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掌握本文的新闻结构和语言表达。
(2)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3)赏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方式,学习记者对重大事件的敏锐洞察力和精彩呈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体会新闻报道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阅读并理解课文,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赏析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意义和航天人精神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新闻的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 赏析感悟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语言、描写手法和叙事方式,感悟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和航天人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中国航天发射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航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航天的壮丽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介绍新闻报道的特点和本文的背景,引出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
2.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1)介绍本文的作者和新闻背景,让学生了解新闻的来源和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应用新闻结构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新闻结构图,快速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选用合适的新闻结构,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感受中国航天人在科学探索之路上不畏艰险的崇高之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成为理性读者。
教学重点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难点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方法微课教学、任务驱动法、例文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创新亮点一、例文教学举一反三《道德经》四十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新闻在学生阅读之前,有如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片混沌,但混沌之中,必有以突破的途径。
本课我从新闻结构入手,让学生读懂新闻。
通过学习这“一文”的阅读技巧,实现从“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的阅读技巧的提升,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
二、角色代入不离新闻突破了实用文教学窠臼。
实用文实用的特征,决定了实用文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文章的信息,而非文学鉴赏。
常规课堂教学信息获取与分析枯燥无趣,学生始终是一个看客,游离与教学之外。
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新闻任务,设置了播音员、编辑、记者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主代入。
学生在新闻中完成新闻知识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以上为微课视频截图)2、发放导学案第一课时:1、我是播音员——我播新闻重温新闻这一刻:给定新华社新闻报道,以主持人身份播音朗读。
2、我是编辑(1)画图解惑本文刊发在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上。
第二天就收到个别读者来信,表示本文文不对题,且结构混乱不符合新闻要求。
如果你是编辑该如何解答?尝试用结构图的方式解决读者疑问。
(2)填补结构图请在已画出结构图的基础上,摘取本文航空大事件,填补结构图。
(3)撰写结语为纪念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报社想做一个中国载人航天历史回顾专题展。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探索》教材第七章“航天与航空”第三节“飞向太空的航程”。
详细内容包括: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火箭的原理与构造、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太空生活的特殊性、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火箭的基本原理与构造。
2. 理解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标准及太空生活的特殊性。
3. 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火箭的原理与构造,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
难点:火箭的工作原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火箭模型、航天员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舟十号飞船发射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与构造。
3. 例题讲解:讲解火箭的工作原理,分析火箭各部分的构造与功能。
4. 课堂互动:让学生模拟航天员选拔与训练,体会航天员的艰辛。
六、板书设计1. 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2. 火箭的原理与构造火箭的工作原理火箭的各部分构造与功能3. 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4. 太空生活的特殊性5.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火箭的工作原理。
(2)列举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主要内容。
(3)描述太空生活的特殊性。
2. 答案:(1)火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推进剂燃烧产生的气体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飞行。
(2)航天员选拔与训练主要包括:身体素质选拔、专业知识培训、心理素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等。
(3)太空生活的特殊性体现在:无重力环境、极端温差、辐射防护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航天技术的基本知识。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加强课堂组织与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最新的航天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导语】本节课主要介绍太空探索的历史和现状,启发学生探索未来太空探索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和现状;2. 掌握太空探索的关键概念和技术;3. 启发学生探索未来太空探索的可能性;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太空探索的历史和现状。
【教学难点】太空探索的未来发展。
【教学准备】投影仪、PPT、视频资料、板书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利用投影仪播放与太空探索相关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太空探索的认识和想法。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Step 2:太空探索的历史(15分钟)1. 利用PPT向学生介绍太空探索的历史,包括火箭的发展、人类的第一次太空飞行、月球登陆等里程碑事件。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关于太空探索历史的疑惑。
Step 3:太空探索的现状(15分钟)1. 利用PPT向学生介绍太空探索的现状,包括国际空间站、火星探测、卫星发射等。
2.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在小组,选择一个太空探索项目进行研究,了解该项目的目的、历程和成果,并向全班进行介绍。
3. 提醒学生关注太空垃圾等现实问题,讨论对太空探索的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Step 4:未来太空探索的可能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太空探索的可能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可能的太空探索目标,如其他行星的探测、宇宙黑洞的研究等。
2. 学生个人或小组作业:请学生选取一个未来可行的太空探索目标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下次上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
Step 5: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教后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使学生更加活跃参与到课堂中来。
但在课堂实施中需要注意时间控制,使学生不仅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还有足够的时间与同学讨论和交流。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和发展。
2. 掌握航天器的发射原理和基本构造。
