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史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服装史复习资料

服装史复习资料

服装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上衣下裳制度是中国古代着装的一种基本观念,十九世纪欧洲女服风格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帝政时期、浪漫时期、克里诺林时期、巴瑟尔时期和欢乐的九十年代。

清代官服的官阶标志是顶珠、花翎与补子。

顶珠即帽顶最高处缀有的宝石珍珠。

花翎即冠上向下垂着的一根孔雀的翎羽,也叫孔雀翎。

古希腊服装:无裁剪、无缝合、无性别之分、无等级地位之分、无过多的装饰、无过多的色彩、简洁和谐。

太阳神鸟:三足金乌五方正色:东青、南赤、中黄、西白、北黑。

四大名锦:蜀、宋、云、织金。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面像为柱状纵目,平伸的大耳,蜀王,亦称蚕丛氏斗牛服:龙的纹样,龙角换为牛角,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拉夫领:其形如轮状,周边是8字形的连续褶襞,外口边缘部分又采用花边雕绣装饰,通过上浆处理使面料易于定型然后烫成连续褶襞形状,多采用细金属丝放置领圈中做支撑以保型。

凤冠霞帔: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

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霞披:1.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

宋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

补子:官员袍服的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布帛,以布帛上的纹样来区别官阶的大小,通常文官为禽类纹样,武官为兽类纹样。

马蹄袖:凡作为礼服之袍的袖端,都做成马蹄形,因其形似马蹄而得名。

迷你风格:20世纪70年代风格,长筒丝袜、短裙、短袖长上衣。

服装风格(艺术、地域、人名、自然学科):服装设计师在服装创作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服装艺术与文化的特色和创作个性,并体现在其服装形式的各个要素中,如款式、面料、色彩、纹样、服饰配件中。

服装风格在服装领域中亦可以指一个已知时期或文化的服装的主导样式。

代表地域特征的:波斯风格、土耳其--、西班牙--、日本—代表艺术: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超现实主义幻觉艺术人名命名的风格:迪奥新风貌、戴安娜、夏奈尔自然科学:建筑风格、雕塑风格、几何、反向思维、招朴。

巴洛克风格:愿意为“不圆的珍珠”特征奇特、怪诞、扭曲夸张、长短不一,不规则喜用曲线,形成强烈的动感,色彩艳丽、装饰多,有粗旷的艺术风格。

自考服装史复习资料

自考服装史复习资料

1.骨针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的一项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最早的缝纫工具的诞生,同时也是为以后的编织技术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皮服和卉服这种北方与南方人类共同创造的原始服装,标志了原始服装的诞生,是人类服装的萌芽。

3.中国原始人类最早的饰物是颈饰。

4.最早的纺织工具是纺坠,它是手工纺纱最简单有效的工具。

5.原始人类用于纺纱和织布的材料大致有麻、毛、丝三种。

6. 十二章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7. 深衣:是周代最广泛穿着的长衣,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盛行于战国。

西汉时期,东汉以后多用于妇女。

8.汉袍分曲裾交领和直裾交领,皆右衽,领和袖都加花边,以菱纹,方格纹为多,比衣服的花纹显得素淡。

9.直裾袍:自西汉之东汉逐渐普及10.魏晋大袖衫为交领直襟式,长衣大袖,袖口不收缩而宽敞,有单夹两种。

另有对襟式衫,可开胸而穿不系衣带。

11.上衣下裤的服式称为裤褶服。

12.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衣大袖。

13.幞头是隋唐五代时期男子经常戴的巾帽,上自帝王百官下至庶民百姓,均以其为常服。

14.宋代的官服包括祭服、朝服、公服、时服四服。

15.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袖子窄小。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宽松,也有夹衣和棉衣,窄袖与长袖之分。

、衫是单衣,有袒胸贯头,对襟和右衽大襟三种,袖子分窄袖与大袖。

半臂:半臂是一种短袖或者无袖的上衣。

可穿于内外,内者衣短,外者衣长,但大多及于腰间,可突出女性身材,领有斜领直领之别。

16.隋唐至盛唐妇女着男装和胡服的原因:一是社会风气的开放,女性着装的自由度很大,二是受西北少数民族及外来民族服装的影响,三十妇女猎奇心理和趋同求异的服装规律的内在作用。

17.唐代女子发髻主要分为髻、鬟。

鬓三类。

18.唐代发饰包括簪、钗、步摇、钿。

19.靥装是在面颊两侧的酒窝处点画胭脂颜料。

20. 贴面:是一种薄片状的饰物贴于面部不同部位的化妆形式。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一句话的概念1、深衣(曲裾深衣)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2、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

3、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绕襟深衣)为尚。

4、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5、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下垂。

6、武则天时,赐文武官员袍绣,导致了明清官服上补子的风行。

7、幞头是隋唐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

8、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

9、臣僚袄子锦,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10、背子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中的一种服式。

11、元代女子首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

12、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13、明代女装里有一种典型服装,即是各色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也称为“百家衣”。

14、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

通常是在领、袖、前襟、下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施绣镶滚花边,很多是在最靠边的一道留阔边镶一道宽边,紧跟两道窄边,以绣、绘、补花、镂花、缝带、镶珠玉等手法为饰。

15、长袍、西裤、礼帽、皮鞋是30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服饰。

16、秦汉时期男子头上戴的葛巾和缣巾统称为汉巾。

17、冕服多为玄衣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以纹。

18、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冕服制度,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周代的特定时期,其形式有利于统治阶级,所以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

19、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于加强民族联系、丰富服装样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20、唐朝有一种缺胯袍,在腋下开衩儿,便于行动,多为军装。

21、方心曲领,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

22、游牧民族总的服饰特点是左衽、窄袖、开衩、便于乘骑等。

23、古代征战是为减少伤亡,故而出现了铁制铠甲,其时间最迟在东汉。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一、填空题1、关于服装的起源,后人归纳出了不同的学说,诸如遮羞说、迷信说、保护说、御寒说、异性吸引说等等。

2、“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实行的军服改革。

3、“帔”是唐时女子肩臂上经常围披之物,与现今围巾相类似。

4、骨针的出现表明了史前人类已经懂得缝纫的方式,将兽皮接缝而成衣的可能。

5、古代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

6、自清代旗装用纽扣以后,衣领的形状发生明显变化,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立领。

7、汉武帝时,开辟了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经济的大道——丝绸之路。

8、曲裾深衣是汉代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9、素纱褝衣是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实物中最为罕见的一件,衣长128 cm,两袖通长190 cm,全部重量只有48 g。

