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职业危害与防治
![职业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55d81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4.png)
职业危害与防治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产生危害的因素或条件,对职业危害的防治是保障工作者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分析职业危害的常见类型以及防治方法。
一、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工作者身体造成直接伤害的因素,如噪音、辐射、振动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者听力受损、眼睛疲劳、手臂震颤等问题。
为了防治物理性危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防护设备:在暴露于噪音、辐射、振动等环境中的工作者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耳塞、护目镜、防护手套等。
2. 调整工作环境:通过降低噪音、减少辐射源、减轻振动等方式改善工作环境。
二、化学性危害化学性危害指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的危害,如毒物、腐蚀性物质、易燃易爆物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引起中毒、皮肤炎症、呼吸系统损害等。
为了防治化学性危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学品:选择化学品时,企业应优先选用安全性较高的替代品,减少对工作者的危害。
2.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工作者在接触有害化学品时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以防止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三、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病原体、致敏物质等对工作者身体健康产生的威胁,如细菌、病毒、过敏原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过敏反应等。
为了防治生物性危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重视个人的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穿戴合适的工作服等。
2. 进行疫苗接种:对于某些高风险职业,如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者等,应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身体抵抗力。
四、心理性危害心理性危害是指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工作者产生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因素,如工作强度过大、工作环境不良、工作冲突等。
为了防治心理性危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心理辅导:为工作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和情绪困扰。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89ed1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2.png)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是保障职工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安全、健康、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会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一些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为了预防职业危害,保障职工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知识。
一、化学危害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特点化学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形态。
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如苯、氨气、硫酸等,它们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致畸性、致癌性等不同的特点。
2. 化学危害的防治措施(1)货物标识:对于危险化学品,应在货物包装上进行标识。
标识应包括化学品名称、危险性等级符号、警示标语等。
(2)储存管理:危险化学品应单独存放,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储存区域应有防漏、防火、防爆措施。
(3)个体防护措施:在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工作环境中,必须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二、物理危害1. 噪声危害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危害因素,常出现在制造业、建筑工地等工作环境中。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职工听力受损、精神疲劳等问题。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隔音设备、佩戴耳塞、调整噪声来源等。
2. 振动危害振动主要指机械振动,如用于建筑工地的振动机械、车辆等。
长期暴露在高振动环境下,会导致职工手臂、手腕等部位疼痛、麻木等问题。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减振措施、调整工作位置、工作时间等。
三、生物危害1. 病原体传播病原体是指能导致传染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在医疗、护理、动物饲养等行业中,职工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传染。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采取防护措施、进行定期体检等。
2. 尘肺病尘肺病是由职工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尘肺病包括矽肺、石棉肺等。
尘肺病对职工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通风设备、戴口罩、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四、人为因素1. 高温热害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会导致职工中暑、中暑等热害。
尤其是在夏季,建筑、冶金等行业中的职工容易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三篇)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debcd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1.png)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工作所产生的疾病,一般与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以及工作方式等因素有关。
预防职业病的关键在于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知识。
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1.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2. 完善工作场所环境:加强工作场所环境治理,落实各项职业卫生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照明、噪声、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符合要求,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
3.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换位、吸附、排风、防护等,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和蔓延。
4. 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源,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5. 健全职业病防治机构: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治机构,完善职业病医学专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二、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用具: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合理选择和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职业病危害。
2.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日常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洗手、洗澡,避免疾病交叉感染。
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增加休息和放松的时间,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4.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潜在职业病病因,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职业病。
三、提高职工职业卫生知识1. 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卫生行为习惯。
2.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摄取营养,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
3. 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3495cb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1.png)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对工人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
