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教案设计(浙教版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水的密度》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水的密度》教案一、教学背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们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加生动地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
本篇教案主要针对幼儿园科学实验《水的密度》展开,旨在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们了解水的密度,了解水的特性和性质。
该实验适用于4-6岁的幼儿群体,利用简单易取、易观察的原料来制作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水密度的定义;2. 学会制作实验,并利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观察水的密度变化;3.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实验过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4. 获得探究知识的经验,激觉幼儿探究世界的兴趣和动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原料:蜜糖、糖浆、水和盐;2. 实验器材:4个小碗、勺子。
四、教学过程1. 入门引导(1)热身环节:教师与孩子进行互动对话,让孩子回忆日常生活中水的经验,例如洗脸、洗手、洗衣服等;(2)知识普及:以图片、漫画、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了解水的特征和密度,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你们知道水的密度吗?如果将淡盐水泼到水里,哪个液体会漂浮?”2. 实验环节(1)教师将4个小碗分别放置在桌子上,并将每个碗中分别放置糖浆、水、盐和蜜糖;(2)教师将孩子分成小组,将一个细长的勺子分配给每个小组。
孩子们可以利用勺子逐一添加每种液体,观察每种液体随着量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3)并对比不同浓度的糖浆、蜜糖、淡盐水等,在孩子们的指导下,进行比照、比较,并目睹原因并总结规律。
3. 总结回放(1)教师根据实验中孩子们的表现和理解情况,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询问幼儿所发现了哪些规律;(2)教师带领幼儿们讨论实验的结果,让孩子们输出总结,例如:“我们发现糖浆比水更加稠密,淡盐水比水轻;”(3)最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所学实验的内容,以巩固新知识。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印象和知识,可以与孩子们共读相关的绘本故事或启发他们进行相关的扩展探究活动,例如观察冰的形成、制作冰糖葫芦等。
水的密度第3课时教案
水的密度(第3课时)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⑵知道量筒的使用方法,会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⑶会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物体的密度。
⑷知道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学会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2.技能目标:熟练使用量筒测体积及用天平测质量。
3.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
2.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3.知道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一些方法。
难点:知道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一些方法。
实验器材石块、托盘天平、量筒、细线、食盐水、烧杯、小铁块、水。
教学过程引入:(出示PPt2)阿基米德和皇冠的故事:国王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
工匠制做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重量跟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
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白银掺了进去。
”国王听后,也怀疑起来,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法测定,金皇冠里有没掺白银,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
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
(出示PPt3)一天,国王派人来催他进宫汇报。
他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
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皇冠的难题。
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
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水满出来越多。
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分析:(出示PPt4)原来,他想到:如果皇冠放入水中,排出的水,和同样重的金子排出的水量不相等,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过度:阿基米德想到的办法就是测量金属的密度。
那么该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呢?生: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分别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怎样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呢?提示:(出示PPt5)现在我们要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应该按照怎样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呢?整理:测量步骤:(出示PPt6)(1)调节天平平衡,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2)选择合适量筒,将小石块用细线绑住,往量筒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一根线拴好小石块,然后把拴有细线的小石块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 (全部浸没),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则小石块的体积就是V= V2 - V1 。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的密度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根据浮沉情况判断物体的密度大小。
二、教学准备1. 透明大杯子一只2. 水一瓶3. 不同种类大小的物体,如小石头、纸片、钥匙等。
4. 筷子若干。
三、教学流程1. 密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5分钟)教师简单地介绍并向学生展示密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在透明大杯子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不同物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并讲解理由。
2. 密度的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为学生展示实验:将透明大杯子中的水注入1/4到1/2的位置,然后将不同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并询问学生物体的密度大小。
接下来,教师将两个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比较两个物体的浮沉情况并依据这一情况猜测两个物体密度大小的关系,然后再向学生讲解关于密度的知识。