10、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而衫为宽大敞袖。

11、短襦长裙是隋代女服的基本形式。

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12、明代官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履。

13、明代命妇燕居与平民女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袄、帔子、背子、比甲、裙子等。

14、明代普通女子服饰多以紫花粗布为衣,不许金绣。

15、行褂是指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呼“马褂”。

二、选择题1、人类祖先的出现,距今约________年以前,现代人称它为“上古”时期或者“远古”时期。

A 5000B 6000C 5000万D 300万2、上古时期,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就依赖________遮盖,这种行为说明人已经脱离了动物的范畴。

A 兽皮B 衣服C 树皮D 树叶3、旧石器时代蒙昧时期,人类是以________为主的时期。

A 驯养牲畜B 栽培植物C 采集天然产物D 织布4、西汉时期,我国可以织造多种图案纹样的五彩丝织物,品种有:________等。

A 纵B 绢C 布帛D 繒5、民国初年,欧洲的________等新型纺织品拓宽了我国女性对衣料的需求面。

中国服装史(1-宋复习题)

中国服装史(1-宋复习题)

《中国服装史》第一章、先秦服装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葛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A.丝绸B.亚麻C.涤纶D.蚕丝2、《周礼》中,帝王礼服上的﹝﹞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的功用A.冕冠上的“充耳”B.綖板前低俯C.衮服上的绣黻(双兽相背形)D.衮服上绣绘宗彝3、提倡“被(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服装美学思想的是(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4、周代冕服中“玄衣而纁裳”,“纁”是指()A.黑色 B.白色 C.绿色 D.黄色5、周代“十二章纹饰”中寓意取其忠孝的是()A.藻 B.山 C.宗彝 D.粉米6、春秋战国时期在服饰上主张“节用”、“尚用”的是()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7、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胡服骑射的是()A.赵武灵王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二、填空题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迅速强大起来。

3、先秦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三、简答题1、简述赵武灵王推举胡服骑射带来的启示。

(1)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的出现,要求服饰随之适应新的功能,这必然导致服饰形制的改变(2)传统文化习俗的改变是艰难的,不仅需要胆识,还要把握时机;(3)任何文化都是全人类共有的,没有国界,相互借鉴和取长补短必然会带来新的血液和发展空间。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走进中国服装历史★★1服装服装,俗称“衣裳”、“衣服”。

它不仅起着遮体、护体、保健、御寒、防暑等作用,而且还起着装饰、美化、标志等作用,通过衣质、色彩、裁制和造型等的变化,能够充分显示人的体态和仪容的美感,或表现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个性。

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

2服装的整体特点中国服装的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各民族服饰的风格、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

3服装的民族性特征中国民间服饰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比如农历新年的红绒头花,端午节的老虎耷拉,情人互赠的服饰信物,用天然植物编织的箬笠、蓑衣,还有手工制作的虎帽、虎鞋、猪鞋、猫鞋、屁股帘儿等,这些服饰都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征。

4服装的发展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衣冠王国”,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易·系辞下》)中可见中国服饰与文明同步。

(1)一千万年前,古猿人用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

(2)几十万年前,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

(3)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已开始广泛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

比较原始的服装是无袖、无领、无裤的裙衣式。

(4)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开始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等级严明的清代服装;以及品种齐全、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等。

考点二: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中国的服饰文化是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

外国服装史复习资料 - 副本

外国服装史复习资料 - 副本

去年的外国服装史复习资料1.罗印、克罗斯:服装史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服装形态,译为缠腰布或胯裙。

是原始社会中最常见的服装品种。

尤其在古埃及,罗印、克罗斯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普遍穿用,上层阶级利用打褶及面料的不同来显示自己的特权阶层。

2.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概念,东方的神秘主义和新兴的基督教文化三种异质文化的混合版。

3.普尔波万:14世纪成为男子的常服,衣长及腰或臀,紧身合体。

中间夹有填充物,所以衍缝是普尔多万的特点。

前面用扣子固定,一般无领,,后出现立领,是欧洲男子从中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叶使用的主要上衣。

4.科塔尔迪:14世纪因省道的出现而使表达自然曲线的愿望成为可能。

科塔尔迪是从意大利起源,流于整个欧洲的被称为“新奇的衣服”,特点为非常合体,有扣子固定或用绳子系合,形成显露体形曲线的优美外形轮廓,袖子为紧身半袖,袖肘处有一别色布的装饰。

5.拉夫领:流行于16.17世纪初期的白色褶饰花边立领,男女皆用,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一个服饰配料,是独立制作可以拆卸的部件。

来协助西班牙风时代塑造人工贵族样式。

6.巴斯尔样式:是利用“垫肩’塑造服装外形,最早起源于1670年代,在十八世纪末也曾出现过短暂的流行,成为女性的主要流行款式是在1870-1890年代,主要是形成“臀部突出”的轮廓,并改变了19世纪流行的外廓形。

7.撕拉修装饰:主要是指16世纪中叶德意志风格世代流行的一中裂口装饰,这是一种来自军服上的装饰,一般被认为是士兵为炫耀自己作战勇猛而创造的一种手段,是文艺复兴时期服装上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饰物。

8.芳坦鸠发型:流行于17世纪后期法国宫廷的一种装饰头饰,它得名于法国路易14的宠妃芳坦鸠,通常用缎带作为制作发型的材料,是高发髻的前奏。

9.行走的花园:洛可可风格给人以精、轻松和妩媚之感。

因此在女装上面极尽其能装饰着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褶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和鲜花。

这种复杂的装饰使女人被称为“走的花园”,体现了洛可可时期华丽奢华的宫廷趣味。

外国服装史考试复习资料

外国服装史考试复习资料

中世纪服装外轮廓的变化:1女装:拜占庭,肩部两条红带。

罗马式:有腰身,修女帽,袖子从袖根到肘部紧身,肘部以下骤然大变。

哥特式:A型轮廓,大领口。

2男装:拜:男女同型袍服。

罗:有腰身,男装出现吊带袜。

哥:男装二部出现拜占庭文化特征: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东方的神秘主义,新兴基督教文化达尔马提卡:源自伊特拉斯坎人的丘尼卡,是一种没有性别却别的平常服,构成单纯朴素,是把布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挖洞(领口),在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贯头衣,从肩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紫红色的条饰—克拉比帕鲁达门托姆:源自罗马时代皇帝或高级指挥官穿的斗篷。

帕留姆和罗鲁姆:源自罗的帕拉,罗鲁姆源自帕留姆拜占庭的宗教象征性:色彩与纹样罗马时代服装特征:男女同型,除男子穿裤子之外,没有明显性别差异文艺复兴:标中世纪到现代界的转折。

