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朗读指导优秀教案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07130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e.png)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篇一: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2、引出送别诗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指导读诗题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
师纠正节奏。
范读。
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3、介绍写作背景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出示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
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一等奖3篇
![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ee3b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c.png)
1、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一等奖活动目标1. 认识“一到十”十个数字。
2. 欣赏和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3. 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一到十”和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教学图画、一到十的数字卡片若干张(大小写的)活动过程一、听古诗《一去二三里》1、听老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2、讨论:你们听到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师引导孩子说出“一到十”这些数字)二、和数字做朋友出示“一到十”的数字卡片1)请认识这些数字的小朋友大声的读出来。
(注意多鼓励孩子)2)好朋友手拉手。
找到你的.好朋友与他拉拉手或问声好。
(孩子拿着大写的数字卡片找到相应的拿着小写卡片的朋友)三、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1、引导孩子看图画,理解诗的内容。
2、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四、指导朗诵1、教师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不强迫孩子跟读)2、孩子大声的跟读。
3、老师和孩子一起配上简单的动作朗读诗歌。
2、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十二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课本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习古诗,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古诗,我想以我们经典阅读课为依托,结合语文识字的要求,把本课定位成“古诗诵读”课。
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
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数字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的古诗读的真棒!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奇妙的诗,宋代诗人邵康节把十个数字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
《古诗词诵读》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f0e86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7.png)
1.阅读古诗词,大体把握古诗词的意思。
2.想象古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一 学习《采薇(节选)》1.了解题目。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薇(节选)》就选自《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根据内容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板书:风 雅 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采薇(节选)》。
[板书:采薇(节选)]你们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你们见过“薇”吗?(出示课件1)2.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雨:多音字,解释为“下(雨、雪)”,在这里应该读yù。
(3)齐读,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品味出其中的韵味。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2)“杨柳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们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表达)(2)理解“昔我往矣”。
(教师提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戍边返乡的战士)回想“我”离开家乡时,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即将出征的“我”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呢?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回家吗?兵役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3)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家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地走在归乡的路上。
同学们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战士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的情感)(4)理解后四句诗的意思。
诗的后四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戍边战士,在回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
优秀的小学古诗教案
![优秀的小学古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bfee3aa300a6c30c229ffb.png)
优秀的小学古诗教案【篇一:古诗词教案】公主岭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经典诵读教学进度表2013年2 月课程表学生成绩表蝉第一节no1活动内容:学习古诗《蝉》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咏物诗的方法。
活动重点: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活动用具:大屏幕活动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古诗。
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首古诗安有一个特点:是以动物为题。
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
诵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要正确读音、断句。
3.领学生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二.总结第二节 no2活动内容:学习古诗《蝉》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咏物诗的方法。
活动重点: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活动用具:大屏幕活动过程:一.整体朗读二、诵读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4、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篇二:陕西小学——《诗经》优秀教案`2首】《诗经》2首教案教学指要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离骚》至汉魏晋诗歌的语言形式各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
《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最有思想艺术价值的国风,它们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古诗文诵读教案
![古诗文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61584f25c52cc58bd6be46.png)
古诗文诵读教案【篇一: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2、引出送别诗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指导读诗题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
师纠正节奏。
范读。
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3、介绍写作背景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出示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
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cd565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4.png)
《静女》【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2.诵读《静女》,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学习《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诗歌如何运用双关等修辞手法、动作描写等写作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4.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通假字。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诗歌如何运用双关等修辞手法、动作描写等写作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3.品味语言,体会重章叠句带来的节奏美。
