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研究

合集下载

胆管癌细胞病理生理学的神经及神经内分泌调节

胆管癌细胞病理生理学的神经及神经内分泌调节

雌激素受体的处在 , 包括胆管 癌 , 并认 为其与肝 门部胆管癌
的恶性程 度和 预后 有 关 ;a po K等 运 用 R .C Sm snL TP R 技术在胆管癌 细胞 株 S —h 一 K C A 1检查到 E R存 在 , 1 一 用 7b雌
二醇可以刺激 胆管 癌细胞 株 的生长 , 并用 雌激 素受体 拮抗
这种抑制效应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产生的 , 而且是通过钙离
子依赖性 的 F sA O 1 C 9 ) 号途 径发挥 的 j更深 入 a/ P 一 ( D 5 信 , 的研究 叫发现将三苯氧胺 于事 先用 一 N预处理 的人 胆管 I F
癌细胞株混合 培养 , 可以诱 导细胞 的凋亡并极 大地抑 制移植 瘤的生长 , 这两种 药物 可 以具 有协 同作用 , 因此提 出 一 N I F
剂— — 三 苯 氧 胺 观 察 在 抑 制 E R后 胆管 癌 细 胞 的生 长 情 况 ,
胃、 肠上皮细胞一样被神经 和神经 内分泌激素 调节 J免疫 ,
组化研究发现很 多胆道恶性肿瘤 ( 约有 7 %的病例 ) 0 表现 出 神经 内分泌 性分化 ; 鉴于此 , 本综述通过分析 近年 来发表
化疗不 敏感 , 而且近年来报道胆管癌的发病 率有逐年 上升 生
理 基础 缺乏 深 入 的认 识 , 目前 对 于 哪些 内源 性 分 子 或 系 统 能
够影响胆管上皮增殖 、 生存或机 能活性的认识 少之又 少 ; 胆 汁内的某些成分调节胆管癌 的发生发展 目前 已被一致认 同 , 最近很多研究发现很 多激素 、 神经肽和神经递质能够影响恶 性胆管癌细胞 的生物学 特性 , 他们 认 为胆管 上皮 细胞就 像
刘 臣海 , 黄 强

dis_base_肝胆外科_胆管癌

dis_base_肝胆外科_胆管癌

【疾病名】胆管癌【英文名】carcinoma of bile duct【缩写】【别名】cholangiocarcinoma;胆管细胞癌【ICD号】C24.9【概述】胆管癌通常是指源于主要肝管和肝外胆管的癌,大体解剖学的传统分类习惯将肝实质与胆管分开,如肝实质内源于肝内的小胆管癌属于胆管细胞性肝癌,而胆管癌则指源于肝外胆管和肝门部Ⅰ、Ⅱ级分支的主要肝胆管。

通俗地说,胆管癌指源于大胆管的胆管细胞癌。

临床上将肝内胆管结石癌变、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癌变等未明确列入在内,但胆结石和先天性胆管疾病与胆管癌有着密切的病因学关系,临床上胆管癌常合并有胆结石或胆管扩张症。

胆管癌可分为肝门部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和下段胆管癌3个类型。

其中以肝门部胆管癌最为多见,占同期胆管癌的40%~67%。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在截至2002年12月的近6年中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188例,占同期胆管癌总数298例的63.1%(表1)。

由此可见,在胆道恶性肿瘤中肝门部胆管癌所占比例最大(46%~67%),亦是胆管癌最常见的好发部位。

加之肝门部胆管癌位于肝门部特殊复杂的解剖学位置,长期以来一直是外科治疗中的疑难点,而属于高危性的外科手术范畴,曾一度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禁区。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外科医师能更深入透彻地了解肝门部区域复杂的肝胆管、肝动脉和门静脉三者之间的毗邻关系,而只有外科技术更为成熟的外科医师才能使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够达到成功,或降低手术并发症。

近10多年肝门部胆管癌在外科治疗中备受关注,并在肝门部外科领域中取得明显进步。

诚然,胆道肿瘤无论在外科治疗与临床研究等方面与常见的胃肠肿瘤、肝癌等相比,起步要晚得多,其外科治疗的水平与疗效目前仍存有很大差距,但在现代外科综合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的今天,肝门部胆管癌等曾很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肝门区域的肿瘤,已经显示出外科治疗良好的结果和仍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

【流行病学】1.发病率 以往曾认为胆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但从近年来各国胆管癌的病例报告看,尽管缺乏具体的数字,其发病率仍显示有增高的趋势,这种情况也可能与对此病的认识提高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有关。

胆管细胞癌CT强化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胆管细胞癌CT强化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之答禄夫天创作
[腹盆部] ZT0300:【原创】胆管细胞癌CT强化特点及其病理基础胆管细胞癌ct强化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病理基础:大多数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纤维组织丰富,血管稀少,为少血供肿瘤。

