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和人力资源管理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作者:安丽晓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之一,其中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不仅深入人心,还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与智慧,本文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与人力资源思想进行分析,发散性思考了《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以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性与艺术性,深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探索。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人力资源管理当代社会启示《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历史故事,其中包含了200多个历史人物形象,以丰富的社会形态为读者展现了忠于历史的艺术作品。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小说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之道,通过对人才管理的智慧,以充分发挥人才在“争霸”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取得竞争中的制高点,历史的发展确如小说中所揭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完胜成就了历史人物在当时的历史地位。

曹操,生于公元115年,卒于公元220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凭借卓越的政治军事管理方面的才能奠定了曹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地区,并与蜀、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

在曹操的统治之下,黄河流域一度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社会风气好转的局面,由此可见,曹操对人力资源管理深谙人性。

一、《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与人力资源思想分析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属于冷情、胆大和狡诈的综合型,曹操之所以被称为枭雄,就是因为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参半,他对求贤的强度,与残害贤士相等同,他曾说过“宁我负天下人,休天下人负我”,书中写到他知道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后,也将错就错地将吕伯奢也杀掉了;还有对他忠心耿耿的荀彧,在反对曹操进爵后被逼自杀。

曹操的残忍、狂暴的性格在这些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为后来他的失利埋下了导火线。

尽管在“争霸”的征途中充满了血腥和危机,但曹操的人力资源思想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看三国群雄争霸、论企业人才管理

看三国群雄争霸、论企业人才管理

看三国群雄争霸,论企业人才管理———三国人才观念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窦斐(湖北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1201,湖北·武汉)《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的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谋略的杰作,是一部内涵十分丰富的古典名著。

有人从其中读争霸于乱世的谋略,有人从中寻找朝代兴衰更替的规律,有人从中读指点江山的用兵之道,也有人从中读古代文学的经典韵味。

今年暑假,在湖北大学暑期全民阅读活动的影响之下,我再次翻起了《三国演义》,我感觉三国不过是三个利益集团的一次激烈竞争,实际上也是一场激烈的人才战,“人才”才是三国时代的竞争核心。

不止是三国时代,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才,都是大业的栋梁,是创业的中坚,时代的骄子。

熟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了一个观点:能否拥有人才,使用人才是胜败的关键、实力的体现。

现代社会虽然环境与三国的战乱时期不一样,但人类竞争依然十分激烈,无论政治、文化、经济、战争,每个领域都处于各种各样复杂的竞争之中,《三国演义》所提及的用兵之道、用人之道尤其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有着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读《三国演义》不但可以把攻战谋略之道用于商战之中,更可以把三国时期领导者们不同的用人之道用于经营管理之中。

市场竞争与争夺天下一样,要依靠人才,而且不仅要得其人,更要收其心,尽其能,用其才。

借鉴三国时期对待人才、使用人才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对现代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有很大帮助。

一.重视人才、得道者多助正是因为人才对争霸天下十分重要,曹操提出“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并曾三次发布“求贤令”;孙权“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纮延接四方宾客”;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卧龙凤雏”尽收旗下,各方势力都招兵买马,加强对人才的争夺以壮大自己,留下了一段又一段千古佳话:曹操盛情留关羽、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爱才设计招降姜维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引言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人动乱的时代,也是个实事造英雄的时代,也在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大成者,包含了丰富的文韬武略、描写了具有社会结合形态的各种人类活动,诸如政治、军事、外交,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管理原理、管理思想等,对现在的企业管理一定价值。

从中可以看到如何管国家,管企业,管人。

人才济济是三国时代最璀璨的一面,但如果没有一个可供发展的环境,适当的时势,良好的管理组织及用才渠道就无法造就袅雄如曹操、刘备、孙权,智勇如诸葛亮、郭嘉、司马懿,文武双全的周瑜、姜维等……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三国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胜利者胜在用人的胜利。

此次我们就为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偏重人才管理)为切入点,举例研究分析,引发一些思考,总结出一些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发意见。

二、人才资源境况三国局面,也是群雄逐鹿局面的出现,标志着东汉中央政府对政局完全失去控制,出现自由竞争的局面。

群雄为了生存和争取敌对派别,就不能不争取和笼络人才,出现了“汉末争以下士为贤”的局面。

人才兴盛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东汉中后期士人互相品评之风的盛行。

被品评人物的行为有多种多样,什孝顺父母、让才好施、救人急难以及博学多才、文武兼修等等。

总的标准不外德和才,当时公认为有德有才的人能得到社会的尊重,连黄巾军对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也相当宽容。

同时在东汉末年的人才市场上表现以“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流动特征,如许攸、张郃离袁绍而投曹操,赵云背公孙瓒而事刘备,其他如甘宁归吴,贾诩三易其主,不论是主动投桃报李还是被迫“跳槽”,三国时期的人才享有很大程度的流动自由。

