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基本概念1.经济规律2.生产社会化3.社会分工4.相对剩余价值5.超额剩余价值6.资本循环7.生产价格8.资本主义地租9.金融资本10. 国际收支11.浮动汇率制12.经济体制13.经济效益 14.私营经济 15.产业结构16.市场17.市场体系 18.经济增长 19.集约型经济增长 20.粗放型经济增长21.经济效益 22.社会总需求 23.社会总供给24.倾销25.国民收入 26.社会总产 27.按劳分配 28.社会保障二、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的统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和劳动力。

4、广义的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

5.生产资料市场是生产资料生产者和之间的桥梁。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产方式是的对立统一。

8、商品是直接以__________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9.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_______、社会分工和个别分工。

10.商品具有二因素,一是;二是价值。

1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_____________.。

11.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二产业是指。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______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的矛盾。

1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15.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_______的统一。

17.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的基础是。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19、资本主义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21、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简答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简答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简答题复习资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所有制。

其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3.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a)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排除任何私人特权。

b)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手段,而是广大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进自身物质利益的基本物质条件。

c)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达到共同富裕。

d)在劳动者共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协调一致的经济关系,e)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决定了按照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分配劳动产品。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c)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以及由劳动者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合作经济,其中国有经济处于核心地位。

6. 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a)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e)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

7.国家所有制的特殊优越性a)适应了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有条件运用更加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消除了利用生产资料私有的特权而形成的不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消除了剥削。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一、选择题:1、全民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全民所有制的建立,产生了全社会劳动者对于生产资料的平等的所有关系和共同利益,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条件。

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一是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是改革小私有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1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16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

4、公有制占主体条件下的其他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223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40:——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具备[商品经济的两个基本前提(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两个重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整个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6、厂商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260:行为目标:是利益的最大化。

行为选择:7、短期的生产组织行为:262——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要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分:不变要素投入(厂房、设备)可变要素投入(劳动力和原材料)——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把数量相等的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最初产量会增加,但该生产要素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则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甚至成为负数。

——边际递减规律的存在~~制约边际产量的变化~~制约总产量的变化。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也递增。

边产转向递减—总产递增速度放慢。

边产递减为零---L28——金融,即货币资金的融通,称。

(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金融市场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资金供求主体、金融工具(使金融市场得以实现的各种具体手段,如存单、债券等)、金融中介(媒介资金供求的专门组织和个人)。

2021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2021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导论: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从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一章商品和价值: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第二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货币、价格、纸币、价格标准、一般等价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三章(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工资第六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平均利润率、成本价格、利润、生产价格、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包括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的费用。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社会总产品、经济危机两大部类:是指社会生产按其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个部类。

前者又称“第一部类”,后者又称“第二部类”。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并实现平衡,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根本条件。

二、简答题:不能光答要点,还要简单陈述。

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何特点?第一章商品和价值:1. . 简述商品经济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

2. 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政经考试题型一、概念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八章1.垄断价格、垄断利润的来源:①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非垄断企业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2.金融资本的概念: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和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3.生产集中及垄断的形成:垄断形成:自由竞争、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垄断4.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5.当代金融资本的新特征和新作用:特征:①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②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进一步发展③跨国银行大量涌现作用:①通过发放个人贷款,形成了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②通过金融业务的多样化,使企业加深对银行的依赖③通过为政府提供各种融资便利,界入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过程6.垄断高额利润与自由竞争超额利润的区别7.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垄断资本主义刚开始的是实业垄断,比如钢铁、石油、运输等行业,但是随着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人们发现金融本身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于是金融垄断资本就产生了,并对一些国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美国这次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的重大创伤就是证明,金融业是以实业为基础的,不然金融业会很脆弱,像这次的冰岛,金融业很发达,但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暴发,冰岛因为没有实业支撑很快就受不了打击,不久国家就破产了,但是美国并没有陷入深渊,就是因为美国由强的实业为支撑,但是金融业对经济的影响巨大,看看美国那些金融巨头吧,把持着美国的经济,叱诧世界,除了问题还得民众为其埋单,就是因为国家不能没有金融垄断资本。

