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五年级《轴对称》单元整体教学(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
《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导衔接,探究新知。
1教师:同学们,我们潍坊又称为鸢都,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潍坊是风筝之都。
生:潍坊风筝很出名,每年的风筝节世界各国的人都到潍坊来放风筝。
教师:我们潍坊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有很多民族文化如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辉,如高密的扑灰年画、杨家埠的木版年画等,其中潍坊的风筝闻名天下,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就在我们潍坊举办。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风筝图片。
PPT课件出示具有对称特点的风筝图片:2.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你是如何发现的?生:这些图形两边一样师:你能说一说哪里一样吗?生:两天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生:两边完全相同。
师:利用手中的风筝图片验证一下。
学生小组操作讨论后,上台边演示边汇报,说出自己对这些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关键词“对折”“完全重合”。
师:请同学们把对折的图片展开,你有什么发现?3.课件完整的出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学生读一遍。
4.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
(揭示课题,板书)5.出示信息图1情境图教师: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
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对称轴通常要画成虚线。
课件出示画好对称轴的信息窗1的所有图案,学生对照检查。
二、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研究平面图形师: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观察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呢?请你验证一下,并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借助学具带里的纸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边操作边交流。
1 2 34 5 67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追问: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吗?课件出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喧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初步相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相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洁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视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学问,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观赏、感受对称美,培育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本单元是学习对称学问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学问的基础。
四、信息窗的解读1、本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民俗节上的一组照片,由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剪纸、杂技与杂机动作示意图等。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只设置了两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感知对称现象,相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其次个红点: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学习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3、教学中应留意的几个问题。
(1)让学生充分的讲。
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中的内容谈自己的发觉,不要过早地揭示结论。
(2)加强操作和沟通。
由于学生初次感知对称现象,在这里要让学生细致视察这些图案,找寻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感知对称现象,相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供应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与沟通的机会,要激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只有通过大量的找、拼轴对称图形。
才能进一步相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还可以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方法,加深对对称图形特点的相识。
(3)自主练习共支配了7道题。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拼,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来进一步相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练习时不能仅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还要进行大量的补充,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开放的,如第1、2题,可让学生大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共同辨别,以加深相识。
第3、4、6题是动手操作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等来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至19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2、能识别较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不规则三角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纸片。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纸片、等腰梯形纸片、白纸和剪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当世界上的国家举行大型集会的时候,比如奥运会、联合国大会等等,就会悬挂起参与国家的国旗。
现在老师这里有很多国家的国旗图片,你知道是哪些国家的国旗吗?2、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交流。
3、指名说说,问:看着这些国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可以自由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对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谈话:像国旗上的那些图案都属于轴对称图形,我们下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呢?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先对折一次,然后在其中一半上画出松树的一半。
再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条剪下来。
展开后让学生观察,问:这是一个什么图案?这棵松树有什么特点?2、问:你能用剪刀去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动手前先想一下,用什么方法能使你剪得又快又能保证得到的肯定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思考,动手剪。
师巡视指导。
3、同位互相交换欣赏剪出的图案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小组交流自己剪的方法,明确都要先将纸对折,然后再剪。
2、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对折以后,可以保证一刀剪出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4、小组探究:根据那些国旗图案,再结合自己动手剪与交流的结论,你能找出这些图形为什么叫“轴对称图形”的原因了吗?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讨论结束后。
小组汇报交流。
着重要理解对折、完全重合。
2、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轴对称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轴对称︳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学会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部分展开: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如对称轴、对称点等。
3. 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实例,指导学生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
2. 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 实例演示:通过黑板演示,展示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 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轴对称2. 内容:-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作业设计1. 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此外,对于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教学难点需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上的困难或操作上的障碍,对于轴对称这一概念,教学难点可能包括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准确理解、识别不同图形的对称轴、以及如何准确地画出轴对称图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轴对称图形︳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轴对称图形︳青岛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轴对称图形 | 青岛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题是2.1轴对称图形。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第2章第1节,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
我会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二是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对称轴模型、剪刀、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发学生对对称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轴对称图形。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 性质讲解: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的定义、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相同的等。
