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的通知
“第八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甘肃赛区获奖名单
90012793 90020848 90023420 90006808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村初中生物STS教育 90016659 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教育跨越式 发展 90017796 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历史教学 90029574 发挥电子白板的应用潜能,优化课堂教学 90023789 巧用信息技术 助力书法课堂 基于“互联网+”新技术 促进新建学校校园足球发 90019264 展的策略研究 90010266 浅谈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90024208 “互联网+教育”为教育改革增添了无限生机 90020740 浅谈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90013618 如何构建农村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 90012486 浅谈信息技术助推小学语文教学 90017228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的应用优势 起于“兴趣” 宜于“主体” 用于“实践” — 90028848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的 90018591 QQ教育群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探究 90028762 基于认知结构教学论的校本微课资源库建设 90032025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辅起的重要作用 90014291 创意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研究 90022118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 90010108 信息化管理模式促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案例与反思 90031874 浅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转变角色教数学 ——浅议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小学 90019237 数学教师角色转变 90021779 基于畅言-教学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市州 庆阳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酒泉市 张掖市 定西市 定西市 武威市 张掖市 武威市 武威市 定西市 兰州市 酒泉市 张掖市 定西市 武威市 定西市 武威市 兰州市 金昌市 定西市 武威市 定西市 庆阳市 金昌市 定西市 定西市 酒泉市 张掖市 酒泉市 武威市 酒泉市 兰州市 武威市 张掖市 金昌市 天水市 张掖市 兰州市 武威市 定西市 兰州市 武威市 武威市 张掖市
英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这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概括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论文交流。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第二阶段撰写的论文。〔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为了进一步贯彻英语新课标精神,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英语读写水平〔技能〕、心理状态的研究、探讨,最终了解农村小学生英语读写中存在的问题,摸清学生英语读写的心理、读写的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策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寻求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农村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多数的语言输入是靠读获得的,而最终语言输出是靠写作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写〞。
〔3〕综合运用的熟练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和总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总体英语开展水平。重点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读写习惯和读写的技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1、“读〞的界定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读〞的要求为:〔1〕能认读所学词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冀教电〔2016〕4号
冀教电〔2016〕4号
河北省教育厅
关于公布第七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河北赛区
获奖结果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转发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的通知》(冀教电函〔2016〕1号)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河北赛区的相关活动,全省共收到论文1000余篇。
依据活动有关规定,共评出河北赛区论文一等奖20件、二等奖50件、三等奖80件,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并给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附件:2016年第七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河北赛区获奖名单
河北省教育厅
2016年12月5日
河北省教育厅办公室(主动公开)2016年12月5日印发
附件
2016年第七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河北赛区获奖名单。
2015-11-06+公布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天津赛区)评比结果附件 (1)
浅谈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师师德修养
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点滴谈 借助信息技术,让小学生体验语言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在高三化学开发的注意点及适用范围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传统体育教学走向现代化 信息化背景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新路径探研 用电子书包创新科学课堂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程序三导”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教育信息化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应用实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英语课堂 巧用移动终端App辅助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新尝试摘要 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奖
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天津赛区)北辰区获奖情况统计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一对一”数字化智慧课堂的建构与探索 初中图形几何初步知识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录播系统下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有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数学教学新思路 教育信息化造福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转变学生学习英语方式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述在“中国梦”背景下博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教师利用微信非正式学习提升素养 巧用课后小练笔 电教助力习作路
30
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全国教师论文大赛(天津赛区)北辰区获奖情况统计 学校 天津市北辰区双口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 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 天津市北辰线河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沿河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天津市集贤里中学 天津市北辰区青光中学 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天津市北辰区王秦庄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刘安庄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王秦庄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王秦庄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线河小学 北辰区实验小学 天津市双口中学 天津市南仓中学 天津市北辰区线河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 天津市朱唐庄中学 王秦庄小学 天津市集贤里中学 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 姓名 魏梦荔 周国庆 黄圆圆 刘学荣 段晶晶 冀全赢 李猛 李梦思 李娜 李晴 刘畅 孙莹莹 田蓉 王靖雯 王瑶 魏宝玲 吴运杰 芦婧 吕雪 潘淑坤 荣国翠 宋庆悦、马立锁 杨晓伟 张瀚 赵毅清 曹晓娜 陈伟茹 丁新锐 范伟 奖项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参赛论文
