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电压报警器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电压报警器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压报警器电压报警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变化,并在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发出警报。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中关于电压报警器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电压报警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用于监测电压的变化,并在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发出警报。

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微机原理的电压报警器。

二、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电压报警器具有以下主要目标:1. 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变化。

2. 根据设定的阈值判断电压是否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3. 当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发出警报信号。

三、设计原理1. 电压检测模块:采用电压分压电路将待测电压转换为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电压信号,通过运算放大器进行放大,得到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电压输出。

2. 阈值设定模块:通过微机原理实现对电压报警器的阈值进行设定,包括上限和下限。

3. 电压比较模块:将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与阈值设定模块设定的上下限进行比较,判断电压是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

4. 警报信号模块:当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时,通过蜂鸣器或其他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信号。

四、设计步骤1. 硬件设计:a. 选择合适的电压检测模块,如电压分压电路和运算放大器。

b. 设计阈值设定模块,通过微机原理实现对电压报警器的阈值进行设定。

c. 设计电压比较模块,将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与阈值设定模块设定的上下限进行比较。

d. 设计警报信号模块,当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时,发出警报信号。

2. 软件设计:a. 设计微机原理的程序,实现对阈值的设定和电压比较的功能。

b. 设计警报信号的控制程序,当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时,触发警报信号。

五、实施方案1. 硬件实施:a. 按照设计步骤中的硬件设计部分,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并进行电路连接。

b. 进行电路的调试和测试,确保各模块正常工作。

2. 软件实施:a. 根据设计步骤中的软件设计部分,编写微机原理的程序。

电压警报器课程设计

电压警报器课程设计

电压警报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压的基本概念,理解电压警报器的原理;2. 让学生了解电压警报器的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比较器、报警器等;3. 让学生掌握电压的安全范围,了解过压和欠压的危害。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压警报器的组装和调试;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电压警报器电路;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2. 培养学生关注电压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面对挑战时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压警报器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并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电压基本概念:电压的定义、单位、作用;2. 电压警报器原理:传感器检测电压、比较器比较电压、报警器发出警报;3. 电压警报器组成部分:传感器、比较器、报警器等;4. 电压安全范围:正常电压范围、过压和欠压的危害;5. 电压警报器电路设计:电路图绘制、元件选型、电路搭建;6. 电压警报器组装与调试: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完成组装、调试;7. 安全用电知识: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用电习惯养成。

教材章节关联:1. 《电子技术》第三章第三节:电压的基本概念;2. 《电子技术》第四章第二节:传感器及其应用;3. 《电子技术》第四章第四节:比较器及其应用;4. 《电子技术》第五章第一节:报警器及其应用;5. 《电子技术》附录:常用电子元件及其选型。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电压报警器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日期目录1.设计目的 (2)2.设计内容 (2)3.设计要求 (3)4.设计原理 (3)5.硬件电路图 (5)6.程序代码 (6)7.程序级系统硬件调试情况 (15)8.设计总结与体会 (16)9.参考文献 (16)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

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要求采集实验箱提供的0~5V的电压,当输入电压在3V以内,显示电压值,如2.42。

当输入电压超过3V,显示ERR,并报警。

电压值可在七段数码管显示,点阵广告屏显示或液晶屏显示。

报警形式自行设计,可用灯光闪烁表示,蜂鸣器鸣响报警等形式。

(电压值以一种方式正确显示,无报警◆)(电压值以一种方式正确显示,且有一种形式的报警◆◆)(电压值以2种方式正确显示,且有2种形式的报警★★)(电压值以3种方式正确显示,且有2种形式的报警★★★)(1)电压变换范围:0—5V(2)输入电压在3V以内,显示电压值,如2.42电压值可在七段数码管显示,点阵广告屏显示或液晶屏显示(3)电压值可在七段数码管显示,点阵广告屏显示或液晶屏显示(4)报警形式自行设计,可用灯光闪烁表示,蜂鸣器鸣响报警等形式。

