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识图——平法
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4520e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f.png)
中间层纵筋:
层高-非连接 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顶层柱纵筋(中柱):
层高-梁高-非连接 区长度+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梁高-砼保护 层+12d
顶层柱纵筋(角柱、边柱):
层高-梁高-上层非连 接区长度+顶层锚固长度
插筋:
与上层钢筋的搭接长 度+非搭接区长度+伸入 下层的锚固长度
箍筋(根数):
4 20 150 450
5 22 325 325
KZ1 650*600 4 22 φ10@100/200
层号 层高 标高 5 3.6 15.870
4 3.6 12.270
3 3.6 8.670
2 4.2 4.470
C
1 4.5 -0.03
-1 4.5 -4.53
-2 4.5 -9.03
基础底板 1.2
墙身竖向钢筋
❖ 长度 基础层,需要增加插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 顶层=净高+锚固
❖ 根数=墙净长-2*50 /间距+1(墙身竖向钢 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墙身拉筋
❖ 长度=墙厚-2*保护层+弯钩
❖ 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 (连)梁;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水平 方向间距*竖向间距。
梁上部钢筋
2 16悬臂端下部钢筋
2 22(1跨下部钢筋_上排)
4 22(1跨下部钢筋_下排) 锚固长度
2 20(2跨下部钢筋)
3 20(3跨下部钢筋_上排)
锚固长度
4 20(3跨下部钢筋_下排) 锚固长度
梁下部钢筋
锚固长度
梁内钢筋说明
平法钢筋识图
![平法钢筋识图](https://img.taocdn.com/s3/m/8f27aeac76eeaeaad0f3305c.png)
LOGO 钢筋重量
❖ 钢筋重量=钢筋设计长度×钢筋根数×钢筋理论重量
钢筋重量
×
设计长度
根数
净长
锚固(收口)
多段连接
×
钢筋密度
Your site here
LOGO 主体构件
1
梁平法构件
2
柱平法构件
3
墙平法构件
4
板平法构件
Your site here
LOGO
平法梁
Your site here
LOGO 梁的集中标注
Your site here
LOGO 柱加密区的范围
三个因素 取大值
≥hc
大于等于柱截面尺寸
≥Hn/6
大于等于柱净高的6/1
≥500
必须大于等于500
Your site here
LOGO 柱
Your site here
LOGO 柱加密区
加密 加密
hc 梁顶面
n
>=柱长边尺寸 (圆柱直径),
取其最大值
100mm 配置构造底筋双向均为Φ8@200
Your site here
LOGO 板
❖ 板负筋,就是楼板的负弯矩筋,是板面钢筋,一般不通长布 置。位置在楼板与梁交接的地方,负弯矩筋跨梁布置。
Your site here
LOGO 板
❖ 温度筋,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 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37d
34d
52d
48d
41d
38d
57d
53d
≥C40
一、二级 三级
23d
21d
32d
平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
![平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ab441f2fab069dc502201e7.png)
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Ⅰ框架梁的钢筋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①.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直锚,锚固值=Max(Lae,0.5Hc+5d)②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弯锚,锚固值=Max(hc保护层,0.4Lae)+15d1、上通长筋L=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支座负筋长度(Ln/3和Ln/4为延伸长度)①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②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max(Ln右,Ln左)/3X2+中间支座宽度;第二排为:max(Ln右,Ln左)/4X2中间支座宽度Ln右:中间支座右胯尽长,Ln左:中间支座左胯尽长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3、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两端锚固长度)+2x6.25d(一级钢筋时:才有的两端的1800的弯钩长)抗扭钢筋:算法同通长钢筋5、箍筋箍筋长度=(梁宽+梁高)x2—4x保护层+2xmax[(10d,75)+1.87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6、吊筋吊筋长度=2X锚固+2X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x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夹角=45°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X2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次梁高的一半Ⅱ板的钢筋计算1、板底筋单根长度=净长+支座锚固值+弯钩长度(1800的弯钩值6.25d)锚固长度:当板的支座为梁,钢筋混凝土时锚固长度=max(支座宽度一半,5d);当板的支座为砖墙支座时,锚固长度=max(板厚,120)。
平法识图独立基础钢筋识图与计算
![平法识图独立基础钢筋识图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3a060ad336c1eb91b375dc7.png)
钢筋构成
建筑工程中构件的钢筋骨架: 笼式:柱,梁,桩 网片式: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 板、板、部分剪力墙、承台、楼梯
配筋构成表
B
(X、Y)DJJDJPFra bibliotek配筋构成表
重点掌握独立基础的以下配筋构造
配筋部位
情况
示例
① 两向配筋不同:
独立基础底板底部 配 筋 ( 以 B代表各
X向配筋以X打头,Y向 钢筋以Y打头
——配筋:底板顶部配筋
T:7 18@100/Φ10@200
1.以“T”打头,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顶部配筋 ① 双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通常对称分布在双柱