物联网+互联网+智能技术开启智慧校园崭新模式——未来智慧校园的构想和建设方案初探(二)摘要:本文着眼于智慧校园的特征和深度应用来阐述某些观点,同时结合目前的数字校园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应用方案,文中所提及的实例应用涉及校园管理、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校务管理、家校互动等诸多方面。
这些方案遵循了智慧校园的核心理念去加以实施和布局,其中一些深度应用和实践案例围绕智慧校园3个明显的特征展开。
文章开头就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将的现有智能技术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其次是强调智能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的有效协作,重点讲述了课堂教学的智能教学诊断设备的应用;最后环节文章还提及智能穿戴与共享数据和拓展外延之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了讲述,同时对智慧校园的功能做了进一步的诠释。
关键字:智慧校园、物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信息服务创新观点:1、智能感知技术和个性化服务之间的协作应用2、智能管理下的“定制”和“可视化”应用3、智能课堂和智能反馈平台之间的相互作用4、“激活”并“升级”课堂诊断系统,提高教学有效性5、借助智能穿戴和共享大数据,拓展智能应用的外延6、智能办公与信息化平台的有效“链接”正文:智慧校园是个崭新的概念,它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延展,它指向的是以物联网(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育教学、科研探索、校务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它包含着三个明显的特征:1、能为在校师生和来访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2、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范畴中,侧重于服务领域的便捷推送,并在共享数据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互联和协作;3、删选和整理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留存下来的大数据资料,同时借助校园网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全国教师论文比赛江西赛区获奖名单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江西
学段
中学 中学 中学 中学 电教馆 中学 中学 小学 小学 中学 中学 电教馆 中学 中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中学 中学 中学 中学 中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吕丽群 魏春燕 陈咪咪 彭东石 涂波 周爱兰 赖清华、王小莲 黄烈福 洪小春 罗丽娜 马小琍 杨立宏 陈丽华、江学勇、刘三英 邱凤华 韩黎明 周建军 刘荣锋 周萍莉、王积武 邱星辉 王红琴、邹刚 金燕 吴美健 蔡联晋 罗霞 陈凌亚 李明常 陈健 王愫 李小明 周红坚 杨萍、钟红明 赖建斌 宋丽丽 黄伟 郭长女
景德镇市第五中学 南昌市青新小学 南康市龙回祖炎小学 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 南昌市东湖幼儿园 吉水县中心幼儿园 大余县水城幼儿园 吉安市万安县顺峰中学 赣州市会昌县第二中学 江西赣州会昌实验学校 新干县第四中学 赣州市大余县南安中学 信丰县第三中学 江西省信丰县第三小学 浮梁县湘湖镇景光小学 玉山县南山中心小学 江西省大余水城幼儿园 南昌凤凰城上海实验幼儿园 南昌市安义县幼儿园 南昌市铁路艺术幼儿园 赣州市安远县第三中学 江西省上饶县第四中学 赣州市信丰县第四中学 江西省新余市第六中学 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 新干县城北小学 南昌市城北学校 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江西省宁都第三小学 江西吉水文峰小学 江西省南昌市启音学校 崇仁实验小学 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南康市第六小学 江西省南昌市青新小学 大余县水城幼儿园 江西省万载县第二中学 新余市第五中学 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 江西省南康市峨嵋中学 江西省电化教育馆 南昌市抚生路学校 江西省崇义县章源中学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学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 赣州市全南县第二中学
十三届移动杯和教育论文大赛
十三届移动杯和教育论文大赛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XX 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XX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导刊》杂志社拟联合举办“移动杯”和“教育杯”第十三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九届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以下简称“论文活动”)。
一、参赛对象本次征文主要面向幼儿园、中小学学科教师、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工作者。
二、活动时间论文活动作品报送时间: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论文活动作品评审时间: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三、参赛要求作品选题活动主题:智能引领、创新发展(1)基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大教育资源(社会生产生活场景、博物馆、图书馆等可支持教育教学发展的资源)服务模式研究;(2)“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共享与服务研究;(3)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4)“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同步课堂”的应用研究;(5)网络教育新型发展形态、变革路径及趋势研究,尤其是网络学习空间、“互联网+”、网络教研的创新应用;(6)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研究;(7)以人工智能、AR/VR、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智能引领教育变革,创新教与学方式,开展学习分析、个性化服务、教学评价、人机交互、群体协作与沟通等的研究;(8)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新型学习理论的构建,体现脑科学、学习科学、深度学习、具身认知、新型混合学习等研究新进展;(9)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提升教育公平的研究;(10)中国移动“和教育”高效教育产品设计及其教育应用研究;。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联合打造“移动互动娱乐学习平台”
“ 教 师网络研 修社区 ” 试点在京启 动
为 着 力 减 小 教 师 队伍 在 校 际 以及 城 乡 、 区 域 之 间 的
于加大教育创新 的指导要求 。 更 是落实 国家教育信息化
建 设中“ 三通两平 台” 建 设 的重 要 应 用 。 “ 移动乐学平 台”
差 距 ,教 育 部 教 师 工 作 司 和 全 国教 师 教 育 学 会 1 月 1 8 日在 京 启 动 “ 教 师 网络 研 修 社 区 建 设 试 点 项 目” , 为 全 国 中 小 学 校 教 师 培 训 深 度 融合 搭 建 平 台 。 “ 教 师 网络 研 修 社 区 ”是 信 息 化 背 景 下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的新 模 式 , 以区县或地 市为基 本单位 , 以 网 络 学 习 平 台为技术支撑 , 组 织 教 师 开展 常 态 的 网 络 研 修 。 “ 教师 网络研 修 社 区建 设试 点 项 目” 将 用 两年 时 间 , 建
据 介 绍 ,组 织 方 将 通 过 建 立 区域 教 师 培 训 的 新 机
童娱乐互 动平 台的特点 . 从孩子“ 爱玩” 的天性以及 “ 想要
更多” 的天 性 出 发 , 构 建 了 能让 孩 子 快 乐 学 习 的 “ 移 动 乐 学平台” , 并 开发 了专 属 “ 移动乐学客户端” 。 在 教 育部 教
主要面 向 6 — 1 4岁的青少年 ,旨在以青少年最接 受的互
动 娱 乐形 式 创 新 学 习 模 式 。 早在 2 O l 1 年 9月 1 5 日,中 国移 动 与教 育 部 就 本 着
“ 政企联动 , 优势互补 , 支持教育 , 战略共赢 ” 的原则 , 建立 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 在 这一合作背景下 ,中国移 动通信集 团江苏有 限公 司与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 中心政企联合 、 积极探 索 , 依 托中国
第九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优秀作品等名单
