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树 中图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中图版)知识点复习资料精华

七年级地理上(中图版)知识点复习资料精华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40 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 千米,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2、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说)---- 新盖天说--- 麦哲伦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3、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

4、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5、同赤道平等的线叫纬线,呈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呈南北方向,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6、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原址,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

这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7、经线和纬线的区别: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东经,用字母“E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S表”示。

(图P8—9)8、"以20°W 和160°E 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9、经纬网的主要作用: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例如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的交叉点上。

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都能找到与它对应的地点。

所以经纬网定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许多部门。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一天,即24 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何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中图版 地理7年级上册知识点

中图版  地理7年级上册知识点

(66.5°N --90°N)(23.5°N --66.5°N)(23.5°N --23.5°S)(23.5°S --66.5°S)(66.5°S --90°S)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最大周长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P2 (2)月食 (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地球卫星照片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经线和纬线:5.经度和纬度: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 )、以西是(W ),0°纬线以北是 (N )、以南是(S )(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 (E ),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 ),向北增为北纬(N )向南增为南纬(S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2.公转地理意义(北半球):北半球 春季节相反南半球 夏冬3.五带的划分:4.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 -30°(2)中纬:30°-60°(3)高纬:60°-90°三、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4)应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海拔高度的数字4.地形图:(1)海拔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中国的疆域和人口1.中国优越的位置: ①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图版七上地理知识树

中图版七上地理知识树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气温和降水
众多的人口
多民族的国家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疆 域和人口
复杂多样的 自然环境
天气与气候
中国的河 流与湖泊
地形图
地球和地图
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七 上 地 理
地图的用 途
比例尺 方向 图例
利用在 地图查 找信息
地图家族新 成员
地球上的五带
地图
Hale Waihona Puke 分层设色地 形图纬线和经线
地球和地 球仪
地球仪
地形图
等高线 地形图
地球的形状 和大小
陆地地形
地球和 地球仪
海拔和相 对高度
控制人口 数量提高 人口素质
人口的 分布
众多的民族
世界人 口最多 的国家
众多的人口
中国的民 族分布
中国的疆 域和邻国
疆域和行 政区划 中国的疆 域和人口
中国的行政 区划
多民族 的国家
中国的民 族特色及 民族政策
中国的 位置
天气预报
降水的 变化
温度带
中国的气 候特征
干湿区 天气与气候
气温和 降水
长江
气温和降水
中国的地 势与地形
小组合作 活动探究 贯穿始终
黄河
地形特征 地势特征
复杂多样的 自然环境
水系和 流域
主要河流 和湖泊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考点1.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的点和线:地轴:地球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地球上的最南点赤道: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垂直于纬线的线4、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特征纬线是一个闭合圆圈经线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数量关系无数条;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无数条;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长度分布赤道向两极缩为一点、每一条纬线长度不相等(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纬度数划分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增大到90°北纬N:北半球0°---90°N南纬S:南半球0°---90°S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增到180°东经E:东半球20°W—0°--160°E西经W:西半球20°W—180°--160°E经纬度变化规律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分界线确定南北纬分界线: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东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经线圈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纬度划分低纬度(南北纬0°-30°)、中纬度(南北纬30°-60°)、高纬度(南北纬60°-90°)考点2.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类自转: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1天1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2、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时间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天文学现象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南极圈以南极昼,北极圈以北极夜半球热量相等北半球多,南半球少相等南半球多,北半球少南北半球季节状况3、4、5月份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6、7、8月份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9、10、11月份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12、1、2月份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3、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界线纬度范围特点A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 —23.5°S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阳光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探索着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世界的工具。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为初中学生提供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和地球上的图像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和地球上的图像。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有大气层、水层和陆地层的行星。

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尺度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知识。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被称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的赤道稍微胖一些,两极稍微扁一些,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赤道胖和极圆扁。

2. 地球的尺度地球的尺度是指地球上各种事物和现象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它包括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两个层面。

宏观尺度是指较大的地区范围,如大洲、山脉和河流等;微观尺度则是指较小的地区范围,如城市、村庄和湖泊等。

3.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一天。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公转一圈需要365天。

二、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气候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介绍了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层次结构包括大气层、水层和陆地层。

地球的气候则是由地理环境、大气环流、海洋运动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 地球的层次结构大气层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是由气体组成的。