为现代西价观和社机制奠基础意大利风格1450-1510:1特色是从面料开始的。

2出现宽大平坦的面,或整理成规则的普利兹褶饰。

3衣服上各个部分都可以窥见白色亚麻式内衣。

4出现了可以摘卸的袖子,袖子开始独立剪裁,独立制作。

女装罗布:女子服饰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

领口大高腰身及地莲藕袖剪裁上下分离德意志(1510-1550)风格特色:斯拉修装饰即切口装饰男装:普尔波万改达布利特,下半身穿短裤布里齐斯,上面有科多佩斯的装饰。

女装:立领科拉。

西班牙风格1550-1620(人工样式)四点:1填充物2拉夫领3裙撑4紧身胸衣拉夫领:流行于16-17世纪初期,男女都同样使用“硬挺式挺式褶皱领”(用来塑造贵族的高傲形象,体现不可一世的地位)人工样式和洛可可样式的异同:同:都是通过借助外界服装体现着装者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异:16世纪西班牙人工样式主要是拉夫领以及填充物,来塑造坚硬直型的矮版的人工样式。

18世纪洛可可人工样式主要通过软装饰形成装饰过于复杂的人工样式。

对文艺复兴的总结(人工样式产生背景):从文艺复兴开始,腰部成了女性美的重点。

文艺复兴在文化上,标志着人类的腾飞和胜利,创造性占主导地位,由于渴望创造,于是不满足于创造正常的形象,总是夸大重要的特征,文艺复兴时期把理想的人体夸大为巨人形象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男女通过加入填充物等装饰手法来体现人的力量的伟大,并强调和夸张性别的差异。