唐崖土司城址文物融入教育信息化的中学美术课堂 基于Arduino智能玩具开发引领我国中小学生课堂教育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乐活”教研机制的实践研究 传统与现代——计算机美术教学新策略 “四着棋”突破信息化发展瓶颈 巧用“微课”,演绎灵动作文课堂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 如何加强网络研修工作坊建设 巧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生成性课堂 师生情感互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体现 高中英语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生物有效教学 电子白板撞上图形几何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江西省 山东省 安徽省 辽宁省 河南省 山东省 江苏省 广东省 安徽省 辽宁省 广东省 甘肃省 辽宁省 河南省 山东省 辽宁省 青海省 广东省 新疆建设兵团 宁夏回族自治区 福建省 江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安徽省 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甘肃省 天津市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论文标题 大数据背景下对初中名著阅读交互式导读——展示课程设想 STEAM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基础教育问题研究及未来教育的情境设想 增强现实技术真的能促进学习吗?——基于32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地方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潮汕传统文化与作品制作》校本课程为例 基于大陆粤教版和台湾旗立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之比较研究 基于移动设备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反馈机制研究 移动网络环境下的面向创客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创客”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研究——以scratch和Arduino相结合的趣味编程为例 基于“电子绘本”的小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 因材施教,探索新时代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利用微课培养物理实验探究素养的实践与反思 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小学编程教育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 浅谈“和教育”平台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利用微信平台扭转教师思维固化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如何“翻转”高中语文课堂 交互式环境下高中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研究——基于“一师一课”活动辽宁省部级优课的视频分析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利用调研 初中语文领域融入创客教育的困境与策略 大数据时代教育数据思维的内涵、构成与培养路径 教育遇见智能手机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以临洮县“多维”教学网站为例 精准扶“贫”,重塑自信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复习课的实践研究 中学化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四步一体”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微信订阅号构建高中生物学辅助教学模式实践初探 从陶行知等早期电化教育人物学术思想中探索践行当今教育信息化之路 高中数学“三元三段六环四查”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理论构建 不断探索,身体力行——历史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感悟家国情怀的策略 浅谈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的策略与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设计及其实践研究——以<页面设计>为例 利用微课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专业课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编程教学效果调查——以初中SmallBasic课程教学为例 幼儿园主题系列微课程开发,幼儿教师职前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课堂S——T分析实践 基于O2O混合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形成性考评体系应用研究 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策略探究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云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和教育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沉浸式学习设计的研究 一等 基于“洋葱数学”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 电子书包环境下数学课堂“3553”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研究热点及演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分析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
附件: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指南目录一、参赛人员范围二、活动时间三、参赛要求四、评审方式和报送方式五、奖项设置和论文发表六、组织工作附录1:“论文大赛”参赛论文全国评审标准附录2:第五届论文大赛参赛范文与参考文献撰写说明一、参赛人员范围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者。
二、活动时间论文提交时间:3月18日-9月10日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9月10日省级评审时间: 9月10日-9月30日集中报送时间: 10月8日-10月9日全国评审时间: 10月10日-10月25日全国颁奖大会:11月上旬三、参赛要求1. 活动主题:应用整合与协同创新·教育信息化之路鼓励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研究;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模式研究;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政策与措施、研究与实践、成果与反思;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教师研修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区域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协作教研、协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等。
(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分层教学、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评价研究、案例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智能评价系统研究;基于虚拟社区的校际协作研究;学生电子档案袋的评价研究;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与教研究;基于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智慧课堂等展开的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研究;以MOOCs、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为代表基于网络展开的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SPOC模式在历史类教学课程中的引入和实践
