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1594b7caaedd3382c4d36d.png)
碘络合物
红棕色
a)k2[hgi 4]和KOH(纳氏试剂)的混合溶液可用于鉴别痕量NH4。b)汞:可溶于盐酸
5d 0.2molL-1Hg(NO3)20.1molL-1KSCN
-
白色2 2SCN=Hg (SCN) 2溶解2 4SCN=Hg (SCN) 42
-
-
-
白↓→KSCN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2021
以下是第一模联网整理收集的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1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和配位性。技术目标:掌握Cu \ Cu2与Hg22 \ Hg2的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
1课时安排:3课时
两个实验点:1。铜、银、锌、镉和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形成和性质;
2.锌、镉和汞硫化物的形成和性质;
3.铜、银、锌和汞的络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和难点】
Cu \ Cu2和Hg22 \ Hg2的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性和碱性,以及硫化物的溶解性和配位性。
操作:0.5ml0.1mol l-1 gno 32mol l-1 nah2mol l-1 HNO 3(2mol l-1 NH 3 H2O)
:0.5毫升0.2摩尔升-1汞(NO3) 2 2摩尔升-1氢氧化钠2摩尔升-1硝酸(40%氢氧化钠)指南:
离子实验现象银的解释和原理
Ag2O棕色
硝酸溶解无色
氨是可溶的,氢氧化钠是不可溶的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https://img.taocdn.com/s3/m/8d9b6a49da38376bae1fae84.png)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S区元素实验11 ds 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铜、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2、掌握铜、银、锌、汞的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6、掌握铜、银、锌、汞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IB IIBCu Zn Cu (+2,+1) Zn(+2) Ag Cd Ag (+1) Cd(+2) Au Hg Au (+1,+3) Hg(+2,+1) 蓝色的Cu(OH)2呈现两性,在加热时易脱水而分解为黑色的CuO 。
AgOH 在常温下极易脱水而转化为棕色的Ag 2O 。
Zn(OH)2呈两性,Cd(OH)2显碱性,Hg(I, II)的氢氧化物极易脱水而转变为黄色的HgO(II)和黑色的Hg 2O(I)。
易形成配合物是这两副族的特性,Cu 2+、Ag +、Zn 2+、Cd 2+与过量的氨水反应时分别生成[Cu(NH 3)4]2+、[Ag(NH 3)2]+、[Zn(NH 3)4]2+、[Cd(NH 3)4]2+。
但是Hg 2+和Hg 22+与过量氨水反应时,如果没有大量的NH 4+存在,并不生成氨配离子。
如:HgCl 2 + 2NH 3 = Hg(NH 2)Cl↓白+ 2 NH 4Cl Hg 2Cl 2 + 2NH 3 = Hg(NH 2)Cl↓白+ Hg↓黑+NH 4Cl(观察为灰色)Cu 2+具有氧化性,与I -反应,产物不是CuI 2,而是白色的CuI :Cu2++ I - = 2CuI↓白 + I 2将CuCl 2溶液与铜屑混合,加入浓盐酸,加热可得黄褐色[CuCl 2]-的溶液。
将溶液稀释,得白色CuCl 沉淀:Cu + Cu2++ 4Cl - = 2[CuCl 2]-[CuCl 2]-←稀释→CuCl↓白 + Cl -卤化银难溶于水,但可利用形成配合物而使之溶解。
例如:AgCl + 2NH 3 = [Ag(NH 3)2]++ Cl -红色HgI 2难溶于水,但易溶于过量KI 中,形成四碘合汞(II)配离子:HgI 2 + 2I -= [HgI 4]2-黄绿色Hg 2I 2与过量KI 反应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gI 4]2-和Hg :Hg 2I 2+ 2I - = [HgI 4]2-+ Hg↓黑三、实验内容 1、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 C u 2O 的生成和性质Cu 2+ + 2OH - =Cu(OH)2↓ 蓝色 Cu(OH)2 + 2OH - = [Cu(OH)4]-2- 蓝色2[Cu(OH)4]2-+ C 6H 12O 6 (葡萄糖) =Cu 2O↓(红) + 4OH -+C 16H 12O 7+2H 2O或:2Cu 2+ + 5OH - +C 6H 12O 6 = Cu 2O↓+ C 6H 11O 7- + 3H 2O (须加热)分析化学上利用此反应测定醛,医学上利用此反应检查糖尿病。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24a970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d.png)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分别化制KNO3、Na2SO4、Na2CO3、CuSO4·5H2O和BaSO4等五种无机化合物,并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过程、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的理解。
一、实验原理: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NO3:2KOH + HNO3→KNO3 + 2H2OBaSO4:H2SO4 + BaCl2→BaSO4↓+ 2HCl2.反应物的理化性质及操作要点KOH:碱性氢氧化物,易吸潮,防止水质污染,用时要盖好瓶盖。
HNO3:具有强腐蚀性,加入时要缓慢滴加,注意安全。
Na2CO3:与H2SO4反应发生放热反应,反应后易形成沉淀物,处理时要注意。
CuO:黄绿色粉末状物质,用量要控制好。
BaCl2:易潮解,避免吸潮,要密封保存。
二、实验步骤:1.制备KNO3称取2.0克KOH和5.60毫升的HNO3,缓慢滴加到100毫升的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滤去杂质,加热至80℃,加入预先称好的KOH,继续搅拌至KOH完全溶解,降温至室温,加入预先称好的活性炭,煮沸10分钟,过滤,冷却后收集结晶。
2.制备Na2SO4称取1.0克Na2CO3,加入到4.0毫升浓H2SO4中,搅拌混合,反应完成后,冷却当沉淀形成后,过滤并收集沉淀,冷却后收集结晶。
向1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预先称好的1.0克NaOH,加入装有3个耐火陶瓷筛孔的滴定漏斗,并将其放置在水槽中,通过冰水让其缓慢滴入,缓慢滴加完毕后,使用滤纸过滤出杂质,加热至60℃,放入适量的竹炭粉继续煮沸15分钟,过滤,收集沉淀。
4.制备CuSO4·5H2O向100毫升的蒸馏水中加入预先称好的1.0克BaCl2,缓慢加入H2SO4至其过量,搅拌至沉淀出现后,过滤,加入适量的H2O2,搅拌均匀,过滤并冷却,收集结晶。
