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苏科版)(解析版)
第2章轴对称图形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1.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掌握等边对等角的性质3.掌握“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识点0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 是底角.【微点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 .1802A︒-∠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即学即练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10cm ,则它的周长是( ) A .20cm B .25cmC .20cm 或25cmD .无法确定【答案】B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 和10cm ,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5时,5+5=10,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10时,5+10>10,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10+10+5=25cm . 故选:B .知识点0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 【即学即练2】2.如图,ABC 面积为9,BP 平分ABC ∠,AP BP ⊥于点P ,连结CP ,则BPC △的面积为( )A .5B .4.5C .4D .3.5【答案】B 【分析】延长AP 交BC 于E ,根据已知条件证得△ABP△△EB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PE ,得出S△ABP=S△EBP ,S△ACP=S△ECP ,推出S△PBC=12S△ABC . 【详解】解:延长AP 交BC 于E ,△BP 平分△ABC , △△ABP=△EBP , △AP△BP ,△△APB=△EPB=90°, 在△ABP 和△EBP 中,ABP EBP BP BPAPB EPB ∠=∠⎧⎪=⎨⎪∠=∠⎩, △△ABP△△EBP (ASA ), △AP=PE ,△S△ABP=S△EBP ,S△ACP=S△ECP , △S△PBC=12S△ABC=12×9=4.5, 故选:B .知识点0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微点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即学即练3】3.如图,ABC 中,,BF CF 分别平分ABC ∠和ACB ∠,过点F 作//DE BC 交AB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DFB DBF ∠=∠;△ECF EFC ∠=∠;△ADE 的周长等于BFC △的周长;△1902BFC A ∠=︒+∠.其中正确的有(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借助于等量代换可求出DBF DFB ∠=∠;△同理可得△的结论;△用特殊值法,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连接AF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便可得出BF AF CF ==,进而得BF CF AC +>,便可得出;ADE ∆的周长不等于BFC ∆的周长;△利用两次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等量代换,可求的BFC ∠和BAC ∠之间的关系式. 【详解】 解:△BF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F CBF ∴∠=∠,又//DE BC ,CBF DFB ∴∠=∠,DBF DFB ∴∠=∠,故△正确;△同理ECF EFC ∠=∠,故△正确;△假设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AB AB BC ==,如图,连接AF ,D BF D FB ∠=∠,ECF EFC ∠=∠,BD DF ∴=,EF EC =,ADE ∴∆的周长AD DF EF AE AD BD AE EC AB AC =+++=+++=+, F 是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第三条平分线必过其点,即AF 平分BAC ∠, 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C BCA ABC ∴∠=∠=∠=︒, 30FAB FBA FAC FCA ∴∠=∠=∠=∠=︒, FA FB FC ∴==, FA FC AC +>, FB FC AC ∴+>,FB FC BC BC AC ∴++>+, FB FC BC AB AC ∴++>+,即BFC ∆的周长AD E >∆的周长,故△错误;△在ABC ∆中,180BAC ABC ACB ∠+∠+∠=︒⋯(1), 在BFC ∆中180CFB FBC FCB ∠+∠+∠=︒, 即1118022CFB ABC ACB ∠+∠+∠=︒⋯(2),(2)2⨯-(1)得1902BFC BAC ∠=︒+∠,故△正确;故选C .考法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典例1】如图所示,OB 平分,CBA OC ∠平分ACB ∠,且//BC MN ,设18,16,12AB BC AC ===,则AMN 的周长为( )A .30B .33C .36D .39【答案】A 【分析】能力拓展根据BO 平分△CBA ,CO 平分△ACB ,且MN△BC ,可得出MO=MB ,NO=NC ,所以三角形AMN 的周长是AB+AC . 【详解】解:△BO 平分△CBA ,CO 平分△ACB , △△MBO=△OBC ,△OCN=△OCB , △MN△BC ,△△MOB=△OBC ,△NOC=△OCB , △△MBO=△MOB ,△NOC=△NCO , △MO=MB ,NO=NC , △AB=18,AC=12,△△AMN 的周长=AM+MN+AN=AB+AC=18+12=30. 故选:A .考法0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典例2】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在AB 同侧分别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AE 与BD 交于点F ,AE 与CD 交于点G ,BD 与CE 交于点H ,连接GH .以下四个结论:△EAB BDC ∠=∠;△CGH 为等边三角形;△60FGH FHG ∠+∠=︒;△AC DH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CE△△DCB ,就可以得出△CAE =△CDB ,通过证明△ACG△△DCH 就可以得出CG =CH ,AG=DH ,可以得出△GCH 是等边三角形,再判断AC 与DH 的大小关系,求出△DFG=△GCA=60°,利用外角定理即可得到60FGH FHG ∠+∠=︒. 【详解】△△AC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AD =AC =CD ,CE =CB =BE ,△ACD =△BCE =60°. △△ACB =180°, △△DCE =60°. △△DCE =△BCE .△△ACD +△DCE =△BCE +△DCE , △△ACE =△DCB .在△ACE 和△DCB 中,AC DC ACE DCB CE CB =⎧⎪∠=∠⎨⎪=⎩,△△ACE△△DCB (SAS ), △CAE CDB ∠=∠即EAB BDC ∠=∠,△正确;在△ACG 和△DCH 中,60ACG DCH AC DC CAG CDH ∠=∠=︒⎧⎪=⎨⎪∠=∠⎩,△△ACG△△DCH (ASA ), △GC=HC,AG=DH 又△GCH=60°,△CGH 为等边三角形,△正确; 又AC≠AG ,△DH≠AC ,△错误;△△GAC+△ACG+△AGC=180°,△GDF+△DFG+△DGF=180° 又△AGC=△DGF ,△GAC=△GDF △△DFG=△ACG=60°又△DFG=FGH FHG ∠+∠, △60FGH FHG ∠+∠=︒,△正确; 故选A .题组A 基础过关练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 ,一边为6cm ,则腰长为( )分层提分A.6cm B.10cm C.10cm或6cm D.以上都不对【答案】B【分析】题中给出了周长和一边长,而没有指明这边是否为腰长,则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求解.【详解】解:△当6cm为腰长时,则腰长为6cm,底边=26-6-6=14cm,因为14>6+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6cm为底边时,则腰长=(26-6)÷2=10cm,因为6-6<10<6+6,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腰长为10cm.故答案为:B.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8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16cm B.20cm C.16cm或20cm D.以上都不对【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得出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看看能否组成三角形,再求出周长即可.【详解】解: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4cm,4cm,8cm时,4+4=8,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此时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4 cm,8 cm,8 cm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此时能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长是4+8+8=20(cm),所以该三角形的周长是20 cm,故选:B.3.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是等腰三角形B.三个角都相等C.三条边都相等D.只有一条对称轴【答案】D【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依次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原说法错误,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4cm ,则斜边的长为( ) A .8 cm B .6 cmC .4 cmD .2 cm【答案】A 【分析】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得斜边长. 【详解】解:△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4cm , △斜边长为8cm . 