中心线两侧,注写为: 先平行于轴线的双柱间纵向受力钢筋/后垂直于双柱
轴线的内侧分布筋。 当纵向受力筋在基础底板顶面非满布时,应注明总
根数;没注明总根数的,表示沿基础底板顶面满 布。 “T”后先注写受力筋(长方向),再注写分布筋( 短方向),并用“ / ”分开。
1.建筑工程常见基础形式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基础形式有:
➢独立基础、桩承台 ➢条形基础(梁板式、板式) ➢筏型基础(梁式、板式)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一般用于框架结构中,又称为独立柱 基,见图左,独立基础的钢筋效果见图右。
条形基础
指基础长度 远远大于宽度 的一种基础形 式,布置在一 条轴线上且与 两条以上轴线 相交,见图上, 其钢筋效果见 图下。
2.按照图中标注,轴线 和 相交处的基础底面 标高(相对标高)应为:
A. -1.500 B. -1.800 C. -3.300 D. 4.200
【B】
知识回顾——钢筋计算
➢书上图1-16 ➢请计算此独 立基础底部钢 筋工程量。
新课讲解——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建筑结构平法识图基础知识—钢筋平法标注及构造要求
![建筑结构平法识图基础知识—钢筋平法标注及构造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08312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6.png)
2.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
混凝土保护层是一个重要参数,不仅关系到构件的承载力和适用性,而 且对结构构件的耐久性有决定性的作用。
(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决定保护层的厚度 取值大小。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递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 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影响结构构件的承载力。
2.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
混凝土保护层过小会导致漏筋现象,危及结构构 件使用寿命。
混凝土保护层偏大,会影响构件的有效截面,承 载力会越小,直接影响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3.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mm)
环境类别
板、墙
梁、柱
一
15
20
二a
20
25
二b
25
35
三a
30
40
三
40
50
注: 1、表中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 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 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 径。 3、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 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 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 值应增加5mm。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是应从 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5.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与检测
(1)混凝土垫块、砂浆 垫块控制
5.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与检测
(2)塑料定位卡控制
5.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与检测
(3)马凳铁控制
5.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与检测
钢筋识图入门钢筋图集平面法
![钢筋识图入门钢筋图集平面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a95a0502768e9950e7381f.png)
钢筋识图入门钢筋图集平面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第1章 平法钢筋识图与钢筋翻样基础知识
![第1章 平法钢筋识图与钢筋翻样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000f99ef61fb7360a4c6536.png)
三、平法的科学性
• 1、够简单 (1)表达数字化、符号化; (2)单张图纸的信息量大且集中; (3)构件分类明确,层次清晰,表达准确,设计 效率成倍提高; (4)平法使设计者易掌握全局,易调整,易修 改,易校审,易控制设计质量。
• 2、易操作 (1)平法采用标准化的构造详图,形象、直观, 施工易懂、易操作; (2)标准构造详图分类归纳后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 集供设计选用,可避免构造做法反复抄袭及伴生的设计失 误,保证节点构造在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均达到高质量。
18
3.钢筋翻样人员的水平要求 (1)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CAD基础,造型复杂的图纸借助于计算机。 (2)熟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一些常用做法,并且对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3)良好的识图能力。要精通图纸,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具有一定的空间 想象能力。 (4)良好的布筋、排筋能力。能发现图纸上不尽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 做出来的翻样单既能方便施工又能满足规范,还要尽可能节约钢筋。 (5)熟悉施工现场,对施工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现场实战经验
2.钢筋翻样基本要求 (1)算量全面,精通图纸,不漏项 精通图纸的表示方法,熟悉图纸中的标准构造详图,是熟悉钢 筋算量和翻样的依据。 (2)准确,既不少算、不多算、不重算。 各类构件钢筋受力性能不同,构造要求不同,长度和根数也不 相同,准确计算出各类构件中的钢筋工程量,是算量的基本任 务。
(3)遵从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翻样和算量过程要遵从设计图纸,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 规程和标准的要求,才能保证结构中的钢筋用量符合要求。 (4)指导性 钢筋翻样的结果将用于钢筋的绑扎和安装,可用于预算、结算、 材料计划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同时,钢筋翻样的结果可知道施 工,通过详细准确的钢筋排列图可避免钢筋下料错误,减少钢 筋用量的不必要损失。