三、实验结果:Na2CO3:1.94克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过程、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5d60c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5.png)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介绍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
在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中,学生将学习不同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表征方法,探索其化学性质和用途。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一个关于配位化合物合成和表征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合成和表征一个五配位镉(Ⅱ)化合物,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仪器使用。
三、实验原理在电子构型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知道镉(Ⅱ)离子具有2个价电子。
在给予配体的帮助下,镉(Ⅱ)离子将形成五配位的配合物。
本实验中,我们选择β-二羰基乙酮酯配体,通过与镉(Ⅱ)离子形成配合物。
四、实验步骤1. 将β-二羰基乙酮酯配体溶解在少量的醇溶剂中。
2. 加入镉(Ⅱ)盐溶液,产生沉淀。
3. 将产物沉淀过滤,并用冷醇洗涤。
4. 将湿沉淀转移到玻璃器皿中,利用乙腈等非极性溶剂进行结晶。
5. 得到纯净的五配位镉(Ⅱ)配合物。
五、实验结果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我们可以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
红外光谱显示出较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证明了β-二羰基乙酮酯配体的存在。
核磁共振谱显示出镉(Ⅱ)离子的存在,并给出配合物的结构确认。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符合理论预期。
六、实验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合成了五配位镉(Ⅱ)化合物,并得到了其结构和组成的表征结果。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实验室中一些重要技术和操作方法,如溶液的制备、沉淀的分离和结晶等。
然而,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确保合成反应的成功和高纯度的产物。
其次,由于实验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有害,所以必须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人身安全。
此外,本实验对于无机化学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通过合成和表征配合物,在了解其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催化性质、生物活性和材料应用等方面,为无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选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精选无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b4a4fa482fb4daa48d4bc2.png)
精选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1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学习目标】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一课时安排:3课时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实验指导】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指导:离子Cu2+实验现象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溶溶浅蓝; 溶Zn2+Cd2+结论白; 白; 溶不溶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Ag2O褐;HNO3溶溶无色氨水溶NaOH 不溶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HgO + 2H+=Hg2+ +H2O-Hg2+HgO 黄;结论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无机化学 实验报告 实验__粗食盐的提纯
![无机化学 实验报告 实验__粗食盐的提纯](https://img.taocdn.com/s3/m/a171f4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d.png)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__粗食盐的提纯实验名称:粗食盐的提纯
实验目的:
1. 了解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2. 学习活化剂的应用。
3. 掌握简单的溶解-析出法。
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一种溶解-析出法,利用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质,通过活化剂的作用将杂质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
1. 取出适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
2. 加入一些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至食盐溶解。
3. 加入适量的活化剂(如活性炭粉末)并搅拌。
4. 等待小颗粒析出,倾倒上清液并用蒸馏水洗涤。
5. 把析出的小颗粒用滤纸滤掉,放在沸水中加热蒸干。
6. 得到的是纯净的食盐。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保持仪器的干净卫生。
2. 搅拌时要用玻璃棒,不要用金属器具。
3. 活化剂要充分搅拌均匀,以免出现冷凝现象。
4.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溅出。
实验结果:
经过粗食盐的提纯,得到的纯食盐为白色小颗粒,无杂质。
结论:
本实验通过溶解-析出法和活化剂的应用,成功地将粗食盐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了纯净的食盐。
