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可编辑全文】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临床科室诊疗规范科室:康复科负责人:丁笑2017年6月修订版目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GF-07 眩晕诊疗规范GF-08 腰痛诊疗规范GF-09 痹症诊疗规范GF-10 面瘫诊疗规范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神 经功能、生活质量
一、脑卒中康复治疗概况
脑卒中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 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康复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一些新 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重复经颅磁刺激、虚拟现实技术等,为康复治 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 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次,中医康复疗法可以预 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后,中医 康复临床实践可以整体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免 疫力和抵抗力。
在中医康复临床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观念,即要把患者 看作一个整体,从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其次是 辨证论治,即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后是经络学 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经络,可以促进 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脑卒中康复治疗遵循早期介入、个性化制定、多学科合作等基本原则。早期介 入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开始康复治疗,以避免并发症和进一步的功能障 碍。个性化制定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多学科合作是指康复治疗团队中的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 语言治疗师等成员共同协作,以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
二、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特 点
1、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技术,通过在头部产生磁场刺激大脑皮 层,调节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该方 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卒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小。但需要 注意的是,该方法不适用于颅内金属异物或起搏器植入患者等。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 康复治疗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 康复治疗指南的内容和方法 • 康复治疗指南的疗效评估 • 康复治疗指南的发展和展望
01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脑卒中的现状及危害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给社会 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康复治疗指南的内容
脑卒中概述
包括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等方面的概述。
康复治疗
重点介绍了康复治疗的原则、目标、方法、实施 方案等方面的内容,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 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康复评定
详细描述了康复评定的重要性、评定内容、评定 方法、评定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康复护理
强调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作用,介绍了康复护 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良姿位摆放、进食及吞咽 训练、排泄及清洁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降低医疗成本
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助于减少 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降低医疗 成本。
康复治疗指南的制定与实施
康复治疗指南的制定需要依据科学循证证据和专家共识,同 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
康复治疗指南的实施需要医生、治疗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的 积极参与和配合,同时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和教育。
03
康复治疗指南的内容和方法
康复治疗疗效评估的实践应用
康复治疗疗效评估在临床上的应用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治疗疗效评估,可以 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情况,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康复治疗疗效评估的应用前景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康复治疗疗效评估将在 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其研究和实践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5.邵明—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指南(2017_10_26)

5.邵明—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指南(2017_10_26)
• 卒中后进行有效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 功能上的残疾。
• 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 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 最终目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 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 推荐强度: 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 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意义 • 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础和早期康复介入
的重要方面 • 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加快卒
中患者的康复速度。
推荐意见:
(1)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 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 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 (Ⅰ级推荐)。
• ⑥不能经口维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者,应考虑肠 内营养。需长期胃肠营养者(>4周)给予PEG喂养 (Ⅳ级推荐, D级证据)。
• ⑦对吞咽障碍的患者可采用代偿方法,如调整体 位、治疗性手法、食物调整和流质饮食等以保证 安全的吞咽运动(Ⅳ级推荐, D级证据)。
• ⑧患者应在入院后48 h 内进行营养筛查,任何 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进食困难时都应给予营养支 持(Ⅱ级推荐,B 级证据)。ຫໍສະໝຸດ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流程 ①建议在发病/入院24小时内应用(NIHSS)评价
卒中的缺损情况。(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建议入院后立即启动脑卒中2级预防,并预
防并发症。(Ⅰ级推荐,A级证据) 为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
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其治疗方案应 当持续到患者出院后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
中国脑卒中 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邵明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

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脑卒中早期康复指南

脑卒中早期康复指南

脑卒中早期康复指南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有明显身体活动障碍、说话不清楚、理解困难、眼睛偏向一侧凝视,甚至瘫痪的人,了解后才知道他们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突发过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在我国各类疾病中居首位,一般容易在寒冷季节发生,此外,在午休前后发病率也较高,近年该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发病人群主要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该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患者身体残疾,在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同时给患者家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人的幸福度。

早期康复有什么意义?早期康复一般指患者从发病48小时到发病四周的第一阶段的康复,数据显示,早期康复可以使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及心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同时可以降低肩手综合征、血栓及肺炎发生的风险,提高病人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还不够完善,康复知识普及率并不高,多数患者在急性期接受的主要是药物治疗加上简单的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多数患者选择回家,家属康复知识也有限,患者往往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指导,最终与最佳康复机会擦肩而过,严重影响日后患者生活质量。