故选:A .5.已知ABC ∆中,3,60,AC AB C ==∠=︒则ABC ∆的周长等于( )A B .3 C .6 D .9【答案】D 【分析】判断ABC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其周长.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C 的三条边相等且等于3, △ABC 的周长为33=9⨯. 故选:D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cm 和3cm .那么它的第三边的长是( ) A .3cm B .4cmC .7cmD .3cm 或7cm【答案】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腰的情况分类讨论,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若7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3+7>7△3cm 、7cm 、7cm 能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若3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3+3<7△3cm 、3cm 、7cm 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综上:它的第三边的长是7cm 故选C .7.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50︒ B .40︒C .10︒D .80︒【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先画出图形,由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40B ACB ∠=∠︒,由CD BD ⊥,可得90B BCD ∠+∠=︒,则BCD ∠可得.【详解】 如图:△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即100B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AC ,△=40B ACB ∠=∠︒, △CD BD ⊥, △90D ∠=︒, △90B BCD ∠+∠=︒,△90904050BCD B ∠=︒-∠=︒-︒=︒, 故选:A .题组B 能力提升练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若两个角是直角,则它们相等 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答案】A 【分析】先写出逆命题,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A 、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此逆命题是真命题,此项符合题意;B 、逆命题: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此逆命题是假命题,此项不符题意;C 、逆命题:若两个角相等,则它们是直角, 此逆命题是假命题,此项不符题意;D 、逆命题: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此逆命题是假命题,此项不符题意; 故选:A .2.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3,点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直线CB 上,且ED EC =,若6AE =,则CD 的长为( ) A .6 B .9C .3或6D .3或9【答案】D 【分析】△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当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E 长和60ABC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F ,求出CF ,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点E 在直线AB 上,6AE =,点E 位置有两种情况: △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6AE =,633BE ∴=-=,60ABC∠=︒,60EBF ∴∠=︒,30BEF ∴∠=︒,1322BF BE ∴==, 39322CF ∴=+=, ED EC =,CF DF ∴=,9292CD ∴=⨯=;△如图2,当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6AE =,639BE ∴=+=,60ABC∠=︒,60EBF ∴∠=︒,30BEF ∴∠=︒,1922BF AE ∴==, 93322CF ∴=-=, ED EC =,CF DF ∴=,3232CD ∴=⨯=;C=或3,即9故选:D.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C.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D.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D【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详解】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与它相邻的内角等于60°,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选项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有两边和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答案】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故选:C.5.等腰ABC中,过点B的直线BD分ABC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则顶角为_____度.【答案】36°或1807或90°或108°【分析】根据题意分四种情况画出图形,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详解】解:△ABC中,AB=AC,若AD=BD,BC=BD,△△A=△ABD,△BDC=△C,则△C=△BDC=2△A,△△A+△ABC+△C=△A+2△A+2△A=180°,△△A=36°;若AD=BD,BC=CD,△△A=△ABD,△CBD=△CDB,则△CDB=2△A,△△A+△ABC+△C=△A+△A+2△A+3△A=180°,△△A=1807︒;若AD=BD ,AD=CD , △△B=△C=△BAD=△CAD , △△BAC+△ABC+△C=180°, △△BAD=△CAD=45°, △△BAC=90°;若AD=BD ,AC=CD ,△△B=△BAD ,△CAD=△CDA ,则△CDA=2△BAD ,△C=180°-2△CAD=180°-4△BAD , △△B=△C ,△△BAD=180°-4△BAD , △△BAD=36°,△△BAC=3△BAD=108°;故答案为:36°或1807︒或90°或108°. 6.已知在ABC 中,16C ∠=︒且为最小的内角,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_______︒【答案】123°或132°或90°或48°【分析】根据题意作图,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若BC=CD,AD=BD,由题意可得:△DBC=△BDC=(180°-△C)÷2=82°,△△ABD=△BAD=12△BDC=41°,△△ABC=△ABD+△DBC=123°,△△ADB=180°-82°=98°,则在BC=CD的前提下只有AD=BD;如图,若CD=BD,AB=BD,由题意可得:△DBC=△C=16°,△△ADB=2△C=32°,△△A=△ADB=32°,△ABD=180°-△A-△ADB=116°,△△ABC=△ABD+△DBC=132°,符合最小的内角为△C=16°,如图,若BD=CD,AB=AD,则△C=△DBC=16°,△△ADB=△ABD=2△C=32°,△△A=180°-2×32°=116°,△△ABC=△ABD+△DBC=48°;如图,若BD=CD,AD=BD,△△ADB=2△C=2△DBC=32°,△△A=△ABD=(180°-32°)÷2=74°,△△ABC=△ABD+△DBC=90°;若BD=BC,则△C=△CDB=16°,△△ADB=180°-△CDB=164°,则只能满足AD=BD,△△A=12△CDB=8°,即△A<△C,不满足;综上:△ABC 的度数为123°或132°或90°或48°. 故答案为:123°或132°或90°或48°.7.如图,在四边形ABDE 中,C 是BD 的中点,3AB =,4BD =,5DE =,若120ACE ∠=︒,则线段AE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答案】10 【分析】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F ,D 关于EC 的对称点G ,连接AF ,FC ,CG ,EG ,FG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解: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F ,D 关于EC 的对称点G ,连接AF ,FC ,CG ,EG ,FG ,如图所示:△C 是BD 边的中点, △CB=CD=12BD=2, △点B 、点F 关于AC 对称,△CF=CB=2,AF=AB=3,△BCA=△FCA . 同理CD=CG=2,ED=EG=5,△DCE=△GCE , △CG=CF=2, △△ACE=120°,△△BCA+△DCE=180°-120°=60°. △△FCA+△GCE=60°. △△FCG=60°.△△FGC 是等边三角形. △FG=2,△AE≤AF+FG+EG=3+2+5=10,△当A 、F 、G 、E 共线时,AE 的值最大2,最大值为10, 故答案为:10.题组C 培优拔尖练1.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120BAC ∠=︒,AD BC ⊥于点D ,点P 是CA 延长线上一点,点O 在AD 延长线上,OP OB =,下面的结论:△30APO OBD ∠-∠=︒;△BPO △是正三角形;△AB AP AO -=;△2BOC AOBP S S =四边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分析】由题意易得OB=OC ,则有△OBD=△OCD ,△APO=△OCP ,进而根据角的关系可证△,然后可得△PBO=△PBA+△APO ,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OPB=60°,可判断△,在AB 上找一点E ,使AE=AP ,连接PE ,延长AO ,在AO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F ,使AF=AB ,连接BF ,由此可得AP=PE=AE ,△APE=60°,进而可证△BPE△△OPA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最后根据等积法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可判断△. 