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名词解释
《物流学》习题参考答案
![《物流学》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c207e941ea76e58fa04ee.png)
《物流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物流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 实物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3. 流通:指的是商品流通,即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包括商品买卖行为以及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各个商品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的总体。
4. 商流:是指商品通过交换而实现价值形态的变换和所有权转移的经济运动过程,它是商品流通过程的一种运动形式,反映了商品价值运动的本质要求。
5. 时间效用:“物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有一段的时间差,由于改变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
6. 空间效用:“物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存在有一段的空间差,它们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场所差别而创造的效用二、单选题1. A.商业流2. C. 生产过程3. B. 空间位移4. D. 集成商5. D. 管道运输6. B. 销售物流7. C. 供应物流8. A.经济活动9. C. 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10. D. 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三、多选题1. A.管理派 B. 工程派 C. 军事派 D. 企业派2. A.商业流 C. 实物流3. A.运输 B. 储存 C. 流通加工 D. 信息处理4. A.商流、物流 C.信息流、资金流5. A.国内物流 B. 国际物流 D. 地区物流6. B. 装卸搬运、包装 D. 运输、储存 E. 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四、判断题1.(正确)2.(错误)。
物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转移,而商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
3.(错误)。
现代流通领域已包含有四大支柱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4.(错误)。
一项增值性物流服务一旦成为物流产业普遍实施的、标准性的服务时,它就失去了增值性服务的功用,而成为了基本的物流服务功能。
物流名词解释新整理
![物流名词解释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14f15e84254b35eefd34ac.png)
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物流学:它以物的动态流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经济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和系统论的研究成果来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揭示了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客户管理等物流各要素在各种物流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1、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
它是使某件物品可在适当的时间被得到而创造的价值。
3、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价值。
1、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的规律,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来阻止货物调运。
2、配送运输将物流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给各个用户的运输。
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从运输的角度讲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的运输。
4、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材料或容器对物品进行包封,并加以适当的装潢和标识工作的总称。
5、装卸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仓库内部、车站、工厂内部等以改变货物的存放、支撑状态的活动。
6、流通加工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
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组装、商品检验等一系列简单作业的总称。
8、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39a9f43a300a6c30d229f57.png)
物流名词解释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物流学:它以物的动态流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经济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和系统论的研究成果来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揭示了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客户管理等物流各要素在各种物流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1、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
它是使某件物品可在适当的时间被得到而创造的价值。
3、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价值。
1、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的规律,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来阻止货物调运。
2、配送运输将物流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给各个用户的运输。
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从运输的角度讲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的运输。
4、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材料或容器对物品进行包封,并加以适当的装潢和标识工作的总称。
5、装卸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仓库内部、车站、工厂内部等以改变货物的存放、支撑状态的活动。
6、流通加工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
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组装、商品检验等一系列简单作业的总称。
北大崔介何第四版物流学概论名词解释
![北大崔介何第四版物流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5e8f8aeb0717fd5360cdc23.png)
第一章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系统: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和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二律背反:一种活动的高成本,会因另一种物流活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提高而抵消的相互作用关系4.精益物流:消除物流过程中的无效和不增值作业,用尽量少的投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利益最大价值,并获得高效率、高效益的物流5.一体化物流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所实施的多功能、全过程的物流服务6.物流企业: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系统运作,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7.物流服务:物流企业或是企业的物流部门从处理客户订货开始,直至商品送客户过程中,为满足客户要求,有效的完成商品供应、减轻客户物流作业负荷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8.物流联盟:两个或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盟与合作9.第三方物流: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系统10.物流外包: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合同内交由合作企业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11.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12.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设计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13.包装:为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取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14.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载入或卸出运输工具的作业过程15.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过程16.运输:用专业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现代物流学名词解释
![现代物流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0736d4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8.png)
