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更加注重除药物外的其他可行性治疗方法,这就是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身体等变化,能其及时的作好心理疏导工作,对减轻疾病,促进疾病痊愈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心理状态患者的心态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但他们来到医院的心情是一致的,一般患者刚到医院,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表现为紧张、不安、有寂寞、陌生感。

出现失眠、食欲不佳,不喜欢交流,经与医护人员接触,对自己的病情略有所知,病房环境也渐熟悉。

心理上也逐渐感到踏实、安全,经过与同病室病友交流,对病情了解更多,能适应医院生活及环境,表现为积极配合治疗,若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则表现为心情舒畅,食欲增加,睡眠好,若治疗效果不佳,则表现烦躁、沮丧、食欲差,思想顾虑加重,出院时,若病已痊愈,则欢欣鼓舞、愉快告别、重返工作岗位,若疗效不明显,需继续治疗,则对疾病预后问题思前想后,心情抑郁。

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因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1.1不同年龄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老年者患有慢性病,病程长,因而顾虑较多。

情绪消极、悲观。

中年患者对家庭,子女,工作的顾虑较多,一般不愿拖长住院时间,当病情略有好转时便急于出院,青年患者无过多的顾虑,较易适应医院生活环境。

未婚青年则常考虑到疾病的预后,担心影响个人问题的解决,婴幼儿多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对治疗有恐惧感,要求家长陪伴。

不易配合治疗。

1.2不同性别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男性患者多数能较快习惯医院生活,易保持正常睡眠与饮食,对医护人员易产生依赖心理。

女性患者多数对病房环境的细节较注意,适应较慢,挂念家庭及子女,常有不安全感,愿结识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女病友,容易与女医务人员熟悉。

1.3农民与职工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农民患者中家庭经济状况差者,常因未能及时诊治而使病情延误,且家庭负担大,患者多情绪郁闷,顾虑重重,家庭经济富裕者则后顾之忧较少,但因挂念家庭,农作物等,也多希望早日出院。

护理中的心理健康支持

护理中的心理健康支持

护理中的心理健康支持在护理中心理健康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因此,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护理中的心理健康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在患病或受伤的时候,很多患者会感到沮丧、焦虑甚至绝望。

这时候,护士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可以通过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新振作起来。

其次,心理健康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在医院里,很多患者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在接受手术或治疗的时候。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他们的焦虑和压力,让他们感到放心和安心。

护士可以利用各种心理健康支持技巧,如放松训练、呼吸练习等,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的挑战。

此外,心理健康支持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和治疗过程。

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会感到无助和沮丧。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和治疗过程。

护士可以提供信息和教育,引导患者正确的应对疾病和治疗,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

总之,护理中的心理健康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更好地适应疾病和治疗过程。

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更好地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护理学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与指导

护理学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与指导

护理学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与指导导言:在医院里,患者的家属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面对患者的疾病,而且还需要应对困扰着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

作为护理学的一部分,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与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在提供心理支持与指导方面的作用,并讨论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理解病人家属的心理需求当患者家属得知亲人患有严重疾病时,他们往往会感到震惊、焦虑和无助。

他们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担忧和恐惧,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

同时,他们也需要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指导,以了解疾病的状况、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方法。

二、提供情感支持护理学强调情感支持对患者家属的重要性。

护士应该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表现出理解和关心,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轻声细语、亲切的表情和体贴的姿态,传递关爱和关心。

此外,他们还可以鼓励患者家属互相交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三、知识传授和指导除了情感支持外,护理学还强调向患者家属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指导。

护士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解答患者家属关于疾病的疑问,并向他们介绍相关的护理方法和应对策略。

通过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建议,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护理能力。

四、沟通技巧的应用在护理学中,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至关重要。

护士应该学会主动倾听患者家属的需求,并合理解释疾病的情况和治疗方案。

在与患者家属交流时,护士应该使用明确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确保患者家属能够理解他们所说的内容。

此外,护士还应该尊重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决策,与他们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

五、引导情绪的释放与管理疾病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是一场心理和情绪的考验。

护理学的角度来看,护士应该引导患者家属合理地释放情绪,如焦虑、愤怒或悲伤,并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情绪。

护士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提供情绪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结论:护理学在提供心理支持与指导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病人家属。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作者:孙彩凤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技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患者消除或缓解由于疾病或其它方面的问题引起心理压力,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心理护理;临床;重要性【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22—0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1]。

