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湖泊、水库、湿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斯坦福水文模型;侵蚀模型考虑雨滴溅蚀、径流冲刷侵蚀和沉积作用;污染物包括氮、磷和农药等,考虑复杂的污染物平衡
Johanson等,1983;Bicknell等,1996
ANSWERS
1977
1996
分散参数
流域
开始为单次暴雨,后发展为长期连续
暴雨期为60s,非暴雨期为1d
要素之二:水环境功能区
水环境功能区划体现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需求,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态度:开发、利用或保护。 已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要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规范功能区达标标准; 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可不进行容量计算;若考虑计算,按较高功能标准进行(II类)。
要素之三:排污方式
排污口沿河(或其他水体)位置布设,对河流整体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 排污口排放方式(岸边或中心,浅水或深水),对局部的污染物稀释混合影响很大;
方法2: 提高功能校核法
由于应用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部分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提高容量结果的安全性,建议部分河段采用提高功能区类别的方法进行核算,以作为确定安全系数的参考值。
方法3:超标水域分析法
在不同水域,分别应用零维、一维和二维模型,分析功能区内水域达标长度比例(或达标面积比例),根据各地区情况,确定的达标水域范围,分析容量结果的合理性。
2、水动力学模型
最枯月设计条件 1、满足节点平衡方程 2、满足沿程连续方程
河流径流量沿程概化
河流流速沿程概化
3、污染源概化模型
污染源沿程位置概化 污染源源强概化
1、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如下图所示,1号、2号、3号排污口可合并为1个排污口1#。上界下界上界1 2 3下界1#
1、模型参数验证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中国环境规划院李云生2004.5•基本涵义•计算模型•计算步骤•校核方法第一部分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涵义容量涵义技术指南中的概念定义•在给定水域范围和水文条件,规定排污方式和水质目标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该水域最大允许纳污量,称作水环境容量。
•从上述定义可知,水环境容量主要决定于三个要素:水资源量、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排污方式。
要素之一:水资源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量是水环境容量基础;•为了确保用水安全,水环境容量计算采用的是较高保证率的水文设计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水资源量都用来计算环境容量。
要素之二:水环境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体现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需求,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态度:开发、利用或保护。
•已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要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规范功能区达标标准;•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可不进行容量计算;若考虑计算,按较高功能标准进行(II类)。
要素之三:排污方式•排污口沿河(或其他水体)位置布设,对河流整体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排污口排放方式(岸边或中心,浅水或深水),对局部的污染物稀释混合影响很大;••第二部分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1、流域概化模型•2、水动力学模型•3、污染源概化模型•4、水质模型1、流域概化•将天然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概化成计算水域,例如天然河道可概化成顺直河道,复杂的河道地形可进行简化处理,非稳态水流可简化为稳态水流等。
水域概化的结果,就是能够利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水质变化规律。
同时,支流、排污口、取水口等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概化。
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2、水动力学模型•最枯月设计条件•1、满足节点平衡方程•2、满足沿程连续方程河流径流量沿程概化河流流速沿程概化3、污染源概化模型•污染源沿程位置概化•污染源源强概化• 1、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 2、距离较远并且排污量均比较小的分散排污口,可概化为非点源入河,仅影响水域水质本底值,不参与排污口优化分配计算。
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专题讲解
⑤废水中其它还原性物质引起水体的好氧。
河水溶解氧供应的来源有: ①上游河水或有潮汐河段海水所带来的溶解氧。 ②排入河水中的废水所带来的溶解氧。 ③河水流动时,由大气中的氧向水中扩散、溶解。 ④水体中繁殖的光合自养型水生植物(如藻类), 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溶于水中。
?
k1L0 k1?k2
(e?1x
?e?2x)
?1
?
u 2E
(1?
1?
4Ek1 u2
)
u
?2
?
(1? 2E
1?
4Ek2 u2
)
2.忽略弥散时:
?L ?
?
L e?k1x/u 0
??O? ?
Os
?
k1L0 k1 ? k2
(e?k1x/u
?
e?k2x/u
)?
D e?k2x/u 0
氧垂曲线
D0 Dc
溶解氧
饱和溶解氧浓度
S-P模型的基本假设是:①河流中的 BOD的衰减和溶 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②反应速度是定常的; ③河流中的耗氧是由 BOD衰减引起的,而河流中的 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其基本方程是:
dL dt
?