现代物流学名词解释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2.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的;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3.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4.物流服务:是指物流企业或是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从处理客户订货开始;直到商品送交客户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部活动..5.物流成本管理:是指对有关物流成本方面的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即对物流成本所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及调控等..6.仓库:是指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7.仓库管理:是对库存物品的储存保管工作所进行的管理;是物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8.库存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商品数量的管理..9.物流包装:是指物流服务提供方为了保证客户完整、方便、正确地获得并享有产品使用价值和品牌价值而进行的产品封装设计、制作和使用等系列活动的总和..10.装卸:是指货物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从运输设备卸下的活动..11.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将货物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12.运输:指的是运输主体人或物品通过运输工具或运输路径;由始发地移动到目的地;达到经济目的的行为..13.运输管理:主要是指产品从生产者到中间商;再到消费者的运送过程的管理..14.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15.流通加工合理化: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也就是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做出正确抉择..16.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17.拉式供应链:是与现今的消费者需求日益不确定的经营环境相适应的供应链模式;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供应链的拉动因素;将该信息同步传输给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实现设计、市场、物流、经营等的一体化..18.推式供应链:与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相对应;链内的商品生产是建立在市场预测基础之上的;即企业根据过去的销售分析和对当今市场的研究;制定当前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确定绩效..19.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核心企业协调下;本着共赢原则;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的管理方法..20.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和文件的总称..21.EDI: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22.战略信息:是产生于物流管理的全局或高层决策的信息..23.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24.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25.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是指进行物流的计算、协调和控制等所发生的费用..26.背反性:又叫交替损益性;是指系统中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影响到另一个或几个要素的变化;要素之间处于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之中..27.乘数效应:是指由于自变量改变而导致因变量最终呈倍数剧烈变动的各种现象..28.国际物流:是指物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流动的物流..29.运输子系统:是指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30.国际物流计划:是国际物流活动的一种预测与构想;即在未正式实施物流活动之前预先对货物进行国际化生产、分配、交换和流通等业务环节的安排..31.第三方物流:简称3PL;或者T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32.第四方物流:简称为4PL;或者FPL;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及供应链管理等活动;本身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33.退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其流程与常规产品流向正好相反..34.电子商务物流:是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依靠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及信息技术等进行的物流活动..35.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物流学》习题参考答案
![《物流学》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c207e941ea76e58fa04ee.png)
《物流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物流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 实物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3. 流通:指的是商品流通,即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包括商品买卖行为以及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各个商品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的总体。
4. 商流:是指商品通过交换而实现价值形态的变换和所有权转移的经济运动过程,它是商品流通过程的一种运动形式,反映了商品价值运动的本质要求。
5. 时间效用:“物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有一段的时间差,由于改变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
6. 空间效用:“物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存在有一段的空间差,它们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场所差别而创造的效用二、单选题1. A.商业流2. C. 生产过程3. B. 空间位移4. D. 集成商5. D. 管道运输6. B. 销售物流7. C. 供应物流8. A.经济活动9. C. 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10. D. 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三、多选题1. A.管理派 B. 工程派 C. 军事派 D. 企业派2. A.商业流 C. 实物流3. A.运输 B. 储存 C. 流通加工 D. 信息处理4. A.商流、物流 C.信息流、资金流5. A.国内物流 B. 国际物流 D. 地区物流6. B. 装卸搬运、包装 D. 运输、储存 E. 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四、判断题1.(正确)2.(错误)。
物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转移,而商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
3.(错误)。
现代流通领域已包含有四大支柱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4.(错误)。
一项增值性物流服务一旦成为物流产业普遍实施的、标准性的服务时,它就失去了增值性服务的功用,而成为了基本的物流服务功能。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1e1b1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a.png)
物流名词解释物流:物流是指在供应链中,通过各种物流活动和手段,将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从供应商传送到生产厂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流动过程。
它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分销物流和逆向物流。
供应链:供应链是指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在内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网络。
它涉及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与管理,旨在实现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无缝衔接。
运输:运输是物流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它指将货物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仓储:仓储是指用于存放货物的场所,它是物流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仓储可以分为原材料仓、半成品仓和成品仓,通过科学的仓储管理,可以确保货物的安全、有效地存放和调拨。
配送:配送是指将成品从生产地点送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它包括订单管理、货物装载、配送路线规划和配送运输等环节,旨在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准确地送达目的地。
装卸:装卸是指将货物从一种运输方式转移到另一种运输方式,或者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卸载到仓库或目的地的过程。
装卸需要使用吊装设备和人工操作,确保货物的安全和高效转运。
包装:包装是指将商品进行包装和封装,以保护商品的完整性和品质,并方便运输、存储和销售。
合理的包装设计可以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破碎。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在物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数据的实时监控,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供应商:供应商是指向企业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