3. 密度的简单总结(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对密度这个概念进行一个简单重申,告诉学生正确定义密度的重要性和实现它的方法。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水的密度有了更深的认知,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样得到了增强。
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加深学生对于密度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把学生在运用这一知识点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看。
五、教学后续活动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进行密度的实验探究,并选择不同界面下的材料进行比较,以加深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中,学生应该注意观察、抓住规律,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以便比较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听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所写的记录等方式,对学生掌握密度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式,针对更好地提高学生掌握密度这一知识点的能力进行教学和指导。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密度》教案1 浙教版
测难以测量体积的物体体积计算。(小石块或大理石碑)
三、密度表的教学:
1、说出密度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ρ铁=7.9×103千克/米3
表示,or
2、据表得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故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
问:物质的特性学过的有哪些?(晶体熔点,液体的沸点等)
补充讨论:如何测石蜡的密度
深入:如何测方糖的密度
轶
事
记
录
测定密度的实验操作没问题,学生表现很好。在实验课上,学生还做了拓展实验,测量了石蜡的密度。还讨论了方糖的密度怎样测定,学生也由多种方法提出。
课
后
反
思
本节内容上4课时。第1课时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第2课时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表的教学;第3课时学生实验;第4课时习题教学。这样的安排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还是很大。计算存在问题:计算能力跟不上,单位的换算有难度。
【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 )
3、对于不同物质,V相同,则m大的ρ也大,m小的ρ也小。
【判断】“铁比棉花重”的说法
4、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应用:由讨论题引出——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判断何种物质;(打假) 例:有一块金黄金属,质量为2225千克,体积是250分米3,问这块金属是什么?
3、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大,气体比它们约小1000倍。
推出:固、液——》气,气体体积增大1000倍左右
通常状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 倍。(要求学生推理,即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间的大得多。)
浙教版八上科学水的密度的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上科学水的密度的教学设计第三节水的密度同步教课知识:水的密度的认识,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个性化问题解决:能说出密度的观点,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会用量筒、天同等器械丈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量m 123⋯ 10⋯(g)体V 123⋯ 10⋯(cm3)m/v1、:3(g/cm )二人小合作量水的体和量,研究水的体与量的关系。
达成下表:水的特征 (0℃, 1 准大气下 )2、:从表格中你可得出什么?: (1) 水的量与体的比始是1克/厘米3,是一个恒量,即:质量/ 体积 = 1 克/厘米3含义: 1 厘米3水的质量为 1 克(2)l克/厘米3能够写成 1 克·厘米- 3(3)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4、演示:丈量必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
结论:不一样的物质, 1 厘米3质量其实不同样。
5、密度的观点及计算⑴. 密度的观点: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⑵.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 / 体积用符号表示为:ρ= m/V公式中ρ—密度,m—质量,V—体积。
⑶. 密度的单位:国际制主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换算关系: 1 克/厘米3=1×103千克/米31 千克/米3= 0.001克/厘米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1 米3水的质量为 1000 千克。
⑷. 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必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征,跟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没关。
⑸. 对于不一样的物质,密度一般不一样。
不一样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 : 即当体积同样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大;当质量同样时,体积小的物质密度大。
例 1]依据密度公式ρ= m/V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样的见解对吗?为何 ?[ 例 2]“铁比棉花重”这类说法对不对?1.对于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关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没关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没关2.小军新买的橡皮擦块用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密度B.质量 C.体积 D.重量3.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A.密度变成本来的一半B.质量变成本来的一半C.体积为本来的一半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本来的一半4.一钢瓶中储有质量为 m,密度为ρ的氧气,当用去质量为 m/3 的氧气后,钢瓶内所剩氧气的密度为()A.ρB.1/3ρC.2 /3ρD.3ρ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成本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 8.9×103kg/m3,表示 1m3铜的质量为 8.9×103kgD.密度不一样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必定不一样6、密度公式的应用公式:ρ=m/v(公式变形: m=ρv; v =m/ρ)①求有关物理量比的问题例 1. 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3∶4,体积之比是 4∶3,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___________。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的密度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的密度教学主题:水的密度教学对象:幼儿园小组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密度概念2. 能够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浸泡的情况3. 发现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教学内容:1. 密度的概念2.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情况3. 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工具:塑料盆、扁平的杯子、几种不同的物质(如果实、蔬菜、玻璃渣、木块、漂流木等)、温度计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以幻灯片形式展示一组照片,包括一个幼儿用秤称量不同物质质量的照片和几个物质放入水中的照片。