报警器完整课程设计

报警器完整课程设计

报警器完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能够熟练地安装和调试报警器,并了解报警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报警器的基本原理,掌握报警器的结构组成,理解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独立完成报警器的安装和调试,能够分析并解决报警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安全意识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报警器的基本原理、报警器的结构和报警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报警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报警器是如何工作的;然后,讲解报警器的结构组成,包括传感器、触发器、报警器电路等;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报警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烟雾报警器、燃气报警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然后,通过讨论法让学生交流讨论报警器的工作过程和应用场景;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中报警器的作用;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安装和调试报警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报警器原理与实用技术》、参考书《报警器设计与应用》、多媒体资料(包括报警器的图片、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报警器、传感器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报警器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作业主要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占总评的20%;考试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微机原理之低电压保护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之低电压保护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之低电压保护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之低电压保护课程设计课程目标:1. 了解低电压保护在微机原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习低电压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3. 掌握低电压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解决低电压保护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低电压保护概述1.1 低电压保护的定义和作用1.2 低电压保护的分类和应用场景1.3 低电压保护与其他保护措施的关系第二章:低电压保护的基本原理2.1 低电压保护的概念和原理2.2 低电压保护电路的基本构成2.3 低电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第三章:低电压保护电路设计方法3.1 低电压保护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3.2 低电压保护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解析3.3 低电压保护电路设计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第四章:实验和项目设计4.1 低电压保护电路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准备4.2 低电压保护电路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4.3 低电压保护电路的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4.4 学生项目设计和实施课程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和学习笔记:20%2. 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报告:40%3. 期末考试:40%教材推荐:1. 《微机原理与应用技术》,韩亚利,清华大学出版社2.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高锐,电子工业出版社参考资源:1. 互联网上的相关学术文章和案例分析2. 相关的电子设计软件和模拟实验平台备注: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低电压保护在微机原理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和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和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低电压保护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趋势。

微机原理于接口课程设计电子报警器

微机原理于接口课程设计电子报警器

高科学院微机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电子报警器专业班级:机械二班学生姓名:严国锋学号:2012030255指导教师:陆丽设计时间:2014.12.13-2041.12.19目录1.⋯⋯设计内容与要求2.⋯⋯设计思想3.⋯⋯教学实验系统连线4.⋯⋯所用芯片工作原理5.⋯⋯实验连线图6.⋯⋯程序流程图7.⋯⋯程序源代码一、设计内容与要求设计制作一个电子防盗器件。

具体要求:按动键盘某任一数字键使得内扬声器发出警报声,使得8 个LED 指示灯忽明忽暗,并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相关警报信息。

程序运行后,触动键盘上的数字键,8个LED不停光闪,光闪周期为2秒,同时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相 应的警报信息;程序按 CTRL + C 推出后声不响光不闪。

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在设计前必须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的 8255和8253 芯片熟悉了解和掌握。

设计中主要要完成的是发声报警和发光报警这两个部分功 能,故在程序设计中只要设计触动键盘重的数字键即 8 个 LED 不停光闪, 同时内 扬声器发出警报声,且在屏幕上显示警报信息。

在设计发声报警时利用了 8253 可编程定时定时记数器。

在设计发光报警时利用了 8255 芯片。

在程序设计中利 用 INT 10H 实现在屏幕上显示相关的警报信息。

二、设计思想在设计发声报警时利用了 8253可编程定时定时记数器。

在设计发光报警时利 用了 8255 芯片,在一个时间间隔里小灯循环闪动代表正在报警。

三 教学实验系统连线 +5v四、所用芯片工作原理8255是可编程 I /O 口扩展芯片。

对 8255 输入不同的指令可改变 I /O口的 工作方式。

8255与单片机系统连接方式简单, 工作方式由程序设定,统 OPCLK 总 1.1625MHZ图2为8255 的引脚图。

8255 内部有 4 个寄存器:分别为寄存器A、B、C 和控制寄存器。

A、B、C 寄存器的数据就是引脚PA7~PA0、PB7~PB0、PC7~PC0上输入或输出的数据。

课程设计—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设计

课程设计—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设计

课程低频与数字电路课程设计题目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设计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主要内容:设计一个电网电压异常报警电路,掌握电网电压异常报警电路的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1.用压电陶瓷蜂鸣片作为电声元件。