西方服装史答题简版

西方服装史答题简版

外国服装史复习题汇总附参考答案1、古埃及人喜用什么材质的服装面料最喜用哪一种服装色彩是通过何种方式将缤纷的色彩代入其服饰之中的答:1古埃及人喜欢用亚麻的服装面料;2古埃及人的服装最喜用亚麻的本白色;3古埃及人通过首饰、配件装饰手段将缤纷的色彩带入到其服饰之中.2、古埃及服饰是以怎样的方式体现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的答:古埃及各阶层的人都穿麻织物制成的胯裙、卡拉希利斯等服装,体现穿着者身份地位的方式主要在于:1面料用料的多少,长短程度,褶裥细密程度2面料的精美程度厚薄程度3装饰配件的象征性涵义4配饰的精美程度3、古代美索布达米亚地区服饰的特点是什么1流苏装饰2羊毛面料及毛皮材料3长衫外缠绕以带有流苏边饰的披巾4男子蓄发留胡须,并施以卷烫等装饰,突出男性的阳刚之美4、古希腊服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服装的悬垂性和服装线条的流畅性2服装的披挂性和缠绕性3服装简洁、单纯富有内含的单纯4服装的自由性和变化性5服装的功能性,适合人体的各种动态活动6突出人体的肩部、腰部,四肢暴露,面料虽较为沉重,但藏不住对人体整体的感觉,故称为“无形之形”的服饰5、分析古希腊“多立安旗同”与“爱奥尼亚旗同”的异同之处相同点:(1)它们都是取自平展的矩形面料,不经过缝合,直接在人体上披挂;(2)它们都采用饰别针固定服装前后片的上缘,用腰带对服装进行束扎;(3)它们的表面均具布有丰富的垂直型褶裥,线条自然流畅.不同点:(1)多立安旗同采用面料的长度比爱奥尼亚旗同多出一个肩部的翻折量;(2)多立安旗同采用面料的宽度较之爱奥尼亚旗同窄,肩部左右各用一个饰别针固定,多余的面料在肩头处自然悬垂;爱奥尼亚旗同采用面料则比较宽,从颈侧点至手腕处左右各用5-6个饰别针固定服装的前后片,自然形成衩口装饰的效果,经过腰带的束扎后而形成两个袖子.6、分析古希腊“希马申”与古罗马“拖嘎”之间的关系及异同之处.渊源关系——古罗马的“托嘎”是在古希腊的“希马申”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相同点:(1)它们都是取自平展的几何形面料,不经过缝合,直接在人体上披挂缠绕成形的;(2)它们都作为外衣穿着,其穿着方式均始于左肩,经缠绕后,布料的末端在搭至左肩或左手臂.不同点:(1)古希腊的“希马申”呈矩形,而古罗马的“托嘎”则呈“半圆形”;(2)两者相比较,托嘎的服饰象征意义和标识作用更突出;3 希马申披挂缠绕后形成的衣褶比较悬垂流畅,而“托嘎”的衣褶则更多地呈现出圆浑曲线的力度感.7、西方男子“上衣下裤”,女子“连衣裙”的基本形式是在哪个世纪形成的答:在欧洲中世纪后期,形成了男子服装“上衣下裤”,女子服装“连衣裙”的基本形式.8、中世纪拜占庭服饰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继承了古罗马宽展而具有悬垂性的服装——长衫显现出东方服饰的魅力——华丽的色彩、图案、织物、饰边、流苏、和首饰在穿着观念上体现出基督教早期的禁欲主义思想——不分性别,讲究服饰对身体的遮盖和隐藏9、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造型是如何在同时期服饰上体现的,举例说明.(1)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造型总体呈现出长长的尖角型造型,以及锯齿形造型;(2)这样的造型表现在同时期男女服装纤细修长的造型线上:男子上穿短上衣,下穿紧身的胡斯裤,头戴高筒尖帽,脚穿长尖角鞋;女子身穿合身连衣裙,裙摆带有长长的裙拖;头戴高筒尖帽.(3)这样的造型还表现在同时期的服饰细节和服饰配件上,如尖顶帽、尖角鞋、锯齿形袖口等.10、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服饰现象,举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加以具体说明.答: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服饰现象如:衩口装饰、褶皱领拉夫领、女子的紧身胸衣和僵硬的裙撑等等.女子的紧身胸衣——此时出现了束缚女性胸部和腰部的紧身胸衣,有硬制金属材料制作和软制多层材料衲缝、抽带束勒而成,经紧身胸衣的束造,女性的胸部被抹平出现平板僵硬的外观,腰部被勒得极其纤细.女子裙撑——此时出现了人为塑造女子下体服装造型的裙撑.主要有西班牙式圆锥形和法式轮状填充腰垫,使裙子呈圆拱形及英式法式腰垫上加以圆形的盖,使裙子上部形成圆形扩展的平台.褶皱领拉夫领——此时始创的独立于服装而存在的一种领饰.采用白色布料或蕾丝材料,经上浆处理,用锥形熨斗制作成连续的8字形褶裥,围合后呈轮状造型.11、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用什么进行服饰装饰的时代答: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用珠宝装饰的时代.12、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男女服装造型上出现了怎样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是以怎样的手段体现的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在造型上出现了男装上宽下窄,女装上窄下宽的明显区别.这种区别是通过以下手段体现的.男装:1在肩部和胸部填充和衬垫大量衬料;2采用肩翼飞肩或大型的泡袖灯笼袖;3采用多层上衣层叠堆积在上体的方法;4腿部采用长统袜或紧腿的胡斯裤营造并夸张表现了男装上身宽厚,下身瘦劲的造型女装:1采用紧身胸衣束勒上体的方法;2采用各种裙撑扩展下体的方法营造并夸张表现了女装上窄下宽的造型.13、对比分析荷兰式服饰风格与巴洛克服饰风格答:荷兰式服饰风格朴素、自然巴洛克服饰风格华丽、复杂、大量采用褶皱、花边、假花、荷叶边、14、十七世纪上半期和下半期分别出现了男装女性化的倾向,分析之间的区别.答:17世纪上半期男装女性化特征(1)大的坠落领产生溜肩的视觉效果;(2)采用高腰线的形式;(3)在裤子臀部处打褶、衬垫,形成丰臀的效果;(4)腿部穿长统靴,比较瘦紧;(5)总体形成了“枣核形”的造型,产生女性化感觉倾向.17世纪下半期男装女性化特征(1)长波浪假发;(2)遍布于全身上下里外的花边、花结、刺绣、蝴蝶结、褶皱、饰带圈,装饰得过于繁缛和华丽;将两者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前者外观朴素,它的男装女性化特征是通过整体女性化造型形成的;而后者则是通过极其丰富的装饰手段和装饰效果营造出男装女性化特征的.15、17世纪上半期又被称之为“三L”时期,指的是哪三L1long hair 长发;2lace蕾丝花边;3leather皮革16、男子套装外套、背心、短裤的雏形是在何时形成的答:是在17世纪下半期巴洛克时期形成的.17、十七世纪下半期女子服装呈现怎样的造型同时流行什么样的发型答:十七世纪下半期女子服装呈现强调夸张后臀形的造型,流行“方坦基发式”.18、分析比较十八世纪罗可可风格女装与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装的特点.答:两个时期的女装特点截然不同,具体分析如下.18世纪罗可可风格女装特点:(1)华丽繁复,装饰过剩缎带蝴蝶结、皱褶飞边、蕾丝、鲜花、刺绣等遍布全身内外;(2)纤细、精致、轻巧、高雅、女性化;(3)人为化矫揉造作夸张的造型被紧身胸衣勒细的纤腰,用向两侧扩展的裙撑增多体积的下半身(4)雅致清淡的色调;(5)多层叠积效果,变化细微丰富.19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装风格特点:1简洁、纯朴的外观服装表面很少装饰2自然舒展的造型去掉了僵硬的紧身胸衣和H形造型3希腊古典风格的回归高腰节,长裙,自然、柔和、流畅的线条,女性化4轻薄面料的衣裙,单纯的色彩;从以上分别例举出的两个历史时期女装的风格特点来看,两者在女性化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一个是人为化的矫揉造作的女性化,另一个是自然的柔和清新的女性化,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另外,在装饰程度上,两者有着鲜明的对比反差;一个是繁缛、过剩,另一个是简洁、纯朴.19、比较17世纪上半期、下半期和18世纪男子头发之分.117世纪上半期男子留及肩部的自然的长发;217世纪下半期男子流行戴长波浪披散的深色深棕色或黑色假发;318世纪男子流行戴灰白色束扎黑色缎带蝴蝶结的长型假发,两耳上部通常有1-3层横向的发卷,典型式样有:鸽尾式,马尾式,长辫式. 20、男子普遍穿长裤是何时开始的答:男子普遍穿着长裤是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之后,19世纪初开始的.21、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克里诺林时期、巴瑟尔时期和欢乐的90年代女子服装在造型上各有何特点1新古典主义时期——H型高腰造型;2浪漫主义时期——X型造型脱肩式大泡袖;3克里诺林时期——庞大的圆锥形造型;4巴瑟尔时期——强调后臀的巴瑟尔造型;5欢乐的90年代——X型造型大泡袖从肩线内侧抛出22、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是谁首先采用真人模特儿进行服装展示的他是法国什么的奠基人和开创者答: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是英国设计师FC.华斯沃斯首先采用真人模特儿进行服装展示的;他是法国高级女装协会公会的奠基人;还是公主线女装结构的创始人.23、爱德华时期流行的是怎样的服装造型答:流行的是S型造型.24、二十世纪初出现的“蹒跚女裙”是由那个设计师推出的此名的由来是什么答:波瓦列特,由于这种女裙在款式结构上将女子膝盖部分束缚住了,致使女子穿着这样的服装不能正常迈步行走,而出现迈小碎步行走的蹒跚形态,以此命名.25、女子晚装流行穿大面积露背式样可以追溯到哪个世纪哪个年代答: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广为流行.26、请对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女装风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答:20年代——H型造型,扁平的“男童化”胸部处理,低腰线,裙摆大幅度提升,至膝盖,参差不齐的裙摆,齐耳短发,盔形小帽,体现小野禽风貌.30年代——裙摆下降,再次回复到脚踝;腰线回复至女性正常位置;大量使用“斜裁”的工艺,使整件服装具有自然流畅的线条和女性曲线.晚装流行大面积露背的式样.同时也流行较为素整的套装形式.27、“New Look”服装是由那位设计师在什么时候推出来的新外观服装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一开始遭到抵制而很快取得成功答:是法国服装设计师迪奥在20世纪40年代末1947年推出来的.新外观服装具有十分女性化的特点:溜肩、丰乳、细腰、宽臀,下装为长至小腿中部,多褶展宽裙或紧身裙.新外观时装的推出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战后物资严重短缺,广大人民的生活出于贫困潦倒的状态.自然,此时推出新外观服装,会遭到广大劳动妇女的抵制,甚至上街游行,发泄她们的不满.但毕竟追求安定美好生活,追求时尚美观的装扮是隐藏在广大妇女内心深处的愿望,因此,在经济形式稍有好转后,很快,迪奥的新外观服装受到了广大妇女空前的青睐.“新外观”服装是由设计师迪奥在1947年,二战结束后推出来的.28、二十世纪60年代风格具有那些特点请具体分析.露——迷你裙、比基尼等透——钩编透孔服装,塑料透明服装瘦——紧窄的服装造型样式,紧窄的牛仔裤新颖奇特——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服装形式如:太空服、金属服装、塑料服装、迷你服、波普服、欧普服等等;街头时装——摇滚乐服装、嬉皮士服装等29、何谓“Anti-fashion”答:这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日本设计师群体倡导的一种具有反时尚外观的时装潮流,即一反欧洲传统主流服装造型样式和精致优雅的外观风格,而推出以松垮的、无立体结构的、不对称的、披挂缠绕式服装造型样式,以及原始风味的“乞丐装”、“补丁装”、“石磨水洗的服装”.这样的服饰风潮在当时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思潮的背景下被接纳成为流行,致使日本设计登上了世界时装舞台,日本成为世界时装中心.30、学习西方服装史的体会。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一、中国服装史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答:裸态、毛皮、纤维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