? k1t
dD dt ? k1L ? k2D
a.斯特里特-菲尔普斯(Streeter-Phelps)BOD -DO模型
0
tc
t
b.托马斯( Thomas )BOD -DO模型
对一维稳态河流,在斯特里特 -菲尔普斯模型的基础
上增加一项因悬浮物的沉淀与上浮所引起的 BOD速率
变化 ,才有以下的基本方程组(忽略弥散):
课件-(7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人类活动的热排放
主要为火力发电厂、冶炼厂等冷却水的排放,可按随水 流迁移的热交换公式进行计算
6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A R E C
辐射热通量
R I RI G RG S I G S
I为入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通量;RI为被水面反射的太阳辐 射通量;G为入射的大气长波辐射通量;RG为G被水面反 射的大气辐射通量;S为水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通量,单 位均为J/(m2.h)
12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1)计算上断面的初始水温。进入上断面的热量有干流 来水和支流来水带来的热量及排污热量,与水流充分混 合后,得到从上断面流入本河段的起始水温T0
W q T0 TI Tx TI QC p Q
热污染源引起 的水温变化 支流引起的水 温变化
9
5.1.3河流水温模型
类似于一维水质基本方程,可以写出河流 纵向一维水温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T T 2T u E 2 ST t x x
E为热量在水中的扩散、离散系数;ST为微元河段关于水 温的源漏项。一般河流中的扩离散作用远小于移流作用, 可忽略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T T u ST t x
20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各水质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大气复氧作用;2-河底生物的耗氧;3-碳化合物BOD耗氧;4-光合 作用产氧;5-氨氮氧化耗氧;6-亚硝酸盐氮氧化耗氧;7-碳化合物 BOD的沉淀;8-浮游植物对硝酸盐氮的吸收;9-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磷 的吸收;10-浮游植物代谢产生磷酸盐磷;11-浮游植物的死亡和沉淀; 12-浮游植物代谢产生氨氮;13-底泥释放氨氮;14-氨氮转化为亚硝 21 酸盐氮;15-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16-底泥释放磷
水资源管理的数据模型与算法
水资源管理的数据模型与算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建立一个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而这个系统的核心是合理的数据模型和算法。
一、水资源管理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指对于一定范围的系统的描述,在将现实系统抽象为数学或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运算和处理,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水资源管理的数据模型主要包括水文数据模型、水资源评价模型、水质模型及水量分配模型等。
水文数据模型主要用于描述水文过程,根据分析得到的水文数据,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预报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水文气候变化等。
水质模型主要是对当地水质情况进行建模,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以及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评价模型包括对水环境、水文、水土资源等进行评价,并对不同因素进行量化,明确其对整个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水量分配模型是通过对一些相关的参数进行计算,确定水的分配方案,比如水库水位调度、基本供水量等。
二、水资源管理的算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数据分析领域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数据分析算法,这些算法都可用于水资源管理。
例如,聚类算法可用于水资源评估,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不同水体所属的类别和属性,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特征来建立不同的管理措施,实现更科学的水资源管理。
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算法,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定量和定性评估分析。
另外,模糊数学算法也是进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算法之一。
模糊理论是由扎德提出的,它是对连续变量的灰色处理方法。
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算法,可以有效的处理数据不确定性问题,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和适用性。
因此,模糊理论在水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对水质评价、水土资源分析以及水文数据分析等领域。
三、结语水资源管理对世界各国都具有重大意义,建立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需要科学的数据模型和算法支持。
水文数据模型、水资源评价模型、水质模型及水量分配模型等可以更好的帮助水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决策;聚类算法、GIS技术的空间分析算法和模糊数学算法等则能更精细化的处理数据问题。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水环境承载能力的上限,从而保护水体的质量和数量。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基于一系列参数和指标的分析,包括水体的自净能力、输入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标准等。
本文将介绍水环境容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一)理论计算法1.污染物输入量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排放源的污染物输入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来计算水环境容量。
首先需要收集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和污染物的去除率,然后根据水体的水流速度和混合时间来计算污染物的传输和稀释过程。
最后,综合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来确定污染物的容量上限。
2.水质标准法:该方法是根据水质标准和频率分析来计算水环境容量。
首先需要确定水体的水质标准和限制排放标准,然后通过采样和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来评估水质情况。
最后,根据频率分析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来确定污染物的容量上限。
3.数学模型法:该方法是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水体污染物的去除和输送过程。