【课时安排】15分钟。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法2.引导点拨法3.提问讨论法4.分析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静女》二、分析人物,总结内容1.同桌讨论,《静女》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怎样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教师引导: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分别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②“说怿女美”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③为什么在文章中反复说“彤管”呢?彤管在文中象征着什么?教师基本理解:①细节描写。
(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
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②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指女子所赠之物,又指赠物的人。
“我”表面上是赞叹彤管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③象征。
彤管有炜,“炜”色红而光亮,象征热烈、纯洁且健康的爱情教师总结:(1)女主人公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美丽的。
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
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9308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d.png)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毛泽东,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
第二章:《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荆轲刺秦王》。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李白,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荆轲刺秦王》)。
第三章:《登高》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杜甫,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登高》)。
第四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c2a9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d.png)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古诗诵读》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4、全班交流。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四、总结全文: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a、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读一读陈子昂其他的诗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诵读》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有一定节奏。
2.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背诵这两首古诗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2.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1.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2.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3.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4.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5.听录音,跟着读(两遍)6.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7.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古诗朗读指导优秀教案
![古诗朗读指导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bd7f6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9.png)
古诗朗读指导优秀教案古代诗歌朗读指导:对比朗读今天我们研究古代诗歌对比朗读的方法,以更好地朗读出古诗的美感。
研究目标包括: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节奏和意境之美,借助对比朗读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以及用何种手法达到这种效果。
朗诵的基本要求是声音清晰响亮,背诵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古诗时,需要注意发音和停顿,把握节奏,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在欣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研读景物,体味意境;探究主题,情景交融。
例如《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两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和节奏,需要通过朗读来体会和表现。
在朗读训练中,我们需要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读出节奏和抑扬顿挫的感觉。
可以用斜线来划分朗读节奏。
同时,需要通过自由朗读来体会感情,抓住诗中景物来分析意境,用合适的语调来变现意境。
3、根据诗歌意境和情感变化,调整语气和语调。
4、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根据诗歌的节奏和情感,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例如,快节奏的诗歌可以用明快的语调,而慢节奏的诗歌则需要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出情感。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改写: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生动,轻重的适宜,使得抑扬顿挫更加明显。
删除7七、自我反思中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改写:自我反思:在这堂课中,我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有高度的研究热情?我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我是否发现了问题,并且解决了它?如果以上三项都回答YES,那么我就可以给自己打“优”。
如果有两项回答YES,那么我就可以打“良”。
如果只有一项回答YES,那么我就可以打“合格”。
如果没有一项回答YES,那么我需要加油哦!我给自己打“_______”,今后我要努力在注意力集中、研究热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方面做得更好。
八、作业布置:请认真诵读老师教给的古诗,使用老师教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诗词朗读教案
![人教版初中诗词朗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a029c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2.png)
教案名称:《春晓》诗词朗读教学年级:八年级教材:《春晓》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晓》;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2. 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体会;3.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2. 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音频文件;2. 相关古代文化资料;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2. 向学生介绍《春晓》的作者孟浩然,简单介绍其生平背景;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猜测诗歌的内容。
二、朗读与理解(15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3.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4. 学生分小组讨论,体会诗歌的意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默写与表达(10分钟)1. 学生独立默写《春晓》,教师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表达和展示,可以采用朗诵、表演等形式;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练习。
四、拓展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春天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大自然的美景?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春晓》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表达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晓》,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41c1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9.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包括《寒食》、《乡村四月》、《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四首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及原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注意节奏、韵律,初步感知古诗词的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读感悟:学生代表朗读古诗词,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5.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古诗词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 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幼儿古诗集体吟诵教案设计
![幼儿古诗集体吟诵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22b1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3.png)
幼儿古诗集体吟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语言节奏感和韵律感。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