!"#!$%&$'(')*+&,-./&$01$21(3$&)%))%3%(R#B"<模式在历史类教学课程中的引入和实践陈士银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B###摘4要 历史类课程多以+传统,+保守,等著称#即便如此"历史类课程也可紧跟时代步伐"尝试采取6M"Z混合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一定程度上"6M"Z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教学空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历史类课程实现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换"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关键词 6M"Z$历史类课程$教学反馈$学生本位H)$,+-'*28(-/*+&+24F F./(&-/*+*D#B"<H$&()/+0L$-)*2/+P/%-*'3<*8'%$%<)$+#)/3/+A3411512A13&'5Q,+,51P L,(/&(M'(6F419*(&+,-.&/0!G&'(6.9M'(6F419!$$B### 45%-'&(-%]/F;@?D,@E?F=F:?=I=B B2.-@I-K@?A=/-9;?:C/;/@-:B:-C,@-F=?H:;/H="I</,<"<@I=H=?"F<@EB C:B F@K@B B@I;<=;?=-C @K=>@,<:-C,@-F/C=?:C@>;/-9-=I8=;<@CF"F E,<:F6M"Z(68:B B M?/H:;="-B/-=Z@E?F=)&k/;<;<=/-;?@CE,;/@-:-C:>>B/,:;/@-@K6M"Z"</F;@?D,@E?F=F,:-";@F@8==N;=-;"8:.=>?@9?=F F/-=N>:-C/-9;=:,</-9F>:,="=-<:-,/-9;<=/-;=?:,;/@-A=;I==-;=:,<2 =?F:-C F;EC=-;F":B;=?/-9;<=?@B=K?@8;=:,<=?2,=-;=?=C;@F;EC=-;F2,=-;=?=C:-C?:/F/-9;=:,</-9F;:-C:?C:F I=B B& =$3>*'2%%6M"Z$</F;@?D,@E?F=F$;=:,</-9K==CA:,.F$F;EC=-;F2,=-;=?=C一 概述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近年来兴起与流行的6M"Z教学为例"6M"Z(68:B B M?/H:;="-B/-=Z@E?F=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自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率先提出和使用以来"迅速风靡美国大学%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内"众多顶尖名校都进行6M"Z课程教学的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也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的关注%从渊源上考虑"6M"Z教学模式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作对P""Z(P:F F/H="-B/-=">=-Z@E?F=F大型开放式网络教程"即*慕课+)教学模式的纠偏与改良%慕课在全球推广的过程中"除了让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化&大众化之外"也伴随着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比如在线学习人数逐渐减少"真正坚持到最后且能获得线上课程分值的少之又少%与此同时"由于拍摄&录制&翻译&人员管理等各方面的开销"慕课教学的开发和维护费用始终居高不下%因此"国内外很多高校在采用和推广慕课教学的同时"也陷入现实困境%#$$有的慕课甚至乏人问津"不了了之%有鉴于此"6M"Z教学模式的出现吸收P""Z网络教学的经验"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特殊方式%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极大地降低教育开支%近年来"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纷纷采用6M"Z教学模式"也正是因为看中这种教学模式低成本&高质量的巨大优势%目前"采用6M"Z教学模式的以理工科课程为主"而针对历史学等文科课程的探索相对罕见%如果6M"Z教学模式果真具有优化教学的显著功效"那么"历史类课程能否引入"又该如何操作"其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0在笔者多年执教.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等历史类课程的基础上"鉴于多次采用6M"Z教学模式"故而以此为契机"探索6M"Z模式在历史类教学课程的引入与实践"希望引发更多同仁对历史类课程改革的关注%二 传统历史类课程的问题作为基础课程"历史类课程(尤其是中国史)对普及历史知识&提升大学生历史素养以及培育爱国情怀等都大有裨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等多重维度提出"要加强历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故此"抓好历史类课程对落创新教学科技风@A@@年@月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具有毋庸置疑的现实意义%历史类课程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课程"本身具有诸多特征"增加了推广的难度%比如大量的繁体字(乃至古文字)&艰涩的语言&自相矛盾的记载&保守的价值观念等"都让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初学者望而却步%要阅读的历史文献过于繁重"要完成的作业过于繁多"而且不容易取得高分"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同时"历史学作为一门相对冷门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再加上传统的授课模式基本上以教师*满堂灌+为主"互动环节较少%鉴于以上因素"很多学生对历史类课程的评价不高"学习兴趣相对偏弱%因此"即便有些同学报考历史学专业"后来经过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听课"选择转到相对热门的其他专业"这显然不利于历史学学科的长足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改良历史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历史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所有任课教师需要格外关注的命题%三 A S\@模式在历史类课程的引入如前所述"6M"Z教学模式引发关注的就在于低成本&高质量&混合性等特征%和以往大规模线上教学不同" 6M"Z课程以具体的教学班级甚至教学小组为主题"人数偏少"更容易观察到引入6M"Z教学模式之后的结果%就教学成本而言"6M"Z课程无需另外搭建平台"可以直接依托各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母体"从而开展课程设置&课程活动&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另外"6M"Z课程的特色还在于"同时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方法%换言之"教师和学生在学期之中"可以有几次不用到教室上课"而是采用线上模式%那么"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可否被引入历史类教学课程之中0引入之后"能否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0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番讨论%一般而言"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以任课教师授课为主%这种模式既给任课教师备课&授课带来时间和精力上的耗费"也为学生听课带来一定的苦恼"老师讲授的东西未必都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即便也有教师意识到这种问题"开始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但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在讨论或者展示的过程中无法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遑论解决%因此"这就需要网络平台的搭建%建立起一个辅助性的网络交互平台"采用线上讨论或者线上作业&答疑等方式"那么听课学生在每堂课上乃至所在教学周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直观的反馈%学生可以把遇到的疑点&难点等及时反映到教学平台上"而教师接到这些反馈之后"也能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将接下来的课程安排得更有针对性%但是"如果仅仅依赖网络平台"同样达不到6M"Z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根据所在学校和学院的安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比如隔两周&三周采用一次线上教学"其余则以线下教学为主%诸多必要的教学环节只有在线下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力"比如面对面的小组讨论&辩论以及其他教学互动环节%教学课程改革的风气已经遍及全球"顺之者更容易获得新鲜的思维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定式思维"从而把课程建设推向更广阔的境地%因此"根据以上分析"结合6M"Z混合教学模式"即便是历史类课程"依然有引入与运用的巨大空间%四 历史类课程采用A S\@模式的启示一 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一体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各个领域造成显著冲击"也促使各个行业发生变革%特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如果能抓住先机主动适应变化"才能把握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顺应潮流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课程质量的题中之义%即便是最为*传统+*保守+的历史类课程"也可以尝试引入包括6M"Z模式在内的多种教学模式"让单调的课程更加丰富有趣"让传统的课堂也能彰显时代特色"凸显现代化的元素%比如"6M"Z教学模式在坚持线下教学的同时也结合线上教学%表面上看"教师和学生不用到教室学习"但是网络上的作业要求以及相关的互动并没有停止%和传统的教学M M