掌握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对于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
一、职业危害的定义和分类: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中可能对工人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威胁或伤害。
职业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危害:包括噪音、振动、辐射、高温、低温、气候等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2. 化学危害:指接触或吸入化学物质对工人健康产生的危害,例如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等。
3. 生物危害: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对工人健康产生的危害。
4. 运动危害:指因工作姿势不当、过度劳累等引起的损伤,如肌肉骨骼疾病、疲劳等。
5. 心理危害:指工作环境对工人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如工作压力、焦虑、抑郁等。
二、职业危害的评估和控制: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必须进行职业危害的评估和控制。
职业危害的评估是指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评估方法包括实地观察、测量和采集样本进行化验等。
评估结果作为制定控制策略的基础。
职业危害的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降低和消除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工作方式来消除或减少危害因素的暴露。
例如安装通风系统、使用防护设备等。
2.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规程来管理和控制危害因素。
例如制定工作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培训和教育等。
3. 个体防护措施: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如呼吸防护器、防护眼镜等。
工人在进行有危害因素的工作时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三、职业危害预防的重要性:职业危害的预防对于维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职业危害预防的重要性:1. 保护工人健康:职业危害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中毒等。
通过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工人患病的风险。
2. 提高工作效率:职业危害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工人缺勤或工作效率下降。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bb99fe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8.png)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汇总职业危害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对工人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需要采取措施对职业危害进行防治。
以下是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的汇总:1. 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治:- 噪声:噪声对工人的听力健康有害,需要通过噪声控制措施如使用隔音设备、降低噪声源等来进行防治。
- 震动:长期暴露在震动环境中可能引发震动病,需要使用减震设备、采取合适的工作姿势等来进行防治。
- 辐射:射线辐射对工人的健康有害,需要通过防护设备、限制辐射区域等来进行防治。
-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引发热应激或冻伤,需要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穿着适当的防护服装等来进行防治。
- 光照: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可能对工人的眼睛健康造成影响,需要采取合适的照明措施来进行防治。
2. 化学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治:- 毒物:接触毒物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设备、提供良好的通风等来进行防治。
- 有害物质: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需要通过合适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护手套、提供防护面罩等来进行防治。
3. 生物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治:- 病原体:接触病原体有可能导致传染病,需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提供接种疫苗等来进行防治。
- 昆虫、蜜蜂等: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昆虫、蜜蜂等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防蚊帽、使用防蜂器具等来进行防治。
4. 人为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治:- 工作强度:过重的工作负荷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必要的休息等来进行防治。
- 工作环境:不良的工作环境可能造成不安全因素如滑倒、坠落等,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设施和培训来进行防治。
- 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对工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供心理咨询等来进行防治。
职业危害防治的基本方法还包括以下几点:- 风险评估:对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确定危害等级和影响因素。
职业卫生危害防护知识
![职业卫生危害防护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ece8f83de80d4d8d05a4f1a.png)
第十二篇、职业卫生危害防护知识篇了解职业危害,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既是对自我生命的尊重,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遇到各种不安全因素而有损于健康的危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某些因素。
例如石粉过筛时产生的粉尘;油漆工在刷漆或喷漆时散发出来的苯、甲苯、二甲苯或其他有机溶剂;放射科医师在透视或摄片过程中接触到的x射线等,都称之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也叫生产性有害因素。
二、职业病种类和名称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纳入职业病范围的职业病分十类一百一十五种:三、职业病的预防原则和措施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审查、竣工验收,用职业卫生的防护设施来控制并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从组织管理措施、设备技术措施和个人卫生防护、保健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及控制措施四、个体防护用品的选用个体防护用品是防止职业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是预防职业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各类个体防护用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眼睛保护、听力保护、呼吸保护、皮肤防护以及防护服、安全带等常见的保护用具,必须正确选择和使用、佩戴。
需要使用个体防护的工人,要提前进行培训。
(一)防护耳塞、耳罩:常用的听力防护用品有耳罩和耳塞。
耳塞是置放于耳道内的耳塞,用于阻止声音进入;耳罩是置于外耳,限制声能通过外耳鼓及中耳和内耳。
使用安全要求:1.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最好使用耳塞。
2. 在粉尘多的环境中,最好用有垫盖的耳罩或者使用可弃型耳塞。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83bd4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3.png)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汇总职业危害防治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工作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各种职业病、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造成的伤害的一系列工作措施。
以下是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汇总:1. 职业病预防: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在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不良工作条件引起的一类特定疾病。
职业病的预防应包括:- 确定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辐射、噪声、灰尘等因素,并评估其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
- 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控制、行政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伤害。
-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高风险职业或有职业病危害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病病变,及时进行治疗。
- 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工作环境中各种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情况。
2. 职业伤害预防:职业伤害是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一类意外伤害。
