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优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第1篇】
一、课前解析
关注字词
本课共有13个生字。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关注阅读理解
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关注表达运用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二、教学目标
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练习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错综、骤然”等难懂的词语。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3.能读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思
1.导入:我们听过很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
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它没有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也没有曲折的情节。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出示课题,导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
(板书课题:好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读准课题。
2.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才能让我们对课文的了解更深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吧!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好的故事》的创作时间和时代背景,为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鲁迅的基础上再结合当时写作背景来学习鲁迅的文章,会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引导:同学们,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尝试联系上下文理解。
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交流反馈:
①第一组:石油、四近、膝髁
指名读,正音。
引导学生查看课下注释理解词意。
②第二组:云头、皱蹙
指名读、正音。
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第三组:乌桕、伽蓝、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
指名读、正音。
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
④第四组:泼剌奔迸
指名读、正音。
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也可以网上查找词意。
2.学习生字:
过渡:课文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利用查看课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解决了难懂的词语,那么课文中的会写字对我们就小菜一碟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会写字吧!(1)认读生字
(开火车)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重点指导生字“综、藻”为平舌音;“瞬、掷”为翘舌音;后鼻音“萍、漾”等。)
(2)指导书写
①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教师引导:指名让学生对生字进行归类
预设1:“搁、综、澄、漾、焰、削、瞬、凝、骤、掷、陡”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预设2:“萍、藻、坠”为上下结构。
(3)老师范写,重点指导生字“瞬、凝、骤、藻、萍”,学生练写。瞬:要注意“夕”中间只有一点,右边部件的第六笔是撇折。
凝:最右边的部件上半部分不要少一点。
骤: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藻、萍: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草字头舒展,遮盖下半部分。下半部分中的三点水书写时注意窄而长,和“平”“喿”高度相当,这样整个字才能显得平稳。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本课生僻字字词较多,初读后集中解决部分字音、词意理解的难点,同时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意思的策略。)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章
1、教师引导:再读课文,想一想“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预设:一个梦境
2、引导学生按下图提示找出相应的段落,思考:哪部分是“好的故事”?
现实梦境现实
()—()()—()()—()
预设:现实1~2段,梦境3~10段,现实11~12段。
(1)交流反馈,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好的故事”描写的是梦境。
借助多媒体相机出示句子: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2)指名读上面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骤然”“陡然”。预设:“骤然”“陡然”是近义词,都表示情况发生得很突然。“骤然”多形容变化迅速,“陡然”更强调变化反差大。
(3)学生默读句子,找出说明“好的故事”是指梦境的词语。
交流反馈:“闭了眼睛”与“睁开眼”的呼应;“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与“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的呼应;词语“蒙胧”与“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的呼应,说明“好的故事”是指梦境。
(4)总结:作者采用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带领读者从现实逐渐进入梦境,又从梦境骤然回到现实。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把文章的结构弄清楚,有利于下一步对全文中心的理解和对重点内容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