L不同"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也可以分享相关的教学视频"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典章制度&朝代变迁等方面的思考%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学科平衡的问题%对于选课学生而言"他们面临各个科目的作业要求"因此缺乏一个缓冲时间%在6M"Z线下模式中"他们不用到教室上课"节省相应的时间"也增大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教学行为不再是局限于某一间教室的行为"而是拓展互联网的巨大空间"也让学习变得更有弹性"学习效率自然也随之提升%二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让反馈和回应更加及时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可以通过教学评价获得"可是教学评价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对当时的任课教师和听课学生发生直接有效的影响%正因如此"6M"Z教学模式的引入就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正如有关学者指出"基于6M"Z的在线混合教学方式确实体现*评价反馈及时+的显著优点%#3$由于线下课程的嵌入"教师不用到教室上课"似乎减轻了工作量"实则不然%因为在平时的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之中"只要任课教师安排相应的作业或者互动环节"就意味着任课教师本人必须每周批改作业或者线上答疑%虽科技风@A@@年@月创新教学然不少高校也专门安排了老师的答疑时间"但是由于学生未必有时间以及出于自身的羞涩&惧怕等因素"反而无法发挥答疑的效果%这也解释了答疑教室*人烟稀少+这一尴尬现象的原因%6M"Z教学模式则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实名或者匿名的方式在平台或者交流群中对老师的任课方式&教学内容以及疑惑&感想等及时提出%这些提问既可以由任课教师回应"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点评&切磋"发挥朋辈学习的溢出效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程中进行的反馈对调整教学方向&改良教学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至少摆脱传统的期中或者期末一次性教学评价的单一模式%(三)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换以历史类教学课程为例"传统教学无论从教学安排还是教学方式上都由教师本人主导课堂%教师通过备课和授课传授知识"而学生则通过听课和完成作业等环节被动地汲取知识%长时间的被动教学"尤其是面临海量的陌生文献"学生难免会产生一种畏惧感以及随之而来的不适应感"甚至是厌倦%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会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备课"而学生不能认真听课"认定责任在学生'而学生则倾向于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听课"但是实在把握不了教学重点"故而刚开课时的兴趣直线递减"认为是教师存在各种问题%不管怎样"互相推诿的方式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6M"Z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则为我们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契机%6M"Z模式和P""Z模式的一大区别"即相对缩小教学范围"让教师和学生在小规模范围内更加沉浸到教学环节之中%#R$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或者大规模网络教学" 6M"Z模式下的老师对选修课程的学生更加了解"尤其是他们的作业完成度"甚至可以从中引导学生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考虑到6M"Z网络数据的存在"学生的登录时间&登录次数&下载内容&下载次数&提问次数等也能通过各种线状图&饼状图等直观地显现出来%这些大数据的存在为实现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换提供了重要支撑%在6M"Z教学模式下"随着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甚至可以占据R%j b1%j的比重)的增加"选课学生更清楚每次考核得分高低的缘由"以后更能做出针对性地改进%网络题目的设计如果能增加一些*收获+*疑问+*设问+等环节"既能提醒学生注重总结每一节课程的学习收获"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此外"从直观层面考虑"教师上课的时间被大幅压缩"而以学生讨论&分组展示以及线上答疑等为主体"将课程的管理权从教师之手转向学生之手%这种翻转性教学方式也把学生从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0$从而获得更高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发挥助力%结语课堂是老师的"也是学生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6M"Z模式正是将传统课堂由*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化媒介"是将课堂从教师之手转向学生之手的有力武器%即便是历史类等相对传统的课程"在新形势下"也完全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借以充实自身的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从而让枯燥的课程释放出更多的趣味性%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教师和学生更容易围绕核心教学目的"思考&研习相关的历史课题"把研究性导向引入常规教学之中%凡事有利也有弊"6M"Z教学模式即便在P""Z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具备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但是也带来一些挑战%比如"这种教学模式在为师生减负的同时"又增加师生的工作量和学习量"让过程考核变得更具挑战性%此外"关于6M"Z课程的立项标准和考核标准"各个学校之间尚未出台相对成熟的政策规定%所以"如何评估6M"Z课程的质量&如何真正发挥6M"Z课程的优势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是诸多高校在引入6M"Z教学模式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难题%参考文献&$'郭剑英&+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Y'&高校教育管理")%$3(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B=&,@8&,-* >/-9B E-*-*)%$3*$%$3*,)3$))%2)R[((033&<;8B&&('赵晓华&历史类通识课程的意义!目标及方法&Y'&黑龙江史志")%$%($1)&&3'黄佳佳&基于6M"Z的在线混合教学方式探索***以浙江大学为例&Y'&教育观察")%)%()R)& &R'王艳艳&浅析6M"Z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Y'&科技风")%)%()3)&&0'洪尉尉&基于学习通的6M"Z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Y'&高教学刊")%)%(())&作者简介 陈士银($'[[*4)"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讲师"研究方向%明代礼制文献等#创新教学科技风@A@@年@月。
论文大赛颁奖新闻稿(last)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在京举办颁奖典礼2010年11月7日,‚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吴德刚、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以及信息化教育专家、获奖教师代表共同出席了颁奖典礼。
今年5月份,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此次,在教育部指导下,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以下简称中央电教馆)和中国移动联合举办的教师信息化论文大赛正是在纲要方针指引下的一次有益尝试,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大赛受到了各级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和欢迎,注册教师总计超过30万人,参赛论文超过4万篇,网上投票超过1000万人次。
本次大赛评出全国一,二、三等奖共计600名,优秀奖800名。
获奖论文普遍就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等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作为此次大赛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央电教馆馆长陈志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构成主体,本次大赛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成果的舞台,而且也在中小学教师中灌输了教育信息化理念,普及了信息化技术。
同时他表示,中央电化教育馆具有各类媒体教材等教育教学资源和数字校园、远程教育的专业服务优势,中国移动具有网络、平台、一体化运营等优势,此次双方以教师论文大赛为契机开展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可以更好的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而推动教育均衡。
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表示,一直以来,中国移动致力于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6年开始,中国移动与教育部联合实施‚蓝色梦想--中国移动教育捐助提升计划‛项目,已建设‚爱心图书馆‛1350个,培训农村中小学校长25600名。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启动由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将于9月8日起正式启动,学会举办的全国论文大赛为每年一届的基础教育系统的权威的学术活动。
本届活动学会旨在落实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2010年整体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征集、评选和交流活动。
”同时,完善实施”国培计划”的精神;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分类、分层、分岗、分科大规模组织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鉴于此,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
活动时间定于9月初到10月底为本次论文征集阶段,请各单位积极做好论文的报送工作。
