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872b7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0.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诗歌的形式、特点以及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星星”的象征意义;3. 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了解不同的译本所呈现的风格和文化特色;4. 能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加深对诗歌的感性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课上,我们将学习《星星变奏曲》。
该诗由中国著名文化大师林语堂所著。
三、教学方法1. 朗读课文,集体讨论,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解释和重点强调。
2. 分组研读不同的译本,分析不同的翻译风格、文化背景以及意境传达效果。
3. 背诵诗歌,反复朗读,模仿大师朗读风范,体味音韵美感。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林语堂,林语堂所写的《星星变奏曲》并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基础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诗歌的特点及结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
2. 学生通过听课及课后阅读进行理解,发挥自由阅读的特性,积累课前或课后的知识。
三、分组研读不同译本并分析(25分钟)1. 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不同的译本,同学们在小组内分析文化背景、翻译风格、意境传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 小组跟全班学生分享他们对不同译本的分析结果。
四、背诵及朗读(30分钟)1. 教师给予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背诵,可以遵循分段背诵或整句背诵的方式,尽力体悟诗歌内涵。
2. 学生进行小组朗读,互相检查及提供反馈,孕育诗歌的感性理解,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诗歌,并在良好的氛围下感受音韵美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简要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五、作业1. 继续背诵《星星变奏曲》。
2. 了解自己的身边有哪些类似的诗歌,进行收集整理,区分它们的特点。
六、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宜于营造,教师在点赞学生时,语气宜平和、真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收获满满的奖励感。
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c4aef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0.png)
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6篇】星星变奏曲教案篇一星星变奏曲教案邢文军一、导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
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8938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6.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星星变奏曲》。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自然、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歌。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2)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深对诗歌的记忆。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 收集其他关于星星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3. 写一篇关于《星星变奏曲》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星空图片,让学生感受星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3c9f2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70.png)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课方案《星星变奏曲》,是诗人江河所写,他在诗作中间灌输了厚重的历史感。
下边是小编分享的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课方案,欢迎大家阅读!一、导语:每当更深夜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
就会身不由己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齐背这首诗:“远远的街灯了然/仿佛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仿佛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漂亮的街市/街市上陈设的一些物件/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纳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
进而表达了作者神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绘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
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如何的思想呢?二、整体感知: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严寒残忍的现实的嫌弃和厌恶。
2、分别归纳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一):光明与美好的境界对照严寒和残忍的境界追乞降神往嫌弃和厌恶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邻近,形式邻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
这类构造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
(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
)因此,标题中的“星星”揭露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露了诗歌的构造。
三、局部品尝商讨: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述的意象是哪些并谈谈这些意象的特色?从其特色中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提示:星星、湖、萤火虫、春季、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帜弹——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夜、严寒、冰雪、磨难的诗、僵直的土地、瘦弱的星——可怕残忍——黑暗残忍的象征。
2、要点品尝以下诗句的含义:(1)、为何说“每日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抖动”?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同样的美,每个人都希望每日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类梦想就像星星同样的光亮,像像蜜蜂同样酿造出来蜜同样的甜。
最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9篇)
![最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cc7d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f.png)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9篇)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星星变奏曲》是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
作者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这首诗在诗歌技艺、创作手法和诗歌主题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
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本文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语言清丽流畅,这些都很适合学生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二、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2、揣摩语言,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感知“星星”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生活的美好,感受时代脉搏,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认真理解诗意。
2、品味语言精炼优美的特色,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3、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四、教学策略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加大课堂的容量,促进学生的理解。
2、学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的制作,朗读材料的准备,学案的制作,学生根据学案预习课文,自主学习。
六、教学环节(一)课堂导入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导入新课(二)课堂讲授1、作者及朦胧诗介绍江河是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星星变奏曲》是他的一首重要诗作。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f15e5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1.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案一学问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悟其象征意义二力量目标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2、揣摩语言,品尝诗句的丰富内涵。
三德育目标感受世代脉搏,体会生活的美妙,激发同学追求盼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观赏文章。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预备】一教学方法1.诵读法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盼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美丽,引导同学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领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育同学对诗歌的感悟力量。
2.联想想象法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气氛激活同学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
3.商量探究法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同学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
二教具预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静谧的深夜,郭沫若遥望星空,产生秀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诗人江河面对闪耀的星星,也不禁产生朦胧的向往。
”今日,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看看诗人江河面对满天的星星产生了怎样的遐想。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1、朦胧诗简说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究性的新诗潮。
2.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头》《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72be53edde80d4d8d05a4fdb.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星星变奏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⑵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情感目标:⑴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⑵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
就会不由自《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江河。
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三、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⑴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