大气层的最下层称为对流层,上层则为平流层。

水层则包括了地球上的淡水和盐水,它们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地方。

陆地层则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

2.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它受到地理环境、大气环流、海洋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一般炎热多雨,而靠近两极的地区气候则寒冷干燥。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的人文环境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介绍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的人文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了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的要素,而地球的人文环境则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上册知识点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上册知识点 中图版
15、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做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一般都以米作为计量单位。
16、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我国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有“世界第三极”之称;吐鲁番盆地海拔最低点—154.31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17、基本地形类型有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大多呈脉状分布)、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坡度缓和,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很小)、盆地(海拔不定,周围高,中间低)
8、
9、人们将23.5°N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将66.5°N纬线称为北极圈;将23.5°S称为南回归线,将66.பைடு நூலகம்°S纬线称为南极圈。
10.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简称“五带”。
11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12、判断方向的方法: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3、比例尺=;比例尺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
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14、判断比例尺的规律:比例尺的大小可按比例尺的分母确定,分母小则比例尺就大;分母大则比例尺就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8、我们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称为等高线。山的等高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山峰在地图上用表示;鞍部是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缓坡的等高线稀疏,陡坡的等高线密集,陡崖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山脊和山谷是等高线弯曲最大的地方,山脊的最弯处指向低处,山谷的最弯处指向高处。如右图,A表示山峰,B表示鞍部,C表示山谷,易于形成小溪D表示山脊,E表示陡崖。①表示缓坡,利于爬山②表示陡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XXX航行、月食、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地球卫星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经线和纬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圆半圆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相等(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互关系相互平行相交于极点特殊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5.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划分起点°经线(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纬线(赤道)(基多赤道纪念碑)划分方法°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范围°—180°°—90°表达体式格局W或EN或S半球划分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赤道以北为北半球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赤道以南为南半球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的直接判断,°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7.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8.地球的自转方向:下列图示地球自转方向错误的是此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1. 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轮船由远处驶近,先看到船杆后看到船身、地球卫星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经线和纬线分别定义为:经线是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纬线是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分别为圆和半圆,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经线和纬线相交于极点,相互平行或相交于南北极圈和南北回归线。

5. 经度和纬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和赤道(基多赤道纪念碑)为起点,经度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纬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范围分别为-180°至180°和-90°至90°。

6. 判断经纬度的方向和位置:有°的直接判断,°经线以东是东经(E),以西是西经(W),°纬线以北是北纬(N),以南是南纬(S)。

没有°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向东增加为东经(E),向西增加为西经(W),向北增加为北纬(N),向南增加为南纬(S)。

7. 判断半球位置: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可以使用数轴法或数值法。

8.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9. 不同纬度的地区,受太阳照射的不同,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也不同,因此地球被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包括热带、副热带、温带、寒带和极地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炎热,太阳直射。

地形图包括海拔、相对高度、四至点和陆地地形。

海拔是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一般以米为计量单位。

四至点包括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和最西端。

陆地地形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第1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地理七年级(上)第1节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凭直觉):XXX说→XXX说→浑天说;②近代(观察):XXX推断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3)纬度的划分:赤道(°纬线)以北为北纬,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XXX。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A.外形一切的经线都是半圆状;B.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的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 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 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 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 1、赤道半径:6378千米小 2、极半径:6357千米三、地球的大小 3、平均半径:6371千米4、赤道长:4万千米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第二节经纬网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一、四个基本概念: 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经 2、特点 (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4、高纬度的划分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代号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七年级地理上知识树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知识树课件

亚洲的经济发展与合作
01
经济发展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总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些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措施,实现了经济 的跨越式发展。
02 03
区域合作
亚洲各国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例如,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成立,为亚洲基础设施建 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促进了亚洲与欧 洲、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
主要城市与旅游景点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其他著名城市还有圣彼得堡等。旅游 景点包括红场、克里姆林宫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七年级地理上知识树课件
目录
• 地球与地图 • 大洲与大洋 • 天气与气候 • 居民与聚落 • 发展与合作 •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0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 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地形剖面图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 制的,能够更直观地表示 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02 大洲与大洋
世界海陆分布
海陆面积比例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占 29%。
海陆分布特点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 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南半球。
大陆、岛屿与半岛
大陆是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是 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是陆地伸
• 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气候以热带季风气 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动第 二 节
地 球 运
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分二至
地球的公转
五带的划分
中国主要位 于北温带
3、能举例说明由于地球自转、公转产生了哪 些地理现象。 (P9-12)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方向:自西向东
转 周期:一年
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和五带
.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

长度是否 相等
指示方向
相等 南北
不等 东西
经度
纬度
0
本初子午线 赤道
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向东西各180 度
东经:E
西经:W
20°W、160 °E分东西半 球
向南北各90度
南纬:S 北纬:N 赤道分南北半 球
同纬度地区不同 经度的地区时间
比较
产生的地理现象
周期
方向 定义
周期
方向
地球的 自转
夏季的 月份
太阳直射 情况
时间
白昼长 短比较
夏至
白昼长 短比较
春季的月份
春分
太阳直射情况
时间
时间
太阳直射 情况
秋季的 月份
秋分
白昼长 短比较
时间