三、模块分析(一)、人才资源规划以蜀汉为例,前期成就有目共睹,人才也是不胜枚举,开拓市场的有“五虎上将”,后方有管财务、做行政的、搞战略规划如法正、费祎、马良、马谡这些人,可到蜀汉后期就变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了,魏延反了,蜀中空余姜维一人在支撑,就好比一个人原本只是一个地区的销售总监,突然全国的业务都需要他来做了,手下还没有可用的人,难以全面兼顾。

从三国演义中谈人力资源的管理

从三国演义中谈人力资源的管理

从三国演义中谈人力资源的管理萨拉齐监狱杨磊任何一个组织、一个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有明晰的战略部署。

目的使命是什么,愿景是什么,发展方向在哪里,好的可行的战略是成功的一半。

而成功的另一半是对战略的执行。

应该说,战略和执行是不分家的,一个不能被很好执行的战略,无论因为是主观上的阻力还是客观的条件限制,都不能称之为战略。

战略只有被很好的执行并实现一定的结果才有意义。

而战略是靠人去执行的,这就不得不说说当今非常热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经理能够参与到战略制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并实现对战略的执行与辅助。

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其组织管理、招聘、激励、考核等一系列职能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

以下想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一场战役中的部署为例,谈一谈人力资源中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工作分配。

也就是一项任务是由张三做还是李四做以及为什么如此安排的问题。

要谈到的战役是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当时敌我的力量相差极为悬殊,曹操是1O万正规军,刘备只有刚刚在当地招聘3千临时雇佣军,所以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当然这要靠主帅的智慧。

这时,孔明令日:“博望之左有山,名日豫山;右有林,名日安林:可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

“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事实上现在有5个不同的岗位:烧粮草的1人,打敌人巢穴的1人,诱敌的1人,放火的2人。

请问,根据现有人员诸葛亮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是随意安排还是事前有所考虑呢?答案当然是后者。

5个岗位中,最复杂最有技术含量的是诱敌工作。

该岗位的能力要求是:1.执行力强。

让你去诱敌而不是去硬拼,只许败不许胜,打仗容易杀红眼的不要,排除了张飞;2.脸皮厚。

《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漫谈《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摘要】:一部《三国演义》,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沧海横流、战火纷飞的英雄时代,更是一部蕴涵丰富的管理思想、管理智慧和管理艺术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经典。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总体用人思想入手,进一步分析三国管理者的用人哲学和用人艺术,力求对我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主要论述了三点。

第一点以人为本,通过分析三国故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和爱惜人才。

提出建立现代以人为本的人才观要从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四个方面入手。

第二点用人哲学,分析三国用人思想得到三点启示:充分了解人才的能力、个性和德行;尊重人才的需要,并不断满足人才的需求;倡导感情管理,营造朴素真诚的情感氛围。

第三点忠诚文化,分析从三国中传统忠诚的思想和行为到现代忠诚的演变,深化忠诚的核心概念,提出时代变了、文化变了,但人性不变。

忠诚的形式变了,标准变了,但忠诚的内涵不变,灵魂不变。

正所谓“巨变的时代,不变的驭人之道"。

进而针对现今司空见惯的裁员、跳槽和人才流失等现象以及严重的“忠诚”问题的困惑提出了以古为鉴的解决办法。

从选人、用人和留人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忠诚。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以人为本忠诚【正文】:一、以人为本《三国演戏》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所描述的时代更是一个风云迭起,人才辈出的时代。

忠、义、情、武、略,真个是跌宕起伏,群龙乱舞,而小说始终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那这个主题是什么呢?黎叔一针见血的指出:“是人才”。

且让我们从这部历史巨著中一窥先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道。

三国时期的人才流动《三国演义》第29回写道,孙权听到周瑜的推荐,非常敬慕鲁肃,命周瑜前往聘请,而鲁肃当时正打算到别处谋事。

周瑜见状,引用了东汉初年马援对刘秀说过的一段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其中的“君择臣"在人们看来是天经地义,不足为奇的。

三国演义与人才战略管理

三国演义与人才战略管理

三国演义与人才战略管理三国演义与人才战略管理一部《三国演义》,也是一部人才战略学——“唯才是举”,是曹操的人才战略,才用其长,不求全责备,故战将千员,谋士如云,一统北方。

“求贤若渴”,是刘备的人才战略,以情动人,以信用人,故诸葛孔明鞠躬尽瘁,辅佐开创蜀汉基业。

“得人者昌”,是孙权的人才战略,举贤成风,人才辈出,故能雄踞江东。

传统的、僵化的人事体系,无疑只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并使企业和长期竞争优势渐行渐远。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人才战略彻底落实到执行中,并和考核体系相结合。