(骨针)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8 、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

(夏、周、秦)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 、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 ,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 、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 颗(前后相加288 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_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O17什么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

(褒衣博带)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时期。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服装讲稿古代服饰是卷衣时期,中世纪是从宽衣到窄衣发展过程,近世纪窄衣发展阶段。

一、古埃及主要衣用材料:亚麻布。

初期以棕榈纤维为主。

白色亚麻布。

2、古埃及衣服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3、古埃及男装最古老、最基本的衣服形态叫“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

4罗印•克罗斯普及埃及所有阶层。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服装的几种形式3、丘尼克:丘尼克是一种筒形紧身衣,出奴隶外,妇女一般穿丘尼克,是埃及妇女的正式服装,古埃及男女服装区别不大,衣服对于埃及人并非仅仅为了蔽体,强调衣服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才是着装的主要目的,古埃及冠帽、鞋履:鞋对于古埃及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最贵重的服饰品,是身份高贵的人的专用品,但他们还是让侍从为自己拿鞋,习惯于赤脚,旅行时也常提鞋赤脚行走,到目的后在穿鞋。

桑达尔(Sandal凉鞋)用草芦苇棕榈和皮革等做成。

帽:为了防晒,古埃及人常带厚棉帽、亚麻帽、羊毛帽,并有很多装饰物,莲花、宝石等。

二、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46年)最具代表的是希顿和西玛纯。

希顿“麻布的贴身衣”,男女都穿的一种内衣,是与外衣西玛纯相对而论,内衣与现在意义不同,实际是古希腊人的常服。

从穿着方式可分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

多与爱区别:1、多利用毛织物,爱奥麻织物,2、多利有折下来的阿波太革玛,爱奥没有3、多利用别针在双肩固定两点,爱奥固定多处4、多利侧缝不缝合,爱奥侧缝必须缝合5、多利没有袖子,爱奥有袖子。

(3)、希玛纯(Himation):是古希腊男女子都穿的一种披风,一般把希顿作为内衣,把希玛纯作为外衣来理解,希玛纯是披在希顿的外面。

三、古罗马托加:古罗马男子服装的代表是托加(Toga),这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同时也是古罗马人的身份证,持有罗马市民权的人可以穿,是区别服用者所属及社会地位的象征物。

产生于B。

C。

6世纪前后,是罗马人引以为荣的,广为人知的特殊衣服。

持有托加的人有三个条件:1、很富有2、有空闲时间3、使用着众多奴隶。

服装史答题简版

服装史答题简版

1、中国的冠服制度何时形成,何时趋于成熟?周隋唐2、纵观五千年中国服饰,在式样上归纳为哪两种基本形制?上衣下裳(襦裙)上下连体(深衣)3、“十二章”分别表现的是什么?日、月、星辰(三光照耀,取光明之意);龙(富于变化,有神意,比喻天子善于应变);山(沉稳、慎重、表示帝王镇四方);华虫(雉鸟华丽,喻文章有采);宗彝(祭祀用礼器,表示忠孝);藻(水草,取其洁净);火(炎火向上,喻黎民百姓归顺帝王);粉米(滋养育化);黼(斧形纹样,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4、胡服骑射——战国时期,我国服装史上出现了以为改革者,即果断推广“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胡服本指西北少数民族的服装,一般为短衣、长裤合革靴,衣身紧窄,便于活动,适合胡人善于骑马射矢的生存方式。

赵武灵王为了顺应战争的需要,在军队里推广胡服骑射,以此取代了中原地区汉族宽衣博带式服装,使赵国趋于强盛。

5、袴褶——是一种北方游牧民族上衣下裤的形式,对襟,腰间束革带,方便利落。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种服饰对汉族服饰的影响非常大,后演化为裤腿宽大,膝部缚带的形式。

6、缚裤——裤褶虽然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之意,离汉族服式裙、袍相距过远。

于是,在此基础上,将裤脚加肥,宛如裙服,并在膝盖下面用绳带系扎,保持了行动方便的特点,又不失翩翩礼仪之风。

7、裲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其初是由军戎服中的裲裆甲演变而来。

此种衣服无衣袖,只有两片衣襟,一片当胸,另一片当背,肩部以带相连。

后称之为“背心”或“坎肩”。

魏晋时不拘男女,均可穿在外面,成为一种便服。

8、唐代妇女着装主要分为哪三种大的类型?请分别对各种类型服饰搭配进行具体的表述。

答:唐代妇女着装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大的类型:1,襦服裙——唐代妇女主要的服饰类型,唐代的上襦很短,多为对襟敞口式样,下裙长至地面,与短襦相交覆盖的位置很高,平齐于腋窝;2,女扮男装——女子着男装在唐代流行,头戴幞头(也可不戴),身穿圆领袍衫,腰束革带,足蹬乌皮靴。

服装史复习重点

服装史复习重点

一、服饰起源和衣料绕体人类服装起源归结为三种自然演化的需要:一是保护的需要,二是遮羞的需要,三是装饰的需要。

原始人使用附属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

文身是指人类早期出现的用锐器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各种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期留存在皮肤上的风习。

块料型服装由单块或多块衣料构成,不经过或稍经缝制,主是是通过缠绕或披挂的方法,包裹在身上或利用腰带捆系披挂在身上,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披绕式服装。

1. 埃及:腰衣(前2686—前1786)、筒形长裙、垂褶装束(前1550)面料:亚麻和棉布。

附属品和妆饰:凉鞋,流行戴假发,注重眉眼修饰,喜欢香水。

纸莎草和莲花是经常出现的植物题材2. 美索不达米来:苏美尔人的卡乌那克斯(有缨的穗的裙子)巴比伦人的缠绕式服装 亚述人的流苏服装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间,服装中除了日常服装以外,还出现了礼服、军服、猎装这三种在特定场合穿着的服装类型。

