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频率与概率》教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频率与概率教案范文

频率与概率教案范文

频率与概率教案范文教案主题:频率与概率教学目标:1.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使用频率和概率进行简单的问题求解;3.培养学生运用频率和概率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频率和概率的实例资料,包括游戏、问卷调查等;2.学生需要纸、笔或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频率和概率的概念,频率是指特定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数之比,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教师给出几个示例,比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概率是多少;3.教师通过示例进一步解释频率和概率的关系,频率越高,概率越大。

Step 2 频率与概率的计算(3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计算频率和概率的值,如一些班级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是20人,女生人数是30人,学生随机选取一人,求该学生是男生的频率和概率;2.教师给出解题思路,频率等于特定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数之比,概率等于特定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数之比;3.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并与同学们讨论答案。

Step 3 频率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3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计算频率和概率来解决问题,如款食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从中计算频率和概率,分析销售情况;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频率和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天气预测、赌博等;3.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频率和概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总结出一些结论。

Step 4 练习与应用(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频率和概率进行计算和解答;2.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解答他们的问题;3.教师设计一些游戏或实例,让学生运用频率和概率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Step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回顾教学内容;2.让学生思考频率和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3.引导学生思考频率和概率的局限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频率与概率教学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学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学教案引言:频率与概率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实际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学习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中学生的,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这一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及其关系;2. 掌握频率与概率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频率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频率的概念:频率是指某一事件在一定次数内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通过引入频率的概念,可以将概率问题转化为频率问题,更易于理解和计算。

2. 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范围在0到1之间,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必然发生。

概率可以通过频率来估计。

3.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频率与概率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大量实验的频率来估计概率。

当实验次数无限大时,频率将收敛于概率。

4. 频率与概率的计算方法:频率的计算方法是将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实验总次数。

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率、几何概率和统计概率等。

5. 应用频率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频率与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投掷骰子、抽取扑克牌、统计调查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深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引入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频率与概率的应用。

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频率与概率计算中,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实际应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应用题的解答,考察学生将频率与概率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作业评定: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定,综合考察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掌握程度。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应用频率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频率与概率的教案

频率与概率的教案

频率与概率的教案教案标题:频率与概率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频率和概率。

3. 能够分析和解释频率和概率对决策和预测的影响。

教学资源: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2. 教学PPT或课件。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4. 骰子、扑克牌或其他随机事件的实物。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事件和概率的概念,并提问他们对频率和概率的理解。

2. 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频率和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运动比赛、抽奖等。

探索(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频率的概念,即某事件在一定次数内发生的次数。

2. 利用实物(如骰子、扑克牌)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多次实验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

3. 引导学生发现频率与实验次数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解释(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即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通过计算频率与实验次数的比值,引导学生计算事件的概率。

3. 引导学生分析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其对决策和预测的影响。

拓展(15分钟):1. 提供更多实例,让学生计算事件的频率和概率。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频率和概率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如购买彩票、选择交通工具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局限性,如随机性、样本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5分钟):1. 对频率和概率的概念进行总结,并强调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

2. 检查学生对频率和概率的理解,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计算事件的频率和概率,并思考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评估他们对频率和概率的掌握程度。

3.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形式的口头或书面评估,让学生解答与频率和概率相关的问题。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频率和概率计算,如多个事件的组合、条件概率等。

频率与概率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及其关系;2.掌握频率和概率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频率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频率的概念频率是指某一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例如,某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30人,那么男生的频率为20/50=0.4,女生的频率为30/50=0.6。

2. 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到1之间,其中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一定会发生。

例如,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5,反面朝上的概率也为0.5。

3. 频率和概率的关系频率和概率都是描述事件发生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事件发生的次数越多,其频率越接近于概率。

例如,掷一枚硬币,如果掷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为50次,那么正面朝上的频率为50/100=0.5,与概率0.5非常接近。

4. 频率和概率的计算方法4.1 频率的计算方法频率的计算方法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

例如,某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30人,那么男生的频率为20/50=0.4,女生的频率为30/50=0.6。

4.2 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的计算方法是: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例如,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5,反面朝上的概率也为0.5。

5. 应用频率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5.1 样本调查样本调查是一种常用的应用频率和概率的方法。