平法钢筋识图
![平法钢筋识图](https://img.taocdn.com/s3/m/7221f2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3.png)
平法系列(一)一一梁代号r序号跨戴及是否带有悬挑脂IL XX OoO- C OCA)或Co®)屋面框架梁WIL XX0o0~ C OCA)或O OE)框支桀KZL XX Got). Cm)§E(XXB)L XX Cxx). (m)或C M)悬挑粱XL XX井字梁J2L XX OoO. C OCA)或(XXB)位如为一端带聂挑.(m)为喃带副L聂挑茶计入僧队例.KL7(5Q表示笫7号框架梁.5跨,一端带悬捻L9(7B)表示骞9号4床架梁,7鹫,两端有悬排.梁的钢筋分类1上部通长篇1上部目或遹筋案立筋J下部遗长海下部非贯逋筋蹲起钢筋吊第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长度-右支座内侧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端支座锚固长度的判别条件:己.锚固LAEb.支座宽度一保护层厚度+ 15*d 匐面构蓬就受扭前1.贯通钢筋:指布置于梁的上部通长受力钢筋,如图一。
c.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 = Lae且>=0.5hc+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即支座宽度-保护层> =1己6且>=0.5hc+5d,取锚固长度。
从03G101-1第54页中,我们可以知道KL梁因其情况不同,端支座有不同的锚固方式。
的玉q升戒td做铝内便,.IL > 84小近端支~;~1=》。
.5也+5 4L卢2.支座负筋:指布置于梁的上部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
(1)端支座负筋,如图二。
计算公式:(Ln净跨长)上排钢筋长度=1口/3+锚固长度下排钢筋长度=1口/4+锚固长度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支座的锚固。
(2)中间支座负筋,如图三。
[ 5/3 ] [ Ln/3 fI—Ln/4_I |——Lri/4—I I I计算公式:(Ln净跨长)注:P28中LN取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
上排钢筋长度= 2*Ln/3+支座宽度下排钢筋长度= 2*Ln/4+支座宽度3.架立筋:指梁上部连接两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连接构造钢筋,起稳固箍筋的作用,如图四。
钢筋识图——平法
![钢筋识图——平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c161ac83d049649b6658fc.png)
钢筋识图——平法钢筋识图——平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1~2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1~2](https://img.taocdn.com/s3/m/62225cb6fd0a79563c1e72ea.png)
平法图所含的内容
我们以往使用的一般标准图集,都是“构件类”标准图集,例如 预制混凝土板图集、预制混凝土拱形屋架图集等,该类图集对 每一个具体的构件,除标明了其工程的做法外,还给出了明确 的工程量,如混凝土体积、各种钢筋的用量及预埋铁件的用量 等。
注意“分层”时如何认识“层号”的概念 ——在建筑图和结构图中,对“层号”是认识刚好差一层。 在建筑施工中,如果我们正在“抹三层的地面”,那就是 在抹结我们脚下的那个地面;如果我们正在进行’“三层主 体结构的施工”那就是对“面前的柱、墙以及头顶的梁、 板”的施工。“三层”头顶上的楼板,正好是“四层”脚
(2)“顶层”不能与普通楼层划为同一标准层
(3)根据框架柱变截面情况决定“标准层”的划分 (4)注意框架柱变截面的“关节”楼层不能列入标准层 (5)根据剪力墙变截面的情况修正划分“标准层” (6)剪力墙变截面的“关节”楼层不能列入“标准层”
(7)注意剪力墙中的墙身与暗柱的问题
※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能够划入标准层的楼层寥寥无几的 情况,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14
平法图集介绍——最新图集
11G101系列图集是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包括:
11G1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 板 (替代03G101-1、04G101-4 ) 11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 及桩承台(补充了新的基础形式) 12G101-4剪力墙边缘构件(单起一章)
27
返回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见下图)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 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中,原位标注优先 于集中标注。
钢筋混凝土构件平法识图——梁平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平法识图——梁平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2cca7c336c1eb91a375d98.png)
梁平法施工图
回顾旧课
钢筋的表示方法: 1、在钢筋 2 φ12 φ 10@100/200(2)
2
梁平法施工图
钢筋混凝土梁采用平法表达 有两种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
一、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分层平面布置图 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 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来 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上部通长 纵筋
(1)、上部只有通长受力筋, 没有架立筋,直接写通长筋筋的 根数、级别和直径
例:2 16
(1)、举例:2φ16表示上部2跨通长筋为2 根直径16mm的HRB335钢筋。
平面注写方式--集中标注
架立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架立筋与受力筋 搭接
(2)、架立筋,注写 在括号内
例钢筋
(1)、标注纵向构造钢筋(对称布置),符号G; 例:G4φ 10: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根
φ 10 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两根。
(2)、标注受扭钢筋(对称布置),符号N,不再 标注侧向构造纵筋 例:N4 1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N4 12, 每侧各配置两根。