自最高领导层以下,每个层级的管理者都必须负起发现和发展人才的重任,人才管理必须有明确的指标,并且和激励系统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此外,高管层必须彻底把人才战略变成企业的一部分。

在企业发展竞争的社会,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许多企业招人、选人、用人、留人都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有些都是双向选择的,今天你聘我,我不一定选你,我去应聘,你也不一定选我,当你聘了我之后,过了一定发展阶段,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那只能走,就这样造成“工荒”现象是这样,造成人才流动率过高。

正在发生的人才战争,将决定你、我、他的命运!是欧洲流失的人才,让美国率先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实现了宇航员登陆月球;是中国和印度流失的人才,缔造了美国的世界高科技中心——硅谷。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胜过石油,胜过金融街,胜过核武器……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人才战争将从根本上决定中国未来能否实现伟大的崛起与复兴。

为什么因为缺乏医生,塞拉利昂2003年婴幼儿死亡率高达16.6%,人均寿命不足40岁,而在美国芝加哥的塞拉利昂医生却还比塞拉利昂全国还多?为什么美国的“氢弹之父”、“电子计算机之父”来自欧洲?为什么欧洲免费输送科学家让美国爆炸了原子弹、制造出了导弹、把人造卫星送上天、使宇航员登上月球,冷战中却还需要美国人的保护?为什么美国最近十年的高科技企业三分之一都有印度或中国的创始人?为什么美国的科学与工程博士接近40%来自外国出生?为什么这些外国出生的科学与工程博士有22%来自中国大陆?为什么中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留学博士学成不归的比例高居新兴国家首位?为什么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80%、北京大学76%高科技专业毕业生都去了美国,并且从2006年开始荣登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为什么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为什么中国送出了世界最多的140多万留学生,却只有30多万人回国?为什么中国官方的社科院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总之,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日本企业管理界对中国的<<三国演义>>研究颇深.<<三国演义>>中贯穿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脉络,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三国演义>>的历史演变是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人深省的反面教材.由于曹操,孙权,刘备尤其是诸葛亮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不同,间接导致了曹操能够统一北方但始终无法统一全国;孙权稳居东南;刘备缔结下的基业在诸葛亮手中化为泡影.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是平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但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手段与策略都接连出现了重大失误,从处理孙吴/曹魏的关系,到过度放任关羽并安排与孙吴不共戴天的关羽镇守荆州,一切的一切都为后来埋下了失败的火种.而相反的,东吴孙权却理智的在不同阶段重用不同的人才,从重用周瑜开疆拓土,到任用鲁肃整顿内务,再到使用吕蒙稳定局面,孙权在人才的任用方面是清醒的,有条理的.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刘备病逝后,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与东吴讲和.孙权就与蜀汉和睦,共伐曹操.公元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便任命大将徐盛火攻并大破曹丕.孙权知人善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合理而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恰当使用人力资源,不盲从,不个人主义.而反观诸葛亮,虽是谋事能臣,用人方面却不够清醒/果决.刘备去世后,实际掌握蜀汉大权的诸葛亮的每一项决策几乎都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背道而驰.其用人策略与其战略理念相违背,空使英雄泪满襟。

我们试想,如果诸葛亮投奔到曹操且得到重用,孙权是不是还能够独霸南方地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或者以诸葛亮之才又懂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也许历史将被改写。

案例分析:现代企业在快速成长与发展中,往往会大量招收新人进入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当中,可很多时候,企业往往会出现“有人无法用,又是无人用”感概局面,这种现象事实上就是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当中,未能有效系统的区分人才特性与岗位能级对应而造成的结果。

《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上课讲义

《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上课讲义

《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漫谈《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摘要】:一部《三国演义》,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沧海横流、战火纷飞的英雄时代,更是一部蕴涵丰富的管理思想、管理智慧和管理艺术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经典。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总体用人思想入手,进一步分析三国管理者的用人哲学和用人艺术,力求对我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主要论述了三点。

第一点以人为本,通过分析三国故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和爱惜人才。

提出建立现代以人为本的人才观要从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四个方面入手。

第二点用人哲学,分析三国用人思想得到三点启示:充分了解人才的能力、个性和德行;尊重人才的需要,并不断满足人才的需求;倡导感情管理,营造朴素真诚的情感氛围。

第三点忠诚文化,分析从三国中传统忠诚的思想和行为到现代忠诚的演变,深化忠诚的核心概念,提出时代变了、文化变了,但人性不变。

忠诚的形式变了,标准变了,但忠诚的内涵不变,灵魂不变。

正所谓“巨变的时代,不变的驭人之道”。

进而针对现今司空见惯的裁员、跳槽和人才流失等现象以及严重的“忠诚”问题的困惑提出了以古为鉴的解决办法。

从选人、用人和留人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忠诚。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以人为本忠诚【正文】:一、以人为本《三国演戏》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所描述的时代更是一个风云迭起,人才辈出的时代。