【详解】解:△AB AC =,AD BC ⊥,120BAC ∠=︒, △BD=DC ,△ACB=△ABC=30°, △OB=OC , △△OBD=△OCD , △OB=OP , △OC=OP , △△APO=△OCP ,△△OCP -△OCB=△ACB=30°,△30APO OBD ∠-∠=︒,故△正确; △OP=OB , △△OPB=△PBO ,△△PBO=△PBA+△ABD+△OBC=△PBA+30°+△APO -30°, △△PBO=△PBA+△APO ,△在△ABC 中,△BAC+△ABC+△ACB=180°,即△OPB+△APO+△PBA+△ABC+△ACB=180°, △2△OPB+60°=180°, △△OPB=60°,△△BPO 是正三角形,故△正确;在AB 上找一点E ,使AE=AP ,连接PE ,如图所示:△△PAE=60°,△△PAE 是等边三角形, △AP=PE=AE ,△APE=60°,△△BPE=△APB -△APE ,△OPA=△APB -△BPO , △△BPE=△OPA , △OP=BP ,△△BPE△△OPA (SAS ), △BE=AO , △AB -BE=AE , △AB -OA=AP ,△AB AP AO -=,故△正确;延长AO ,在AO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F ,使AF=AB ,连接BF , △△ABF 是等边三角形, △△ABF=60°,△△ABO+△OBF=60°,△ABO+△PBA=60°, △△PBA=△OBF ,△PB=OB ,AB=BF , △△APB△△FOB (SAS ), △AOBP S S =四边形△ABF ,如要证2BOC AOBP S S =四边形△,需证12OD AD =,由题意无法证明12OD AD =,故△错误; 所以正确的个数有3个; 故选:C .2.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45C ∠=︒,AD BC ⊥于点D ,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AC 、AD 于E 、F 两点,M 为EF 的中点,AM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N ,连接EN ,下列结论:△AFE ∆为等腰三角形;△DF DN =;△AN BF =;△EN N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 【分析】△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BAD=△CAD=△C=45°,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到△AEF=△AFE ,可判断△AEF 为等腰三角形,于是可对△进行判断;求出BD=AD ,△DBF=△DAN ,△BDF=△ADN ,证△DFB△△DAN ,即可判断△△;连接EN ,只要证明△ABE△△NBE ,即可推出△ENB=△EAB=90°,由此可知判断△. 【详解】解:△等腰Rt△ABC 中,△BAC=90°,AD△BC , △△BAD=△CAD=△C=45°,BD=AD , △BE 平分△ABC , △△ABE=△CBE=12△ABC=22.5°, △△AEF=△CBE+△C=22.5°+45°=67.5°, △AFE=△FBA+△BAF=22.5°+45°=67.5°, △△AEF=△AFE ,△AF=AE ,即△AEF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正确;△M 为EF 的中点, △AM△BE ,△△AMF=△AME=90°,△△DAN=90°−67.5°=22.5°=△MBN , 在△FBD 和△NAD 中FBD NAD BD ADBDF ADN ∠=∠⎧⎪=⎨⎪∠=∠⎩, △△FBD△△NAD (ASA ),△DF=DN ,AN=BF ,所以△△正确; △AM△EF ,△△BMA=△BMN=90°, △BM=BM ,△MBA=△MBN , △△MBA△△MBN , △AM=MN ,△BE 垂直平分线段AN , △AB=BN ,EA=EN , △BE=BE , △△ABE△△NBE , △△ENB=△EAB=90°, △EN△NC ,故△正确, 故选:D .3.如图,在Rt△ABC 中,△BAC =90°,AB =AC ,BF 平分△ABC ,过点C 作CF △BF 于F 点,过A 作AD △BF 于D 点.AC 与BF 交于E 点,下列四个结论:△BE =2CF ;△AD =DF ;△AD +DE =12BE ;△AB +BC =2AE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只有△△△B .只有△△C .只有△△△D .只有△△【答案】A 【分析】适当做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延长CF 并交BA 延长线于H△证明△ABE△△ACH ,得到BE=CH ,又可证CH=2CF ,故可得BE =2CF△若要得到AD =DF ,则需要证明△A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需要证明△DAF 为45°即可 △过E 作EM AF ⊥交AF 于点M ,证明△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M MF =12AD DE AM EM AM MF AF CF BE +=+=+===△过E 作EN BC ⊥于点N ,证明2AE AE EN AE EC AC =+<+=,得到22AB BC AE BC AE +>+>,即可证明△错误. 【详解】△延长BA 、CF ,交于点H ,△,BF CH CBF HBF ⊥∠=∠ △BCH H ∠=∠ △BC BH = △2CH CF =△90ABE AEB ∠+∠=︒ 90FCE FEC ∠+∠=︒ AEB FEC ∠=∠ △ABF ACF ∠=∠△90BAF CAH ∠=∠=︒ AB AC = △BAE CAH ≌ △,2BE CH BE CF ==△由△知,F 为CH 中点,又CAH 为直角三角形 故12AF CH CF HF === △H FAH ∠=∠△,45BC BH HBC =∠=︒ △67.5H FAH ∠=∠=︒ △90HAC ∠=︒ △22.5FAC ∠=︒ 又BF 为HBC ∠的平分线 △22.5HBF ∠=︒ △67.5BAD ∠=︒△9067.522.5CAD ∠=︒-︒=︒45FAD FAC DAC ∠=∠+∠=︒在RT ADF 中,45DAF DFA ∠=∠=︒ △AD DF =△过E 作EM AF ⊥交AF 于点M ,由△知,CA 为△DAF 的平分线△,DE EM AD AM == △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M MF =△12AD DE AM EM AM MF AF CF BE +=+=+=== △过E 作EN BC ⊥于点N ,可知AE EN =在RT ENC 中,EN EC <△2AE AE EN AE EC AC =+<+= 即2AE AC <,而AC AB = △2AE AB <故22AB BC AE BC AE +>+>△2AB BC AE +≠,故△错误,本题答案选A.4.如图,AD 为等腰△ABC 的高,其中△ACB =50°,AC =BC ,E ,F 分别为线段AD ,AC 上的动点,且 AE =CF , 当 BF +CE 取最小值时,△AFB 的度数为( )A .75°B .90°C .95°D .105°【答案】C 【分析】先构造△CFH 全等于△AEC ,得到△BC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H=CE ,当FH+BF 最小时,即是BF+CE 最小时,此时求出△AFB 的度数即可. 【详解】解:如图,作CH△BC ,且CH=BC ,连接HB ,交AC 于F ,此时△BC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H+BF 最小,△AC=BC ,△CH=AC,△△HCB=90°,AD△BC,△AD//CH,△△ACB=50°,△△ACH=△CAE=40°,△△CFH△△AEC,△FH=CE,△FH+BF=CE+BF最小,此时△AFB=△ACB+△HBC=50°+45°=95°.故选:C.5.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BM△AD,垂足为M,且AB=5,BM=2,AC=9,则△ABC与△C 的关系为()A.△ABC=2△C B.△ABC=52△C C.14△ABC=△C D.△ABC=3△C【答案】D【分析】延长BM到E,证明△ABF△△AEM,利用线段长度推出△BCE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角度转换求出即可.【详解】证明:延长BM,交AC于E,△AD平分△BAC,BM△AD,△△BAM=△EAM ,△AMB=△AME 又△AM=AM , △△ABM△△AEM ,△BM=ME ,AE=AB ,△AEB=△ABE, △BE=BM+ME=4,AE=AB=5, △CE=AC -AE=9-5=4, △CE=BE ,△△BCE 是等腰三角形, △△EBC=△C ,又△△ABE=△AEB=△C+△EBC. △△ABE=2△C ,△△ABC=△ABE+△EBC=3△C. 故选D.6.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G ,过点G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过点G 作GD AC ⊥于D ,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EF BE CF =+;△90BGC A ∠=︒+∠;△点G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 △设GD m =,AE AF n +=,则AEF S mn =△;△AEF 的周长等于+AB AC 的和.A .1B .2C .3D .4【答案】C 【分析】△根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可得出△EBG=△CBG ,△BCG=△FCG ,再由EF△BC 可知△CBG=△EGB ,△BCG=△CGF ,故可得出BE=EG ,GF=CF ,由此可得出结论;△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GBC+△GCB=12(△ABC+△ACB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连接AG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根据BE=EG ,GF=CF ,进行等量代换可得结论.【详解】解:△△△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EBG=△CBG,△BCG=△FCG.△EF△BC,△△CBG=△EGB,△BCG=△CGF,△△EBG=△EGB,△FCG=△CGF,△BE=EG,GF=CF,△EF=EG+GF=BE+CF,故△正确;△△△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GBC+△GCB=12(△ABC+△ACB)=12(180°-△A),△△BGC=180°-(△GBC+△GCB)=180°-12(180°-△A)=90°+12△A,故△错误;△△△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点G也在△BAC的平分线上,△点G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故△正确;△连接AG,作GM△AB于M,如图所示:△点G是△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GD=m,AE+AF=n,△GD=GM=m,△S△AEF=12AE•GM+12AF•GD=12(AE+AF)•GD=12nm,故△错误.