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研究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的出现的体育新闻开始出现娱乐化的报道视角,这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并逐渐演变为体育新闻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关于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拓展加深,但是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整体研究还很不完善。本文就体育新闻娱乐化合理性及其成因,娱乐化过度的表现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理性应对举措。
标签:体育;新闻;娱乐化
经济体制改革带动我国整个社会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国的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体育活动的娱乐属性逐渐突显,体育新闻的娱乐功能开始回归,吸引了大批受众的注意力,这为体育新闻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1 体育新闻娱乐化概述
20世纪90年代,约翰·卡茨(John Katz)提出的“新式新闻”,他将这个概念定义为信息和娱乐的结合体。随后,西方媒介分析家提出了另一个新术语“infotainment”,它是“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的合成词,是对现实中新闻和娱乐融合的有趣概括。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体育新闻与娱乐化并不是水火不容,“娱乐化”只是一个中性词语,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体育天生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体育新闻娱乐功能的回归和凸显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与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泛化、异化和过度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有一部分研究者则不加分析将两者混为一谈,这是不科学的。
2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及其成因分析
审美需求导致了娱乐化现象的产生,而审美原则也同时抑制了其出现异化。无论是席勒的“游戏冲动说”还是李泽厚的“审美三层次理论”,都从美学角度为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明星、角力、不确定性与竞技水平是体育新闻的核心娱乐要素,需要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的挖掘,才能真正实现娱乐大众的使命。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体育和新闻共有的特性,以及受众需求的变化三个方面。体育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发展。首先,社会环境因素中对娱乐化影响最大的是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商业化、市场化以及后现代倾向。其次,体育和传媒自身各有的娱乐属性使得体育新闻娱乐化成为必然。正因为体育运动本身是一种休闲娱乐性的活动,体育报道才相应地具有娱乐性。作为体育新闻的传播载体,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也是造成体育新闻娱乐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体育新闻娱乐化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体育新闻的受众思想意识和心理需求
开始趋于多元,单纯的体育比赛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他们,赛场外的“软”新闻得到青睐,这也助长了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风气。
3 体育新闻娱乐化过度的表现及其影响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具体表现为色情化、暴力化、绯闻化,甚至是用假新闻来制造娱乐效应。体育新闻的色情化现象在各种报刊、网络的标题、正文及图片中都有所体现,包括语言上对性的直接引用或隐喻、图片中对男性或女性身体部位夸张性的特写。与明确受限制色情化相比,擅长打“擦边球”的排闻化则在各种媒体更为常见,运动员,尤其是体育明星的婚恋、家庭等私生活在媒体的追逐下被迫成为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新闻的本来面目也在媒体的炒作下遭到扭曲、变形。体育新闻中最常见的三种语言暴力形式有:控制,即强迫别人接受你的思维方式;贴标签,即将事物本身的语言符号意义空洞化,随之通过不断的语言强化,赋予事物新的符号意义;攻击,即用各种的方式来完成对人的人身攻击,同时,这种充斥语言暴力的报道的目的是在于以媒体的力量来达到控制受众的思维,迎合一部分体育受众不健康的阅读心理。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满足了受众的精神需求,但不能一味迎合个别受众的低级趣味而降低自己的品味。如果对娱乐化的程度把握不当,就会产生许多负面效果。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会削弱传媒的公信力,比如一些受眾往往会因为看不到“货真价实”的新闻而放弃该类媒体。新闻中的庸俗化、浅层化趋势会对大众的价值观念产生误导,和谐社会建设也会由此受到影响等,这些负面作用无疑是体育传媒在大谈“娱乐”时必须警惕的问题。
4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理性應对
正确理性正确对待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主要可以从媒体自律和他律两方面着手。首先,媒体自身,体育记者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遵循新闻规律,建构正确的传媒价值意识。同时,在业务上,体育记者在报道中要坚持真实客观原则,加强情感因素的应用、采用深度报道的方法、开拓新闻来源等多种方式。此外,体育媒体组织要提升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媒体主管和媒体负责人要做好“把关”工作。在争抢读者眼球的竞争中,从业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专业的水准来展现体育赛事的魅力。为了改善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同质化,体育媒介还应该打造深度报道,媒体不仅需要报道一般体育赛事的消息,更需要呈现大信息量的深度报道给受众,这实际也是避免过度娱乐化的具体报道方式之一。其次,相关方面要加强对体育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和体育组织应加强对体育媒体的引导,公众则应加大对体育媒体的监督力度。同时,相应的法律机制需要更加完善、有效。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制新闻报道。我国应该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律法规,规范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同时保障当事人和媒体的合法权利,最终将新闻报道纳入法制化轨道中。
参考文献
[1]肖焕、刘静,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百年回顾与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6)
[2]肖焕禹,我国体育新闻传媒30 年回眸与前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4)
[3]马贤贤,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J],青年记者,2010(6)
[4]谷鹏、陶玉流,1949 年以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视角的变化[J],体育学刊,2011(2)
[5]王冰宇,论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及其合理性[J],中北大学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