根据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建立数学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组来计算污染物的传输和稀释过程。
最后,根据模型的结果来评估水体的容量和污染物输入的影响。
(二)实测数据法1.野外观测法:该方法是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来获得水体的质量和容量参数。
首先需要在水体中设置采样点,并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和监测。
同时,还需要测量水体的水流速度、温度、溶解氧等物理和化学指标。
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来评估水体的容量和质量情况。
2.生态指标法:该方法是根据水体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容量。
首先需要调查和记录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生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容量。
最后,可以通过生态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来衡量水体的容量和稳定性。
三、水环境容量的应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
(完整word版)水环境容量估算(word文档良心出品)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 规划环评应“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 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资源量、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指标”。
本章就上述内容展开分析。
14.1 环境容量分析14.1.1 水环境容量估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中未详细给出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故本次评价参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附录B 的2.4条和2.5条, 采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并应考虑多点排污的叠加影响, 以受纳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为前提, 估算其最大允许排放量。
14.1.1.1 估算指标按照各级环境保护规划, 国家将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NH3-N )作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因此本次水环境容量估算的指标也定为上述两项。
14.1.1.2 控制单元划分及其所对应的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控制单元一般是在综合考虑混合过程段长度及重点污染源排放口、大型水工构筑物、水质控制断面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划分。
河流岸边排污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采用如下公式:()()()210065.0058.06.04.0gHI B H Bua B L +-=式中: L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 m B ——河流宽度, m H ——平均水深, m I ——平均坡度, 无量纲 u——平均流速, m/s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 m根据其水文参数, 滃江干流枯水期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结果如表14.1-1所示。
表14.1-1滃江干流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一览表清远华侨工业园的废水排放受纳水体最终均为滃江。
根据调查, 园区附近的滃江干流上主要建有3座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 分别为红桥水电站、英华水电站及狮子口水电站;此外, 大镇水汇入口处为滃江干流的水质交界断面, 该断面上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其下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
三、水环境容量计算(演示稿)..
somethin 问题均可按零维模型处理。 for 下面主要介绍二类常见零维模型。 od 1、定常设计条件下的河流稀释混合模型; re go 2、湖泊、水库的盒模型。
g a 4.1.2. 定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 ir bein 1、点源,河水和污水稀释混合方程 in the C CP QP CE QE s QP QE thing 式中:C—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g/L); ll QP、CP—上游来水设计水量(m3/s)与设计水质浓度(mg/L); nd A QE、CE—污水设计流量(m3/s)与设计排放浓度(mg/L); e a 例:上游来水 CODCr(p)=14.5mg/L, QP=8.7m3/s tim污水排放源强 CODCr(E)=58mg/L,QE=1.0m3/s
ll th 3、污染性质。不同污染物本身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反应 d A 特征,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 an 对于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水质标准及迁移转化规律,确定了不同的 time 水环境容量,但具有一定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提高某种污染物的水环境 ing at a 4
ing① 各质源会染地因 a 水量满经源表此t根在a污是足济达水,据小t染否环发不质不规i流m源符保展到达论划域e是合要及环到是区水a否水求水保水前域污n实体,污要域者水d染现使则染求功还污小A防达用可源时能是染流l治l标功分的,要后调t域规h四排能析总则求者查i水划n川放要计量需与,水监g编污大及求算控分水都环测s制染满;出制析污需学资境i过n防足② 研提计染要 料容程t1治 总究供算源进h及如量中e 规量水依出的行地果计i,黄r控域据研达研划表地有算b川制剩;究标究培水 表e两友的余如水治水i环水训n个要水果域理体g境环讲重求环地削合的质境a稿要,境表减理水r量质e问区容水污控环监量题g域量质染制境测及o需地,及负提容o数区要d表为区荷供量据域明f水区域量依计,水o确环域水,据算r明污:s境社污为。,确染omethin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中国环境规划院李云生•基本涵义•计算模型•计算步骤•校核方法第一部分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涵义容量涵义技术指南中的概念定义•在给定水域范围和水文条件,规定排污方式和水质目标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该水域最大允许纳污量,称作水环境容量。
•从上述定义可知,水环境容量主要决定于三个要素:水资源量、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排污方式。
要素之一:水资源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量是水环境容量基础;•为了确保用水安全,水环境容量计算采用的是较高保证率的水文设计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水资源量都用来计算环境容量。