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稳定协调的心理环境,为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质量。

1 心理护理的意义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结构(如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等)与心理活动的形成、发展有关。

当各种不利的内外因素导致情绪、意识、性格及思维发生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则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即生物反馈)促使体内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功能及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这种身心双向互相为因果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也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2]。

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

因此重视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2 心理护理的特点2.1心理护理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心理护理的普遍性体现在其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实施范畴渗透到了临床护理的各个角落,不仅从医院内、外科等主干科室和各专科及辅诊科室逐渐扩展至社区、疗养、戒毒等场所;而且还从心理和疾病本身,扩展到病人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

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2.2心理护理的针对性和复杂性:由于患者的生活经历、身体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精神感情需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即使疾病相同,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提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效果。

方法: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

结果:干预组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存在率更低,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

结论:应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急诊护理工作中,针对患者家属存在的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加以干预,使其不良心理状态得到缓解,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前言: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严重,患者家属压力相对较大,焦虑、抑郁、恐惧情绪严重,对患者的治疗不利[1]。

本文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对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干预组患者47例,包括男性24例,女性23例。

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54.41±0.65)岁。

对照组患者47例,包括男性23例,女性24例。

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54.38±0.7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针对焦虑、恐惧、抑郁问题,分别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法对其加以护理,同时考虑家属与患者的关系,及其年龄等因素,提高心理护理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存在情况,包括焦虑、恐惧、抑郁3项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或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指标。

浅谈对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浅谈对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浅谈对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引言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

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

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

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

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

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

论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中的重要性

论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中的重要性

论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中的重要性【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护理制度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护理理念也日益更新。

人们对日常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中的应用也更受重视,因此,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需求;措施日常护理中的心理护理要求医护人员需更多知识来认识和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诊断和即使采取心理护理措施。

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学科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举止、语言情感等帮助患者改变他们的心里状态,使他们由悲观消极变为主动积极,由脆弱变为坚强,以促进病患者快速恢复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病患者早日康复的目标的实现。

认识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中的重要性就首先得了解并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采用心理护理措施,以更好进行心理护理,从而体现心理护理对病患者的重要性。

1病患者的心理需要人经历了病痛的折磨,难免会形成悲观、被动等不同的心理状态,导致他们社会角色的转变,由自由主动转向被护理和被动,这样的环境和角色的转变引起他们产生病患者特有的心理需求。

1.1接受的心理需求人一旦遭遇伤痛患上疾病,都希望能尽快的得到及时的诊治。

在病患者入院时,希望医院能接受其入院治疗,对于特殊病情的病患者对接受的心理需求更为强烈。

而入院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接受救治和日常护理,病患者更希望能获得日常护理人员的理解,以及在由医护人员、其他病友以及日常护理负责人的组成的新集体中被接纳,从而融入群体中,成大家都欢迎的人。

1.2尊重的心理需求病患者患有各种疾病,甚至导致部分功能的丧失,往往在日常护理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就更增强其对被他人尊重的心理需求强烈程度。

有些患者在患病前在社会上打拼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有时有意或者无意表现出他们的社会身份,以赢得尊重。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姜帅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姜帅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姜帅摘要):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影响效果不理想,但是如果有家属的配合,利用病人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及日常情感表达方式,会增加病人心理护理的效果,促进护理计划的实施,更能减少医患矛盾,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引言过去几年,医学事业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在现代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已经成为护理程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心理护理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医治效果。

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会对疾病治疗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病人心理的护理,注意病人的就医心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消除病人的消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因此,护士必须熟悉各科室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由于突发疾病和明显的意识症状,患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导致紧张和焦虑。

有些病人病情严重,害怕病情恶化,表现出不耐烦。

他们对反复检查和治疗缺乏耐心。

有时,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态度是僵硬和粗暴的。

患者入院后不了解必要的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

其中一些会增加疼痛。

患者在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感到恐惧和不安。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将心理学应用于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

人们在生病后会有独特的心理需求和反应。

因此,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家属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态度和行为影响患者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和抑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最大努力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心身状态,使其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二、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1.疼痛的心理护理有些病人,如肿瘤、外科手术、外伤、慢性炎症或结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有些慢性疼痛,原因比较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

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都发上了更本的改变,从重视疾病到重视整体身心护理,心理护理已经逐渐被临床护理工作者所重视,显现出了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就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患者的心理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作出调整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关键词:心理护理;患者需求护理要想成为自主性专业,摆脱依赖和束缚,必须有独到的理念和能力。