例如,某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30人,那么男生的频率为20/50=0.4,女生的频率为30/50=0.6。

通过对样本的调查,可以推断出整个群体的情况。

5.2 掷骰子游戏掷骰子是一种常用的应用频率和概率的游戏。

例如,掷一枚骰子,点数为1到6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都是1/6。

通过掷骰子的次数越多,其频率越接近于概率。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频率和概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频率和概率的基本知识。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

2.学习频率和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频率和概率的概念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频率和概率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频率和概率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2. 课堂讲解1.频率的定义:某一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2.概率的定义:某一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随着事件发生的总次数的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于概率。

3. 讲解举例1.今天的天气情况为晴天、阴天、雨天,其中晴天、阴天、雨天的出现次数分别是10次、5次、5次,则相应的频率分别为10/20,5/20,5/20,即0.5,0.25,0.25。

2.假设一枚硬币掷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70次,则相应的频率为70/100=0.7,概率为0.5。

4. 练习1.某班有30个同学,其中有25个人喜欢数学,其余的不喜欢数学。

求该班同学中喜欢数学的概率。

2.一个筒里有5个红球、3个黄球和2个绿球,从中任取一个球,求取出红球的概率。

3.在一次全国性的高考中,有一道选择题,共有4个选项,答对者有70%。

在其中随机选3个人,问这3个人中最少有一个人答对的概率是多少。

5. 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讲解和练习,了解了频率和概率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如何运用频率和概率的概念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

2.整理所学内容,写出本课的笔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频率和概率的概念以及其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频率和概率的概念解决问题。

但是本节课的练习题较少,教师需要增加练习题量,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频率与概率》教案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频率与概率》教案