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组委会2010-9-6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稿件征集方案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官网支持:活动地点:中国.北京论文征集:2010年9月8日-2010年10月31日。
主题:新课程、新领域、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
主旨:繁荣普及全国校园学术研究氛围,搭建中小学教师学术环境的多元交流平台;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自身学术修养,并将优秀的学术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参考资料,夯实学会服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主旨。
参赛对象:1、全国小学教育管理者、小学全科教师;包括小学全科教师、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
2、全国中学教育管理者、中学全科教师;包括初级中学、高级中学、职业中学的全科教师。
3、各级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室、教育辅导站的从事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的一线工作人员。
论文征集:1、论文形式: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等。
2、论文分类:各学科教育教学学术作品、教案、课件等;包括教育管理、教育理论、教育经济、德育教育、教育心理、教学改革、教育技术、教学评估、名校与名师、教育信息、人文与管理、新课改、校本教材开发等范畴。
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的通知
- 2 -- 3 -- 4 -- 5 -附件: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参赛指南“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组织委员会编二○一五年四月目录一、参赛人员范围二、时间安排三、参赛要求四、评审和报送方式五、奖项设置和论文发表六、组织工作附录:“论文大赛”参赛论文全国评审标准一、参赛人员范围全国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者。
二、时间安排论文提交时间:4月22日-9月10日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9月10日省级评审时间: 9月10日-9月30日集中报送时间: 10月8日-10月9日全国评审时间: 10月10日-10月25日全国颁奖大会:11月上旬三、参赛要求1.大赛主题:教育信息化新常态:变革、融合与创新鼓励全国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常态化、规模化应用,深化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
具体选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相关政策解读;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如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数字媒介素养、学习科学、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学习等;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信息化时代个性化学习、虚实融合的理论探讨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途径、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学习社区、MOOCs、电子书包、智能手机、微信、电子白板、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与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评价系统研究;借助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对教育信息化过程、方法、成果评价过程和评价机制的研究;基于平板电脑、1:1数字学习、虚拟学习环境等技术与理念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2)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信息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与服务体系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的行政管理、治校方略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早期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与信息素养研究;教育信息化绩效研究。
第九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省级优秀作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建设双向融合实践路径探究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动漫“Moodel+微课”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思维可视化软件Focusky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互联网+微课”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的培养研究 数学学科开展STEM教育可能实现的路径——数学实验 “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下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激发的策略 研究 STEM理念下中学物理创新演示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数字化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如何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 变 浅谈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作用 融合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实效性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几何单元复习课教学路径的探究——以“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单元为例 探究型微课的开发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STEAM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设计 基于体验学习圈的创客教学模型研究 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探究 Classdojo软件在散文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利用Moodle平台开展游戏专题式动漫教学的实践探究 Moodle平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压强》课为 例 基于翻转课堂的编程教学效果调查——以初中SmallBasic课程教学 为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利用微课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商务英语口语微课制作及应用 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GoC编程教学探索 初中动漫教育的创新实践与优化策略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支架式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群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创新实践 基于“电子绘本”的小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支架式学习理念的Scratch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网络学习平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中职校园文化微视频创作应用效果分析 微电影在中小学德育和美育中的应用探析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交谊舞学习的效果研究——以华尔兹为例 情境化的探究式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
秦安县兴国镇蔚林小学
36
熊雪艳
三等奖
100259000
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天水
麦积区道北小学
37
王树明
三等奖
100074773
山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初探
天水
麦积区五龙中心中心学校
38
王保忠
三等奖
100074903
基于中学校园网环境中BBS的应用研究
天水
麦积区甘泉中学
39
邵建文
三等奖
100095377
天水
甘谷县武家河乡武家堡小学
46
蔺鲿粼
三等奖
100089481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天水
甘谷县安远镇安远小学
47
王昌君
三等奖
100297659
浅谈西部农村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天水
麦积区吴砦初级中学
48
胡雅琼
三等奖
100077809
浅谈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天水
麦积区建新路幼儿园
信息技术在农村远程教育中的优越性及缺陷性的探索
天水
秦安县阳兀川中学
8
郑胜文
二等奖
100075780