第九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实质、作用、基本形式:特征:①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②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③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④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互相结合作用:①满足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精华汇总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精华汇总

0-1章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因为社会发展阶段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5、当今世界的经济学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体系经济学对某个经济体的分析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本质层次的分析,即对生产关系层次的分析;二是表层层次的分析,即对经济运行层次的分析。

6、科学抽象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

二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即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具有客观必然性。

9、经济规律分为三个层次:一切社会共有的规律、若干社会存在的规律以及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10、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

1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创造出现实的生产.1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13、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14、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

15、生产力:也叫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三要素指劳动者(主导要素)、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劳动对象1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1.经济规律的三个层次:①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②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于几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等③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如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2.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P16答: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

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3.生产力的作用P22 P264.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②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③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5.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6.资本的含义:资本是价值的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特点有①增殖性②运动性③返还性④风险性7.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P69① 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大,并且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资本积聚使单个资本增大,增强了资本的竞争力,有利于它在竞争中加快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又使单个资本具有更大的增殖能力,促进资本积累并推动资本积聚。

② 区别:⑴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则不。

⑵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则很少会⑶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只能改变资本的结构和质量。

⑷资本集中扩大资本规模的速度比资本积聚快。

8.例题(计算题,关于资本周转速度的测算)P789.信用的作用P94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功能:①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从而改变资源的分配结构,推动社会资源的有优化配置②信用可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大企业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③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并使非现金结算得到发展④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⑤信用推动经济增长,是经济活动与交易日益信用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⑥信用有限的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通过信用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促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消极功能:①信用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②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③信用刺激投机10.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P103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客观基础,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发展的必然产物。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2、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7、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劳动力:活的人体中存在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9、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产的劳动产品。

10、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1、价值: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2、具体劳动: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有用劳动,又称为具体劳动。

13、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

16、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19、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20、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既有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1、社会分工:是指劳动的分工,及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22、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一、名词解释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P92、价值: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P143、交换价值:是指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P14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 5价值规律:6、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P397、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资本,用v表示。

P398、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的资本,用c表示。

P399、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长度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110、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211、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售所产生的差额。

P4312、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投放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P5313、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P5414、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运动。

P56 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P6016、利润:是指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成本价格的价值。

P6717、平均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中央)一、名词解释:(打√的是重点中的重点,其它的以理解、记要点为主)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4、商品: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5、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内在的、特有的、本质的、社会的属性。

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8、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发行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9、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劳动生产率=产品量/一定劳动时间。

10、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它准确反映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也称剥削率。

其计算公式是:m′=m/v或者是: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11、资本集中:是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12、剩余价值:指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13、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即K=C+V。