6.1频率与概率第三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配紫色”游戏,让学生感受利用概率公式nm P =求概率时,前提必须是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重点)2.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用摸球游戏进行模拟试验.(难点)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法与学学指导:这节课主要采用我校“一案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知识的“陷阱”,让学生通过在经验中反思并总结而获得知识.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授:(一)创设情境师:魏红艳同学为滕南中学今年的元旦联欢会设计了一个“配紫色”游戏: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相等的几个扇形.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如果转盘A 转出了红色,转盘B 转出了蓝色,那么他就赢了,因为红色和蓝色在一起配成了紫色.(1)利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游戏者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是多少?生:积极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尝试解答.生1:(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解法一)借助树状图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 ∴P (游戏者获胜)=2142=. 生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解法二)(红,蓝) 开始红 蓝 红 蓝 红 蓝 (红,红)(蓝,红) (蓝,蓝)借助表格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 ∴P (游戏者获胜)=2142=.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配紫色”游戏,既复习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知识:利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为下一步改变第一个转盘颜色分配做铺垫.【教学智慧】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部分学生提出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写文字没有必要而且麻烦,是否可以省略不写.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让学生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思考编者加上这几句话的意图.(二)引入新授师:我们这节课继续巩固如何借助于树状图或表格来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板书课题) (展示学习目标:略)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1.师:展示游戏:用图所示的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小颖的做法是这样的,这种做法对吗?请判断.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P (游戏者获胜)=2142=. 生:独立思考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不赞同.(红,蓝) 开始红 蓝红 蓝 红 蓝 (红,红) (蓝,红) (蓝,蓝)师:同学们,你为什么不赞同这种做法,你能说出原因吗?生1:老师,我认为转盘1中红与蓝两种颜色的面积不同,这种做法不准确.生2:我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当两种颜色不一样时,不能直接利用树状图解决. 生3:我们小组也赞同.这种做法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不均等.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我们怎样才能保证“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的必要性.【教学智慧】当我询问学生小颖的做法是否正确时,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对,但是又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只会说“转盘1红与蓝两种颜色的面积不同”.个别学生意识到这种情况下书写“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有些不妥,我让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学生得出结论: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必须相同.探究活动二: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从而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获胜的概率?【教学方法】此环节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探究.【教学智慧】学生通过讨论或自学课本能想到把左边转盘中的红色区域等分成2份,分别记作“红色1”“红色2”,保证了左边转盘中指针落在“蓝色区域”“红色1”“红色2”三 个区域的等可能性,再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获胜的概率.例如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表:总共有6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3种,∴P (游戏者获胜)=2163 .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探究而得出的结论,形成的知识会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应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师:同学们,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相信大家对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有了更深的认识,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多媒体展示议一议: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应注意些什么?生:几乎同时说出,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必须相同,即确保机会均等的原则.探究活动三:应用师:继续展示例2.袋中装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和“2”.小明设计了一个游戏:游戏者每次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并且自由转动图中的转盘(转盘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扇形)如果所摸球上的数字与转盘转出的数字之和为2,那么游戏者获胜.求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思考:这一问题与前面的“配紫色”游戏有什么关系?生:独立思考,并小声在小组内交流.【教学智慧】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够意识到无论是转盘还是摸球都能保证所出现的结果可能性相同,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所以本题完全可以用树状图或表格法来求概率.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你的方法,最好男生、女生各出一位代表.(男生 张翔 ):树状图法解: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6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和为2”的结果有1种:(1,1), ∴P (游戏者获胜)=61 . (女生 张曼晴):列表法解: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6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和为2”的结果只有1种:(1,1),∴P (游戏者获胜)=61 .【设计意图】本例的情境似乎有些复杂,但它在本质上和本课时一开始的“配紫色”游戏有些类似:摸球的过程相当于转动转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摸球与转动转盘之间的相同点:都能保证所出现的结果可能性相同.从而为下一节课模拟试验做好铺垫.开始 1 2 2 3 3 2 1 (2,3) (2,2) (2,1) (1,3) (1,2) 1 (1,1)三、总结收获,拓展提高学生畅谈收获,师生互相补充:1.使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可能性必须相同.2.无论是转盘游戏还是摸球游戏共同点是都能保证所出现的结果可能性相同,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可以用来模拟一些结果等可能的试验.【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刚开始的问题“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写文字没有必要而且麻烦,是否可以省略不写”在本节课已经得到解决,学生在总结中更加明确使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结果等可能”的必要性,使知识更明朗化.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出模拟试验的特点.为下面学习《生日相同的概率》和《池塘有多少鱼》作铺垫. 达标测试1.(2012年合肥题)用图中两个可做“配紫色”游戏:旋转两个,若其中一个红色,另一个蓝色即可配成紫色.那么可配成紫色概率是( )A .21B .31C .41D .432.(2012年广西题)如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两个扇形,同时转动两个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为3的概率是( )A .21B .31C .41D .513.如图,小明和小红正在玩一个游戏:每人先抛掷骰子,骰子朝上的数字是几,就将棋子前进几格,并获得格子中 的相应物品.现在轮到小明掷,棋子在标有数字“1”的那一格,小明能一次就获得“汽车”吗?小红下一次抛掷可能得到”汽车”吗?她下一次得到”汽车”的概率是多少?点拨:小明的棋子现在第1格,距离“汽车”还有7格,而骰子最大的数字为“6”,所以小明一次不能获得“汽车”;若小红得到“汽车”则需两人掷出的数字之和为“7”,所以小红有可能的到“汽车”;用树状图或表格的方法可以求出P (随机掷两次骰子数字之和为7)=61366 即小红下一次得到”汽车”的概率是61. 【设计意图】本题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这节课在我最初看来没有什么内容,但是当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编者编排本节课的内容的确大有深意,特别是当学生上节课问我为什么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后面要写那么繁琐的一段话时,我才认真地考虑到保证试验“结果等可能”是古典概型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一点必须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所以本节课安排在学生刚学习完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之后应该是起到强调和揭示本质的作用.我认为本节课第三个游戏除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在教学中还应该向学生渗透“万变不离其宗”的哲学思想,从而为今后做模拟试验来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做铺垫,这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今后在教学中还是应该在深挖教材和教法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

《频率与概率》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3.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重点: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树状图和列表法的运用方法。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对于前面的摸牌游戏, 在一次试验中,如果摸得第一张牌面数字为1,那么摸第二张牌的数字为几的可能性大?如果摸得第一张牌的牌面数字为2呢?(由此引入课题,然后要求学生做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做一做:实验1:对于上面的试验进行30次,分别统计第一张牌的牌面字为1时,第二张牌的牌面数字为1和2的次数。

