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第3板块 专题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考点1 概念理解与信息筛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专题导读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般由三则至四则材料构成,围绕一个新闻话题,从不同视角对话题或介绍说明,或分析评论。这类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多是消息、通讯、时评、综述、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段或统计图表的片段。试题一般命制两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
微课6 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特点和读文技巧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特点
从近年试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看,高考选用的材料,虽以“新闻类材料”为主,但不全是新闻材料,主要有消息、通讯、时评、综述、访谈、报告等,有时还有科普文和图表。现就这些材料的特点概括说明如下:
1.消息
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它一般具有六要素。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2.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好的通讯要涉及主题、选料、结构、细节描写等。一般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3.时评
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的评论性文章。
准确性是时评生命力的关键。其不仅包括真实性,还包括科学性。它要求作者命题要明确,选取要准确,分寸把握要适度,分析要服人。时评中多用摆事实、多对比、多讲道理等手法,让读者信之服之。
4.综述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的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5.访谈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的对象多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或拥有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观点准确、深刻,材料真实可信是访谈的特点。
6.报告
报告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文章。一般分为情况调查、经验调查、问题调查。
7.科普
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是从“筛选”“分析”“对比”“概括”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能力。从命题角度看,这类题目的命制方式与论述类文本相似,其设误角度也有相同之处,因而读文方式也有相通之处。
1.通读材料,把握文体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虽然不是整篇的文章,但每段文字的文体特点应该把握,因为不同的文体特征决定了新闻的写法。比如消息是客观的报道,而时评则需要观点鲜明的分析;报道是粗线条的,而报告则需要在详细的数字分析基础上进行分析。
2.还题入文,圈画关键细节
新闻内容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筛选信息。哪些信息是我们所需要的?直白地说就是与题目相关的信息是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的,也是需要我们设法寻找的。因此,还题入文,是寻找信息源的捷径。由于两道选择题有8个选项,涉及到文中的信息比较密集,需要我们仔细寻找圈画,不要遗漏任何细节性的地方。
3.文题比对,筛选分析判断
这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答方式是一致的,也是比对词语、比对关系、比对依据或结论。比对的关键是细心,不粗枝大叶。还要明白,新闻类文章的选择题,不是所有的选项在文本中都有对应,有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没有具体的对应点,因此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要善于从整体把握,深度理解分析。主观简答题更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分析。
|真题精讲|
(201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以温度25 ℃、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 ℃、35 ℃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