2. 引导幼儿观察照片,启发幼儿思考,为今天的主题做铺垫。
3. 谈论幼儿对照片中发现的现象有哪些、为什么会这样。
二、讲授(15分钟)1. 密度的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单位。
2.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情况:讲解各种物质在水中的表现,引导幼儿发现物质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说明各物质的密度不同所导致的区别。
3. 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讲解温度对水的密度的影响,解释水温度低时密度大,高时密度小的原因。
三、实验(30分钟)1. 实验前准备:将几个物质放入塑料盆中,准备扁平的杯子,水以及温度计。
2. 实验过程:(1)每个幼儿依次将不同物质放入水中,观察物质在水中的表现。
(2)控制温度,幼儿依次测试冷水中和热水中水的密度,记录水温和密度值。
3. 实验总结:回顾实验过程,让幼儿交流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
梳理实验结果,进一步知道了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四、讨论(10分钟)1. 安排幼儿自由组合,互相讨论、交流实验中的感受和发现。
2. 教师指导幼儿讨论,思考为什么物质在水中的浮沉与水的密度有关,以及温度对水的密度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并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2. 强化幼儿对水的密度的认识,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次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既有讲授形式的讲解,又有实验及讨论环节,使幼儿可以较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更深入地掌握水的密度的变化规律。
1.2.1 水的密度 学案5(浙教版八上)
1.3水的密度姓名:班级主备人:沈国英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认识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单位(国际主单位和液体的常用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课前预习: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实验室里使用______测量物体的质量。
2.使用托盘天平前,应______。
为使横梁平衡。
应先把游码放在______。
再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使指针在______。
3.水的密度是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4.100厘米3的一块砖的质量是0.16千克,砖的密度是______千克/米3,把十块相同的砖摞起来,它们的质量是______。
密度为______。
5.2.7克/厘米3=______千克/米3课堂教学设计:一、科学探究1.家里的水表的计数单位是,记作。
2.自来水厂的计算单位是,符号为,1吨(T)=千克(kg)。
3.自来水厂的吨和水表中的立方米一定有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4.实验。
(1)用量筒量出4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2)用量筒量出8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3)用量筒量出10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4)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即;(5)l克/厘米3可以写成。
5.结论。
(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 是一个恒量,即 = ;(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二、密度的概念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
密度=体积质量用符号表示为ρ=V m 公式中ρ表示 ,m 表示 , V 表示 。
3.密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两个单位的关系为---------水的密度= 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
4.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 ,跟物质的 、 的大小无关。
浙教版科学八上水的密度教案
八上第一章第三节水的密度(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认识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密度单位(国际主单位和液体的常用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能说出密度的概念,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7、通过学习,感受到物质的客观存在性、物质可认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学习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水的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定。
2、难点:密度的单位及计算。
三、学情分析及点拨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学生在此之前已初步掌握了“质量”与“体积”这两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所以在此进行密度教学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密度的教学要求不能太高,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概念;设计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1、量筒、天平、水2、学生课前调查:自家每个月大约需要用多少自来水? 家庭用水量用什么来计量?自来水厂是根据什么来收费的?五、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展示:请两个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从家庭生活用水量这个生活问题入手)提问: 1.家庭水表的计数单位是立方米,记作m3。
2.自来水厂的计算单位是吨,1吨=1000 千克(kg)。
设问:怎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新课展开】1、学生演示实验:用量筒量出4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40克(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充当评委,也给予其他学生们纠错的机会,达到复习量筒及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的目的。
)2、实验:二人小组合作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研究水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完成下表:3、讨论:从实验表格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结论:(1)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始终是1克/厘米3,是一个恒量,即:质量/体积 = 1克/厘米3含义: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2)l克/厘米3可以写成1克·厘米-3(3)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4、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密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概念。