实验的具体做法:每两个人一个小组,一个负责抽纸张,另一个人负责记录, 如:1 2 2 1---------(上面一行为第一次抽的) 2 1 2 1---------(下面一行为第二次抽的)议一议:小明的对自己的试验记录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因此小明认为,如果摸得第一张牌面数字为1,那么摸第二张牌时,摸得牌面数字为2的可能性比较大。

你同意小明的看法吗?让学生去讨论小明的看法是否正确,然后让学生去说说自已的看法。

想一想:对于前面的游戏,一次试验中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小颖的看法:小亮的看法:实际上,摸第一张牌时,可能出现的的结果是:牌面数字为1或2,而且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摸第二张牌时,情况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树状图”或表格来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开始第一张牌的面的数字: 1 2第二张牌的牌面数字: 1 2 1 2 可能出现的结果(1,1)(1,2)(2,1)(2,2)从上面的树状图或表格可以看出,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4种:(1,1)(1,2)(2,1)(2,2),而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也就是说,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是1/4。

频率与概率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能够计算样本空间、事件和概率;
3.掌握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和计算;
2.频率和概率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频率和概率的概念的区分;
2.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概率?你们平时都是如何理解和应用概率的?”引导学生回想和讨论他们对概率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概念讲解(10分钟)
介绍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和定义,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
验进行的总次数之比,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计算方法(20分钟)
(1)样本空间的计算:样本空间是指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可以通过列举法或计数法进行计算。

(2)事件的计算: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也可以通过列举法或计数法进行计算。

(3)概率的计算:概率可以通过频率计算近似估计,也可以通过等可能原理(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进行计算。

4.实例分析(15分钟)
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投骰子、抛硬币等,引导学生运用频率和概率的计算方法,计算相应的概率。

5.练习与拓展(10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频率和概率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6.归纳总结(5分钟)
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还需进行更多的实例分析和练习,以提高运用频率和概率的能力。

九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数学教材九年级的一节课《频率与概率》,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体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尽管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但只要保持实验条件不变,那么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就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趋向稳定。

我的教学设计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利用短暂的课内时间完成几百次、上千次的实验,使学生明白“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的机会,可以用该事件在大数次重复实验中发生的频率来估计”。

为此,我准备了供学生进行实验的必要器材,以便进行模拟实验。

本文描述了教学实况和我的一些思考。

我为本课制订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大数次实验的观察,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是稳定的;2.通过讨论,体验用频率的稳定值估计机会的合理性;3.初步掌握实验的基本程序、方法,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概括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环节预设及意图实验利用“转盘”进行,以三项任务驱动学生操作和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一: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转盘上的指针停留在某种颜色区域的机会究竟跟什么有关:是此种颜色区域的面积,还是指针在此颜色区域转过的角度?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任务二:组织学生设计转盘,使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机会为3/8。

要求学生尽可能突破思维束缚,发挥想像力,通过设计,深化对任务一所得出的结论的理解。

任务三:利用青年学生对歌星的崇拜心理,设计一个关于“索取周杰伦签名照”的假想场景,让学生来猜一猜、动手试一试,明确有的随机事件非得通过大数次实验才能发现其发生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体验模拟实验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案例描述一、预习检测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机会等于指针在蓝色区域转过的角度的总和与360°的比值”,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我设计了一连串问题。