胆管细胞癌ct强化特点是:向心性逐渐强化,而且强化时间延长。

1、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强化形式多样,呈边沿晕圈状、条索状或网格状强化。

2、门静脉期病灶有进一步的强化,除了上述的强化形式外,还可见到片状和结节状强化,由于肝实质强化十分明显,病灶仍然呈低密度。

3、平衡期以及延迟扫描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的向心性强化,并随着肝实质强化程度的减低,病灶密度开始高于正常肝实质。

这种病灶强化的渐进性和向心性特点是肝内胆管细胞癌非常重要的
征象,具有诊断性意义,这种特征性表示的病理基础是肿瘤内含有丰富的纤维组织,造影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渗入肿瘤中心,并在肿瘤的纤维组织内滞留时间较长所致。

实例图解平扫
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
门静脉期病灶有进一步的强化,由于肝实质强化十分明显,病灶仍然呈低密度。

平衡期病灶开始明显强化延迟扫描时随着时间的延
长病灶逐步的向心性强化,并随着肝实质强化程度的减低,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病理表现及螺旋CT和MRI诊断研究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病理表现及螺旋CT和MRI诊断研究
C C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 临床上结合 C T、 MR I 及临床 实验 室检查 , 可有效提 高 I H P C C早期诊 断率。
【 关键词】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表现
Pa t h o l o g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a n d d i a g n o s i s o f i t r a h e p a t i c p e r i p h e r a l c h o l a n g i o e a r e i n o ma b y s p i r a l
中国实用 医刊 2 0 1 3年 1月第 4 0卷第 2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md o f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J a n . 2 0 1 3. V o 1 . 4 0, N o . 2

1・




肝 内周 围型 胆 管 细 胞 癌 的病 理 表 现 及 螺旋 C T和 MR I 诊 断研 究
行比较 。结果
C T平扫肿块呈近似 等密度或 略低 密度 , 动脉期 边缘 明显者仅 9例 , 延迟后 内部 不均 匀强化 3 3例 。
早期 边缘 强化 , 延迟后 内部
MR I显示 T 1 wI 低信 号, T 2 WI 不均匀高信号 , 3 4例早期 边缘强化 , 延 迟后 内部 不均 匀呈向心性 强化 。联合诊 断的符 合率为 9 2 . 3 %, 显著高于单独应用 C T 、 MR I 的符合率 7 4 . 4 %、 7 9 . 5 %( P< 0 . 0 5 ) 。结论
o f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5 2, C h i n a

2024肝内胆管癌治疗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4肝内胆管癌治疗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4肝内胆管癌治疗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肝内胆管癌(ICC)是肝脏胆管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

根治性手术被认为是当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案,但是预后仍不理想。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ICC患者的生存率,已成为一线方案。

基于基因组学的靶向治疗能使部分基因突变的ICC患者获益。

另外,全身联合局部治疗也能改善部分ICC患者的预后。

尽管如此,对ICC的治疗依然困难重重。

本文对ICC治疗的策略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约占所有肝癌的20%,特点是隐匿性、高侵袭性、难治性和预后差[1,2]。

过去40多年,IC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我国的ICC发病率已超过6/10万[3]。

手术切除是治愈ICC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0%~30%的患者能获得此机会,术后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20%~35%[4]。

不可切除ICC患者接受现有的诊疗策略,其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仅为11.7个月[2]。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靶向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ICC治疗的困境,给患者带来了福音[5]。

另外,系统性治疗,包括全身化疗联合局部放射、介入治疗等,也成为当前治疗ICC的重要方法。

本文重点关注当前和未来的ICC治疗策略,对ICC手术以及全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ICC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流行病学和诊断ICC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相关,包括纤维囊性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等[2,6]。

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易导致胆道胆汁淤积、胆管上皮损伤,从而促使ICC的发生[7,8]。

另外,ICC易在男性、老年患者中发生,但近年来女性、年轻患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9]。

胆管癌恶性肿瘤

胆管癌恶性肿瘤

胆管癌恶性肿瘤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普通尸检的0.01%~0.46%,肿瘤病人尸检的2%胆道手术的0.3%~1.8%。

在欧美胆囊癌为胆管癌的1.5~5倍,日本的资料则胆管癌多于胆囊癌男女之比约为1.5~3.0。

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

病因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提示胆管癌的病因的因素有:溃疡性结肠炎胆结石中华分枝睾吸虫感染胆总管囊肿等这些因素都能增加胆管癌发病的危险。