△△BE=EG,GF=CF,△AE+AF+EF=AE+AF+EG+FG=AE+AF+BE+CF=AB+AC,即△AEF的周长等于AB+AC的和,故△正确,故选:C.7.如图,等腰ABC的底边BC长为4cm,面积为216cm,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E,交AB 于点F,D为BC的中点,M为直线EF上的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A.6cm B.8cm C.9cm D.10cm【答案】D【分析】连接AD,AM,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AD△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再根据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MA=MC,推出MC+DM=MA+DM≥AD,故AD的长为BM+M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AD,MA.△△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S△ABC=12BC•AD=12×4×AD=16,解得AD=8 cm,△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A=MC,△MC+DM=MA+DM≥AD,△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12BC=8+12×4=10(cm).故选:D.。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解析版)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一、单选题1.如图,l∥m ,等边∥ABC 的顶点A 在直线m 上,则∥α=( )A .10°B .20°C .30°D .40°【答案】B【解析】过B 点作BF∥l ,如图,∥BF∥l ,∥∥CBF=40°,∥l∥m ,∥BF∥m ,∥∥ABF=α,∥∥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60°=∥CBF+∥ABF ,∥α=20°,故选:B .2.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25B ∠=︒,则BAD ∠的度数为().A .55°B .65°C .75°D .45°【答案】B【解析】∥A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BC ,∥BAD=∥CAD ,∥∥B+∥BAD=90°,∥∥B=25°,∥∥BAD=65°,故选:B .3.如图,∥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N ,若∥BAC =70°,则∥EAN 的度数为( )A .35°B .40°C .50°D .55° 【答案】B【解析】70BAC ∠=︒,18070110B C ∴∠+∠=︒-︒=︒,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 ,EA EB NA NC ∴==,,EAB B NAC C ∴∠=∠∠=∠,,BAC BAE NAC EAN B C EAN ∴∠=∠+∠-∠=∠+∠-∠,1107040EAN B C BAC ∴∠=∠+∠-∠=︒-︒=︒,故选:B .4.如图,在∥ABC 中,AD∥BC ,垂足为D ,EF 垂直平分AC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BD =DE ,若∥ABC 的周长为26cm ,AF =5cm ,则DC 的长为( )A .8cmB .7cmC .10cmD .9cm【答案】A 【解析】解:∥AD∥BC ,BD =DE ,EF 垂直平分AC ,∥AB =AE =EC ,∥∥ABC 周长26cm ,AF =5cm ,∥AC=10(cm),∥AB+BC=16(cm),∥AB+BE+EC=16(cm),即2DE+2EC=16(cm),∥DE+EC=8(cm),∥DC=DE+EC=8(cm),故选:A.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的中点,DE∥AC于点E,EF//AB交BC于点F,已知AE=5,则∥EFC的周长为()A.60B.45C.30D.15【答案】B【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60°,∥DE∥AC,∥∥ADE=30°,∥AD=2AE=2×5=10,∥D为AB的中点,∥AB=2AD=20,∥AC=AB=20,∥EC=AC﹣AE=15,∥EF∥AB,∥∥EFC=∥B=60°,∥FEC=∥A=60°,∥∥EFC是等边三角形,∥∥EFC的周长=3EC=3×15=45.故选:B.6.如图,是四张形状不同的纸片,用剪刀沿一条直线将它们分别剪开(只允许剪一次),不能够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ACD和∥BCD都是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ABC不能够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ACD和∥BCD都是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ACD和∥BCD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7.如图,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下图形,其中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答案】B【解析】如图,∥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EF∥DG ,∥E=∥D=60°,∥∥ENM=∥D=60°,∥MGD=∥E=60°,∥EM=NM=EN ,DM=GM=DG ,∥∥MEN ,∥MDG 是等边三角形.∥∥A=∥B=30°,∥MA=MB ,∥∥ABM 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等腰三角形有3个.故选:B .8.如图,∥ABC 中,AB AC =,D 是BC 中点,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 .AD BC ⊥B .AD 平分BAC ∠ C .2AB BD = D .B C ∠=∠【答案】C 【解析】解:∥AB=AC ,∥∥B=∥C ,∥AB=AC ,D 是BC 中点,∥AD 平分∥BAC ,AD∥BC ,所以,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2BD .故选:C .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 中,AB=AC ,BD∥AC ,CE∥AB ,D 、E 为垂足,BD 与CE 交于点O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___对.【答案】3【解析】解:有3对:理由是∥AB=AC ,∥∥ABC=∥ACB ,∥BD∥AC ,CE∥AB ,∥∥BDC=∥BEC=90°,∥BC=BC ,∥∥BEC∥∥BDC ,∥∥ADB=∥AEC ,∥A=∥A ,AB=AC ,∥∥ADB∥∥AEC ,∥AD=AE ,∥BE=DC ,∥∥EOB=∥DOC ,∥BEC=∥BDC ,∥∥BEO∥∥CDO ,故答案为3.10.如图,线段AB BC ,的垂直平分线12,l l 交于点O .若35B ︒∠=,则AOC ∠=__________︒【答案】70【解析】解:连接BO 并延长,如图:线段AB BC ,的垂直平分线12,l l 交于点O∥AO=OB=OC∥A=∥ABO ,∥C=∥CBO∥∥A+∥C=∥ABC=35°∥70AOC AOD COD A ABO C CBO A C ABC ∠=∠+∠=∠+∠+∠+∠=∠+∠+∠=故答案为:7011.如图,在ABC 中,AB AC =,50A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点,连接BD ,则DBC ∠的度数是________.【答案】15°【解析】∥AB=AC ,∥A=50∥,∥ ∥ABC=12(180∥−∥A)=12(180∥−50∥)=65∥, ∥MN 垂直平分线AB ,∥AD=BD ,∥ ∥ABD=∥A=50∥,∥ ∥DBC=∥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12.如图,∥ABD ,∥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和CD 交于O 点,则∥BOC=__________度.【答案】120【解析】∥∥ABD 、∥ACE 都是正三角形,∥AD=AB ,AC=AE ,∥DAB=∥CAE=60°,∥∥DAC=∥BAE ,∥∥ADC∥∥ABE(SAS),∥∥ADC=∥ABE ,∥∥DAB=∥BOD=60°,∥BOC=180-∥BOD=120°,故答案为:12013.已知:如图所示,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120ACD AB AC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___【答案】等边三角形【解析】解:∥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120ACD ︒∠=,∥60ACB ︒∠=,∥AB AC =,∥∥ABC 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14.如图,在ABC 中,BO ,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过O 点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且//DE BC .若68==,AB cm AC cm ,则ADE 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14cm【解析】DE BC ∥,DOB OBC ∴∠=∠,又BO 是ABC ∠的平分线,DBO OBC ∴∠=∠,DBO DOB ∴∠=∠,BD OD ∴=,同理:OE EC =,ADE ∴的周长14 AD OD OE AE AD BD AE EC AB AC cm ====+++++++.15.在Rt∥ABC 中,∥B=90°,AC=16,BC=8,那么∥C=______度.【答案】60°【解析】∥Rt∥ABC 中,∥B=90°,AC=16,BC=8, ∥BC=12AC , ∥Rt∥ABC 中,∥B=90°,∥∥A=30°,∥∥C=90°-∥A=60°.故答案为:6016.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C ⊥,垂足为E ,50BAC ∠=︒,则ADE ∠的度数是______.【答案】65【解析】∥AB =AC ,D 为BC 的中点,∥∥BAD =∥CAD ,∥∥BAC =50°,∥∥DAC =25°,∥DE∥AC ,∥∥ADE =90°−25°=65°,故答案为65°.17.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AH HG ⊥,BG HG ⊥,12HG =,4AH =,则BG =________.