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之所以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欠缺心理护理的技巧和能力,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机械操作状态,阻碍整体化护理的完善和进展。

护士与病人有着密切的接触,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

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这是不该忽视的护理范畴。

1 患者心理需求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及陌生的环境都会产生患者特殊的心理需求。

1.1安全需要:患者住院治疗后进人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在医疗活动中不同检查、治疗、用药的可选择性会感到茫然。

由于患者未受过相关的医学知识教育,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害性,相关费用的不确定性会都产生焦虑情绪。

因此患者住院期间对于各种检查、治疗,既寄予希望又充满担忧。

1.2爱与归属的需要:患者住院后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在由医务人员、病友共同组成的新群体里,渴望能与病友沟通,相互之间关系融洽。

患者住院期间想家,想孩子,如能得到家人、朋友的关爱与照顾则有利于患者产生积极情绪。

1.3尊重的需要:患者往往因丧失部分能力,处于被动地位,更增加了对自尊的需要和渴望被人尊敬。

患者可能通过与医务人员亲切的感情交流而使自己受到重视,也希望得到关照。

有一定地位的患者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身份,希望能得到认可。

如果患者感到自己在医务人员心目中没有得到重视往往会产生伤感,从而降低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1.4自我实现的需要:患者住院后疾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但也会担心因此而耽误工作和学习。

2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临床护理中,护士的言行举止是影响患者许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也可以成为病人盲目猜测自己病情以及评价护理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

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它对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护士作为直接面对患者的医疗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并有效辅助患者康复。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首先,心理学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患者在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

护士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好地参与护理工作,并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关怀。

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帮助护士分析和解读患者的心理需求,促进患者的安慰和康复。

其次,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之一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

护士需要与患者、家属、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可以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并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教导护士如何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切,并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满足患者的心理和实际需求。

另外,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还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

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面对患者的痛苦和困惑,这会给护士自身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护士识别和管理自身的情绪和压力,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疏导。

此外,护士还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指导患者应对疾病适应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加快康复进程。

最后,心理学的应用还包括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心理学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习惯等。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护士可以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促进患者的健康意识和积极行动。

总之,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是不可忽视的。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并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因此,护士应该不断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与病态心理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护理与病态心理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护理与病态心理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全面的医疗方式,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
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护理与病态心理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凸
显无疑。

患者在面临疾病困扰时,心理健康往往更需要得到专业的关
怀和照顾。

首先,护理工作者在接触患者时应该具备丰富的心理护理知识,能
够准确判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

对于病态心理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及
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稳定其情绪,促进康复。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关心,让患者感受
到身边有人在关注和呵护。

其次,护理工作者应该注重对患者心理需求的了解和关注。

针对不
同病症和病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
治疗信心。

比如,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心理疗法,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

对于孤独症患者,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心,建立起亲密的信任关系,促进
康复。

最后,护理与病态心理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表现在疾病康
复阶段。

在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时,护理人员应该继续关注患者的心理
状态,避免患者产生康复焦虑和复发情绪。

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指导,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重新开始美好的
生活。

总之,护理与病态心理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应该全面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通过专业的护理手段和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走出病痛,恢复健康。

只有在身心俱佳的状态下,患者才能真正实现康复和健康。

护理中的病人心理支持

护理中的病人心理支持

护理中的病人心理支持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除了专业的医疗技能外,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同样至关重要。

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支持不仅能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还能提升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护理中的病人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首先,病人心理支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疾病本身会给病人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而心理上的负担往往更为沉重。

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会导致病人焦虑、抑郁甚至产生绝望情绪,进而影响病人的康复进程。

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需要关注病人的生理状况,更要关注其心理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其次,为了有效地开展病人心理支持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疾病对病人心理的影响,及时判断病人的心理状态。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倾听和理解病人的情绪,及时安抚和鼓励病人。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具备应对突发心理危机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病人的情绪波动,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供病人心理支持。

首先,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温暖细致的护理态度来传递关怀和支持,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其次,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病人传递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病人树立积极的心态。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机构为病人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总之,护理中的病人心理支持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良好的心理支持不仅有助于病人更快地康复,还能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护理人员应认识到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让更多的护理人员重视和重视心理支持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服务水平,为病人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就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1 患者的心理需要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由于疾病的影响,必然会产生很多异于常人的特殊心理需要。

