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自主学习一、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标志: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3)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严重过剩,产销矛盾空前尖锐。

(4)影响:①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暴露。

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②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③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2.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世界经济大危机②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2)时间:1933年开始。

(3)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4)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②复兴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③调整农业政策④实行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⑤保护劳工权利(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作用: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美国的“新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美国著名刊物《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

“新经济”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2.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后练习

第18课罗斯福新政1.下图反映的是1929年到1937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变化情况,其中1933年到1937年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政府()A.整顿国家财政B.规范金融秩序C.缩减农业生产D.实施以工代赈答案D2.(2019·烟台一中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美国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经济结构,扩大能源出口B.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D.加强国家干预,防止盲目竞争答案B3.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

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A.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B.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C.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答案C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

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答案D5.美国迈克·亚达斯等史学家在著作《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中指出:“‘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对材料中的“分水岭”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由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B.美国由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C.美国由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D.美国由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答案C6.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人教版高1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人教版高1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简洁的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罗斯福新政
2.经济大危机背景
3.罗斯福新政的三大政策
-金融改革
-工业复兴
-社会保障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社会状况,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设定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深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提高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4.定期组织课堂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罗斯福新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探究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组织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学生从同伴身上学习,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一份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3.收集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历史资料,为下一节课的课堂分享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在历史考试的复习时刻里,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张历史试卷。

因为试题卷的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去检测学习中的缺点与漏洞!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试题,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1922~1929年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 ( )①资本家为了眼前的利润盲目地扩大生产②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③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股票投机过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2. 1929年,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

下列不属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的表现是 ( )A.银行倒闭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涨D.失业人数激增3.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4.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措施的共同点有 ( )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加紧对经济的干预③加紧争夺世界市场④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但都无济于事。

这是因为 ( )A.胡佛继续执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罗斯福率领的民主党的抵制作用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6.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18课《罗斯福新政》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18课《罗斯福新政》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公平、正义、共享等价值观的认同,关注民生问题。
4.使学生明白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5.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国家命运,为我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人民的生活困境,引发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包括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
2.以案例分析法,对罗斯福新政中的重要事件和.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2.创设模拟情境,如让学生扮演罗斯福政府官员、企业老板、普通民众等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Flash等,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成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结合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清罗斯福新政的发展脉络,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对其后续发展有何启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观点,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人民的生活困境,引发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兴趣。这种情境导入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必要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1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1

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
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时期。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新政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 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还有办法来实施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
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
(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 的严重缺陷”?为什么? 解析 要从新政的实质方面回答。 答案 没有。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 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 矛盾。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 救济金和养老金的发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购买 力。财产税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稳定。
解析 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
救济、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责任,因此说新政的成功是“政治上的成功”。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的冬天,美国街头出现了大量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 群和因股票交易破产而被迫廉价出售的汽车。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 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 应用。
2.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主要说明资本主义
国家( D )
A.保障工人的经济利益
B.维护工人的政治权利
C.调和社会的阶级矛盾
D.对经济生产进行干预
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平竞争的法则等,本质
上说明了政府干预经济。

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

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

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堂笔记探究一:祸福倚伏阅读课本:第80页至81页上面第一段大字,包括前言和其中的“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

分析归纳: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福”(即“繁荣”)的表现:A.B.②在这“福”背后隐藏着的“祸”(即危机):A.B.C.D.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⑴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⑵直接原因:①贫富差距过大,限制社会实际消费能力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③醉心于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3、经济危机的爆发:(1)标志:年,月日,纽约华尔街崩溃(2)具体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探究二:1、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迅速席卷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2)在第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2、阅读课文P81页剩下内容,归纳经济危机的特点?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经济危机的蔓延:美国——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经济危机的特点:①②③探究三:阅读课本:第82页“资料回放”和上面两段正文思考: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对各国以及世界局势有何影响?结合史实说明之。

