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

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

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

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

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

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

江苏省苏州市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阅读理解 (共2题;共29分)1. (12分) (2018高二上·双鸭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失语的秋天符浩勇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

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

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

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

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

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

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

”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

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

”“哟,每公斤十元。

”屋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

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

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D(A.矿藏cáng,摭zhí拾;B.蒙méng蔽;C.召zhào唤,低徊huí。

本题词语全部出自必修一、二课本。

“脊骨”出自《相信未来》,“矿藏、倔强”出自《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摭拾”出自《十八岁和其他》,“挣脱、入不敷出”出自《我的四季》,“蒙蔽、教诲、恪尽职守”出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犄角”出自《我的五样》,“召唤”出自《获得教养的途径》,“低徊、翘首”出自《乡土情结》,“散落、玉砌雕栏”出自《我与地坛》,“笑靥”出自《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靥”。

)2.(3分)A(B.缺主语。

将“在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的情况下”改为“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C.不合逻辑。

应当将“输送”、“培养”两词对调。

D. 结构混乱(杂糅)。

应为“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删去。

)3.(3分)③⑤②④①(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排错不给分。

素材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课文《神的一滴》。

)4.(6分)我国的学术论文数量粗制滥造....,理论与实践缺少....现象严重,许多是闭门造车联系,有些是论文的拼凑组合,改头换面....,很少有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数量巨大”点1分,“理论与实践缺少联系”点1分,“拼凑,没有自己独创性和突破性”点1分,使用成语一个1分。

相关成语还有“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闭目塞听、苦心孤诣等等,要注意成语使用的感情色彩,请阅卷老师酌情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D(“赢”为“担负”的意思。

)6.(3分)B(都是“用,凭借”的意思。

A 结交,亲附/和,同;C 作为/被;D 沿袭/乘着,趁着)7.C(各诸侯国与秦国力量的对比是为了突显秦的强盛,而非衰颓。

精选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精选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苏州市2018年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一数学2018.1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已知集合,则=______.【答案】【解析】,填.2.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答案】【解析】由题设有,解得,故函数的定义域为,填.3.若,则的值等于______.【答案】【解析】,填.4.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的值等于______.【答案】【解析】,所以,,故,填.5.已知向量,,,则的值为______.【答案】8【解析】,所以,所以,故,填.6.已知函数则的值为______.【答案】【解析】,所以,填2.7.《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其对扇形田面积给出“以径乘周四而一”的算法与现代数学的算法一致,根据这一算法解决下列问题:现有一扇形田,下周长(弧长)为20米,径长(两段半径的和)为24米,则该扇形田的面积为______平方米.【答案】120【解析】扇形的半径为,故面积为(平方米),填.8.已知函数则函数的零点个数为______.【答案】【解析】的零点即为的解.当时,令,解得,符合;当,令,解得,符合,故的零点个数为2.9.已知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等于8,则函数的值域为______.【答案】【解析】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故,所以且,对称轴为,故所求值域为,填.10.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则实数的值等于____.【答案】-1【解析】因为为偶函数,故,所以,整理得到,即,又当时,有,,故,为偶函数,故填.11.如图,在梯形ABCD中,,P为线段CD上一点,且,E为BC的中点,若,则的值为______.【答案】【解析】,整理得到,又,所以,也就是,,填.12.已知,则的值等于______.【答案】【解析】令,则,所以,因为,所以故,填.点睛:三角变换中,对于较为复杂的角,可用换元法去处理角与角的关系.13.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将图象上每个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函数在区间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答案】.【解析】由题设,令,解得,取,分别得到,它们是函数在轴右侧的第一个零点和第二个零点,所以,故,故填.点睛:因为,所以该函数的图像必过定点且在轴的右侧的第一个对称中心的横坐标在内,第二个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不在中,从而得到.14.已知为非零实数,,且同时满足:①,②,则的值等于______.【答案】【解析】由题设有,,所以,解得或者.而,故,所以,所以,填.点睛:题设中有3个变量,两个等式,注意到两个方程都与相关,故把看成一个整体,把代入另一个方程就能构建关于的方程,解出就能得到的值,注意只有一个解.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已知全集,集合.(1)若,求C U B和;(2)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3)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答案】(1) ,;(2) ;(3) 或.【解析】试题分析:(1)当时,求出,,借助数轴可求得,.(2)依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得到区间端点的大小关系为,解得.(3)依据交集为空集,得到区间的端点的大小关系为或,也即是或.解析:(1)当时,,由得,,所以, ;.(2)因为,则,解得.(3)因为因为或,所以或.16.已知函数的图象过点.(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为偶函数,理由见解析;(2)。