要素之二:水环境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体现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需求,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态度:开发、利用或保护。
•已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要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规范功能区达标标准;•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可不进行容量计算;若考虑计算,按较高功能标准进行(II类)。
要素之三:排污方式•排污口沿河(或其他水体)位置布设,对河流整体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排污口排放方式(岸边或中心,浅水或深水),对局部的污染物稀释混合影响很大;••第二部分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1、流域概化模型•2、水动力学模型•3、污染源概化模型•4、水质模型1、流域概化•将天然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概化成计算水域,例如天然河道可概化成顺直河道,复杂的河道地形可进行简化处理,非稳态水流可简化为稳态水流等。
水域概化的结果,就是能够利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水质变化规律。
同时,支流、排污口、取水口等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概化。
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2、水动力学模型•最枯月设计条件•1、满足节点平衡方程•2、满足沿程连续方程河流径流量沿程概化河流流速沿程概化3、污染源概化模型•污染源沿程位置概化•污染源源强概化•1、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2、距离较远并且排污量均比较小的分散排污口,可概化为非点源入河,仅影响水域水质本底值,不参与排污口优化分配计算。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地表水的污染和自净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表水资源地球水97%的水是海水,剩余3%的淡水中2.977%是以冰川或冰川的形式存在,只有0.003%的淡水是可为人类直接利用的,包括土壤水、可开采地下水、水蒸气、江河和湖泊水等。
只要人类不过度开采和滥用并适当的保护,这些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和自净过程还是可以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的。
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如图4-1.二、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按排放形式不同,将水体污染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
1.点污染源是指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排入水体的废水。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s计算式(4-1):Qs =86400sqNK(4-1)式中:Qs——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q ——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N——设计人口数Ks——总变化系数(1.5~1.7)。
]工业废水Qs按式(4-2)估算:Q =tmMK i3600 (4-2) 式中:m ——单位产品废水量,L/t ; M ——该产品的日产量,t;K i ——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 t ——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 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4—1。
2. 非点污染源又称面源,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1) 城市非点污染源负荷估计:不同区域径流系数见表4-2 (2) 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3.水体污染物由点源和非源排入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可分为: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物、石油类、热量和放射核素等。
河流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方法
河流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方法
河流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方法:
1. 使用容量一维模型:首先采用容量一维模型来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该模型考虑了水体中不同介质的影响。
2. 确定经济参数:根据水体的特性确定经济参数,比如流量、泥沙的
质量,用这些参数来测定水体的环境容量。
3. 采集水文资料:根据实际情况采集水文相关资料,如温度、污染物
浓度等,并将其输入计算模型中。
4. 计算模型参数:根据输入的水文资料,计算当前水体以及其介质的
状况下,确定其容量一维模型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水
体环境质量。
5. 计算水体环境容量:根据掌握的容量一维模型参数,就可以进行模
型计算,计算出河流水环境的容量。
6. 计算水体资源效益:在得出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计算水
体资源效益,来评估水体环境经济利用价值。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1. 你知道水环境容量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计算吗?比如说,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各种影响因素一块块地组合起来,构建出一个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模型。
比如我们要计算一条小河的水环境容量,那就要考虑河水的流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等等因素,通过模型把这些都整合起来,就能算出这个小河能容纳多少污染物啦!哎呀,真神奇啊!2. 水环境容量还可以用监测数据来分析计算呢!这就好比赛跑的时候用秒表来记录时间一样准确。
假设我们在一个湖泊周围设置多个监测点,长时间监测水质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推算它的水环境容量。
嘿,这不就像是给湖水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嘛!难道你不想知道结果吗?3. 有没有听说过类比法来计算水环境容量呀?就好比我们比较两个类似的东西,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把一个水域和以前研究过的类似水域进行类比,根据已知的那个水域的容量情况,来推测这个水域的容量。
哇塞,这么巧妙的办法,不好奇怎么用吗?4. 还有一种方法叫物料平衡法来计算水环境容量哦!就如同我们计算家里的收支平衡一样。
我们要详细了解进入水域的污染物量和离开水域的污染物量,通过平衡计算就能得出水环境容量啦。