3、经济危机的影响(1)对各国: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A.B.(2)对国际: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A.B.探究四:阅读课本:第82页第三子目下所有内容包括“历史纵横”思考: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结果以及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固守传统的“”政策,被迫采取一些措施2、胡佛政府反危机的结果3、教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请将以上立法内容进行归类连线,并探究罗斯福新政的
特点。
国家干预
立法保证
关注民生
协调发展
三、追逐幸福
-15-
合作探究二
材 料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 命计划。为了永远的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 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
——罗斯福
思思考考12::罗罗斯斯福福新新政政与的以实前质的是政什策么相?比,到底“新”在哪里?
三、追逐幸福
-7-
(三)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依据大屏幕上的几次“炉边谈话” 内容,结合
课文,整理新政措施。并思考该项措施是如何体 现罗斯福的解题策略“减少生产,刺激消费”的?
三、追逐幸福
-8-
第一次炉边谈话
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
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 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 了,……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 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 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 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 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 安全。
——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 Roosevelt
三、追逐幸福
-5-
(二)思考:假如你是罗斯福,你将采取什么 策略解决问题?
生产过热 股票投机 盲目生产 自由放任 经济泡沫
消费不旺 分配不均 百姓贫困 无钱消费 市场萎缩
三、追逐幸福
-6-
1 、On the Bank Crisis 谈银行危机——1933年3月12日 星期日 2 、Outlining the New Deal Program 谈新政计划概要——1933年5月7日 星期日 3、 On the Purposes and Foundations of the Recovery Program 谈复兴计划的目标和基础——1933年7月24日 星期一 4、 On the Currency Situation 谈货币形势——193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6、 On Moving Forward to Greater Freedom and Greater Security 谈迈向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保障——1934年9月30 星期日 7 、On the Works Relief Program 谈工程救济计划——1935年4月28日 星期日 8、 On Drought Conditions 谈干旱情况——1936年9月6日 星期日 11 、On the Unemployment Census 谈失业人口普查——1937年11月14日 星期日

高一历史(理)必修二复习讲义:第6单元

高一历史(理)必修二复习讲义:第6单元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 主要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导致供需矛盾扩大。

3.重要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股票投机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

4.导火线: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二、表现:略注意:物价下跌三、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四、影响:1.消极影响:(1)加深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局部)(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世界)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③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积极影响:为改革提供机遇(如胡佛简单干预、罗斯福新政)为苏联引进技术装备、资金、人才等提供机遇。

注意:尽管胡佛政府固守“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但还是进行了简单干预: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的政策。

第18课罗斯福新政1、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一、背景1.历史原因: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2.经济基础:经济实力最强,有广阔的海外市场;3.政治条件:稳固的民主制度;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5.民众基础:民众要求改革;6.国际条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以书本内容为主)项目主要内容理解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美联储的权力、管证券制业。

放弃金本位制:破除黄金对货币的限制,增发货币,刺激经济,实行货币宽松政策。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缓解经济危机;加剧了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各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

蓝鹰运动。

目的:防止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高一历史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栏 目 导 航
高考体验
一、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原因 1. 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从 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 1) 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 以机器为主体 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生 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资产阶级要求实 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自由资本主义在 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 2)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 业,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资本需求日益庞大, 生 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私人垄断组织成变革原因 ( 1) 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原因。 ( 2)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 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的需要。 ( 3) 经济危机、战争和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 4) 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 5) 社会、时代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 求。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1. 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 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 资本主义之后, 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 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 迫使私人垄断资本 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 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 在战争中, 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 管理以应对战争, 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 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 3) 面对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美国政府推 行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这 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 整的一个成功案例。 二战以后, 在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 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 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 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 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文章摘要: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编者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单元重点讲述资本主义世界所出现的经济危机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3、特点:①波及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特别大4、影响①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二、罗斯福新政1、具体内容:(1)金融①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③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④管制证券业.(2)工业①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②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农业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②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社会福利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③推行“以工代赈”,(5)社会立法①《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工会;②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③《社会保险法》2、实质:不促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预.3、特色和影响(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2)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萧条,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思维拓展】1、各国反危机的措施及启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措施一般分四类:(1)美国一类:采用罗斯福新政(1933-1939)强化国家干预,同时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2)英法一类:英国实行保护关税,协调帝国内部关系,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实行帝国特惠制;法国调整劳资关系,改革税收制度等.(3)北欧国家一类: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工党掌权的政府,实行被称为中间道路的福利国家政策,实行保障就业,调整扩大社会保险,多种合作.(4)德意日一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2、30年代大危机得出的启示:(1)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2)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3)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是表明资本主义末日加速来临;二是迫使政府改革调整的信号.3、“大萧条”下的美、德、日走向简评: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原因:美国:①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强,国家干预经济可行.③美国虽有阶级矛盾,但左右两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④罗斯福的个人作用体现了当时时势的需要.德国: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历史.②德国经济危机后,垄断资产阶级唯一的办法依靠军事化复苏.③德国整个社会不满一战后的失败,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希特勒借助了“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④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⑤希特勒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影响: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两大政策内容的对比。