用幻灯片出示如图1的转盘。

学生知道,用力旋转转盘,当转盘停下时,指针可能指向红色,也可能指向蓝色。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3 用频率估计概率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3 用频率估计概率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3 用频率估计概率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概率统计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为后续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统计量的计算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但学生对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掌握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运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以便进行课件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概率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实例,如抛硬币实验、掷骰子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亲自体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频率与概率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目标:通过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由此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教学重点: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教学难点: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教学过程:[设置情景]1名数学家=10个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确定性现象,一般有着较明显得内在规律,因此比较容易掌握它.而随机现象,由于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多种可能发生的结果,我们把随机现象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探索研究]1.随机事件下列哪些是随机事件?(1)导体通电时发热;(2)某人射击一次,中靶;(3)抛一石块,下落;(4)在常温下,铁熔化;(5)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6)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时,冰融化.由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可让学生再分别举一些例子.2.随机事件的概率由于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从表面上看,似乎偶然性在起着支配作用,没有什么必然性.但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并深入研究后,发现随机事件虽然就每次试验结果来说具有不确定性,然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它却呈现出一种完全确定的规律性.下面由学生做试验得出随机事件的频率,试验过程如下: 做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观察它落地时 哪一个面朝上第一步:全班同学做10次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和比例. 思考:试验结果与其他同学比较,你的结果和他们一致吗?为什么? 第二步:由组长把本小组同学的试验结果统计一下,填入下表.思考:与其他小组试验结果比较,正面朝上的比例一致吗?为什么? 第三步:用横轴为实验结果,仅取两个值:1(正面)和0(反面),纵轴为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画出你个人和所在小组的条形图,并进行比较,发现什么?第四步:把全班实验结果收集起来,也用条形图表示.第五步:请同学们找出掷硬币时“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规律性. 结论:随机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实验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思考:这个条形图有什么特点?如果同学们重复一次上面的实验,全班汇总结果与这一次汇总结果一致吗?为什么?例如,历史上曾有人做过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试验,结果如下表 组次试验总次数正面朝上总次数正面朝上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当抛掷硬币的次数很多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值是稳定的,接近于常数,在它左右摆动.概率的定义: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 的概率,简称为A 的概率.对于概率的统计定义,注意以下几点:(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的概率; (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因此()10≤≤A P . 3.例题分析例1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若c b a 、、都是实数,则()()c ab bc a =; (2)没有空气,动物也能生存下去;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温度时沸腾; (4)直线()1+=x k y 过定点()0,1-; (5)某一天内电话收到的呼叫次数为0;(6)一个袋内装有性状大小相同的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则为白球.(由学生口答,答案:(1)(4)是必然事件;(2)(3)是不可能事件;(5)(6)是随机事件.)例2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1)计算表中优等品的各个频率;(2)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由一名学生板演后,教师纠正)解:(1)各次优等品的概率为,,,,,(2)优等品的概率是.4.课堂练习(1)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I)计算表中击中靶心的各个频率;(II)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多少?(由一名学生板演后,教师讲解)(2)问答:(I)试举出两个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实例;(II)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什么是0?(III)必然事件的概率为什么是1?(IV)随机事件的概率为什么是小于1的正数?它是否可能为负数?[参考答案](1)解:(I)击中靶心的各个频率依次是:,,,,,(II)这个射手击中靶心的概率约为.(2)略.5.总结提炼(1)随机事件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2)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3)概率的范围:()1 0≤≤AP.。

九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教学设计
-提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了解我们班级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信息。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唤起学生对已有统计知识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导入环节的数据,引出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学会用数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6.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数据的作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阐述利用频数和频率估计总体分布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2.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关系。
-培养学生利用频数和频率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统计数据的情况?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习自信心。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九年级数学下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重作业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疑问,教师针对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频率与概率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涵盖频率与概率的计算、实际应用等方面。
-基础题:计算给定事件的频率和概率。
-提高题:利用频率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利用频率与概率的知识,为一场篮球比赛制定胜负概率?
-各小组将讨论成果整理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家庭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4、5、6题,涵盖频率与概率的计算、实际应用等方面。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设计一个简单的概率实验,如掷骰子、抽卡片等,记录实验数据,计算相应事件的频率和概率。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频率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简要分析其合理性。
3.拓展提升:
-阅读教材附录中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概率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科学、社会等方面的应用。
-探究问题:在抛硬币实验中,为什么频率可以估计概率?请从数学理论上进行解释。
4.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彩票中奖、比赛胜负等,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频率与概率的认识》【冀教版适用】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频率与概率的认识》【冀教版适用】
天气变化对人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台风对人类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影响更大,准确地预报天气是十分重要的,在预报过程中,概率知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板书课题——概率)
通过介绍天气预报中概率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教材第63页“大家谈谈”第1,2题.
(1)可能性.
必然事件的可能性是1,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是0,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有大有小(0~1).
2.概率的意义.
难点:1.理解大量重复试验的必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3.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人类与大自然的较量中,经常面对影响人类生存、反复无常的天气变化,人们对这种随机现象的认识,经历了神话、经验预报、利用科学技术进行预报的阶段.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1.2.1频率与概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2.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3.了解概率的定义,会应用概率公式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重点难点】
重点:1.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
(2)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频率.
物体的大小常用质量、体积等来度量,对于随机事件,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也希望用一个数量来反映.
2.教材第63页“一起探究”.
做n次重复试验,如果事件A发生了m次,那么数m叫做事件A发生的频数,比值 叫做事件A发生的频率.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区间[0,1]的某个常数上)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1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1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3《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学生在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概率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太会运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需要通过练习和应用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学会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实例和活动。