4. 判定方法讲解:通过PPT和实例,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如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5.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剪刀和纸张,自己制作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6. 随堂练习:通过PPT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题目,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一些实例和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2. 作图题:根据题目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答案见文末)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对称》优秀教案2
《对称》教案主备人第2 课时课题对称练习教学目标1、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
2、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森林里有只可爱的小蜻蜓。
一天她遇见了蝴蝶,对蝴蝶说:“我们是一家人。
”小蝴蝶就奇怪了,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是一家人了。
小蜻蜓笑了笑说,在森林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1页看第4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
学生展示汇报做法。
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
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
谈话:对,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请你自己完成新课堂24页第4题。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并互相交流画的方法。
这道题学生常出现将格子数错而导致画错图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图、数格子,提醒学生画完后一定要看一看两边是不是一样。
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
出示22页第5题。
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轴对称》大单元教学设计
《轴对称》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第二学段中图形运动课程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内容要求: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2.在感受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学业要求: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直观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能利用平移或旋转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提示: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教学。
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或布置较长时间完成的长作业,帮助学生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感知特征,增强空间观念。
第三学段中图形运动课程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内容要求:能在方格纸上进行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学业要求:能在方格纸上描述图形的位置,能辨别和想象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以及旋转90度后的图形;能借助方格纸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变化特征。
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形成推理意识。
对给定的简单图形,能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能说出设计图案与简单图形的关系。
教学提示: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教学。
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或布置较长时间完成的长作业,帮助学生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感知特征,增强空间观念。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轴对称内容隶属于“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模块,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空间观念的描述中包括“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每个学段又有相应需要落实的重点。
以跨学科教学理念为指导,努力在将大单元内容进行整合的同时,吸纳相关知识的跨学科内容,能够打破学科壁垒,还原以人为本的学习过程中的路径与方式,更好地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单元整体教材分析“轴对称”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运动”板块的内容。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对称+教案1.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时:对称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很快的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界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其特征。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自己剪的图片,(展示图片)好看吗?这些图片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剪出来的,你想不想也剪几幅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将要给大家欣赏的图形中都含有这些新知识。
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民俗节上的图片吧,请同学翻开课本19页,(板书:热闹的民俗节)介绍图片:建筑类、京剧脸谱、民间艺术、民间杂技。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感觉这些图形怎么样?让学生自由说。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进一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好吗?仔细阅读课本20 页,并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好,开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的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么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
(板书:重合对称)谈话: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图形,你来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杯子图形)学生回答。
(是或不是)让同学来验证一下,对折。
谈话: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出示另一个对称图形)这个图形也重合了,这两种重合不一样吗?学生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部分重合,一种是全部重合。
谈话:这些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老师也想折一折,(另折一折痕)这两条折痕有什么不同吗?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叫它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有对称轴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出来。
轴对称图形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进行设计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
2. 轴对称图形的设计和创造。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刀、蝴蝶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二、新课导入1. 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活动1. 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进行设计和创造,如设计一个轴对称的图案或制作一个轴对称的手工制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观察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进行创作,如设计自己的签名或制作轴对称的卡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进行设计和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课堂小结和教学延伸,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掌握不好的地方。
(轴对称图形)(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轴对称图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进行设计和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这种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然后给出规范的表述。
(3)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找出对称轴,并理解对称轴的定义。
3. 实践操作(1)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卡片等,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2)学生分组进行“轴对称图形设计大赛”,每组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要求美观、有创意。
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等。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剪纸、建筑、服装等。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利用轴对称图形进行设计,如制作卡片、剪纸等。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1. 概念: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2. 特点:对称轴、对称点。
3. 实际应用:剪纸、建筑、服装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单元备课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单元整体备课设计一、单元系统分析二、单元整体设计:方法素养:1.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及图形。
能依据方法设计、制作轴对称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对称美,发展审美观。
基本理解:1.对称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2.人们把物体设计、制造成对称的形状,不仅美观,而且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达标检测举例:找一找,哪些是对称的,请在□内画“√”评价标准 3.能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达标检测举例:搜集一些植物的种子,设计一幅轴对称的粘贴画。
