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

合集下载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作者:张永才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9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历史经验及社会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再仅仅追求经济指数的增长,而是要在提高经济的同时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一种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以文明和谐的科技方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我国“美丽宜居乡村”秉持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和原则,为全面发展绿色生态的新农村经济持续散发着力量和光芒。

一、美丽宜居乡村政策下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现状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要建设内容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又增加了“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的新内容。

要全面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是重中之重,因此“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关键,其中“生态经、济”是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同时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也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支撑和支持。

自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农村生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许多学者对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做了深入探讨:范利芬对贵州省毕节市的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西部高原中山区主要采用生态旅游模式、牧农结合模式和水土保持型模式;中部中山峡谷区主要采用生态旅游模式和农业观光模式;东南部中低山峰丛谷地丘原区主要采用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和节水农业型模式;东北部丘原峡谷区主要采用生态沟模式和庭院生态经济模式。

白克明 在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白克明 在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白克明同志在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4月26日)同志们:去年4月,我们在唐山召开了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会议,总结了唐山市和一些市县试点工作的经验,之后,创建文明生态村这场伟大革命,在我省全面展开。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目的就是总结交流一年来的工作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创建活动在广度、深度上推向前进。

刚才,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翟卫华同志、省长季允石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我完全赞同。

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创建活动的良好局面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我们从河北实际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推进创建活动的自觉性越来越强。

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行动、真抓实干,在实践中提高了认识、尝到了甜头,投身创建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

社会各方面发挥优势、广泛参与,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帮扶帮建,对创建活动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第一批开展创建活动的村,都在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上下了很大力量,共硬化村内道路2.8万多公里,植树4600多万株,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正在遥步改变。

二是深化了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一些文体活动场所建立了起来,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了起来,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逐渐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创建活动的开展,使文明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畜沼菜一体化的循环经济逐步形成,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带动了特色旅游的兴起,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是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创建活动中,许多地方坚持把村庄规划的决策权、建设资金的使用权、工程质量的监督权交给群众,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干部尊重群众、群众关心集体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作者:任克军来源:《吉林农业》2015年第04期全国人大代表、原吉林省农委党组书记任克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2013年中央农村1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乡村、难点在乡村、亮点在乡村。

美丽乡村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起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美丽乡村包含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规划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体现出了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的新时期乡村建设特点,是实现农村居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期待,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本人对这一重大课题有深入实践和深刻体会。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意见如下。

(一)吉林省按照国家的要求,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选择经济基础比较好、生态建设效果明显、乡风村貌建设先进的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到2014年末,相继创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美丽乡村和魅力乡村142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5%。

同时,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等建设时序,打造接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标兵村800个、先进村500个,集中连片的样板村群58个,建成新型农民美丽小区120个。

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一是领导带头建设联系点。

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各位省级领导、市县两级领导都将党建联系点、扶贫联系点、美丽乡村联系点三点合一,协调相关部门、企业、大专院校、部队共同帮扶,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做到了高度重视、高位操作;二是整合各方面投入。

吉林省整合新农村、绿化美化村屯、美丽乡村等专项资金4.5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财政投入、社会投入,2014年美丽乡村投入达到19.9亿元;三是创新机制。

创新性探索和系统总结出吉林省独有的美丽乡村建设高位推动、政策促进、督导监管、城乡联动、帮扶援建、载体带动、市场运作、民主管理8大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篇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

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

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一)环境治理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

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生态循环农业引领绿色转型发展——访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

生态循环农业引领绿色转型发展——访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

生态循环农业引领绿色转型发展——访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作者:李锦华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6年第23期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再次将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方式推上公众关注的话题热榜。

生态循环农业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始终受到农业部的高度重视。

去年,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规划(2015-2018)》和《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全力启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年过后,攻坚战情况如何,生态农业发展如何?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

现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记者: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非常关注。

2012 年底,为了应对解决农业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农业部成立了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您作为首任站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情况如何,对环境影响有多大?王衍亮:面源污染这个词最早受到广泛关注还是在2007 年。

当时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57.2% 和67.4%。

结论是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立即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从那以后,农业部积极推广生态节约型农业技术,多措并举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并建设了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持续监测。