职业伤害的预防应包括:-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落实安全作业规程,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从事高风险职业或岗位的劳动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 配备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对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 加强事故调查和事故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可能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工作能力造成危害的因素。
识别和评估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要性在于:- 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通过识别和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可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 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有权要求工作环境安全健康,识别和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可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08afa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f.png)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职业危害防治是指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和减少工作环境对职业人员的潜在健康危害,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是指有关职业危害的知识,包括职业危害的种类、危害评估与监测、危害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一、职业危害的种类职业危害包括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和心理危害等。
化学危害是指职业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农药等;物理危害是指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的物理性伤害,如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生物危害是指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病原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心理危害是指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
二、危害评估与监测危害评估是指对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进行定量、定性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威胁程度,为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危害评估可以分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是指通过测定危害物质的浓度、工作时间和接触方式等因素,计算出职业人员的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定性评估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确定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物质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危害监测是对职业环境中的危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长期监测,了解危害物质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评估危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危害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改变工作环境的物理因素,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对噪音进行隔离、降噪处理,对振动进行减振措施,对电磁辐射进行屏蔽等。
2.工程控制:工程控制是指通过改变工作环境的工程结构和设备,降低职业危害的浓度和暴露量。
例如,使用密闭设备和排风装置,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和积累;构建防护设施和隔离区域,控制职业危害的扩散和传播。
3.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有关的安全规范,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例如,制定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落实相关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三篇)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fe9a1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6.png)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做为一名劳动者,在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应注重自己的职业健康保护及安全。
了解掌握生产劳动中的一些职业卫生知识,无疑会对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职业病诊断应考虑哪些因素?(1)病人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3.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
4.噪声对人体有何危害?如何控制和预防?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
长期从事噪声作业,主要会影响听力,造成听力下降,严重的可致噪声性耳聋。
噪声还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措施:①控制噪声源,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加强维修,降低松动的附件撞击产生的噪声等.②阻断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墙等。
③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坚持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对患有明显听觉器官、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者,不得参加噪声作业。
5、生产性粉尘对健康有哪些危害?铸造、玻璃、水泥、家具制造、石材加工等行业均可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
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病。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尘肺病共13类。
尘肺病在我国职业病发病中占首位。
尘肺病常见症状:气短、胸痛、咳嗽、咳痰、咯血,晚期病人多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涨、体重减轻等症状。
少数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速发型矽肺”。
还有些接尘者,在脱离粉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f095a1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4.png)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一、生产性粉尘有哪几种?按粉尘的性质可分:1、无机粉尘: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粉尘。
3、混合性粉尘: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独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部分情况下为两种或多种粉尘混合存在,称之为混合性粉尘。
二、电焊作业及电焊尘有何危害?焊接尘是指在焊接作业时,由于高温使焊药、焊条芯和被焊接材料溶化蒸发,逸散在空气中氧化物冷凝而形成的颗粒极细的气溶胶。
其中1μ以下的尘粒约占90%以上。
焊接作业在建筑、矿山、机械、造船、化工、铁路、国防等工业部门被广泛应用。
焊接作业的种类较多,以手把焊应用较为普遍。
焊工尘肺病例绝大多数发生在手把焊工。
手把焊所用的电焊条种类很多,按焊药的成分分类约有百余种,常用的有酸性钛钙型、碱性低氢型和高锰型三类。
上述三类焊条的焊药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铁、锰、硅和硅酸盐等。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焊条种类不同对肺组织影响也不尽相同,例如低碳钢T423焊条,含有二氧化硅和氟较其他焊条为高,如果长期使用危害程度较大。
因此,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不仅考虑粉尘的危害,还要考虑长期使用高锰焊条时的锰中毒;电焊时产生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产生的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氟化物等的危害。
焊工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焊接粉尘,(焊接气溶胶)而引起的。
对焊工尘肺的认识,近年来认为焊工尘肺是以氧化铁为主,同时混有其他成分的粉尘引起的混合性尘肺。
三、何谓尘肺病?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一定量的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尘肺的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尘肺病程长短分为快型、慢型和晚发型尘肺;有的按粉尘致肺纤维化病变与否,分为非纤维化型(肺粉尘沉着症)和纤维化型病变(尘肺)。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d61050f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a.png)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一、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或威胁。