【答案】8【解析】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ACB ∠=︒,BC CA ∴=,90BCG ACH ∠+∠=︒,,A BG HG H HG ⊥⊥,90G H ∴∠=∠=︒,90BCG CBG ∠∴∠+=︒,CBG ACH ∴∠=∠,在BCG 和CAH 中,G H CBG ACH BC CA ∠=∠⎧⎪∠=∠⎨⎪=⎩,()BCG CAH AAS ∴≅,,CG AH BG CH ∴==,12,4H HG A ==,1248BG CH HG CG HG AH ∴==-=-=-=,故答案为:8.1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BD=CE,AD,BE 交于点F,则AFE ∠=_________;【答案】60°【解析】解:在等边∥ABC 中,AB=BC ,∥ABC=∥C=60°,在∥ABD 和∥BCE 中,∥60AB BC ABC C BD CE =⎧⎪∠=∠=︒⎨⎪=⎩,∥∥ABD∥∥BCE (SAS ),∥∥BAD=∥CBE ,在∥ABF 中,∥AFE=∥BAD+∥ABF=∥CBE+∥ABF=∥ABC=60°,即∥AFE=60°.故答案为:60°.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M 是BC 的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且AD AE =. 求证:MD ME =.【答案】见详解【解析】∥AB AC =,∥∥B=∥C ,∥M 是BC 的中点,∥BM=CM ,又∥AD AE =,∥AB -AD=AC -AE ,即BD=CE ,∥∆BDM∥∆CEM ,∥MD ME =.20.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AB 上,,,8CA CB CD CE AE ===,求BD 的长.【答案】8BD =【解析】解:如图,过C 作CM AB ⊥,垂足为M .∥AC BC =,CD CE =,且CM AB ⊥,∥,==AM BM DM EM ,∥+=+AM EM BM DM ,∥AE BD =.∥8AE =,∥8BD =.21.如图,在Rt ABC △和Rt BAD △中,AB 为斜边,AC BD =,BC 、AD 相交于点E .(1)请说明AE BE =的理由;(2)若45=︒∠AEC ,1AC =,求CE 的长.【答案】(1)见解析;(2)CE=1.【解析】(1)证明:在Rt ACE 和Rt BDE △中,∥AEC ∠与BED ∠是对顶角,∥AEC BED ∠=∠.∥90C D ∠=∠=︒,AC BD =,∥Rt ACE ∥Rt BDE △(AAS ).∥AE BE =.(2)∥45=︒∠AEC ,90C ∠=︒,∥45CAE ∠=︒,∥AEC CAE ∠=∠ ,∥1CE AC ==.22.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BC 交AB 于点E . (1)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2)求证:12AE AB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ABC 为等边三角形,∥∥A=∥ABC=∥C=60°.∥DE∥BC ,∥∥AED=∥ABC=60°,∥ADE=∥C=60°.∥∥ADE 是等边三角形(2)∥∥ABC 为等边三角形,∥AB=BC=AC .∥BD 平分∥ABC , ∥AD=12AC ∥∥ADE 是等边三角形,∥AE=AD . ∥AE=12AB . 23.已知ABC 中,90BAC ∠=︒,AB AC =,E 为BC 边上一点,过E 点的直线交AB 及AC 延长线于D 、F 两点,DE AE =.(1)求证DE EF =;(2)求证BD CF =;(3)若5BE =,3CE =,请直接写出CEF △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5.【解析】证明:(1),ED EA =,EDA EAD ∴∠=∠90BAC ∠=︒,90,EAD EAC EDA F ∴∠+∠=︒=∠+∠,EAC F ∴∠=∠,EA EF ∴=.ED EF ∴=(2)如图,过D 作//DM AC 交BC 于M ,DMB ACB ∴∠=∠,EDM F ∠=∠,AB AC =,B ACB ∴∠=∠,B DMB ∴∠=∠,DB DM ∴=,在EDM △与EFC 中,EDM F DE FEDEM FEC ∠=∠⎧⎪=⎨⎪∠=∠⎩()EDM EFC ASA ∴≌,DM FC ∴=.BD CF ∴=(3)过D 作DP BC ⊥于P ,,90AB AC BAC =∠=︒,DB DM =,45B DMB ∴∠=∠=︒,45BDP MDP ∴∠=∠=︒,=BP MP DP ∴=,EDM EFC ≌,3EM EC ∴==,5BE =,2BM ∴=,1DP ,1131 1.522DME S ME DP ∴==⨯⨯=,1.5.CEF S ∴=2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P 平分ABC ∠交AC 于点P ,延长BC 到点Q ,使得CP CQ =.(1)请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过点P 作PM BQ ⊥,垂足为M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证:BM QM =.【答案】(1)答案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解:如图,(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P平分∥ABC,∥P是AC的中点(三线合一)∥∥ABC=2∥PBC,∥CP=CQ,∥∥Q=∥CPQ.又∥∥ACB=∥Q+∥CPQ,∥∥ACB=2∥Q,又∥∥ABC=∥ACB,∥2∥PBC=2∥Q,∥∥PBC=∥Q,∥PB=PQ.∆是等腰三角形,∥PBQ又∥PM∥BQ,∥BM=QM.25.如图,∥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E.(1)求证:AD=BE;(2)若∥CAE=15°,AD=4,求AB的长.【答案】(1)见解析;(2)8【解析】(1)∥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DCE=90°,∴∠=∠,ADC BCE在ACD △与BCE 中,AC BC ACD BCE DC EC =⎧⎪∠=∠⎨⎪=⎩()ACD BCE SAS ∴≌,AD BE ∴=;(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C ∴∠=︒,由(1)可知,15CAE CBE ∠=∠=︒,4BE AD ==,451560ABE ABC CBE ∴∠=∠+∠=︒+︒=︒,90ABE ACB ∴∠=∠=︒,则在Rt AEB 中,30EAB ∠=︒,28AB BE ∴==.26.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BC 、AC 边上的点,且BD CE =,AD 、BE 相交于点P .(1)求证:AD BE =;(2)求出APE ∠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60°.【解析】(1)∥∥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C ,∥ABC=∥BAC=∥C=60°,在∥ABD 和∥BCE ,AB BC ABD C BD CE ⎧⎪∠∠⎨⎪⎩=== ,∥∥ABD∥∥BCE (SAS ),∥AD=BE.(2)∥∥ABD∥∥CBE,∥∥BAD=∥CBE,∥∥ABP+∥CBE=∥ABD=60°,∥∥ABP+∥BAD=60°,∥∥APB=180°-60°=120°.=180°-120°=60°.∥APE27.如图,∥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为垂足,连接EC.(1)求∥ECD的度数;(2)若CE=5,求BC长.【答案】(1)∥ECD=36°;(2)BC长是5.【解析】解:(1)∥DE垂直平分AC,∥CE=AE,∥∥ECD=∥A=36°;(2)∥AB=AC,∥A=36°,∥∥B=∥ACB=72°,∥∥BEC=∥A+∥ECD=72°,∥∥BEC=∥B,∥BC=EC=5.。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习目标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2.经历“折纸、画图、观察、归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会用“因为……所以……理由是……”等方式来进行说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知识详解1. 等腰三角形的定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2.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5.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
6.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在△ABC中 (1)∵AB=AC,AD⊥BC, BD CD ; B ∴∠___= 1 ∠___ 2 ,____=____ (2)∵AB=AC,AD是中线, 1 =∠_, 2 ____ AD ⊥____ BC ; ∴∠_ (3)∵AB=AC,AD是角平分线, AD ⊥____ BD =____ BC ,____ CD 。 ∴____
12
D
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 质
评注:在做题过程中,若想使用 三线合一,题中至少要出现三线 中的一线,即“一线生机”。
知识应用: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0,则其余 等腰三角形中的内角,若没指出是底 两个角为____ 800 和____. 500 角还是顶角应分两种情况讨论,注意 0,则它的一个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80 运用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 底角为____. 500
C E
A
B
D
F
5、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 别是∠ABC和∠ACB角平分线,图中的 等腰三角形共有 ( )
A.6个 B.5个
A
C.4个
D.3个
E