对于农业的面源污染,我认为要理性看待。

第一,不能过分夸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首先,所谓从农业领域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废弃物。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不能简单称为污染,其主要影响是造成土壤板结,改变了土壤颗粒结构,通过淋溶渗透地下形成硝酸盐,而农药渗透到土壤影响可能会比较大,畜禽粪便如果处理得当实际上是培肥地力的有机肥。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作者:陈培旺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4期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5年8月14日,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然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

农村美要从环境抓起,农村富更要从绿水青山抓起,环境保护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一、调查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作用”,全面贯彻实施“振兴乡村战略计划”,黔江区黑溪镇乡建国土环保办组成调研工作组于4月上旬先后深入镇级相关部门、养殖场、田间地头、专业合作社、水源点,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调查了解了我镇的环境状况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我镇的环境状况(1)畜禽养殖环保设施设备不健全,污染严重。

畜牧业是我镇的传统产业,也是基础产业。

多年来,黑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

但是,在培植发展大户的同时,许多畜禽养殖场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没有按照养殖六步法(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固液分离、沼气池、沼液池、管网还田还土)修建相應的环保设施,甚至还有个别养殖场存在直排现象,严重污染环境。

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8.05•【文号】自然资发〔2024〕149号•【施行日期】2024.08.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发〔2024〕1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现就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综合运用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工具,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群众反对意见强烈的坚决不干;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谋划,既切实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工作的综合效益;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一切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基层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搞“大呼隆”“一刀切”“齐步走”;要坚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年第8期103生态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整体比较落后,且居住环境比较落后。

美丽乡村建设是集生态、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工程,但是通过基层调研可知,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1.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环境污染问题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环境问题凸显,再加上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另外,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等互相交织,尤其是生活污染,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设置专门堆放垃圾以及处理垃圾的点,居民的生活垃圾大都是扔到河里,大水一来就会使得下游地区污染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新污染与旧污染互相叠加,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成为影响魅力乡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1.2资金不足问题美丽乡村的建设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政府的投入以及村民捐款,基本上没有其他方面的资金。

紧靠政府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政府在建设美丽乡村的项目上只是起到引导、示范和鼓励的作用,不能全包,最主要还是依靠当地居民的投入,积极建设一个美丽的家园。

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比较贫穷,并且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不强,且不愿意花费资金到乡村建设方面,使得资金问题成为又一个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

1.3基础设施问题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农业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田间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另外,再加上日常没有对田间道路、桥涵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这些基础设施日渐损坏,并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要完成3.5米宽的通村路,使得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方面存在不足,无法进行资金配套,这就导致通村路质量下降。

再加上机动车不断增加,农村道路已经无法适应农业机械发展的要求。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2.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首先应该成立魅力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制定具体构建美丽乡村的计划。

之乡镇要确定各个责任部门,同时确保每个村庄都有专人负责。

另外,还应该切实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首要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日程以及政府的考核,精心做好建设计划,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乡村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乡村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中国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国际人士走访发现,中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环境更加宜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翠竹绿林连绵起伏,清澈小溪潺潺流淌。

2019年6月,日本环境卫生中心理事长南J11秀树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参观,被那里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深深打动。

南川秀树从安吉带回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写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竹简。

他常常随身携带着这支竹简,向人们介绍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与生动实践。

安吉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城市,村民们通过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如今,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浙江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许多农村地区和安吉一样实现了美丽蜕变。

2018 年,联合国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授予"地球卫士奖"时评价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将昔日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流改造得清可见底。

这一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位于云南大理的〃高原明珠〃洱海曾因污染而黯然失色,如今这里满目青翠、碧波荡漾。

在洱海畔的喜洲古镇,美国人布莱恩•林登经营民宿已有10多年,他对其中的变化深有感触。

"从前,生活污水不时沿着街边流淌,有些垃圾直接露天焚烧,洱海也被蓝藻暴发困扰。

〃林登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民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为修复洱海生态,政府采取湿地恢复、退耕还林等措施,用更适应当地环境的原生作物替代经济作物。

洱海水质有了显著改善,湖边还修建了漂亮的生态廊道。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美丽乡村相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美丽乡村相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美丽乡村的打造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美丽乡村的意义重大。

它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生态良好的乡村,有着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自然资源,有利于生产出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美丽的生态环境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的结合,首先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过去,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一些农村地区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农村土壤、水源、大气等的监测和治理。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和污水的达标排放。