【病理改变】1.肝外胆管癌的发生部位在解剖学上根据癌发生的部位肝外胆管癌可分为:①左右肝管癌;②肝总管癌;③胆囊管癌;④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汇合处癌;⑤胆总管癌2.肝外胆管癌的大体形态:肝外胆管癌在大体形态上可分为三型:①管壁浸润型:可见于胆管的任何部位最为多见由于受累的管壁增厚可致管腔变小或狭窄进而可发生阻塞现象②结节型:较管壁浸润型少见可见于较晚期的胆管癌癌结节的直径可1.5~5.0cm③腔内乳头状型:最少见可见于胆管的任何部位但汇合部更为少见此型可将胆管腔完全阻塞癌组织除主要向管腔内生长外亦可进一步向管壁内浸润生长3.肝外胆管癌的组织学类型:根据癌细胞的类型分化程度及癌组织生长方式肝外胆管癌可分为以下6型:⑦乳头状腺癌:除个别为管壁浸润型外几乎均为腔内乳头状型②高分化腺癌:在胆管癌中最多可占2/3以上可见于任何部位癌组织均在管壁内浸润生长环绕整个管壁浸润的癌组织呈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体结构有的可扩大呈囊腔③低分化腺癌:即分化差的腺癌癌组织部分呈腺体结构部分为不规则的实性片块亦在管壁内弥漫浸润生长④未分化癌:较少见有的小细胞未分化癌与胆囊的未分化癌相同癌细胞在胆管壁内弥漫浸润间质较少癌组织侵袭较大常可侵及胆管周围脂肪组织或邻近的器官⑤印戒细胞癌:较少见它与胆囊或胃肠道的印戒细胞癌一样由分化程度不等的含有粘液的癌细胞构成癌细胞无一定结构弥漫浸润⑥鳞状细胞癌:罕见其组织形态与其他器官所见者相同4.肝外胆管癌的扩散与转移:早期发生转移者较少主要是沿胆管壁向上向下浸润直接扩散如上段肝管癌可直接侵及肝要比中下段癌多见最常见的是肝门部淋巴结转移也可至腹腔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血路转移除非是晚期癌者一般较少各部位的胆管癌以肝转移最多见尤其高位胆管癌癌组织易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性血栓可导致肝转移也可向邻近器官胰腺胆囊转移。

胆管病理学

胆管病理学






TNM分期















肝内胆管上皮性肿瘤





易感因素





肉眼分三型肿块形成型(MF)导管 周浸润型(PI)导管内生长型(IG)





细胞学特点





组织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特征
• 1大多数胆管细胞癌呈大小不一的管状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多呈小至中等大小、立方或柱状,可呈 多形性。细胞核较小,可见核仁,多数细胞胞浆 淡染,弱嗜酸性或空泡状。 • 2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同程度、有时是大量的纤维 间质。通常肿瘤中心部位硬化明显,且细胞密度 低,以致密的、透明变的间质为主,并且可以局 部钙化。 • 3常浸润汇管区及肝内神经。





E,F胆道上皮内肿瘤2 G,H胆道上皮内肿瘤3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 其特点是肝内胆管扩张,管腔内含有纤细 的纤维血管轴心的非浸润性乳头状或绒毛 状胆道肿瘤。















胆道粘液性囊性肿瘤(IPMN)









病例讨论-肝内胆管细胞癌

病例讨论-肝内胆管细胞癌
大部分FNH患者可显示中央瘢痕,瘢痕组织在平扫时密度低于 实性部分,动脉期常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延时强化.
FNH典型CT表现
平扫等/略低密度, 若有瘢痕则更低密度
动脉期明显快速均匀强化, 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部分则快速减退,
若有瘢痕则低密度
逐渐呈等密度;若有瘢痕则可延迟强化
FNH周围可见血管影,这与肿瘤周围扩张 的血管、血都有关;同时,有人认为FNH是由于 异常畸形血管所致,所以在动脉期可见到异常灌 注的动脉血管。
胆管细胞癌的组织学分型:胆管细胞癌 95% 以上为腺癌,其中 高分化腺癌最常见,约占 60%~70%,中分化腺癌约占15%~20% ,低分化及未分化型少见。 其它少见组织学类型还有腺鳞癌、粘 液癌、鳞癌、印戒细胞癌等。
肝内胆管细胞癌·病理特点
肝内胆管细胞癌一般较大,内部纤维基质含量多,外部形态表 现为灰自色实质鱼肉样。肿瘤内大量的纤维间质,以中央区分布最 丰富,成活的肿瘤细胞则主要分布于肿瘤的外带,中心区则分布 较少。淋巴结转移多见。
肝内胆管细胞癌
研究显示:动脉期富血供组肿块的强化程度高于乏血供组,这 是由于富血供组肿块的强化区域内富含胆管细胞,且肿瘤细胞比例 较高,而中央纤维基质和坏死成分较少。
但有研究显示:乏血供肿块型胆管细胞癌随着恶性肿瘤的生长 ,病理特征如坏死、纤维化和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效应较富血供肿块 型胆管细胞癌发生早。 同时有研究表明乏血供组5年生存率较富 血供组低。
肝内胆管细胞癌
CT影像学特征:
·多数肝门部胆管走行区可见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可伴随肝叶萎缩。 ·可伴有远端肝内胆管扩张,可见“枯枝状”或“软藤状”改变。 ·增强扫描:典型的肿瘤瘤体动脉期周边呈现环状、斑片状强化,于 延迟期会向中央进展,在内部纤维组织的影响,延迟增强时间较长。 一部分肿瘤动脉期肿瘤也可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及静脉期则多可见到 不同程度的强化,延迟期病灶多呈持续强化。 ·可有门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