此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常用的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无机化学实验溶解与搅拌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溶解与搅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57a13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9.png)
无机化学实验溶解与搅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无机化学实验-溶解与搅拌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不同搅拌条件下物质的溶解速度,巩固溶解与搅拌的相关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托盘、玻璃棒、烧杯、水槽、三方瓶等。
实验原理:物质的溶解是指固态或气态的物质在液体中均匀分散的形成一个透明的溶液的过程。
物质的溶解速度与固体颗粒大小、搅拌条件、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1. 实验前清洗实验仪器。
2. 取数块不同性质的固体物质,包括砂糖、食盐、红砖、小石子等。
3. 在烧杯中加适量的水,随后分别加入不同的固体物质,在相同的搅拌条件下观察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4. 同时,在另一烧杯中加适量水,在相同溶质物情况下,分别在不同搅拌速度下观察各物质的溶解速度情况。
实验结果及分析:1. 固态物质溶解情况砂糖、食盐等固态物质能够很快在水中溶解,通常不需要过多的搅拌,即可使物质溶解。
而红砖、小石子等固态物质在水中溶解较慢,需要经过持续、充分的搅拌才能完全溶解。
2. 不同搅拌速度下物质的溶解速度通过改变搅拌速度,可以观察到相同的溶质的溶解速度有差异。
当搅拌速度相对较快时,能够在相同时间内使大部分溶质物质溶解;而当搅拌速度相对较慢时,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使相同量的溶质完全溶解。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速度与固体颗粒大小、搅拌条件、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加入适量水,保持适当的搅拌,即可有效加速固态物质的溶解速度。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注意安全,避免溶液飞溅,尤其是破坏性溶液。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3. 注意实验仪器清洗和消毒。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04144dc31126edb6e1a1032.png)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篇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空白模板)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二: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六: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实验日期:温度:气压:一、实验目的1.学习气体相对密度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3.巩固使用启普气体发生器和熟悉洗涤,干燥气体的装置二、实验原理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如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对于P,V,T相同的A,B两种气体。
若以mA,mB分别代表A,B两种气体的质量,mA,mB分别代表A,B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
其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别为:气体A:PV=(mA/MA)*RT (1) 气体B:PV=(mB/MB)*RT (2) 由(1)(2)并整理得 mA:mB=MA:MB于是得出结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由于摩尔质量数值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故摩尔质量之比也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因此我们应用上述结论,以同温同压下,同体积二氧化碳与空气在相对条件下的质量,便可根据上式求出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即Mr,CO2=(mCO2/m空气)*29.0式中,29.0是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式中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质量mCO2可直接从分析天平上称出。
同体积空气的质量可根据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P和温度T,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得到。
三、基本操作1.启普发生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参见第五章一 2.气体的洗涤,干燥和收集方法,参见第五章二,三四、实验内容按图把装置连接装备——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因石灰石中含有硫,所以在气体发生过程中有硫化氢,酸雾,水汽产生。
此时可通过硫化铜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以及无水氯化钙除去硫化氢,酸雾,水汽。
取一洁净而干燥的磨口锥形瓶,并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空气+瓶+瓶塞)的质量。
在启普发生器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净化,干燥后导入锥形瓶中。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4 铬、锰(实验报告)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4 铬、锰(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0e0b5126fff705cc170aa9.png)
二、实验原理
1.铬 铬的价电子层构型为 3d54s1,它的主要氧化态有+2、+3、+6。 氧化值为+2 的铬不稳定,在水溶液中以[Cr(H20)6]3+(淡蓝色)形态存在。可用 强还原剂(如锌粉、铝粉)在酸性介质中还原 Cr(Ⅲ)或 Cr(Ⅵ)制得。 Cr3+(aq)是在水溶液中最稳定、最常见的物种。Cr(Ⅲ)的氢氧化物呈两性。在 强碱性介质以 Cr(OH)4-离子存在。 氧化值为+6 的铬在水溶液中有两种离子,CrO42-和 Cr2072-。前者呈黄色、后者 呈橙色。它们间存在下列平衡:
Mn 在酸性介质中的元素电势图: MnO4- 0.564 MnO42- 2.26 Mn02 0.95 Mn3+ 1.51 Mn2+ -1.18 Mn