2.设电网电压的正常波动范围为190~250V(单相交流有效值),在此范围内,报警器不发声。

3.当电网电压高于250V(误差不超过±5V)时,报警器发出两种频率交替的“滴—嘟、滴—嘟”声响。

4.当电网电压低于190V(误差不超过±5V)时,报警器发出间歇式声响。

5.只允许使用交流电源供电,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功耗,降低成本。

主要参考资料:[1]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孙梅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一、总体设计思想1.基本原理其电网电压分段范围为:将电网电压分为三个不同范围,分别为:电压低于190V ;电压处于190V 到250V 之间;电压高于250V 这三个状态。

当电压低于190V 时,则用电器处于过欠压状态;当电压处于190V 到250V 之间时,则用电器处于正常状态;当电压高于250V 时,则用电器处于超过压状态。

报警指示的表现状态为:在正常状态下,报警器的正常指示灯亮(通常设计选用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为绿色),报警器不报警;在欠压和超过压状态下,代表各自状态的指示灯亮(各状态的指示灯可以用发光二极管的不同颜色来加以区别),代表正常状态的指示灯不亮,报警器产生报警。

该电路的设计原理是运用桥式电路先将电网上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以提供采用信号,并通过稳压电路得到稳定度较高的直流电压为各种器件提供工作电压。

比较电路可以使用集成电压比较器,也可以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搭成(本设计使用集成电压比较器)。

报警电路既可以采用555芯片构成的自激多谐振荡器,也可以使用逻辑电路搭成环形振荡器(本设计采用555芯片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

电压上限报警器课程设计

电压上限报警器课程设计

电压上限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压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压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变化。

2. 培养学生了解电压上限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电路设计方法。

3. 使学生掌握报警器的功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压上限报警器电路。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电路的观察和分析,找出问题并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电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电压相关知识,又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压基本概念:电压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

2. 电路元件:介绍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基本元件的性质和作用。

3. 电压上限报警器原理:阐述电压上限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电路组成。

4. 电路设计:学习并掌握电压上限报警器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元件和参数。

5.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搭建电压上限报警器电路,进行连接、调试和测试。

6. 故障排查:教授学生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学会查找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如下安排:第一课时:电压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的学习。

第二课时:电压上限报警器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

第三课时:电路设计方法及实践操作指导。

第四课时:学生动手实践,搭建并调试电压上限报警器电路。

微机课程设计---电子报警器

微机课程设计---电子报警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电子报警器设计学院(系):三系年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 20110310238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电子报警器设计一、设计条件:1.运用所学的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知识;2.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的实验箱设备。

二、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要求)该课程设计要求采用手动输入密码方式进行,对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进行判别,可进行连续三次的密码输入,若都不正确,则会有报警器发出频率为5HZ 的报警声响,并伴有红绿黄三个灯的闪耀,并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相关警报信息。

若正确,则亮起走马灯程序。

具体要求如下:1.采用手动输入密码方式进行2.对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进行判别3.可进行连续三次的密码输入4.若都不正确,则会有报警器发出频率为5HZ的报警声响,并伴有红绿黄三个灯的闪耀,并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相关警报信息。

5.若正确,则亮起走马灯程序。

三、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基于微机原理电子报警器的设计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适用控制技术、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等都离不开计算机。

本课程设计是基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简单应用。

运用所学的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知识完成电子报警器系统。

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用我们刚刚学过的汇编语言编写程序模拟分析了现代电子系统密码安全问题的现状,结合密码安全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电子报警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电子报警器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电路设计方案。