江苏省SQ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SQ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SQ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熟稔.(rěn)翘.首(qiào)玉墀.(xī)力能扛.鼎(gāng)B.迷惘.(wǎng)城垣.(h uán)氤氲.(yūn)高屋建瓴.(lín)C.窥.视(kuī)聆.听(líng)淬.火(cuì)方兴未艾.(ài)D.跌宕.(tuò)攫.住(jué)吝啬.(sè)惟妙惟肖.(xiào)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⑴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的组成部分。

⑵这恶魔似的铁马,那▲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

⑶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学样式,激活情感在诗歌创作中有着▲的作用。

A. 不容置疑震耳欲聋举足轻重B. 不容置疑振聋发聩举重若轻C. 不容置喙震耳欲聋举重若轻D. 不容置喙振聋发聩举足轻重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D.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4.下列诗词中,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骊山北.构而西折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二、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1.(6分)(2017高三下•陕西模拟)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而题目。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冇,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南方都市报》3月14 H )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冇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立,教育部要依法行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

(《潇湘晨报》3月14 B)(1)用一句话槪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不超过20字。

(2)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2.(6分)(2018高三上•浦东月考)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沉默不是金刘墉①沉默是金,人们常说。

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

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②()马丁•路徳金说过:"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坏人的喧轴,()好人的沉③这显然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我们习惯于关注言说,因为言说总是推推操操试图挤进我们的视线,但在言说和言说的缝隙之间还有沉默,沉默正如言说,也有不同的光泽、质材、结构、密度,也千折百转,也惊心动魄。

④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的沉默。

“二战”期间,普通徳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逍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而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填空题(6分,每空1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2)兼葭萋萋, ____________ 。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 。

(《诗经• ______ 》)(3)东晋陶渊明是一位精神上超脱世俗利害,淡然自足的诗人,在《饮酒》中他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表达自己身居世间而对争名逐利的官场冷漠和疏离,获得了宁静的生活。

2 •按要求选择。

(4分)(1)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

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的所在。

A.界限举世瞩目 B . 界限举足轻重C.范畴举足轻重D.范畴举世瞩目(2)下面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正确的是() (2分)A.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B. 春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

端午节: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C. 春节: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端午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

D. 春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端午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二、阅读理解(7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3-7题。

(15分)(1)在国外时看到,人们对时事做出价值评判时,总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国家或者社会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经线;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纬线。

回到国内,一条纬线就像是没有,连尊严这个字眼也感到陌生了。

提到尊严,英文是" dig nity ",这个词不仅有尊严之义,还有体面、身份的意思。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自然中,悦耳动听的鸟鸣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每一类鸟的鸣声都不尽相同。

乌鸦呱呱叫,山雀的鸣声如嘹亮的哨响,隐夜鸫的叫声则似长笛声般悠扬。

那么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下,如何识别鸟鸣声?是否存在可以识别每一类鸟鸣的应用程序?针对上述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各类鸟叫声的鸟鸣识别算法。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保护论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机旅行的方式,对生存在特定区域内的鸟类数目进行统计和总结。