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分析

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分析

4参考 文献
1曾 庆 f . 编 . 原 生 物学 . 民卫 生 m版 社 .0 226 _主 病 = 人 20 .8
热、 咳嗽 、 中带 血及 嗜酸 性粒 细胞 增多 等症 。 3 有 痰 () 的实验 室检 查结 果有 一定 误差 , 影响 临床诊 断 。 组 本
( 收稿 E期 2 0 — 1 1 t 0 8 1- 0
经皮 肝穿 肝管 置管外 引 流术
1 . 2治疗 方法 :盐酸 吉西他 滨 10 m / 2 0 0 gm .静 脉 滴 注 3 ~ 0 i , 18 0 6 m n 第 ,d给 药 ; 叶 酸 钙 2 0 / 。 脉 亚 0 mg 静 m2 滴注, 15 ; 第 ~ d 氟尿 嘧 啶 5 0 / , 脉 滴 注 6 , 0 mg 静 m2 h 第 l5 。 1 ~ d 2 d为 1 周期 . 个 全组 病例 均接 受 2 2个 以上 ~ 周期化 疗 1 . 效及 毒 副反 应评 价 :客观 疗 效评 价 标 准按 照 3疗 WHO制定 的标准 完全 缓解 ( R) 部分 缓解 ( R) 稳 C , P , 定 ( D) S 和进展 ( D) P 。毒 副反应 按 WHO抗 癌药 物 毒 副 反应分 度标 准评 价
于 2 0 ~ 0 7年 对 诊 断 为 晚 期 肝 内胆 管 细胞 癌 的 0320 3 9例 患 者 进 行 了吉 西 他 滨联 合 氟 尿 嘧 啶 方 案 的 化 疗 , 得一 定 的近期疗 效 . 取 现报 告如 下
例 (85 ,D1 ( 8 % ) 中 2 例 (38 疼 3 .%)P 5例 3 . 。其 5 l 5 .%) 痛 等症 状得 到缓 解 . 活 质量有 所提 高 。 生
修 回 日期 2 0 — 2 1 ) 0 8 1— 9

胆管细胞癌的病理与影像诊断

胆管细胞癌的病理与影像诊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宋彬最近对胆管细胞癌地新的分类为临床遇到的一些模糊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

B) 肝癌的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

C) 肝癌的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一位。

D) 肝癌常见于老年患者。

目前胆管细胞癌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按照肿瘤发生部位分,那么若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肿块较大,如何与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相鉴别呢?若肝内、外胆管同时受累,那么分为那一类呢?一、临床概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可以累及从肝脏外周毛细胆管到肝外胆总管末端的整个胆管系统,是仅次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而排第二位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其病因不明,但发现其常常与华支睾吸虫感染(clonorchiasis)、慢性胆管炎(chronic cholangitis)及胆管结石症(cholangiolithiasis)、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cyst)、Caroli病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等合并存在,因此推测可能与胆管系统的慢性炎性、理化刺激有关[1]。

在病理上,多为分化型腺癌(adenocarcinoma),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梗阻性黄疸,另可有乏力、纳差、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发热、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

查体可见肝大,伴或不伴胆囊肿大(依梗阻部位不同而异);实验室检查提示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二、分类法及存在的争议① 目前胆管细胞癌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按照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肝外胆管细胞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又根据其位置可分为周围型(peripheral type)和肝门型(hilar type)两类。