该系统适用于各类电子防盗系统,能有效防止非法盗用密码等问题!目录一、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 (4)1.1 电子报警器方案的论证与比较 (4)1.2 电子报警器的功能与要求 (4)1.3 电子报警器设计方案的确定 (4)二、硬件设计 (5)2.1 电子报警器设计所需硬件 (5)2.3 硬件引脚功能 (6)三、软件设计 (9)3.1 主程序流程图 (9)3.2 三次密码输入程序设计 (10)3.3 正确之后走马灯程序设计 (10)3.4 三次输入错误之后程序设计 (11)四、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2)五、设计体会与小结 (14)六、参考文献 (15)七、附录 (15)一、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1.1 电子报警器方案的论证与比较设想制作一个防盗器件。

(整理)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压报警器 .

(整理)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压报警器 .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设计题目:电压报警器的单片机模拟二、总体设计(1)所实现的功能描述:为防止电压波动会导致电器工作异常并烧毁,用ADC模拟电压波动的过程,程序检测并通过八段显示器显示出当前电压值,当电压过低或者过高以后使用闪动的灯光加蜂鸣报警。

(2)设计方案的描述:本试验采用实验板自带的ADC转换来模拟电压检测,通过多次采集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比较时效且较准确的电压值,然后计算出所测的值对应的实际值,并通过八段显示器显示出当前电压值,电压在1-4V范围(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方便的设置你需要的电压范围值)内属于正常,否则报警,报警灯光使用的是闪动的LED发光二极管来模拟,报警鸣笛使用的是蜂鸣器来模拟,通过一个定时器0的中断模式并采用软件延时使二极管和蜂鸣器得到两个各自适用的不同频率,通过INT0外部中断来启动静音模式,并且用户可操作电压旋转按钮来改变电压模拟波动的过程,如果报警过程中电压恢复正常,则报警结束,而当报警超过一定时间后可以自动切断电源,关闭系统。

三、硬件系统设计,包括所需设备,接线方式,以及资源分配。

1设备:IBM PC机一台DP - 51PROC 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一台2接线方式:单通道采集接线⑴使用2×10的排线连接D7区的J28接到A7区的J84;⑵将D2区10K电位器的左端金属孔通过导线连接到该区的GND金属孔,而右端金属孔通过导线连接到该区的VCC金属孔;⑶D2区10K电位器的中间金属孔连接到A7区的P2_IO2金属孔(IN0);⑷将A7区的P2_IO3~P2_IO5分别连接到A2区的A2~A0;⑸将A7区的P2_CS连接到A2区的A15;⑹将D1区LED1连接到A2区的P10⑺将D1区SW1连接到A2区的INT0(8) 将A2区的P16与B5区的BUZZ相连3、资源分配:通过一个定时器0的中断模式并采用软件延时使二极管和蜂鸣器得到两个各自适用的不同频率,通过INT0外部中断来启动静音模式,通过八段显示器显示出当前电压的实际数值。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一、引言电压报警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变化并在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警报。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微机原理的电压报警器的设计与实现。

二、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一个能够监测电路中电压变化并在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警报的电压报警器。

具体要求如下:1. 能够测量输入电压范围为0-5V的变化。

2. 当输入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发出警报。

3. 警报方式可以是声音、光线或其他形式。

三、设计原理1. 硬件设计:1.1 电源电压:使用5V直流电源供电。

1.2 输入电压检测:使用电压分压电路将输入电压转换为与微机原理实验板相适应的电压范围。

1.3 阈值设定:通过微机原理实验板上的按键或旋钮,设置预设阈值。

1.4 报警器:使用蜂鸣器或LED灯作为报警器,当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触发报警。

2. 软件设计:2.1 采集电压:使用AD转换模块将输入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

2.2 阈值比较:将采集到的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2.3 报警控制:当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触发报警控制,发出警报信号。

