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GIS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第二版课程设计
Web-GIS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
![Web-GIS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b43305f78762caaedc33d428.png)
Web GIS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第一章绪论1.1 WebGIS是Internet和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利用Web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新技术,是实现GIS互操作的一条最佳解决途径。
1.2 WebGIS的基本特点:(1).WebGIS是全球化的客户/服务器网络系统;(2). WebGIS是交互式系统;(3). WebGIS是分布式系统;(4). WebGIS是动态系统;(5). WebGIS是跨平台系统;(6). WebGIS能访问Internet异构环境;(7). WebGIS是图形化的超媒体信息系统;1.3 WebGIS的基础技术: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方法、客户/服务器模式、组件技术、分布计算平台。
1.4 webGIS的几个应用层面:空间数据发布、空间查询检索、空间模型服务、Web资源的组织。
1.5 webGIS与GIS的不同之处:(1)它必须是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C/S),而传统的GIS大多数为独立的单机系统;(2)它利用Internet来进行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这就意味着信息的传递是全球性的;(3)它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用户和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2.1计算机网络: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2.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a.远程联机系统阶段;b.计算机互连阶段;c.标准化系统的阶段,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d.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系统阶段.2.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按通信媒体分类:有线网、无线网、无线有线混合网;3.按数据交换方式分类:线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方式、分组交换方式。
4. 按使用范围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2.4几种基本的联网设备:根据网络互连所在的层次,通常的联网设备有以下几类:①物理层互连设备,即中继器(repeater);②数据链路层互连设备,即网桥(bridge);③网络层互连设备,即路由器(router);④网络层以上的互连设备,通称为网关(gateway)或应用网关。
Web GIS原理、方法与开发
![Web GIS原理、方法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121adc61ddccda38376baf3e.png)
3 Web GIS基本原理 3.1 Web GIS概述
Web GIS的发展
第一个分布式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原型—Xerox
Map Server 1993年挪威大学地图Web服务器 1994年两个有影响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应 用:NSDI美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UCSB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字图书馆 1995年动态地图图像
浏览器和服务器
浏览器:IE、Navigator等
服务器:WebLogic、IIS等
Web应用开发技术
VBScript
Microsoft推出的与VB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
将其用于HTML中,可实现与ActiveX控件的 交互,使程序员设计出生动活泼、交互式的 Web主页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 VBScript不具有对用户计算机上API、文件及 文件系统上的控件的直接处理和操作能力。运 行在客户端的VBScript能增强网页的各种动 态效果,如响应鼠标信息等
WWW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浏览器和服
务器之间通过HTTP相互通信。Web服务器根 据客户提出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浏览、查询、验 证等服务;客户端浏览器可根据Web服务器返 回的HTML所提供的地址和路径,引导用户访 问和当前页面相关的下页信息 Web浏览器/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在浏览器中输入Web地址,向Web服务器发出
综合分析
Web
GIS不仅满足对空间数据的浏览和简单数 据查询,而且具有完备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能力
数据安全
3个方面的数据安全和用户管理策略
数据库访问控制、用户注册与认证、加密策略
开放性
建立一个基于WWW和网络空间信息是Web
GIS的最终目标 一个应用层次的Web GIS的开放性体现在: 网络的可维护性、动态集成用户分析模型的能 力、接受多种数据格式的能力、与其他系统集 成的能力
webgis课程设计
![webgis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a777777fd5360cba1adb08.png)
WebGIS课程设计——基于ArcIMS的网上校园开发与实践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2010年7月15日WebGIS课程设计——基于ArcIMS的网上校园开发与实践实验报告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许多Internet组网技术直接移植于Web GIS系统,通过WWW使得GIS 功能得以扩展,从而真正成为一种大众使用的工具。