其次,推动农村产业的绿色发展是关键。

农村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该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同时,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

通过举办农家乐、采摘园等活动,让游客体验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者,加强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不可或缺。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改善,更需要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

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让农民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在农村设立生态文化宣传栏,举办生态文化讲座,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等,引导农民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构筑绿色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构筑绿色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构筑绿色美丽乡村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4期赫铭程丽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包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人民群众的期盼是党的奋斗目标,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农村人口与农村生态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是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是为了谋求农村地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执政兴国的重大民生问题;不仅是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农村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迫切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民生福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样也是为了造福人民,在满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要为农村人民创造更多的生态产品,带来更多的优质生活享受,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避免农村转型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避免城市污染的转移,要真正实现农村生态建设短板的改进与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要让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成为农村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要真正让农村人民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益处。

着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是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在总体上呈现向上向好态势,但是必须清楚认识到当前形势依然严峻,仍处于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宜居乡村规划设计分析-PPT课件

宜居乡村规划设计分析-PPT课件
15
国外乡村建设研究内容—— 德国
landscape planing and design
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村建设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注重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休闲价值和 经济价值的结合。更加注重乡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重视推动乡村居民的积极参与。
16
国外乡村建设研究内容—— 荷兰
27
宜居乡村规划设计研究方向
landscape planing and design
贾行飞通过景观生态学理念研究乡村规划。提 出以低冲击思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要以景观生 态学理论对乡村进行景观格局分析,计算村落景观 格局指数,演绎不同阶段乡村发展状况,优化乡村 景观生态格局,保护和丰富乡村景观生态、生物、 文化多样性,以探索美丽宜居乡村的发展动力。
• 从吴良镛教授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开始,我 国才有了最初的宜居性原型。强调城乡一体研究 框架,开始关注农村居住环境问题。
• 2000年,建设部主持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自此 “宜居城市”的概念才开始出现。
• 2006年6月在《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北京》中明 确了宜居城市"的概念与评价方法,从生活、出行 、居住方面研究,考虑方便性、舒适性等内容。
5
概念解析—— 美丽乡村
landscape planing and design
综合文献资料,美丽乡村的“美丽”基本包含了两 层含义。
1.村庄具有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设施完备、规划 合理的外在之美; 2.指村庄具有产业发展、村民富足、社会和谐、文 化繁荣的内涵之美
6
概念解析—— 宜居乡村
landscape planing and design
狭义宜居:居住环境、人文环境、景观环境、生态 环境等因素中的某一项或几项适宜居住,其中的某 一项或几项的突出并不代表宜居的均衡发展。

注重沿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

注重沿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
2 1 年第5 01 期
, 重 沿 黄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推 进 黄 河 三 角 洲 高 效 生 态经 济 发 展 / 注
注重沿黄生 态文 明建设 推进 黄河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发展
邱登林 陈建 爱
山东济南 200 ) 5 10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要 :本 文概述 了生态文明 的基本 内涵 ,阐明 了沿黄地 区生态文明建设 的生态依 据与重点任务 ,以及黄
小 康社会新 胜利 的新高度 ,强调必 须下决 心加快水 利
2 坚 持人 与 自然 和谐 。要 坚 持尊 重 自然规 律 、 .
发 展 ,切 实增强水 利支撑保 障 能力 ,实现水 资源 可持 尊 重科 学 ,转变 水 利发 展 模 式 ,实 现水 利 发展 与 生
续 利用 。特别强调 了搞好 水土保 持和水 生态保护 的重 态保 护 的双赢 。要更加 注重给洪水 以出路 ,更加 注重
要 性 。山东省作 为黄河 的主要流 经省份 ,沿黄 的水 利 节水 防污型社会 建设 ,更加 注重发挥 大 自然 的 自我 修
建 设必将成 为 山东 沿黄各地 今后一 个时期水 利建设 的 复能力 ,更加 注重水资源开 发 、配置 、调度 中的生 态
科与理 学管 0
/ 域经济/ 区
问题 ,加强水资 源保护 ,加 强水土保持 ,加强生 态治 展 园 区经济 ,大力发展 高附加值产业 和高端产 品 ,维
理 ,大力推进生 态文 明建设 ,使沿黄地 区 的生态 环境 护渤海湾 和黄河下游流域 生态安全 。因此 ,在 “ 黄河
更加秀美 。
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 区发展规划 ”实施 过程 中要 高度
是 世界经济 与社会 发展 的新 潮流 ,更是 中国特色社 会 河三角洲 经济社会 的科学发 展 ,对黄河 三角洲高效 生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精)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精)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3—3—18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黄克亮1罗丽云2(1、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

