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论文

——论中国式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管理。何谓管理?“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通俗的来讲,我认为就是运用合适的方法有效率的获取好的结果。发展至今,西方先进的管理为中国人所沿用。但随着“中国式管理”的出现,引起众人对与西方管理与中国管理的激烈争论。

读了曾仕强先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管理》,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曾先生作为中国式管理一个代表人物,在其著作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中国式管理思想”,书中讲到了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以人为本”主张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惟有以人为主,才有办法把事情做好。中国式管理,可以说是人性化管理;“因道结合”认为制度化管理,不如以理念来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士,大家有共识,比较容易同心协力,把一盘散沙,聚集起来发挥巨大的力量;“依理而变”即合理解决一直被视为比依法办理更为合乎道理的方式,中国式管理,也可以说是合理化管理。

对此,我认为由“以人为主”引述到“中国式管理”是“人性化管理”好像有失偏颇。纵观当今世界,现在被视为人性化的管理成果,基本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国家发展进化得来的。例如:8小时工作制、每周休息制、劳动者保障措施以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的颁布实施的等等。这些如果仅仅靠“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只会在中庸的漩涡中无法前行,何谈实现“中国式管理”呢?另外,鲁迅的《狂人日记》里,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总结成“吃人”二字,这又何谈“人性化管理”呢?

所谓的“因道结合”,是要“同心协力”,是要“凝聚”。说来说去,这里的“道”还是虚幻的高调,没有任何具体的的说明,就像空心的萝卜。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关于“凝聚”人心、激励人心的理论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他们是从“人性”的基本规律出发来探索的,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以及当今的关于“愿景”的理论等等,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更有实践的检验及日趋成熟的修正成果。如果只专

注于“中国式管理”,忽略成熟的管理实验,这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依理而变”,说来说去就是“合理”优于“合法”,进而把“中国式管理”说成是“合理化的管理”。试问,当今包括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在内的各个管理流派,哪一样不是追求“合理”?可问题在于,“合理”之“理”由谁判定?依什么标准判定?依什么程序判定?当今工业文明的经济规律远非农业文明的“合理”二字所能“洞穿”。为了必要的秩序和效率,为了在现实中实现“尽可能”的“合理”,必须要有“法”,即规则、制度、法律等等。如若仍把“合理”凌驾于“合法”之上,那往往成为利益相关者违法牟利的借口,必然造成组织和社会的混乱及效率的低下,这“合理”值得深思。

重要的一点的是在全书中,找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来佐证说明观点。

由于缺乏有说服力的案例,这已成为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的“死穴”。下面通过实例来比较一下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和中国式管理。

先来说说美国式管理,就以福特为例,为了提高大的效率,福特发现,当每个工人练熟一项技术后,就只从事相应的部分,然后把相应的加工按工艺,工段依次排开,就会获得很大的效率,甚至比以前的效率要提高四五倍之多,这也让福特的公司效益立即上升了很大的一个台阶。另一个方面,福特也总是想着尽可能的缩小生产T型车的成本,当一项产品可以普及时,他的大量生产就实现了市场化,专业化,尽可能大的获取利润。因此,他创造了沿用至今的流水线技术。与此同时,除了增加工资与提高福利待遇外,福特还采用了工人参与决策的激励制度。这无疑成为美国式管理的代表。

再说日本式管理,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企业已成为日本式管理的象征性企业,它们不但有卓越的市场表现,还有管理方法的突破与创新,着眼于生产环境管理的“5S”已风行全球,而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管理”更令美国人佩服得争相学习研究。其实,日本企业的成就恰恰是他们扎扎实实学习西方管理成就的结果。比如,面临倒闭的丰田公司毫不犹豫向福特学习他的技术,以挽救亏损的颓势,福特也十分的慷慨,向丰田传授着自己的流水线经验以及管理技术理念,丰田公司结合了自己本国的国情制定了他们的管理激励理念:每天进步一点点。他们制定了一个月计划,就是每月的效益都要比上一个月提高百分之十,就这样以十分之一的增长速度来调动着员工的积极性……毋庸置疑,日本人恐怕

是世界上对工作最狂热的民族了,他们可以起早贪黑,每天可能天不亮就起床去乘车公司,而回到家时都已经是大半夜了。他们的踏实肯干、力求上进成就管理的成功。本质上,日本式管理和美国式管理都属于西方的管理,而日本式管理却把西方的管理演绎出新的成就。

相比之下,“中国式管理”又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成就呢?

20世纪90年代叱咤中国商界的春兰集团,这个集空调、自动车、新能源为一体的企业,其一举一动似乎都会引发中国商业世界的地震。对于它的陨落,引发思考。经过深入分析,冠上“中国式失败”的春兰在经营管理上的失败导致春兰主业丢失,丧失发展机遇。春兰花费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培育摩托车、汽车、高能动力电池等产业。但春兰摩托在”重庆三强”的强大挤压下逐年萎缩,汽车板块也因市场需求的急速转换,15吨以下卡车已经失去了市场生存优势并且行业竞争激烈而经营困难。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近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卡车行业30吨以上、真正意义的重卡市场需求大幅度提升,催生出了中国重汽、陕汽、红岩、北汽福田等一大批重卡生产企业。而春兰汽车则局限在小载量空间里,难以向高利润的重卡制造领域升级。春兰管理层因为进入卡车行业时间短暂以及技术积累浅薄等问题,难以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以上案例可以来说明“中国式管理”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一味的否定西方的管理,需要学习中求创新,而不是囚禁在“中国式管理”的乌托邦内,停滞不前。

在书中,曾仕强先生道: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这无疑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西方管理科学是在西方管理哲学的土壤中萌芽、生长并壮大的,营养来自西方管理哲学。而“中国式管理哲学”我不知道有没有,就算有,这片土壤也不具备西方管理科学所需要的“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