然而,如果通过音频录制鸟鸣,再将音频转化为物种计数,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统计方式,将使得鸟类追踪的研究变得轻而易举,为研究鸟类种群数目是否下降或者鸟类的迁徙模式是否改变等,带来很大便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丹·斯托博士称:“鸟鸣极其复杂,这些最简单的声音通常难以分辨,因为它们听起来如此相似。

”毕竟我们无法听清远处的,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的鸟叫声。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亚洲和欧洲共收录了15种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包括新疆歌鸲、大山雀、画眉等。

他们收录的鸟鸣声中混杂了不同的音频环境,如市区公园中较为平缓的背景噪声或者露天市场中密集人群的喧嚣声。

如此多样化的混合声音,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后的机器来选择包含鸟鸣声的音频段。

尽管鸟鸣声与部分噪声频率相近,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但这些学习算法仍能成功地从噪声中区分出鸟鸣声。

目前国内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于低信噪比鸟鸣识别的算法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串被称作特征值的数字,并用这串数字代替声音进行识别。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正确的读音为:A。

垝(guǐ)垣汤(shāng)汤颤(chàn)动契(qì)阔谈讌B。

袅娜(nuó)荫(yìn)庇渐(jiàn)车帷裳蓊(wěng)蓊郁郁C。

婆娑(suō)脉(mò)脉溘(kè)死夹(jiā)被D。

愆(qiān)期呦(āo)呦鹿鸣酾(shī)酒蕈(xùn)菌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倩影精悍嬉笑怒骂神彩 ___3.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

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去,往”的意思。

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平常”的意思。

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差错”的意思。

因此,研究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答案:D。

削足适履匪夷所思爽然若失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这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打开了原本被国外药业长期占领的市场,使口服降糖药成本降低了一倍,为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

5.不正确的表述是:A。

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___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

以___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和东晋大诗人___的作品都很好地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家》是___的长篇小说,重点刻画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___、___和___。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她们的身份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在《巴黎圣母院》中,甘果瓦误入“奇迹宫”。

因此,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

他向___求婚,并得到了同意。

巴黎圣母院》体现了___的美丑对照原则。

女主人公的美貌与男主人的丑陋、女主人公的善良与___的狠毒、女主人公的钟情与___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17-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17-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独立自主、诚信守时地完成试卷。

2.请用钢笔或中性笔答卷。

要求字迹清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否则予以严厉的扣分处理。

3.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不予批阅;注意答案与题号一一对应。

只交答题纸。

4.注意根据试题难度,合理安排时间,控制做题速度,保证准确度。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察(共三个大题,共计45分)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袅娜.(nuó)落蕊.(ruǐ)纤.细(xiān)涸.辙(hé)B.缔.造(tì)蜕.变(tuì)瞭.望(liào)给.以(gěi)C.肄.业(sì)廿.四桥(niàn)诅.咒(zǔ)切磋.(cuō)D.砥.砺(dǐ)独处.(chù)玫瑰.(guì)荒谬.(miù)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倩影豁达婆娑瞥见B.猗郁凋谢佳宾干躁C.渺茫点缀镶嵌斑驳D.繁芜踱步颤动霎时3.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C.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许诺给予所有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4.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B.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不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C.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会大失所望。

苏教版2018届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苏教版2018届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8学年(上高一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⑴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⑵过了人种脸谱像以后,又另换一类:凯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⑶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 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的地方签字。

”A.以致栩栩如生规定B.以至惟妙惟肖指定C.以致惟妙惟肖指定D.以至栩栩如生规定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重光、梅津,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曾几何时,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现在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

B.可要每逢我的病人开始盘算有多少辆马车送他出殡的时候,我就得把医药的治疗力量减少一倍了。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小睡固不可少,酣眠也别有风味的。

D.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A.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弃到异乡的沙子……他们的未来又将是怎样呢?B.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的管风琴声。

C.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裙的边缘都没有摸到。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