评价标准4.能理解并说出人们把物体设计、制造成对称形状的道理。
达标检测举例:想一想,人们为什么把钟表、电扇、飞机等物体设计、制造成对称的形状?有什么发现?任务三:通过想一想、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问题:想一想,怎样就能剪出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剪一剪试一试。
任务四:应用所学知识,正确辨析生活中的现象、物体或者数学上的图形是否是对称的。
问题:下面的物体、图形、汉字、字母是否是对称的?为什么?怎样就能正确判断物体或图形是否是对称的?任务五:列举、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思考人们为什么要把物体设计、制造成对称形状,提升认识。
问题1: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或现象是对称的吗?问题2:想一想人们为什么把钟表、电扇、飞机等物体设计、制造成对称的形状?3.设计制作——利用剪纸、拼贴等方式设计、制作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学习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9---20页,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对称现象。
学习目标:1、借助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感知对称现象,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学习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图形、练习图形等学具:彩纸、剪刀、操作图形、练习图形各一套。
学习过程:一、课前延伸:看课本19---20页,了解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二、课内探究:(一)、创设情境,感知对称现象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参加了一个民俗艺术节,那里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特意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想看吗?(学生回答)师: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播放图片,教师一边讲解,学生逐次欣赏建筑物、脸谱、剪纸、手工制品、杂技表演。
)(二)自主探索,合作体验,建立概念1、自主探究,感悟特征:师:看完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加以肯定和赞赏)师:现在大家用数学眼光观察喜字和风筝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指名让学生发言)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也说出了你发现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师: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观察的更清晰,咱们把这些物体的大体形状画下来。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屏幕显示:由实物图过渡到平面图,包括建筑物、风筝、杂技动作等)(指名学生发言)师: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就是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折起来两边会相同,如果我们动手操作一下,会不会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呢?想不想试试?下面请组长打开信封,每人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来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活动,教师巡视)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起来说一下你的发现?(找小组的同学交流发现)小结: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两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没有多的也没有少的,在数学上我们就说是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师:请同学们打开你手中的图形,比较一下对折后和没对折前有什么变化?(指名学生回答)小结:我们把折痕所在的直线称为对称轴,把有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信息窗一、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一、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及哦啊为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二、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肯定它的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进程与方式目标:在丰硕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进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肯定它的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课件、各类对称图形、平面图形图片。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片断一:从图片中发现对称师:请同窗们观察这几张漂亮的图片(出示面具、喜字、蝴蝶、建筑物、门、脸谱等的图片),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生1:把一个图形对折后,若是两边能完全重合,那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太棒了!那请同窗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对称的情况?生1:教室里的窗户。
生2:咱们穿的裤子。
生3:汽车两边的轮胎。
……[评析:用几张漂亮的轴对称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自但是然地温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蓄,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感知片断二:从操作中理解对称师:下面请同窗们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再展开,并观察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好吗?(学生自主地剪纸,同桌间讨论各自的发现。
)师:谁愿意把自己剪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纷纷上来把剪的图形放到展示平台上。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案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7-21页,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课件、平面图形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一、“玩对称”,激发兴趣师:首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喜欢玩吗?(学生可能回答:喜欢)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
但老师担心同学们会不会玩。
这样,先考考同学们:(出示一张白纸)如果给你一张纸,你会玩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我会折飞机,我会折纸船,我会做手工……师:同学们玩的花样可真多。
你想看看老师怎么玩吗?看好了!教师示范。
先把纸对折,再撕。
展开后进行展示。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生答)好,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白纸,用手撕一个你喜欢的图案,我们看谁做得又快又有创意!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二、“识”对称,探究新知师:看到同学的精美作品,老师很高兴,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同学的撕纸作品。
漂亮吗?(选几幅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如果我们把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①左右两边都相同;②左右两边形状也一样;③面积相等……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呢?学生可能回答:对折。
师:好办法!你来动手证明一下。
学生演示对折。
师:说说对折后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回答:发现左右两边完全相同。
教师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师:你手中的图形是这样的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动手验证。
师:看来,大家已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秘密,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这类图形起个名字呢?学生可能回答: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教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补充完善后利用课件揭示概念:将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认识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认识轴对称图形︳青岛版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
2.让学生学会使用轴对称的方法,判断图形的轴对称性。
3.让学生能够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轴对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轴对称图形。
2. 感知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轴对称图形,并画在黑板上。
然后让其他同学根据轴对称的定义来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的性质,引出轴对称的定义。
3. 学习
•发放教材,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
•教师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如何确定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4. 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它的轴对称性。
5. 巩固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一个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相互交换绘制的图形,然后再将其折叠,在轴线上对称,判断是否符合轴对称的性质。
6. 展示
•让已经制作完成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绘图。
7. 结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
•在家里找出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并进行总结。
•做练习题。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够通过判断轴对称性,来确定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同时也能够绘制轴对称图形,并对其进行检验,加深了对轴对称的理解。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生活引入
1、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一提到2008年,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在奥运会上你最想看到什么?