职业危害的存在是由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在工作场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
二、职业危害的类型1.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直接伤害的物质或因素。
常见的物理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噪声可以引起听力损伤,振动可以导致骨骼和肌肉疾病,辐射可以对人体的细胞造成损伤。
2.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的损害。
常见的化学危害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食入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皮肤、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
3.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或生物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危害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4. 精神危害精神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
常见的精神危害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1. 预防原则预防职业危害的根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即在工作环境设计、劳动组织、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危害源,降低危害的暴露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掌握危害源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源是预防职业危害的第一步。
需要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明确危害源的特点和可能对劳动者造成的伤害。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危害源对劳动者的影响。
例如,对噪声进行隔音处理,加装振动减震设备,优化照明条件等。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7ca87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0.png)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措施。
职业危害的种类
职业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 物理危害:包括噪音、震动、高温、低温、辐射等对工人身体的直接伤害。
2. 化学危害:包括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等对工人的有害影响。
3. 生物危害: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因素对工人的健康威胁。
4. 人为危害:包括工伤事故、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对工人的安全风险。
安全防范知识与措施
为了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安全防范知识和措施:
1. 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免受直接伤害。
2. 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排气设备、加强通风等。
3.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工人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
总结
了解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对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并为工作环境创造更安全的条件。
以上是关于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的简要介绍,请大家都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防治与控制的基本知识
![职业病危害防治与控制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3fa77e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7f.png)
职业病危害防治与控制的基本知识一、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1、当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预防与-控制对策上的要求;2、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的顺序;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4、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依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我公司生产实际,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1、噪声病预防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接触到噪声,噪声引起的疾病,我们称之为噪声病。
噪声病有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噪声病和噪声性耳聋。
非特异性噪声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多梦等神经性衰弱综合症以及心脏、血管、血压的异常。
噪声性耳聋是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的内耳损伤,本病起病缓慢,开始常有暂时性的耳聋、耳鸣,脱离噪声环境后逐步好转,医学上称为听觉疲劳,这时如不脱离噪声环境,就会变成耳聋。
非特异性噪声病和噪声性耳聋往往是伴随存在的,织布机、磨床、机床、电锯、抛光机、破碎机等发出的声音,都是强噪声(85分贝以上),长期接触这类噪声,就容易患上噪声病。
噪声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噪声病的措施包括:(1)降低噪声强度。
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
如鼓风机、电动机可隔离或移出室外;以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以焊接代替铆接,以压铸代替锻铸:此外,加强维修,减低由不必要的或松动的附件撞击的噪声等。
(2)采取隔声措施:用某些材料、结构和装置将声源封闭,以达到控制噪声。
播的目的。
常见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墙等。
(3)个体防护:接触强噪声的工人,应配戴耳塞、耳罩。
耳罩隔声效果较好,一般能使噪声衰减30分贝,能减少噪声对工人人体的损害。
(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的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准备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就业前体检,凡患有明显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禁止从事强噪声作业。
如何预防职业病危害
![如何预防职业病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cf00ed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b.png)
如何预防职业病危害
1、毒物控制:从根本上不直接接触,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的化学物质,如甲苯、二甲苯代替苯作稀料,生产过程要密闭化、自动化,严防跑、冒、滴、漏。
安装毒物超标自动报警系统,严格控制空气中毒物浓度在安全标准内。
加强通风,使毒物尽快排出。
进入有毒场所,应佩戴防毒面具、送风面罩等。
2、噪声控制:通过控制噪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强噪声设备,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焊接代替卸焊等。
控制噪声传播,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使噪声强度降低。
采用隔音值班室,尽量减少接触时间。
加强个体防护,佩带耳塞、耳罩等。
3、粉尘控制:主要通过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如采用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避免接触粉尘,用含石英低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为铸型材料以减轻粉尘危害。
采用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
佩带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等。
4、加强对职工进行防毒、防尘、防噪知识的宣传、培训,使其了解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何种危害因素,有什么危害,如何进行预防等。
5、严格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企业由专人负
责职业卫生工作,强化法制监督管理。
6、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做好健康监护,做好职工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妥善处理。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76cac6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4.png)
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和人造纤维等。
混合性粉尘: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03
04
每年各类事故造成13万多人死亡(最低统计数)
每年因各类事故伤残人数70余万人(最低统计数)
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在1800亿-2800亿
相当于GDP1.5%-2.0%
据统计我国:
职业安全健康意味着生命和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有害作业的职工有2亿人以上。到2005年底,全国累积尘肺病患者达70万人,其中累积死亡人数达13.9万人。自90年以来平均每年诊断尘肺病人7000人左右,在93-96年期间虽略有下降,但后几年又有上升趋势,根据卫生部通报新发尘肺病人以每年1.52万例的速度递增。
职业健康监护
目的 1、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症; 2、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得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 3、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 4、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5、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关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 6、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7、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03
职业危害三级预防原则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84f32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3.png)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和条件。
职业危害通常分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和心理危害等几个方面。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对职业危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本文将介绍职业危害防治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物理危害防治物理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能对工人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物理因素。
例如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电离辐射等。
物理危害防治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控制物理因素的源头、传播途径和接触途径,减少或消除对人体的危害。
具体的物理危害防治方法包括:1. 防噪声:在工作环境中采取减噪措施,如加装隔声罩、声吸降噪材料,使用低噪声设备等。
对于暴露于噪声环境的工作者,应戴上适当的听力保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
2. 防振动:在机械设备和工作台面等位置采取隔振措施,如使用减振橡胶垫、减振弹簧等。
对于暴露于强振动环境的工作者,应戴上适当的防振手套、防振鞋等。
3. 防辐射:在工作环境中采取辐射屏蔽措施,如使用铅板、铅玻璃等。
对于暴露于辐射环境的工作者,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辐射服、防护眼镜等。
4. 控制温湿度:在工作环境中采取加热、通风、降湿、加湿等措施,使得温湿度保持在良好的范围内。
同时,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的工作者应配备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隔热服、隔热手套、保温鞋等。
二、化学危害防治化学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能对工人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化学危害可以通过吸入、接触皮肤、消化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对人体的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
化学危害防治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控制化学物质的源头、传播途径和接触途径,减少或消除对人体的危害。
具体的化学危害防治方法包括:1. 替换危险化学品:在工作过程中优先选择替代品,减少或消除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需求。
2. 封闭化学物品:对于有毒、易爆、易腐蚀等危险性较高的化学品,应采取封闭储存、封闭输送等措施,减少或避免其释放到工作环境中。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cc00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1.png)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因素,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的方法和措施。
这些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以下是关于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主要包括危害因素的种类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能够通过人体感官感觉到的各种能量形式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常见的物理因素有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温、低温、辐射等。
1. 噪声噪声是指通过空气、水或固体等介质传播的声音信号,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觉损失、神经衰弱等问题。
预防和控制噪声的方法包括改善工作环境、采用降噪设备、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等。
2. 振动振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周期性地运动或摆动。
长期接触强烈振动会对人体造成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损害。
预防和控制振动的方法包括改进设备设计、采用减振措施、佩戴防护手套或护腰带等。
3.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能量形式,包括可见光、微波、射频辐射等。
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神经、心血管、免疫和生殖系统的损伤。
预防和控制电磁辐射的方法包括使用电磁辐射屏蔽设备、保持距离、减少暴露时间等。
4. 高温和低温高温和低温环境对人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
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中会引发中暑、热衰竭等问题,而长期工作在低温环境中会导致冻疮、冻伤等问题。
预防和控制高温和低温的方法包括改善工作环境、穿戴适当的防护服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5. 辐射辐射是指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包括电离辐射(如α、β、γ射线)和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等)。
长期接触辐射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性损伤、免疫系统抑制等问题。
预防和控制辐射的方法包括使用防护屏蔽、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遵循操作规程等。
二、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常见的化学因素有有机溶剂、重金属、粉尘、气体等。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液态或气态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31147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引起职业病常见的有毒物质和粉尘有哪些?
氨、苯、苯胺、丙烯腈、氯、二氧化氮、汞、氟化氢、焦炉逸散物、硫化氢、氯乙烯、锰化合物、硝基苯、一氧化碳、铅及其化合物、水泥粉尘、电焊粉尘、铸工粉尘等。
2、有毒物品是否能对劳动者造成危害?
主要取决于作业条件:接触的机会。
作用的强度和人的因素。
3、有毒物品对劳动者造成什么危害?
引起劳动者职业中毒。
后果能使劳动者致死、致伤、致畸、致突变、致癌和致子代效应。
4、有毒物品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人体的?
三个途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5、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江苏
省安全生产条例》等。
6、劳动者如何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权益?
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自己所履行的义务:了解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自觉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运用《职业病防治法》,争取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7、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有哪些具体内容?
A、受培训、教育权。
B、职业健康权。
C、职业病危害的知情权。
D、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E、检举权、控告权。
F、拒绝违章作业权。
G、参与民主管理权。
8、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哪个部门申报?
用人单位若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
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9、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有什么要求?
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或投产使用。
10、哪几种情况下必须领取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必须领取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方可从事有毒作业。
1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将受到哪些处罚?
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罚款,其罚款额一般为5万元以上,最高30万元。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