这是不是很像在做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呀!难道你不想试试去解开它吗?5. 生态学法也能算水环境容量呢!可以想象成是观察大自然这个大舞台上生物们的表现。
通过研究水域里的生物种群、数量和生存状况等,来推断水环境容量。
哎呀呀,大自然可真是给了我们很多线索呢!你不想去挖掘一下吗?6. 计算水环境容量还可以综合各种方法呢!就好像是把不同的拼图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把前面说的那些方法都结合起来,互相印证和补充,这样就能得到更准确可靠的结果啦。
哇哦,这么厉害的方法,不想去深入了解一下吗?我觉得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真的很有趣也很重要,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水环境,让水变得更清澈、更美好!。
河流湖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目录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 (1)目录 (1)一、一维模型 (1)二、二维模型 (4)三、感潮河段零维模型 (6)四、湖库模型 (6)一、一维模型1、适用范围: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1)宽浅河段;2)污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能混合均匀;3)污染物浓度在断面横向方向变化不大,横向和垂向的污染物浓度梯度可以忽略;4)一般情况下适用于河宽小于200m的河流,但注意利用不均匀系数对其容量进行修正。
2、一维衰减公式:排污口、支流排入断面完全混合模型:EP E E P P Q Q Q C Q C C ++= 式中:C 为断面混合后的水质浓度值;C P 为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的水质浓度值;Q P 为排污口废水排放量;C E 为河水的水质浓度值;Q E 为河水流量。
3、算例:假设该河段水环境功能区目标为III 类,假设该河段上边界COD 来水控制目标为20mg/L ,90%最枯月保证率流量为20m³/s ,该河段平均流速为0.2m/s ,COD降解系数约0.1/d,概化排污口流量为1m³/s,COD浓度90mg/L,支流流量5m³/s,COD浓度为25mg/L。
C 目=Q∗C∗exp(−k∗X186400u)+q∗c+WQ+qexp(−kX286400u)通过上游来水衰减,区间内中间混合后衰减等于水质目标,可以反推出区间内水环境容量,注意公式中的单位,通过上述公式算出的W单位为g/s。
Q:m³/s、C:mg/L、u:m/s、K:1/d、x:m。
(1)上边界→节点1(混合前浓度):C2=C1*exp( kx/u)=20*exp( 0.1*20000/86400/0.2)=18.875mg/L(2)概化排污口汇入混合:C3=(c1*q1+C2*Q1)/(q1+ Q1)=(90*1+18.875*20)/(20+1)=22.262mg/L(3)节点1→节点2:C4= C3*exp( kx/u)=22.262*exp( 0.1*5000/86400/0.2)=21.627mg/L(超标)(4)节点2→节点3(混合前浓度):C5= C4*exp( kx/u)=21.627*exp( 0.1*20000/86400/0.2)=19.264mg/L(5)支流汇入混合:C6=(c2*q2+C5*Q2)/(q2+ Q2)=(25*5+19.264*21)/(5+21)=20.367mg/L(6)节点3→节点4:C7= C6*exp( kx/u)=20.367*exp( 0.1*5000/86400/0.2)=19.786mg/L(7)节点4→控制断面:C8= C7*exp( kx/u)=19.786*exp( 0.1*8000/86400/0.2)=18.891mg/L可见,该河段在现状排污情况下水质能达到地表水III类,但河段允许排放量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不均匀,上游计算断面1存在超标情况,下游容量仍有富裕,在因此需进一步通过试算的方法,削减概化排污口排污量,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下游支流水质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将容量进行合理分配。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C(x, z) m exp( z2u K x)
hu
Ey
x u
4Eyx u
面源模型
•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用来计算一定流域内由非点 源污染造成的各种污染物的输出情况。选择或建 立与当地实际情况复合较好的负荷模型,是对各 种污染控制措施进行模拟筛选的基础。通过文献 调研,对国外非点源模型3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现 状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调查,就非点源模型的主要 类型、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目前 广泛采用的13种非点源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详 见下表。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容量涵义图示
W自净
W稀释
自净容量 稀释容量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 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 净的污染物量。
W
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本底 污染物浓度低于水质目标时,依 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 纳的污染物量
排放方式
技术指南中的概念定义
• 在给定水域范围和水文条件,规定排污方 式和水质目标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该水 域最大允许纳污量,称作水环境容量。
零维模型
• 计算稀释容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后, 在污染物完全均匀混合断面上,污染物的 指标无论是溶解态的、颗粒态的还是总浓 度,其值均可按节点平衡原理来推求。对 河流,零维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河流稀 释模型;对于湖泊与水库,零维模型主要 有盒模型。
• 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的环境问题可概化 为零维问题:
境容量。
第四部分 水环境容量 校核
方法1:水资源量校核法
• 对比各个水系水资源量和水环境容量计算 结果,若差距较大,需仔细分析;
• 将同一水系各个河段(地市)的计算条件 连在一起进行计算,比较总体结果与各段 结果的差距。
(整理)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公式
一、掌握常用河流水质预测模式的运用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
1、数学模型法:一般情况数学模型法比较简单,应首先考虑;2、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主要指水工模型。
水工模型法定量性较高,再现性较好,能反映出比较复杂的地面水环境的水力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物理过程,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场所和条件以及必要的基础数据,制作这种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水工模型法只适用于解决个别特定问题或有现成模型可资利用的情况。
水工模型应根据相似准则设计。
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评价级别比较高的,对预测要求比较严时,应用此方法。