0DBC源自6、如图,在△ABC中,AB=AC,△ABD 与△AEC都是等边三角形,且 ∠DAE=∠DBC,求△ABC的三个内角 的度数.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0,则其余两 800和200 或500和500 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0,则其余两 400和400 个角为_________.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0,则三个内角 0、650、500 或500、500、800 65 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第2章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基础训练】1.等边三角形是_______图形,并且有_______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等于_______.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3.如图,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AE=AD,则∠EDC=_______.4.在△ABC中,AB=AC,∠BAC=120°,点D、E在BC上,且BD=AD,CE=AE.判断△A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CD,AB=10 cm.(1)求BE的长;(2)BD=ED吗?为什么?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O为△ABC内任意一点,OE∥AB,OF∥AC,分别交BC于点E、F.求证:△OEF是等边三角形.7.如图,D是等边△ABC内一点,DB=DA,BP=AB,∠DBP=∠DBC.求证:∠P=30°.8.如图,在△ABC中,AC=BC,∠ACB=120°,CE⊥AB于点D,且DE=DC.求证:△CEB为等边三角形.海豚教育个性化作业【提优拔尖】9.以正方形ABCD的一边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连接AE、BE.(1)画出图形;(2)求∠AEB的度数.10.如图,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E、ACD,BD与CE相交于点O.(1)EC=BD吗?为什么?(2)如果要使△ABE和△ACD全等,那么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在此条件下,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此时∠BOC是多少度?11.如图,在△ABC中,∠C=2∠B,AD是△ABC的角平分线,∠1=∠B.求证:AB=AC+CD.1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点D在BC边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4,AE=2,则BD的长为( ).A.2 B.3 C D 113.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A7的边长为( ).A.6 B.12 C.32 D.64参考答案1.轴对称 3 60°2.等边三角形3.15°4.△ADE是等边三角形.5.(1)15 cm (2)BD=ED6.略7.略8.略9.(1)如图(2)150°.10.(1)EC=BD.(2)添加条件:AB=AC,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此时∠BOC=120°.11.略12.A 13.C。
八年级数学上册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素材 (新版)苏科版
要点全析: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isosceles triangle)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如图14-3-1,△ABC中,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条边BC叫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顶角,如∠BAC,底边和腰的夹角∠ABC和∠ACB叫底角.如图14-3-2中,∠C=90°,AC=BC,那么,AC、BC为腰,AB边为底,∠A、∠B为底角,∠C为顶角.【说明】要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需注意以下几点:(1)等腰三角形的底不一定在下方,而顶角不一定在上方,如图14-3-2中,AB为底,∠C为顶角.它是根据两腰的位置来确定的.(2)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仍要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图14-3-1中,AB=AC=m,BC=a,则2m>a,即m>a/2时,才能构成三角形,否则不成立.如边长分别为2,2.5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因为2+2<5.例如:(1)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时,能否组成三角形?①a=2,b=3,c=5;②a=4,b=3,c=2;③a=1,b=2,c=2;④a=2 005,b=2 004,c=2 008.(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6 cm,7 cm,求其周长.(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 cm,7 cm,求其周长.解:(1)①由于2+3=5,即a+b=c,而不满足a+b>c,∴不能组成三角形.②由于2+3=5>4,即b+c>a,所以a、b、c可以组成三角形.③由于1+2>2,即a+b>c,所以a、b、c可以组成三角形.④由于a+b>c,因此a、b、c可以组成三角形.(2)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7 cm当腰长为6 cm时,周长为6+6+7=19(cm)当腰长为7 cm时,周长为6+7+7=20(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9 cm或20 cm.(3)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 cm,7 cm,所以腰长为7 cm,而不能是2 cm.若为2 cm,则2+2=4<7,不能组成三角形.因此周长为7+7+2=16(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m.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如图14-3-3,△ABC中,AB=AC,则∠B=∠C证法一:(利用轴对称)过点A作△ABC的对称轴AD.∵AB=AC,∴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AD为△ABC的对称轴,∴△ABD≌△ACD(轴对称性质).∴∠B=∠C证法二:(作顶角平分线)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D,如图14-3-3,在△ABD和△ACD中⎪⎩⎪⎨⎧∠∠ADADCADBADACAB===∴△ABD≌△ACD(SAS).∴∠B=∠C【说明】还可以作底边BC的中线和高来证明.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如图14-3-6,在△ABC中,AB=AC,AD为顶角的平分线,那么AD既是中线,又是高线,这三条线重合.在使用时,在这三条线段中,只要作出其中一条,另外两条也就可以认为作出来了.即△ABC中,AB=AC,若AD平分∠BAC,则AD⊥BC,BD=CD;若BD=CD,则AD⊥BC,∠BAD=∠CAD;若AD⊥BC,则BD=DC,∠BAD=∠CAD.因此,等腰三角形中的这条线非常重要,一旦作出,边、角的等量关系就都有了.【说明】(1)“三线合一”仅限于等腰三角形中才有,其他三角形中没有.(2)在一般三角形中,这三条线是不会重合的.如图14-3-7,在△ABC中,AD为高,AE为中线,AF平分∠BAC,因此,这三条线不重合.只有等腰时,三条线才会重合;反过来,若某一三角形中三线重合,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3)在今后的证明题中,经常会使用“三线合一”进行证明.例如:△ABC中,AB=AC,BD⊥AC交AC于D,如图14-3-8.求证:∠BAC=2∠DBC证法一:在△BCD中,∵BD⊥AC,∴∠BDC=90°.∴∠DBC=90°-∠C.在△ABC中,∵AB=AC,∴∠ABC=∠ACB.∴∠BAC=180°-(∠ABC+∠ACB)=180°-2∠ACB=2(90°-∠C).∴∠BAC=2∠DBC证法二:借助于三线合一的性质,过A作AM⊥BC于M,则AM平分∠BAC,∴∠BAC=2∠BAM=2∠CAM.又∵BD⊥AC交AC于D,AM⊥BC交BC于M,∴∠DBC=90°-∠C又∵AM⊥BC,∴∠CAM=90°-∠C,∴∠DBC=∠CAM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如图14-3-9,△ABC中,AB=AC,AD平分∠BAC,则△ABC的对称轴为AD所在的直线,△ABD≌△ACD.过D作DE⊥AB,交AB于E,作DF⊥AC,交AC于F.由△ABD≌△ACD可知DE=DF.同理,过D分别作AB、AC边上的中线和角平分线,它们都相等.因此,得到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结论.重要结论:过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向两腰所作的高线、中线以及角平分线,其与两腰所截得的线段都分别对应相等.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4(两腰上的对应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和两底角平分线对应相等.例如:如图14-3-10,△ABC中,AB=AC,若BD、CE分别为AC、AB边上的高线,则BD =CE.证明:∵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又∵BD⊥AC,CE⊥AB,∴∠BDC=∠CEB=90°.在△BCD和△CBE中,⎪⎩⎪⎨⎧∠∠∠∠,=,=,=CBBCCEBBDCCBEBCD∴△BCD≌△CBE(AAS).∴BD=CE.或S△ABC=0.5×AB·CE=0.5×AC·BD.∵ AB=AC,∴BD=CE.此法较为简便.同样道理,可分别作出两腰上的中线,两底角的平分线,也分别对应相等.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例如:如图14-3-11,△ABC中,若∠B=∠C,则AB=AC证明: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AD=∠CAD.在△ABD和△ACD中,∴△ABD≌△ACD(AAS).∴AB=AC因此,这一结论可直接利用.【说明】(1)在使用“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时,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有这一对应关系,不在同一三角形中的边、角没有这一对应关系.(2)有了这一结论,为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又添了一种重要的解题途径.例如:如图14-3-12,△ABC中,AB=AC,BD、CE相交于O点.且BE=CD求证:OB=OC.证明:∵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在△BCE和△CBD中⎪⎩⎪⎨⎧∠∠,=,=,=CBBCDCBEBCCDBE∴△BCE≌△CBD(SAS).∴∠BCE=∠CBD,即∠OBC=∠BCO∴OB=OC(等角对等边).【说明】证两条线段相等,若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7.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已知线段a、b,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高为b.