2、梁截面尺寸
(2)、当为加腋梁时,截面表示为: b×h Yc1×c2,
(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2、梁截面尺寸
(3)、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 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截面表示为:b×h1/h2 ,其中h1为根部 高度,h2为端部高度。
3、梁箍筋
箍筋级别: 直径:6,8,10,12…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用“/”分 隔 肢数:写在括号内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 分内容。
集中标注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0770a5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1.png)
2023-10-30•介绍•平法识图基础知识•钢筋计算基本原理目录•具体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的实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介绍平法识图是学习建筑工程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种识图技能,用于正确理解和解读建筑结构图纸。
钢筋计算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用于精确计算钢筋的长度、数量和布置位置。
什么是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掌握平法识图技能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掌握钢筋计算技能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避免因钢筋用量不足或过量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和成本浪费。
为什么学习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如何学习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学习平法识图需要从基本的建筑结构图纸开始,了解各个符号、标注和构件的含义。
学习钢筋计算需要从了解钢筋的种类、规格和性能开始,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和实践操作可以更快地掌握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技能。
02平法识图基础知识平法识图的基本概念平法识图是一种通过平面图纸进行结构构件的表示方法。
平法识图的核心是运用平法的图示方法,将结构构件的形状、尺寸、钢筋等要素表达出来。
平法识图对于理解和设计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平法识图的图示方法投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正投影将建筑物的轮廓和内部结构投影到平面上。
剖面法和断面法则是通过将建筑物切开或断开,来展示其内部的结构和构件。
平法识图的图示方法包括投影法、剖面法、断面法等多种方法。
平法识图的图例和符号是用来表示各种结构构件、材料和连接方法的。
不同的图例和符号代表不同的结构构件和材料,如梁、板、柱、钢筋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图例和符号是进行平法识图的基础。
平法识图的图例及符号说明03钢筋计算基本原理钢筋计算的概念钢筋计算是通过力学计算和数学方法,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布置方式的过程。
钢筋计算的意义通过精确的钢筋计算,能够确保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荷载和传递力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https://img.taocdn.com/s3/m/1d7a3cd251e79b8968022652.png)
算量按钢筋外皮计算长度和重量,
施工现场下料时,钢筋按中轴线长度计算长度 和重量。
锚固长度在101-1.3.4图集中总分两种:非抗 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
+BHC)
=3600-2*200+400-25+35*18+ 15*18 =4205+270
4205 270
第二跨下部纵筋4b18:
L=Ln+max(Lae,0.5Hc+5d)*2
=(5800-200*2)+2*35*18
=6660
6660
返回
第三跨下部纵筋3b18: L= Ln+max(Lae,0.5Hc+5d)*2
12d
Ln1/3 >=0.4Lae
Ln/3 Ln/4
Ln/3 Ln/4
L
Ln3/3
l(悬梁长)
Hc 50 >=1.5Hb >=500
50 >=1.5Hb >=500
3600
>=Lae >=0.5Hc+5d
15d
5800
梁配筋
>=Lae >=0.5Hc+5d
3600
>=Lae >=0.5Hc+5d
4
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 9
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37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识图——平法钢筋识图——平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7没有标注N 的就是构造钢筋G,G是15D,N是LaE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类似首跨钢筋计算四、悬臂跨钢筋计算1、主筋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2、箍筋(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第二节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第一节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暗拄与墙身相平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端拄突出墙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中间层无变截面中间层变截面顶层内墙顶层外墙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第二节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一、连梁1、受力主筋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2、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