所以。

下面将从运动、语言、认知、吞咽及其它并发症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指导意见。

1、身体功能康复训练:(1)体位、关节康复训练:鼓励患者采用侧卧或健侧卧,尽量避免直接仰卧及半卧,坐姿应尽量保持正确,护理人员及家属应在患者身体处于安全的条件下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适当进行体位转移,此外,应及时帮助患者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提升关节灵活度,如穿衣、吃饭、写字等,对于患病的肢体应格外小心,避免出现机械性伤害。

(2)站立、行走康复训练:站立、行走是保证每个人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前提,脑卒中一旦发生约 3/5的患者会遗留下肢运动障碍,使患者的站立、行走能力受损,所以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直接关系患者能否回归正常家庭生活,在患病早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双腿的负重训练、站立时帮助患者的身体重心进行前后、左右移动,转换方向移动等,同时髋关节能够活动,进行弯曲、迈步、踏步等,但家属及医护人员应及时搀扶,防止患者因站立不稳发生跌倒。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

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

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

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

中 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 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早期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

这个时候,及时、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

早期康复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能够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那么,什么样的康复治疗才算是早期呢?一般来说,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的 48 小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了。

当然,具体的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早期康复治疗的内容丰富多样。

首先是运动功能的康复。

对于肢体偏瘫的患者,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各种手法和训练,帮助患者活动关节、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

比如,会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上翻身、坐起、站立等动作,逐渐过渡到行走。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除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恢复也不能忽视。

有些患者在脑卒中后会出现感觉减退或异常,比如对温度、疼痛的感知不灵敏。

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各种刺激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感觉功能。

认知和语言功能的康复同样重要。

脑卒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康复治疗师会设计专门的训练课程,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和语言能力。

心理康复也是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然患病的打击,往往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治疗师会通过心理疏导、支持性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康复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或病情变化,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新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新
▪ ②对有高度DVT/PE危险的特定患者以下干 预方法可权衡利弊后谨慎应用:使用预防 剂量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Ⅱ级推荐,B级 证据)和使用长及大腿的弹力袜(I级推荐, A级证据)。
▪ ③建议所有患者一旦可能即可开始活动 (Ⅳ级推荐,C级证据)。
整理课件
34
(二)骨质疏松
▪ ①脑卒中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对骨质 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有很大帮助(I级推荐, A级证据)。
整理课件
31
(八)心肺功能障碍
▪ ①一旦患者下肢肌群具备足够的力量,康 复训练应包括增强心血管适应性方面的训 练。(Ⅱ级推荐,A级证据)
▪ ②对卒中后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推荐使用 CPAP作为一线治疗方法(Ⅱ级推荐,A级证 据), 对不愿意使用CPAP的患者可考虑使 用口部装置或者调整体位(III级推荐, C级 证据)。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整理课件
1
前言
▪ 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 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 关键环节。
▪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 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 跟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康复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 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
①适当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肌力强化。 (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②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Ⅱ级 推荐,B级证据)
③功能电刺激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整理课件
15
▪ 4、痉挛的防治
①典型的阶梯式治疗方法。(Ⅰ级推荐,B级 证据)
②推荐痉挛和挛缩应通过抗痉挛肢位、关节 活动度训练、伸展、夹板疗法或手术纠正等方法 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1、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就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的康复机制、医学管理与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的评价方法与康复手段。

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的脑卒中康复治疗[6-7]。

制订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与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与最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确定新技术与研究的效果,并合理分配治疗资源。

在实践基础上,随着更多数据与评价结果的收集,将会出现新的证据。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最新进展的循证医学,推荐临床评价与治疗的共识性意见、证据水平(A、B、 C、D)以及推荐级別(I、Ⅱ、Ⅲ、Ⅳ)。