3. 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2. 分析航天器的发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1. 人类对太空的早期探索2. 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3. 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第二课时:航天器的发射原理1. 火箭原理2. 航天器发射过程3. 发射场的建设与运营第三课时:航天器的构造与功能1. 航天器的基本构成2. 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3. 航天器的科研与应用第四课时: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1.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2. 我国航天器的发射与试验3. 我国航天科技的国际地位第五课时:航天事业的意义与展望1. 航天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贡献2. 航天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 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三、教学资源:1. 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2. 网络资源:有关航天事业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科普文章等。
3. 实物资源:模型火箭、航天器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航天器的发射原理和构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国家科技实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航天事业的认知水平。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太空探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太空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教案精选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探索》教材第七章第三节《飞向太空的航程》。
内容详细阐述了太空探索的基本知识,包括航天飞机的构造、发射原理,以及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还将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航天飞机的基本构造、发射原理及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2. 掌握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航天飞机的发射原理及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重点:航天飞机的基本构造、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飞船是如何飞向太空的吗?”2. 新课内容:(1)航天飞机的基本构造:通过PPT展示航天飞机的各个部分,讲解其功能。
(2)航天飞机的发射原理:播放发射过程视频,结合教材讲解。
(3)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太空环境对宇航员身体的影响。
(4)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讲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随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航天飞机的基本构造2. 航天飞机的发射原理3. 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4.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航天事业的看法。
答案要点:(1)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青少年要关注航天事业,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2. 课后拓展:收集有关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航天飞机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第一章:太空探索的历程1.1 太空探索的起源和发展讨论人类对太空的早期想象和探索介绍从伽利略、开普勒到牛顿的科学家对太空探索的贡献回顾苏联和美国太空竞赛的历史1.2 太空探索的重要时刻讨论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尤里·加加林)讨论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尼尔·阿姆斯特朗)讨论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发展第二章:太空探索的技术和工具2.1 太空船和探测器的设计讨论太空船的不同类型和功能介绍主要太空探测器的任务和发现2.2 太空导航和通信技术讨论太空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太空通信的方式和挑战第三章: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3.1 科学发现和新技术的推动讨论太空探索对物理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的贡献介绍太空探索带来的新技术和应用3.2 人类对宇宙观念的改变讨论太空探索对人类宇宙观念的影响探讨太空探索对人类自我认知的改变第四章:当前和未来的太空探索4.1 太空探索的现状讨论国际空间站的研究和应用介绍当前主要太空探测任务和目标4.2 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和挑战讨论火星探索和人类登陆火星的计划探讨太空探索的未来挑战和机遇第五章:太空探索的伦理和法律问题5.1 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讨论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涉及的法律和伦理问题探讨太空垃圾和太空交通管理的问题5.2 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讨论国际太空合作的方式和挑战探讨太空探索中的竞争和战略利益第六章:地球观测与气候变化6.1 地球观测卫星的作用讨论地球观测卫星如何监测气候变迁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6.2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挑战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行动第七章:太空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太空生物学研究概述讨论太空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介绍太空实验如何帮助科学家理解生命起源和生命演化过程7.2 生命起源的理论探讨分析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探讨太空环境对生命起源的可能性影响第八章:太空旅游与商业太空探索8.1 太空旅游的现状与发展讨论太空旅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介绍商业太空旅行公司的计划和进展8.2 商业太空探索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分析商业太空探索所面临的法律和伦理挑战探讨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太空探索的公共利益第九章:太空安全与太空武器化9.1 太空安全的重要性讨论太空安全对全球安全的意义介绍太空态势感知和太空交通管理的重要性9.2 太空武器化的挑战分析太空武器化的潜在后果探讨太空军备控制和防止太空武器化的国际努力第十章:太空探索的教育与普及10.1 太空探索教育的意义讨论太空探索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作用介绍如何通过教育和公共活动普及太空探索知识10.2 太空探索教育的实践方法分析太空探索教育的有效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利用太空探索资源开展跨学科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太空探索的起源和发展补充和说明:可以详细讲述人类早期对太空的幻想和科幻作品,以及实际太空探索的历史事件,如苏联和美国太空竞赛中的关键时刻和成就。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学生能够理解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解决与太空探索相关的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关于太空的基础知识,如地球、月球、太阳系等,以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2. 前导知识(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飞向太空的航程,包括太空飞船的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和返回等过程。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和观点。
3. 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15分钟)讲解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如火箭的工作原理、轨道的稳定和调整、宇航员的训练和生活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4. 讨论与合作(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飞向太空的航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重力、空气阻力、重返大气层等。
要求学生通过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
5. 实际操作(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制作简易的“火箭模型”并进行测试。
学生可以调整模型的参数和角度,观察其飞行的效果,以了解飞向太空的航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关键要素和挑战,并发表个人观点。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
7. 课后延伸(5分钟)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电影或游戏,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学评估:1. 老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个人化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合作小组的讨论和展示,评价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制作的火箭模型的实验结果和总结报告。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8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8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的】1.潜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2.知识目标:分析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潜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教学难点】1.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2.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教学准备】彩图系列《万户飞天》《嫦娥奔月》《太空风光》《“神六”双雄》【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然而,只有到了这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明白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这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