3. 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
1. 古诗选材,选取《唐诗三百首》中适合幼儿吟诵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吟诵技巧,教授幼儿古诗的吟诵技巧,包括语调、停顿、节奏等。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古诗选材,确保诗歌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古诗的吟诵录音,让幼儿先听一遍。
2. 吟诵导入。
(1)教师向幼儿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幼儿了解古诗的故事背景。
(2)播放古诗的吟诵录音,让幼儿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吟诵训练。
(1)教师逐句教授古诗的吟诵技巧,引导幼儿掌握古诗的语调和停顿。
(2)分组训练,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练习吟诵,并互相帮助改进。
4. 集体吟诵。
(1)每个小组挑选一首古诗进行集体吟诵训练,教师在旁辅导和指导。
(2)组织全班幼儿进行集体吟诵表演,让他们展示吟诵成果。
5. 吟诵评比。
(1)教师组织评比活动,评选出吟诵最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扬。
(2)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分享吟诵经验,提高吟诵水平。
四、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古诗进行教学,避免内容过于复杂或晦涩。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喜爱和兴趣。
3. 鼓励幼儿多参与集体吟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教学结束后,及时总结反思,收集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效果。
通过集体吟诵古诗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言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通过集体吟诵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f6aac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4.png)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选取初中阶段课内古诗为例,如《春晓》、《静夜思》等。
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古诗朗读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3.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体会古诗的韵味。
4. 个人朗读:学生独立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节奏。
5. 互动朗读:学生分组或配对进行互动朗读,培养合作精神。
6. 朗读比赛:举行古诗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
7.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古诗朗读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比赛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对古诗朗读的兴趣。
3. 学生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版本的初中古诗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古诗选集或相关文化书籍。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避免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
3. 融入相关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5714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e.png)
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能熟练背诵诗词。
2.能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熟练背通。
语言运用:能够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审美创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感要最深的诗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课由十首古诗组成,本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
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堂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写作背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
《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a5265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b.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四首诗歌教学方法:知(知作者)、诵(诵古诗)、解(解诗意)、悟(悟情感)、背(背古诗)、练(做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型:自读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
也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古诗。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授新课:(一)知:知作者完成下列有关作家的填空:1、王维(701年-761年)字,号摩诘居士,时期的著名、。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李白,中国伟大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终身不得志,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3、岑参(约715~770)边塞诗人。
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初中古诗朗读试讲教案
![初中古诗朗读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1a94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8.png)
初中古诗朗读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古诗《春晓》作为教学内容。
2. 教学过程中,分别从字音、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难点:如何处理古诗中的停顿、语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春晓》的背景和作者孟浩然。
2. 教师示范朗读:教师以正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朗读《春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学生模仿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调和停顿。
4. 朗读技巧指导:a. 字音:强调古诗中的押韵字和仄声字,注意发音准确。
b. 节奏:引导学生把握古诗的韵律,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感。
c. 语调: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调,表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d. 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情感融入朗读中。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互相交流、借鉴,提高朗读水平。
6. 展示环节: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朗读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古诗作品,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示范作用,以正确的发音、语调和情感朗读古诗,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朗读特点进行指导。
此外,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古诗的音频文件,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初中小古文诵读教案
![初中小古文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e8e82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b.png)
初中小古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学生的模仿、实践,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诵读技巧:停顿、语气、节奏、情感2. 教学素材:选取初中的古文教材,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难点:正确把握古文的停顿、语气、节奏、情感,达到背诵的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诵读的基本技巧,包括停顿、语气、节奏、情感。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的韵味。
3. 实践: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古文的朗读练习。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停顿等问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诵读心得,分享诵读技巧。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古文进行课后诵读,下一节课进行汇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古文的停顿、语气、节奏、情感。
3. 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示范引领,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诵读过程中得到提高。
此外,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文的诵读技巧有了初步了解,能够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停顿、语气、节奏、情感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古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4cc9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f.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共3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章将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美。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练掌握《唐诗三百首》中的十首经典诗词。