作法:(1)作线段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与BC交于点D;(3)在MN上截取AD=b;(4)连接AB、AC,△ABC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说明】(1)由作法知MN为BC的垂直平分线,∴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如图14-3-13.(2)以前所作的三角形分别为:已知三边,两边夹角,两角夹边和已知斜边、直角边求作三角形,今天又学习了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共有五种情况,今后还将学习一些更为复杂的作法,都是以这五种为基础进行作图的.8.等边三角形(equilateral triangle)(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如图14-3-14,△ABC中,AB=BC =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2)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如图14-3-14中,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A=∠B=∠C=60°.②除此之外,还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如三线合一,轴对称等.(3)判定: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下面证明以上两条判定.判定①:如图14-3-15,已知△ABC中,∠A=∠B=∠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C,∴AB=AC又∵∠A=∠B∴AC=BC∴AB=AC=BC,∴△ABC是等边三角形.判定②:如图14-3-15,已知△ABC中,AB=AC,∠B=6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AC,∴∠B=∠C.又∵∠B=60°,∴∠B=∠C=60°.又∵∠A+∠B+∠C=180°,∴∠A=180°-(∠B+∠C)=60°.∴∠A=∠B=∠C,∴AB=BC=AC.∴△ABC为等边三角形.(4)应用:例如:如图14-3-16,△ABC为等边三角形,D、E为直线BC上的两点,且BD=BC=CE,求∠DAE的度数.分析:要求∠DAE的度数,需分开求,先求∠BAC,再求∠DAB和∠CAE,由△ABC为等边三角形知∠BAC=60°,又∵BD=BC,而BC=BA,则BD=BA,∴△ABD为等腰三角形,∴∠D=∠DAB=0.5×∠ABC=30°.同理可知,∠CAE=30°.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BAC=∠ABC=∠ACB=60°.又∵BD=BC,∴BD=BC=AB.∴∠DAB=∠D,又∵∠ABC=∠D+∠DAB,∴∠ABC=2∠DAB=60°,∴∠DAB=30°.同理,∠CAE=30°.∴∠DAE=∠DAB+∠BAC+∠CAE=30°+60°+30°=120°.【说明】本题中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再如:如图14-3-17,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E、F分别为△ABC三边上的点,且BD=CE=AF,直线AD、BE、CF两两相交于点R、Q、P.求证:△PQR是等边三角形.分析:本题既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又用到了其判定.要证△PQR为等边三角形,证三边相等难度较大,可考虑证其三角相等.也可先证∠PQR=60°,而∠PQR=∠ACQ+∠QAC,又因为∠ACQ+∠BCF =60°,只需证∠BCF=∠DAC,由此可联想证△BCF与△CAD全等.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ABC=∠BCA=60°,AB=BC=CA.又∵BD=CE=AF,∴BF=DC=AE在△ABE和△BCF和△CAD中,⎪⎩⎪⎨⎧∠∠∠,==,==,==CDBFAEDCAFBCBAECABCAB∴△ABE≌△BCF≌△CAD(SAS).∴∠ABE=∠BCF=∠CAD.∵∠ACQ+∠BCF=60°,∴∠ACQ+∠CAQ=60°.∴∠AQF=∠ACQ+∠CAQ=60°,即∠PQR=60°.同理,∠RPQ=∠PRQ=60°.∴△PQR为等边三角形.【说明】(1)此题证明思路比较清晰,只是步骤书写较繁,书写应认真;(2)在证明过程中用到了三个三角形全等的连等形式,可仿照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式使用.9.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14-3-18,在Rt△ABC中,∠C=90°,∠A=30°,则BC=0.5×AB,这一性质反过来也成立.即在Rt△ABC中,∠C=90°,若BC=0.5×AB,则∠A=30°.因此Rt△ABC 中,∠C=90°,∠A=30° BC=AB/2这一性质在解题中经常用到.例如:如图14-3-19,在Rt△ABC中,∠BAC为直角,高AD交BC于D,∠B=30°,BC =12米,求CD,BD的长.解:∵在Rt△ABC中,∠BAC=90°,∠B=30°,∴∠C=60°,BC=2AC∴AC=BC/2=6(米).在Rt△ACD中,∵AD⊥BC,∠C=60°,∴∠CAD=30°.∴DC=AC/2=0.5××6=3(米).∴BD=BC-DC=9-6=12-3=9(米).【说明】在本题中两次用到直角三角形的这一性质,并且用的方式都一样.。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ppt课件
F NE
B
M
C
27.如图,在△ABC中,∠C=900,
∠ABD=2∠EBC,AD∥BC,
求证:DE=2AB.
A
D
F E
BC
那么∠A=1_2_0_ °,∠B=_3_0_ °,∠C =_3_0_ °.
(4)如果有一个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等于多少
度?若顶角为50°,
若底角为50°,
则另外两角为65°、65° 则另外两角为50°、80°
3.(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__15_c_m__.
定相等吗?为什么?
连接BD
∵AB=AD
B
∴∠ABD=∠ADB
又∠ABC=∠ADC
∴∠DBC=∠BDC
∴BC=DC
A D
C
13.如图,在△ABC中,BC=5cm,BP,CP分 别是∠ABC 和∠ACB的角平分线 ,PD∥AB, PE∥AC ,则△PDE的周长是_____cm
5
A
P
B
1 2
3
D
645 C E
例1.如图,在△ABC中,AB=AC,
点D在BC上,且AD=BD,求证: ∠ADB=∠BAC.
∠ADB=180°-∠B-∠BAD
A
∠ADB=180°-2∠B
AD=BD ∠B=∠BAD
∠BAC=180°-∠B-∠C
B
D
C
AB=AC
∠B=∠C ∠BAC=180°-2∠B
4.如图,△ABC中,AB=AC,AD=AE.
若测得AM的长为1.2 km,则M,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D )
A.0.5 km
B.0.6 km
C.0.9 km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课稿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并会运用轴对称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性质和普通三角形有所不同,所以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另外,学生已经学习过轴对称的概念,但对轴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这也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并能运用轴对称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性质,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并说明理由。
3.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
4.讲解: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并给出正确的证明过程。
5.练习:让学生运用轴对称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定义:等腰三角形2.性质:轴对称性3.证明:利用几何画板,展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进行。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A
B E
C D
练习:根据下列条件求等腰 三角形中其余两个角的度数.
◆一个为角700
★一个外角为1000
例1:如图,在△ABC中,AB=AC, 点D在BC上,且AD=BD,∠ADC=700, 求∠BAC的度数.
A
B
D
C
练习:如图,在△ABC中,AB=AC,
BE⊥AC,CD⊥AB,BE与CD相交于点0, ⑴证明△0BC为等腰三角形;⑵连接AO, 试判断直线AO与BC的关系 .
⑸如图,在△ABC中, AB=AC, BC=BD, AD=DE=BE,则∠A等于______A.
D E
B
C
⑹如图,∠A=150,
AB=BC=CD=DE=EF,则∠DEF等于
()
A.900
B.750
C.700
D.600
E
C
A B
DF
⑺如图,在△ABC中,AB=AC,BD、CE
分别是∠ABC和∠ACB角平分线,图中
动手操作
A
A
A
B
CD
CB
D
C
你有什么发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个底角相等 (简称 “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 一”).
性质巩固
1.如图.在△ABC中,如果AB=AC,那么 ∠________=∠_______.
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
A.6个
B.5个
A
C.4个
D.3个
E
D
0
B
C
⑻如图,在△ABC中,AB=AC, △ABD与△AEC都是等边三角形, 且∠DAE=∠DBC,求△ABC的三个 内角的度数.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2
引导学生进
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说明
D
明, 使学生进一步 必要性.
图形来表示吗?
1 考:怎样说明 CD= AB? 2
B C
提供学生充
流的机会, 鼓励学
活动中,你怎样找出斜边上的中
(2)首先独立思考,尝试证明,再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 证明思路的交流 言,说明如何想到证明思路的?
引导学生回
①通过折叠,使∠BCD=∠B,从而确定斜边 AB 的中点 D, 从而明确像折叠 1 知 CD= AB,那么我们可以得出 2 并发现结论,所以说理时也可以在∠ACB 内作∠B=∠BCD,在 ∠BCD=∠B,就 证明 CD 是斜边上的中线时也能证明结论; ②如果 CD=
进一步获得直角
:观察图形,你还有哪些发现?
边的关系. 实质是
生不断地学会从
察、 认识图形, 主
获得新的数学结
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互讨论使
与到学习活动中
的观察分析能力
于思考的良好习
养学生合作交流 思维能力.
