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版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款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法律案例资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述一个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生活会怎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维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奥秘。
4.法律的遵守与维护: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提高道德品质。
3.提升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力。
4.增进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法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b.法律原则的应用:讨论分享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如网约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诚信服务,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c.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3.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案例和知识点。

3.准备纸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法律场景,如警察抓犯人、法庭审判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与法律有什么关系?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案例内容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纠纷,如财产纠纷、侵权行为等。

让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看视频
阅读文本思考文本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补充回答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
线连起来。

阅读文本
独立完成连线
汇报连线
补充汇报
集体订正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法律门类,并通过活动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法律。

此处培养学生遇事找法的意识和习惯。

课堂小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有法律。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

不同
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
能。

总结归纳并汇
报本节课的收
获有哪些
总结升华本节课
的知识点,提升
学业知识。

板书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学会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3.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如何正确应对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主体环节
1. 什么是法律
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法律,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违章建房、侵犯知识产权等。

3.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与他人签订合同、如何安全驾驶、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

总结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掌握处理法律事务的正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教育。

同时,我们认为,法律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2022年人教部编版小学道法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2022年人教部编版小学道法教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体验和同学一起玩儿愉悦,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2、培养初步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乐群情感.教学过程:环节一:师:同学们课间玩儿得一定很开心,你们玩儿了什么游戏?都是跟谁一起玩儿得?学生畅谈自己玩儿的游戏及游戏时的伙伴师:跟小伙伴玩儿游戏真是让人开心的事.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跟小伙伴在游戏中玩儿的快乐跟大家一起分享吧!学生讲故事.师根据学生的故事提炼总结: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可以相互帮助;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相互学习;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加深了解........师:和小伙伴一起玩儿,有这么多收获,所以,要学会和大家友好相处啊.环节二:师:有一个叫布丁的小孩子,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儿,但是他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帮他吗?播放根据教材第50页绘本制作的动画片<小布丁> ,只播放故事的开头.师:小布丁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们是怎样做的?学生描述自己遇到过的情况和自己的做法.师:小布丁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继续观看动画片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同学们,想跟不熟悉的伙伴一起玩,需要我们大胆地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被他们接纳、才能跟他们玩儿得开开心心.环节三:师:大家刚刚介绍说自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这些同学却玩不下去了……播放视频:一群小朋友玩儿游戏时产生矛盾,甚至|打了起来.师:他们为什么玩儿不下去了?学生举手答复师:你与小伙伴一起玩儿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学生介绍自己的真实经历 .师:在游戏中不遵守规那么就会产生矛盾,遵守规那么就能玩儿得开开心心 .大家看看这种情况下,小布丁想跟高年级|的同学一起打乒乓球,该怎么办?教师出示教材52页的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方法.学生用模拟表演的方法帮助小布丁解决烦恼.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如果大家能够相互谦让、包容,互相协商,一般都会玩儿得痛痛快快.如果想跟不太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就要把胆子放大一些,要敢于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与更多的人成为朋友,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师: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我喜欢和伙伴在一起> - - - - -伙伴们,在一起,同学习,同游戏.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好伙伴,多亲密,在一起,多欢喜.。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法律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法律知识问答题目等。

3.提前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案例,如交通违规、盗窃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较为肤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己的法治观念。

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案例分析感兴趣,但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表达不清、逻辑不严密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2.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用于情景表演。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合同签订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如盗窃、诈骗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法律的力量,提高法治观念。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版2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版2

附资料:民法呵护人的一生这部共206条的总则,被称为“民事权利的百科全书”,将影响每个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我们假设一个名叫“小明”、寿命75岁的中国人,在从摇篮走向坟墓的约27375天里,看看总则将如何保护好他(她)的一生。

本报记者采访了民法学、商法学专家,一起讲述“小明”一生与总则的故事。

①出生权利从妈妈肚子里开始拥有假设在今年10月1日,小明在他(她)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孕育。

从这天起,小明就受到总则保护了。

这时的小明有哪些权利呢?根据总则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可见,如果有人指明由小明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予的财物,小明是有这个权利的。

“这条规定的亮点是确认了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谢鸿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是各国和地区的共同做法。