他紧紧地按住我的肩膀,我闻到的是一股烟熏火燎的糊味和脏味,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张疲惫忧伤的面孔,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①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②我猛地仰面躺了下来,因为我不能支撑自己③我又想看看黑板,消防队员却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挡住了④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继续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缓缓地、平稳地推到了底⑤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现在我看到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⑥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A.⑤①④③②⑥B.①⑤②⑥④③C.⑤①②⑥③④D.①⑤④③②⑥5.下面句子中,甲、乙、丙、丁画线处是《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拜见的人物,四个人物分别是(3分①方欲拜见时,早被甲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2018年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一语文2018.1注意事项:本卷共16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将所有的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

在本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生活的艰难困苦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苦学,终于在40岁时考上了中文系的研究生。

②中国历来多陋儒、腐儒,然而也有例外,虽是▲,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③新来的教官怕我们这群毛头小伙儿不服他管教,一上来就给了我们一个▲。

A.勉励凤毛麟角马后炮B.勉励沧海一粟下马威C.勉力凤毛麟角下马威D.勉力沧海一粟马后炮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3分)A.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B.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3.下列对联中,对应的历史人物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王安石B.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诸葛亮C.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下,挂弓扶桑——李白D.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岳飞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我国文学史上,南北朝是继《诗经》、汉乐府之后,民间诗歌收集、保存、流传最多的一个时期。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虽然产生于同一时代,但由于南北方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至风俗习尚的不同,民歌产生的具体条件也不同,▲。

①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诗中描写的妇女形象是多么的不同寻常、光彩照人啊!②北朝民歌则内容较为丰富,形式也较为多样。

③《西洲曲》可以作为它的代表。

④南朝民歌多写儿女情怀,风格柔媚。

⑤因而南朝与北朝的民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⑥它的杰出代表,就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A.④③①⑤②⑥B.④⑥①②③⑤C.⑤④⑥①②③D.⑤④③②⑥①5.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作者隐逸情怀的一项是(3分)A.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D.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洛中豪士康軿乾符中,洛中有豪贵子弟,承藉勋荫,物用优足,恣陈锦衣玉食,不以充诎为戒。

饮馔华鲜,极口腹之欲。

有李使君出牧罢归,居止亦在东洛。

深感其家恩旧,欲召诸子从容。

有寺僧圣刚者,常所来往,李因以具.宴为说。

僧曰:“每见其饮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

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李曰:“若朱象髓、白猩唇,恐不可致,止于精洁修办小筵,未为难事。

”于是广求珍异,俾妻孥亲为调鼎,备陈绮席雕盘,选日邀致。

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

肴羞每至,曾不下箸。

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

及至水餐,俱致一匙于口,然相眄良久,咸若餐茶食蘖。

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饪为谢。

明日,复睹圣刚,备述诸子情貌。

僧曰:“某前者所说,岂谬哉!”因造其门,以问之曰:“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为丰洁,何不略领其意?”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其法。

”僧曰:“他物纵不可食,炭炊之饭,又嫌何事?”曰:“上人未知。

凡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火,方可入爨。

不然,犹有烟气。

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难于餐啖。

”僧抚掌大笑曰:“此则非贫道所知也。

”及.大寇陷洛,财产剽掠俱尽。

昆仲数人与圣刚同时窜避,潜伏山谷,不食者三日。

贼锋稍远,徒.步将往河桥。

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

僧囊中有钱数文,买于土杯同食。

腹枵既甚,粱肉之美不如。

僧笑而谓曰:“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可与诸郎君吃否?”但低首惭靦,无复词对。

古人云:“膏粱之性难正。

”其此之谓乎?是以圣人量.腹而食,贤者戒于奢逸。

(选自《剧谈录》,有删节)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李因以具.宴为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及.大寇陷洛/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徒.步将往河桥/日与其徒.上高山D.是以圣人量.腹而食/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勋荫:凭自己立功得到官爵。