)⑵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f4b8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3.png)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10篇《星星变奏曲》教案篇一星星变奏曲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教学过程一、题解与导入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一)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2954d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6.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了解模糊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较、比照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朗读模糊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尝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拟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比照,理解诗歌主旨。
3、仿照诗歌构造,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认和对光明的憧憬,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盼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受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1、了解模糊诗的审美特征。
2、理解诗歌所寄予的诗人的抱负和信念。
【教学难点】: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1、《星星变奏曲》是模糊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
这首诗在诗歌主题、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表达了模糊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现现实与抱负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2、教读本文,应简介“模糊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供应学问平台。
课文借用了“变奏曲”这一音乐术语,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教学活动应强化诵读,在熟读过程中,揣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悟其象征意义。
对于形象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鼓舞有创意的共性化阐发。
以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1、诵读法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盼望之歌,全诗含蓄模糊.意境美丽,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领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育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量。
2、联想想象法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3f7972c850ad02de8041d3.png)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设想教学活动应强化诵读,在熟读过程中,揣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对于形象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合作研究,鼓励有创意的个性化阐发。
以提升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水平。
2.联想想象法全诗使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
3.讨论探究法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升审美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由关于“星星的诗句”导入回忆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个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介绍和朦胧诗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发表*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朦胧诗孕育于“*”时期的“地下文学”。
它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实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表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星星变奏曲》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星星变奏曲》教案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d49ea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5.png)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难点
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五、教学过程设计
接
1.朦胧诗的相关知识介绍。
2.作者江河及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三、诵读, 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五、研读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六、课堂小结
七、拓展提升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 表达一种企盼。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2.自读, 读准字音、节奏。
3.参考课本后播音员丁建华所淡的朗读感受, 自由诵读全诗。
要求: 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并思考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 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 用几个词概括出来。
四、品读, 把握诗歌含义。
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并把认为写的好的诗句画出来,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说说你喜欢的诗句好在哪里?学生如果没有谈到的句子, 教师再作补充, 以便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学生认知障碍点: 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3.学生认知障碍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目标
1. 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 领会其象征意义。
2、通过诵读, 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语言, 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歌主旨,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3.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歌主旨,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e6f8bdd0d233d4b14e69a2.png)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教学过程:一、题解与导入回忆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一)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26a9850242a8956bece48d.png)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案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一、题解与导入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放录音带)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练习: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
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9c2602f60ddccdb38a039.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案《星星变奏曲》在浓重的失落感中萌发出来的追求与寻找,既给这些诗篇蒙上一片迷悯与感伤的情调,又浸透着不甘湮没与泯灭的内在力的冲击与奔突。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诗句,领悟比喻句的寓意,把握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1、采用先学后教的洋思模式。
2、理解本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变奏曲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知星星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品味,把握意境。
难点:比喻句的含义,变奏曲的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天上的街市》,引入教学。
二、知识介绍: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自学指导1:(整体感知)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四、合作展示1:1、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五、自学指导2: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六、合作展示2:1、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b78db1b84ae45c3a358c7b.png)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星星变奏曲》,是诗人江河所写,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欢迎大伙儿阅读!一、导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
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您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纳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
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
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如何的思想呢?二、整体感知: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一):光明与美好的意境对比寒冷和残酷的意境追求和憧憬厌弃和憎恶注:像如此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
(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
)因此,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
三、局部品味探讨: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提示: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子弹-—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2、重点品味以下诗句的含义:(1)、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一辈子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星星变奏曲》](https://img.taocdn.com/s3/m/b90c06f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7e.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星星变奏曲》一、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二、教学过程:一、题解与导入二、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某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一)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案
通过学习课文《星星变奏曲》,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
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 运动的主将之一。
(放录音带)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 谁还需要--- 还会--- ”开头;从第
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
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练习: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
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