这条规定不仅承认了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还在其他方面明确了保护胎儿利益。

“比如,如果胎儿在母体受到侵害,导致具有先天缺陷,出生后依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时间过了快一年,小明呱呱落地了。

从出生那一刻起,根据总则,小明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虽然他(她)这时还不能独立保护自己的权益,但已进入总则保护的网络。

②儿童8岁开始为自己行为负责在信息时代,孩子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早。

一天天长大的小明也不例外,他(她)可能在很小时就会玩网络游戏、买游戏装备、发网络红包,变成让父母头疼的“熊孩子”。

不过,到了8岁,小明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总则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谢鸿飞表示,随着现代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未成年人的心智能力发展得更快,其信息接受能力也明显提高,但考虑到中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程度可能还存在差异,因此,总则最后采取了较为折衷的8周岁为标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法律知识还不够系统,对法律的理解也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遵守法律的。

4.情境模拟:让学生模拟案例中的情境,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5.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面进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 教案 2022年人教部编版小学道法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 教案 2022年人教部编版小学道法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体验和同学一起玩儿愉悦,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2、培养初步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乐群情感。

教学过程:环节一:师:同学们课间玩儿得一定很开心,你们玩儿了什么游戏?都是跟谁一起玩儿得?学生畅谈自己玩儿的游戏及游戏时的伙伴师:跟小伙伴玩儿游戏真是让人开心的事。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跟小伙伴在游戏中玩儿的快乐跟大家一起分享吧!学生讲故事。

师根据学生的故事提炼总结: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可以相互帮助;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相互学习;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加深了解........师:和小伙伴一起玩儿,有这么多收获,所以,要学会和大家友好相处啊。

环节二:师:有一个叫布丁的小孩子,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儿,但是他遇到困难了。

你们能帮帮他吗?播放根据教材第50页绘本制作的动画片《小布丁》,只播放故事的开头。

师:小布丁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们是怎样做的?学生描述自己遇到过的情况和自己的做法。

师:小布丁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继续观看动画片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想跟不熟悉的伙伴一起玩,需要我们大胆地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被他们接纳、才能跟他们玩儿得开开心心。

环节三:师:大家刚才介绍说自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这些同学却玩不下去了……播放视频:一群小朋友玩儿游戏时产生矛盾,甚至打了起来。

师:他们为什么玩儿不下去了?学生举手回答师:你与小伙伴一起玩儿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学生介绍自己的真实经历。

师: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就会产生矛盾,遵守规则就能玩儿得开开心心。

大家看看这种情况下,小布丁想跟高年级的同学一起打乒乓球,该怎么办?教师出示教材52页的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办法。

学生用模拟表演的方法帮助小布丁解决烦恼。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如果大家能够相互谦让、包容,互相协商,一般都会玩儿得痛痛快快。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含2课时)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2.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准备:1准备法律公益广告视频。

2.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你今年多大了?在你的成长中离不开谁的保护?除了父母亲人和老师,还有它也与我们的成长一路相伴,引出“法律”(板书)。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Q2.出示:法律是国家规定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准则。

(学生阅读)3.提问:对于法律,你有哪些认识?4.播放法治教育宣传广告,现在你又有哪些认识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活中的法律。

(学生观看宣传广告,并谈感受)5.揭示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二、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法律1.过渡: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我们来看这些生活场景,找找法律的影子。

2.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有机联系自己生活)早上,父母送我上学;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前进;我在学校认真听讲学习;休息日,我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看病;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3.小组讨论:生活中这些事情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了解这些生活中的事情和法律的关系)4.指名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机法律。

5.提问:除了这些事情,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也是和法律有关的?(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经验进行交流)6.教师小结:这些活动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jiāo xué)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感受身边的法律(第二课时)教科书书名:道德与法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0 年 8 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了解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3.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4分钟一、视频导入,设疑激趣1.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法律就在身边,下面,请大家看视频:这些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涉及到了哪些具体的法律?2.学生观看并交流。

3.教师小结:法律保护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的生活到我们的学习与工作,都有它的身影。