忠、义、情、武、略,真个是跌宕起伏,群龙乱舞,而小说始终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那这个主题是什么呢?黎叔一针见血的指出:“是人才”。

且让我们从这部历史巨著中一窥先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道。

三国时期的人才流动《三国演义》第29回写道,孙权听到周瑜的推荐,非常敬慕鲁肃,命周瑜前往聘请,而鲁肃当时正打算到别处谋事。

周瑜见状,引用了东汉初年马援对刘秀说过的一段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

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处处体现着管理的思想。

对于管理不仅需要在表面和制度层次进行分析探讨,同样需要在更深层的文化领域进行分析。

对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名著,除了造就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的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

当我们仔细地品味名著时,再结合管理的实际,发现管理是如此简单又是如此复杂。

下面就分析一下四大名著我所能总结出的管理思想。

一、《三国演义》与管理《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

期中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

东汉王朝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刘备以其刘后主的身份,将发展战略放在“人力资本”上,通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 CEO。

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

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 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

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

这一点,极具现代参考意义。

后来刘备终于准确而迅速的抓住“赤壁之战”的危机,击败了曹操,又向孙权借的荆州,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他放权充分,才尽其用,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赵云加盟,横扫千军。

构造“聚-守-攻”人力资本格局,刘备是一个典型的“聚”的角色,主持战略开拓、关系打造:聚天下之才,聚天下之气,聚天下之势。

孔明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角色,作为创业团队的成员,必然要他能攻能守,实际上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是很少的,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他是统帅,更多扮演一个“攻”的角色,但作为丞相,以及相对于关羽等人来说,他是一个“守”的角色:守业增值、经营管理。

漫谈四大名著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漫谈四大名著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中国四大名著里面,《西游记》是神仙与妖怪的江湖,《三国演义》是家国纷争的江湖,《红楼梦》是家族纠缠的江湖,《水浒》则是好汉与侠义的江湖。

在这些江湖里面,是否处理好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往往成为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

在四大名著里里面,《西游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疑是做得最好。

如果说唐僧师徒是一个企业,那么这个企业的企业愿景十分明确,那就是西天取经。

唐僧相当于总经理,孙悟空是技术骨干,猪八戒和沙僧则是普通成员。

他们之间人力资源分工非常明确,配合默契,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能力。

在这个神仙与妖怪的江湖里面,唐僧这个领导以“紧箍咒”管理好技术高端人才——孙悟空,以猪八戒轻松好玩带动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使危险而单调的西天取经之路不再枯燥。

同时聘用了沙和尚这一踏实肯干的老实人负责后勤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运行的稳定。

这支独特的团队,其人力资源被看似懦弱的唐僧玩得出神入化,根据员工各自能力进行定岗定位,其合理的人才配置使每一个人都在实际工作中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遇到妖怪,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找妖怪的上头领导去处理,齐心协力,克服九九八十一道难题,最终圆满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任务。

在家国纷争的三国里面,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谁就是胜利者。

曹操为一代枭雄,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做得十分出色。

他颁布的三道《求贤令》,并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自比,抒发自己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

为了争夺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

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搜罗人才,并以高薪吸引优秀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终以人才造就三国霸业。

而另一边,以谋略著称的诸葛亮事必躬亲,看起来鞠躬尽瘁,能者多劳,其实这是对下属不放心的一种体现。

因为中国的用人传统一向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其事必躬亲、严厉问责与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和司马昭的适度授权、宽容对待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导致自己最后是“过劳死”,其教训值得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引以为戒。

《三国志》人力资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三国志》人力资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三国志》人力资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三国志》人力资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集中涌现的时期,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寿的《三国志》不同于《三国演义》,是对历史事实的记录,《三国演义》是民间传说和艺术想象结合的文学作品,对该作品中人物及其行为的分析,是文学评论范畴,不具有管理学研究的参考意义,而此前,管理学界对三国时期的研究多以《三国演义》为蓝本,这是该学科领域一个理论上的缺陷。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学的核心课题之一,三国时期主要人物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采取了不同的人才机制,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启示。

关键词:三国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充分竞争一、研究意义本文所指三国时期,是指从董卓武装集团进入并控制东汉都城长安,拉卡豪强军阀混战割据的序幕,以刘备集团入蜀,并进位汉中王的一段历史事实。

这段时期全国政局持续动荡,地主阶级极大地加强了对农民阶级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出现“万民饥流”的局面。

豪强地主的私家武装由隐蔽转为公开伴随着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进而在各地形成许多武装割据势力。

优胜劣汰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是一种常态,但在三国时期,如果错误地选择集团发展战略,其结果是军破身死,而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失败这么简单。

如果以宏观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视角审视三国这段历史,汉王朝中央政权、军阀及其幕僚、平民之间相互的作用,去芜存菁,可以得出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