2.学习测量水的密度方法。
3.体验水的密度变化。
二、教学内容1.水的密度。
2.水的密度和温度的关系。
3.测量水的密度。
三、教学重难点1.水的密度概念的理解。
2.测量水的密度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量筒、实验台、浮力计。
2.教具:水、小石头、盐。
五、教学过程1.引入与导入(5分钟)教师把一杯水和一杯沙加在烧杯中,让学生发现水和沙之间的差别,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密度。
然后老师会说:“密度是物体所占体积的质量分数”。
再问学生:“那水的密度是多少?”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看法。
2.展示测量水的密度实验(10分钟)教师会直接进行演示实验,用浮力计测量水的密度,并解释浮力计的使用方法。
然后教师解释密度的单位是g/cm3。
3.掌握水的密度和温度的关系(10分钟)教师会用几杯水,并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例如在视觉方案中,周二的课程可以瞒着孩子们加入一个冰块,然后测量冰水的密度。
之后,老师会解释水的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并冠之以“热胀冷缩”。
提醒孩子们因为水的密度在温度下发生变化,所以当测量水的密度时,也要记录水的温度。
同时也可以提醒孩子水的热胀冷缩产生在自然界许多重要的现象,例如气候变化与季节变化等。
4.测量水的密度(20分钟)利用上述知识点,老师将把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测量水的密度。
他们可以使用量筒、烧杯和盐来测量水的密度。
首先,他们会加入几勺盐瞬间搅拌,然后再测量盐水的密度。
教师会在小组之间交换样品,以检查所有数据是否正确以及是否避免了人为误差。
随后,教师和学生们会一起记录所有的数据。
5.总结(5分钟)教师用一次性杯展示密度测量结果并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杯子的密度不一样。
最后,教师会对孩子们进行问答,并再次解释水的密度和温度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这个水的密度教学方案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
这次教学以演示和亲身体验为主,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活动掌握关键概念和测量方法。
科学八年级上浙教版1.3水的密度(密度应用)复习课教案.
“密度”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学会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定义的理解与运用难点:密度定义的理解与运用三、教学内容1、复习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其换算,密度表示的意义学生在上课前事先完成学案是的内容,上课时学生直接回答。
2.分析密度常见题型,以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型”1.对于公式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小,密度越小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2、人们说“铁比棉花重”’其实质()A.铁质量比棉花大B.铁的体积比棉花小C.铁的密度比棉花大D.铁的比热容比棉花大3.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的密度为ρ,若从瓶内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则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 )A.变为2 ρB.变为0.5 ρC.仍为D.无法确定接着进行解题小结:对于概念型题目抓住本质,分析具体情况,联系实际答题。
“比较型”1、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水面上升相同的高度,则 三块金属中质量最大的是( )A.铝块B.铁块C.铅块D.不能确定2、中间空心的铁球、木球、铝球、铅球,若外形完全相同,质量和体积相等,则中间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ρ铅 >ρ鉄> ρ铝> ρ木)A .铁球B .木球C .铝球D .铅球“比值型”例题. 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是3:2,质量之比是2:1,求它们的体积之比.练习1.、有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球的密度是乙球的密度 3/8 的,乙球的体积是甲球的体积的2倍,那么甲球的质量关是乙球的质量的多少练习2、有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甲物体的密度是乙物体的密度的2/3 ,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 8/15,那么乙物体的体积是甲物体体积的“图像型”例题:由实验得知,甲、乙、丙三种物质体积和质量的关係如右图所示,则这三种物质的密度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无法比较练习1、图1表示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A 、B 、C 三者密度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可以的得出:ρA = ρB = ρC = 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图2表示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A 、B 、C 三者密度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可以的出ρA = ΡB =ρC =练习3、如右图是某容器和内部液体总 质量(M)与液体图1体积(V)的关系图,则该液体密度( )g/cm3(A)2 (B)0.2 (C)l.0 (D)0.81)容器质量为_________g(2)当液体体积为30cm3时,液体和容器总质量为___g“.应用型”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千克,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千克,这个瓶子最多能装下多少千克酒精?(ρ酒=0.8×103Kg/m3).若这个瓶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1.4千克,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四、课后练习“变化型”1.已知冰与水的密度分别为0.90g/cm3及lg/cm3,试问:(1)水凝固成冰时,维持不变的是。
水的密度教案设计
水的密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能够实验测定不同温度的纯净水密度,并进行数据分析;3.能够设计实验,测定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4.学会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水的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密度这一物理概念的基本含义;2.进行实验测量水的密度,并分析数据;3.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4.通过实验探究水的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验;2.实验演示法:让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密度原理;3.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些有关水的密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密度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教师通过图表和文字的方式,最好是三维展示方式来解释水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实验测量不同温度的纯净水密度进行示范实验测量水的密度,在实验前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并解释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3.测定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验,例如密度瓶、平衡称、水滴法等等。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互相交流,遇到问题时及时调整方案。