在碱性介质中的元素电势图: MnO4- 0.564 MnO42- 0.60 Mn02 -0.20 Mn(OH)3 0.10 Mn(OH)2 -1.56 Mn
水溶液中的 Mn3+(aq)不稳定,它歧化为 Mn2+(aq)和 MnO2·xH20,只有在浓酸 (H2SO4、H3PO4)中或由于形成配离子, Mn(Ⅲ)才可以稳定存在。故可在浓硫酸中由 MnO4-氧化 Mn2+生成 Mn3+(aq)。
在酸性介质中 Mn2+ (aq)是各种氧化值的锰中最稳定的一个。它不易被氧化或 还原。在碱性介质中 Mn(Ⅱ)易被空气氧化。所以只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Mn2+ (aq)与苛性碱作用方能生成白色 Mn(OH)2 沉淀。
CrO42-(黄) + 2H+ === Cr2072-(橙)+ H20 一般铬酸盐比重铬酸盐难溶于水,由于 CrO42-和 Cr2072-转化平衡的存在,向 Cr2072-溶液中加入 Ag2+、Ba2+、Pb2+,分别生成难溶的 Ag2CrO4(砖红色)、BaCrO4(淡黄 色)、PbCrO4(黄色)沉淀。 铬的元素电势图: 酸性介质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第一过渡元素(二)(Fe、Co、Ni)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第一过渡元素(二)(Fe、Co、Ni)](https://img.taocdn.com/s3/m/c764888183d049649b66587c.png)
白↓→灰↓→ 棕色↓
NaOH,插入(NH4)2Fe(SO4)2溶液至低部, 挤出长滴管中NaOH。
要避免空气带进溶液使Fe2+→Fe3+。
2、钴(Ⅱ)的还原性 (1) CoCl2→Cl2水
无明显现象
在水溶液中Co2+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可被空气 中的氧氧化为Co(OH)3
(2) CoCl2→稀NaOH→↓空气/Cl2水
(4) 配合物
4、A、(NH4)2Fe(SO4) ·6H2O B、NH4+、Fe2+、SO42- C、Fe(OH)2 D、NH3 E、KMnO4 F、Fe3+ G、Fe4[Fe(CN)6]3 H、BaSO4
(1) NiSO4→稀NaOH→↓空气
绿↓,放置后颜 Ni(OH)2不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
Cl2水
色不变
绿↓→黑↓
2 Ni(OH)2+Cl2+2H2O=2Ni(OH)3↓+2Cl-+2H+
二、铁(Ⅲ)、钴(Ⅲ)、镍(Ⅲ)的化合物的氧化性
(1)与HCl(浓)反 Fe(OH)3
应,KI淀粉试 纸验↑
水相(下)呈无色
有机相(上)呈蓝色
Co(SCN)42 - 可 溶 于 有机溶剂
CoCl2 +浓氨水 →至↓溶解→静置
蓝↓溶解,静置呈橙 黄色(棕色)溶液 Co(NH3)62+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
NiSO4+ 过 量 6 mol·L-1 镍 氨水
→静置→
四份,加
2 mol·L-1NaOH
1 mol·L- H2SO4 H2O稀释 煮沸
[结论]基本性质 (1) 钴、镍的盐+2 氧化态稳定,+3 态呈强氧化性,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fa4a4f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3.png)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实验一】制备氧化亚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氧化亚铜,并观察其颜色、形态等特征。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铜粉和硝酸反应的原理制备氧化亚铜。
当铜粉与浓硝酸反应时,铜会被氧化成Cu2+离子,同时生成气体NO2。
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褐色的氢氧化亚铜。
反应式: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Cu(NO3)2 + 2NaOH → Cu(OH)2↓ + 2NaNO3三、实验步骤1. 预处理:将铜粉用砂纸擦至表面不生锈,清洗干净。
取适量的铜粉置于干净烧杯中。
2. 加入浓硝酸:缓慢加入浓硝酸至铜粉表面完全被液体覆盖。
反应后,观察产生的气体和硝酸的颜色。
3.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烧杯中,直至反应液呈浅蓝色、中性或微碱性。
反应完毕后,观察产物颜色和形态。
4. 过滤、洗涤和烘干:用滤纸将反应产物过滤,在水龙头下冲洗几次质量稳定,然后用酒精或电热板烘干。
四、实验结果1. 过程:铜粉与浓硝酸反应时,火苗会变小,表面会出现一些黑色、褐色的气体。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物变成了褐色沉淀,溶液变成了蓝色。
2. 产物:制得的氢氧化亚铜产物呈红棕色固体,粒径较小,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五、实验分析1. 实验现象分析:本实验中,铜粉与浓硝酸反应时生成NO2气体,并放热,因此火苗变小。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物颜色由蓝色或无色变成红棕色,说明产生了氢氧化亚铜沉淀。
2. 反应机理分析:Cu + 4 HNO3 → Cu(NO3)2 + 2 NO2 + 2 H2OCu(NO3)2 + 2 NaOH → Cu(OH)2 ↓ + 2 NaNO3在本实验中,硝酸与铜反应后生成二价铜阳离子(Cu2+)和NO2气体同时产生热。
然后,铜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褐色固体——氢氧化亚铜。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制备氧化亚铜,使我们了解了铜与高氧化态氮元素进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通过这种反应制备其他金属盐。
高中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无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bab4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b.png)
高中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无机化合物、进行反应观察和数据记录,掌握无机化学实验技巧,加深对无机化学反应性质的了解。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了常见的无机实验操作和原理,包括溶解反应、沉淀反应、气体反应等。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a. 清洗实验仪器并将其干燥。
b. 配制所需试剂,并标明浓度和用途。
c. 穿戴好实验室应有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2. 反应一:溶解反应
a. 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加入适量的水中,观察现象。
b. 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3. 反应二:沉淀反应