肝内胆管癌最新病理分型

肝内胆管癌最新病理分型

谢谢
结果
• 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这两种类型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 转移及分期方面无显著差异。大胆管ICCA显微镜下血管和神经侵 犯较多。
• S100P在大胆管型ICCA中比在小胆管型ICCA中更普遍表达, 大多 数小胆管型ICCA对CRP和N-cadherin有免疫反应,而这些标志物 在大胆管型中表达不常见。 TUBB3和NCAM在小胆管型中也更常 表达,但其敏感性低于CRP和N-cadherin。
肝内胆管癌的最新病理分 型
• 1.胆管癌:肝内胆管癌、肝门周围胆管癌、远端胆管癌
• 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起源 于肝内各级胆管树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约占胆管癌的510%。
• 2.分型
大胆管型ICCA
小胆管型ICCA
肝内胆管癌分型
• 不同的组织学亚型的ICCA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KRAS和SMAD4 的突变和MDM2的扩增在大胆管型ICCA中更常见,而IDH1/2、 BAP1和FGFR2的改变几乎仅限于小胆管型ICCA。IDH1/2突变和 FGFR2融合是已知的药物靶点,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中。
• 由于不同亚型的ICCA形态存在一定的重叠性,免疫组化抗体的特 异性不强,因此,对ICCA的正确分型需结合组织形态学特征、免 疫组化标记结果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等综合评估。
• 综上所述,CRP、N-cadherin和S100P构成了一个有用的ICCA亚 分类免疫组化组合,在92%的病例中实现了正确的亚分类。
• 对需要手术的病例,正确术前分型可指导术式。与肝外胆管癌类 似,大胆管型ICCA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手术时需进行系统 性淋巴结清扫,而小胆管型ICCA的常规淋巴结清扫究检测了肝内胆管癌的5种标记物,以建立对判断其分型的 有效的抗体组。

胆管细胞癌病例讨论ppt

胆管细胞癌病例讨论ppt

胆管细胞癌是指发生于肝内胆管(即左、右肝 管第1级肝内分支以上)的癌肿,属原发性肝癌的一 种。
[病因病理]
肝内胆管癌即从肝左右管合流部(肝门部) 至末梢的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癌。组织学表现为 腺样分化或伴有粘液分泌,富于纤维性间质,比 肝细胞癌硬。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末梢型胆管癌 (肝内胆管瘤)及肝门部胆管癌。
末梢型胆管癌:平扫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 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一般密度比较均匀。 增强扫描于早期时相可见肿瘤边缘呈轻度 环状增强,晚期时相于肿瘤边缘显示为低 密度环,而中心表现为高密度,并可见肿 瘤末梢侧之肝内胆管扩张征象。
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平扫,肿瘤与周围肝 实质至等密度,肝内胆管呈显著扩张。增 强早期时相肿病至低密度,约 10-15min 后,肿瘤中心表现为高密度。这种动态变 化有重要诊断价值。
只有壁内浸润,尚未形成壁外肝内肿块 时,CT增强只显示胆管壁肥厚,需注意与 慢性胆管炎鉴别诊断。但其管壁增厚不均, 且显示僵硬为其不同。
需与肝细胞癌、肝脓肿鉴别。
谢谢聆听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胆管细胞癌病例讨论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
病史介绍
男 71岁 主诉:上腹部不适,厌食油腻,皮肤黄染 入院,半年前曾有短暂发烧,经对症治疗 后好转。。
平扫
增强
门脉期
您的诊断
胆管细胞癌; 病理为肝穿取得,未做手术。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评估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评估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评估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全球范围内。

其发展缓慢且隐匿,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

病理学分型和预后评估是肝癌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以及如何评估其预后。

一、肝癌的常见病理学分型1. 经典型病理学分型经典型肝癌分为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细胞癌(ICC)两种类型。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肝癌的绝大多数。

胆管细胞癌则较为罕见,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生长特点。

2. 分化程度病理学分型肝癌的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

高度分化的肝癌细胞形态与正常肝细胞相似,预后较好;低度分化的肝癌细胞形态异常,预后较差。

3. 侵袭深度病理学分型侵袭深度病理学分型主要指肿瘤的侵袭范围,可分为肿瘤限于肝内的肝段Ⅰ-Ⅲ期和肿瘤侵犯血管或淋巴结的肝段Ⅳ期。

4. 分布特点病理学分型根据肝癌在肝内的分布,可分为单发型和多发型。

单发型指肝癌仅存在一个原发病灶,多发型则指存在多个原发病灶。

二、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1.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肝癌预后评估指标。

T代表肿瘤大小和侵袭范围,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

通过对T、N、M三个因素的综合评估,可以将肝癌分为不同的阶段,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

2. 血管侵犯和肝脏功能状况肝癌是否侵犯血管以及患者的肝脏功能状况对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若肿瘤侵犯主要血管如门脉或肝动脉,预后较差。

此外,若患者存在肝硬化等肝脏功能障碍,也会影响肝癌的预后。

3. 细胞学特征和蛋白表达通过观察肝癌细胞的细胞学特征和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对肝癌的预后进行评估。