2.实例和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实例和活动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抛硬币的频率分布,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实例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活动,发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

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

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这是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交流探讨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师]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生]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生]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交流探讨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师]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生]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生]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第3篇1、统计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 小于10,N是正整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 用频率估计概率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  用频率估计概率1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11.理解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趋于稳定这一规律.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3.通过概率计算进一步比较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一、情境导入养鱼专业户为了估计他承包的鱼塘里有多少条鱼(假设这个鱼塘里养的是同一种鱼),先捕上100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塘里,过了一段时间,待带标记的鱼完全和塘里的鱼混合后,再捕上100条,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10条,塘里大约有鱼多少条?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频率【类型一】频率的意义某批次的零件质量检查结果表:(1)计算并填写表中优等品的频率;(2)估计从该批次零件中任取一个零件是优等品的概率.解析:通过计算可知优等品的频率稳定在0.8附近,可用这个数值近似估计该批次中优等品的概率.解:(1)填表如下:(2)0.8【类型二】频率的稳定性在“抛掷正六面体”的试验中,正六面体的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和“6”,如果试验的次数增多,出现数字“1”的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随着试验的次数增多,出现数字“1”的频率愈来愈接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即为它的概率.故答案是:接近16.探究点二:用频率估计概率 【类型一】用频率估计概率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有5次正面朝上 B .必有5次正面朝上C .掷2次必有1次正面朝上D .不可能10次正面朝上解析: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次,出现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错误!,因此,平均每两次中可能有1次正面向上或有1次反面向上.选项B 、C 、D 不一定正确,选项A 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当试验次数很多时,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稳定在某一常数附近,而偏离的它可能性很小.【类型二】推算影响频率变化的因素“六·一”期间,小洁的妈妈经营的玩具店进了一纸箱除颜色外都相同的散装塑料球共1000个,小洁将纸箱里面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其颜色,把它放回纸箱中;搅匀后再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其颜色,把它放回纸箱中;……多次重复上述过程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逐渐稳定在0.2,由此可以估计纸箱内红球的个数约是________个.解析:因为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摸到红球的频率逐渐稳定在0.2,说明红球大约占总数的0.2,所以球的总数为1000×0.2=200,故答案为:200.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在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接近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与频率的关系是:(1)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2)用频率估计概率.【类型三】 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 为了估计鱼塘中鱼的条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打捞3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归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再打捞200条鱼,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5条,则鱼塘中估计有________条鱼.解析:设鱼塘中估计有x 条鱼,则5∶200=30∶x ,解得:x =1200,故答案为:1200. 方法总结:求出带标记的鱼占的百分比,运用了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会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2【教材分析】《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第三节。

《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

《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

《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1、重点:通过分析推算相互独立的两个或多个事件发生的预期结果。

2、难点:理解相互独立的事物,同时发生和先后发生的关系。

3、关键:理解概率的本质: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定量描述,即部分占总体的比值。

二、教学目标:1、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并以此估计概率。

2、能运用树状图分析法和表格分析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教学思路分析:本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浏览课文,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概括的了解。

2、根据对课文的了解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相互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3、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并配备与本课知识想关且易混淆的题目,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4、视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补充概率的代数运算方法。

四、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对于一个独立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和目标出现的可能性的分析比较熟练,但对于多个(主要解决两个的)独立事件同时或先后发生是否相同,学生初次接触多个事件的概率,理解比较困难。

五、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思考1、请同学们简单地概括一下,理论概率与实验频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所有的事件都可以通过实验来估计其发生的可能性吗?(二)两个独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学生:通读教材,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约5~6分钟,若条件允许,尽量做到课前预习。