浅谈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天水
麦积区中滩中心小学
9
屈荣芳
二等奖
100140476
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天水
天水市电教馆
10
张锋
二等奖
100127386
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思考
天水
秦州区李子中心学校
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刍议
天水
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
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福建赛区)
关于开展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福建赛区)活动的通知各设区市电教馆(站)、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教仪站:按照中央电教馆《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的通知》(教电馆[2015]69号)要求,为做好福建赛区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以下简称‚论文大赛‛)的组织管理工作,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一、活动组织福建赛区‚论文大赛‛由福建省电教馆和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共同组织实施,并成立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福建赛区)活动组委会(组委会名单见附件)。
各设区市电教馆(站)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宣传发动,引导各学校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者踊跃参与。
二、活动时间论文提交时间:5月1日-9月10日投票支持截止时间:9月10日省级评审时间:9月10日-9月30日全国评审时间:10月10日-10月25日三、评审方式论文大赛将由省电教馆负责组织专家进行省级评审。
四、报送方式和参赛要求我省参赛作品可通过‚福建校讯通‛网站/xxt活动专区上传,详细内容要求、活动指南可访问上述网站查阅、下载。
(参赛指南还可通过‚中国移动‘和教育’平台‛;‚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网站:查阅、下载。
)相关作品上传、投票操作事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和校园福建站‛进行咨询。
五、奖项设置及论文发表1.优秀论文奖:组委会将根据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评出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50名。
2.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地宣传、组织情况以及投稿数量,组委会将评出若干电教馆(站)、中小学为优秀组织奖。
福建省电化教育馆2015年4月28日抄送:各设区市教育局附件: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福建赛区)活动组委会名单主任:苏海洋福建省电化教育馆馆长王攀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副主任:管颖福建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陈凤燕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张拓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成员:张晓虹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研究室教研员方腾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高级项目经理熊旭东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各地市成员:福州傅瓒福州市电教馆馆长卢婷婷中国移动福州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厦门庄敏琦厦门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林经丽中国移动厦门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宁德林向英宁德市电教站站长林婉玲中国移动宁德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莆田张金城莆田市教育条件装备站站长张君中国移动莆田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泉州高雄飞泉州市教育局教仪站站长吕伯秋中国移动泉州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漳州黄达堃漳州市教育局电教馆馆长郑玥璟中国移动漳州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龙岩陈尔联龙岩市教育局教仪站站长林婷中国移动龙岩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三明郑重三明市教育局电教站站长徐冬中国移动三明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南平苏庆峰南平市电教站张广云中国移动南平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项目经理。
关于邯郸市教育局加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邯郸智慧教育
关于邯郸市教育局加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邯郸智慧教育邯郸市地处河北省最南端,拥有3100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之一,主城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全市常住人口1012万,下辖4区、13县、1市,并建有2个开发区。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34所(城市246所、农村2488所),教师总数64978人(城市22469人、农村42509人),在校学生总数1122116人(城市393802人、农村728314人),31318个教学班(城市6979个、农村24339个)。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目前多媒体教室总数达到15742间(城市5945间、农村9797),校园网总数达到876个(城市154个、农村722个),接入互联网的学校2100所(城市245个、农村1855个),教职工办公和备课用计算机总数38521台(城市18415台、农村20106台),学生用计算机总数115673台(城市46823台、农村68850台),主城区学校教师基本满足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县(市、区)学校教师基本满足每2人配备一台计算机,生机比达到了9.7:1,基本满足了教师办公和学生信息技术课的使用需求。
近年来,在河北省教育厅和邯郸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邯郸市教育信息化现状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邯郸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提升质量的核心,全面实施教育“腾飞”计划,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邯郸市是全国智慧城市试点之一,智慧教育是邯郸智慧城市16项重点工程之一,智慧教育建设成为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实现素质教育多样化的有力抓手,坚持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以推广应用为目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 3 -
- 4 -
- 5 -
附件:
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
参赛指南
“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组织委员会编
二○一五年四月
目录
一、参赛人员范围
二、时间安排
三、参赛要求
四、评审和报送方式
五、奖项设置和论文发表
六、组织工作
附录:“论文大赛”参赛论文全国评审标准
一、参赛人员范围
全国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者。
二、时间安排
论文提交时间:4月22日-9月10日
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9月10日
省级评审时间: 9月10日-9月30日
集中报送时间: 10月8日-10月9日
全国评审时间: 10月10日-10月25日
全国颁奖大会:11月上旬
三、参赛要求
1.大赛主题:教育信息化新常态:变革、融合与创新
鼓励全国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常态化、规模化应用,深化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
具体选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相关政策解读;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如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数字媒介素养、学习科学、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学习等;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信息化时代个性化学习、虚实融合的理论探讨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途径、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学习社区、MOOCs、电子书包、智能手机、微信、电子白板、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与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评价系统研究;借助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对教育信息化过程、方法、成果评价过程和评价机制的研究;基于平板电脑、1:1数字学习、虚拟学习环境等技术与理念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2)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信息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