基于此模型,研究其中人物为了在这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采取了哪些做法,对当下的管理学有很大启发。

然而,在当代对《三国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文献等领域。

参考王文晖等学者在《近二十年来三国史与〈三国志〉研究现状的定量分析》中的收集与分析,当前对三国研究的情况主要:可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三国志》记载的信息进行解构,是对三国历史研究一个比较稀缺的领域。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刘丹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东汉末年局势非常的动荡,各个国家都在相互竞争,都希望能够在动荡的局面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和支配权,所以各个国家都非常的注意使用良好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提高自己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就有很多管理的哲学思想,在管理谋略中非常推崇德治,而且所有的领导都非常的重视人才,都是求贤若渴。

同时还能够在管理学中巧妙的使用激励政策这种使用艺术,因为这种艺术可以鼓舞下属的气势,激励下属的积极性,同时在战时这也是一种对付敌方的重要策略,《三国演义》中的领导人物就非常善于使用激励政策来进行集团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三国演义》;管理哲学[作者简介]刘丹(1981-),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

《三国演义》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这部小说是以魏蜀吴这三个集团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为主线来叙述的。

《三国演义》在中国民间甚至是世界上的影响程度都是非常大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优秀小说。

千百年来有很多的普通民众甚至是专家学者都将《三国演义》当成了真实历史,这跟小说在《三国志》的基础上改编的有很大关系,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小说描述的逼真性和形象性,尤其是书中所描绘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书中所刻画的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

而且罗贯中在小说中刻画了将近五百个人物,曹操、刘备、关羽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是魏蜀吴这三个政治集团的首脑,三个国家为了在相互竞争中取得优势,都争相的招贤纳士来提高自己国家的竞争力和实力,其中曹操还发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贤之心。

这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管理学和人才学方面的知识,非常值得后世借鉴和学习,本文就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对《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进行探析。

从《三国演义》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从《三国演义》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从《三国演义》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曹操:没有比他更出色的总裁点评:具备了一个超一流的总裁的所有素质!作为一个企业家,曹操久居高位,也有两面性。

如果他不爱才,他的企业不可能稳占当时绝大部分市场。

他有资本、有策略,所以能带领企业一路发展。

因此,曹操绝对是最成功的企业领导。

曹操所经营的,是当时最具实力的一家公司。

而最初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仓皇逃出许昌时,身边连一个司机或文秘都没有。

这是一个将小公司做大的成功案例。

曹操的过人之处在于:爱才!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曹操为招纳人才不惜成本。

在挖关羽时,这一点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为了将这一实力干将从竞争对手刘备那里拉过来,除了加薪升职等惯常套路,他甚至将自己的超豪华坐驾赤兔马相送。

而在长坂坡,他对赵云的那句听上去有些甜腻的感叹“我爱死他了”,让他求贤若渴之心,昭然若揭。

他甚至可以厚待曾为袁绍写过那篇火药味十足的讨曹檄文的文案高手陈琳。

可以说,在人才的网罗上,曹操既有手段,又有胸襟。

作为曹氏集团的总裁,曹操通过打造的“诗赋”企业文化,与员工共同进退。

他与员工既是上下级关系,也是兄弟关系,除了爱和下属喝点酒,聊聊风花雪月,还喜欢开开玩笑。

可以想象,拿着当时最好的待遇和福利,曹操的员工们,岂又不甘心卖命之理。

在赤壁大败之后,仍有一帮人死心塌地跟着他狼狈逃生,除了曹操的个人魅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公司的重新崛起,充满信心。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佳总裁,除了他自身超一流的谋略、见识和运作能力,还有一点尤为可贵,他输得起。

在赤壁和周瑜的竞争中,他几乎输掉了所有的老本,但他并未绝望,甚至豪气未泄,放言五年之内,又能让企业再度辉煌。

当然,曹操作为企业领导也并非完美,他知错改错,但从不认错,下属没法猜出他的想法。

所以,除了人精,在他手下混还是很累人的。

而即便人精,如杨修,因为把曹操的心思全然看透,还自得地在公司上下广为传播,下场当然不妙。

此为职场第一大忌:不要处处显摆你比上司还聪明。

《三国演义》中曹操用人对现代人力资源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用人对现代人力资源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用人对现代人力资源的启示《三国演义》中曹操唯才是举、识才容才、知人善任的用人政策以及他善于激励、赏罚分明的管理政策都对现代人力资源有一定的启发。

通过对曹操用人的分析,从而对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思想和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标签:三国演义;曹操;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人力资源在企业之中显得尤为重要,人才流失等现象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的发展。

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启发。

《三国演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智慧的集大成者,其中蕴含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智慧和艺术,而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又是一位善于用人的管理者。

据此,笔者拟就曹操用人与现代人力资源的情况做简单的研究。

1 树立唯才是举的用人观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深刻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惜才爱才并善于激励。