在它的保护下,我们才能真正地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3分钟二、通过活动了解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具体法律(一)环节一: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法律1.小活动:你知道下面这些图片跟哪些法律有关吗?2.学生抢答。

3.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二)环节二:归纳总结1.通过这个小活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12分钟40秒三、初步了解中国的主要法律(一)环节一:介绍我们国家的主要法律1.出示一些法律条文:请你找一找,这些法律条文有什么共同点呢?2.学生交流。

3.教师介绍刑法。

(二)环节二:观看视频,思考在“约法三章”中,刘邦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在“约法三章”中,刘邦与大家约法三章,禁止杀人、伤害和盗窃,否则要严厉惩罚。

杀人者会被处死,伤害他人和盗窃要处以相应的惩罚。

正因为有了约法三章的规定,使大家获得安全感,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3.教师补充:刘邦制定的是约法三章,在今天,我国的刑法规定了四百多种犯罪,包括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贪污罪、交通肇事罪等等。

《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法律与道德、纪律不同,是一种的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规定我们的义务。

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是什么;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规定的义务。

三、教学过程
过渡(2分钟):
1.提问:说一说下面小朋友的家人的职业涉及到哪些法律?
2.展示几个预设的场景。

3. 展示相关职业对的应法律:
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出租车司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法安全法》
课堂练习:(3分钟)(一)练习题
课堂小结(2分钟)
法律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稳定有序、更加和谐美好。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教学系列(部编版)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教学系列(部编版)
- 测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试,如填空题、选择题等,测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
- 批改: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 反馈: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教学难点:
(1)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和引导。
(2)法律案例的分析:学生可能对法律案例的分析存在困难,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示范。
(3)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可能对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和操作存在困惑,不知道如何进行辩护和辩论,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3. 设计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法律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如法律知识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5. 结合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更多的法律案例和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2. 设计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使抽象的法律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2. 课堂讨论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等。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理解法律,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时,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难点:法律的具体作用,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理解法律的作用。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

3.情景模拟法: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与生活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法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教案》教案 2022年部编版道法精品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教案》教案 2022年部编版道法精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尊重他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尊重的含义及表现,尊重他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何尊重他人。

能力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的理念。

重点: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尊重他人难点:如何尊重他人一、导入新课师:9月1日以“中华骄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带着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里面的精彩画面。

播放视频片段师:视频中,董卿下跪采访给我们上了一节名为“尊重他人〞的课,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承接视频重点讲述董卿的三次下跪师:同学们,我们回一下董卿的三跪,〔具体用语言描述董卿三次下跪的画面〕而这位老人名叫许渊冲〔简单介绍一下〕董卿的三次下跪即使对许渊冲老人的尊重也是对他的一种重视更是董卿个人良好的内在修养的表达,她以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尊重。

播放PPT〔尊重的含义和表现〕过渡: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接下来我们看个小故事《卖铅笔的乞丐》故事看完师:结合故事我们讨论一下你是否赞同尊重比帮助更重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min---3min〕学生:略师:同学们说得非常不错,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从故事中来看正是因为商人给了乞丐尊重,才使得他增强了自尊、自信发奋自强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商人。

对于乞丐来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我们的自尊、自信、自强。

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PPT展示〔尊重对个人的意义〕过渡:然而尊重不仅对个人意义重大对社会也有重要意义。

请同学们看一那么材料抛出问题:思考如下问题如何才能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学生:略师:奥迪车主入股能学会尊重环卫女工,也会得到环卫女工的尊重,自然也就没有了后续的矛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感受法律,进而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法律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法律较为重视,有的学生则认为法律离自己较远,对法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资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生活情境,准备情景模拟活动所需道具。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校园霸凌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公开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启发式谈话,运用比拟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法律的距离,再以生动形象的法治教育宣传广告让学生感受法律给其生活带来的保护作用。

二、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1.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我们来看看这些生活场景,找找法律的影子。

2.出示图片∶
①父母送我去上学②行人车辆有序前行③我在学校认真听讲
④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⑤ 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思考:
这些事情都和法
律有关吗?可能
跟哪些法律有关
呢?
图①早上,父母送我上学
图②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前行
图③我在学校认真听讲
图④ 生病了,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图⑤ 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大巴秋游
3.小组讨论;生活中的这些事情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
4.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关法律名称或条文。