四、设计步骤1. 连接硬件电路:1.1 将电源连接到实验板上的电源接口,确保供电正常。

1.2 使用电压分压电路将输入电压连接到实验板上的AD转换模块。

1.3 连接报警器(蜂鸣器或LED灯)到实验板上的相应引脚。

2. 编写软件代码:2.1 初始化AD转换模块和报警器引脚。

2.2 循环读取AD转换模块的数值,并将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2.3 如果电压低于预设阈值,则触发报警控制,发出警报信号。

3. 调试与测试:3.1 将输入电压设置为不同的值,观察报警器是否按照预期工作。

3.2 调整预设阈值,测试报警器的触发条件是否正确。

3.3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稳定,确保硬件和软件都正常工作。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试,本次设计的电压报警器能够准确地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变化,并在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警报。

报警器的触发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报警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电压异常报警器课程设计

电压异常报警器课程设计

电压异常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压异常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电压异常报警器的电路组成及各部分功能;3.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电子元件知识,分析电压异常报警器的电路图。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压异常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电压异常报警器进行故障排查;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压异常报警器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电子技术的自信心;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压异常报警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课程,旨在通过电压异常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帮助学生巩固电子元件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元件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缺乏实际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电压异常报警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压异常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电压异常报警器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电压异常报警器电路图的识读与分析。

2. 实践操作:- 电压异常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 故障排查与问题解决;- 设计简单的电压异常报警器电路。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回顾电子元件知识,介绍电压异常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 第二课时:分析电压异常报警器电路图,讲解各部分功能;- 第三课时:进行电压异常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实际操作过程中讲解注意事项;- 第四课时:开展故障排查与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设计简单的电压异常报警器电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关联性: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电子元件、电路原理及实际应用的相关章节紧密相关,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压报警系统).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压报警系统).

重庆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院(系):_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_______ ______设计题目:____电压报警系统_____ _完成日期:2010 年 7月 16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电压报警系统设计学生姓名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地点起止时间7月5日~7月16日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内容:采集实验箱提供的0~5V的电压;当输入电压在额定值以内,用数码管显示实际电压值;当输入电压超过额定值3V,数码管显示“E.O”,并发出报警音,并将此电压限制到额定值后输出。

设计要求:(1)控制系统硬件用8086系统构成:CPU 8086,定时器/计数器芯片,并行接口芯片,4位7段数码管单元,模数转换单元,蜂鸣器。

(2)设计控制系统应用软件。

(3)系统功能:显示电压,报警,修正电压等功能。

设计参数(1)以十进制形式显示电压值并保留小数位1位;(2)用硬件实现定时功能;(3)报告正文字数约4000字以上(不包含程序清单),内容主要有总体设计方案,工作和组成原理(框图)或设计说明,采用的技术路线,接口电路设计,程序设计(程序框图和程序清单及注释),对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解决的方法、措施、建议。

微机原理报警器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报警器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报警器系统的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相关微机控制芯片,了解报警器电路的设计与搭建;3. 掌握报警器程序编写的基本方法,了解程序调试与优化技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报警器电路的设计与搭建;2. 学会使用编程软件进行报警器程序编写,具备调试与优化程序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原理和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微机原理在报警器设计中的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实际操作感兴趣,但需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 微机原理概述:介绍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报警器系统原理:讲解报警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控制芯片选型与应用:分析常用控制芯片的功能、特点及选型依据。

2. 实践部分:- 电路设计与搭建:学习报警器电路的设计方法,动手搭建实验电路;- 程序编写与调试:运用编程软件,编写报警器程序,进行调试与优化;- 系统测试与评估:测试报警器系统的功能,评估系统性能,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微机原理概述、报警器系统原理学习;- 第二周:控制芯片选型与应用、电路设计与搭建;- 第三周:程序编写与调试、系统测试与评估。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微机原理概述:《微机原理与应用》第一章;- 报警器系统原理:《电子技术应用》第四章;- 控制芯片选型与应用:《微机控制技术》第三章;- 电路设计与搭建、程序编写与调试、系统测试与评估:《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相关章节。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在现代社会中,电力供应是生活和工作的基础。