a. 取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加入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b. 观察沉淀形成的时间和颜色,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反应三:气体反应
a.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b.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判断是否生成气体,并记录实验
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
根据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时的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解释实验现象,探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方法。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无机化合物,并观察到了常见无机反应现象。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吻合,实验目的得到了满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表,如有]
附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图表等附属内容,如有]。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e93030cc22bcd126ff0cc7.png)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训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实验步骤](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1、洗涤方法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
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
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
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
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
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
带有刻度的计量仪器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以免影响仪器的精密度。
(二)试剂的取用1、液体试剂的取用(1)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
(2)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量杯)。
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数据时,量筒必须放在平稳,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保持水平。
(3)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使用移液管。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体洗涤2-3次。
2、固体试剂的取用(1)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
往试管里粉末状药品时,为了避免药粉沾到试管口和试管壁上,可将装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平放入试管底部,然后竖直,取出药匙或纸槽。
(2)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要用洁净的镊子夹取。
装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平放,把颗粒放进试管口内后,再把试管慢慢竖立,使颗粒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
(三)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常用精确度不高的称量,一般能称准到0.1g。
无机综合微实验报告(3篇)
![无机综合微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c139a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0.png)
第1篇实验名称:无机综合微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掌握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性质。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一系列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探究,使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技能进行实验。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制备NaCl溶液(1)称取固体NaCl,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NaCl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NaCl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2. 实验二:制备AgNO3溶液(1)称取固体AgNO3,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AgNO3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AgNO3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3. 实验三:制备FeCl3溶液(1)称取固体FeCl3,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FeCl3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FeCl3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4. 实验四:制备CuSO4溶液(1)称取固体CuSO4,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CuSO4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CuS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5. 实验五:探究NaCl、AgNO3、FeCl3、CuSO4溶液的性质(1)观察溶液颜色。
(2)进行沉淀反应实验。