3. 古印度服装:女子的莎丽,男子的陶迪,产于前6世纪附属品和妆饰:发卡和项链4. 中国服装:十二纹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周礼》是后世历代封建帝王修订服装制度的参照范本 款式:上衣下裳和深衣连体。

深衣之制必须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四大原则。

面料:丝绸,印花工艺出现了与印章和印刷术密切相关的凸版印花织物。

汉代的丝绸图案从原来以几何纹为主发展到以动物纹为主,织锦上面的吉祥文字与动物云气穿插,成为中国古代丝绸图案的一大特色。

5. 克里特—迈锡尼服装:紧身上衣和吊钟开的层褶裥裙6. 古希腊服装:希顿(多里亚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多里亚式希顿的款式特点:用一整块布横向对折制作衣服,不需要裁剪。

特点:一是增多了一层折返,增加了服装造型的变化,可用后面的折返包头,二是块料上移,形成了展宽垂坠的希腊式腰曲线造型,三是对折处不全部缝合,增加了布料自然垂坠感。

中国服装史复习提纲

中国服装史复习提纲

中国服装史复习提纲一、判断题(1分×40题=40分)例题1服装起源包括本能说。

2先秦服装,就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器形均在此期间逐步迈向明朗。

3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

4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者之前,麻就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5上衣下裳就是上衣下裤。

6屐,出门行路用,是一种布底鞋。

二、名词解释(4分后×5题=20分后)(主要表述款式和结构)1深衣2大红色3胡服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4o裆背心或坎肩的意思,其意在堵住前心后背,器形也与现在的背心相近,就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存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再以皮带系则乌。

5半臂半臂似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o裆(背心)与衣衫之间,故称其为半臂。

6背子直领有对襟,中间脂粉衿纽。

7[衫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

8比甲比甲,样式例如背子无袖,多为对襟,比马甲短,通常齐裙。

9t有裆裤。

10襦裙长襦长裙就是隋唐女服的基本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上衣长不过腰,裙长至脚踝,裙腰系则得较低。

11冕服应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

12补子将上缀鸟兽于其上的圆形或方形布块缠在衣服的前胸,以区分皇帝,以及文官和武将和等级。

三、简答题(8分×5题=40分)1汉代男服主要是什么?有何特点?袍(直裾-曲裾-单衣-裤)\\冠(5种)\\履(4种),讲究服务设施规范,相同身份相同冠,相同场合相同履。

2o裆在中国服装史上有何意义?背心-马甲-坎肩,单\\夹\\棉等,可以内可外,可作普通服装,可作军用服装,古代-现在都用。

3唐代女服主要有哪几种配套形式?各有何特色?襦裙衣、男装、胡服三种服务设施服饰。

长襦长裙就是隋唐女服的基本形式。

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裙腰系则得较低,给人一种妩媚纤细的感觉。

袒领衫裙与女着男装虽今日看来,不觉新鲜,但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实属罕见。

服装史复习题

服装史复习题

6. ( D )属于十二章纹之一 。 A.麒麟 B.梅花鹿 C.鼎 D.星辰 7. 冕綖尺寸多为长( A ) A、一尺六寸 B、一尺五寸 C、一尺四寸 D、一尺三寸 8.方形领、圆形袖、下摆不开衩,“续衽沟边”是(C)的特点 A冕服 B 玄端C深衣D 胡服 9 深衣水平的下摆线表明(B) A 做人要正直B 处事要公平 C 要尊祖承古D 要遵守规矩 10秦汉时期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 B )' b+ t4 x9 |3 a& v A、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后221年止 B、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止 C、公元前222年到公元222止 D、都不是( 11.(C)铠甲一般用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筩状的甲身。 A 纸甲B裲裆铠 C筩袖铠 D明光铠 12.至少在(A)年前就有了质量较好的丝织物 A 4700 B 3000 C2500 D1800
6. 笼冠:P40 答案:在小冠上面加以笼巾,即成“笼冠”。 7. 大袖衫:P40 答案:也称“大衫”,袖口宽敞,领和袖都缘边,右衽,束大带。 8,明光铠:P43 答案:胸前和背后有圆护。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此,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 9. 王维诗句“万国衣冠拜冕旒”:P45 。 10.半袖衫:P47 答案:在唐朝女子中也较为流行,袖长齐肘,衣身很短,也有无袖的,款式贴身,上着衫襦下穿长裙,在胸部打结,一般穿在窄袖衫的外面。 11.高腰掩乳裙:P49 答案:高腰线位于乳高点之上,从视觉上讲,高腰裙线有异色裙腰,裙襦之间的色彩质地差异。
1中国古代的服装形制和冠服制度是在哪段历史时期中建立并完善的。(ABC) A夏代B商代C西周D 秦 2. 冕服的组成部分为(ABCD) A冕冠B冕服C带D韨 3.根据弁服和服色不同分为(ABC) A爵弁B皮弁C韦弁D 弁衣 4.胡服的基本特征有(ABCD) A 短衣B 长裤 C 革带 D 革靴 5.汉代的冠有(ABCD) A长冠B 通天冠C 进贤冠D 法冠 6. 秦汉时期花纹类型有(BCD)

服装史复习提纲

服装史复习提纲

1.关于服装的起源有哪几种学说?答案:保护说,羞耻说,护符说,装饰说。

2.古代西洋服装源于哪四个地区?答案: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古西亚。

3.古埃及用的主要衣料是什么?答案:亚麻织物4.古埃及的服装从造型本质看,可归纳为哪两种形式?并举例答案;无垂褶〔紧包全身的秋尼克,筒形紧身连衣裙〕与有垂褶〔罗印.克罗斯,缠腰布〕5.古代西亚的主要衣料是什么?答案:羊毛织物6.波斯男装有哪些样式?答案:一是:宽松的大袍子〔米提亚语称为“康迪斯〞〕,二是:丘尼克及裤子的组合。

7.爱琴文明位于什么地域?答案:爱情文明是以克里特为中心,以迈锡尼与特洛伊为两翼而展开的一片扇形地域,后来这个扇形方向发生转变,中心位置移到希腊外乡,形成新的文明,即第二个文明,希腊文明。