2. 了解诗词的鉴赏方法,能够对诗词进行简单的鉴赏。
技能目标:1. 能够准确、感情真挚地朗读相应的诗词。
2. 能够借助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地达到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1. 能够感悟诗词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意蕴,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诗词、品味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领悟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2. 针对不同诗词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展开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力。
四、教学难点1. 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诗词的意蕴和情感表达,感受到诗歌和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情感价值。
2. 帮助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进一步提高,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读的水平。
五、教学方法1. 演唱法:教师示范,让学生跟读,加深印象。
2. 情境还原法:把课文中的情景还原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其中情感变化和心态转换。
3. 对比法:对比不同种类的诗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诵读古诗词,为什么喜欢。
2. 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请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
步骤二:新课学习(40分钟)1. 学生跟着教师朗读每首诗词。
2. 针对每首诗词,教师进行简单分析,介绍背景、情感表达等,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内涵和背景。
3. 分组阅读,每组选取一首诗词,翻译、解释、评论。
4. 教师进行诗词鉴赏,结合每一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步骤三:巩固(10分钟)1. 由学生选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
古诗登鹳雀楼优秀教案
![古诗登鹳雀楼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f3dd7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9.png)
古诗《登鹳雀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让学生理解《登鹳雀楼》的诗意,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让学生理解《登鹳雀楼》的诗意,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内容和教学要点。
相关背景资料,用于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登鹳雀楼》及其作者王之涣。
4.2 诗歌讲解: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结合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3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掌握。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强调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5.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教案:
古代诗歌朗读指导:对比朗读
一、导入:古诗是节奏优美的,那么我们如何朗读,才能更好地读出古诗的美感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古诗对比朗读的一些方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节奏,朗读时做到抑扬顿挫。
2、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意境之美。
3、借助对比朗读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以及用何种手法达到这种效果。
三、明确朗诵的基本要求:
(一)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
诵,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古诗朗诵注意事项:
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
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
2、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四、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诵读欣赏
(一)欣赏诗歌的方法:
抓关键词,品味语言;
研读景物,体味意境;
探究主题,情景交融。
例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例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朗读训练: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一读:读出节奏
要求:
1、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读出节奏。
2、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训练:用斜线给两首诗歌划分朗读节奏例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例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读:读出意境
要求: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步骤:
1、抓住诗中景物来分析意境。
2、用合适的语调来变现意境。
例一:《钱塘湖春行》
1、写了哪些景物?
答:写了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等富有早春特色的景物。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愉悦、轻松、的意境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风光迤逦的早春画面。
3、用怎样的语调来变现这种意境?
答:舒缓、明快,语调清扬。
例二:《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写那个季节的景物?
答:写了秋季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苍凉凄清的意境。
3、用怎样的语调来变现这种意境?
答:缓慢、压抑,语调低沉。
三读:读出情感
要求: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感情。
步骤:
1、找出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用自己语调的变化来表现这种情感。
例一:《钱塘湖春行》
1、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抒发了作者一种愉悦享受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感情。
从“最爱”等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2、要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来表现这种情感?
节奏舒缓、明快,语调清扬。
含着喜悦之情,读出心中的愉悦来。
例二:《天净沙.秋思》
1、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作者抒发一种漂泊天涯思乡念亲的悲伤、惆怅之情。
从“断肠人”一词可以直接体现这种情感。
2、要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来表现这种情感?
缓慢、压抑,语调低沉。
融哀伤之情入诗,读出心中的哀伤和悲凉。
五、拓展训练
照老师教的方法,为下面的诗歌划分节奏,分析意境,找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读出节奏和情感来。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意境:通过明月、清风、疏星、细雨蝉鸣、蛙声、鹊惊、稻花、农人
营造了一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的意境。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安适、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朗读节奏:稍微轻快,清扬读出享受喜悦的心情。
2、卜算子·咏梅
驿外/ 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 群芳妒。
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意境:通过驿道、断桥、风雨、黄昏、零落等景物写出梅花的不幸处境,营造了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的意境。
情感:凄凉、孤芳自赏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朗读:声音低沉、语调较慢。
读出处境艰难,凄清之意和不屈之情。
六、归纳小结
诗歌朗诵的方法:
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
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
2、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七、自我反思
建议你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
a、这堂课我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热情高不高。
b、这堂课我有没有学到新知识。
C、这堂课我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你三项的回答都是YES,请你给自己打“优”
如果你有两项回答YES,请你给自己打“良”
如果你有一项回答YES,请你给自己打“合格”
如果没有一项回答YES,一定要加油哦!
我给自己打“_________”今后我要努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做得更好。
八、作业布置
请你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认真诵读课后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