(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NaCl溶液为无色透明,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2. AgNO3溶液为无色透明,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3. FeCl3溶液为黄色,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4. CuSO4溶液为蓝色,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5. NaCl、AgNO3、FeCl3、CuSO4溶液分别进行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五、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无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48e2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a.png)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目录
1. 实验名称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步骤
1.4 实验结果
1.5 实验结论
2. 实验器材
2.1 化学试剂
2.2 实验装置
3. 实验操作
3.1 实验前准备
3.2 实验操作步骤
4. 实验数据记录
4.1 观察现象记录
4.2 数据记录
5. 实验结果分析
6. 实验误差及改进
7. 参考资料
1. 实验名称
1.1 实验目的
在此部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1.2 实验原理
说明本次实验所涉及的反应原理和化学知识,包括相关的方程式等。
1.3 实验步骤
描述本次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所需的操作和操作顺序。
1.4 实验结果
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1.5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
2. 实验器材
2.1 化学试剂
列出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其性质。
2.2 实验装置
描述本次实验所需要的实验装置和仪器。
3. 实验操作
3.1 实验前准备
包括实验室准备、试剂准备等。
3.2 实验操作步骤
具体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4. 实验数据记录
4.1 观察现象记录
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4.2 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所得的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6. 实验误差及改进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方法。
7. 参考资料
列出实验中所参考的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1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一课时安排:3课时
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
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
【实验指导】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
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
离子
Cu2+实验现象H2SO4NaOH
溶解释及原理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
溶溶浅蓝溶Zn2+
Cd2+
结论白白溶不溶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
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
+
Ag2O褐
HNO3溶溶无色
氨水溶NaOH 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
HgO + 2H+=Hg2+ +H2O
-
Hg
2+
HgO 黄
结论
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指导:
离子Zn2+Cd2+Hg2+结论
结论
溶解性
硫化物CuS Ag2S ZnS CdS HgS
颜色
黑黑白黄黑
稀HCl 不溶溶溶溶不溶
浓HCl 不溶溶溶溶不溶
浓HNO3 溶(△)溶溶溶不溶
王水
K
sp
-5
2 molL-1HCl
实验现象
溶解性稀ZnS白溶CdS黄溶HgS黑不溶HCl浓溶溶不溶
王水溶溶溶
-
解释及原理
M2+ + S2=MS MS + H+ = M2+ + H2S
臭(H2S),CuS、CdS易溶于酸,最难溶的是HgS,须用王水溶解。
溶10溶溶
210610
-49-36-28
溶10溶
210
-52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氨配和物的生成
操作::0.5 mL 0.2 molL-1 CuSO4、AgNO3、ZnSO4、Hg(NO3)2 2molL-1氨水2molL-1氨水。
注意:
离子Cu2+
氨水浅蓝
溶
过量
解释及方程式
Cu2++2OH=Cu(OH)2
2+
Cu(OH) 2 + 4NH3=Cu(NH3)4+2OH
-
2、汞合物和应内容
Ag+Zn2+Hg2+结论操作
Ag2O褐
溶Ag(NH3)2+溶
Zn(NH3)42+无色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Zn2++2OH=Zn(OH)2 -
-
白白
Zn(OH)2 + 4NH3=Zn(NH3)42+ +2OH
Cu2+ 、Ag+、Zn2+可生成氨配合物。
Hg2+ Hg22+与氨会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氨基硝酸汞(或氨基氯化汞),所以它们不形成氨基配合物。
现象橙红
解释
Hg2++2I=HgI2
-
的配
生成用
0.5 mL 0.2 molL-1 Hg(NO3)2 0.2molL-1KI KI固体至溶解40% KOH 氨水(可用于鉴定NH4+) 结论
溶2+2KI=K2[HgI4](无色)
碘配合物
红棕
a) K2[HgI4]与KOH混合溶液(奈斯勒试剂)可用于鉴出微量的NH4+。
b) 在HCl下可溶解HgS:
5d 0.2molL-1Hg(NO3)2 0.1molL-1KSCN
-
白2++2SCN=Hg (SCN) 2 溶2++4SCN=Hg (SCN) 42
-
-
-
白KSCN
ZnSO4(可用于鉴定Zn2+)
SCN 配合物
结论
白2++Hg (SCN) 42=Zn[Hg (SCN) 4]
) (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如有Zn2+存在时,Co2+与试剂的反应加快。
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内容操作现象解释
0.5 mL 0.2 molL-1 CuSO4过量
6 molL-1 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