探讨;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与服务体系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的行政管理、治校方略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早期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与信息素养研究;教育信息化绩效研究。
(3)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研究
国家重点推进的教育信息化方面重点工作的集中反映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如智慧校园、数字校园等;信息技术助力破解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等教育领域关键问题和难题的研究;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模式研究;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教师研修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区域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协作教研、协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等。
(4)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政策与措施、方法与经验;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战略研究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教育信息化服务、评价、供需及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
(5)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发展及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师生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研究;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及成果,如基于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展开的教研、教师培训等;教师的智慧教育实践能力及其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研究;信息技术伦理教育;教育信息化促进学生技术、交往、学习能力、个性化快速转型研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研究;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教育研究,如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等。
(6)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共享与服务研究
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共享与服务的新思路和新机制研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典型案例研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
设与应用研究;主题教学网站、微课、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少数民族双语资源建设及其应用研究;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专题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职业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及其支持教学服务研究;基于慕课、微课、私课、教育游戏、电子书包、智慧课堂、博物馆、图书馆等新型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研究;个性化资源推送研究。
(7)在线教育研究与实践
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的理论研究;开放学习社区、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与教育应用研究;在线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在线教育发展与挑战研究;在线教育质量与评价研究;在线教育平台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研究。
(8)三通两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国家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9)中国移动“和教育”高效教育产品设计及其教育应用研究基于“和教育”平台()与4G网络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智慧课堂、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和教育”教育产品包等高效教育产品设计及其教育应用,如名师导学、多媒体教学、英语学习、精品学习、在线作业、智能组卷、学业评测、档案、教管OA、家长学堂、少儿心理辅导等教育产品设计及其教育应用。
(10)家、校、企互动创新方式及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研究。
(11)社会化软件在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QQ、博客、几何画板、统计软件、微信、模拟软件等的教学研究与应用。
(12)教育游戏的基本理论、设计开发以及应用。
(13)不限于以上内容,其他与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2.征文要求
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
文章应包含题目、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
不要在论文里写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等联系方式(范文见大赛专用网站
活动专区;/;)。
3.投稿方式
本次论文大赛采用在线投稿方式,参赛教师直接将论文提交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
首先进行注册,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作者姓名、单位(全称,可参考学校公章)、联系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注册后提交论文,每人只能提交一篇论文,提交后不能修改,投稿全程免费。
注意:通讯地址务必要填写详细、准确,以便于获奖证书和论文结集发表后样刊的顺利邮递。
4.参赛作品资格审定
(1)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严禁剽窃或抄袭行为,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批评。
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种说明、引言等无任何法律纠纷,剽窃或抄袭产生的法律纠纷由作者本人负责。
(3)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从未在任何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的原创稿件。
(4)不符合作品形态界定相关要求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四、评审和报送方式
1.论文大赛将组织省级评审和全国评审。
各省级电教馆负责组织省级评审。
省级的评审标准、评审细则、获奖比例、奖项设置由各地电教馆自行确定。
中央电教馆制定全国评审标准(见附录),负责组织全国评审。
2.大赛组委会为各省级电教馆配备一个单独的账户,9月10日,
各省级电教馆用该账户可登陆FTP平台下载各省参赛论文,组织省级评审。
省级评审后,各省级电教馆按规定时间集中报送20-50篇论文参加全国评审,报送的论文中,一线教师的论文数量须占到90%以上。
五、奖项设置和论文发表
1.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地电教馆和学校宣传、组织情况以及投稿数量,组委会评出若干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评选对象包括各省电教馆和学校。
100名、二等奖200名、三等奖300名、优秀奖若干。
在评审结束后将召开论文交流及颁奖大会(另行通知),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会议礼品。
3.论文发表:部分获奖论文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
六、组织工作
1.组织领导
“论文大赛”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基础教育二司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主办。
“论文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负责大赛日常事务工作。
2.大赛详情查询
大赛详情查询请登陆以下各网站查询:
论文大赛专用网站(活动专区);
中央电化教育馆官网(/);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官网()。
附录
“论文大赛”参赛论文全国评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