例如,Ki-67是一种与细胞增殖相关的蛋白,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

三、肝癌的预后评估方法1. 非手术患者的评估对于不能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测和肝穿刺活检等手段,评估肿瘤的大小、侵袭范围以及细胞学特征,结合肝脏功能状况进行预后评估。

2. 术前评估对于可以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前评估非常重要。

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引言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是一种罕见但具有较高恶性程度的肿瘤疾病。

该疾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病理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本文将对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讨论。

1. 病理类型1.1. 腺癌类型腺癌是最常见的胆管细胞癌病理类型之一。

它起源于胆管内的腺细胞,具有腺样结构。

根据组织学表现和细胞学特征,腺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和管状腺癌等亚型。

1.1.1. 乳头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是一种具有乳头状生长方式的腺癌亚型。

它通常以乳头状突起的肿瘤组织形态为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

乳头状腺癌的肿瘤细胞通常较为良性,但仍具有恶性潜力。

1.1.2. 黏液腺癌黏液腺癌是一种分泌大量粘液的腺癌亚型。

它的特点是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胞质黏液,并以黏液囊泡的形式存储。

黏液腺癌常表现为明显的黏液溢出,并可引起胆管阻塞及相应的症状。

1.1.3. 管状腺癌管状腺癌是一种以形成管状结构的肿瘤细胞为特征的腺癌亚型。

它的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结构,其中内层为复层上皮细胞。

管状腺癌通常具有较恶性的病理特征,易于浸润邻近组织和远处转移。

1.2. 鳞状细胞癌类型鳞状细胞癌是另一种常见的胆管细胞癌病理类型。

它起源于胆管内的上皮细胞,并具有鳞状细胞的特征。

鳞状细胞癌通常不分泌黏液,而是以不同程度的角化为特征。

1.3. 小细胞癌类型小细胞癌是胆管细胞癌中最少见的病理类型之一。

它的特点是肿瘤细胞明显较小,核与细胞体积比例较大。

小细胞癌通常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并且常常早期发生远处转移。

2. 临床表现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具体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和肿瘤的大小和扩散程度等因素。

以下是胆管细胞癌常见的临床表现:•腹痛: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通常与肿瘤侵犯胆管及邻近组织有关。

•胆道梗阻症状:胆管细胞癌常引起胆管阻塞,导致黄疸、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等症状。

胆管细胞癌中Fasc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管细胞癌中Fasc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织化学 S P法检测 F si ac n相关 抗原 , 为胆 管细胞癌组和正常 分
对照组 。
积 中阳性反应 的总面积/ 单位 面积 中细胞 的总面积 ×1 0 ) 0 。
123 统 计 学处 理 数 据 以均 数 ±标 准 差 表 示 , S S .. 用 PS
即用型 鼠抗人 F si ac n单克隆抗体 ( 购于北 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 化学 反应 阳性 颗粒 的平 均光密度 、 1 阳性 面积率 做单 因素方 差分 析 和 S NK( )检验 , 验水 准 a q 检

1 M at e ,Ol e , d io E l h A Re iw a d Up ae o th w J n s Ro r ri . ve n d t n g c
Cho a gi- a cn ma Onc l g 0 ln o e rio o o y 2 04, 6: 6 ~ 1 9 6 17 7.
种新的指标 , 由于其对 肿瘤 细胞侵 袭力及 运 动能力 的影 响及 其 与肿 瘤分 级 、 膜侵犯 、 M 分期 、 巴结转 移 、 后生 存 浆 TN 淋 术 期 的相关性 , 对判定预后 , 判定 是否在手 术后配合 使用放 化疗
等辅 助治疗 手段 , 高恶性 肿瘤 治疗 效果 具有非 常重 要 的意 提
肝 内胆 管细胞 癌指发生在包括 二级胆管 在 内的末 梢侧 的
原 发 性 胆 管 细胞 癌 , 于 肝 内 胆管 上 皮 , 管 细胞 癌 是 原 发 性 源 胆 肝 癌 的一 种 亚 型 _ 。胆 管 细 胞 癌 是 预 后 最 为 凶 险 的 恶 性 肿 瘤 1 ] 之 一 , 年 由于 诊 断 水 平 的 提 高 其 发 病 率 逐 年 上 升 。胆 管 癌 近

肝癌的肝内胆管癌和外胆管癌的区别

肝癌的肝内胆管癌和外胆管癌的区别

肝癌的肝内胆管癌和外胆管癌的区别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在肝脏的胆管细胞。

其中,肝内胆管癌和外胆管癌是肝癌的两种主要类型,它们在发病部位、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一、发病部位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发生在肝脏内的胆管系统,通常起源于小肝管的内皮细胞。