3、类比分析法:属于定性或半定量预测。
对三级评价或二级评价的个别情况(如对地面水环境影响较小的水质参数或在地面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复杂而其影响又不太大的水质参数),由于评价时间短、无法取得足够的数据,不能利用数学模式法或物理型法预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可采用此法。
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害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释放等,目前尚无实用的定量预测方法,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类比调查法。
预测对象与类比调查对象之间应满足下要求:(a)两者地面水环境的水力、水文条件和水质状况类似;(b)两者的某种环境影响来源应具有相同的性质,其强度应比较接近或成比例关系。
4、专业判断法: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当水环境影响问题较特殊,一般环评人员难以准确识别其环境影响特征或者无法利用常用方法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或者由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无法满足采用上述其他方法进行环境影响预测等情况下,可选用此种方法。
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以及某些过程(如pH值的沿程恢复过程)等,目前尚无实用的定量预测方法,这种情况,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
在选择模型时,必(1)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须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2)水质模型所描述(或所使用)的时间尺度;(3)污染负荷、源和汇;(4)模拟预测的河段范围;(5)流动及混合输移;(6)水质模型中的变量和动力学结构(1)空间维数①大多数的河流水质预测评价采用一维稳态模型,②对于大中型河流中的废水排放,横向浓度梯度(变化)较明显,需要采用二维模型进行预测评价。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要素之三:排污方式
• 排污口沿河(或其他水体)位置布设,对 河流整体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
• 排污口排放方式(岸边或中心,浅水或深 水),对局部的污染物稀释混合影响很大;
• 全面理解内涵 • 重视数据协调 • 合理计算容量
污染平衡
零维计算结果
一维计算结果
二维计算结果
第三部分 水环境容量 的计算步骤
• 1、模型参数验证 • 2、现状污染源的水质影响分析 • 3、稀释容量分析(零维) • 4、稀释自净容量分析(一维) • 5、混合区约束容量分析(二维) • 6、确定环境容量
1、模型参数验证
• 废水量影响河流流量,调整水 文参数;
• 本次计算,利用平均法确定源强。
4、水质模型
• 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实际情况,环境容量 计算一般用一维水质模型。对有重要保护 意义的水环境功能区、断面水质横向变化 显著的区域或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二维 水质模型计算。在模型计算时尤其是对于 大江大河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必须结合混 合区或污染带的范围进行容量计算。
C(x, z) m exp( z2u K x)
hu
Ey
x u
4Eyx u
面源模型
•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用来计算一定流域内由非点 源污染造成的各种污染物的输出情况。选择或建 立与当地实际情况复合较好的负荷模型,是对各 种污染控制措施进行模拟筛选的基础。通过文献 调研,对国外非点源模型3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现 状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调查,就非点源模型的主要 类型、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目前 广泛采用的13种非点源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详 见下表。
参数 形式
河流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模型分析
河流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模型分析作者:陈明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27期摘要:在一定水文设计条件和水质目标前提下,根据一维河流水质模型理论,探讨不同控制断面和排污口位置下的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水环境容量时,对于长度较短的河段,排污口均匀概化和中点概化差异不大;对于长度较长的河段,排污口均匀概化比中点概化更接近实际情况。
段首法最为严格,适于经济发达地区、水源地或旨在改善水质的区域;段尾法次之;功能区末端控制法要求达到的环境目标值更低。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排污口概化;段首控制法;段尾控制法水环境容量是指某一水环境单元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也就是环境单元依靠自身特性使本身功能不至于破坏的前提下能够允许容纳的污染物的量[1]。
其大小与水环境功能目标、水体特征、污染物特性及排污方式相关。
通常以单位时间(如:一年)内水体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表示。
水环境容量也可称为水域的纳污能力。
1 计算流程在计算水环境容量时一般按以下流程:(1)调查收集水环境功能区的基本资料并分析整理;(2)调查分析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状况;(3)调查分析沿河排污口的位置分布、排污负荷等具体情况;(4)调查水环境功能区水文参数;(5)确定水体的水质目标;(6)选用适当的计算模型,计算水域的环境容量;(7)分析、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 计算模型根据所采用的水质数学模型维数的不同,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可分为零维模型、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
其中零维模型主要适用于污染物均匀混合的小型河流及河网流域;一维模型主要适用于河道宽深比不大,在较短时间内污染物质能在横断面上均匀混合的中小型河流;二维模型主要适用于河道宽度较大,河流横向距离显著大于垂向距离,在横断面上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的河流,或者宽度虽然不大,但是存在如鱼类的洄游通道等特殊功能需求的河流。
以下将重点讨论河流非持久性污染物的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式中C1为排污口废水浓度,mg/L;q为废水量,m3/s;C0为上游河水浓度,mg/L;Q0为流量,m3/s;K为水质降解系数,1/d;x为距排污口的距离,m;u为流速,m/s。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1)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水环境容量是在水资源利用水域内,在给定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和水质条件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按照污染物降解机理,水环境容量W 可划分为稀释容量W 稀释和自净容量W 自净两部分,即:W W W =+稀释自净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河段污染物混合概化图如图11.4-1。