然而,电力供应不稳定或者电压波动可能会对我们的设备和电器造成伤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它能够监测电压的变化并及时发出警报,以保护我们的设备和电器。

一、电压报警器的原理电压报警器的原理是基于电压的测量和比较。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电压传感器,它可以将电源电压转换为与之成比例的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之后,进入一个比较器。

比较器会将输入信号与一个预设的电压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输入信号超过了阈值,比较器就会触发一个报警电路,发出警报信号。

二、电压传感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电压传感器是设计电压报警器的关键。

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会直接影响到报警器的性能。

一种常用的电压传感器是电阻分压器。

它由两个电阻串联组成,其中一个电阻与电源相连,另一个电阻与地相连。

通过测量两个电阻之间的电压,我们可以计算出电源的电压。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变压器原理的电压传感器,它们可以将高电压变换为低电压进行测量。

三、放大和滤波电路电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很小,需要经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放大电路可以使用运算放大器来实现。

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放大后的信号还需要经过滤波电路进行滤波,以去除噪声和干扰。

滤波电路可以使用电容器和电感器来实现。

四、比较器和报警电路经过放大和滤波之后的信号进入比较器。

比较器可以是一个电路芯片,也可以是一个由逻辑门构成的电路。

比较器会将输入信号与预设的电压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输入信号超过了阈值,比较器就会触发一个报警电路。

报警电路可以是一个蜂鸣器、一个灯光或者一个触发器,用于发出警报信号。

五、电压报警器的应用电压报警器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以保护设备和电器的安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电压波动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或者生产线停机,电压报警器可以及时发出警报,以便工作人员采取措施。

在家庭中,电压波动可能会损坏电器设备,电压报警器可以提醒家庭成员注意电压的变化,以保护电器的安全。

数字电压表报警课程设计

数字电压表报警课程设计

数字电压表报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电压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能。

2. 学会解读数字电压表的显示数据,并掌握其量程和精度。

3. 掌握数字电压表报警功能的设置条件和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连接数字电压表到电路,进行电压测量。

2. 能够运用数字电压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 能够独立完成数字电压表报警系统的设计,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工具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集体中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认识到精确测量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

分析:本课程针对电子技术或物理学科的高中生设计,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电路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实验课,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电压表的使用及其在电路保护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旨在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字电压表的知识和操作,而且能够结合实际电路设计报警系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压表原理介绍:包括电压表的种类、工作原理、显示原理等,重点讲解数字电压表的优势和特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第2节“数字电压表”2. 数字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数字电压表的量程选择、精度、操作步骤等,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第3节“数字电压表的使用”3. 报警系统的设计原理:介绍报警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以及数字电压表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第1节“传感器概述”4. 报警系统的电路设计:讲解如何利用数字电压表设计简单的报警电路,包括电路图的绘制、元器件的选择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第2节“报警电路的设计”5. 报警系统的调试与优化:介绍报警系统的调试方法,如何调整参数以优化系统性能。

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能够熟练地分析和解决报警器相关的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报警器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结构和常见类型;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报警器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报警器行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报警器的历史发展,包括报警器的起源、发展阶段和现状;2. 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包括报警器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技术等;3. 报警器的结构,包括报警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4. 报警器的常见类型,包括不同类型的报警器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常见类型;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3. 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报警器的相关知识;4.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验,加深对报警器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设计

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设计

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设计一、引言电网电压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电力运行和设备正常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电网电压可能会出现异常,如超过额定值或低于额定值。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异常情况,设计一个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是非常必要的。

二、报警器设计原理1.电压信号采集:使用传感器采集电网电压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压值,供后续处理。