√14、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之比。

即P′=m/c+v.√15、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C)A、奴隶社会经济B、封建社会经济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B)A、劳动技术B、生产工具C、容器D、生产场所3、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执行(A)A、价值尺度的职能B、流通手段的职能C、支付手段的职能D、贮藏手段的职能4、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B)A、农业和工业B、轻工业和重工业C、工业和建筑业D、工业和服务业5、商品的二因素是(B)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值C、交换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剩余价值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D)A、私人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7、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B)A、供求均衡B、公平竞争C、价格稳定D、自由买卖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B、消费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9、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是指(D)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转移就价值的时间D、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10、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B)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垄断利润D、平均利润11、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C)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12、年剩余价值率表示(D)A、预付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C、预付流动资本的增值程度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13、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A、社会总产品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C、全部消费资料之和D、全部生产资料之和1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量的关系表现在(B)A、二者相等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5、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D)A、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卖的差额B、流通领域中创造的价值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6、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B)A、利润率和零之间B、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C、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1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D)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1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C)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1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被称为“万能的垄断者”的机构是(B)A、工业企业B、银行C、商业企业D、政府部门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A)A、国有企业垄断资本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C、半国有企业垄断资本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1、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D)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国际托拉斯D、跨国公司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A)A、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B、联合国的专门机构C、有着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D、各国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联合23、被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时期是(C)A、19世纪末20世纪初B、一战、二战期间C、20世纪50-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以来24、股份公司的出现是(C)A、对资本主义私人财产的否定B、直接出动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5、劳动收入包括(D)A、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收入B、私营经济中雇佣劳动者的收入和管理劳动收入C、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收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的工薪收入D、以上三个方面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按劳分配(B)A、是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B、是以企业为单位的C、只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D、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27、宏观调控的经济总量平衡是指(B)A、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平衡B、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平衡D、三大产业之间的平衡28、我国财政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是(D)A、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借贷、国家债务B、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利率、国家债务C、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投资、国家债务D、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国家债务29、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D)A、人均GDP达到相当高程度B、劳动生产率达到相当高程度C、城市化率达到相当高程度D、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科技教育水平都达到相当高程度30、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有(D)A、财政信贷、商业信贷B、财政信贷、直接投资C、商业信贷、直接投资D、财政信贷、商品信贷、直接投资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B)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2、生产力中的因素是指(C)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C、生产资料D、劳动资料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在(A)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4、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A)A、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B、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C、商业与农业的分工D、商业与手工业的分工5、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D)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D、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6、自然经济是一种(B)A、交换经济B、自给自足的经济C、满足别人需要的经济D、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7、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D)A、计划方式B、市场方式C、行政方式D、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A、V+mB、C+vC、C+mD、C+v+m9、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D)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10、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D)A、各个部门的创造过程B、各个部门内部的转移过程C、各个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瓜分过程D、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D)A、资产阶级国家协调私人垄断资本的相互关系B、各个私人垄断资本相互有机结合的总体C、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矛盾的体现D、私人垄断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为其获取垄断利润服务12、当前世界范围贫富差距加大和南北对立的根本原因是(C)A、地区局部战争B、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C、国际经济旧秩序D、国际经济新秩序1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D)A、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B、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C、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作用的结果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14、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C)A、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B、对外开放的本质要求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D、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15、我国城乡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是(A)A、集体经济B、国有经济C、私营经济D、个体经济1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C)A、劳动者共同富裕B、社会化大生产C、生产资料公有制D、市场经济17、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是(B)A、补贴和救济B、奖金和津贴C、福利和补贴D、保险和救济18、在现阶段,经济运作中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的是(B)A、计划B、市场C、企业D、政府19、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是(A)A、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B、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形式C、经济制度不变,经济体制就不会改变D、经济制度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20、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考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考点

1.经济学不等于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范围更大2.劳动: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3.劳动对象: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

它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材料4.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的一切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5.生产力:指人类在物质生活中创造新财富的能力6.生产关系:指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7.生产方式:指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资料的获得方式8.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10.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11.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12.经济体制指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政府调控体系、产权制度等)13.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区别:社会制度包含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1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任何从事经济活动都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15.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为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为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3)某一个人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表现为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16.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1)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2)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17.什么叫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1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1)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性作用(3)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9.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区别:社会制度是以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总和。

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

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

政经(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前提?答:1、经济前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经济前提。

2、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的本质?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答:1、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和发展;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必须大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4、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4、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具体来说:第一、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第二、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各种矛盾的需要;第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同我国目前这种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所决定的。

5、为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答: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战友和支配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2、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3、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2、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的增长;4、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政治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总复习政治经济学一、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它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3.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与经济过程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4.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一系列衡量经济活动的标准,据以研究经济活动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回答“(不)应该是……”、“(不)应该做……”。

实证分析: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假设前提出发来分析人们的经济活动,并预策经济活动的结果的方法。

(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回答“(不)是……”。

5.学习意义:1)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2)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经济学的观点来服务于个人和职业)3)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

二、第一章1.自然经济的含义: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分工很不发达的社会中,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3.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两个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特点:交换经济;开放型经济;开拓进取型经济;扩大再生产为特点三、第二章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3.使用价值:就是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使用价值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一、填空:第一章:1、古典政治经济学在17世纪中叶产生,到19世纪初完成。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2、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仍然存在许多派别,当代西方经济学演变为(新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两大主流经济思潮。

3、在生产力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它们又称为(生产资料),其中人的因素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

其运动反映着其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这是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第三章:1、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3、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从而使生产规模扩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4、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社会两极分化,即一极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1、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2、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资本的构成,可以把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本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4、对于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经济周期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但一般来说,典型的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5、固定资本更新只是经济危机周期性表现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其爆发的原因。