•正确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特点?评价?2、斯大林模式•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特点。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经验、教训)。

•进而理解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改革原因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从苏联的经济探索中得到的启示?苏联历史线索一、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十月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二、社会主义制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1918—1936)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三、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五六十年代)(1953—1991)勃列日涅夫改革(六七十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九十年代)目的:为了保证军事胜利;并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积极: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保障军事胜利。

消极: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1921年经济政治危机实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变革;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手段,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问题2: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目的:恢复、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积极: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标志苏维埃政权把工作中心由巩固政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消极:也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领导人对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而过早的终止。

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调整。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启示: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遵循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挥市场作用等)问题3: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1)过渡方式:直接过渡——迂回过渡。

最大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恢复发展商品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以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逐步过渡。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归纳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归纳

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一、虚假繁荣
表现:1、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二、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1)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阶级矛盾尖锐
(2)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社会不稳定性
(3)各国长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
(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失败原因: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课)罗斯福新政
4、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大危机,有效遏制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2、建立福利国家
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兴起
4、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共34张PPT)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共34张PPT)
2、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由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 一种形式——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社会
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的公民都能 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福利国家的概念(教材P89页“历史纵横”):是包括
混合经济、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内容在内 的一揽子政策目标的总称。
材料1: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
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人口总数的
15%上升到72%。
增长快、人数多、比重大
材料2: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950年
1995年
第一产业
6%
2%
第二产业
36%
27%
第三产业
58%
国家保证每个瑞典孩子在幼儿园、十年义务教育期间拥有自己的位 置,每个瑞典人可以免费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每个人均享受 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残疾人的生活服务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并 提供一名专门的服务人员等。
材料二、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 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 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 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 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胜利之吻——1945年8月,纽约时代广场:时值日本宣
布无条件投降,纽约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一位水兵在 欢庆活动中亲吻了身旁的一位女护士。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8江苏学测说明】 ✓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 的政府干预; ✓了解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了解美国的“新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自主学习
一、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1)标志: 1929 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3)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
产严重过剩,产销矛盾空前尖锐。

(4)影响:
① 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暴露。

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② 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③ 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 世界经济大危机 ②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 2)时间: 1933 年开始。

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主要内容:
①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②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 调整农业政策
④ 实行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
⑤ 保护劳工权利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用:
①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 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 后的欧美各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美国的“新经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
高速度增长。

美国著名刊物《商业周刊》 1996 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 济的胜利”,“新经
济”一词就来源于此。

“新经济”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形势下的一种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 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2.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目的: 实质:
5)
6)
内容: 过程:
评价:
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 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1973 年经济危机后,仍继续发 展。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称中的政府干预
(1)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2)实践效果: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导致滞涨局面出现。

合作探究
(10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
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

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 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1982年第I 材料三直到2000年 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 112个月,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 %
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 4 . 2 %^1 . 9 %
《读书》2003年第3期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
目的。

(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结合当时的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分)
(3)材料四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发展模式
的特点。

(3分)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2分)
当堂反馈
1•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
转变为僵死的教条, 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
心生。

” 唤而获得心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2.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一
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
3.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
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

根据该法令,
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

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优化农村环境B .给农民提供补贴C .提供就业机会D .提高农产品价格
4.近年来,希腊等欧盟国家发生了严重
的债务危机,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采
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强烈反对,各种
罢工游行此起彼伏。

A.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C.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而是在每
20 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积极发展“新经济”
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右图是
为了执行这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
在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减少赤字,结果遭到民众和工
会组织的这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B
D
.片面照顾高收入阶层利益
.使一些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工作付酬的美国”
37.参考答案:
(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或自由放任思想)。

目的: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分)
(2)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

(1分)原因:自由放任政策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

(2分)
(3)模式:发展“新经济” (1分)特点:’稳定增长;保持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2分)
(4)经济政策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改革是克服社会危机,兴利除弊,促
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

(2分,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