从WWW的任意一个节点,Internet用户可以浏览Web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以及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等各种操作。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对WebGIS的深入理解,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过去学过的知识来实现诸如:清楚地知道目的地所在的具体的位置,对感兴趣的地理实体的属性特征的查询,以及在电了地图上进行放大,缩小,漫游,及各种地理空间分析等操作。
一、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开发实现的网上校园查询系统,主要目的是面向兰州交通大学师生以及来我校参观、学习和工作的客人提供网上电子地图服务,实现地图浏览、空间查询、路径分析以及网站与客户之间的空间信息互动等功能。
使用者可以得到图文并茂的查询校园信息,而且获得最为直接的效果。
二、实现平台和主要软件(1)服务器端:ArcIMS+IIS (2)客户端:HTML(3)Frontpage2003或者Dreamweaver (4)ArcGIS Desktop9.2,ArcIMS (5)SQL Server 2000三、设计内容及步骤:一、网页制作:1.首页的制作:首页,首先要考虑页面的美观与大方,在图片背景选择以及颜色搭配尽可能的避免颜色过重而造成的视觉疲劳,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的首页如下:首页中包含的内容有:1,兰州交通大学简介,简单的介绍交的的概况和发展历程;2.交大校园电子地图。
web gis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web gis原理及其应用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7941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7.png)
web gis原理及其应用实例Web GIS原理及其应用实例Web GI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将地理数据和空间分析工具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访问和共享地理信息。
Web GIS的原理是将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转化为可通过网络访问的服务。
这种服务一般以地理信息服务(GIS Services)的形式提供,使用统一的网络协议和标准,如HTTP和RESTful Web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URL地址和参数来请求地图、查询数据和执行分析。
Web GIS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图浏览与查询:借助Web GIS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访问在线地图,进行地图导航、放大缩小、标注等操作,并且可以通过查询功能查找感兴趣的地理要素。
2. 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Web GIS提供了空间分析功能,可以进行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交叉分析等操作,帮助用户进行决策支持和规划工作。
3. 地理数据共享与协作:Web GIS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共享与协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和下载地理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多人协作。
4. 地理信息展示与可视化:Web GIS可以将地理数据以图表、动画、三维可视化等形式展示出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交流地理信息。
5. 应急管理与灾害响应:Web GIS可以在灾难事件发生时,提供实时的灾害信息、危险区域分析和资源调配等功能,支持应急管理和灾害响应工作。
其中,最典型的Web GIS应用之一是谷歌地图。
谷歌地图基于Web GIS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谷歌地图,浏览世界各地的地图、卫星影像、街景等,并进行地点搜索、路线规划等操作。
谷歌地图的成功使得Web GIS技术得以普及和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GIS二次开发》课程设计报告
![《GIS二次开发》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4e7b8cdd88d0d233d46ab8.png)
《GIS二次开发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 设计目标 (1)2 需求分析 (1)2.1 业务构成... .. (1)2.2 数据内容... .. (1)3 系统设计 (1)3.1 总体设计 (1)3.2 数据库设计 (2)3.3 平台选择 (2)3.4 详细设计 (2)4 功能实现 (3)4.1 基本功能 (3)4.2 符号化 (3)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目标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建立全国各省人口分布和人均GDP排名系统,通过各种地图符号和色彩信息,将地图数据符号化,借此来制作全国各省人口比重、贫富差距大小等专题图。
2 需求分析2.1 业务构成中国人口在世界各国中位居首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根据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376万人。
中国是人口大国,因此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和人口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状况日益增强。
但是整体而言贫富差距还是很大,所以将地图数据符号化来更好地分析各地区的人均GDP对国家掌控各地经济情况是十分有用的。
2.2 数据内容数据主要包括全国各省的人口数量、总的GDP和人均GDP。
通过这些数据来处理地图,将地图做成不同属性的专题图。
3 系统设计3.1 总体设计此次设计的初衷即是开发一个可以制作专题地图的系统。
以全国人口数量和全国各省人均GDP为例进行制作和开发。
第一步就是找全国省区底图;接着找所需数据(全国各省人口数量和全国各省人均GDP。
)最后,通过VS设计系统,实现专题图制作功能。
3.2 数据库设计刚开始是想将找到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导入arccatalog中,希望经过处理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做到最后发现并不能将表格直接导入底图。
GIS二次开发 教学大纲