那么,就让我们立刻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盼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好处。
(描述式+评论式)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航天大事记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1980年,回到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1986年,“863”计划出台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资料——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群众力量的可贵。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第一章:太空探索的历程1.1 太空探索的起源与发展1.2 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时刻1.3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与作用1.4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成就第二章:航天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1 航天器的种类与功能2.2 航天器的主要组成部分2.3 航天器的工作原理与技术2.4 航天器的发射与回收第三章:太空探索的重要发现3.1 地球外的生命是否存在?3.2 太空中的神秘现象解析3.3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3.4 太空探测器的重要发现第四章:太空探索对人类的影响4.1 太空探索与科技发展的关系4.2 太空探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3 太空探索的道德与法律问题4.4 太空探索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五章:太空探索的合作与挑战5.1 国际合作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5.2 太空探索中的竞争与冲突5.3 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挑战5.4 太空探索中的风险与应对措施第六章:太空旅行与太空船6.1 太空旅行的可能性与现状6.2 太空船的设计与分类6.3 太空旅行的体验与挑战6.4 太空旅行的发展前景第七章:太空殖民与太空站7.1 太空殖民的概念与目的7.2 太空站的设计与功能7.3 太空殖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7.4 太空殖民的未来展望第八章:太空探索的科技与应用8.1 太空探索的关键技术8.2 太空探索的应用领域8.3 太空探索的科技创新8.4 太空探索的潜力与挑战第九章:太空探索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太空探索的伦理争议9.2 太空法律与国际协议9.3 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分配9.4 太空探索的监管与责任第十章: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10.1 太空探索的长期目标10.2 太空探索的挑战与机遇10.3 太空探索对人类的启示10.4 太空探索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太空探索的历程1.1 太空探索的起源与发展:重点关注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如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等。
1.2 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时刻:重点关注阿波罗11号任务、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人类的一大步”等。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4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精选4篇(一)教案名称: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总结并复述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2. 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3. 能够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复述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难点: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篇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复习。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对于航天知识的兴趣。
Step 2 理解课文1. 学生阅读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b. 人类为什么有飞向太空的梦想?c. 为什么航天事业是一项困难而又充满挑战的事业?d. 飞船发射和进入太空需要哪些条件和技术支持?e. 为什么人类要探索太空?Step 3 分析观点和论证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b. 作者通过哪些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c. 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Step 4 总结归纳1. 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将其写成一篇小结文章。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小结文章。
Step 5 表达思想和观点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
Step 6 课堂展示1. 随机抽取几位学生,让他们在全班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学生共同评价和讨论。
Step 7 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学生在阅读和表达方面的提升。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困惑。
Step 8 课后作业1. 学生要求阅读下一篇课文《宇宙漫游者》,并做好阅读笔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教育目标引导同学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力量训练目标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同学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
教学设想一、本文字里行间布满了这种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
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长到课外,引导同学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育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洁,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晰,要求同学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相互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同学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英勇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胜利,但他的探究精神令人鄙视。
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日我们的航天人最终实现了飞天梦。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1.引导同学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3.引导同学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
二、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介绍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日,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幻想的实现。
当举国庆祝"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骄傲,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2学情分析一、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
其次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
特别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养成了不写作业的现象,尤其是家庭作业。
二、学困生占班级比例过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尤其是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班级间发展不平衡,班级内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
三、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四、班级凝聚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