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2013年第3期一、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生态”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房屋或环境,19世纪中叶以来被更多地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意指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作者:丛轶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8年第04期[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 是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自身感到幸福的家园。

[关键词]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与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以各地实际情况为基准,稳扎稳打、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了统筹城发展方针,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针。

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应运而生。

2008 年,浙江省安吉率先展开新农村建设,安吉开展的“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成为全国进行乡村建设的样板。

随后,广东省花都市、增城市和从化市以及海南省依次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并将“美丽乡村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决策。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农村建设理论层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从关于农村建设实践方面的研究。

西方国家对农村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

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西方学者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研究在农村建设中值得借鉴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做为环境运动起点的标志,对农业污染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和书写,用事实提醒人们使用农药例如 DDT 等对地球的危害性,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

从生态环境与政治事务的关系的角度,丹尼尔.柯尔曼(2006)在《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这本书中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应该从人类政治事务着手。

关于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和方法,西方学者也有很多著述。

建设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建设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建设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探析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九大又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指出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对于甘肃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迈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设美丽乡村;理论;实践引言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和实现城镇化与“三农”一体化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推进和落实,探索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创新农村生态发展理念,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1、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其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占比在50.32%左右,因此要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收缩已成为一种常态,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掠夺、“空心村”的出现、人居环境差、缺乏特色文化等,迫切需要立足于农村实际,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所谓美丽乡村建设是指结合各地的实际要求,充分结合农村地区丰富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将人力、财力、物力等经过合理配置用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有助于淳化民风、美化环境、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乡村发展在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口年龄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地区居民生活条件的基本保障,农村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通、网络通讯、物流等常见基础设施,同时也应当包括消防、医疗、教育、治安、生活娱乐等多种公共服务设施。

从交通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地区的交通不便捷不仅是当地经济的问题,也有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造成修路困难。

“三亮三比三树”活动实施方案

“三亮三比三树”活动实施方案

“三亮三比三树”活动实施方案“三亮三比三树”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为了推动中国的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的文化氛围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决定开展“三亮三比三树”活动。

该活动旨在通过开展有益的文化、建设和环保竞赛,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文明乡风和绿色生态意识。

二、目标:1.提升农村的文化氛围:通过开展文化比赛和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美化乡村环境:通过建设比赛和活动,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的居住环境。

3.提高农村的环保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农民群众,引导他们实施环保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三、内容与活动安排:1.三亮:亮文化、亮技能、亮作品a.亮文化:举办农村文明乡风文化展演,组织文化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戏曲表演等,展现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才艺水平。

b.亮技能:开展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组织农民群众互相学习和分享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技能。

c.亮作品: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文化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创作图书、绘画、摄影等作品,展示农村的艺术风采。

2.三比:比拼文化、比技能、比环保a.比拼文化:举办文化竞赛,如农民书法大赛、农民诗歌创作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激发农民群众的学习兴趣和分享文化的热情。

b.比技能:开展技能比赛,如农业生产技能比赛、手工艺品制作比赛等,鼓励农民提升和分享自己的技能水平。

c.比环保:组织农民群众参与环保活动,如清理河道、植树造林等,比较不同农民群众参与环保活动的次数和质量。

3.三树:树文明、树绿色、树幸福a.树文明:推动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组织文明乡风教育和宣传活动,倡导礼貌、和谐、文明的乡风。

b.树绿色: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实施环保措施,提高绿色意识,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c.树幸福:通过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和环境美化活动,提升农民的居住环境,增加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四、组织与保障:1.主办单位:由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环保局共同组织实施活动。

生态乡村建设的关键措施与实施效果

生态乡村建设的关键措施与实施效果

生态乡村建设的关键措施与实施效果生态乡村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乡村建设的必要性愈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生态乡村建设的关键措施及其实施效果,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在实施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关键措施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的推广、资源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整治及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

这些措施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生态农业作为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强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种植和绿色生产方式。

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提升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旨在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与高质。