![GIS二次开发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6a02541aef8941ea66e055b.png)
第一章GIS软件开发基础◆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一、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二、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一)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输入、编辑2、数据存储与管理3、数据处理与变换4、空间分析与统计(二)应用功能:资源调查、城乡规划、灾害监测四、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五、GIS软件的开发模式1.常见开发模式➢独立开发➢单纯二次开发➢集成二次开发2.三种开发模式比较及优缺点3.GIS软件开发模式的选择六、GIS软件的开发内容七、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本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以及GIS的功能,开发模式,开发内容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求:使学生对本课程的GIS开发基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后续章节打下基础课时:2个课时◆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GIS的功能,GIS开发模式比较与选择难点:GIS软件的发展趋势,以及GIS开发模式比较与选择◆本章节的主体教学方式、方法主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本章节的思考题1.GIS的定义?2.GIS常见的开发模式有哪些,其各自优缺点如何?3.GIS的功能有哪些?第二章ArcEngine 基本原理——组件对象模型◆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一、ArcGIS整体架构二、ArcEngine与ArcObject的关系与区别三、ArcEngine的体系结构1.ArcEngine的库结构,ArcEngine 具有哪些功能2.ArcGIS Engine 产品和扩展四、对象组件模型COM定义,COM类,COM接口2.学习ArcEngine需要了解的COM内容五、如何阅读OMD1.OMD(Object Model Diagram 对象模型图)2.如何阅读一个OMD对象模型图3.类的类型4.类的相互关系5.接口、属性、方法的图标六、ArcEngine软件安装说明七、ArcEngine在VB 或.net环境中的应用实例八、ArcGIS的二次开发——VBA◆本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课程中所使用的ArcEngine控件有一个整体的了教,同时,对学习和使用ArcEngine控件的所必须了解的COM、OMD知识有较清楚的认识,为后面基于ArcEngine控件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Web-GIS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
![Web-GIS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806995d7a45177232e60a204.png)
Web GIS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第一章绪论WebGIS是Internet和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利用Web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新技术,是实现GIS互操作的一条最佳解决途径。
WebGIS的基本特点:(1).WebGIS是全球化的客户/服务器网络系统;(2). WebGIS是交互式系统;(3). WebGIS是分布式系统;(4). WebGIS是动态系统;(5). WebGIS是跨平台系统;(6). WebGIS能访问Internet异构环境;(7). WebGIS是图形化的超媒体信息系统;WebGIS的基础技术: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方法、客户/服务器模式、组件技术、分布计算平台。
>webGIS的几个应用层面:空间数据发布、空间查询检索、空间模型服务、Web资源的组织。
webGIS与GIS的不同之处:(1)它必须是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C/S),而传统的GIS大多数为独立的单机系统;(2)它利用Internet来进行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这就意味着信息的传递是全球性的;(3)它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用户和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a.远程联机系统阶段;b.计算机互连阶段;c.标准化系统的阶段,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d.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系统阶段.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按通信媒体分类:有线网、无线网、无线有线混合网;3.按数据交换方式分类:线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方式、分组交换方式。
4. 按使用范围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几种基本的联网设备:根据网络互连所在的层次,通常的联网设备有以下几类:①物理层互连设备,即中继器(repeater);②数据链路层互连设备,即网桥(bridge);③网络层互连设备,即路由器(router);④网络层以上的互连设备,通称为网关(gateway)或应用网关。
《GIS二次开发》课程标准
![《GIS二次开发》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f526b0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c.png)