因此,了解掌握他们的需要,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进而改善医患关系。

患者常见的心理需要有。

1.1 尊重的需要一般而言,患者认为自我的被认识和受尊重,会加深医务人员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受到较好的治疗待遇。

因此患者需要被认识和尊重,不仅需要被医护人员所认识,而且需要被其他人所认识。

医生或护士能够做到多到病房几次,多在患者床头站一会,甚至多给患者一些微笑,患者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1.2 安全的需要患者希望能够在医院获得有效积极的治疗,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出院,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因此每个患者都把安全视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这也是患者求医的最终目的。

有些患者看似好像十分挑剔,其实,这正是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故医务人员对任何有可能影响患者安全感的行为,都必须尽量避免。

新的治疗手段及措施应加以详细解释,使患者在心里和行为上予以接纳,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这样有利于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稳定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1.3 适应的需要适应是指患者能否合理应对角色转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刚患病的患者,一下子很难完成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角色转换,期间需要有一个过度和适应时期,以慢慢克服以前健康时的习惯性心理作用,适应患者角色生活。

同时由于面临着环境的变化,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病员经常更换,不断有新的个体加入这个小群体之中。

因此,对每个患者来说都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

这样将有利于患者进入患者角色,加速诊疗过程,促进康复。

护士心理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护士心理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护士心理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的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同时还要承担照顾病人的责任和工作量。

因此,护士的工作经常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护士心理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护士心理健康的定义护士心理健康是指护士在生活和工作中正常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

护士的心理健康是其职业成功、生活质量和个人幸福感的必要前提条件。

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压力的应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维护、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的建立、目标的确定和达成等。

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护士的心理健康对其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护士心理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护士心理健康与护理效率护理工作涉及到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

护士需要耐心、严谨、细致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并在关键时刻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干预。

如果护士有情绪问题或者不良情绪状态,他们将会面临思考不清晰、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和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这将会影响护理效率,使护理质量降低,同时也给护士自己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心理健康与患者安全在医疗过程中,护士往往是患者日常护理的主要责任人员。

护士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监护。

护士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将会影响对患者的关注和监护,进而会造成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安全。

例如,一位心情不佳的护士可能会忽略患者的反应或者症状,进而出现错误操作,这将会对患者的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

护士心理健康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医疗过程中,护士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护士的心理状态不佳,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冷漠、怠慢等不良态度,这将会影响患者的信任和对医疗团队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护士心理健康对职业生涯的长远影响护士经常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这将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比如焦虑、抑郁等。

护理心理方案

护理心理方案

护理心理方案引言: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合理而有效的护理心理方案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护理心理方案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护理方法。

一、护理心理方案的重要性1. 促进患者康复:心理因素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恢复,并增强对治疗方案的积极性。

2. 缓解焦虑和压力:患者在疾病期间往往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护理心理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这些负面情绪,提升心理抵抗力。

3. 增加患者满意度:通过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心理护理方法1. 积极倾听和沟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护士要对患者的言语和非语言表达进行积极倾听,并使用温和、鼓励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的归属感。

2.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应当成为患者的情感支持者,通过关心、鼓励和陪伴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3. 清晰的信息传达:护士需要向患者提供有关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清晰信息,以减轻其不确定感和焦虑感。

4. 应对技巧教育: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一些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

5. 心理疏导:对于患者在心理上的痛苦和困惑,护士可以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内心压力。

三、护理心理方案的实施步骤1. 评估患者心理需求:通过与患者交谈和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需求和困扰。

2. 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并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实施心理护理方法:根据心理护理计划,运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如倾听、支持、教育和疏导等。

4.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结论:护理心理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重要性

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重要性

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重要性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意义非常重大,术前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恐惧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

其次,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消除患者的疑虑和焦虑,从而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心理护理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意义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本文将科普介绍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外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活动及原因在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常常会出现疑虑、紧张、害怕、恐慌、烦闷、怅然若失等心理活动首先,患者的病情通常会突然急剧变化,没有任何心理预期,这会让患者感到极度害怕。

其次,在手术前,患者会思考很多问题,例如担心手术过程中会发生意外、手术后恢复需要多久、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等。

第三,患者的经济条件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

第四,患者家属的关心程度和陪伴情况也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影响。

第五,患者会非常关注主刀医生的医疗水平。

最后,疾病的痛楚加剧了患者的主观感受,使情绪产生大幅波动。

尽管外科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排除病灶、重新唤醒身体机能,但手术前的心理活动同样需要重视和关注。