而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则发生在肝外的胆管系统,包括肝门部位的胆管和胆囊。

二、病理特征肝内胆管癌的病理特征表现为癌组织的不断侵犯和破坏肝内胆管结构,常呈现多灶性或弥漫性生长。

而外胆管癌的病理特征则主要表现为癌组织侵犯和狭窄外胆管,形成胆管梗阻。

三、临床表现1. 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大部分病人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常在进展到晚期才出现相关症状。

- 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黄疸、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和消瘦等。

- 血清肝功能检测异常,如胆红素升高,ALT和AST等酶值升高。

2. 外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常伴有进行性黄疸。

- 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

- 临床常见外胆管梗阻症状,如晚期胆管梗阻可引起肝功能不全。

四、治疗方案1. 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方案:- 如果病变位于肝脏的一侧且早期,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 对于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也可以考虑。

- 个别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治疗。

2. 外胆管癌的治疗方案:- 早期病变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包括胆管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

- 若患者病变位于胆管普遍分布区域,可考虑行肝门部切除术。

- 放化疗、内镜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等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总结起来,肝内胆管癌与外胆管癌在发病部位、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案上有较大的不同。

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对两种类型的肝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4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4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 关键词】 胆管肿瘤 ; 手术治疗; 预后因素
【 中图分类号 】 R758 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0- 6(020 - 6- 06 7 121) 1 0 1 3 4 0 0
肝 内胆 管 细胞 癌 (nrhpt hlnicrio It eacco g acn— a i a o
1 1 一般 资料 .
叶或右前叶切 除 7例, 左半肝切 除 6例 (7 1 , 1.%) 左 外 叶切 除 l (86 ) O例 2 .% 。
13 随访 情况及 统计 学分 析 . 患 者采 用 电话 、 门诊 随访或 户籍查 询 , 存 时间 生
按月计算 , 以末次随访所获得的截尾时间为准 , 死于 其 他疾 病 按 失访 处 理 。4 9例 全部 获得 随访 选 择
征, 将各 因素有关资料进行量化赋值( 见表 1 , ) 使用 S S 1. P S30统计 软 件 包 处 理 数 据 , alnMe r 统 K pa— i 法 e
计术后生存期并行单 因素分析, o Cx风险模 型行 多 因素分 析 。P< .5有统 计学 意义 。 00
表1 1 3项可 能影响预后 临床病理因素
对 1 临床病 理特 征进 行 单 因素 分 析 , 出 4 3个 得
个显 著性 因素 : 术方 式 、 否 患肝 炎 、 手 是 肿瘤 大 小 和
症 状隐 匿 、 不典 型 , 期 临床 表 现 多不 明显 , 确 诊 早 故 时往 往 已经处 于 晚期 。因此 , 了解 IC的 预后 因素 C
2 结 果
2 1 总 生存期 .
性切除术 , 8例(6 3 ) 1.% 行姑息性手术 。3 5例根治
【 基金支持 】 沈阳市卫生局科 研课题 ( 00 6 ; 阳医学院科技基 金 2 16 ) 沈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共2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CT平扫病变表现为团块状密度减低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

动态增强CT扫描表现为随时间延长渐进性向心性强化。

病灶位于肝左叶者12例(占54.55%),右叶者10例(占45.45%)。

依据影像表现,团块状病灶13例;病灶边缘呈分叶状4例,不规则状5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11例,合并肝包膜凹陷征8例,合并肝门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无一例发现门静脉瘤栓。

所有患者均有术后病理支持,其中共计13例患者行免疫组化,11例患者CK7及CK19同时表现为明显强阳性。

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且绝大部分病例免疫组化中CK7与CK19明显强阳性具备一定特征性,符合其“胆管型CK”特点。

标签:肝内胆管细胞癌;体层摄影术;动态增强;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为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肝内少见的原发恶性肿瘤,仅占所有原发胆管细胞癌的5%~10%[1]。

ICC发病隐蔽,死亡率较高,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或仅表现为不典型腹部隐痛或消化道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其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2]。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ICC治疗、预后极其重要,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分析其影像表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2011年至201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22例患者,其中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8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乏力、黄疸;其次为肝区疼痛,疼痛为隐痛或胀痛。

实验室检查AFP均为阴性,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

1.2 方法CT检查技术:本组病例均采用64排(GE Lightspeed VCT,美国)螺旋CT 扫描机,行平扫和三期螺旋增强扫描。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病理学分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肝癌的预后以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

一、病理学分型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主要基于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学特点。

根据国际肝癌病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hology Consensus,IHPCC)的最新标准,肝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肝细胞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这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70-90%。

肝细胞型肝癌起源于肝细胞,具有明显的肝细胞特征,如胆上皮样生长模式和假体瘤结构。

2. 胆管细胞型肝癌(cholangiocarcinoma,CCA):这是第二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10-20%。