《GIS二次开发》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强调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条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语言和ArcGISEngine相关方面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具备一种基于C#语言开发的ArcGIS产品二次开发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学生掌握GIS应用开发技能的顺序进行组织,坚持以理论够用为度,以培养学生掌握GIS二次开发技能为主,将课程知识点与学习任务整合到设计的项目中,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掌握C#语言实现对GIS的二次开发。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C#作为开发语言,结合大量实例,掌握ArcGISEngine10.0进行GIS二次开发的方法、过程和技巧。
主要包括ArcGISEngine接口的概念,利用ArcGISEngine构建GIS基本框架的方法,在ArcGISEngine环境下空间数据访问与查询、符号化显示与符号库定制、外部属性数据操作与专题图制作、地图整饰与打印输出、空间数据裁剪、地形分析、地图配准,以及空间数据图饰符号标注等功能的实现方法。
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GIS二次开发应具备的相关技能,学会C#开发工具,对GIS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为测绘与地理信息专业后续课程提供支撑。
1.专业能力完成的安装与配置完成ArcGISEngine10.0的安装完成ArcGISEngine基础控件的加载完成GIS地图数据加载完成GIS地图符号化完成GIS地图的整饰与输出2.方法能力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分组讨论教学、问题探究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编写代码为主,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理与判断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培养实际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
《Web GIS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Web GIS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d5262e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0.png)
《Web GIS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一、说明(-)本课程的目的、要求《WebGIS原理与方法》课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IS应用方向及专业特色课,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教学。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当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技术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网络GIS的原理、特点、体系模式和构建方法。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Web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一种平台制作出一个简单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主要介绍广义与狭义网络地理信息系统、C/S架构下的网络GIS、B/S架构下的网络GIS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一种平台制作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2.安排一定学时的实习实践课。
使学生在基本理论指导下,掌握Arc IMS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
3.根据课程进程的需要,适当的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操作、课后习题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式考核按平时作业(占20%)、实验(占50%)和期末考查作业(占30%)考核。
二、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1.网络 GIS、Internet GIS 与 Web GIS2.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定义与特点3.广义与狭义网络地理信息系统4.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说明和要求:理解网络GIS,特别是狭义网络GIS的内容和特点等。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技术1.计算机网络及其发展2.G1S分布式对象技术说明和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清楚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形式以及组网的各种相关设备。
(2)掌握不同规模GIS网络的架构。
(3)理解各种GIS分布式对象技术,重点掌握不同技术构造下网络GIS框架和构建模式。
第三章C/S架构下的网络GIS1.C/S与GIS多层体系结构;2.C/S设计模式;3.C/S架构下的网络GIS开发说明和要求:(1)清楚GIS多层体系结构的发展,重点掌握C/S架构下网络GIS的设计模式。
GIS原理与应用教案——《GIS设计与开发》实习指导书 1个
![GIS原理与应用教案——《GIS设计与开发》实习指导书 1个](https://img.taocdn.com/s3/m/961c93e3a98271fe910ef9a7.png)
《GIS设计与开发》实习指导书目录第一章GIS二次开发概述 (5)一、独立开发 (5)二、单纯二次开发 (5)三、集成二次 (5)第二章MapObjects 简介 (7)一、MO概述 (7)二、.MO的功能 (7)三、MO支持的数据格式 (8)四、如何学习MO (9)第三章VB环境下的MO和系统界面设计 (12)第四章图层和数据操作 (24)第五章地图的放大、缩小及漫游 (32)第六章地图的渲染(符号化表示)与标注 (39)第七章几何对象操作 (57)第一章GIS二次开发概述GIS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工具型GIS,也就是GIS工具软件包(如Arc/Info等),具有空间数据输入、存储、处理、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二是应用型GIS,以某一专业、领域或工作为主要内容,包括专题GIS和区域综合GIS。
随着GIS应用领域的扩展,应用型GIS 的开发工作日显重要。