完成实验后,让学生进行数据比对和分析,理解每种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与其密度的关系。
4.探究水的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探究水的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可以考虑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例如温度、压力等等。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水的密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成果的评价1.实验记录表;2.报告: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报告,需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3.写作业:出题人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做一些复习和总结的题目。
六、相关知识拓展1.海水密度的变化和海洋环流的成因;2.小球实验和浮力定律;3.实验中如何保持实验环境干净和卫生。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的密度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的密度名称:水的密度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概念及特性2.能够观察、描绘水的现象和实验结果3.了解水的密度概念和测量方法4.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密度变化因素教学准备:1.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果汁、果冻、油、水、塑料制盛水器、玻璃杯等2.砝码、秤盘3. 少量食盐4.实验记录表格、笔、图表模板等课前铺垫:1.让孩子感受水的温柔,让他们玩水,感受水丝般的感觉,并充分让孩子了解水的颜色、味道等特征,给予孩子充分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2.通过让孩子观察不同温度下的水的变化(水的状态变化),让孩子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以及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1. 密度的引入教师从物品的轻重谈起,让学生自己探究轻重的因素,这样孩子可学会观察不同物品的轻重,进而从而引发他们自己对密度问题的疑问。
这样,密度的引入会比较简单便捷。
2. 密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将出示一张关于密度的图片或示意图,并解释清楚:质量、体积、物质的密度等三个概念,加入一些孩子可以理解的示例,而且对不同种物质的密度要有初步的认知。
最好把每个概念和实际待测物品的物理分析相结关联。
3. 水的密度测量将准备好的瓶子灌满100毫升水,并称重,重量记为W,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将温度记为T,然后找出多个具有不同体积的物品,将它们一个个置于水中,让学生看清实际上各个物品浮力受到水的阻力,从而下沉得更加缓慢。
由于密度相同的物质上下浮动无阻力,因此,当一定重量物质下沉时,可以用和这个物体重量相等的另一个物体做反向力,实验最大程度保证平衡。
记录下每一个物品置于水中前后的质量与体积,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然后计算浓度=质量 / 体积。
监听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到温度变化对水的密度的影响。
教研环节:教师可结合孩子的实验数据和表格,来绘制出一张实验数据图,引导孩子从图表中找出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变化的趋势。
八年级科学上册 水的密度(二)学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密度(二)学案浙教版1、3 水的密度(二)学习目标1、巩固密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了解密度的应用。
3、学会密度的有关计算方法。
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1、由于一种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用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这种特性就是物质的密度。
2、煤油的密度为 0、8103 千克/米3,合0、8克/厘米3,它表示1立方厘米煤油的质量为0、8克。
3、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正确的是 ( B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4、甲、乙两只实心球,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一半,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3倍,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为 ( B )A、3:2B、2:3D、1:6[科学探究]一、密度知识的应用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可以: 已知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4、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具体方法有三种:先假定物体是实心的,通过计算。
则物体是空心的。
其中通过比较体积的方法最好,既直观,又便于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物-V实。
在用计算方法解决上述实际问题中,都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匹配。
二、有关密度的计算[典型例题解析][例1] 一个质量为4、5千克的铁球,体积是0、7分米3,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ρ=7、2103千克/米3)[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空心有三种方法,而此题又问空心部分体积,所以从体积入手比较简便。
假设铁球是实心的,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得 V= = =0、62510-3米3=0、625分米3<0、7分米3所以V<V物,铁球是空心的 V空=V物0、625分米3=0、075分米3[例2] 一只空瓶质量是200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50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74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解析] 由总质量分别求出水和液体的质量,再根据V=求出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就可求得该液体的密度。
水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
水的密度(第2课时)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巩固密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⑵了解密度的应用。
⑶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体用密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会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处理的方法。
3.情感目标:巩固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
2.有关密度计算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格式。
3.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并进行小结。