农民通过参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还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的可持续使用率。

资源循环利用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农村地区往往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实施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问题的影响。

例如,通过农村垃圾分类、堆肥化处理等措施,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既解决了垃圾处理的问题,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肥料。

此外,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的建立,也能够缓解农村用水紧张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交通、水利、电力等多个方面。

合理规划与建设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农村与外部市场的联系,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生活条件。

比如,其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帮助农民更快地将产品运送到市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电力和水利设施的提升也可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乡村环境整治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污染源的治理、农村河流湖泊的整治及绿化美化等措施,能够显著改善乡村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景观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也能够吸引外来游客,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推进清洁乡村行动,实现垃圾和污水处理规范化,不仅能创造宜居环境,还能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且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为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理念和行动的综合体现,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旨在打造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农村社区。

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的重要标志。

如果一个乡村的空气污浊、水源污染、土壤退化,那么无论其建筑多么漂亮、道路多么宽敞,都难以称之为美丽。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农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如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湿地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乡村的常态。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村产业往往依赖于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和消耗,不仅造成了生态破坏,也难以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

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下,农村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比如,一些乡村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出高品质、无污染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者,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居民能够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宁静的田园风光,有利于身心健康。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美丽乡村建设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和生动体现。

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蕴含着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

三亮专题行动工作方案

三亮专题行动工作方案

三亮专题行动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提出了“三亮”专题行动工作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二、目标和任务。

1. 目标,通过“三亮”专题行动,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 任务,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具体措施。

1.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和宣传片,开展环保主题的宣传广告,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

加大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监测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及时发布环境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为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加大对环境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工作,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动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生产。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推动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定和管控,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四、工作重点。

1. 突出重点领域。

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加强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重点领域的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

2. 加强组织领导。

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三亮”专题行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 加大投入力度。

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环保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强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环保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3—3—18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黄克亮1罗丽云2(1、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

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2013年第3期一、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生态”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房屋或环境,19世纪中叶以来被更多地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意指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文明成果。

在当代,生态文明作为生态和文明的结合体,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式,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建设,进一步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缓解当前社会矛盾,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在哲学层面上,生态文明不同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涉及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民族、阶级、国家的人类社会全方位、系统、科学的文明,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的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产业、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政治建设等。

[2]简言之,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生态文明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观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提升的发展过程。

自党的十二大至十五大,主要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十六大在两大文明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三大文明”建设和“三个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人与人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原则。

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提出“生态文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3]从理论上说,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使我们党最终确立了生态文明是一种独立的崭新的现代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整体形态。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把它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与十七大的有关论述相比,体现出内涵更深的生态文化价值观。

十八大决定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这是我们党秉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生态文明已成为我们党基本的执政理念,并成为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第3期二、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具有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关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科学发展方式必须体现生态文明的精神,必须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宗旨,必须有利于建立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科学健康的消费模式及和睦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实现人民大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和生态权益的统一。

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推进,就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总方向、总原则。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产业,劳动过程归根到底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土地为财富之母,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等要素构成农产品消费时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已成为国际性消费潮流。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标杆。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4]“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5]推进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必须看到,长期粗放式增长方式的延续,固然使部分农村因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带来了物质和财富上的增长,但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已经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也对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损害了农民的生存权益,广大农民对此是不满意的。

因此,必须摒弃那种片面追求政绩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不正确的政绩观,推行绿色GDP,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标杆。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6]为此,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能引领农村新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助于转变农民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正确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从而让农民形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新风尚。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能提高农民素质。

生态文明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最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享受的科学发展观和绿色消费观。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社会建设探求2013年第3期的重要保障。

改善民生是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等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在农村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量大大超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不利于农民增收,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对农民生命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增加农民的医疗负担。

对农民群众来说,没有健康,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就无从谈起。

因此,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农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由来及内涵特征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发轫于浙江省安吉县,2007年该县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概念,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个过程,创建中国第一个“生态县”。

2008年,安吉县全面启动“中国美丽乡村”计划,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美丽乡村,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2013年2月,农业部在总结浙江等省创建美丽乡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农业部决定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从2013—2015年,在全国选择产生10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

基于不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类型等因素,今年上半年遴选300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领导班子得力、创建愿望强烈、有望较快取得成效的乡村,先期开展工作,下半年再遴选700个左右,2014—2015年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