5.教师提问∶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也是和法律有关的?
6.教师小结∶这些活动既会受到法律的约束,又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选材料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

三、我的权利
1.过渡语∶法律保护我们的成长,它给了我们很多权利,我们来看看自己都有哪些权利。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人教部编版课件2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人教部编版课件2
9.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 ,可不 知道它 的写法 ,我就 用音序 查字法 从字典 里寻出 它的芳 踪,有 时候看 到不会 读的字 ,我就 用部首 查字法 在字典 中找到 它的倩 影。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 5.依法纳税 6.其他基本义务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人教部编版课 件2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人教部编版课 件2
测一测
“我们的义务”自我行为检测表
自我检测内容
过马路时要等红绿灯 公共场合不乱扔垃圾 借别人的东西以后及时归还 在景点旅游时不乱写乱刻 按时上学并完成作业 课余时间能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人教部编版课 件2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人教部编版课 件2
1.边塞诗的作者大多一些有切身边塞 生活经 历和军 旅生活 体验的 作家, 以亲历 的见闻 来写作 ;另一 些诗人 用乐府 旧题来 进行翻 新创作 。于是 ,乡村 便改变 成了另 一种模 样。正 是由于 村民们 的到来 ,那些 山山岭 岭、沟 沟坪坪 便也同 时有了 名字, 成为村 民们最 朴素的 方位标 识. 2.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 长大后 埋头苦 干,默 默奉献 ,成为 著名的 教授和 作家, 他也因 此取了 个笔名 叫落花 生,这 就是他 笔名的 由来。 3.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 窗透进 一股不 很明亮 的光线 ,沉重 的琴声 好像是 把人的 心都洗 淘了一 番似的 ,我感 到了我 自己的 渺小。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人教部编版课 件2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人教部编版课 件2
课后延伸活动:
利用网络查询与生活、学习相关的法律。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人教部编版课 件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资料:
民法呵护人的一生
这部共206条的总则,被称为“民事权利的百科全书”,将影响每个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我们假设一个名叫“小明”、寿命75岁的中国人,在从摇篮走向坟墓的约27375天里,看看总则将如何保护好他(她)的一生。

本报记者采访了民法学、商法学专家,一起讲述“小明”一生与总则的故事。

①出生
权利从妈妈肚子里开始拥有
假设在今年10月1日,小明在他(她)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孕育。

从这天起,小明就受到总则保护了。

这时的小明有哪些权利呢?根据总则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可见,如果有人指明由小明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予的财物,小明是有这个权利的。

“这条规定的亮点是确认了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谢鸿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是各国和地区的共同做法。

这条规定不仅承认了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还在其他方面明确了保护胎儿利益。

“比如,如果胎儿在母体受到侵害,导致具有先天缺陷,出生后依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时间过了快一年,小明呱呱落地了。

从出生那一刻起,根据总则,小明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虽然他(她)这时还不能独立保护自己的权益,但已进入总则保护的网络。

②儿童
8岁开始为自己行为负责
在信息时代,孩子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早。

一天天长大的小明也不例外,他(她)可能在很小时就会玩网络游戏、买游戏装备、发网络红包,变成让父母头疼的“熊孩子”。

不过,到了8岁,小明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总则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谢鸿飞表示,随着现代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未成年人的心智能力发展得更快,其信息接受能力也明显提高,但考虑到中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程度可能还存在差异,因此,总则最后采取了较为折衷的8周岁为标准。

到了8岁,小明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零食,也可以与班上同学交换价值差不多的玩具。

当然,如果他(她)把爸爸妈妈的钱打赏了一名网络主播,那么这种赠予行为在法律上也是有效的,不过这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打赏要与小明的年龄、智力相适应,巨额打赏还是不行的。

小明玩游戏产生的“网游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别人也不能觊觎。

总则首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③少年
父母不尽责或被“撤职”
少年时期的小明将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关爱、教育和保护下成长。