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拖欠作业、不专心听讲、不记笔记、作业抄袭、作业不规范、不懂得学习方法等)和学习上进心不够好,组织纪律差、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较差。
3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过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一一、整体把握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这篇**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壹五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
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
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太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__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⑵了解中国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
⑶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__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2、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CAI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提问,神州六号的情况(学生自己介绍)。
二、字词闯关(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三、自读课文,分析课文1、结构分析:导语:(1~3)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主体:(4~26)飞天航程。
结语:(27~30)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
2、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这一航程。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自豪、赞美。
4、__导语部分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描述,也是评论。
既有对飞船升空的情景精细描绘,又有对这壮举的评论。
生动感人,有情感。
5、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6、中国人飞天航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7、“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天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主要有哪些困难?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安全返回技术。
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四、理__线索__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第一章:太空探索的起源1.1 太空探索的历史背景1.2 人类对太空的早期想象与探索1.3 太空探索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4 太空探索的科技基础与发展第二章:太空探索的重要任务2.1 太空探测器的发射与任务目标2.2 人类登陆月球的任务与影响2.3 太空站的建设与运作2.4 太空探索的未来任务与挑战第三章:太空探索的技术与工具3.1 火箭技术与原理3.2 太空船的设计与构造3.3 太空探测器的种类与功能3.4 太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第四章:太空探索的生物学影响4.1 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4.2 太空生活中的生理与心理挑战4.3 太空返回地球的适应问题4.4 人类长期太空居住的可能性第五章:太空探索的社会与经济影响5.1 太空探索的巨额投资与回报5.2 太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5.3 太空探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5.4 太空探索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第六章:太空探索的科学研究6.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6.2 恒星、行星与天体物理学6.3 生命的起源与地外生命的搜寻6.4 宇宙射线与暗物质的研究第七章:太空技术在地球的应用7.1 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7.2 地球观测与气候变化监测7.3 太空技术与农业发展7.4 太空技术在灾难预警与救援中的应用第八章:太空探索与文化影响8.1 太空探索在文学、艺术与电影中的表现8.2 太空探索对儿童与青少年教育的影响8.3 太空探索与宗教、哲学观念的冲突与融合8.4 太空探索激发的科学教育与普及第九章:太空探索的可持续发展9.1 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2 太空探索的环保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9.3 太空探索中的风险与安全管理9.4 太空探索的长期规划与战略第十章: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10.1 人类火星探索的任务与计划10.2 太空旅行与太空旅游的发展10.3 太空殖民与人类在太空的长期生存10.4 太空探索的科技革新与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太空探索的起源与发展详细补充和说明: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太空探索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包括人类早期的太空想象、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以及科技进步对太空探索的影响。
必修一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结构特征,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新闻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所以需要教师在这方面予以引导。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对家事国事的关注比较少,引导学生体会本文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新闻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掌握新闻特点,学习写新闻,通过把握文章结构来体悟作者表达的自豪感,与作者达成心灵共鸣。
2.难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细致分析、真情感受,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9月3日的阅兵式导入,激起学生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的情绪,自然引出本文。
二、略读课文,整体把握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导语: 第1~3段主体: 第4~26段背景: 第 5~26段结语: 第27~30段三、精读课文,讨论探究一)导语部分1、听范读,边听边勾出导语部分包含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
(注意字数限制)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二)主体部分1、自读主体部分,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注意勾画时间)(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3)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2、分组讨论探究:(1)这篇新闻中有很多精确的时间、数字,说说其作用?a、能体现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b、符合航天精确的时间要求;c、也可以渲染当时人们紧张急切渴盼的心理,传达出激动和欣喜之情。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和发展。
掌握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资源来研究太空探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太空探索的起源1.1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1.2 太空探索的历史背景1.3 太空探索的重要人物第二章: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2.1 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2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2.3 航天飞机的诞生和发展第三章:中国的太空探索3.1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3.2 中国航天器的发射和成就3.3 中国航天科技的特点和优势第四章:太空探索的挑战与机遇4.1 太空探索的技术难题4.2 太空探索的经济投入4.3 太空探索的社会影响和机遇第五章: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5.1 太空探索的发展趋势5.2 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5.3 学生对太空探索的思考和建议三、教学资源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视频、图片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新闻报道等四、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学生作业和小组合作: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太空探索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太空探索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国际太空合作6.1 太空探索的国际竞争6.2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6.3 主要的国际太空合作项目第七章:太空探索的科学研究7.1 太空物理和天文观测7.2 生命起源和火星探索7.3 太空环境和对地球的影响第八章:太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8.1 火箭技术和航天器设计8.2 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8.3 太空旅游和商业太空探索第九章:太空伦理与法律问题9.1 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9.2 太空垃圾和环境保护9.3 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问题第十章:太空探索对人类社会的启示10.1 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10.2 太空探索与教育10.3 太空探索与可持续发展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和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63)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1