)2、老师:深入教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①在摸牌游戏中,第一次摸牌和第二次摸牌这两个事件是独立的还是相互影响的?即第一次摸到的牌面数字是否会影响到第二次摸到的牌面数字是几?②如果把小明先后在两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改为小明和小亮同时分别在两组牌中各摸一长牌,这两种实验方法,其实验结果相同吗?3、学生:同位之间相互合作,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在两组牌中各摸出一张,两张牌的牌面数字都是2的的概率。

(三)理论分析法:1、老师:概率分析法有列表法和树状图分析法。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定义、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过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知识,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途径,自己去发现频率与概率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过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教学难点: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频率与概率的变化,发现频率与概率的联系。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自己发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概率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抛硬币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频率与概率第三课时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配紫色”游戏,让学生感受利用概率公式nmP =求概率时,前提必须是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重点)2.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用摸球游戏进行模拟试验.(难点)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法与学学指导:这节课主要采用我校“一案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知识的“陷阱”,让学生通过在经验中反思并总结而获得知识.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授: (一)创设情境师:魏红艳同学为滕南中学今年的元旦联欢会设计了一个“配紫色”游戏: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相等的几个扇形.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如果转盘A 转出了红色,转盘B 转出了蓝色,那么他就赢了,因为红色和蓝色在一起配成了紫色. (1)利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游戏者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是多少?生:积极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尝试解答. 生1:(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解法一)借助树状图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P (游戏者获胜)=2142=. 生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解法二)(红,蓝) 开始红蓝 红 蓝 红蓝 (红,红) (蓝,红) (蓝,蓝)借助表格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红色蓝色红色(红,红)(红,蓝)蓝色(蓝,红)(蓝,蓝)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P(游戏者获胜)=2142=.【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配紫色”游戏,既复习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知识:利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为下一步改变第一个转盘颜色分配做铺垫.【教学智慧】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部分学生提出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写文字没有必要而且麻烦,是否可以省略不写.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让学生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思考编者加上这几句话的意图.(二)引入新授师:我们这节课继续巩固如何借助于树状图或表格来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略)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1.师:展示游戏:用图所示的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小颖的做法是这样的,这种做法对吗?请判断.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P(游戏者获胜)=2142=.生:独立思考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不赞同.(红,蓝)开始红蓝红蓝红蓝(红,红)(蓝,红)(蓝,蓝)师:同学们,你为什么不赞同这种做法,你能说出原因吗?生1:老师,我认为转盘1中红与蓝两种颜色的面积不同,这种做法不准确.生2:我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当两种颜色不一样时,不能直接利用树状图解决. 生3:我们小组也赞同.这种做法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不均等.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我们怎样才能保证“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的必要性.【教学智慧】当我询问学生小颖的做法是否正确时,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对,但是又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只会说“转盘1红与蓝两种颜色的面积不同”.个别学生意识到这种情况下书写“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有些不妥,我让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学生得出结论: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必须相同.探究活动二: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从而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获胜的概率?【教学方法】此环节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探究. 【教学智慧】学生通过讨论或自学课本能想到把左边转盘中的红色区域等分成2份,分别记作“红色1”“红色2”,保证了左边转盘中指针落在“蓝色区域”“红色1”“红色2”三 个区域的等可能性,再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获胜的概率.