如何针对不要的应用目标,高效的开发出既合乎需要又具有方便、美观、丰富的界面形式的GIS,是GIS开发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独立开发独立开发指不依赖任何GIS工具软件,从空间数据输入、存储、处理到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所有算法由开发者独立设计,然后选用某程序设计语言(C++,Delphi)在一定操作平台上编程实现。
其好处在于无须依赖GIS商业软件,可减少开发成本,但开发难度大,产品也很难与商业化GIS软件相比。
二、单纯二次开发单纯二次开发指完全借助GIS工具软件提高的开发语言(主要为宏语言,如ESRI的ArcView提供Avenue语言,MapInfo公司研制的MapInfo Professional提供了MapBasic语言等)进行应用系统开发;该方式虽省时省心,但编程语言功能很弱,程序不尽人意。
三、集成二次开发集成二次开发指利用专业GIS工具软件(如ArcView,MapInfo等)实现GIS基本功能,,以通用软件开发工具尤其是可视化开发工具,如Delphi,Visual C++,Visual Basic,Power Builder等为开发平台,进行二者的集成开发;利用专业GIS工具软件生产厂家提供的建立在OCX技术基础上(如ESRI的MapObjects,MapInfo公司的MapX 的GIS功能组件,等),在Delphi,Visual C++,Visual Basic等编程工具的应用程序中,直接嵌入GIS模块,实现GIS 各种功能。
gis软件开发课程设计
![gis软件开发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b9beb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8.png)
gis软件开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GIS软件的基本原理,掌握GIS软件开发的核心技术;2. 使学生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方法,能独立进行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可视化;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GIS软件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拓宽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GIS软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GIS软件操作和简单二次开发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和GIS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和问题分析;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到GIS技术在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学习意愿。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GIS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发展历程,以及GIS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对应课本第一章内容。
2. GIS软件操作与使用:讲解主流GIS软件(如ArcGIS、SuperMap等)的基本操作、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等功能,对应课本第二章内容。
3. GIS二次开发技术:学习GIS软件的二次开发方法,包括WebGIS开发、桌面应用开发等,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我国GIS软件在地理信息产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对应课本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与项目实践: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GIS软件,完成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等任务。
同时,组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WebGIS实现技术、工作原理和应用
![WebGIS实现技术、工作原理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f5b05484254b35effd3484.png)
2.基于Plug-in模式的网络GIS的缺点
(1)GIS Plug-in与平台相关。 对同一GIS数据,不同的操作系统需要不同的
GIS Plug-in。不同的Web浏览器,也同样需要有 相应的GIS Plug-in。 (2)GIS Plug-in与GIS数据类型相关。
(3)通过一组简单的环境变量或命令行传递参数, 这种调用程序的方法易于理解和实现。
(4)CGI程序以一个独立进程方式运行,和Web 服务器完全隔离,有错误的CGI程序很难损害服务 器内部的完整性。
(二)基于CGI模式的WebGIS的缺点
(1)网络传输负担重。 ➢ 在GIS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空间数据的传输只能 是,JPEG或GIF图像,不能有效地进行空间数据 的可视化操作和分析;
ActiveX控件和Plug-in相似,都是扩展Web浏览 器的动态模块。 不同的是,ActiveX能被支持OLE标准的任何程 序语言或应用系统所使用。 而Plug-in只能在某一具体的浏览器中使用。
基于GIS ActiveX控件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依靠 GIS ActiveX来完成GIS数据的处理和显示。 GIS ActiveX控件与Web浏览器灵活无缝地结合 在一起。
在通常情况下,GIS ActiveX控件包容在HTML 代码中,并通过(object)参考标签来获取。 基于GIS ActiveX控件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体 系结构如图4-8所示。
GIS ActiveX控件模式工作原理是:
➢Web浏览器发出GIS数据显示操作清求, ➢Web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后,将用户所要的 GIS数据对象和GIS ActiveX控件传送给Web浏览 器。 ➢客户端接收到Web服务器传来的GIS数据和GIS ActiveX控件,启动GIS ActiveX控件,对GIS数据 进行处理,完成GIS操作。
WEBGIS课程设计
![WEBGIS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9e24a8f121dd36a32d82d7.png)
基于WebGIS的乐山市电子地图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08级地理信息系统周龙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数字城市的概念也相应出现。