3、欣赏轴对称图片。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很多,你在哪见过轴对称图形?(学生举例)。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很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他的对称轴。
找出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借助准备好的图形纸片动手者看看。)
追问: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吗?
交流答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明确: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动手,进一步明确这个结论,才能印象深刻。)
(二)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 元
第二单元课题美丽的旗——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2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2、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在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想象等数学活动过程,自主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掌握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于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分析:1.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一方面,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一些图形作为观察和操作的材料,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对称图形的认识,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教材通过提供不同国家的国旗图案、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等素材,使学生在感受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同时,拓宽了知识视野。
2.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把一个图形对折,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材还启发学生采用剪纸等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形状各异的轴对称图形,使得学生有机会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对于学习本册教材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对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图案以及一些装饰都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般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但由于缺乏空间概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对剪、画轴对称图形会感到吃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五年级《轴对称》单元整体教学
“轴对称”单元不是一个自然单元,它是指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对称》和五年级上册的《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的轴对称。
对于图形的运动,学生和老师都有这样的“原”认知:
平移和旋转是运动,轴对称图形就是一幅静态图,哪里有运动?所以,轴对称就是找关键点的对称点,然后再连线,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都是采用对折后是否完全重合的方式,所以,对折就是轴对称中的运动。
我们也是带着以上的迷茫与困惑开启研究之路的。
回忆这一段时间的研究过程,我们经历了雾里看花--初识轴对称的迷茫、拨云见日--再识轴对称的思考、柳暗花明—探寻轴对称的本质三个阶段。
一、雾里看花--初识轴对称的迷茫
1.轴对称放到图形的位置与运动这一主题下,说明轴对称一定是图形的一种运动方式,但是是怎样运动的呢,是对折吗?我们还没有弄明白。
2.平移和旋转是运动,轴对称与平移和旋转运动又有什么不同?
3.课堂上应该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
4.为什么把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位置放在同一主题下,它们又有哪些内在的联系?
二、拨云见日—再识轴对称的思考
1.学习课标找依据
首先,学习新课程标准寻找理论依据,课标中对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是这样阐述的: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判断物体的位置,探索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增强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学生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的抽象过程,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体会运动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感受数学美,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课标中强调的是“轴对称”,而不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是图形的一种变换方式,体现运动本性,关注的是动态的过程。
轴对称图形是运动后得到的结果,是静态的存在。
2.学习专家观点找支撑
我们学习了顾志能老师的《让轴对称彰显“运动”本色》,这篇文章,文章中指出学生不把轴对称看作是图形运动的方式,是因为受到相关数学名词的干扰和教材编排带来的影响。
教师要准确把握轴对称知识的数学本质,基于现有教材创新教学思路,能让轴对称知识的教学彰显本质。
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轴对称的运动方式:
平移和旋转都是在一个平面内运动(滑动、转动),这样的现象
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符合人们对运动的常规理解。
轴对称运动需要把看待运动的视野从平面拓展到立体,需要将整个图形绕着对称轴在空间内翻折180°,与原来的图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从生活经验和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轴对称比平移和旋转更抽象更复杂一些。
我们自己也搜集到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其中马云鹏教授、吴正宪老师在《如何理解和把握“图形的位置与运动”》这篇文章中也详细的阐述了:为什么把“图形的位置和运动”作为一个主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关联,如何在“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对比教材找原因