8.古希腊用的主要衣料有哪些?答案:古代埃及的衣料主要是亚麻织物,古代西亚主要是毛织物,而到古代希腊,这两种织物就开展到相当的水平。

9.古代罗马的主要衣料是什么?答案:古罗马的服装材料主要是毛织物与亚麻织物,后来也盛行使用丝绸,棉布也在局部军人当中使用,但未在普通人当中普及.10. 希顿是什么样的衣服?分哪两类?在外观风格与材料上有什么差异?答案;在古希腊语中意为“麻布的贴身衣〞,是古希腊男女皆穿的一种衣服,从着装方式与状态上可以分为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

1,多利亚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暴,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

爱奥尼西亚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与,优雅的女性特征。

2.多利亚式希顿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西亚式希顿没有。

3.多利亚式希顿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希顿用平安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

4.多利亚式希顿的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侧缝必须缝合。

5.多利亚式希顿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亚式希顿有袖子的构成。

答案;是指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衣服,广义上也泛指矩形布料,希玛纯没有固定的造型,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有各种大小.希玛纯的披发很多,最常见的是首先把布披在肩上,使前边局部及地,后面从腋下松松的绕回到前面来,再一次通过左肩与右臂垂在后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服饰起源和衣料绕体人类服装起源归结为三种自然演化的需要:一是保护的需要,二是遮羞的需要,三是装饰的需要。

原始人使用附属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

文身是指人类早期出现的用锐器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各种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期留存在皮肤上的风习。

块料型服装由单块或多块衣料构成,不经过或稍经缝制,主是是通过缠绕或披挂的方法,包裹在身上或利用腰带捆系披挂在身上,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披绕式服装。

1. 埃及:腰衣(前2686—前1786)、筒形长裙、垂褶装束(前1550)面料:亚麻和棉布。

附属品和妆饰:凉鞋,流行戴假发,注重眉眼修饰,喜欢香水。

纸莎草和莲花是经常出现的植物题材2. 美索不达米来:苏美尔人的卡乌那克斯(有缨的穗的裙子)巴比伦人的缠绕式服装 亚述人的流苏服装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间,服装中除了日常服装以外,还出现了礼服、军服、猎装这三种在特定场合穿着的服装类型。

3. 古印度服装:女子的莎丽,男子的陶迪,产于前6世纪附属品和妆饰:发卡和项链4. 中国服装:十二纹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周礼》是后世历代封建帝王修订服装制度的参照范本 款式:上衣下裳和深衣连体。

深衣之制必须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四大原则。

面料:丝绸,印花工艺出现了与印章和印刷术密切相关的凸版印花织物。

汉代的丝绸图案从原来以几何纹为主发展到以动物纹为主,织锦上面的吉祥文字与动物云气穿插,成为中国古代丝绸图案的一大特色。

5. 克里特—迈锡尼服装:紧身上衣和吊钟开的层褶裥裙6. 古希腊服装:希顿(多里亚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多里亚式希顿的款式特点:用一整块布横向对折制作衣服,不需要裁剪。

特点:一是增多了一层折返,增加了服装造型的变化,可用后面的折返包头,二是块料上移,形成了展宽垂坠的希腊式腰曲线造型,三是对折处不全部缝合,增加了布料自然垂坠感。

希腊化是指以混合古希腊和东方因素为基础的新型文明。

附属品和妆饰:乳带、发式7. 古罗马服装:缠绕式托嘎、套头衣丘尼卡 丘尼卡的服装结构非常简单,它是利用一块布料,裁剪成“十”字形,中间挖洞,对折缝合而成,紫色作为高贵色二、缝衫制袍1. 袍服是那些上下相连、不收腰而包着全身的宽大衣服2. 基督教对服饰的影响:一、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欧洲服装呈现出在结构上的封闭性和造型上的宽大特征。

二、服装造型也不再像古典时期那样将人体的形态美感作为表现对象。

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女子大都戴头巾穿长袍,日常长袍大多为朴素的单色,衣身肥大,长至脚踝。

对服饰的制约一直持续到11世纪左右。

中世纪,有一种服装上面装饰着两条红色的条纹,这种条纹被称为克拉维,它一直作为宗教的标识性装饰。

3. 拜占庭服装:帕纳拉发展成为以装饰为主的标识性服装。

达尔马提卡:由整幅布裁成十字开对折,或由两块T 字开布缝合,中间留领口。

帕利姆和罗拉姆:由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服装演变过来的披绕式的残留样。

帕鲁达门托姆:是沿用自古罗马军用外套式样的,用长方形织物制作的大披风。

丘尼克、帕纳拉和霍兹4. 由于“蛮族”服装的冲击和影响,西欧服装开始向复杂结构和窄衣形态方向发展5. 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的日耳曼民族的传统服装的主要功能是防护和御寒。

罗马式时期:内衫和外袍(内衫称为查安斯,外袍称为伯莱欧)、披风(披风,也叫斗篷,有人则直译为曼特,是一种主要遮盖肩膀、胳膊和背部的无袖外衣,起着保暖、挡风沙和装饰作用。

)6. 12世纪前后,服装设计中出现了新倾向:一是受蛮族服饰文化影响产生的强调实用的服装发展倾向;二是突出优雅感的希腊—罗马风格服装的盛行7. 哥特式时期:哥特式式时期的服装指是12世纪中期开始于法国,到14世纪末遍及全欧洲的一种与建筑风格相仿的服装风格类型。

附属名和妆饰:尖头鞋,尖顶头饰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汉宁,纹章装饰,纹章作为一种标识性的图案最初产生于当时的骑土团。

8. 格陵兰长袍:因为特殊的裁剪方法而确立了它在服装史上的地位。

它的特殊性在于采用了省道技术,使布料更加合乎人体。

这种裁剪方法将服装从原来简单的前后两片叠合的二维构成方法上脱离出来,成为三维立体裁剪的起点。

从此,西方服装的构成形成与西方古典式或东方式的平面化构成形式,有了更加明显的区别。

9. 中国服装:唐代的陵阳公样、宝相花,男子服装主要是幞头纱帽与圆领袍衫,女帽先流行幂篱,后流行帷帽,再流行胡帽,以颜色来区别官袍等级,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

宋代是写生花和琐文图案,官员项间必套方心曲领,腰间佩一个鱼袋。

元代许多与宋代相类,明显的是团龙纹的出现,男女皆以长袍为主,妇女首服以顾姑冠最具特色,明代是缠枝花纹样,增加了服装和颜色方面的禁例,用补子图案表示官阶。

三、箍裙束身1.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意大利式时期特点:内衣部分地从外衣缝隙处露出,与表面华美的织锦布料形成对比,进一步衬托出美丽的布料。