一切经济危机的爆发,毫无例外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

――――――――――――――――――――――――――――――――――第五章:1、名义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额,也称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能够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2、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但从现象上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地价上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租有增长趋势,二是利息率呈下降趋势。

――――――――――――――――――――――――――――――――――第六章:1、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政治前提,而产业革命则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2、垄断,指的就是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和联合,对某一经济部门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的状况。

垄断的实质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1929年爆发的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转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第七章: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符合发展生产力的要求,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标志,是劳动者实现经济平等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是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这种分配制度是由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状况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第八章:1、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建立在现代生产技术条件下的一种以股份制公司为主要形式,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各种手段,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扣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计划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

――――――――――――――――――――――――――――――――――第九章:1、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口增长、科学技术水平、制度与体制、总需求等。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可持续发展指人类所谋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在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要通过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能源储备的综合协调,实现持续和健康的全面发展。

――――――――――――――――――――――――――――――――――第十章: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值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雇佣劳动关系全球化。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可以利用国际分工,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引进技术、资本及管理经验。

二、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A、威廉.配第B、蒙克莱田C、萨伊D、马尔萨斯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B、人类科学经济思想的结晶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劳动对象D、生产力4、社会生产过程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经济运动过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消费B、交换C、生产D、分配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A、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C、私有制社会共有的规律D、个别社会所独有的规律第二章1、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A、具体劳动B、私人劳动C、抽象劳动D、脑力劳动2、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上,下列错误的说法是()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就必然有价值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必须是人类劳动的产品D、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能成为商品,也才有价值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简答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是()A、完全不同的两种劳动的结合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C、先进行具体劳动后进行抽象劳动D、先耗费抽象劳动再进行具体劳动5、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比例关系和区别是取决于()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B、受教育程度的高低C、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条件和反复的市场交换C、历史不同阶段的比较6、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同时增加C、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D、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同时降低7、货币之所以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金银本身体积小,价值大B、货币能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C、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D、货币是国家发行的8、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A、流通中的纸币总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数量B、流通中的纸币总量取决于流通中商品流通的数量C、流通中的纸币总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D、流通中的纸币总量取决于纸币的流通速度9、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下跌的现象是()A、通货膨胀B、生产过剩C、通货紧缩D、经济危机10、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格与价值始终保持一致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始终高于价值D、价格始终低于价值11、市场经济是与()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它反映的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A、自然经济B、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D、计划经济第三章一、单选题1.资本总公式是A.G-W-G’B.W-G-W’C.P-G-P’D.G-G’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货币的产生B.资产阶级取得政权C.劳动力成为商品D.社会分工的出现3. 劳动力作为商品,它的价值决定于A.工资水平B.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资本家的盈利能力D.所有制的形式4. 按照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马克思将资本区分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C.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与货币资本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剩余价值率高表明A.工人的劳动生产力水平高B.必要劳动时间占工作日的比例大C.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高 D.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通过的途径是A.个别企业改进技术B.全社会改进技术C.缩短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D.降低工人生活资料的价值7、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大企业采取终身雇佣制。

该制度()A.放松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控制B.不利于剩余价值的增加C.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D.降低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工人的储蓄存款B.资本家的储蓄存款C.银行的贷款D.剩余价值9、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使A.资本家的剥削程度提高B.不变资本相对下降C.失业率会下降D.可变资本相对减少1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A.劳动力供给减少B.劳动力需求绝对减少C.工人工资面临上涨的压力D.劳动力需求相对下降1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A.有机构成提高B.剩余价值率提高C.财富和贫困同时积累D.规模经济效应明显12.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目的是A.价值增殖B.创造社会财富C.生产使用价值D.实现资本家个人的社会责任1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解决的前提是A.货币转化为资本B.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C.等价交换D.劳动力成为商品14.剩余价值率A.代表着剥削程度B.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C.是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比例D.决定着剩余价值量1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机器排挤工人”的情形是因为A.工人不能带来剩余价值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劳动力供给增多D.要求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16.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普遍实行“民主管理”,吸收职工参与企业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