供应商可以是国内的生产企业,也可以是国外的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对于物流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生产商:生产商是指在供应链中进行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
生产商根据供应链的需求,将原材料进行加工和转化,生产成最终产品。
生产商需要进行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和生产调度等工作。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ae567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a.png)
物流名词解释物流是指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物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和交付,所涉及的一系列物品和信息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它是现代物质流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产品的快速、高效、准确的流通至关重要。
在物流领域,存在着许多专业名词,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物流名词进行解释。
1.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过程进行协调、控制和优化,以实现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和降低库存风险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目的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效益。
2. 仓储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内物品的管理和仓库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它包括了对仓库空间、库存量、货物流转和装卸作业的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以确保货物能够及时、安全地进出仓库,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3. 运输管理(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运输管理是指对货物在物流环节中运输过程的组织、控制和协调。
它包括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制定运输计划、安排运输工具、跟踪货物运输状态等活动,旨在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4. 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物流信息系统是指集成了各个物流环节的信息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的系统。
它能够实时地收集、传递和处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为物流运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5. 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逆向物流是指将退货、回收和再利用等反向流程纳入物流管理范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它包括对退货商品的收集、分类、处理和再利用,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6. 物料管理(Materials Management)物料管理是指对企业所需物料的采购、库存和使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优化管理的一套系统。
物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89190bf78a6529647d5377.png)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物流学一、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运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3)联合运输:一次委托,由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或不同的运输企业将一批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运输。
(4)二律背反(效益背反):是指一个部门的低成本会因其他部门成本的升高或效益的降低而相抵消的这种相关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5)运输包装:以满足运输贮存要求为主要目的的包装。
它具有保障产品的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
(6)企业物流:货主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7)供应物流:为下游客户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8)生产物流: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物流活动。
(9)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10)社会物流:企业外部的物流活动的总称。
(11)废弃物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12)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13)物品储存:储存起来以备急需的物品。
有当年储存、长期储存、战略储备之分。
(14)库存:储存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闲置或非生产状态的物品。
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
(15)经常库存: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为满足日常需要而建立的库存。
(16)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国际物流学名词解释
![国际物流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2f0640e650e52ea551898c4.png)
国际物流学名词解释
1、国际物流网络:指由多个货物收发的“节点”和他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运作平台以及支持平台运行的信息网络。
2.区域物流:指发生在某一个行政区域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联合体内的物流。
3.绿色物流: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加工流通、配送、包装等的物流活动。
4.国际贸易: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5.班轮运输:又称定期船运输,简称班轮。
指船舶沿固定航线,经固定的港口,以事先公布的固定船期表航行并按事先公布的费率收取运费的船舶运输方式。
6.航空快递: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通过自身或代理网络将进出境货物或物品从发件人所在地运达收件人的一种快速运输方式。
7.国际多式运输:指按照多式运输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运输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
8.OCP(overland common points)指使用两种运输方式将卸至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货物通过铁路转运至美国的内陆公共点地区,并享有优惠运价。
、
9.大陆桥运输:指以集装箱为媒介,以大陆上的铁路或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构成海/陆/海的连贯运输。
物流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物流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6bd58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8.png)
物流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贸易的不断扩大,物流变得愈发重要。
物流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和解决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交付流程、仓储、配送以及相关信息流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物流学的关键名词并进行解释。
1.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规划、实施和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整合和协调供应商、制造商、配送商和最终用户,以实现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流通和消费。
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不同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以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顾客满意度的目标。
2. 仓储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内物流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以优化存货的储存、定位、搬运、分拣和交付等环节的流程。
仓储管理不仅关注物流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还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仓库空间、提高仓库作业效率和精确管理库存。
3. 运输管理(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运输管理是指对货物在供应链中运输环节的规划、实施和控制。
它包括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线路和运输商,并进行合理的运输路线规划、货物跟踪、运输成本控制以及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运输管理的关键目标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货物损失。
4. 计划与预测(Planning and Forecasting)计划与预测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的特点,进行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库存计划等方面的规划和预测工作。
准确的计划和预测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和供应链的活动,并避免因需求波动而导致的库存积压或缺货问题。