2.电压值比较:将采集到的电压值与额定值进行比较,计算差异值。

3.阈值判断:设定一个阈值,当差异值超过该阈值时,认为电压异常,并触发报警。

4.报警装置:当电压异常时,触发报警装置,发出声音或光线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三、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设计细节1.电压信号采集:可选用压电传感器或电位器传感器进行电压信号采集。

采集的信号应包括电压值和时间戳,以便后续分析和判断。

2.电压值比较:将采集到的电压值与额定值进行比较,计算差异值。

可以使用差分放大器等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调整,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比较结果。

3.阈值判断:根据电网操作规程和设备特性,确定合理的阈值。

可以设置上下限,当电压值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时,认为电压异常,并触发报警。

4.报警装置:可以使用蜂鸣器、LED灯等装置进行报警。

当电压异常时,触发报警装置,发出声音或光线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5.报警记录和远程监测:可以设计一个记录装置,用于记录报警事件的时间和电压数值。

同时,可以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中央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

四、电压异常报警器的应用和效益1.应用领域:电压异常报警器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运行监测中,如供电系统、变电站、发电厂等。

2.效益分析:通过电压异常报警器的实时监测和报警,可以及时发现电网电压异常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避免设备损坏、电力中断等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总结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的设计,能够有效监测和报警电网电压异常情况,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电压报警器
一、引言
电压报警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并在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发出警报。

在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设计一个基于微机原理的电压报警器。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的背景、目的、设计原理、硬件和软件实现以及测试结果。

二、设计背景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电压的稳定性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当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的范围时,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故障。

因此,设计一个可靠的电压报警器对于保护电子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三、设计目的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一个基于微机原理的电压报警器,能够实时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并在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发出警报。

该报警器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 准确度高:能够精确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并及时做出反应。

2. 稳定性好: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不受干扰。

3. 易于使用:操作简单,用户可以方便地设置报警阈值和报警方式。

4. 可靠性强: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不易出现故障。

四、设计原理
1. 电压检测:使用电压检测电路来监测电路中的电压。

该电路由电阻分压网络和运算放大器组成。

电阻分压网络用于将电路中的电压降低到适合运算放大器输入的范围,运算放大器用于放大电压信号并提供给微机进行处理。

2. 微机处理:使用微机进行电压信号的处理和报警判断。

微机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比较器判断电压是否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

当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微机将触发报警操作。

3. 报警方式:报警方式可以通过蜂鸣器、LED灯或者显示屏等设备来实现。

当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相应的报警设备将发出声音或者闪烁。

五、硬件实现
硬件实现主要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和报警设备。

1. 电压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由电阻分压网络和运算放大器组成。

电阻分压网络通过选择合适的电阻比例将电路中的电压降低到适合运算放大器输入的范围。

运算放大器负责放大电压信号,并将放大后的信号提供给微机进行处理。

2. 报警设备:报警设备可以选择蜂鸣器、LED灯或者显示屏等。

当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相应的报警设备将发出声音或者闪烁。

六、软件实现
软件实现主要包括微机处理和报警判断。

1. 微机处理:通过编程实现微机对电压信号的处理。

首先,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使用比较器判断电压是否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

最后,根据判断结果触发相应的报警操作。

2. 报警判断:根据电压是否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来判断是否触发报警操作。

可以设置合适的阈值范围,并根据需要调整阈值。

七、测试结果
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测试电压范围:通过输入不同电压值,测试电压报警器是否能够准确监测电压并触发报警操作。

2. 测试报警方式:测试报警器是否能够通过蜂鸣器、LED灯或者显示屏等设备发出声音或者闪烁。

3. 测试稳定性:测试电压报警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确保其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八、总结
通过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我们成功地设计了一个基于微机原理的电压报警器。

该报警器能够准确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并在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发出警报。

设计中,我们详细介绍了设计的背景、目的、原理、硬件和软件实现以及测试结果。

该电压报警器具备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易于使用和可靠性强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保护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