索·说理 1.在刚才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凤凰初中数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
教 作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者:王正东(盐城市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1.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标
2.经历“折纸、画图、观察、归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不断积累数学 3.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推理的思考方法,进一步提高说理、分析、猜想和归纳的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获得数学结论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探索并能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用“分析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学生活动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
教师:学生:日期: 年月日星期:时段:课题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情分析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熟悉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识别方法,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会用“因为…所以…”进行说理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熟练运用难点:掌握证明题的推理过程学习方法引导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把等腰三角形沿顶角平分线对折再展开,你有什么发现?(提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二.授课内容(一)概念及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式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注意:必须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中线必须是斜边上的中线4.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2)性质:因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它除了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外,还具有如下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3)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例题精讲例1.如图,等腰△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连接BE,则∠CBE=___________例2.如图,在△ABC中,D、E是BC边上的点,且BD=CE,AD=AE。
试说明:(1)∠B=∠C;(2) ∠BAD=∠CAE 例3.如图,BD是△ABC角平分线,∠ABD=36°,∠C=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个。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教学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知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经历折纸、画图、观察、推理等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4.会用“因为……所以……理由是……”或“根据……因为……所以……”等方式来进行说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及简洁地逻辑推理.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说你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一、创设情境如图所示△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 和一个底角∠C .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 重新画出来?大家试试看.1.学生观察思考,提出猜想.2.小组交流讨论.二、探索发现一 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条长为6cm 的线段BC .(2)以BC 为始边,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顶点,在BC 的同侧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锐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 的中点D ,连接AD ,然后沿AD 对折.问题1:AB 与AC 有什么数量关系?问题2:请用语言叙述你的发现.三、分析证明B C思考:我们利用了折叠、度量得到了上述结论,那么如何证明这些结论呢?问题3:已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引导学分析问题,综合证明.思考:你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问题4:“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探索发现二问题5:什么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问题6: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问题7: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了?为什么?五、学以致用请同学完成课本P63-64练习第1、2、3题.六、归纳小结1.这节课你有怎样的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呢?2.布置作业:课本P67习题2.5第7、8、10题.。
等腰三角形性质2课件(浙教版)
于BC.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根据是( C )
.
A.等边对等角
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垂线段最短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
AB=AC, 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线,腰上的中线,底角的平分线不一定互相重合。
非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线,该边上的中线,该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两两不重合
学以致用:
1.判断对错
1、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X)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
3、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
总数一共能画出9条。
Hale Waihona Puke a3.在直线 m上截取DA=h,连接AB,AC.
△ABC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
B
A
h
D
C
A
归纳小结: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 2
B
或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D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C
当堂检测:
夯实基础,稳扎稳打
1.如图,在△ABC中,AB=AC.
ቐ =
∠ = ∠
∴ △ABD ≌ △ACD (ASA)
∴AB=AC
∵AE平分∠BAC
∴AE⊥BC
即AD⊥B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例2 已知线段a, h,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LOGO
A
BD C
LOGO
作△ABC的高AD(HL)
证明:在RT△ABD和RT△ACD中 A
AB AC
AD AD
BD C
ABD ACD(HL)
B C
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SAS )
B C
LOGO
A
BD C
作△ABC的中线AD(SSS)
证明:在△ABD和△ACD中
AB AC BD BD AD AD ABD ACD(SSS) B C
△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活动5:【牛刀小试】
LOGO
1.已知:在△ABC中, AB = AC, (1)若 ∠B= 40° 则∠A= 100°,∠C= 40°
变:若∠A = 40°,则∠B= 70°,∠C= 70°.
活动5:【牛刀小试】
LOGO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 °, 则顶角度数为 30°或120° .
LOGO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AB=AC,
A
求证: ∠B= ∠C
B
C
1
2
3
活动4:【操作应用】
LOGO
求作等腰三角形ABC, 使底边BC=a,高AD=b.
(要求尺规画图)
活动4:【操作应用】 LOGO 作法:
1.作线段BC=a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MN,MN交BC于点D. 3.在MN上截取线段DA,使DA=h. 4.连接AB,AC.
活动一: 【知识回顾】
边定:义等:腰两三条角边形相中等,的相三等
的角两形条叫边做叫等做腰腰三,角另形一。条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E
F
B
D
C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课内演练】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 三边上,且BE=CD,BD=CF,G为EF中点.求证:DG垂 直平分EF
A
EG F
BD
C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旧知回顾】
(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88°,则
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40°,则
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探究归纳】
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 顶角平分线重合。(简称“ 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 在△ABC中, AB=AC,点D在BC上. 因为∠BAD=∠CAD, 所以AD⊥BC,BD=CD; 因为BD=CD, 所以∠_____=∠____, ____⊥___; 因为AD⊥BC, 所以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操作】
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高AD=h.
D A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F
C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课内演练】
1.在如图的房屋人字梁架中AB=AC, ∠BAC=110°,AD⊥BC. 求∠B、∠C、∠BAD、∠CAD的度数.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轴对称第25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线合一
返回目录
典型例题
知识点1
“三线合一”的简单运用
【例1】如图25-2,在△ABC中,AB=AC,AD⊥BC于点D,
65°
∠BAD=25°,则∠ACD=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变式训练
1. 如图25-3,AB=AC,AD⊥BC于点D,BC=6,则
3
BD=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 ,
∴△AED≌△AFD(SAS). ∴DE=DF.
返回目录
谢
谢
返回目录
又∵∠CBE=∠CAD,
∴∠CBE+∠C=90°.
∴∠BEC=90°.
∴BE⊥AC.
返回目录
C组
8. 如图25-12,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AD=AE.求
证:BD=CE.
证明:如答图25-1,过点A作AF⊥BC于点F.
∵AB=AC,AD=AE,
∴BF=CF,DF=EF.
∴BF-DF=CF-EF.
∴∠ADE= ×(180°-40°)
=70°.∴∠EDC=90°-70°=20°.
返回目录
变式训练
2. 如图25-5,在△ABC中,AB=AC,AD是边BC的中线,过点D作
DE⊥AC于点E.若∠BAC=72°.求∠ADE的度数.
解:∵AB=AC,AD是边BC的中线,
∴∠CAD= ∠BAC.
证明:∵AB=AC,点D为BC的中点,
∴AD是△ABC的角平分
线.∴∠BAE=∠CAE.∵AE=AE,
AB=AC,∴△ABE≌△ACE(SAS).
返回目录
变式训练
3. 如图25-7,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 等腰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吗? 2. 你能找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3. 这条对称轴可能是具有哪些性质? 是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 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它 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性质的几何符号语言:
A
1、∵ AB =AC
(已知)
∴∠B=∠C (等边对等角)
B D C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性质的几何符号语言: A 2、∵ AB=AC, BD=CD (已知) ∴ AD⊥BC,∠BAD=∠CAD (三线合一) ∵ AB=AC, AD⊥BC (已知)
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
E A P
C P
D
B
F
C
A
O B
1、角的平分线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 相等。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 端点的距离相等。
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
问题:点C是线段AB的中垂线OP P 上的一点,∠A与∠B相等吗?
问题:点C是线段AB的中垂线 OP上的一点,ΔABC是什么特 殊三角形?
A
C
问题:上面的两个问题说明 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
O B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定义:在△ABC中,AB=AC
顶角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腰
B
腰
底边
底角
C
1.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两腰。 2. 相等的两角叫做两底角。 3. 第三条边叫做底边,底边 所对应的角叫做顶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课题: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课时: 2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知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经历折纸、画图、观察、推理等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4.会用“因为……所以……理由是……”或“根据……因为……所以……”等方式来进行说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及简洁地逻辑推理.
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及补充:
情境导入一、创设情境
如图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它的一部分被墨水
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同学们想一
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大家
试试看.[来源:学科网ZXXK]
演示折叠过程为
进一步的说理和
推理提供思路.
通过动手操作、演
示、观察、猜想、
教学过程二、探索发现一
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
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条长为6cm的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在BC
的同侧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锐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
对折.
问题1:AB与AC有什么数量关系?
B C
问题2:请用语言叙述你的发现.
三、分析证明
思考:我们利用了折叠、度量得到了上述结论,那么如何证明这些结论呢?
问题3:已知如图课本P62图2-31,在△ABC中,∠B =∠C.求证:AB=AC.
引导学分析问题,综合证明.
思考:你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
问题4:“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探索发现二
问题5:什么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题6: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问题7: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了?为什么?
五、学以致用
请同学完成课本P63-64练习第1、2、3题.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作业补充练习体验、感悟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为今后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你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兴趣,通过对问题4的思考让学生加深对性质与判定的理解.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