5.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在物流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物联网技术、供应链管理软件和智能仓储设备等工具,以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效率,加强跨部门和跨企业之间的协作和协调。
6. 反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反向物流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对各种退货、退款、返修以及回收再利用等与之相关的流程进行管理。
物流的相关名词解释
![物流的相关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85f4fe3da38376baf1fae6a.png)
物流的相关名词解释
物流的相关名词解释有:
一、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
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
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
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
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
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
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二、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
物流学名词解释
![物流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6763ed6c1c708a1284a4414.png)
一、名词解释1.商品:是基于社会分工,在市场经济中供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单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2.使用价值:是在人们使用和消费它的时候得以实现的。
3.价值:是当生产者所创造的劳动的劳动产品成为商品时,凝结在其中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必要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表示。
4.物流:指物品从供给者向需求者在空间、时间上的物理性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5.系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制约的元素或部件,在一定的环境中,为特定的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有机统一体。
6.合理运输:是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走最少的里程,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运力,花最少的费用,以最少的时间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
7.货物发送量:又称货物发送吨数,系指一定时期内(年、季、月、旬、日),铁路营业线或临时营业线上的一个车站或分局、铁路局、全路所承运发送的全部货物吨数。
8.货物运送量:又称货物运送吨数。
表示某一时期内一个铁路局或分局所办理一定运送工作的货物吨数。
9.货物到达吨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到达某一车站、分局、铁路局或全局的货物吨数,它反映出货物到达工作(如卸车、交付)任务之大小。
10.装卸车数:指铁路营业线,临时营业线上的车站或分局、铁路局或全路在一定时期(年、月、旬、日)内,对运送车运送的发送货物装车完了的车数;指车站、分局、铁路局或全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日)卸车完了的车数。
11.货车静载重: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车站或分局,铁路局、全路平均每装车1辆所装载的货物吨数。
12.货物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年、季、月),分局、铁路局或全路在货运工作方面的所完成的货物运输吨公里数。
13.货物运输密度:简称货运密度,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区段或某铁路线、一个分局、铁路或全路,平均每公里线路所负担的货物周转量。
14.货物平均运程:是指货物的平均运输距离,表示每吨货物运送多少里程。
物流学答案 2
![物流学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e950303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6.png)
•、名词解释(15)1、物流(GB):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淌过程。
依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系统:是指依据方案为达到物流目的而设计的,由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的,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
3、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爱护产品、便利储运、促进销售,按肯定技术方法而采纳的容器、材料及帮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Fl的而采纳容器、材料和帮助物的过程中施加肯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4、运输包装:以满意运输贮存要求为主要目的的包装。
它具有保障产品的运输平安,便利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5、对流运输:又称相向运输或交叉运输,是指同一货物或者彼此间相互可以代替的货物,在同一路线上或平行的两条路线上作相对方向运送,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部分发生重叠。
6、迂回运输:指原本可以选取较短的路线进行运输,却舍近求远,选择较长的路线进行运输的不合理形式,即货物绕道而行的运输现象。
7、仓储:指采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施进行物品的进库、存贮、出库的作业。
8、仓库:指以库房、货场及其他设施、装置为劳动手段的,对货物、商品、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等工作的场所。
9、配送中心: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依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组配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
10、配载:又称配装是指为详细的运班选配货载,即承运人依据货物托运人提出的托运方案, 对所属运输工具的详细运班确定应装运的货物品种、数量及体积。
11拣选:按订单或出库单的要求,从储存场所拣出物品,并码放在指定场所的作业。
12、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淌。
(是针对在生产、供应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边角余料、废料、残损品的处理等发生的物流活动)13、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学问、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流学》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ae4f28bb68a98271fefa70.png)
《物流学》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求,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
物流结点:是物流网络中物流线路的连接点或端点。
订货周期:又称订货提前期。
从客户的角度讲,是指从准备订货到货物收到的间隔时间。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或: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链、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包装标准:是对包装标志,包装所用的材料规格,质量,包装的技术要求,包装件的试验方法等的技术规定。
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仓储为辅。
ABC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库存物资按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生产物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和生产流程同步,是从原材料购进开始直到产成品发送为止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
包装标准化:是对产品包装的类型、规格、产量、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印刷标志及产品的盛放、衬垫、封装方式,名词术语,检验要求等加以统一规定,并贯彻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物流学
![物流学](https://img.taocdn.com/s3/m/2f1be713a76e58fafab003f5.png)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
企业物流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又可区分为:(1)供应物流(2)生产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物流的基本构成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3.物流的“黑大陆”说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
黑大陆的说法主要是尚未认识、尚未了解的意思4.物流冰山说“物流冰山”是对物流成本的一种形象比喻。
其含义是说,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没有完全掌握。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看到的物流费用只是其露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例如运费、装卸费等,潜藏在海面下的冰山主体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一块费用在企业内部发生而难以明确划分和单独计算,犹如“黑暗大陆”一般潜伏在水下,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点。