太阳直射 情况

冬至

冬季的 月份
至 白昼长 短比较
所处的纬度 范围
有无极 昼极夜
热带
有无阳 光直射
南、北温 带
有无阳 光直射
所处的纬度 范围
带地 球 上 的 五
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剖面图
从地图上 获取信息
了解地图的种类
了解地图 的发展
4、能在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 标志地图上辨别方向。
(1)指向标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 向北方;
(2)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示东西;
(3)无特殊标志地图上: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5、能利用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两地间 的实地距离。
过程与方法(设计)
兴趣
1、人的认知过程
观察、分类、读图、交流、实验
2、方法论: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 由模仿到创造
3、地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提出地 理问题的能力;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整理地理信息的 能力;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回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长远、潜在)
例如: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 图上量得AB两地图上距离为6.5厘米,则 两地实地距离为 千米。
经纬度变化规律 经纬度度数范围
零度线的确定
形状特征
制作地球仪
表示的符号
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的模 型--地球仪
南北极和地轴
认识地球仪
定义

地球表面积

平均半径

认识地球的形

状和大小

赤道周长


证明地球形状 的证据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经线和纬 线
指示的方向
半球的分界线 经纬线长度变化特点
特殊的经纬线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有无极 昼极夜
有无阳 光直射
有无极 昼极夜
南、北寒 带
所处的纬度 范围
经纬网定向法
海拔
等高线 相对高度
等深线
等高线疏密与 坡度的关系
指向标定向法
方向
图例
一般定 向法
范围大小内容详略 与比例尺的关系
大小比例尺的 比较
地图的基 本要素
比例尺
三种表 达方式
公式
定义
第 三 节 地

地形图的 判读
山地的五种 形态


地图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运动


地球和地球仪


世界地理 分论
极地地区
我们邻近的 国家和地区
东半球其它 国家和地区
西半球的国家
中国的 经济发

中国的 自然资

中国的 自然环

地理差 异
省级区 域
中国地 理总论
从世界看 中国
中国地 理分论
体八 系年
级 地 理 知 识
省内区 域
跨省 区域
乡土地 理
态度:对地理学的认识上,应体会地理与生活和生产的 密切关系,对今后学习的作用,趣味性、挑战性和美感
情感:国家意识,爱国热情,自己的责任,关心周围的 自然和人文特征,欣赏自然的美的同时尊重不同的人类 生活方式
科学态度:兴趣与好奇和负责的心态结合,各种科学方 法的用途和局限,纳新、质疑、证伪,善于与人合作, 尊重自然,关心环境质量。
对教材功能的再认识
情感态度与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价值观
教科书的作用
(信息源

工具)
如何体现课改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实施新课改的灵魂
二、如何抓好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集体备课是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捷径
课程标准的有机统一
1知识和技能(即现、显性)
有关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基础 知识;学科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 概括性的、应用性的、有迁移价 值的地理原理性知识。
文本框天气(气 候浅和 色字体)
陆地和 海洋 地球和地图


知 识 树
七 年 级 地


居民与集 落
发展与合 作
利用经 纬网定

经线和 纬线
地球仪
自转
公转
地球的 运动
地球和 地球仪
地第 图一

形状和大小



基本 要素
地图
地形图 的判读

从地图 上获取
信息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 教学目标
1.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 知道经线、经度与纬线、纬度的划分和特点 4. 知道半球的分界线,能用经纬线确定任意地点的位
置 5. 知道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方向及其产生的地理
现象 6. 知道二分二至日,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7. 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8. 知道比例尺公式、表示方法、大小的比较 9.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
度 10、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
部、陡崖 11、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2、能绘制校园、社区平面图,会画地形剖面图
文本框世理(界 分浅地 论 色字体)
世界地 理总论
地球和地图
三 、 初 体中 系地 理 知 识
中国地理 总论
中国地理 分论
乡土地理
世界地理 总论
地球和地图
世界地理 分论
初 中 地 系理 知 识 体
中国地理 总论
中国地理 分论
乡土地理
居民和聚落
发展与合作
大洲-亚洲
天气与气候
世界地理总论

陆地和海洋
地球表面点的确定
利用经纬 网定位
应用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举出证明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至少一条)。
如:(1)地球卫星照片;(2)麦哲伦 船队的环球航行;(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4)月食时,地球的阴影呈弧形;(5)海边 看船回港,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2、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南北 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一、如何正确认识课标、教材与教 科书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使用教材的指 南
科课 书程
标 准
教 材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 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 教材 教科书
系列化,是主要 内容载体、教师 教、学生学的工 具
为学习而系统 编制的教学用 书,是学校教 育中最重要的 教材,是衡量 基础教育水准 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