根据水环境容量定义,可以给出该河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图11.4-1 完全混合型河段概化图0()i si i i W Q C C =-稀释 i i si i W K V C =⋅⋅自净即:0()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考虑量纲时,上式整理成:086.4()0.001i i si i i i siW Q C C K V C =-+⋅⋅其中: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低于本河段时:0i si C C =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高于或等于本河段时:00i i C C =式中:i W —第i 河段水环境容量(kg/d ); i Q —第i 河段设计流量(m 3/s ); i V —第i 河段设计水体体积(m 3); i K —第i 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d -1);si C —第i 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mg/L );0i C —第i 河段上方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背景值(mg/L ),取上游来水浓度。
若所研究水功能区被划分为n 个河段,则该水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是n 个河段水环境容量的叠加,即:1nii W W ==∑01131.536()0.000365n ni si i i i i i i W Q C C K V C ===-+⋅⋅∑∑式中:W —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t/a ); 其他符合意义和量纲同上。
河流、湖泊、水库、湿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1)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水环境容量是在水资源利用水域内,在给定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和水质条件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按照污染物降解机理,水环境容量W 可划分为稀释容量W 稀释和自净容量W 自净两部分,即:W W W =+稀释自净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河段污染物混合概化图如图11。
4—1。
根据水环境容量定义,可以给出该河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图11.4—1 完全混合型河段概化图0()i si i i W Q C C =-稀释i i si i W K V C =⋅⋅自净即:0()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考虑量纲时,上式整理成:086.4()0.001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其中: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低于本河段时:0i si C C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高于或等于本河段时:00i i C C =式中:i W -第i 河段水环境容量(kg/d );i Q -第i 河段设计流量(m 3/s );i V —第i 河段设计水体体积(m 3);i K —第i 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d -1);si C —第i 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mg/L );0i C —第i 河段上方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背景值(mg/L ),取上游来水浓度。
若所研究水功能区被划分为n 个河段,则该水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是n 个河段水环境容量的叠加,即:1ni i W W ==∑01131.536()0.000365n ni si i i i i i i W Q C C K V C ===-+⋅⋅∑∑式中:W —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t/a);其他符合意义和量纲同上.2)湖泊、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有机物COD 、氨氮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多采用完全均匀混合箱体水质模型来预测水库水体长期的动态变化,即将水库视为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时,有机物的容量计算模型可以用水体质量平衡基本方程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1)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
水环境容量是在水资源利用水域内,在给定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和水质条件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按照污染物降解机理,水环境容量W 可划分为稀释容量W 稀释和自净容量W 自净两部分,即:
W W W =+稀释自净
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河段污染物混合概化图如图11。
4—1。
根据水环境容量定义,可以给出该河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
图11.4—1 完全混合型河段概化图
0()i si i i W Q C C =-稀释
i i si i W K V C =⋅⋅自净
即:0()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
考虑量纲时,上式整理成:
086.4()0.001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
其中: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低于本河段时:0i si C C =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高于或等于本河段时:00i i C C =
式中:i W -第i 河段水环境容量(kg/d );
i Q -第i 河段设计流量(m 3/s );
i V —第i 河段设计水体体积(m 3);
i K —第i 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d -1);
si C —第i 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mg/L );
0i C —第i 河段上方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背景值(mg/L )
,取上游来水浓度。
若所研究水功能区被划分为n 个河段,则该水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是n 个河段水环境容量的叠加,即:
1n
i i W W ==∑
01131.536()0.000365n n
i si i i i i i i W Q C C K V C ===-+⋅⋅∑∑
式中:W —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t/a);
其他符合意义和量纲同上.