人才对于现代企业至关重要,企业应树立全面的用人观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在用人时应做到唯才是举、识才爱才、知人善任。

曹操深知为成就霸业,必先得贤才,于是他建立了青州军,随后又在兖州招贤纳士。

曹操为招募贤才可谓做到了不拘一格求人才。

曹操曾三下召令,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兵败赤壁之战后,愈发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下了《求贤令》,为的是广罗天下贤才为己所用;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发布了《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强调了“唯才是举”旨在选用有竞争意识的人,不能因为有某些缺点而弃之不用。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早已封为魏王,但仍重视人才的选拔,下了第三道《举贤勿拘品行令》。

在这道令中,曹操再次重申“唯才是举”的方针。

又如许攸,曹操“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

”曹操面对贤才时,不顾自己的形象,未穿鞋子,着急出门迎接。

这些细节都表现出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

曹操的“求贤令”与现代企业外部招聘相类似,同时曹操在选拔人才方面,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论三国演义刘备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1500

论三国演义刘备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1500

论三国演义刘备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1500 在中国,“三国”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一个永恒话题,尽管只是一部文艺小说,但是其中蕴含的许多人生哲理: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却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

本文将从如何看待人才的培养、如何看待人才、制度与自律、组织团队的建设四个方面,对其中包含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知识,以及它能给我们当代企业管理带来怎样的作用进行论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人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看熟悉的旋律再一次回荡在我们耳边。

《三国演义》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百容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不言而喻。

其中记忆最深的无疑是被誉为“知识”的化身,智慧的象征,并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发明家等载入史门的诸葛孔明,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中:司马微在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时说:“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

”可是刘备两者皆得,最终也未能完成一统天下,复兴汉室的伟业。

为何?是他们浪得虚名吗?若如此,诸葛亮帮助刘备从无到有,确立三国鼎立之势又该何解呢?况且庞统从第五十七回到刘备帐下听用,至第六十三回取洛城选伏身亡,不过短短几回的剧情,可以说完全没有展现他作为一代谋士价值。

当我们再说到三国、说到蜀汉,人们耳熟能详的不过就一卧龙而已,又有多少人记得凤雏。

确实,他在霸汉政权的建立当中只不过是一个过客,没能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这又是谁之过?假设庞统不是在刘备帐下而是在曹操帐下,结局又将如何?所以,从一部《三国演义》,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管理学问题,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如何看待人才的培养?诸葛亮七出祁山却从未打出去过,反而被魏国一攻就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诸葛亮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与战略上的生养。

在失去荆州大片土地,损失关张两员大将,失去了“精神支柱”刘备,再平孟获,出兵伐魏,国家资源根本无法支撑。

而在此期间,魏国大力开办学校,发展经济,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一个主攻,国力虚耗,人才只损失无补充:一个主守,养精蓄锐,人才辈出,胜败之道一目了然。

诸葛亮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诸葛亮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部《三国演义》,活生生就是一本指导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教科书。

诸葛亮一生对蜀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其才华举世无双,谋略深远。

观其用兵、用人,英明绝伦但也有一时糊涂,对我们现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是大有借鉴之处。

观其用人,首先是招贤纳士,然后是知人善用,这二者,构成了他的主要用人策略,也是蜀国小小一国却能与魏、吴三足鼎立的重要原因。

他的用人也有些很多失误,主要体现在有时会被感情充昏头脑,有时又没有太多的防人意识。

虽然曹操也会用人,但比诸葛亮,他还那一套还是让人看不起。

因为用人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仁。

诸葛亮的用人观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注重招好人、用好人、防好人。

一、招好人。

大凡好的企业,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就是有优秀的人才来为企业工作。

诸葛亮善于用兵,更善于招纳贤士猛将。

他被刘备请出山后,首先就整顿了全军的阵容,编制好了将才和谋士,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大将关张等。

摆在企业面前的,是要找到优秀的人才。

怎样找?光靠招聘是不够的。

如今不是有个猎头行业吗?他们就是整天挖别人墙角。

这种事情虽说不太好,但也应该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资源自由流动的规律的。

诸葛亮那个时代就很盛行这种事情,各诸侯都是见到对手有好的人才就想拉过来为我所用。

最出名的一个大概就是吕布了吧?他虽然他道德低下,但是员猛将,所以有用武之地。

虽然最后身败名裂,但体现了人才对一个团体的重要性。

诸葛亮就挖过别人的墙角,并且是用计,虽说也是不择手段,但却不像曹操那样的卑鄙。

他用计收拢马超,不但化解了难关,也得到贤才。

不像曹操,用卑鄙的方式骗得徐庶,却使得徐庶终身不为其献一策,即使徐庶识破火烧曹营的计谋也未向其指明。

不过当今时代不必像原来那样“巧取豪夺”,当今所要有的是货币与实力。

我们可以经常听说某大公司的某高层被另一公司挖走,比如一会儿微软亚洲区总裁被联想挖走,一会儿微软的某高级浏览器工程师又被GGOGLE聘用,过两天网景的高级管理人员某某又被微软抢了……。