难点:密度计算方法和分析。
教学方法:用阅读、启发、讨论、练习合作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引入:复习提问:(出示PPt1)1、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ρ=m/v)3、密度的单位:克/厘米3和千克/米3单位换算: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4、水的密度为1.0 ×10 3千克/米3,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过度:对于密度这一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PPt3)一、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因为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式为ρ=m/v,所以:(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C.对于同一物质,ρ与m成正比。
B.对于同一物质,ρ与V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密度是相同的,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2)对于不同物质,只有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质量大的密度也大;只有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体积大的密度小。
过度:对于密度的公式ρ=m/v的进一步理解可分为几种情况(1)(出示PPt4)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即: ρ一定, m1/m2 = v1/v2练习:一根铁棒的密度为ρ,质量为m,体积为V,把它截去三分之一,则其剩余的铁棒的密度、质量和体积分别是ρ、2m/3、2V/3(2)(出示PPt5)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质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的密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水的密度的概念;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大小与物质重量与体积的关系;3.培养幼儿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用的物品、实验操作步骤和演示用的PPT;2.学生准备:认真倾听,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用实验所需物体,如塑料杯、水、油和蜂蜜等进行展示,并引出水的密度的概念。
2.实验环节:(20分钟)(1)在幼儿面前放置两杯水,要求幼儿用手感受温度和水的重量并进行比较。
(2)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将一层水倒入杯子1中,再加入一层油,再加入一层糖浆,最后再加入一层水,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显然可以看到溅出气泡和色带,这说明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3)理解密度和物质重量与体积的关系:用手轻轻压一下浮在水面上的油和糖浆进行比较,可以感受到糖浆比油重很多,因此糖浆的密度大于油。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理解密度大小与物质重量与体积的关系。
3.复习和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并向幼儿再次阐明水的密度。
四、教学要点1. 引导幼儿理解密度的概念;2. 让幼儿通过实验加深对密度和物质重量与体积的关系的理解;3.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五、教学建议1.实验要用到的物体要事先准备齐全,并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和演示;2.教师在讲解和实验中要尽量使用幼儿们所熟悉的语言,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水的密度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点;3.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实际感受,针对实验过程中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和说明;4.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和注意事项的提示。
六、课后反思本堂课幼儿表现积极主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集中。
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实验和动手能力有待加强,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失误,需要加强实验前的细致安排和教学安排的确定。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持续关注幼儿的实验能力,并选择更丰富多彩的实验来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水的密度》教学设计
《水的密度》教学设计
基本流程:
情景产生问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引入科学概念: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由密度的意义导出密度的计算公式----由公式导出单位----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简单问题
水的密度活动方案温馨提示:
正确操作,认真思考,你一定能获得成功!
目的: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器材:
A组:100毫升烧杯2个(其中一个装约50ml水),50ml量筒,托盘天平、滴管、毛巾B组:100毫升烧杯1个,酒精约50ml,50ml量筒,托盘天平、滴管、毛巾
C组:铝块(1+2+3)、托盘天平、刻度尺
步骤:
A组:分别测出10ml、20ml、30ml水的质量,求出每一次单位体积水的质量
B组:分别测出10ml、20ml、30ml酒精的质量,求出每一次单位体积酒精的质量
C组:分别测出三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已知底面积为3.14cm2,高自己测出), 求出每一次单位体积铝块的质量
记录表格(计算结果单位体积的质量时,精确到小数点下一位)
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密度》教学设计
《水的密度》教学设计《水的密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的密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整个科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原因:①、密度是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遇到第一个重要物理概念。
②、密度概念的教学中所包含的“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和探究是建立许多物理概念的科学方法。
③、从密度的定义,得出密度的单位,及其读法和意义。
总而言之,密度是科学的教与学的又一个的新开篇,为今后的学习方法、知识迁移设下重要的伏笔。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教学重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为:水的密度概念4、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规律,确定教学的难点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期知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
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试验能力。
3、学生的思维品质初中学生的思维认识过程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1.3水的密度教案4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1.3水的密度教案4【一】复习:1、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一般密度不同。