有了以上的理论依据和专家观点,又对比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教材,我们发现教材中对平移和旋转的情境导入都是动态发生的一件事,很容易让人产生运动的感觉。
轴对称情境导入是“静态存在”
的一幅图,感受不到轴对称是一种“运动”。
4.邀请专家作指导
有了上面的研究和学习,老师们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努力的在两节课上践行我们的思考,但是,每一次磨课后又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在大家再次陷入迷茫时,谷老师和老师们一起对《图形的位置与运动》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谷老师抛出的问题一次次引发大家的思考,大家在交流碰撞中,云雾逐渐拨开,思路渐渐明朗。
一、柳暗花明—探寻轴对称的本质
1.构建结构化内容体系
新课标非常突出的一点是“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领域中,把数和运算作为一个主题,体现数与代数的一致性,老师们都有实践经验,也很容易接受。
那么图形与几何领域把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整合在一起,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呢?梳理了《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主题下的课程内容,一年级的认识位置是认识前后左右,是对较小范围的相对位置的描述(表达)、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是对较大范围的位置的描述,他们都是对位置的定性描述,五年级又用什么来描述位置呢?有序数对、方向+距离来描述位置,这是对位置的定量刻画。
在图形的位置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对位置的定性描述到定量表达的过程。
图形都可以抽象出一个“点”,所以,图形的位置本质也就是点的位置的描述。
再来看图形的运动,图形的运动包括全等变换和相似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是全等变换,初次教学图形的运动是在三年级,是借助具体情境感受“运动”,是对运动的定性感受。
五年级再次教学时,需要把运动后的图形画出来,有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对图形运动的定量刻画。
图形是点的集合,所以,任意一个图形的运动本质上都是点的运动,图形运动后位置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运动本质也就是点的位置的变化。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主题下的一体两翼图中的一体,提炼出了本主题的核心概念:图形的位置:点的位置的描述,图形的运动:点的位置的变化。
2.学情分析找起点
明确了教什么,那怎样教呢?为更好的把握两节的研究点,对没有学过轴对称的三年级和已经学完对称、平移和旋转的五年级进行了前测。
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学生对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已经积累了生活经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很容易知道。
但对于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运动后得到的,这一点并不知道,在孩子的认知力,轴对称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
很显然,学生不认为轴对称是一种运动方式,是因为在我们的教学中,教的就是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基于前测分析和对大单元教学的思考,对两节课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突破。
3.调整教材顺序
现有教材编排:三年级上册《位置与变换》信息窗二《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三年级下册是《轴对称》两个单元隔着一个学期,把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放在同一个自然单元,或许会更有利于学生体会轴
对称是一种运动,是不同于平移和旋转的一种运动方式。
五年级上册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下册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基于以上的思考,如果把图形的运动安排到用数对确定位置后面进行学习,是不是就能更好的打通位置与运动的内在联系,也就是用“数”定量的表达图形的运动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把五上的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调整到用数对描述位置后面进行教学,打通图形的位置运动的内在联系。
4.创新课题凸显“本质”
传统课题都是《轴对称图形》,课题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静态的图形,把课题改为“运动出来的新图形”,重点突出了运动,凸显了图形是运动后得到。
第二节课的课题由“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改成“轴对称的再认识”突出了轴对称的运动本性。
5.引入翻折凸显本质
在这两节课中都引入了翻折,但是两节课突破点不同,第一节课通过不同的翻折让学生感受翻折运动,翻折前让学生想象,翻折后观察,充分体验通过不同的翻折得到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深刻的体验翻折运动后得到轴对称图形,这是一种定性的感受。
再次教学时,引用“翻折”,突出“找点”。
第二节课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突出“轴对称运动”的本质即点的位置的变化,用什么来具体的刻画图形的运动,引入了笛卡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就是用“数”来表达图形的运动,这是对图形运动的定量表达。
6.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第一节课中,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用老师给出的材料,创作一个手工作品,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感受“完全一样”。
活动二是研究是怎样运动出来的新图形,学生在研究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翻折运动。
活动三是让学生创作自己心仪的轴对称图形,形成一幅轴对称主题画,在创作者再次感受运动,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第二节课中,老师也设计了将一个图形沿着对称轴翻折的活动,让学生想象图形翻折后A、B、C、D四个点分别会运动到哪个位置?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充分感受轴对称运动,感受图形的运动就是点的运动。
通过找到图形上的点翻折后运动到哪个位置去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通过兰兰和强强分别做了什么运动,巧妙的将平移运动和轴对称运动联系在一起。
虽然两节课的活动不同,但都是在做中学、研中学、创中学,两节课的教学环节也就是教学程序是一致的。
学生通过做一做、想一想、创一创、说一说的方法策略达成了学习目标,这样就提炼出了一体两翼中的两翼,也就是怎样教。
最终形成了图形的位置与运动这一主题的大单元教学构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