例如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表:总共有6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3种,∴P (游戏者获胜)=2163 .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探究而得出的结论,形成的知识会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应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师:同学们,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相信大家对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有了更深的认识,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多媒体展示议一议: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应注意些什么?生:几乎同时说出,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必须相同,即确保机会均等的原则.探究活动三:应用师:继续展示例2.袋中装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和“2”.小明设计了一个游戏:游戏者每次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并且自由转动图中的转盘(转盘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扇形)如果所摸球上的数字与转盘转出的数字之和红色 蓝色红色1 (红1,红) (红1,蓝) 红色2 (红2,红) (红2,蓝)蓝色 (蓝,红) (蓝,蓝)为2,那么游戏者获胜.求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思考:这一问题与前面的“配紫色”游戏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并小声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智慧】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够意识到无论是转盘还是摸球都能保证所出现的结果可能性相同,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所以本题完全可以用树状图或表格法来求概率.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你的方法,最好男生、女生各出一位代表. (男生 张翔 ):树状图法解: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6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和为2”的结果有1种:(1,1), ∴P (游戏者获胜)=61. (女生 张曼晴):列表法解: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61种:(1,1),∴P (游戏者获胜)=61.【设计意图】本例的情境似乎有些复杂,但它在本质上和本课时一开始的“配紫色”游戏有些类似:摸球的过程相当于转动转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摸球与转动转盘之间的相同点:都能保证所出现的结果可能性相同.从而为下一节课模拟试验做好铺垫.开始12 23 3 2 1 (2,3) (2,2)(2,1) (1,3) (1,2) 1 (1,1)三、总结收获,拓展提高学生畅谈收获,师生互相补充:1.使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可能性必须相同.2.无论是转盘游戏还是摸球游戏共同点是都能保证所出现的结果可能性相同,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可以用来模拟一些结果等可能的试验.【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刚开始的问题“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写文字没有必要而且麻烦,是否可以省略不写”在本节课已经得到解决,学生在总结中更加明确使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结果等可能”的必要性,使知识更明朗化.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出模拟试验的特点.为下面学习《生日相同的概率》和《池塘有多少鱼》作铺垫.达标测试1.(2012年合肥题)用图中两个可做“配紫色”游戏:旋转两个,若其中一个红色,另一个蓝色即可配成紫色.那么可配成紫色概率是( ) A .21 B .31 C .41 D .432.(2012年广西题)如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两个扇形,同时转动两个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为3的概率是( ) A .21 B .31 C .41 D .513.如图,小明和小红正在玩一个游戏:每人先抛掷骰子,骰子朝上的数字是几,就将棋子前进几格,并获得格子中 的相应物品.现在轮到小明掷,棋子在标有数字“1”的那一格,小明能一次就获得“汽车”吗?小红下一次抛掷可能得到”汽车”吗?她下一次得到”汽车”的概率是多少?点拨:小明的棋子现在第1格,距离“汽车”还有7格,而骰子最大的数字为“6”,所以小明一次不能获得“汽车”;若小红得到“汽车”则需两人掷出的数字之和为“7”,所以小红有可能的到“汽车”;用树状图或表格的方法可以求出P (随机掷两次骰子数字之和为7)=61366 即小红下一次得到”汽车”的概率是61. 【设计意图】本题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板书设计:§6.1频率与概率3探究活动1 探究活动3:例题结论: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必须相同.探究活动2 应用:教后反思:这节课在我最初看来没有什么内容,但是当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编者编排本节课的内容的确大有深意,特别是当学生上节课问我为什么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后面要写那么繁琐的一段话时,我才认真地考虑到保证试验“结果等可能”是古典概型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一点必须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所以本节课安排在学生刚学习完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之后应该是起到强调和揭示本质的作用.我认为本节课第三个游戏除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在教学中还应该向学生渗透“万变不离其宗”的哲学思想,从而为今后做模拟试验来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做铺垫,这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今后在教学中还是应该在深挖教材和教法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 这个是一年半前准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时候写的文章,今天在电脑里面翻出来了,传上来分享下,因为是自己当时研究验证过的,而且很详细和系统的讲解了R-2R梯形电阻网络的DAC在程控放大器的应用。

设计起来会使系统相对比较简单。

经常看到DAC在程控放大衰减中的运用,下面是研究的心得体会,数模转换器的核心是一个精密R-2R梯形网络,根据电路理论灵活运用DAC 中的梯形网络,可以用DAC实现新的功能。

下面是DAC内部电阻网络图:Rfb为固定电阻,Rfb-OUT1等效为一个10k电阻;而REF-OUT1等效为一个可变电阻Rx,那么在运放中适当利用这两个电阻的位置可以实现程控放大和程控衰减的效果。

1. 程控放大(不是线性的,是反函数关系!U=(**)/D )放大电路等效如下:如图所示,Rfb=10k,REF=Rx,所以输出放大倍数为A=Rx/Rfb,当用10位DAC时候,放大倍数为1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