男装普尔波安:工艺和服装结构三大显著特点:一绗缝,用倒针法;二是前开;三是改变了中世纪袍服的裁剪方式。

分体式女袍:外规似上下相连,腰部有接缝。

德意志式时期特点:切口服装、用裘皮作为衣领或服装缘边的装饰方法切口服装也叫雇兵步兵风格,原意是用刀、剑等乱砍、劈刺、割伤等,引伸为切口、裂缝、开衩,或开缝于衣服上的装饰。

西班牙时期特点:追求极端的奇特造型和夸张的表现,缝制技术高超。

皱领的流行:闭口式轮状,敞口式立领,披肩式。

紧身胸衣:鲸须胸衣,布纳胸衣。

撑裙:吊钟式箍撑裙,环轮形箍撑裙袖子根据填料不同造型可分为:泡泡袖,羊腿袖,悍妇袖 2. 巴罗克风格暑期欧洲服装特点:荷兰式时期:又称三L 时代(长发、花边、皮革) 男装:上衣达布里特因,平折领(大翻领,领口收省,领缘和领面上罩饰有花边。

男裤:膝口宽松的半截子裤,膝上用吊袜带或缎带扎口,下半截为丝袜或长统靴。

女装:圆润丰满造型,选用轻薄柔软和绸缎面料,服装色彩常用单色。

利用重叠方法体现女性的丰满和性感,是巴罗克时期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法国式时期:短上衣和衬裙式马裤的组合装,长外套与背心的组合装箍裙再度流行,苛尔巴莱耐(鲸须紧身胸衣)和巴黎臀垫(裙撑)服装面料生产和图案设计大都在画家的直接参与下完成的。

巴罗克图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采用贝壳形曲线和海豚尾巴形曲线。

17世纪服装面料的另一重大革新是花边的推广和应用。

3. 洛可可风格时期欧洲服饰特点:洛可可一词与法语rocaille 有关,常用以指文艺复兴时期传到意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申而来。

洛可可服装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西方服装史上留名最早的服装设计师:罗斯.贝尔坦 宽身女袍(法国式罗布是18世纪代表性的女袍式样),著名的宽身女袍有切尔卡西式袍服、波兰式袍服和英国式袍服。

驮篮式撑裙(法国洛可可式女装表现为有撑环的长裙和紧束上装相结合的式样)18世纪后期出现的可开合式铁制帕尼耶,大大增强了撑裙穿着时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

服装面料:印花面料,17、18世纪,欧洲的织物显花技术由原来的以提花技术为主,发展成为以印花技术为主,1785年苏格兰人T. 贝尔发明滚筒印花附属品和妆饰:妆饰特点突出表现在假发的流行。

18世纪同时也是纽扣盛行的时代,主要用花卉、古迹、风光、天使、肖像和历史事件为题材设计纹样。

18世纪法国最流行的女鞋是路易跟鞋,男子附属品以胸饰最有特点,分固定和可脱卸两种形式。

4. 新古典时期欧洲服饰特点:法国人民革命装:潘塔隆裤(丑角裤),卡曼纽拉(茄克式短上衣)‘麝香派’服装:花花公子式(缪斯卡丹),奇装青年式(安克罗瓦布斯)内衣式连衣裙和茄克式外套帝政式男装:复古骑装,燕尾服和晨礼服帝政式女装的款式特点:帝政时期女装采用膨起的短泡泡袖(抛袖)和奴隶袖,领口变大,以突出胸部,在素雅的古典情调上增加了装饰,同时在高腰位置收缩,以腰以下扩张裙摆。

帝政时期出现的科尔塞特紧身胸衣,确切地说是一种补正内衣。

附属品和妆饰:新古典主义时代女子最常见服饰品是披肩、纽扣和帽子。

5. 浪漫主义时期服装:服装款式:膨起的衣袖,外穿的居家服,克里诺林式样男子的礼服:日礼服(直摆双排扣,衣长至膝),夜礼服,晨礼服附属品和妆饰:领巾,沿便帽和低跟高帮鞋,眼镜 6.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服装史与上个时代相比,反映出的特征有:一、服装设计中造型设计的因素增强了,结构明显复杂化。

二、服装流行的中心以及流行的区域逐渐扩大。

三、在箍裙时代,服装发展更多地受到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综合影响。

四、仰望时装1. 高级时装可用法语haute cou-ture 一词来表示,haute 是高等、高超的意思,couture 是裁缝、时髦女子行业的意思,设计的时间要求有独创性、合乎时尚,并严格按顾客的身材量体裁衣,裁剪和缝制技术高超,面料高档。

2. 布卢默夫人与运动女装:布卢默夫人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子解放运动先驱,妇女杂志《百合花》的创办者。

1850年因设计并提倡推行的一套具有近东阿拉伯民族服装风格的宽松式的上衣和灯笼裤而迈出了现代服装变革的重要一步。

3. 沃斯与高级时装店:沃斯1826年出生于英格兰,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设计师。

是第一们在欧美出售设计图样的设计师,19世纪70年代,推出了利用前接线分割的紧身女装公主款式,并率先使用了时装模特儿。

被称为服装史上的“沃斯的时代”。

4. 巴斯尔式样:巴斯尔是为了后腰部分隆起起使用的围腰式腰垫,出现于17世纪末。

盛行于19世纪70至90年代,巴斯尔时期是箍裙时代到高级手工时装时代之间特别是向现代S 形女装造型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巴斯尔时期服装款式:巴斯尔式样:也称后撑裙式,它是以撑起女子身体的后臀而改变女子体态的一种服装表现手法。

5. S 型时期,新艺术运动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发生在它前面的象征主义和“工艺美术运动”的传统,左右着当时的设计潮流。

五、走向多元管状外观和男孩风貌:体现体态特征的三围曲线被有意识地遮盖,呈现出的直筒形的外观造型称为管状式外观。

“爵士乐时代”及其服装: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爵士乐时代”,女子服装的男性化外观减弱,突出表现在缩短的裙子。

棒状口红发明于1915年的美国。

男子的绑腿裤和牛津裤:牛津裤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兰伯特为了顺应20世纪初取消女子紧身胸衣和撑裙的服装改革运动而设计的。

1. 20年代的设计师:2. 珍妮·朗万:1867年出生于法国,拥有手工印染技术,研制了朗万蓝。

3. 加布里埃尔·博纳尔·夏奈尔:1883年生于法国,被称为“永远的时装设计女王”、“魅力与智慧并存的女人”,夏奈尔套裙产生于20年代前后,它由衣缘及领、袖镶滚边饰的茄克式上衣、衬衫及直筒裙组合而成,其直线型的简洁外观奠定了职业女装款式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