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三国时期,那可是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争雄,这背后啊,可藏着不少人力资源管理的门道呢。

就说刘备吧,他手下那可是聚集了一帮能人。

刘备自己呢,本是个卖草鞋的,啥都没有,可为啥能把诸葛亮这样的大才招揽到手呢?这就好比一个小公司,老板没啥钱,也没多少资源,但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啊。

刘备三顾茅庐,那态度多诚恳。

这就告诉咱们,在人力资源管理里,求贤若渴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你要是对人才爱答不理的,谁愿意跟你干啊?人家诸葛亮本可以在隆中过着自在的小日子,种地读书,可刘备这股子热情,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把诸葛亮的心给烧热乎了,让他心甘情愿出山相助。

这就像你想请一个技术大牛来你的团队,你不得拿出点诚意来?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等人家自己上门,那不是做梦吗?刘备的团队里,关羽和张飞那是一开始就跟着他的。

这两人啊,一个义薄云天,一个勇猛无比。

刘备能让他们一直忠心耿耿,这也是有本事的。

他知道这两人的性格,对关羽呢,敬重他的义气,大事小事都跟他商量,让关羽觉得自己是被信任的。

张飞呢,刘备就知道他虽然莽撞,但是心眼实,对他那是又鼓励又劝诫。

这就好比你管理团队里的老员工,你得了解他们的脾气秉性,顺着他们的毛捋,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要是你不了解手下的人,乱指挥一气,那还不得乱套了?就像让张飞去干诸葛亮的活,让诸葛亮去战场上跟人拼命,这不是瞎搞吗?再看曹操,他那用人也是一绝。

曹操手底下的人啊,那是三教九流啥都有。

他可不管你出身低微还是有啥不好的名声,只要你有本事,他就敢用。

这就像一个大篮子,啥样的菜他都往里装,只要这菜能做菜吃。

他的谋士郭嘉,身体不好,还不拘小节,可曹操就看重他的才华,对他那是言听计从。

曹操这种用人唯才的做法,就给咱们一个启示。

在现在的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有点小毛病就把他拒之门外。

比如说一个程序员,他可能不爱说话,有点邋遢,但是他写代码的本事一流,你要是因为他的外在就不要他,那不是损失吗?曹操还善于利用人才之间的竞争,他手底下的谋士们经常互相辩论,出谋划策,这样一来,各种好点子就都冒出来了。

三国中的人才管理艺术

三国中的人才管理艺术

三国中的人才管理艺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一部《三国演义》,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沧海横流、战火纷飞的英雄时代,更是一部蕴涵了丰富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经。

其中的诸多典故虽已成为历史,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反馈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表面上看,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征战杀伐,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实质上是一场激烈的人才战争。

魏蜀吴之所以能在群雄争霸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说到底是由于他们重视人才、善用人才的缘故;而他们又相继灭亡,最终归统于晋,与其在用人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也是密不可分的。

以下分别对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人才管理的特点,从良好实践与不足之处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曹操的人才管理曹操起兵时,员工不足四千,后来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实现借壳上市,不断进行兼并、重组,逐渐做大做强起来。

他是三国时期最具领导才华的老板,因此对人才的依靠程度也最低,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人才的重视。

他先后三次发布招聘广告(求贤三令),广揽天下贤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打造了“谋士如云,战将如林”的庞大阵容,其属下的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是最高的。

但他还常常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曹操人才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一是选才灵活创新、不拘一格。

曹操选拔人才不仅打破了门第、名望等传统要求的束缚,唯才是举,人才选拔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从内部提拔的,也有从社会招聘来的,还有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过来的。

二是求才用心良苦、不择手段。

曹操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设计将其母亲押至许昌,企图让徐母写信召来徐庶,一计不成,又仿其手迹,伪造书信,终于把徐庶骗到许昌。

为了得到关羽,曹操更是满足其一切需求,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美女、锦袍、赤兔马,封汉寿亭候,可谓费尽心机。

长阪坡赵云被曹兵围困时,曹操本可轻松取赵云性命,但由于爱惜其才,令部下不准放箭,只可活捉。

三是爱才慎无苛求、不拘小节。

在对待庞统的态度上,曹操要比刘备和孙权好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白帝城托孤”。在历史上是大书特书的一件事。 刘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 安邦定 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本事件的实质是确立了 一种全新的接班人体制。封建社会的接班体制是 子承父爵,子承父位,沿袭的是血缘关系。传统 企业的董事会主要有大股东组成,沿袭的是财产 所有关系。现代企业已逐步超越了血缘关系和财 产所有关系。更多专家们进入董事会,形成专家 董事主导董事会的局面。