2、水的密度:1.0×103千克/米3,表示的意义: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公式:ρ=m/v①ρ、m、v基本上对同一物体而言。
②ρ、m、v三个量中的二个,就能够求出另外一个。
③进行运算时单位必须统一。
④ρ既不与m成正比,也不与v成反比,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⑤变形公式:m=ρv;v=m/ρ。
【二】新课: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有什么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那个问题……1、有两杯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问哪一杯是酒精,哪一杯是水?〔提示:m水=m酒精,应用公式m=ρv。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两实心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
2、有一个实心“铜球”,它的质量为89克,体积为20厘米3,问它是不是真的铜球?〔铜的密度为8.9克/厘米3〕★密度的应用一:鉴别物质。
〔什么原因说密度能够用以鉴定物质,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有一个“铜球”,它的质量为89克,体积为20厘米3,①问它是不是空心的?假如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②假如空心部分注满水,那么铜球的的总质量是多少?〔铜的密度为8.9克/厘米3〕★密度的应用二:测空心物体的体积。
3、1000千克水结冰后,体积是多少?思考:水→冰,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思考:冰浮在水面上,冰的密度大依旧水的密度大?〔〕依照公式:v=m/ρ,求出冰的体积。
★密度的应用三:求物体的体积。
4、装满油的油箱体积为50米3,从中取出20厘米3,测得其质量为16克,问这油箱装满油时质量为多少?★密度的应用四:求物体的质量。
【三】练习:1、有一物体,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如图〕,问那个物体是不是铁?〔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2、什么原因大伙都选右边的加油站?〔设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3、思考:地球上能不能制造如此的金箍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第一章第三节水的密度(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认识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密度单位(国际主单位和液体的常用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能说出密度的概念,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7、通过学习,感受到物质的客观存在性、物质可认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学习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水的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定。
2、难点:密度的单位及计算。
三、学情分析及点拨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学生在此之前已初步掌握了“质量”与“体积”这两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所以在此进行密度教学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密度的教学要求不能太高,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概念;设计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1、量筒、天平、水2、学生课前调查:自家每个月大约需要用多少自来水? 家庭用水量用什么来计量?自来水厂是根据什么来收费的?五、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展示:请两个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从家庭生活用水量这个生活问题入手)提问: 1.家庭水表的计数单位是立方米,记作 m3。
2.自来水厂的计算单位是吨,1吨= 1000 千克(kg)。
设问:怎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新课展开】1、学生演示实验:用量筒量出4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 40克(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充当评委,也给予其他学生们纠错的机会,达到复习量筒及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的目的。
)2、实验:二人小组合作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研究水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完成下表:3结论:(1)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始终是1克/厘米3,是一个恒量,即:质量/体积 = 1克/厘米3含义: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2)l克/厘米3可以写成 1克·厘米-3(3)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4、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
结论:不同的物质,1厘米3质量并不协相同。
5、密度的概念及计算讲解:⑴.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⑵.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用符号表示为:ρ= m/V公式中ρ—密度,m—质量,V—体积。
⑶.密度的单位:国际制主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换算关系:1克/厘米3=1×103 千克/米31千克/米3= 0.001克/厘米3。
水的密度=1×103 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1米3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⑷.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⑸.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不同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大;当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质密度大。
【典型例题解析】[例1] 根据密度公式ρ= m/V 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样的看法对吗?为什么?[解析] 这样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质量、体积的大小均无关。
当物质的体积扩大一倍时,其质量也随之扩大一倍,而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值不变。
[答] 略[例2] “铁比棉花重”这种说法对不对?[解析] 我们平时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实际是“铁的密度比棉花大”的不严格的讲法,或者是当体积相同时,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的一种省略说法。
事实上,一枚铁制的大头针要比一条棉絮轻(质量小)得多。
[答] 略6、常见物质的密度表:阅读密度表,回答系列问题⑴.密度表中,除水蒸气外,其他气体都是在0℃、1标准大气压下所测定的数值。
【思考】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说明在温度不同、气压不同的情况下,同一物质的密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密度与物质的熔点、沸点一样都属于物质的特性之一。
⑵.从表中可以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