一、导入新课 ①检查预
习(或当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
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
堂预习) 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
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 ②导入、 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
目标、重 的实现。这一天就是 201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
难点呈现 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 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
主体、背景和结语。
(二)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解决思
考题:
1、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④课内练
1、采 用 图 片激趣法、 信息归纳 法 合作探究讨 论法:通过 学生讨论, 教师适当点 拨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 学习。 2、学习新闻 的表达技 巧,激发学 生关注国家 科技发展的 热情,提升 民族自豪 感。
2
习(及检 2、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测)
①数十载钻研苦苦尽甘来,几千年飞天梦梦圆神舟。
②半个世纪经风雨求索,几代精英苦钻研助飞。
③航天梦使举国上下立志展翅,神舟行让男女老少笑看苍
穹。
⑤课堂 3、品读文章词句(详情见课件)
小结 五、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补充出“神五”飞天后我国的航天事件激发学生关注
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⑥布置作 六、学生总结航天精神,教师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
2、准确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
3、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4、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梳理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朝末年有个叫万户的人,他饱读诗书却无心功名。
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
在做了充分的准备的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
他的仆人在即将点火时犹豫了,万户说道:“飞天,乃我中华千年之夙愿。
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
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仆人们只好服从命令。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
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飞车发生了爆炸。
这就是万户飞天的故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开拓精神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代很多人。
600多年后的2003年,另一位飞天勇士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终于圆了这一飞天梦。
今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整体感知
1、根据新闻的基本结构,为本文划分层次。
(小组交流2分钟)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主体(背景)(4-26):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结语(27-30):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观察结构,看看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首尾圆合型。
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发射的场景,中间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两者很自然地衔接,不同于一般新闻。
补充:此种结构并不陌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就有类似结构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
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3、齐读导语、结语部分。
你感受到了什么?划出向你传递这种感受的具体词句。
(从描写性与评论性两方面思考)并分析这两类词语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的描写:朝阳、耸入云天、惊天动地、橘红色、拔地而起、直刺云霄、金色、向太空飞去----再现情景,增加新闻生动性、形象性,给人立体感、现场感,仿佛身临其境
感情充沛的议论:不同凡响的发射、勇敢的中国人、飞天勇士、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既写出事件的非凡意义,又达到不明言情感但情感自明的效果。
三、深入探究
1、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得以实现,这一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欢欣雀跃的同时,我们要思考,为了实现这一伟大创举,国人都经历了什么?
梳理主体部分,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史上哪些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1分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
1960年2月19日,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
1986年3月“863”计划出台
1992年9月21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段落并思考:略决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2、分组朗读主体部分重点段落并思考:新闻强调及时性,要关注当下事件,这篇文章用大量篇幅叙述航天史,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小组合作两分钟)
(阅读方式:
7段(1-2组),9段(1-3组),10段(1-4组),15段(1-5组),16段(1-6组),22段(1-7组),25段(1-8组),26段(1-9组))
效果:
①作为背景材料,对新闻事件起到了补充作用,及时满足了读者阅读需求。
②将这一壮举放在历史长河中思考,使文章立意更高远,突出了神五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
③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中国飞天梦及其实现的艰辛过程,传递出历史沧桑感,使事件本身更加凝重,使读者在狂欢之余冷静回顾,发人深思。
3、画龙还需点睛笔,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
本文标题换成《神五飞天》或《飞天梦圆》如何?《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标题有什么含义?
①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四、思维拓展
中国人的飞天梦做了上千年,我们熟悉的文学领域的诗人们,在
诗歌中对宇宙做过大胆的畅想。
《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李白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贺有“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苏轼也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畅想追溯源头,从中华民族龙腾九天的图腾开始,古人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思考,再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飞天的壁画,万户飞天,才有了人类飞天的第一次尝试。
直到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看到了地球最美的画面,中国人才彻底圆了飞天梦。
但中国的飞天旅程并不就此止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试列举出来。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第一颗绕月球卫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号中国首辆月球车)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小结:中国的飞天之路无比艰辛,中国的飞天之路硕果累累,这个过程中,有我们看得到的飞天勇士们的大胆实践,更有无数我们看不见
的幕后英雄,还有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这就是我们中国航天人的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希望同学们带着四个特别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飞天都能实现,还有什么不能实现?也祝愿同学们有人能有机会参与到我国的航天事业中,为飞天事业的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
以中学生的身份给万户写一封信,可评价他600多年前的壮举,可回顾六百多年来航天事业的艰辛历程,可分享新世纪中国航天事业的喜人成绩,可展望航天事业宇宙探索的未来蓝图……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