2)湖泊、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有机物COD 、氨氮的水环境容量模型:
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多采用完全均匀混合箱体水质模型来预测水库水体长期的动态变化,即将水库视为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时,有机物的容量计算模型可以用水体质量平衡基本方程计算。
水库中有机物容量模型如下:
C t kV S t C t Q t C t Q dt
dc c out in in )()()()()(V(t)++•-•= 假设条件:水量为稳态,出流水质混合均匀。
式中:V(t)——箱体在t 时刻的水量,m 3;
dt dc ——箱体水质参数COD 、氨氮的变化率;
)(t Q in ——t 时刻水库的入流水量,m 3/a ;
)(t Q out -—t 时刻水库的出流水量,m 3/a ;
)(t C in ——t 时刻水库的COD 、氨氮入流浓度值,mg/L ;
)(t C ——t 时刻水库的COD 、氨氮出流浓度值,mg/L ;
c S ——其他未计入的外部源和漏污染量;
k ——COD 、氨氮的综合降解系数.
由此模型推导出的COD 、氨氮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out KV Q Cs W +=
转换量纲后公式为:
6out 10*)(-+=KV Q Cs W
W —-水库环境容量,t/a;
Cs ——水库功能区目标值,mg/L ;
out Q ——水库的出流水量,m 3/a ;
K ——COD 、氨氮的综合降解系数;
V —-水库死库容,m 3。
总氮总磷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水库中氮和磷等营养盐物质随时间的变化率,是输入、输出和在水库内沉积的该种污染物的量的函数,因此营养盐物质容量计算可采用沃伦威得尔模型(V ollen —welder),即可以用质量平衡方程表示。
总氮总磷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可采用吉柯奈尔—迪龙(Kirchner —Dillon )水库营养物浓度预测模型,其形式如下:
εγ⋅--=V
R I dt )1(dC
式中:C —总氮总磷的浓度(g/m 3);
I —总氮总磷的总负荷(g/a );
R —总氮总磷在水库中的滞留系数;
V —水库的容积;(m 3);
γ-冲刷速度常数(a —1);
γ=Qout/V ,式中Qout 为水库输出流量。
给定初始条件:当t=0时,C=Co,可以求得上式的解析解:
πγγ-----=e V
Co V ]R 1I [R 1I C )()( 假设水库的入流、出流与污染物的输入处于稳定状态,当∞→t ,可得上式的平衡浓度Cp:
R
V Cp I V Cp -=-=1R 1I γγ)
( 式中Cp-总氮总磷的平衡浓度(mg/L )。
用总氮总磷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来衡量。
滞留系数R 可以根据流入和流出支流的流量和营养物浓度近似计算:
Wi Wout QiPi outPout -=-=∑
∑1Q 1R 式中Qi 、Qout —水库输入和输出流量(m 3/a );
Pi 、Pout —水库输入和输出总氮总磷浓度(g/m );
Wi 、Wout —水库输入和输出总氮总磷量(g/a ).
3)人工湿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湿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式如下:(出水达标情况下)
W 净化=86。
4Q 净化C 进
式中:
净化
W —人工湿地工程净化量,kg/d; 净化Q -人工湿地工程净化的废水量,m 3/s ;
进
C —排入人工湿地工程的污染物浓度,m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