一般地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相差不是很大,气体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
⑶.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它表示1米3铁的质量是7.9×103千克。
水银的密度为13.6 ×103千克/米3,它表示1米3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密度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B.体积越小的物体,密度越大C.体积越小的物体,质量越大D.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2.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D )A.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B.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大C.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小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3.气体由于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当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后,它的密度( A )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4.甲、乙、丙三只实心的铁球,若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体积的2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三只球的密度相同 D.甲球的密度最大C丙球的密度最小 D.无法确定哪只球的密度大5.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6.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读作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的意义是每立方米铁的质量为7.9×103千克,7.9×103千克/米 3 = 7.9 克/厘米3。
7.某物质的质量为3.56×103千克,体积为400分米3,则该物质的密度为 8.9×103千克/米3,合 8.9克/厘米3,查密度表可知道,该物质可能是铜。
8.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6 :1 。
如果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5:4,质量之比为3:1,则甲、乙的体积之比是 12:5 。
【课时小结】重点:1.密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密度的单位和换算。
难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
2.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的理解。
八上第一章第三节水的密度(二)一、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并巩固密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了解密度的应用。
3、学会密度的有关计算方法,能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利用密度公式的有关计算2、难点: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1.由于一种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用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这种特性就是物质的密度。
2.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合0.8克/厘米3,它表示 1立方厘米煤油的质量为0.8克。
3.甲、乙两只实心球,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一半,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3倍,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为 ( B )A.3:2B.2:3C.6:1D.1:6【探求新知】(一)、对密度概念的正确理解练习: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正确的是 ( B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二)、密度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典型例题解析][例1] 一个质量为4.5千克的铁球,体积是0.7分米3,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ρ=7.2×103千克/米3)[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空心有三种方法,而此题又问空心部分体积,所以从体积入手比较简便。
假设铁球是实心的,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得V = m/ρ = 4.5千克/7.2×103千克/米3=0.625×10-3米3=0.625分米3<0.7分米3所以V<V物,铁球是空心的。
V空=V物—V=0.7分米3—0.625分米3=0.075分米3[答] 略[例2] 一只空瓶质量是200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50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74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解析] 由总质量分别求出水和液体的质量,再根据V=m/ρ求出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就可求得该液体的密度。
m水=m水瓶—m瓶=500克一200克=300克V水=m/ρ=300克/1.0克/厘米3=300厘米3V水=V容=V液=300厘米3m液=m液瓶—m瓶=740克—200克=540克所以ρ液=m/V =540克/300厘米3=1.8克/厘米3[答] 液体的密度为1.8克/厘米3。
(三)、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判断西瓜生熟:生熟西瓜密度在常温下是不同的。
一般成熟瓜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0.95×103千克/米3。
将西瓜放入水中观察,若西瓜完全沉没,则表明是生瓜;浮出水面体积很大,说明瓜的密度小于0.9×103千克/米3,西瓜过熟;若浮出水面体积不大,则表明是熟瓜。
2、盐水选种:农民在选取饱满谷子作种子时,常配制一定密度的盐水(通常为1.1×103千克/米3),将稻谷倒入盐水后,饱满的稻谷沉在盐水底部,不饱满的则漂在液面。
若需要1000毫升该种盐水,应该怎样配制?解析:V水=1000毫升,m水=ρ水V水=1.0克/厘米3×1000毫升=1000克V盐水=1000毫升,m盐水=ρ盐水V盐水=1.1克/厘米3×1000毫升=1100克所以:m盐= m盐水- m水=1100克-1000克=100克需要取食盐100克,水1000克来配制溶液。
3、超密物质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11千克/厘米3,也就是1厘米3的质量竟为一亿吨之巨!中子星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显相当了。
想一想:一根火柴大小的中子星物质(体积约为0.03厘米3)质量有多大?解析:根据m =ρV =1011千克/厘米3×0.03厘米 3 =3×109千克【课内练习】1.两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A球质量是20克,B球质量是0.1千克,则两球的体积比VA:VB= 1:5 ,两球的密度比ρA:ρB=1:1 。
2.油罐车的容积为每节100米3,若装煤油2001吨,则需 26 节油罐车。
(煤油的密度为0.8克/厘米3)3.一运油车装40米3的石油,从车里取出30厘米3的石油,称得其质量为25.5克,求该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
[解] ρ=m/V =25.5克/30厘米3=0.85克/厘米3=0.85×103千克/米 3m2=ρV2=0.85×103千克/米3×40米3=3.4×103千克4.质量为7.9千克的铁球,体积为1.5×103米3,求中空部分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