见表1。

表1 推荐级别与证据水平标准推荐级别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级至少一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采用金标准与盲法评价的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采用金标准与盲法评价的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注:该表内容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8]。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早期如出现大便失禁, 多数在2周后消失;便秘和 肠梗阻的发生比大便失禁更 常见,大便软化剂和适当的缓 泻药有一定效果.
三.脑卒中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认知障碍 4.情绪障碍 5.言语和语言障碍 6.吞咽障碍 7.排泄障碍
8.心肺功能障碍
加强监测 适度训练
二.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一.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机构 1.医院及康复中心:卒中单元的康复治疗较普通病房的
常规康复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推荐意见:所有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都应进入卒中 单元并进行正规治疗;
2.社区康复机构:三级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运动 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更少的并发 症. 推荐意见: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在家或社区内进行康 复治疗,同样具有康复疗效.
A:非药物治疗
如果不进行运动治疗,单 纯应用抗痉挛药物,只能 暂时降低肌张力,而不能 改善肢体功能.
肢体摆放、被动伸展和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缓 解痉挛,而且每天应该进 行数次训练.
三.脑卒中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1.运动功能障碍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 2康复治疗强度 3肌力训练 4痉挛的防治 5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 6强制性运动疗法 7减重步行训练
行的康复治疗; 3.三级康复:指在家或社区的继续康复治疗.
二.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卒中单元:是脑卒中患者的组织化医疗管理 模式,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 方式,强调早期康复治疗.除脑卒中常规治疗 外,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认 知训练、语言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心 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的康 复.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 卒中后以持续情感低 落、兴趣减退为主要 特征的心境障碍.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02 章 节
Part
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 复强度
推荐意见:
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 尽早康复。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 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 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 01 证据)。
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h 后可以进行床边康 02 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
推荐意见:
建议请替神换经文内字内科容或卒中 单元加强脑卒中患者 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 (Ⅰ级推荐)
建议加强康复护理的健康宣教和护 理指导,以调动患者本人、家属及 其他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和康复信 心,提高脑卒中整体的康复质量 (Ⅰ级推荐请,替A换级文证字内据容)。。
2018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01 章 节
Part
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推荐意见
02 03
04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 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 荐,A级证据)。
建议在发病/入院24h 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 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12 章 节
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
Part
塞的预防和康复
推荐意见:
02 03
04
对所有脑卒中的患者均应评价DVT的风险。重症卒中、卧床、制动、心 力衰竭、感染、脱水、肢体骨折等是脑卒中急性期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早期下床、康复是预防DVT的有效方法(Ⅰ级推荐)。。
对有高度DVT或肺栓塞危险的特定患者,可给予预防剂量的肝 素或低分子肝素,在使用7~10d 后要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查(Ⅱ 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心理疏导治疗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支持,提高患者自 信心和应对能力。
家属心理辅导
对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家属更好地应 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05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与并发 症预防
注意事项
早期康复
全面评估
脑卒中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以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
在康复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身体状况、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等, 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家庭与社区康复的结合与未来发展
家庭与社区康复的结合
家庭和社区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有效的康复 支持网络。
未来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家庭和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推动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普及 化和规范化。同时,应加强科研和临床研究,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和方法。
03
康复评定与制定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方法与内容
01
02
03
临床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 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感 觉系统等方面的功能状况 。
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了解脑卒 中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对 周围组织的损害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脑电图、肌电图等,评 估神经传导功能和肌肉功 能状态。
制定康复计划的原则和步骤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脑卒中康复治疗概述 • 康复评定与制定康复计划 • 康复治疗方法与技术 •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与并发
症预防 • 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的推广与
应用
01
引言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

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脑卒中康复指南

脑卒中康复指南

脑卒中康复指南脑卒中(Stroke)是指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受损或死亡的临床病症。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康复是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和重新适应生活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脑卒中康复的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早期康复脑卒中发生后的早期康复对于恢复功能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在就医的第一时间,患者应得到专业的急诊治疗,包括溶栓治疗等。

随后,患者应进入康复治疗的阶段。

1. 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康复治疗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稳定。

2. 运动治疗:早期康复的重点是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

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情况设计恰当的运动方案,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锻炼,以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度和协调性。

3. 情绪支持: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康复阶段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可能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

二、康复阶段脑卒中康复的时间跨度长,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康复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运动康复: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康复性运动等。

通过系统训练,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和肌力增强。

2. 语言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理解障碍等。

语言治疗师会通过言语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

3. 吞咽康复: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这可能会导致进食和喝水困难,甚至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吞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洗漱、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5. 家庭支持和教育: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在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康复治疗师会向家属提供必要的康复教育和指导,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照顾患者,并且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并恢复独立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

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

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

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

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入院24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I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

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II级推荐,B级证据)。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

关于康复治疗开始的最佳时间尚无统一认识[2]。

2015年Bernhardt等[6]关于超早期康复的多中心系列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卒中发病后24h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以促进患者的移动能力的恢复,进一步同标准卒中单元治疗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正在实施中,其结果将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疗效提供进一步的循证学证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脑血管病康复规范化方案的研究”关于早期康复开始时间的多中心对照研究表明,脑血管病病情稳定后分别于2、5、8d开始康复治疗,在1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应包括床上关节活动度练习、床上良肢位的保持、床上坐位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随后活动水平进一步增加,早期康复还应当包括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外界的交流。

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Karges和Smallfied以及Chan认为,在脑卒中康复开始阶段,卒中患者每天接受至少45min的相关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功能目标,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增加训练强度可提高训练效果,但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住院康复机构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开展每天3h、每周5d的康复训练是可行的,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言语训练以及必要的康复护理[9]。

