M):保持信息的能力。

3 发散思维(D):对刺激物作出的多样性的反应,或者说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求得

新的答案,它反应了人的创造能力。

4 聚敛思维(N):用唯一的或“最好的”答案对刺激物作出反应,即得出一个正确

答案的能力。

5 评价(E):依据已有标准对信息作出判断,或者说是批评、鉴赏能力。

所谓产品,系指心智活动的产物,亦即运用各种心智活动对各类问题处理的结果,包括6种因素:

1 单元(U):可以按单位计算的产物,如一个单词、数字或概念。

2 类别(C):对事物作出的分类,由一系列有关单元组成。

3 关系(C):单元与类别之间的关系。

4 系统(S):用逻辑方法组成的概念。

5 转换(T):某种改变,包括对安排、组织和意义的修改。

6 蕴涵(I):从已知信息推测言外之意,包括了解寓意。

吉尔福特设想,每一个内容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操作而产生不同的产品,因此,可以得到=120种单独的智力因素。例如,一个词汇测验反映的是一种言语理解能力,在这个三维结构模型中属于“认知—语义—单元”这一方块所代表的特殊能力;而对一个数字复述测验则反映了模型中“记忆—符号—单元”这一方块所代表的特殊智力。经过吉尔福特与同事的长期研究,到1971年已经确认了98种智力因素,他们相信最终将发现120种智力因素。

四、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 B. Cattell)等人主张智力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是流体智力,另一种是晶体智力。他认为液体智力是人的一种潜在智力,主要和神经生理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很少受社会教育影响,它与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联系。例如,瞬时记忆、思维敏捷性、反应速度、知觉的整合能力等。神经系统损伤时,液体智力就会发

生变化。这种智力几乎可以转换到一切要求智力练习的活动中,所以称为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受文化背景影响很大,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是流体智力运用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产物。例如,知识、词汇、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它包括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能力密切联系着。这种智力表现为来自经验的结晶,所以称为晶体智力。

五、斯坦伯格的认知成分理论

60年代,认知科学兴起。此后,由于它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在信息加工的理论框架下,试图探讨人类智力的内部信息加工机制与过程。在这一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当属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R.J.Sternberg,1985)提出的智力认知成分理论。

斯坦伯格认为智力结构由“成分”组成。所谓成分,就是对物体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据成分的概括水平或功能可对其进行不同分类:

1.据成分概括水平分类

可分为一般成分、类成分和特殊成分。一般成分指所有智力任务操作所必需的成分,类成分指至少两种任务必需的解决某类任务的成分,特殊成分只是单一任务操作所需的成分。斯坦伯格以一个等级结构来说明这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对每类成分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的诠释。

2.据成分功能分类

可分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指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计划、监控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其功能包括:审阅问题;选择信息加工成分;选择信息的一种或多种表征;选择信息加工成分的组合策略;决定注意资源的分配;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及结果的检验和评价。操作成分是智力任务完成过程中实际施行的加工过程,其中最普遍存在的信息加工成分有:编码、关系推断、相关推理、应用、比较、证实、反应。知识获得成分是指用于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包括学习成分、保持成分和迁移成分。三种主要功能成分相互作用,彼此激活或给予反馈(直接或间接),处于一种动态结构之中。

应该指出的是,智力结构理论在发展智力测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智力测验都是依据某个特定的智力理论编制的。

韦氏智力测验工具

手册一本

记录表(城市、农村用两种)

词汇卡一张

填图测验图卡和木块图测验图案

图片排列测验图卡

红、白两色立方体木块(9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