二、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病痛,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挑战。

术前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因此,术前心理护理对于外科手术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术前心理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消除恐惧、增强信心,从而对手术充满信心和勇气。

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效果。

其次,术前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避免因为对手术的不了解而产生过度的担忧和恐惧。

有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和风险。

心理护理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1 8・ 6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 0 8年 1 2月第 2卷第 2 3期
C i dD u A p De 0 Vo . No 2 hnJMo rl p1 e 2 08. 1 2. . 3  ̄

胞和单核细胞- 细胞吞 噬及 杀灭 铜绿假 单胞 菌 , 巨噬 故亦 不
易致病 。当外伤损 害了完整 的角 膜上皮 , 坏了角膜 屏 障 , 破
起 患者的重视 , 从而 改变对疾 病 的认识 , 听从 医生和 护士安
以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及院方的信任 , 加护患双方 的信息 增 交流和相互理解 , 增强患者 战胜疾病 的信心。在实施整 体护 理 的过程 中, 护理评价等几乎所有 的护理 环节 中都需要 护士
应用沟通技巧。因此 , 时把握 患者 的心理变 化 , 及 不失 时机
勇气。 13 护理方法 .
排, 积极配合治疗 , 遵照 医疗人员指 导 , 以达 到早 治疗早恢复
的 目的 。
13 5 建立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 讲究 语言 的艺术 性 , 巧性。 .. 技 护理 工作 是同人 打交道 , 不开语 言 的表 达和信 息 的交 流。 离 在人 际沟通 中 , 充分认识语 言表达 的重要性 , 晓之以理 , 要 要 动之 以情 , 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合作。在人 际交往 中培养 自己 的相容 品格 。平时多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 有关 的疾病 知识 , 对 住 院患者实施系统化 的整体护理 , 同时能够 向社 会表达出护 理专业在人类健康服 务 的大系统 中所负 责解决 的 问题 的范
围和方法 , 确保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水平 全面提高 。 J
13 6 及时解决 已发生 的矛盾 。. 护患 矛盾 产生后 , 理人 护

心理护理经验总结

心理护理经验总结

心理护理经验总结心理护理作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名护士,我深知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现将我的心理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一、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在与患者沟通时,我始终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论其年龄、性别、身份和病情。

我善于倾听患者的诉求,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通过真诚的沟通,我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后续的心理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计划在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后,我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详细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家庭背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

对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我会给予耐心安慰,并运用专业心理干预技巧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三、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在护理过程中,我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我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焦点疗法等心理干预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我还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如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以减轻心理压力。

四、家庭和社会支持,共同促进患者康复家庭和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我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家庭状况,心理支持。

我还会邀请患者的朋友、亲人参与心理护理工作,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关爱的环境。

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有助于患者树立信心,加速康复。

五、持续关注,防止心理问题反弹心理护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因为患者的病情好转而忽视心理护理。

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我会持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对于有心理问题反弹风险的患者,我会加强干预,防止心理问题再次出现。

六、总结与反思,不断提升心理护理水平在心理护理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护理行为和方式,以期不断提升心理护理水平。

了解家属与患者心理预期的目的

了解家属与患者心理预期的目的

了解家属与患者心理预期的目的在临终关怀中,患者家属不仅承担着照顾者的角色,面且也是医护人员的服务对象。

医护人员在做好临终患者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照顾。

当临终患者家属得知亲人已面临死亡,往往比患者本人更难接受死亡的事实,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常因家属自身的文化程度、应对方式、个性特征、价值观、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与临终患者的亲密程度,以及患者的病程长短、年龄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容易将工作重心放在临终患者身上,从而忽略家属。

加强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关怀和护理,可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有效减少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并有利于临终患者的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一般情况下,临终患者家属很难接受亲人濒临死亡的事实,家属也要经历震惊、否认、愤怒,悲伤和接受五个阶段,而这几个阶段并非都必然发生,其发生的次序也可能有所改变。

常会出现以下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1、个人需求的推迟或放弃家属面对亲人的临终,承受多方面的压力,会对自我角色和承担的责任进行调整,如面临的升学、就业等。