胆管细胞型肝癌起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细胞,具有胆管细胞特征,如胆管样生长模式和明确的胆管上皮特征。

3. 小细胞型肝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这是一种罕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1%以下。

小细胞型肝癌的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大,细胞核深染,胞质少。

4. 未分化型肝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肝癌类型,细胞学特征不明确,难以分化为具体的细胞类型。

二、病理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病理学分型对肝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同类型的肝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1. 肝细胞型肝癌(HCC):这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具有较差的预后。

大多数HCC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较少,且易于侵犯周围血管和转移至其他器官。

因此,HCC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

2. 胆管细胞型肝癌(CCA):CCA相对于HCC有着较好的预后。

由于CCA起源于胆管细胞,早期症状较为明显,易于早期诊断。

且CCA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不同病理分级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征象比较

不同病理分级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征象比较

不同病理分级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征象比较单凯;李职跃【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病理分级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影像及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搜集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据其病理分级不同将其分为高分化组(n=10)、中分化组(n=18)及低分化组(n=11).对比分析3组影像学差异.结果:不同病理分级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均好发于肝左叶,在边缘、密度或信号均匀性,最大直径及伴随征象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以类圆形肿块多见(8/10),低分化组以不规则多见(7/1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模式,高分化组以Ⅰ型及Ⅱ型强化为主(8/10),中分组以Ⅱ型为主(9/18),低分化组以Ⅲ及Ⅵ型为主(8/11),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强化模式,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化型更容易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强化模式多为Ⅰ型及Ⅱ型为主,低分化型常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强化模式多为Ⅲ型.【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8(033)006【总页数】5页(P582-586)【关键词】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病理学;肿瘤分级;对比研究【作者】单凯;李职跃【作者单位】402260 重庆,江津区中心医院放射科;402260 重庆,江津区中心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1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是指发生于肝内胆管二级分支以下的肝内胆管上皮肿瘤,且大体病理为肿块型[1]。

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早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晚期病灶发展迅速,预后差[2]。

因此,对于临床及影像诊断医师来说,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

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常常以肝内占位性病变出现,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诊断及鉴别诊断都相对困难[3]。

另一方面,关于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学研究,很少有将其按照WTO病理分级分类进行影像总结的报道;而病理分级与影像学表现、患者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丛文铭吴孟超
肝内胆管系统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致上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癌(ICC)、胆管细胞癌(CLC)和肝细胞癌-胆管癌混合型癌(CHC),这3类胆管肿瘤在细胞起源、组织学发生、临床特点、生物学行为、治疗策略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本文拟对此做扼要阐述。

一、ICC
ICC发病率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10%,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至小叶间胆管上皮,含黏液分泌细胞,可分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

对肝细胞癌(HCC)和ICC之间抑癌基因(TSG)和微卫星(MS)杂合性缺失(LOH)谱的对比研究显示,HCC和ICC之间的TSG和MS的LOH类型存在着明显不同;用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方法,发现HCC和ICC之间染色体变异的类型也不相同;通过对HCC和ICC组织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出28 有意义的蛋白,其中20个蛋白和8个蛋白分别仅在HCC和ICC中表达或高表达。

上述研究表明,HCC和ICC在发生过程中可能沿循各自不同的分子路径。

ICC患者合并HBV感染有一定的比例,伴血清AFP升高的现象亦不罕见。

二、CLC
CLC由Steiner 和Higginson于1959年首先报道,发病率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1%,以排列呈规则的细小管腔样结构为特点,类似于Hering管,形成管网状排列,伴有丰富的透明间质,有时类似与反应性增生性小胆管。

WHO曾将CLC 作为ICC中的一种变异类型,认为是起源于Hering管的不产生黏液的细胞。

但近来有研究显示,100%的CLC具有肝细胞分化,表达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蛋白标志物以及肝脏前体细胞(HPCs)的表型特征,可与HCC和ICC共存,倾向于来自肝内胆管树最末端最小的分支Hering管内的HPCs,而非小叶间胆管。

一般认为,具有HPC特征的肝脏肿瘤侵袭性强和复发率高。

三、CHC
CHC由Allen 和Lisa 于1949年首先报道,发病率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
1%~4.7%,可能的组织学发生形式有:1.双向分化,或一个肿瘤先发生,另一个肿瘤后发生,通常是HCC→ICC转变;2.来自两个肿瘤;3.起源于HPCs。

有研究显示,CHC组织内HCC和ICC的分布类型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总体上看,HCH在临床上更类似于HCC,其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和血清AFP水平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

有一项统计表明,HCC、ICC和CHC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3个月、38.9个月和34个月(P<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