推荐意见:(1)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2)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h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I级推荐,A级证据)。

(3)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min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II级推荐,B级证据)。

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脑卒中急性期卧床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础和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方面,早期良好的肢位摆放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加快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7]。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卒中后长期卧床不活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卒中后制动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等亦明显增多;此外,长期不运动也会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10]。

良肢位摆放是利用各种软性靠垫将患者置于舒适的抗痉挛体位,正确的体位摆放应该贯穿在偏瘫后的各个时期,注意定时改变体位,一般每2小时体位转换1次。

鼓励患侧卧位,该体位增加了患肢的感觉刺激,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且健手能自由活动;适当健侧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因半坐卧位能引起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增加肢体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异常痉挛模式;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会加重异常运动模式和引发骶尾部、足跟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可仅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患者需要这种体位时采用;保持正确的坐姿,与卧床相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可以达到促进全身身体及精神状态改善的作用。

床上体位转移的实施应当由治疗师、患者、家属、护士和其他陪护人员共同参与,主要包括被动体位转移、辅助体位转移和主动体位转移等方式,训练的原则应该按照完全被动、辅助和完全主动的顺序进行。

体位转移的训练内容包括患者床上侧面移动、前后方向移动、被动健侧翻身、患侧翻身起坐训练、辅助和主动翻身起坐训练、床上搭桥训练以及床上到轮椅、轮椅到床上的转移训练等。

床上体位转移技术的实施要注意转移过程的安全性问题,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早离床。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全身功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训练开始时可以完全被动形式进行、以后可以过渡到辅助和完全主动的方式进行。

一般每个关节每天活动2-3次。

开始肢体软瘫时关节活动范围应在正常范围的2/3以内,特别是肩关节,并注意保护关节,避免不必要的损伤,防止异位骨化。

关节活动度训练不仅包括肢体关节,还包括躯干的脊柱关节活动度训练,训练以患侧为主,长期卧床者要兼顾健侧肢体。

推荐意见:(1)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I 级推荐)。

(2)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并注意安全性问题(I级推荐)。

(3)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坚持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注意保护患侧肢体避免机械性损伤(I 级推荐)。

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理论证实,长期卧床会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神经肌肉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10]。

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离床训练,进行早期的坐位训练、起坐训练、站立训练是安全可行的,能够提高患者3个月后的步行能力[11]。

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异常是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也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脑卒中离床后进行基本的站立步行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es of daily living,ADL)恢复。

偏瘫的步行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颈部、躯干及偏瘫下肢抗重力肌能够抗重力;(2)患侧下肢能负重、支撑身体;(3)站立时重心能够前后、左右移动;(4)患侧下肢髋关节能够屈曲、迈步。

根据脑卒中患者离床后的功能状态,针对性地按照上述步行基本要素进行早期步行训练,是临床上简单有效的基本步行康复训练方法。

进一步的优化步行康复训练,则需要对偏瘫步态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制订精细化的训练方案[12]。

推荐意见:(1)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快离床,借助器械进行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指生命体征平稳,且48h内病情无进展(I级推荐,A级证据)。

(2)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积极进行抗重力肌训练、患侧下肢负重支撑训练、患侧下肢迈步训练及站立重心转移训练,以尽早获得基本步行能力(II级推荐,B级证据)。

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脑卒中后肌无力和肌肉痉挛是影响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主要因素,肌肉无力是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缺失症状,患者的下肢肌力强化与步行速度是相关的,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膝关节伸展和踝关节跖屈肌肉痉挛与肌肉力量是呈负相关的,研究证实了肌力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13]。

Morris等[14]通过给予脑卒中患者高强度渐进式抗阻训练,证明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患侧和健侧的下肢髋膝力量、提高运动功能,You等[15]和Yamaguchi等[16]证明了早期功能电刺激提高卒中患者上肢功能、ADL和步行速度,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推荐意见:(1)脑卒中早期应重视瘫痪肌肉的肌力训练,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交互性屈伸肌肉肌力强化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瘫痪肢体的功能(I级推荐,A级证据)。

(2)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功能电刺激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瘫痪肢体的肌力和功能(I级推荐,A级证据)。

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脑卒中后早期肢体多是迟缓性瘫痪,随着病情的恢复和主动运动的增加,瘫痪肢体肌张力逐渐增高,并出现痉挛,痉挛是中枢神经损伤后的阳性症状,痉挛加重将会限制肢体的活动能力和掩盖肢体恢复的潜力[17]。

痉挛的处理要从发病早期识别和处理开始,严重痉挛的预测因素包括持续升高的肌张力、严重的瘫痪、偏身感觉障碍重的Barthel指数分数[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