再说诸葛亮。虽被封为智 慧之神,但其一生的败绩, 任凭作者如何掩盖,终究 抹煞不掉。但诸葛亮一生 的成就也相当惊人,他出 山时,将不过关张赵,兵 不过万,却为刘备争得了 三分天下的局面


曹操和诸葛亮是三国中打败仗最多的人。 打过多少败仗?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曹 操遭遇重创的战役,西川的张松就曾当 其面直言有 6次:濮阳攻吕布之时,宛 城战张绣之时,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 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 这6次都是生命系于一发,极端狼狈 之时。曹操的失败在三国人物中最惨、 最狼狈。
《三国演义》 和人力资源管理
智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般人说起《三国演义》都说作者有正统思 想,扬刘贬曹。因为刘备是 汉室之统,所以极 力美化,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属于叛贼之 列,便极力丑化。 现代企业家从职业角度看,最杰出得人物当 属刘备,而这种杰出不容易看出来,因为刘备 的很多做法太超前了。刘备之勇相比于关张, 关张只能小勇;刘备之谋,相比于诸葛亮,诸 葛亮只能算雕虫小技。 以下四件事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个杰出的管理 者所具备的能力。
曹操和诸葛亮的经历,给了我们思考:





凡是终成大业之人,都经历过失败的磨练。事业有成 者,对自己记忆深刻的、影响最大的,是失败的经历。 多打仗的人,才有可能打败仗。干的事越多、犯的错 误就越多。 任何事,不能只想到成功,(冯玉祥失败在不会撤退 上,成功者必须进退有序)。 成功人士应该有屡败屡战的勇气(曾国藩)。 事业有成者每次失败都为自己找到一把打开胜利之门 的钥匙。(曹操败于赤壁之战)。
“三顾茅庐”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 看,它的实质是形成了现代“法人 制理结构”。如果把国家比做一个 公司的话,蜀国的治理结构完全不 同于魏吴。刘备在蜀国的地位相当 于公司的董事长,诸葛亮的地位相 当于总裁兼CEO。刘备和诸葛亮两 人职能互不交叉,各管一摊。魏吴 则截然不同 ,他们依然是董事长、 总裁、CEO三个职位一肩挑。
可惜,诸葛亮没有理解刘备的真正 用意,一直让不懂事的后主刘禅当 董事长,结果如何?不管诸葛亮本 人怎么努力想当好总经理,董事长 不行,总经理又能有何作为?我们 可以假设,如果诸葛亮继任董事长, 然后再培养一名总经理,诸葛亮死 后,也不会造成蜀中无人的局面吧。

然而,曹操在三国中的成就 也最大,其辉煌的经历也无人可 比。在赤壁大战前,志得意满, 横槊赋诗,自述自己的功绩: “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 袁绍,深入塞北,只抵辽东、纵 横天下。”曹不明白,继续犯同样 的错误。成功是一门学问, 失败也是一门学问。从失 败到 成功又是一门更深更 大的学问。
END
“吴蜀联姻”,其实 质用现代经济术语表 达就是“战略合作” 或“虚拟公司”。魏 蜀吴三者任何一个垮 台,大一统的局面就 会形成。因此,“孙 刘联盟”是蜀国最重 要的战略。
联合的方法很多, 如利益联合、文化的 联合、种族联合、宗 教的联合、血缘的联 合等,比较稳定且有 持久性的是血缘的联 合。
吴蜀联姻就是为了 组成稳定而持久的联 合。刘备深知,这一 战略只有他才能实现。 因此平时善于授权的 刘备为了完成这一战 略目标,冒着生命危 险亲自到东吴走一遭。
现代 企 业 制 度 最 重 要 的 特点就是法人治理结构, 董事会、总经理班子、监 事会三者分工不同,各司 其职,互相制衡。董事会 代表股东利益,负责制定 企业战略;总经理班子负 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监 事会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班 子进行监督。这是一个接 近完美的管理体制。
刘备在诸葛亮出山之前, 也算有勇有谋,能征善战, 但他主动让出总经理的位子, 让更适合总经理的诸葛亮干, 充分放权,确实让人佩服。 应该说刘备是一个很称职的 董事长,他很好地履行了董 事长的职能,尽管干的事不 多,但都是很重要且关系全 局的大事。
“ 桃园三结义”其实质是什么?三结义的关 键不在于“义”而在其他。刘备本人 兄弟亲戚 不多,靠边远关系无法聚集力量,只有靠拜把 子 形成准血缘关系。借用现代经济术语讲,就 是当个人经济实力不足无力独立创业时,采取 入股的方法共同投资。共同投资入股者形成的 是“撕肉带皮”的关系。刘备的英明之处就在 于,他不吃独食愿意与他人共享投资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