所谓数字城市是指各城市在开展宣传、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过程中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基于WebGIS的数字城市,不仅可以处理大量的文字信息,而且可以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它通过网络综合利用各种数据,建立互操作平台,形成了一个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技术系统。
关键词:WebGIS,数字城市,综合分析一、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简介WebGIS是建立在Internet上具有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B/S)的网络GIS,它是一个交互式的、分布式的、动态的地理信息系统,也可简单定义为基于Internet平台的GIS,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WWW技术,访问位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空间信息资源,是完善和扩展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一门新技术。
WebGIS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WebGIS页面,在WebGIS页面地图窗口进行相应的地图操作,客户端将相应的地图操作请求发送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通过GIS 服务代理将命令解析并与GIS服务器通讯,GIS服务器接到命令后进行处理,如果处理过程中需要访问数据库,则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或通过ADO访问属性数据库,查询到数据,将结果转换为HTML页面并把GIS数据通过Web服务器返回客户端。
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相比较,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有如下特点:1)、更广泛的客户访问范围。
客户可以同时访问多个位于不同地方的服务器上的最新数据,而Internet/Intranet所特有的优势大大扩展了GIS的数据的处理能力,增强了空间数据的时效性。
客户端的平台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GIS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介绍
本门课程旨在介绍WebGIS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开发。
在本门课程学习后,学
生将会: - 熟练掌握WebGIS技术的基础知识,如HTML、CSS、JavaScript、WebAPI等; - 了解WebGIS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重点; - 掌握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OpenLayers、Leaflet等WebGIS开发框架; - 熟悉WebGIS应用的
设计过程和开发流程; - 完成一定规模的WebGIS应用开发实践项目。
二、课程内容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WebGIS技术概述 - WebGIS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前端开发技术基础(HTML、CSS、JavaScript); - 后端开发技术基础(WebAPI、服务器端开发); - 数据库及数据交互技术。
2. WebGIS框架及其应用 -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框架; - OpenLayers框架; - Leaflet框架; -
基于框架的应用开发实践。
3. WebGIS应用设计与开发 - WebGIS应用的设计方法;- WebGIS应用开发流程; - WebGIS应用开发实践。
三、课程设计
本门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掌握WebGIS技术的应用开发能力。
设计要求如下:
(一)项目内容
学生需完成一个WebGIS应用项目,该项目可以是一个实际生产环境中需要的
系统、应用或是一个研究型的革新型WebGIS。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可具体涵盖
以下方面: - 基于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框架的地图应用开发; - 基于OpenLayers框架的地图应用开发; - 基于Leaflet框架的地图应用开发; - 基
于其他优秀框架的WebGIS应用开发,如Mapbox、Cesium等; - WebGIS应用设计模式与开发实践。
(二)项目要求
1.项目必须实现一个基本的WebGIS应用功能,在此基础上可进行自由
扩展;
2.项目必须使用课程所学知识实现,其中必须用到通过前端技术实现交
互、渲染和地图显示;
3.项目应具有清晰的开发流程和可维护性;
4.项目需要完成相关文档及演示、报告。
(三)项目流程
1.确定项目内容,并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及设计;
2.开发过程中应定期进行代码review与交流;
3.完成项目开发,并进行测试与调整;
4.编写文档及演示、报告,进行课程演示。
四、参考资料
•Learning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 by Rene Rubalcava, ISBN: 978-1-78439-110-6
•OpenLayers Cookbook, by Antonio Santiago Perez, ISBN: 978-1-78439-234-9
•Leaflet.js Essentials, by Paul Crickard III, ISBN: 978-1-78439-434-3
•Mapbox Cookbook, by Bill Kastanakis, ISBN: 978-1-78528-283-7
•Cesium Cookbook, by Qiusheng Wu, ISBN: 978-1-78883-736-0
五、总结
本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WebGIS技术的入门介绍,让学生熟悉WebGIS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框架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践项目,掌握WebGIS应用的设计方法和开发流程。
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