基于这个现实,西泽修又提出了“物流冰山”说。
5.效益背反理论:同一资源所完成的诸多功效间存在互相制约的现象。
如成本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某一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
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主要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
这个理论强调了物流成本的整体概念,要求整个物流系统化,调整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物流总成本最小。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对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的决策方法保持物流服务水平不变,尽量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加物流成本。
保持物流成本不变,提高服务水平。
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
具体采用何种策略,要考虑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物流学考点整理(完整版)
![物流学考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6828c95022aaea998f0fe8.png)
物流学考点整理第一章物流概念1.物流的概念?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我国国标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物流系统的概念、目标?概念: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质资料于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及通信联系等若干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目标:(5s)服务目标(Service):物流是后勤、供应、服务性行业、连接着生产与消费,有着很强的服务性。
节约目标(Save):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
快速而及时目标(Speed):不仅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商品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
规模适当化目标(Scale Optimization):在流通领域要讲究规模效益。
库存调节目标(Stock Control):物流系统通过本身的库存来实现各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保证。
3.物流管理的定义和内容?(GB/T 18354-2001)定义:在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内容:对物流活动过程诸要素的管理。
包括诸如运输、储存等七大功能要素环节的管理。
对物流各活动过程中诸要素的管理。
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实施的管理。
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第二章物流理论1.商物分离、黑大陆学说、第三利润源、冰山学说、效益背反都指什么?•商物分离:所谓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的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黑大陆学说:著名管理学权威P·F·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主要针对物流而言。
物流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1讲一名词解释
![物流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1讲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f75925771fe910ef12df8f6.png)
物流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1讲一名词解释1.商流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
商流活动一般称为交易。
2.物流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
3宏观物流:宏观物流是站在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
宏观物流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产业政策和市场法规,负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事业的发展创造宏观环境,促进全社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等。
4中观物流中观物流是从一个地区或部门、行业的角度来观察的物流活动,研究一个地区或部门、行业在经济活动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如城市物流合理化问题、粮食合理化问题等。
5微观物流:微观物流也就是企业物流,是伴随着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展开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一部分的物流活动。
微观物流研究是以个别企业为对象,研究个别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
6社会物流:企业外部物流活动的总称。
社会物流包括企业向社会的分销物流、购进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也称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
7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而发生的商品实体从一个国家流转到另一个国家而发生的物流活动。
8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企业内部物流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中所发生的加工、检验、搬运、储存、包装、装卸、配送等物流活动。
9供应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10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生产过程中,原所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
11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12回收物流回收物流(GB):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流:物流是指物品从供给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市场
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
本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2配送功能健全,3完善的信息网络,4辐射范围小,5多品种,小批量,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3.搬运活性:搬运活性是指在搬运作业中的物资进行搬运作业的难
易程度
4.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
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5.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
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作业的总称。
)
6.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所需位移的
物资与包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
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8.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指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
流通加工、资源回收及信息管理等环节中,对重复性食物和概念通过定制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达到协调统一,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9.国际多式联运:是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
同运输方式,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国际货物运输。
10.生产物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
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还包括分类拣选、包装,以及原材料的采购、运输、装卸搬运、储存及产成品入库等物流环节。
11.国际物流: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由于进行国际贸易而发生
的商品实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转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活动。
1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是指物流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物流系
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
13.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
的供应商及一切向前的关系,以及核心企业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所形成的链网结构。
14.集装化运输: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根据各种货物的性质、外部形
态、包装等情况,利用特别的器具,把零散的货物集装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集装单元的货物运输,以达到便于装卸、搬运、储存、运输和计量的目的。
15.共同配送: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定制计划,共同对某一
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的配送车辆。
16.RFID技术: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和
数据交换的目的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