2、家庭中角色与职务的调整与再适应家庭重新调整有关成员的角色,如长姐如母、长兄如父等,以保持家庭的稳定。

3、压力增加,社会性互动减少照料临终患者期间,家属因精神的哀伤,体力、财力的消耗,而感到心力交瘁,可能对患者产生欲其生又欲其死的矛盾心理,这也常引起家属的内疚与罪恶感。

长期照料患者的家属减少了与其他亲人或朋友间的交往。

二、临终患者家属常见心理问题1、焦虑2、愤怒当家属及患者经历四处奔波求医,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得不到控制,症状难以缓解,甚至日益加重,无法达到期望值,加之临终医疗及护理费用的不断增加,临终家属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

多表现为迁怒医护人员,向医护人员提出无理要求,甚至发生过激的行为。

或者抱怨命运不公,难以承受患者即将临终的事实。

在生理方面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慌、出汗、肌肉紧张、血流加速等;在情绪方面可表现为兴奋、激动、情绪不稳定、暴躁不安;认知方面可表现为行为反常、采取报复态度、拒绝帮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云南航天医院外科张泽媛2016年5月18日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单纯性地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如果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患者的情绪稳定。

那么所使用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才能顺利实施,这样做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患者、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前言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逐渐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恰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类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病痛的突然性,自觉症状明显,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

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内心恐惧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有时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所以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

绝大多数患者对入院后需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

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

同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

他们过分照顾患者、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双管齐下必然事半功倍。

目录2.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疼痛的心理护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焦虑的心理护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恐惧的心理护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悲伤的心理护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焦虑和紧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怀疑和不信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同病相怜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依赖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容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急性患者的心理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什么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

因此,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如果家庭成员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患者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为:(1)躯体需要主要是指患者的生理需要,如对空气、休息、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及精神需要主要是指患者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

即便有病时,也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有成。

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关注自身的病情及以后等。

2.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疼痛的心理护理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

对慢性疼痛的患者应转移其注意力,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消除不良消极因素的影响,对缓解或消除疼痛十分重要。

对患者正确看待疾病的行为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关心,对患者不适当的疼痛表现不予鼓励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和行为,有利于纠正不良的疼痛行为表现。

焦虑的心理护理患者表现出焦虑的情绪,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

不同患者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异。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诱导。

首先应尊重患者,让患者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患者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其次要尊重患者的人格,让其感受到被尊重,可采取合理的消遣活动,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如患者焦虑心理较重且不易缓解,可酌情给予安定口服,并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恐惧的心理护理恐惧心理是由于患者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痛苦不安的情绪状态。

当患者受到各种不良刺激而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时,家属要尽量倾听患者的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对患者进行抚摸,必要时抱紧患者有助于稳定情绪。

也可采用松驰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读书、看画报等,均有利于减轻恐惧和消除不良反应。

悲伤的心理护理悲伤是患者感觉或预感到将要出现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

可表现为沉痛、哭泣、懊丧、忧郁或愤怒等,也可有饮食的改变,如饮食突然减少或不思饮食等。

睡眠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时多梦,梦中易醒等。

严重的患者可表现为极度抑郁,否认事实,强迫自己机械地去做某些事情,并有幻视、幻听、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态度冷漠。

在护理这类患者的时候,要尽量养活或消除产生悲伤的原因和促成因素,积极劝慰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找到坚持的力量,如和亲密朋友诉说等;通过和患者的深入交谈,提高患者自身价值;对患者表现的愤怒、哭泣和诉说表示关心和同情;对有孤独、抑制、愤怒情绪的患者,要劝说患者摆脱过去,面向未来,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3.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焦虑和紧张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最丰富的医护人员的医治;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反复陈述病情,担心遗漏病情变化,还有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心治疗,要求减少检查或提前出院。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属对疾病了解后产生恐惧感并过于敏感,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家属更是悲观,此时医护人员要注意避免谈及有关生死问题的字眼;由于心疼患者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治疗产生的恐惧,家属常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不敢去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查阅网上或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自己查阅的资料为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并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护理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因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局限性引起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便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同病相怜感相同疾病的患者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患者家属对老患者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

依赖感患者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行的行为会伤害患者。

容忍对患者不正确的行为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属的共同表现,他们对患者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过激行为如辱骂医护人员也不劝阻,特别是一些绝症患者的家属,任其放纵,并对医护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4.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患者的心理护理急性患者,是指那些突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

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患者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性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急性患者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因此急性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患者,产生的濒死感,恐怖、悲哀、无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患者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亲,一般急性患者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患者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