古代官吏选拔有世袭、纳赀、荐举、勋荫等方式。

B.昆仲:称人兄弟的敬词。

昆为兄,仲为弟。

另古代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

C.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

如“食必粱肉,衣必文绣”。

D.失饪:烹调生熟失宜。

《论语·乡党》有“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的记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明日,复睹圣刚,备述诸子情貌。

(4分)(2)古人云:“膏粱之性难正。

”其此之谓乎?(4分)9.简要概括李使君之宴中,豪贵子弟“难于餐啖”的原因。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除夜寄微之白居易①鬓毛不觉白毵毵②,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注释】①因朝中倾轧,白居易外任杭州刺史。

时年52岁。

②毵毵(sān sān):细长散乱的样子。

(1)微之是唐朝的▲(填写诗人姓名),他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1分)(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3分)(3)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2)吾师道也,▲?(韩愈《师说》)(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4)▲,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7)家园之思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中国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李白的“▲,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

五、名著阅读题(9分)1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宝玉在太虚幻境听到的《红楼梦》十二支曲,暗寓了书中各人的身世结局。

如《世难容》曲中“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句,说的就是妙玉后来的遭遇。

B.宝玉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宝钗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金玉良缘”的谶言,暗示两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的美好结局。

C.《边城》中的老船工质朴厚道,顺顺豪爽慷慨,天保豁达大度。

沈从文通过描写边城人民正直、淳朴、善良的品格,启发读者思考什么是真善美的人性。

D.《狂人日记》采用的是日记体的行文格式,《药》是从事件的中途来起笔叙事,这些写法,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依次展开情节的常用格式。

E.孔乙己深受科举考试制度毒害,满脑子都是“学而优则仕”的念头,以一生未捞到“半个秀才”为耻,掘藏寻宝,利欲熏心,满怀获得功名富贵的狂想。

13.下列诗句都是为大观园中的建筑所题,请依次写出后来各处入住者的姓名..。

(4分)(1)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2)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3)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4)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六、现代文阅读(一)(1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5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

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

试望门外,谁也没有。

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

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

——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选自《祝福》,有删节)14.对于祥林嫂的死,她周围的人各有怎样的表现?请简要概括。

(4分)15.祥林嫂与《明天》里的单四嫂子有哪些相似的命运遭遇?请探究鲁迅塑造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用意。

(6分)七、现代文阅读(二)(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花脸雀李娟(1)我实在看不出那种鸟的脸花在哪里。

甚至连它们的脸长得什么样子都看不清楚——它们在沼泽上左跳右跃,上突下闪,急匆匆地来,慌忙忙地去。

(2)外婆一看到这种鸟就像小孩子一样又惊又喜:“花脸雀!花脸雀──我们放生铺的花脸雀怎么飞到这里来了?”(3)放生铺——她的故乡,她九十年的时光里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地方。

(4)我去过放生铺几次。

也知道那个四季长青、松柏满坡的地方的确有很多鸟,但实在想不起其中还有一种鸟叫什么“花脸雀”……(5)在那个地方,每天早上鸟叫跟吵架似的热闹非凡。

(6)沙依横布拉克的鸟也多,但啾叫声却寥寥的。

没办法,山野太广阔了,发生其间的任何声响都会被拉得一声与一声远离,显得惊惊乍乍而稀稀落落。

(7)外婆整天“花脸雀,花脸雀”地念叨,真搞不清楚她在说哪一种,是体态稍显修长清秀,翅膀上有白斑的那种黑鸟,还是灰不溜秋,腹部白色,带抹轻红的那种?(8)她每天洗了碗就把洗碗水倒在固定的地方,水渗进大地,饭粒残渣留了下来。

那些鸟每天去那里努力啄啊啄啊。

双方都养成了习惯。

(9)“花脸雀又来了。

”(10)或者──“今天怎么只有灰山雀雀来?”(11)“灰山雀雀”又是什么?(12)我妈干活时也爱往那边瞅。

她观察得更详细,详细得让人无法相信。

她说上午来的那批鸟和下午来的那批不一样,午后和黄昏的也各有讲究,毫不乱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