在未成年期间,小明享有的权利很多。

如果他(她)的父母尽不到应有责任,总则会主持公道,必要时甚至会撤销其父母的监护资格,并指定新的监护人。

在找不到合适的监护人前,小明也不会挨饿受冻。

根据总则第31条规定,他(她)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将担任临时监护人。

上学期间,聪明的小明如果有了发明创造,成果也是受到承认和保护的。

在课外时间,
小明可能会参加一些私立的兴趣培训班,他(她)可以自己签订合同,承担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

此外,如果小明不幸遭受性侵害,到了18岁仍然可以追究对方责任。

总则第191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也就是说,小明在年满18周岁后仍可追究侵害方责任,要求其给予民事赔偿。

“中国民法总则对未成年人民事权利的特殊保护制度,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

”谢鸿飞说,总则顺应了社会生活变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更深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④成年
民商事行为受更多保障
一转眼,小明到了18周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成人了,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如果小明属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类型的,早两年就可以独立了。

总则第18条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也就是说,小明虽然只有16岁,但只要自食其力,通过合法劳动取得收入,法律照样将他(她)看作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这将极大激发无数像小明这样热心创新创业的青年的工作热情。

如果小明选择创业,成为个体工商户,只要依法登记,同样是民事主体。

目前,中国的个体工商户已超过5900万户,并且正以平均每天新增2万多户的速度增长。

无数个小明正在中国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为整个世界发展贡献新动能。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如果继续小时候发明创造的梦想,所享有的知识产权将是“专有的”。

总则第123条规定,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这是保护知识创新、技术发展和技术利用的重要规则,能鼓励更多人从事智力开发,创造更多商业品牌,推动生产经营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会长赵旭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明如果生活在农村,今后参加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上也有“名分”了。

总则规定,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具有“特别法人”地位。

“这解决了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合法性问题,凝结着中国立法者的心血和智慧。

”赵旭东表示,农村的村委会、居委会涉及中国约2.3亿农户的利益,既是自治组织,又是集体经济组织,其民事主体地位长期以来缺乏清晰规定,总则赋予其法人资格,将为集体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大方便。

随后,创业成功的小明会完成人生大事,结婚、生子,也由此产生新的法律上承认的亲属关系,小明和家人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逐渐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⑤中年
麻烦事都能找到法律依据
中年时期的小明可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烦恼,比如婚姻中出现财产和子女抚养纠纷,朋友借钱多年不还,楼上住户的空调往家里滴水……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都可以在民法总则中找到原则依据。

如果小明有一天发现自己外出旅游的订房信息被旅游公司泄露,他(她)完全可以将这家公司告上法庭。

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


“这明确了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立法态度。

”赵旭东表示,相关企业可以获取、利用个人信息,但要承担法律义务,保护个人信息。

经常见义勇为的小明再也不用担心被讹上了。

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且删去了民法总则草案中“救助人因
重大过失造成受助人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的句子。

同时,总则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规定特别强调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彰显了法律与道德的互动。

”谢鸿飞表示,救助人不担责,能够使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从事见义勇为行为,无需担心在救助过程中造成对方损害时承担赔偿责任。

⑥老年
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人生七十古来稀,小明也终将老去。

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占人口近1/5的老人需要得到妥善照顾。

不过,小明不用担心“老无所依”。

总则首次增设了成年人监护制度,小明可以与儿女或者养老院等事先协商,自己设定监护人。

等到小明年老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时,由自己设定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监护争议,总则还规定了“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在给小明指定监护人时,会优先尊重他(她)的真实意愿。

谢鸿飞表示,这是为了防止老人在进行一些重大交易时受到损失,并充分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情感利益。

此外,即使小明膝下无儿女,政府民政部门或者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也会“托底”,担任监护人,陪伴他(她)安度晚年、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小明留下的财产,将按其生前意愿得到妥善处理,哪怕他(她)指定赠予当时仍是母亲腹中的胎儿,仍受法律保护。

这就是作为中国人的小明一生可能与民法总则发生的故事,总则的温暖将呵护每个中国人走完一生。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孙宪忠教授所说,有了民法总则,13亿中国人的生活之路将走得更安全、更踏实、更有平等机会、更有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