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分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化工分析检验方向的一门技能方向课程。其任务是通过系统地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工原料、化工产品等的取样、制样、分析与检验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促进学生对工业产品的采集与取样、分析方案的制定、实际样品的分离与富集、分析检验结果的报告和实验操作技术等各项技能的掌握,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化工产品分析与检测、工业电器与仪表、化学产品分析与检测等课程一同开设。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培养在化工、建材、医药、环保、轻工、冶金、地质等部门从事检验及实验室组织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应用化学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样品的采取与制备、水质分析、煤分析、硅酸盐分析、肥料分析、气体分析、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农药分析、物理常数的测定等的分析方法。学生能适应一般化工企业的要求,通过简单培训可以从事分析仪器的操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126学时。课程学分7学分,分1学期。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分析的任务、特点、方法分类以及标准。

2.掌握固体、液体、气体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方法。

3.理解水的分类、水质标准、水样的采取和预处理,掌握工业用水的酸碱度、硬度、总铁量等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4.了解煤和焦炭的组成,初步掌握煤的制备方法,掌握煤和焦炭工业分析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5.了解硅酸盐的分类和组成,理解试样的分解方法,掌握硅酸盐组成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6.掌握氮、磷、钾肥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7.了解气体分析的方法分类,掌握气体分析原理和方法。

8.掌握几种化工产品质量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分析检验能力,能正确选择采样方法和使用采样工具采取固体、液体、气体产品。能正确制备样品,并正确选择各主要分析项目的分析方法,计算和校正全分析结果。能根据检验结果判定化工产品的质量等级。

(三)素质目标

高度的责任感和"质量第一"的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有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和选用

教材的编写要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中职教学特点及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编写。选取的内容和难度应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及体现当前化工行业现状,并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以"够用为度"。引入最新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代替旧的标准方法。教材编写突出实验教学的地位,注意实验内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教学组织

需具备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和完善的分析检测实训室,实验室能提供投影仪、一般分析检测用仪器,包括分析用玻璃仪器(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电炉、水浴槽、分析天平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器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教学中应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的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专业课程标

准之中,为学生就业服务。本着理论上"必需、够用"的原则,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可在多媒体教室、化工分析与检验实训室和生产现场等场所交替进行。

(三)课程资源

为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教材,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生产现场录像等,提供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1.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的应用知识领域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本课程以实践为导向、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基本原理考核、实验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1.考核方法

笔试与操作相结合,期末与平时相结合。

2.考核结果

平时成绩占20%(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阶段考査成绩、平时出勤率等形式完成);

实训成绩占40%(主要通过实验室表现、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报告书写、小组合作能力等完成);

理论笔试考试占40%。

(五)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